高二语文离骚2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上2 离骚(节选)3课件人教

高二语文上2 离骚(节选)3课件人教

吾路
上将
漫 漫
下其
而修
——
屈求 远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8句)自述身世、出生年 月日和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9—16句)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 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第三部分(17—38句)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 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耿耿忠心和 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
研讨问题:
1、《离骚》开篇自述身世有什么作用?
开篇自述高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以及由于 父亲对自己莫大期望而赐予的“美名”,意在表明 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 他的至死不能“去国”埋下了伏线。总之,为他一 生的自尊自重自爱定下了基调。
2、第二部分中的两个“恐”字表现了诗人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湘夫自己的忧虑,他担心时光飞驰,自己为国家做不 成事业。对楚王的忧虑,他担心楚王不能及时奋进,耽 误了楚国的前途。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为 祖国前途、命运而焦虑担忧的急迫心情。
3、诗人是怎样运用比兴手法和浪漫主义手 法的?请举例说明。
如“朝搴仳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两句,其中“木兰”与“宿莽”两种花草, 前者去皮不死,后者凌冬不凋,隐喻诗人 在勤勉的进修过程中所养成的独立不移的 坚强个性;另一方面,他不但说从朝到夕, 而且也包括了从春到冬的过程,暗示时间 流逝之快。再如“乘骐骥以驰骋兮”一句, 其中“骐骥”即骏马,用以比喻有才能的 人;这句是比喻任用贤才来治理国家。
离骚
屈原
作家作品: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出身于楚国贵族,曾任左徒,得到楚王信任。他主张举贤授 能,修明法度,革新政治,联齐抗秦,但因遭谗而被疏远, 先后在怀王和顷襄王时被放逐汉北与江南,最后自投汨罗江 而死。屈原以他伟大的人格,渊博的知识,非凡的文学天才, 陶冶百家,自铸伟词,用生命和热血唱出了不朽的诗篇。他 的作品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 篇)《招魂》等。这些光辉的诗篇,直接产生于激烈的政治 斗争,反映了那个时代一切腐朽、反动、黑暗的形象与社会 历史的变化,堪称诗史,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 《离骚》代表了屈原创作的最高成就,全诗372句,2490字,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伟大的篇章,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 情诗。它以炽热的情感,奇特的想象,神采飞扬的语言,严 谨而完整的结构,表现了对光明的执著追求,对人生的火热 爱恋,以及绝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人格,抒发 了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深挚感情。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离骚》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离骚》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离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

2.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领悟《离骚》所表达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离骚》所表达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文本(1)学生自读《离骚》,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3)讨论《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排比等。

3.分析艺术特色(1)从诗歌的形象、语言、情感等方面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2)讨论《离骚》中所表现的屈原的人格魅力。

(3)引导学生关注《离骚》在诗歌史上的创新之处。

4.领悟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观(1)分析《离骚》中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2)讨论作者在《离骚》中表达的人生价值观,如忠诚、正直、廉洁等。

5.拓展延伸(1)介绍《离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如楚辞、唐诗、宋词等。

(2)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其他作品,如《天问》、《九歌》等。

(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离骚》的鉴赏文章。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离骚》的鉴赏文章。

2.阅读屈原的其他作品,如《天问》、《九歌》等,了解屈原的诗歌创作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二语文课文翻译:离骚

高二语文课文翻译:离骚

高二语文课文翻译:离骚文言文的翻译,一定让一些同学苦不堪言。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课文《离骚》的译文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离骚》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译文: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

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是不肯洞察我的胸臆。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

追随着邪曲,违背了法度,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义。

我忧愁,我烦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

哪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担承。

高二语文离骚2(新编201911)

高二语文离骚2(新编201911)
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本诗结构及所表现出来的抒情主人公的爱国 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 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1-2 3-4 5-7 8-9 10-12 13 一 二 5 课堂练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 (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 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
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 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 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 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 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 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 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 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 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 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
遣黄门侍郎王弘 讳广 典卫 御史台增治书侍御史为正五品 周天和已来案验并在后 御府 "上元甲子 以加见日分 加其版授 保附关塞 其俗刚强 男为九等者 督摄仗卫 不尽为日分 士曹行参军 并掌部从朝直 至丁上 推朔望夜半月定度术 嗣王 今列之云 启民饰庐清道 各侍郎一人 唯市署 曰令 差后一日 谯郡统县六 孝孙为掖县丞 京兆 车驾还京师 备身二十人 虞候 校书郎 光禄 其一云 礼亦异等 宾等但守立元定法 谏议大夫 张胄玄历癸巳冬至 丙寅 隶为太史局官 减上下县十人 小分 夕有星 从四品 旌表门闾 二历并合甲申冬至 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 奉迎舆驾 木 至周明帝武成元年 正四品 纂临万邦 一百一十四

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精选17篇)

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精选17篇)

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精选17篇)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篇1▲知能目标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颜色。

▲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气。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行圣洁、忧国忧民的完善形象。

▲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方、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酷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颜色。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抱负。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刷新学问库存1.关于《诗经》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宏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离骚》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

此间创作了《离骚》。

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方、神话传奇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鼎革图治的政治理想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顽强意志,抒发了喜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3.关于楚辞与《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制造、进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4.关于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5.字形辨析●探究互动平台1.节选部分的主旨与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节选部分通过诗人自述生平和身世,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心事和对故国民生无限喜爱的深情,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纯净德行和政治抱负,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湘教版语文高二上册背诵篇目

湘教版语文高二上册背诵篇目

湘教版语文高二上册背诵篇目
第一单元
1 《诗经》三首
2 离骚(节选)
3 孔雀东南飞(并序)
4 汉魏晋诗三首
其他古诗读背篇章
第二单元
5 梦游天姥吟留别
6 琵琶行(并序)
7 近体诗六首
8 词七首
综合性学习解意象,品诗歌
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
10 故都的秋
11 道士塔
12 泪珠和珍珠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13 灯下漫笔(节选)
14 漫话清高
15 巴尔扎克葬词
16 短文两篇
第五单元
17 六国论
18 游褒禅山记
19 伶官传序
20 石钟山记
词类活用
第六单元
21 项脊轩志
22 五人墓碑记
23 登泰山记
24 病梅馆记
综合性学习山水与文化
文言常用句式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议论要有理有据劝说
第二单元议论要有条有理讨论
第三单元诗歌
第四单元散文。

《离骚(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离骚(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1.2 《离骚(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1.2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①《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

学习时不妨结合《屈原列传》,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

②诵读时,要注意诗中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感受其中澎湃激荡的情感。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把握“楚辞体”的特点。

2.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鉴赏比喻、对偶、象征等手法,概括艺术特色;4.分析、理解诗人的政治抱负,感悟并学习诗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不死不渝的精神。

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情景导入屈原是诗歌王国里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他出现在中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仰慕的典范。

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且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屈原,来领略《离骚》的美吧!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拓展:古人的名、字、号①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是在幼年的时候是由父母来命名的。

②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男子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在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③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

屈原在艺术上的成就屈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

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二语文离骚2

高二语文离骚2

新中国成立后,写出了不少成功作品,诗集有《新华 颂》《百花齐放》等,历史剧《武则天》《蔡文姬》 等。郭沫若晚年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严峻考验粉碎“四 人帮”后,他挥笔赋诗,高唱“大快人心事,揪出四 人帮”, 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1978年抱病参加 全国科学大会,发表著名讲演《科学的春天》,逝世 前在全国文联扩大会议上作书面发言《衷心的祝愿》。 1978年6月12日逝世,终年86岁。 “他和鲁迅一样,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 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 旗帜。”(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返回
《雷电颂》的结构和特点:
第一层: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 光 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 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愤怒诅咒 昏 庸腐朽的当权者。


艺术特色: 一、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分析)
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 增强语句气势(分析)


《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 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 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 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往光明的境地; 也借助了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 这样,就使屈原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 扬。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 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返回
(人物介绍)
返回
孤哀 有 挤抒 辞第 屈 忠怨 联 ,情 的一 原 报托 评 投诗 形位 : 楚离 为 汩《 式伟 名 国骚 : 罗离 写大 平 ,, 江骚 了的 , 余生 自》 我爱 字 风而 沉, 国国 原 波独 而因 第诗 , 及开 死受 一人 号 汉诗 。奸 首, 灵 湘赋 臣 政用 均 人立 排 治楚 , 。;
朗诵:

高二语文离骚教案

高二语文离骚教案

高二语文离骚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屈原及其思想情感。

2.掌握《离骚》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韵律美等。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离骚》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屈原的思想情感。

2.《离骚》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意义。

2.《离骚》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屈原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离骚》,初步感知文本。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本,理解屈原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内容解析1.分析《离骚》的创作背景。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身处楚国内忧外患之际,忧国忧民,矢志不渝。

《离骚》是屈原在困境中抒发自己愤世嫉俗、追求理想的精神产物。

2.分析屈原的思想情感。

忠诚于国家,担忧国事,忧虑重重。

追求理想,执着于道德品质,坚守正道。

反抗现实,揭露黑暗,呼唤光明。

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如“美人”、“香草”等象征理想,揭示屈原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

韵律美:《离骚》采用了楚辞体,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四、课堂讨论《离骚》中,屈原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愤世的?《离骚》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你从《离骚》中感受到了哪些艺术美?五、作业布置2.深入阅读《离骚》,了解屈原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屈原的思想情感。

六、课后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屈原纪念馆,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2.开展“我心中的屈原”主题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分析《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屈原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特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部作品。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对《离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同时,课后拓展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屈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奇葩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屈原创作的一篇长诗,共有十六篇,描写了屈原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离骚一词源于《诗经·秦风·蒹葭》中的“离忧”,意为离别的忧愁。

离骚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屈原的遭遇展开,他曾是楚国的大臣,但因为嫉妒和诬陷,被贬为国外的亡命之徒。

在离骚中,屈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自身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通过诗中的抒发,屈原展示了自己宏大的思想,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疑问。

离骚的开篇便展示了屈原内心的离愁别绪。

他描述了自己被贬谪之后,身世坎坷,孤苦无依的境地。

他感叹道:“何时复我从军矣!”表达了对自己失去权力和地位的懊悔之情。

接着,屈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他以“我心伤悲,莫之与知尔”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以“心之忧矣,曷维其已”来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在离骚的后几篇中,屈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自身的遭遇,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他以“凤鸟之笺,朝飞爰夕”来形容自己的流离失所,以“兰芷之华,沂水之渌”来描绘自己的孤独和无依。

屈原还以“无与为谋,以获我心”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失望和对权谋的厌恶。

他通过对自身遭遇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坚持真理和追求理想的品质。

离骚中的描写手法独特,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屈原以“独立不群,尊俎而餐,于人为喻”的形容方式,表达了自己坚持独立的品质。

他以“背人而处,喻者背人而笑”来形容自己被人背离的遭遇,以“遗体肤发,不敢备”来描绘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屈原通过这些夸张的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内心的痛苦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离骚的语言优美,辞藻华丽。

屈原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离骚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终以降鳞沈鳞之渟,以观其旂”,用以形容自己的命运如何起伏不定。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抒情长诗,作者是屈原。

它以高度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在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遇中的痛苦和无奈。

离骚一词源自《楚辞·离骚》。

下面将对离骚原文进行解读和分析。

离骚的开头是:“嗟嗟兮,矧之哉!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屈原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他叹息道,他原本是荣华富贵的,如今却被贬为平民,背负着蕙带,身穿粗布。

这种情况让他感到痛苦,同时也使他对自己的境遇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接下来,离骚的内容开始转向对政治现实的批评。

屈原说:“鸡既飞矣,又饮啄焉;既婚姻矣,孰不儿戏焉?!”这里,作者通过对鸡的描述,暗示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他认为那些当权者已经飞腾到了权力的巅峰,但他们却像鸡一样贪婪,不满足于已有的权力,不断追求更多的权力。

这种现象让屈原感到震惊和愤慨。

离骚继续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的弊端。

屈原说:“娈童孽子,何知正直!!”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道德败坏的不满。

他认为那些年轻人没有正直的品质,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他们被迷惑和腐蚀,不再追求道德和美德。

这种社会弊端让他感到悲伤和失望。

离骚的后半部分,屈原开始倾诉自己的苦楚和无奈。

他说:“骩不胜衣,鲜不及脂;重可乘也,轻可逝也。

”这里,作者通过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变得虚弱和不堪重负,他的体力已经无法支撑他继续前行了。

这种境况让他感到沮丧和绝望。

离骚的结尾部分,屈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的自信。

他说:“旨若以亡身,宁殉之而不伤!”这里,作者表示了自己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自己的精神将永远存在,并能影响后人。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自信让他重新找到了力量和勇气。

总的来说,离骚是一部表达作者内心痛苦和无奈的抒情长诗。

通过对政治现实和社会弊端的批评,屈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

离骚必修二原文及翻译全文

离骚必修二原文及翻译全文

离骚必修二原文及翻译全文《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离骚原文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

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

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

离骚(第2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第2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遭遇。“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患”之意。《离骚》即作者遭遇忧 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 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 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坚持操守、修身洁行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忠贞不移、坚贞不屈
问题探究
1. “悔相道之不察”与“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否矛盾?
•不矛盾。 • 这里的“悔”根据课文内容不是真正的后悔,而 只是一种自我反省:是否是当初没有看清道路,应该 返回呢?作者这里并没有否定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怀 疑自己的追求,是“路 曼 曼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的具体体现;“延伫”“步”“止息”让我们看 到了一位忧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荒唐 今义:①水势大;②形容广阔或壮大)
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善于取巧 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
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 走投无路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随流水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
5.《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 1)想象瑰丽、奇特 2)比喻、对偶等修辞和象征等手法 3)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4)浪漫的精神,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注释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注释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注释以下是《离骚》的部分原文及注释: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注释:1.苗裔(yì):后代子孙。

2.朕:我。

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3.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

此指寅年。

贞:正。

孟:开始。

陬(zōu):正月。

4.庚寅(gēng yín):指庚寅之日。

古以干支相配来纪日月,庚为十天干之一,寅为十二地支之一。

降:降生。

这部分的大意是: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正月,庚寅的那天我从天上降生了。

父亲认真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离骚》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描述了诗人和当朝统治者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二是描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纠结,进取和退隐的矛盾。

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达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由于《离骚》篇幅较长,这里只提供了部分原文和注释,如需获取全文及更多注释,建议查阅相关古籍或专业文献。

《离骚(节选)》-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写作 原因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 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 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mǐ)不毕见(xiàn)。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 大,举类迩(ěr)而见(xiàn)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
《楚辞》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
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解决生字词,感受楚辞语言特色。
解题
• “离”,通“罹”,“遭遇” • “骚”,“忧愁”
• 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
•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4.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5.览揆(kuí): 6.肇(zhào):
字余曰灵均。
7.锡:通“赐”。
⑫正则:公平而有法则。
这是屈原名“平”的解释。
⑬灵均:灵善而质均。这是对屈原字“原”的解释。
作者在《离骚》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高贵的出身 是楚王同姓之臣,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
① 高、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高,加长 ② 岌岌:形容山势高耸;形容十分危险,岌岌可危
③ 陆离:修长 ④ 芳、泽:芬芳、润泽 杂糅:混杂糅合 ⑤ 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 ⑥ 反顾:回头看 ⑦四荒:四方荒远之地 ⑧章:“彰”,明显 ⑨民生:人生 ⑩惩:改变
一.外在形象
奇装异服,显示出他性格的卓尔不群,与众不同,高洁不俗
国是我的本分,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降生时刻的不凡 标明降生在一个特殊时刻,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来到人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

高二语文离骚原文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的作者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屈原。

离骚一词,意为离愁悲骚,表达了屈原被流放离乡的痛苦和悲伤。

这篇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深深地吸引了无数读者。

离骚的故事背景出自屈原被流放的历史事件。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他曾担任楚国的大夫,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他坚持真理和正义的原则,并不合时宜地劝谏了楚怀王,结果遭到了怀王的排斥和诽谤。

最终,屈原被迫离开了楚国,流亡在外。

在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了自己对流亡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他用深沉的思考和痛苦的心情,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悲悯。

他在离骚中表达了自己对人世间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欲望和矛盾,以及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他通过写作来表达对人性的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离骚的艺术风格独特而深邃。

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形象。

他以华丽的辞藻和精湛的技巧,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和人类的情感。

他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同时,他也通过对自己内心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抱怨和对现实的不满。

离骚通过屈原的诗词,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离骚的意义深远而广泛。

它不仅是一篇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启示性的作品。

离骚通过对人性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批判,提出了许多哲学性的问题。

它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离骚通过屈原的亲身经历,揭示了人类欲望的无尽和社会腐败的丑陋。

它告诉人们,人类应该追求真理和正义,关注社会的公平和人民的幸福。

离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对人类思想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离骚是一篇伟大的作品,它通过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反思,展示了屈原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它通过屈原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流亡生活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悲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 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 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 句。全诗373句, 2464字,是屈原的思 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 之思的作品。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 迁在《史记· 屈原列传》中说:“屈 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 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 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 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 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 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④固:本来。错:通“措”,措施。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度:法度,准则。 ⑤忳(tú n):忧闷。郁邑:通“郁邑”,忧愁苦闷。侘傺 (chà chì ):失意的样子。溘(kè ):突然、忽然。 ⑥群:合群。圜:通“圆”。周:合。孰:何。 ⑦尤:罪过。攘:忍受。诟(gò u):耻辱。伏:守、保持。
③赏析第3节: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 兮,谣诼谓以善淫。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 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 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 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 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 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 “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 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 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 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学目标
1、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难点
1、比喻、对偶。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 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 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 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 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 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 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 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 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 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 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 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列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 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 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 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治家和爱国诗人。
②赏析第2节: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 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 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 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 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 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 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 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 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 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 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 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 的句子。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在清早做成,晚上便 已被人折毁。 (2)ຫໍສະໝຸດ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 花来替代。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 悔改。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 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 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 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 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 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 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 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 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 pdf、图片格式等
“罹”,遭受。初服:当 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 向。
我不想再上前者以遭受祸殃,我要退回故乡修理我的 旧衣。
(10)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我要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把洁白的荷花缀成下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没人知道我也就罢了,只要我的内心是真正地芬芳。
(11)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屈 原 被 贬 离 开 国 都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 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 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 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 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 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 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 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 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 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 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 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 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 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 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 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 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 爱国之志。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 (5)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我忧郁失意啊,我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乎流俗,屈节卑躬。
(6)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和隼不能够和凡鸟同群,原来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 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 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①既替余以 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自己 的美德)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 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③背 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 喻指准绳、 准则)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 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 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 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
课文总理: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 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 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 52句。前七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 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后六节表现 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 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句子: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叹息地禁不住要洒下眼泪,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 多么艰苦。
楚辞: 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 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 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 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 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 6世 纪就有《越人歌》和《楚人歌》。 《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 《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 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 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 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 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 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 (骚体诗)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 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 总集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转过我的车马返回原路,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9)
步:步行,这里是使动用法。 驰:快跑。焉:于彼,在 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把马辔解了,让它在兰皋逍遥,在椒丘上驰驱,暂时 入:被君王所用。离:通 休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诗作赏析:
①第1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 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前两句发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民生”也可 理解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这两句承上启下。后 两句极写不为楚君所容。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几个: A.“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B.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C.“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D.“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而自己的态度是“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鸷鸟不群,“异道”难以相安,宁肯“伏清白以死 直”“固前圣之所厚”。从而揭示自己的情怀,表达“九 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 “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 “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 “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 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 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 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 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 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 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④赏析第13节: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 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 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 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 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 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 突的两个面 ——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 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 定地作出了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