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整体性(区域要素的关联)(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整体性(区域要素的关联)(共34张ppt)

知识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 5~7 题。
D 7.图中①自然带分布规律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解析 ①自然带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且纬度较低, 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
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百度文库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D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2015·江苏高考]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10题。
C.风力
D.土壤
解析 该地的原生植被以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说明该地的土 壤发育程度较差。陡坡土层较薄,土壤发育状况不如缓坡,故陡坡 的原生植被长势不如缓坡,更容易被草本植物入侵,据此分析可知 ,影响该区域不同坡度草本入侵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材料给出的是长白山的西坡不同坡度草本植物入侵情况,西坡是背 风坡,气温、降水、风力的差异不会太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对植被演替有显著影响,长白山西坡海拔2 140~2 200米,原生植被以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入侵后原 生植被退化,被侵入地土壤水分增加。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 和坡度下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据此完成1~3题。

解密06 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原理运用(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全国通用)

解密06 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原理运用(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全国通用)

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A )
A.风干海鱼 B.晾晒衣物 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
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D )
A.林海
B.冰川
C.雪原
D.极光
【真题探究】解读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山东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 小题。
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分析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演变
也是在不断地发展演变。 区域特征的成因分析以及发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9-1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演变
展演变仍是考察的重点。
【真题探究】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
(2022·湖北·高考真题)智利竹荚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 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图示意智利竹荚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
问答内容
预测
自然 环境
的 统一 演化
2023年1月高考浙江卷-17 自然环境(植被)的演化
2023年1月高考浙江卷3-4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 自然环境作为整体是统一演
2022年高考江苏卷24(3) 2022年高考辽宁卷-3 2022年高考山东卷3-4
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分析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演变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演变
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 和演变的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共35张PPT)

骆驼刺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①各要素通过 水 循环、 生物 循环、 岩石圈 循环 和 大气环流 等过程,形成一
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
联系的整体。
②在地球外部四大圈层间
进行着 物质迁移 和 能量交换 。
什么是生物循环?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无机界
有机界
生物联系了无机界和有机界
如果藏羚羊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 土壤的不足,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锐减。但当藏羚羊 数量减少时,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相对充足,在寒 潮低发年,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上升,数量恢复。
因此无人干扰时,藏羚羊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⑴生存的要素是什么 高原地形,寒冷的气候,水源丰沛,含盐土壤 ⑵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②海水中溶解 的钙加速形成 碳酸钙沉淀。
活动
阅读下文,通过分析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平衡功
能,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 区。它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
当食物与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和含盐土壤足以维持 其生长时,其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反之,存活率下降。
①太阳能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 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
②植物成为动物的食物 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 保存在动物体内。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复习课件

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降低, 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沉积作用减弱,导致三角洲萎缩。
9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地貌 戈壁、沙漠为主
植被 稀疏
探究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16
16
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 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
有机物的能力
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
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
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 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
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
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
生物 生物→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2
(2018·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
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 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 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研究区内( D )
A.乔木群落的林分密度大于灌木群落 B.灌木群落的冠幅直径大于乔木群落 C.乔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灌木群落 D.灌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冠幅直径
(2)该自然区内,乔木、灌木的树高和冠幅直径引起林分密度出现变化的主导因素
是( A )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A. 东南季风 B. 局地环流 C. 山地坡度 D. 土壤肥力
【分析】1.从图中可看出,草原Ⅲ位于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位较高,草原的水分条件最好,A、B错误。 结合大兴安岭位置可知,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受地形阻挡抬升,由于草原I处位置较高且坡 度大,抬升明显,降水多;同时,靠近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强,故水分条件较好,C正确。
(2)(人地协调观)与定居放牧相比,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或有利于生态环 境的保护)。 缺点: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
一个区域整体性←→多个个区域之间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成的
(3)分析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当地乃至其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题思路:当某区域××要素发生变化时,不仅对该区域自然环境××等要素产生 影响,而且对其他区域的××等要素产生一定影响。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形),阻 挡了西伯利亚南下气流(大气),导致中亚、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大 气)向东输送,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地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43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43张)

考点一
考点二
第(3)题,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呈波动增大的特点,这与湖泊补给水源的增多有关。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量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量增大。第(4)题,伊塞克湖属于湿地,其开发利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科研、经济价值等方面。如伊塞克湖的生态价值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经济价值:湖内可通航、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旅游观光;科研价值:为地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2)根据分布模式图判断陆地自然带(植被类型):如下图中沿X方向热量递减,沿Y方向降水递增,甲、乙分别为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考点一
考点二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阿尔泰山等。(3)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2021届高考二轮地理人教版课件: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1届高考二轮地理人教版课件: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wenku.baidu.com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B.100 cm、80 cm、120 cm、360 cm
C.80 cm、100 cm、360 cm、120 cm
D.100 cm、80 cm、360 cm、120 cm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2.随着草地封育年限的增加
( B)
A.土壤干层深移,强度升高 B.土壤干层深移,强度下降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①水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河流(流程长),水域环 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 (2)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纬度高,水温低,生 长速度慢;③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④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 足,光合作用强。 (3)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 高,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质 好。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PPT课件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PPT课件

活动3
(1)阅读资料,你能完成黄土 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 人类影响的过程吗? 黄土( 流水 土壤肥力(下降) 高原 侵蚀) 形成(沟谷)地貌
人类破坏植被
黄河下游 河道(淤高) (泥沙沉积) 河流(改道)
形成了(泛滥平原)地貌
第11页/共33页
活动3
(2)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黄土高原是在水文、 地貌、生物、土壤变化和 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形 成的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正是由于它们的存 在,才把地理环境 各组成成分融合成 自然综合体,构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页/共33页
阅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案例①”
归纳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改变原始大气:CO2、CO、CH4、NH3—N2、O2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改造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演化过程
第12页/共33页
水土流失的例子
水文变化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

202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 专题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 专题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土壤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3.土壤养护措施
辨析提升 结论要语
阴坡植被一定比阳坡植被长得差 荒漠植物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旱的形态和结构 耕作土壤一般没有有机层 土壤就是指地面上的疏松表土 人工培育也可形成肥沃的土壤
判断 ×
√ √ ×

典图解读 下图示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 壤表层(0—10厘米)的有机碳密度。
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 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 厘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
现因果关系
应用角度 分析区域环境的变 化过程及特点
分析区域间的环境 联系
分析方法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 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 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 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 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 气候的干旱程度加剧
思维流程 第1题:
建群
第2题:
地下水 水源
变深
水分
角度二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3.(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 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 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则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 分解后,又以无机质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 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 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 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案例
以P87案例2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三
案例
水 土 流 失
P87案例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各要素的统一变化 河流 泥沙淤积,河水泛滥 地貌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土壤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活动 完成P88活动
湖泊演变a--e的五个阶段:是 地、形 、气候
3、表现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变过程
(1)统一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
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其他各个要 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 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意义: 保证了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
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1、阅读P87材料—可可西里地区的藏羚羊
2、运用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平衡原理,解 释一定范围内个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
藏羚羊的生存,是它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 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可 可西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 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从而使藏羚羊数目相对 稳定。藏羚羊数目虽然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 平衡功能不是环境中某个要素所能单独具备的,而 是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才使 得自然环境要素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地理(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地理(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 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 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 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 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角度2:自然带分异的影响因素)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B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3.(角度3: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原因)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 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D )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思考 图中甲处的自然带是什么? 判断 山地针叶林带。( √ ) 衍生1高山垫状植被带南北坡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判断 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 √ ) 衍生2图中高山冰雪带下限(雪线)北坡比南坡更低的原因是什么? 判断 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更低。( √ ) 衍生3图中高山草甸、灌丛带分布海拔高于高寒草原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判断 高山草甸、灌丛带积温条件不足。( × ) 提示 高山草甸、灌丛带分布海拔较高,气温降低,蒸发减弱,土壤湿度较大, 水分条件较好。

总复习课件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整体性

总复习课件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整体性

案例二:热带 雨林的破坏会对 自然环境产生哪 些影响?
掠夺式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破环
例题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 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 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
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 米)。 据此,回答1-2题。
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 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
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例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中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 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
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 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 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 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 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 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4.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 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例题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 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 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D.海域宽阔
4.密西西比河每一个三角洲叶瓣的发育过程都经历了( )
A.河流作用为主到海洋作用为主两个过程
B.海洋作用为主到河流作用为主两个过程
C.始终以河流作用为主的过程
D.始终以海洋作用为主的过程
5.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出现了加速萎缩的
状况,下列最可能的原因是( )
然景观特征和南北坡自 因素
然带的分布规律
5.以某地方性分异规律现象为载体,考查影响该地
方性分异规律产生的原因
[构建网络 回扣基础]
答案 ①气候 ②水文 ③协调一致
④相互制约 ⑤相互联系 ⑥垂直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典例分析•悟考法]
命题视角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典例1】 (2021湖南卷)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 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 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积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 000米以上, 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下图示意祁 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A.涠洲岛海域潮差大
B.近岛岸缺少礁石
C.近岛岸缺少虫黄藻
D.距岛岸较远处水温适宜
2.南部海湾石珊瑚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较多 B.水质较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合作不断深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
气→水
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10分)
全年高温,蒸发强; 湖泊补给主要源于 大气降水; 1月和7月降水少,湖 泊水位降低,盐度较 高; 5月和10月降水多, 水位升高,盐度较低。
【2020朝阳期中】
地→水
说明山西省地形对汾河的影响。(4分)
热带草原特殊分布成 因分析: 热带草原气候理想情 况下分布于南北纬 10-20°之间,但部 分地区不在该范围之 内,依旧形成了热带 草原,如东非高原虽 位于赤道附近但因地 形原因依旧形成了热 带草原
山西省整体中部低, 东西高,汾河流经中 部地区;
地势北高南低,汾河 自北向南流;
地表崎岖,汾河流速 快;
黄土地貌土质疏松, 河流含沙量大。
n→水
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说明长白山对松花江的影响.
• 长白山海拔较高,为松花江的发源地; • 长白山坡度较大(陡),影响松花江河水的流
速(较快); • 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影响松花江的
1、东北信风迎风坡 2、墨西哥湾暖流


1、东南信风迎风坡 2、巴西暖流
四处(非洲马达加斯 加岛东部、澳大利 亚东北部、巴西高 原东南部和中美洲 东北部)热带雨林气 候→远离赤道的热 带雨林气候→“来 自海洋的信风+迎 风坡+沿岸暖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3)在离河岸 950 米到 1 250 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
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植被与土壤
[典例 1] (2022·山东等级考)图 a 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 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 b 示意该 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 0~60 cm 土壤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Leabharlann BaiduB.降水
(4)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是在湿热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土 壤,“酸、瘦、黏”是其特性,较贫瘠。
(5)云贵高原石灰岩地区:因受成土母质岩性影响,成土速度较 慢,土层浅薄。
(6)水稻土:我国南方地区在人类生产活动(长期种植水稻)中形成 的耕作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7)冲积平原地区和河流三角洲地区:土层往往比较深厚,土壤 肥沃。
[尝试解答] (1)C (2)C
1.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1)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偏酸性, 较贫瘠。 (2)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偏碱性,贫瘠。 (3)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壤肥沃。 (4)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12/10/2021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D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C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综合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12/10/2021
高频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 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 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10/2021
(3)“ 一 因 多 果 ” 的 推 理 。 地 理 环 境 的 整 体 性 表 现 之 一 就 是 “ 牵 一 发 而 动 全 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 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 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12/10/2021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 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干燥谷中有冰 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 流,被称为“血瀑布”。如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 会对两个区域之 人类活动的差异。 间的差异进行比

通过江苏、新疆的两个区域的 比较理解不同区域环境的差异
【预习反馈】
1、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环境演变过程
1.理解整体性:指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其中某一要素发生变
化,必然会引起其余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
他相邻部分发生相应的变化。整体性原理充分体现了气候、生物、土壤、水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
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
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 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 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 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 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 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
答案:
(1)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2)C 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气候高温 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的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评分细则:
①陆地面积扩大(3分); 或陆地(土地)面积增加(增大)(3分)。 ②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2分); 或向渤海(向东、向外)延伸(2分); 或海岸线不断前移(2分); 若答:海岸线不断延伸(1分)。 ③延伸速度越来越快(1分); ④黄土高原。 或黄河中游(黄河中上游)(4分); 若答:黄河中下游(可得2分)。
自然地理环境 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 一发而动全身
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
组成
自然环境 地域分异 规律
整 地理环境 体 性
划分

制影 约响


区域差 异
自然带
水平 垂直 非地带性
ຫໍສະໝຸດ Baidu经济 社会 文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 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答案:C 点拨:该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北坡自然带靠上,说 明水热条件好,为向阳坡,为南半球。 答案:C 点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处的气候类型大陆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 东海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南半球温带沿海没有季风气候,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故C对。
地理要素间进行 着 物质和能量交换
文、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答案: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 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 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 评分细则
①暴雨、洪涝(4分); 或暴雨、或强降雨、或强降水、或降水集中(4分); 或洪涝、或洪水、或旱涝(水旱)(2分)。 ②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2 分); 或土质疏松或土质松散或土松(1分); 或植被稀少或森林覆盖率低或植被遭到破坏或森林锐减(1分); 或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1分); 总分不超过2分。 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2分); 或暴雨或洪水或强降水、洪涝(1分); 或侵蚀强度大、或冲刷强度大(2分); 总分不超过2分。 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2分)。 或泥沙沉积(泥沙堆积)(2分); 或径流搬运能力强、或携带大量泥沙(2分); 总分不超过2分。
考纲要求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理解地理环境整
相互作用,地理环 体性的含义及其
境的整体性
表现。
通过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位置变 化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 义,并会运用其原理解释实际 问题,指导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 异规律
了解地理环境地 通过乞力马扎罗山和珠峰自然 域差异性的含义、 带变化理解三种地域分异的规 表现,并理解其 律 成因和特征。
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
评分标准 结合区域特点)。
选择一个区域,答到五个“要领”中的三项,可得12分,每“要领”4 分; 选择一个区域,没有答到任一“要领”,但答到“要领”下的“要 点”,若答到1“要点”,给2分,若答到2或2个以上的“要点”,给4 分; 两个区域(该区域和泥沙主要来源区)均答到,取其较高分值;如果 答到“要领”或“要点”不符合所选区域,不给分; 如果答案中没有写明具体区域,则默认为该区域(即指黄河三角洲)。
问题迁移:
1.黄河流域人口稠密,发展农业至关重要。为 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 该采取哪些措施。
2. 针对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现象提出 你的建议、措施
3. 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化 工基地和综合农业生产基地,试从自然方面 说明其主要依据。
4、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山东半岛发展海洋 经济具备哪些区位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