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8页PPT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43张)
考点一
考点二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2)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3)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水质好。(4)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考点一
考点二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考点一
考点二
分析解答 第(1)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及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时间“3月25日”和关键词语“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理出3月25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选B项。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排除C项;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征,可排除D项。第(2)题,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答案 (1)B (2)A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4 人教版优质课件
全球气 温升高 气候变 暖
两极冰海 平 面 雪融化 上 升 ,
淹没沿
海陆地
(二)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表 现 1、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 量的交换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 新的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 演化过程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 发而动全身”。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的地区, 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 和水分的组合。不同的气候,又 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 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 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 自然带。
地形起伏
新疆天山山 麓地带的绿 洲(该地区 按地带性规 律应是温带 荒漠景观)
说出我国北方地区由东北、 华北往西到内蒙古、再到新 疆自然带或自然景观过渡 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 了什么分布规律?为什么会 形成这样的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定义: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 大陆内部也产生有规律的地 域分异。
2、某一要素变化会“牵一发而 动全身”。
例一:破坏热带雨林 —— 全 球气候变化,整个生态环境失 调。
植树绿化 —— 调节局 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 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 发展。
例二:大量开采使用煤、石 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地壳中
碳元素 减少 , 大气中 二氧化 碳增多
大气 保温 效应 增强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森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
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带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热带 高温 雨林带 湿热
寒带 冷湿 苔原带
无封冻 期
人教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共61张ppt)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C )
解析:根据自然带水平分异规律,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 均为亚热带自然带的植被,而该地区为 45°N,不可能有这 两种植被,故 A、B 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亚欧 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图示地区为 45°N,且为山区,故为针 阔叶混交林,C 项正确;草原一般为降水量较少的半干旱地 区对应的植被,而图示地区西侧受西风带和地形抬升作用的 影响,降水较多,故不可能是草原,D 项错误。 答案:C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①生产功能,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要素统一在一起,在 一定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②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 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自然环境演化的 一个方面,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地貌、土壤、生物、水 文统一演化的过程。
2.导致该地区中小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温度上升 B.湖面蒸发作用加强 C.降水强度增大 D.地表径流量增大
(D )
[题组冲关] 如图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地区的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
文要素关系。读图,完成 1~3 题。
3.该地区中小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冻土融水 D.地下水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误区警示 (1)沿 某 线 自 然景 观呈 现 森林 —草 原 —荒 漠 的 变化 并非 都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非洲从刚果盆地向南北 两侧的变化应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澳大利亚沿南 回归线由东向西与非地带性现象有一定的关系。
高三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30张PPT)
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答案
2.该区域植被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 因素是
A.光照 C.水分
B.热量 D.土壤
答案
下 图 为 “ 由 赤 道 到 北 极 地 区 自 然 地 —— 理 景 观 示 意 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A.常绿硬叶林 C.温带草原
竞猜美景 广西桂林
四川九寨沟
安徽黄山
陕西华山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纬__度__位置
(不同)
海__陆__位置
热量
(差异)
水分
气候
_植__被_ _土__壤_
一定宽度 自然带
_条__带__状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答案
4.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
A.植被高度变化 C.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变化 D.垂直地带分异
答案
命题探究
考 向 结合区域位置考查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右 图 中 K 岛 于 1983 年 火 山 爆
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
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
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量随纬度升高渐少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分异)
形成原因:太_阳__辐_射__的纬度差异
分异基础:_热__量__
表 现: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 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高频考点讲练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的地域差异
规律方法技巧
山 地 垂 直 地 域 分 异 规 律
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分布图
地域分异规律 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分布规律
南 北 更 替
东西延伸
典型纬度 低纬度 高纬度
形成基础 根本因素 热量为主 太阳辐射
冰原气候(冰原带) 苔原气候(苔原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核心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温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 草 原 常绿硬叶林带) 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 带 荒 漠 带
温 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草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 原 带 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 5
6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 24/48 21/48 3/48 类活动的影响
高频考点讲练
核心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河 流 上 中 游 砍 伐 森 林 河 流 上 中 游 水 土 流 失 河 流
___ 含
沙 ___ 量 ___ 增 加
下 游 河 道 泥 沙 淤 积
河道泄洪 能力降低
洪涝灾 _____ 害加剧 地下水 位升高
高频考点讲练
举一反三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目。
⑵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B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规律方法技巧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⑴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 (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赤道 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第5题,上游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促进三角洲的 发育,①错。上游修建水库会拦截泥沙,不利于三角洲的发育,②对。沿海 修建大堤会导致河道泥沙不再进入周边湿地,而是向更远的海洋输送,不利 于三角洲的发育,③对。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三角洲,④错。C符 合题意。
点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合理的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如三角洲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 三角洲;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河流上游开垦荒 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泥沙沉积加重,洪涝灾害多发。这体现了综合 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归纳提升•学技法]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 该类型试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 分析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的三大思路
分析思路
突破方法
判断自然地理环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
(2021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由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 湾的泥沙沉积而成,其位置经过多次变迁。下图为密西西比河古三角洲叶 瓣分布(①~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及目前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5题。
3.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叶瓣的原因是( )
A.河口地势低洼
B.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频繁改道
境的主要特征 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
“一果多因”的推 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
理
推断“因”。例如,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地区沙漠
的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作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 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 一发而动全身
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
组成
自然环境 地域分异 规律
整 地理环境 体 性
划分
差
制影 约响
异
性
区域差 异
自然带
水平 垂直 非地带性
经济 社会 文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 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
评分标准 结合区域特点)。
选择一个区域,答到五个“要领”中的三项,可得12分,每“要领”4 分; 选择一个区域,没有答到任一“要领”,但答到“要领”下的“要 点”,若答到1“要点”,给2分,若答到2或2个以上的“要点”,给4 分; 两个区域(该区域和泥沙主要来源区)均答到,取其较高分值;如果 答到“要领”或“要点”不符合所选区域,不给分; 如果答案中没有写明具体区域,则默认为该区域(即指黄河三角洲)。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
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
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
问题迁移:
1.黄河流域人口稠密,发展农业至关重要。为 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 该采取哪些措施。
2. 针对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现象提出 你的建议、措施
3. 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化 工基地和综合农业生产基地,试从自然方面 说明其主要依据。
4、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山东半岛发展海洋 经济具备哪些区位优势?
答案:C 点拨:该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北坡自然带靠上,说 明水热条件好,为向阳坡,为南半球。 答案:C 点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处的气候类型大陆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 东海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南半球温带沿海没有季风气候,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故C对。
地理要素间进行 着 物质和能量交换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答案: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 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 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 评分细则
①暴雨、洪涝(4分); 或暴雨、或强降雨、或强降水、或降水集中(4分); 或洪涝、或洪水、或旱涝(水旱)(2分)。 ②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2 分); 或土质疏松或土质松散或土松(1分); 或植被稀少或森林覆盖率低或植被遭到破坏或森林锐减(1分); 或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1分); 总分不超过2分。 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2分); 或暴雨或洪水或强降水、洪涝(1分); 或侵蚀强度大、或冲刷强度大(2分); 总分不超过2分。 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2分)。 或泥沙沉积(泥沙堆积)(2分); 或径流搬运能力强、或携带大量泥沙(2分); 总分不超过2分。
答案:
(1)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2)C 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气候高温 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的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考纲要求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理解地理环境整
相互作用,地理环 体性的含义及其
境的整体性
表现。
通过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位置变 化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 义,并会运用其原理解释实际 问题,指导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 异规律
了解地理环境地 通过乞力马扎罗山和珠峰自然 域差异性的含义、 带变化理解三种地域分异的规 表现,并理解其 律 成因和特征。
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评分细则:
①陆地面积扩大(3分); 或陆地(土地)面积增加(增大)(3分)。 ②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2分); 或向渤海(向东、向外)延伸(2分); 或海岸线不断前移(2分); 若答:海岸线不断延伸(1分)。 ③延伸速度越来越快(1分); ④黄土高原。 或黄河中游(黄河中上游)(4分); 若答:黄河中下游(可得2分)。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 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 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 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 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 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
文、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环、气候、水文、土壤、
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其中某一要素发生变
化,必然会引起其余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
他相邻部分发生相应的变化。整体性原理充分体现了气候、生物、土壤、水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 会对两个区域之 人类活动的差异。 间的差异进行比
较
通过江苏、新疆的两个区域的 比较理解不同区域环境的差异
【预习反馈】
1、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 一发而动全身
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
组成
自然环境 地域分异 规律
整 地理环境 体 性
划分
差
制影 约响
异
性
区域差 异
自然带
水平 垂直 非地带性
经济 社会 文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 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
评分标准 结合区域特点)。
选择一个区域,答到五个“要领”中的三项,可得12分,每“要领”4 分; 选择一个区域,没有答到任一“要领”,但答到“要领”下的“要 点”,若答到1“要点”,给2分,若答到2或2个以上的“要点”,给4 分; 两个区域(该区域和泥沙主要来源区)均答到,取其较高分值;如果 答到“要领”或“要点”不符合所选区域,不给分; 如果答案中没有写明具体区域,则默认为该区域(即指黄河三角洲)。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
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
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
问题迁移:
1.黄河流域人口稠密,发展农业至关重要。为 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 该采取哪些措施。
2. 针对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现象提出 你的建议、措施
3. 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化 工基地和综合农业生产基地,试从自然方面 说明其主要依据。
4、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山东半岛发展海洋 经济具备哪些区位优势?
答案:C 点拨:该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北坡自然带靠上,说 明水热条件好,为向阳坡,为南半球。 答案:C 点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处的气候类型大陆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 东海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南半球温带沿海没有季风气候,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故C对。
地理要素间进行 着 物质和能量交换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答案: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 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 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 评分细则
①暴雨、洪涝(4分); 或暴雨、或强降雨、或强降水、或降水集中(4分); 或洪涝、或洪水、或旱涝(水旱)(2分)。 ②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2 分); 或土质疏松或土质松散或土松(1分); 或植被稀少或森林覆盖率低或植被遭到破坏或森林锐减(1分); 或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1分); 总分不超过2分。 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2分); 或暴雨或洪水或强降水、洪涝(1分); 或侵蚀强度大、或冲刷强度大(2分); 总分不超过2分。 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2分)。 或泥沙沉积(泥沙堆积)(2分); 或径流搬运能力强、或携带大量泥沙(2分); 总分不超过2分。
答案:
(1)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2)C 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气候高温 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的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考纲要求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理解地理环境整
相互作用,地理环 体性的含义及其
境的整体性
表现。
通过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位置变 化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 义,并会运用其原理解释实际 问题,指导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 异规律
了解地理环境地 通过乞力马扎罗山和珠峰自然 域差异性的含义、 带变化理解三种地域分异的规 表现,并理解其 律 成因和特征。
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评分细则:
①陆地面积扩大(3分); 或陆地(土地)面积增加(增大)(3分)。 ②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2分); 或向渤海(向东、向外)延伸(2分); 或海岸线不断前移(2分); 若答:海岸线不断延伸(1分)。 ③延伸速度越来越快(1分); ④黄土高原。 或黄河中游(黄河中上游)(4分); 若答:黄河中下游(可得2分)。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 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 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 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 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 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
文、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环、气候、水文、土壤、
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其中某一要素发生变
化,必然会引起其余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
他相邻部分发生相应的变化。整体性原理充分体现了气候、生物、土壤、水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 会对两个区域之 人类活动的差异。 间的差异进行比
较
通过江苏、新疆的两个区域的 比较理解不同区域环境的差异
【预习反馈】
1、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