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也长了胡子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

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边读边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并在书中做简单标记。
小组内或全班交流预测结果及依据,如:“我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越长越长,因为果酱是它的营养品。”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B:“我预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长得很长很长,因为果酱对它来说就像营养品一样。”
首先,从文学价值来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以其独特的想象和幽默的语言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故事中的长胡子不仅是情节发展的线索,也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元素。通过胡萝卜先生长胡子的不同用途,学生能够感受到创意和想象的力量。
其次,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该课文紧扣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特别是阅读理解、复述故事、预测情节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分段阅读和复述,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边读边预测的阅读策略,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预测准确性。此外,故事续写的环节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
小组内交流分享,选出代表准备全班展示。
上台分享自己的续写故事,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反馈。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力,想想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可能帮助谁?怎么帮助?”
学生D:“我想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被小兔子用来当桥过河。”
教师:“哇,这个想法真是太棒了!小兔子利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作为临时的桥过河,既解决了问题,又充满了创意。那么,胡萝卜先生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他会同意小兔子这么做吗?”
教师行为:
鼓励创意:在学生已经进行了初步想象与续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思考更多元化的故事发展。
教师:“除了帮助小兔子过河,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可能成为哪些小动物或人的‘救星’呢?比如,它能不能变成小鸟的筑巢材料,或者成为小蚂蚁的‘索道’呢?”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5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萝、卜”等5 个生字。
2.能一边读一边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插图、故事内容、文中细节及生活经验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文本的实际内容修正自己的想法。
3.尝试将预测的方法运用到其他阅读之中,初步感受边读边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4.知道胡萝卜先生改变对自己胡子评价的真正原因是找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迁移到个人生活实际中,学会走出困境的方法。
【学习活动】任务一:回忆已学的预测方法,导入新课1.导课上节课,我们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学会了从题目、插图、故事内容、生活经验等方面去进行预测,结识了一位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老屋。
据说前不久,在它家的门前,还长出了一片——(出示胡萝卜图和生字)。
请同学们齐读。
(出示课题,生齐读)2.检测与预测(1)看到这个题目,你来预测一下,讲的可能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没错,胡萝卜先生就是经常为他的长胡子——发愁(出示“发愁”)。
认识“愁”。
(3)你来预测一下,胡萝卜先生为什么为他的长胡子发愁?【设计意图: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学生学会了从题目、插图、故事内容、生活经验这几方面去进行预测,同时也明白了文章中情节的反复对于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本课开课用老屋导入,将两篇课文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呈现单元的整体性。
接着将上节课所学的“从题目预测”迁移运用,学生首先关注到了题目中的“长”,并联系生活经验,觉得长胡子可能不太方便。
从“任务一”开始,就让学生体会预测的乐趣。
】任务二:关注细节预测,探寻原因1.运用信息(1)自由读课文第1~4 自然段,边读边想,胡萝卜先生为什么为他的长胡子发愁?哪儿和你预测的一样?哪儿不一样?(2)形成观点: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关注文章的细节也是预测的一种方法。
一句话:令胡萝卜先生发愁的就是这些又长又密长得又快的胡子。
2.进行预测(1)胡萝卜先生就拖着这根长长的胡子往前走,你猜猜他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事?(2)指名说,随机点拨。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

1.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思考:有了果酱这么好的营养品,漏刮的那根胡子会怎么样呢?因为果酱能给胡子提供充足的养分,使胡子不断长长。
可能会越长越长,而且长得飞快。
(预测方法:结合文本内容、生活经验、借助插图)(二)学习第3-4自然段胡子是怎样一点一点变长的?我们一起试着说一说,1.出示:“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
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呢?2.对比课文和自己的预测:当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实际内容不同时,我会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接着猜测后面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三)学习第5-9自然段1.预测:男孩、鸟太太和胡萝卜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2.预测“省略号”情节: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用省略号来代替的,表明故事并没有讲完。
其实这是编者有意隐去了后面的故事情节,让同学们预测。
3.小组合作:预测鸟太太和胡萝卜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说出依据。
四、寻点搭支架1.小练笔:下面请对照小男孩儿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写一写鸟太太怎么说,怎么做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鸟太太说完拉了拉胡子,。
用“结实”“拉拉”这样的词语。
替换牢固,扯了扯,这样就避免了用词的重复,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2.预测故事的结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不仅帮助了别人,还帮助了自己。
他不再为自己的胡子发愁,而为自己的长胡子感到自豪。
五.迁移练语言1.展开想象,大胆预测,续编故事;小猴子荡秋千小朋友跳绳捆柴绳马缰绳胡子的用处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借助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继续往后创编更精彩的故事。
2.教师小结:预测不仅需要大胆猜想。
还要进行验证。
当我们的预测和故事的实际内容不同时,我们要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继续猜测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希望同学们用好预测这把金钥匙,去开启更精彩的阅读之门。
六.拓展提思维链接主题丛书《爱打哈欠的帽子》《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萝卜回来了》这三篇文章,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完成以下任务:1. 看题目猜故事内容;2. 自选一篇文章,边读边预测,你的预测和故事发展一致吗?借助表格预测,与同桌交流,想一想大家的预测有什么不同之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崔峦先生说过:“略读课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采取“问题导读”式的思路,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以此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京剧中角色分类的相关知识、图片及微视频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梅兰芳的其他故事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
(板书:梅兰芳)2.简介梅兰芳,简单了解京剧中的“旦角”。
可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PPT出示2: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乐于助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乐于助人的品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修辞手法和主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乐于助人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设置明确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帮助别人的事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乐于助人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丰富语言内涵;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理解胡萝卜先生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审美情趣;3.锻炼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4.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祝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读懂作家笔下那些虚诞--《祝福》教学设计【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小说中的语言,体味本文讽刺性的语言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认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探讨人物、环境与主题的关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叙事方式、结构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看到作品背后鲁迅对社会问题大胆批判、推动变革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以正确的立场、理性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分析鉴别作家笔下虚诞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不幸遭遇,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预习任务】1.识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2.知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
20世纪20年代,虽然中国的帝制政权被推翻,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宗法观念、封建礼教等这些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仍然是套在人民,尤其是妇女头上的精神枷锁。
3.晓常识①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1—1等我也长了胡子-语文

教师教学用书21—1等我也长了胡子教材分析篇章特点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儿童诗。
诗歌构思巧妙,作者借助成年男子长胡子这一表象特征,写出了一个孩子想成为爸爸的天真愿望。
全诗共分为五节。
第一节写“我”想象自己长大了,有一个小小的儿子。
第二节写“我”陪孩子去看小蜘蛛织网,看小蚂蚁搬家。
第三节讲“我”耐心地给孩子讲故事。
第四节讲“我”对孩子言而有信。
第五节讲“我”强烈盼望长大,发誓一定要做个让孩子喜欢的好爸爸。
这首诗用稚气的语言反映了当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
现实生活中,大人们往往不理解孩子的想法。
有些大人不但缺少对孩子的陪伴,还为一点小事打骂他们;以自己的心情影响着对孩子的态度;忽视孩子的真实渴望,敷衍他们等等。
孩子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呢?作者并不从正面解答,而是发挥想象,用诗歌的形式,展现出一幅幅长大后与自己的孩子相处的生动画面,与现实生活形成强烈对比,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和内心需求。
选入这首儿童诗的目的:一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二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畅谈趣事,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重点词句段分析1.第一节的第一句直接点题,重点理解“也”字。
为什么要长胡子呢?关键是想成为“爸爸”。
一个“也”字使作者想成为“爸爸”的愿望更加强烈,委婉地写出了现实生活中父子间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32.第二、三、四节的段落结构非常相似,都是通过想象的画面与现实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希望爸爸能陪自己一起玩,能耐心地给自己讲故事,讲道理,说话算话。
作者用“我要……”“我一定不……”的语句,用“跟、不打”;“讲、不对”;“带、不骗”等词语,描绘出一幅幅想象与现实不一致的生活画面,在鲜明的对比中自然地流露情感,充满儿童情趣。
文本的教学价值整首诗语言诙谐、自然活泼、表达准确,道出了儿童纯真的希望。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诵读,联系生活体验调动情感参与,比较诗中想象与现实的不同,领会“我”的内心需求。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设计一等奖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一等奖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2. 理解故事,体验胡萝卜先生和胡子之间发生的有趣情节,感受文学作品中传递的诙谐与幽默。
3. 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到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汉字:胡子师:你认识这两个字吗?谁有胡子?师:是啊,我们的爸爸、叔叔、爷爷等成年男性一般都有胡子,可是啊,今天有一位特别的先生也有胡子,他是谁呢?1.从这个封面上,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你觉得他看上去是一位怎样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
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王一梅阿姨。
2.看了这个漂亮的封面,你能来猜猜这本书会写些什么吗?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一)片段一点击课件三师:胡萝卜先生在干什么啊?(梳胡子)师:他的胡子长得怎样?(浓密)师小结:胡萝卜先生长着一把浓密的胡子,每天早晨他都要精心梳理他心爱的胡子。
你瞧,这一大早的,胡萝卜先生就在那里对着镜子,细心地梳理着自己的胡子。
可见,胡萝卜先生对他的胡子是非常的喜爱,他简直就是把胡子当做了自己的心肝宝贝。
师:胡萝卜先生梳好胡子到哪儿去了,他在干什么?他的胡子怎么啦?课件四、五师:.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
他一边走一边吃,一不小心,长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胡子飞快地长了起来。
师:胡萝卜先生拖着他的长胡子一步一步往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多有意思的胡子啊!胡萝卜先生就拖着它走啊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接着看。
(三)片段三课件七、八、九师:.一个小女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了,她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过屋顶。
小女孩使劲地拉啊,拽啊,风筝还是没有飞起来,她的心里可着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爸爸,能大胆
的,能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并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
2、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音频,请同学们说一说小头爸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自己的爸爸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呢?长大了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爸爸?那好,今天呀,我们学习一首儿童诗《等我也长了胡子》,看看作者长大之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爸爸。
(老师板书题目)
2、范读课文,学习生字
(1)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把不会读的字标上拼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会写的字词,请同学们下课的时候,多看两遍。
(3)老师范读课后生字,并组词。
(老师提前准备小黑板)区别蜘蛛、蚂蚁、蝌蚪的生活习性。
学生自由读生字。
(4)找学生读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找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并让学生回答问题: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节诗的意思。
诗歌共有5小节:1、小作者希望自己长出胡子, 当上爸爸。
2、“我”要跟儿子一起去探险。
3、“我”给儿子讲最有趣的故事。
4、“我”要带儿子去动物园。
5、小作者希望自己的愿望快点实现。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了解内容
(1)找同学读课文,并说出这篇课文的作者的愿望是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2-4节诗歌来回答问题。
“我”的愿望是做一个跟儿子一起去探寻、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带他去动物园的爸爸。
)
(2)请同学来读第二小节,找同学回答,作者除了与儿子一起看蜘蛛结网、小蚂蚁搬家,还可以干什么,仿照文中的句子,再说两句话。
三、四节以此类推。
2、深入学习,分析课文
(1)这个爸爸怎么样?
(2)可这只是小男孩的愿望,事实上,他的爸爸是怎么样的呢?
当我看小蚂蚁怎样搬家时,爸爸——
当我问他大公鸡为什么不会下蛋时,爸爸—
当我让他带我去动物园时,爸爸——
(3)小作者真的希望现在就长胡子吗?他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
希望爸爸陪他去探险,给他讲有趣的故事,陪他去动物园,希望爸爸陪着他。
3、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全班齐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情感。
板书
等我也长了胡子
探险
“我”讲故事希望爸爸理解
去动物园
作业:写下想对爸爸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