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教材说明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表的变化是自然界的现象,它对人类的影响;2.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明确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3.掌握地球的层次结构,区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4.学会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能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5.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景观的形成原因,如山、丘陵、峡谷、沙漠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地球的层次结构;2.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教学难点1.区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2.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了解地理与科学地理的差别,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可介绍地表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并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 学习内容第一节: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之一。
尤其是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牵动着人们的思维,因此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地壳运动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产生原因。
其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地图、图片、模型等形式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构成。
学习目标1.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2.明确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问答。
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地壳运动的概念、分类和地球内部的结构。
2.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3.发放学生手册,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了解每个自然现象的原因。
第二节: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的层次结构可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四层。
学生可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式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
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方式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将地球的内部结构巧妙地结合到前一节学习的地壳运动中去。
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的层次结构;2.区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
《地球的运动与地表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与地表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
二、教学设计概述1、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2、注重活动中的观察与交流。
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说”靠“教”养成的,而是以各种课堂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的试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加深学生印象,更好促进知识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地表的变化》这篇课文内容包含两个知识面;一是学生了解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二是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学生在了解地表的变化中知道;地表的变化可分为剧烈变化(有地震或火山喷发引起的)和缓慢变化(如岩石的侵蚀或水流的搬运)两种。
缓慢的变化不易被觉察,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及图片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人类自身的活动也是影响对地表变化的重要力量。
我们居住的地球已经被人类通过许多重要的方式加以改造。
这些改变可能有利也有弊,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材中利用八图加以说明,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的力量和人的力量对地表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材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今后采取的合理建议。
教材中利用八图加以说明,让学生初步形成认识,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学情分析《地表的变化》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地球的概貌以及内部的构造,火山与地震,卵石的形成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知识和能力已为本单元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2024年秋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7.《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三、拓展活动,激发对家乡的认识。(预设5分钟)
[PPT29出示]你想知道自己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过哪些变化吗?课下自己搜集资料或者调查,了解自己家乡地表的变化。
四、练一练
一、判断题
1.只有地球的内部变化会改变地形、地貌。( )
2.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2.[PPT21-24出示]学生讨论,汇报人类开采矿石、修筑大型水坝、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活动引起地表变化。
3.[PPT25出示]播放视频,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三、自由活动: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
1.[PPT27-28出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表环境呢?
2.学生交流:该植树造林种草、停止乱砍滥伐、停止围湖造林等。
3.风能吹起土壤和沙子,但不能改变岩石的形状。( )
4.雨水降落到地面便会溅起泥沙,开始对土地的侵蚀。( )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土壤的颗粒越大越容易被水流带走。( )
二、选择题
1.水土流失不会引起( )。
A.破坏土壤肥力 B.阻塞河道 C.形成高山
2.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
1.[PPT10出示]出示河流入海口和瀑布下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水流对地表变化产生影响?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猜测是对地表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
2.[PPT11出示]分组实验——让水从土堆的顶部落下,观察。
思维导航:1.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根据实验推想自然界中的水流对地表有什么影响?
教学 难点
1.能用科学语言表述出古今地表的变化。
2.通过搜集的资料,总结概括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中。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教学实录 (6)

《地表的变化》教学实录一、教材说明:《地表的变化》是新编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单元的最后一课。
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滴水穿石”实验和“水流的冲刷力模拟实验”了解地表的变化与水流的力量有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以“火山喷发”为切入点,再现地表的变化,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自然风貌形成现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其他信息源;能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了解地表是不断在变化着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面粉、滴管、烧杯、米尺、托盘、沙子、碎石、草皮等;课件准备:新疆沙漠图片、三峡工程、开山修路、三北防护林、人类填海造陆、乱砍森林、过度放牧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近几年我市的建设很大,谁能列举几处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
生1:有蓝色硅谷经济核心区。
生2:青荣城际铁路.……师:好,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后你还能想起原来的地形吗?生:不能了;时间长了就想不起来了。
师小结:这就是地表的变化板书课题:地表的变化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块来研究地表的变化的。
生:(齐)好。
师:刚才我市把地表改变了一下这种变化是自然的变化还是人为的改变?生:人为的改变。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生1:用了装载机、挖掘机等工具。
生2:还用了汽车等。
师:同学们真棒,很善于发现问题,看来,我市的近期的地表改变确实是人为的改变。
板书:地表的变化----人为改变师:我国的京杭运河就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连接我国的五大江河,改善了我国的南北交通状况。
同学们,你知道连接了我国的哪五大江河吗?阅读课本上的插图。
生1:有长江、黄河。
生2:还有淮河、海河、钱塘江生3:真了不起,有那么大的力量。
师:同学们,现在想一想除了人为的改变,地表还有其他的改变的方式吗?(教师提示:地球原来就有高山、高原吗?)生1:有的山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有的是地震后形成的。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教材说明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教材说明选编目的及依据地层、化石、卵石这些名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
对于地球及地层运动的知识,如:火山、地震、风化现象等,作为探究的主题让小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分析、去研究,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意识到地层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密切性,还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为此,我们遵循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编写了《地球和地表变化》单元。
主要的相关链接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
本单元之前,学生对地球的概貌已有了初步的探究和了解,从知识和能力上对本单元的探究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球内部的构造、火山和地震现象、卵石的形成、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矿物以及地表变化等有关地球与地表变化等内容进行探究活动。
学习本单元之后,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外部及内部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地球内部有什么》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火山》和《地震》,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火山和地震现象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做一块卵石》,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各种各样的矿物》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认识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变化的地表》让学生认识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3.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4.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5.会查阅书刊及其信息源;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教案6、地表的变化【教材分析】《地表的变化》一课是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是在学生对地球内部构造、火山与地震现象、卵石与化石的形成、地球上的矿物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使地表形态改变的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改变的影响的双重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本课引导学生综合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目标】1、通过从报刊、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了解“地貌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两大问题,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2、根据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进行大胆想象。
3、在资料的收集筛选过程中,提出个人的观点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搜集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做到能用自己的语言对资料进行描述。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理解地表是不断变化的。
难点:理解大陆漂移学说。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学生收集的资料: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这种方法开展一节资料汇报课6、《地表的变化》(板书),我相信在本节课中大家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有信心么?好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新课导入。
活动一: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地球的图片,请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师:老师发现,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看来这节课真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这么多问题我们不可能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都解决,我们利用课堂中的时间选取2个问题先来解决,其余的问题放在课后,使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继续研究,可以吗?师板书: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很多,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需要帮助学生筛选问题,在有限的课堂里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主题是“地球和地表变化”,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本课是在前面四课基础上,综合认识地表的变化。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意识到保护地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对于火山、地震及卵石的形成的探究,学生已经能初步感知到地表的变化,但是对于地表变化的现象了解甚少,对于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也知之甚少,这些未知一定程度上激发着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地表改变的因素及现象。
难点: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评价任务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能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的图文资料;教师相应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人类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家园——美丽的地球上。
在她的表面,有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平原,纵横的沟壑,蜿蜒的山川……2.学生欣赏地表变化的一组图片。
3.这些美丽的景色是地球的本来面目吗?这些景色若干年后还会一成不变吗?二、新知探究活动一:认识地表的变化。
1.展示青藏高原图片,引出一个故事: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多次看到东海变成了桑田。
你认为沧海能变成桑田吗?能提供证据吗?2.学生发表见解,然后出示二个实例:一是青藏高原发现了远古海洋生物的化石,二是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古代森林的遗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反思小学科学:《地表的变化》教案课前准备 1、教师、学生搜集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影响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 2、每组准备一套: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两块掰开的泡沫。
教与学的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展示地球图片和青藏高原图片,(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有趣的是登山队员多次在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主峰上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展示图片); 2、展示非洲板块和拉丁美洲版块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猜想、交流并汇报。
3、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表的变化》。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1 关于地表的变化,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讨论汇报。
1 / 4(为什么地表会发生变化?什么力量让地表发生变化?地表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我们这里的地表发生过变化吗?) 2、为什么地表会发生变化?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知识,先猜一猜。
学生回答(地震、火山、风化、搬运、堆积等)。
3、上面同学们说的既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也有人为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以小组为单位,先充分交流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看一看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4、做实验也是我们研究科学的好方法。
设计什么样的实验呢?板块运动模拟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内放两块紧靠的泡沫,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泡沫块逐渐分开。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教材说明选编目的及依据
地层、化石、卵石这些名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
对于地球及地层运动的知识,如:火山、地震、风化现象等,作为探究的主题让小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分析、去研究,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意识到地层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密切性,还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为此,我们遵循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编写了《地球和地表变化》单元。
主要的相关链接
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
本单元之前,学生对地球的概貌已有了初步的探究和了解,从知识和能力上对本单元的探究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球内部的构造、火山和地震现象、卵石的形成、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矿物以及地表变化等有关地球与地表变化等内容进行探究活动。
学习本单元之后,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外部及内部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地球内部有什么》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火山》和《地震》,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火山和地震现象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做一块卵石》,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各种各样的矿物》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认识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变化的地表》让学生认识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4.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5.会查阅书刊及其信息源;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2.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煤和石油的形成。
3、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4.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
5.知道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
6.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