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3.消渴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之消渴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消渴课件

01
多饮:口渴多饮,饮水量明显增加
02
多食:食欲亢进,食量明显增加
03
多尿:尿量明显增加,尿频、尿急
04
消瘦: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乏力倦怠
2 消渴的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性、病势 等。
病位:消渴的病 位主要在肺、胃、 肾等脏腑。
病因:消渴的病因 包括饮食不节、情 志失调、劳逸失度、 外感六淫等。
消渴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和尿糖增多。
02
消渴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03
消渴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
04
消渴的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
01
中医理论: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03
结合治疗:中西医结 合,优势互补
病性:消渴的病性 包括阴虚、阳虚、 气虚、血虚等。
病机:消渴的病机 包括阴虚燥热、气 阴两虚、阴阳两虚 等。
病势:消渴的病势 包括急性、慢性、 反复发作等。
治疗原则
整体观念: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病程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 进行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水分平衡
06 避免饮酒,以免加重
病情
生活调护
饮食调护:注意饮食清淡,少食 01 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调护:适当进行运动,如散
02
步、慢跑、瑜伽等 情绪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 03 情绪波动过大 生活习惯调护:保持良好的作息 0 4 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4 消渴的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认识
01
标本兼顾:在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消除症状, 又要重视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医内科学课件36消渴

中医内科学课件36消渴
中医内科学课件36消渴
• 消渴的定义与分类 • 消渴的病因病机 • 消渴的症状与诊断 • 消渴的治疗方法 • 消渴的预防与调护 • 消渴的案例分析
01
消渴的定义与分类
消渴的定义
消渴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 口渴、乏力、消瘦为特征的疾病。
消渴病位在肺、胃、肾,与脾、 肝、心有关,属本虚标实,虚实
03
消渴的症状与诊断
主要症状
多尿
患者排尿次数增多, 且尿量较大。
乏力
患者常常感到疲劳 无力,精神状态较 差。
多饮
患者常常感到口渴, 需要频繁饮水。
消瘦
患者体重逐渐减轻, 体形消瘦。
视力模糊
患者可能出现视力 模糊的现象。
诊断标准
症状表现
具备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主要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病机
燥热为标
消渴的主要病机为燥热,表现 为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等症状

阴虚为本
消渴的本质是阴虚,阴虚则生 内热,燥热愈盛,阴愈虚。
气阴两虚
随着病情的发展,燥热耗伤气 阴,导致气阴两虚,表现为气 短乏力、口干舌燥等症状。
阴阳两虚
长期消渴未得到有效治疗,可 导致阴阳两虚,表现为畏寒肢
冷、夜尿频繁等症状。
增加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促 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水平。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早发现血糖异 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调护措施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有利于控制
血糖水平。
饮食控制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 的饮食计划,严格控制 糖分、盐分的摄入量。
药物治疗
定期复查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 药物或胰岛素,以控制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精选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精选课件
空腹血糖损害(IFG) FPG≥6.1mmol/ L但<7.0mmol/L 且OGTT2hPG<7.8mmol/ L
糖耐量异常(IGT) FPG<7.0mmol/ L 且OGTT 2hPG≥7.8mmol/ L但<11.1mmol/ L
21
22
23
24
25
26
27
糖尿病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
51
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受燥热所伤,
则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体外,故 小便频数量多;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
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脾为后天之本,
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 盛,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脾气虚不 能转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流注入小便,故小 便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故形体日渐消瘦。
气血津液病证
消渴
1
【目的要求】
熟悉消渴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熟悉消渴的主要病因、病机。 熟悉消渴的诊断要点,与相关病证的鉴别。 熟悉消渴的辨证要点。 掌握消渴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 了解消渴的并发症和预防调护。
2
【概述】
1、定义:
消渴指以多饮、多食瘅 1. [由d、ā劳n累]多造尿成的、病或。瘅伴,痨体病 重 减轻甚至消瘦为主要临也。床从表疒,现单声的。—一《种说文病》症。


香 燥
消 渴
43
③情志失调

怒 伤 肝 劳 心 竭
郁 久 化 热
火 热 内 燔
消 灼 肺 胃 肾 阴 津
消 渴

44
③情志失调
现代研究表明: 肝脏是胰岛素发挥生理效应, 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器官。精神紧张,情绪 波动,可引起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如生长激 素、肾上腺素、去甲基肾上腺素等的分泌, 以致血糖升高,故治疗糖尿病可运用疏肝调 气法贯穿于各阶段。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3.消渴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3.消渴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 并干预糖尿病前期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调护建议
饮食调理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控制总 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运动疗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调节 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糖尿病症状。
心理调适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 的影响。
尿糖阳性
尿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正常范 围。
体重下降
由于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体 重逐渐下降。
鉴别诊断要点
上消与中消的鉴别
消渴与其它疾病的鉴别
上消以口渴多饮为主,多因肺燥伤津 所致;中消以多食易饥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等,需根据患者的 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 断。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进行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 缓解糖尿病症状。
06
消渴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李某,男,58岁,长期口渴,多 饮多尿,消瘦无力,体重下降,检查 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
病例二
患者王某,女,42岁,口渴多饮,尿 频量多,疲倦无力,检查血糖正常, 诊断为尿崩症。
消渴的分类与表现
分类
消渴根据不同的病机可分为上消、中 消、下消三种类型,分别对应肺燥、 胃热、肾虚。
表现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口 渴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肢体 麻木等并发症。
02
消渴的病因与病机
病因分析
01
02
03
04
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 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

消渴 .ppt

消渴 .ppt


• 《医学心悟》
• 二冬汤(天冬、麦冬、天花粉、黄芩、知母、甘草、人 参),治上消。
• 生地八物汤(生地、山药、知母、麦冬、黄芩、黄连、 丹皮),治中消。
• 黄芪汤(黄芪、五味子、人参、麦冬、枸杞子、大熟 地),治肺肾两虚,饮多溲少。

• 《四圣心源》 • 金匮曰:消渴,饮一斗,小便一斗,上伤燥热, 下病湿寒,燥热在肝肺之经,湿寒在脾肾之藏。 肾气丸,茯苓、泽泻,泻湿燥土,地黄、丹皮、 桂枝,清风疏木,附子温肾水之寒,薯蓣、山 萸肉,敛肾精之泄,消渴之神方也。 • 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治上消下 淋者。上渴而下淋者,土湿木郁而生风燥。猪、 茯、滑、泽,泻湿燥土,阿胶滋木清风,解渴 通淋之良法也。

• 茯苓: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 痰,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长沙 药解》


• 养阴生津——

• 《千金方》 • 茯神汤(茯神 ,瓜蒌根、生麦冬 ,生地 , 葳蕤 ,小麦 ,淡竹叶 ,大枣 ,知母 ), 能泄热止渴,主治胃腑实热而致的引饮口 渴等。
• 浮萍丸(干浮萍、瓜蒌根等份)主治虚热 消渴。

• 《千金方》 • 枸杞汤(枸杞枝叶 ,瓜蒌根、石膏、黄连、 甘草 ),主治消渴,尤以小便频数、口渴 脉沉细微弱为主。

• 《兰室秘藏》 • 3.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 叔和云:焦煩水易亏,此肾消也。以六味 地黄丸治之。
•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白茯苓、 牡丹皮、泽泻

• 《兰室秘藏》 • 生津甘露饮子(藿香、柴胡、黄连、木香、白葵花、
麦冬、当归身、兰香、荜澄茄、生甘草、山栀子、白豆蔻、 白芷、连翘、姜黄、石膏、全蝎、炙甘草、酒知母、升麻、 人参、桔梗、杏仁、酒黄柏)治消渴,上下齿麻,

《中医内科学消渴》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课件

中医对消渴的认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消渴的中医定义:消渴是指由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引起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 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消渴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消渴的病因主要包括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 病机主要为燥热偏盛,阴津亏耗。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消渴的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是消渴的主要临床表现。
中药方剂及针灸治疗
中药方剂:根据消渴 的不同证型,采用不 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 疗,如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等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 刺激穴位,调节人体 内分泌系统,达到治 疗消渴的目的
注意事项:针灸治疗 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 进行,中药方剂需根 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 行辨证施治
辅助治疗:消渴患者 还需注意饮食调节、 适当运动等辅助治疗 方法,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 案例三:张某,男,52岁,因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经过中医内 科学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 案例四:陈某,女,40岁,因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过 中医内科学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以上案例均为消渴病的典型病例,通过中医内科学治疗,病情得到 有效控制或缓解。
劳欲过度:房室不节, 损伤肾阴,虚火上炎, 发为消渴
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 足,肾阴亏虚,发为消 渴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糖尿病等 并发症: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03
消渴的中医治疗
添加 标题
消渴的分类:根据病因 和发病机制的不同,消 渴可分为上消、中消和 下消三种类型。上消以 口渴多饮为主,中消以 多食易饥为主,下消以 多尿、腰膝酸软为主。

中医内科学——消渴(已完成)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已完成)PPT课件
▪ 5、治疗:
《金匮要略》有专篇对消渴的证治进行阐述, 立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有效方剂。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主张“先行一百二 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初步认识到体 育疗法对治疗消渴的意义。
.
概述
《三消论》:“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 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 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 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
.
.
.
.
.
及时做OGTT, 早诊断,早干预!
.
.
糖尿病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工作年龄成人致盲 的第一位原因1
•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第 一位原因2
• 中风 心血管死亡和中风 增加2到4倍3
• 心血管疾病 80%的糖尿病患 者死于心血管事件4
• 糖尿病神经病变 非创伤性截肢的 第一位原因 5
•与此相对应的是, 中国2型糖尿病 患者的胰岛功能 可能更差,更易 出现B细胞功能 衰竭
.
糖尿病分型
临床分型
1型糖尿病 (5-10%) 2型糖尿病 (90-95%) 妊娠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点
β细胞被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胰岛素抵抗及(或)胰岛素分泌缺陷 在妊娠期间出现或第一次被诊断
β细胞功能基因缺陷 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 胰腺外分泌病 内分泌病 药物或化学制剂 感染等
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
↑格列奈类 (Repaglinide) ↑磺脲类 ↑DPP-IV 抑制剂
胰腺 胰岛素分泌受损 葡萄糖
肠道
高血糖
↓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

中医内科学课件-消渴

中医内科学课件-消渴

中医内科学
肺受燥热所伤,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故小便频数量 多;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
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脾津不足,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脾气 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则下流入小便,故小便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养 肌肉,故形体日渐消瘦。
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消谷善饥;肾 失濡养,开阖失司,固摄无权,水谷精微直趋下泄,随小便排出,故尿 多、尿浊、尿甜。
1.禀赋不足
中医内科学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柔弱,尤其是素体肾虚、阴虚体质最易罹患本 病。《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痺。”
2.饮食失节
中医内科学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 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
3.情志失调
中医内科学
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 强思等,郁久化火,上燔肺津,中消胃液,下灼肾阴而发为消渴。


【学习目标】
1.掌握消渴的概念、诊断与病证鉴别、 辨证论治。
2.熟悉消渴的病因病机、预防调护、 转归预后。
3.了解消渴的中医适宜技术。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 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一种 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增高的趋势。中医 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二)病证鉴别
1.消渴与口渴症
中医内科学
两者均可出现口渴多饮的症状。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 状,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多见。但这类口渴随其 所患病种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不伴多食、多尿、尿甜、 消瘦等特点。血糖及尿糖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消渴ppt课件

消渴ppt课件

运动疗法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耗热 量,降低血糖水平,增强 体质。
坚持运动
保持长期的运动习惯,有 助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 症。
运动方式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
03
消渴病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饮食控制
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糖 分、盐分的摄入,多吃 蔬菜、水果,保持营养
均衡。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 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
时间。
适度运动
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 身体免疫力,预防消渴
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健
康问题。
日常保健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有利于预防消渴病

合理用药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 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停药。
睡眠质量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失 眠等问题影响情绪和健康。
0例一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就诊,经检查诊断为2型糖 尿病。
病例二
患者张某,女性,62岁,有家族糖尿病史,长期口干、多饮,血糖控制不稳定。
治疗方法与效果
治疗方法
针对每个病例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等。
治疗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例一和病例二的血糖水平均得到有 效控制,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经验教训与启示
经验教训
消渴病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能轻 易放弃或中断治疗;同时,患者应积 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启示
对于消渴病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非常重要;同时,加强糖尿病知识 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 认知和重视程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医内科学消渴》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课件

下消(阴阳两虚)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头晕耳鸣,口干 唇燥,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小便频数,混浊如膏,面色黧黑,耳轮焦 干,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 调,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消渴病的治则与治法
治则
养阴生津、润燥清热。
治法
上消宜润肺清热、生津止渴; 中消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下消宜滋阴补肾、润燥缩尿。
长期精神刺激,导致气机 郁结,气郁化火,消烁肺 胃阴津。
劳欲过度
长期劳累过度或房事不节 ,导致肾虚精亏,虚火内 生,耗伤津液。
消渴病的辨证分型
上消(肺热津伤)
中消(胃热炽盛)
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 红,苔薄黄,脉洪数。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 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下消(肾阴亏虚)
分类
消渴病主要分为上消、中消和下 消三种类型,分别以口渴、多食 、多尿为主要症状。
消渴病的病因
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 津液输布异常,形成痰湿,引发消渴 。
情志失调
劳欲过度
长期劳累过度或房事不节,导致肾虚 精亏,影响津液输布,引发消渴。
长期精神刺激、情志不畅,导致气机 郁结,影响津液输布,引发消渴。
如视力模糊、皮肤瘙痒 、手脚麻木等。
鉴别诊断
尿崩症
表现为多饮多尿,但无消瘦症状,且尿液比 重较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表现为食欲亢进、消瘦、心慌等症状,但无 多饮多尿表现。
精神性多饮
以精神症状为主,无多食和消瘦表现。
其他内分泌疾病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需通过相关检查 进行鉴别。
相关检查
血糖测定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消 渴病的重要指标。

中医内科学之消渴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消渴课件

整体观念:注 重整体观念, 调整脏腑功能, 恢复阴阳平衡
标本兼治:既 要治疗症状, 又要治疗病因, 达到标本兼治 的效果
预防为主:注 重预防,调整 生活方式,避 免诱发因素, 防止病情加重
常用方剂
01
消渴方:主 治上消,清 热润肺,生 津止渴
02
玉女煎:主 治中消,清 热润燥,养 阴生津
03
六味地黄丸: 主治下消, 滋阴补肾, 固精缩尿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平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 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谢谢
中医内科2. 消渴的辨证论治
03. 消渴的预防与调护
1 消渴概述
消渴的定义
中医内科学中的消渴是指以多饮、多食、多
01
尿、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02
消渴的病因包括内伤和外感,内伤主要是指 脏腑功能失调,外感主要是指感受外邪。
03
消渴的病机主要是阴虚燥热,导致津液不足, 不能正常输布和排泄。
禀赋不足:先天不
4 足,肾精亏虚,不 能化生津液,导致 消渴。
外感六淫:感受外 邪,侵袭肺、胃、
5 肾等脏腑,导致脏 腑功能失调,水谷 精微不能正常输布, 形成消渴。
消渴的临床表现
01 多饮:口渴,饮水量 增加
02 多食:食欲亢进,进 食量增加
03 多尿:尿量增加,夜 尿增多
04 体重减轻:消瘦,乏 力,精神不振
2 消渴的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证分型:分为上消、中消、 下消三种类型
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 津、补气健脾、活血化瘀等
辨证依据:根据症状、舌脉、 病程等综合分析

中医内科学课件-消渴PPT共34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消渴PPT共34页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医内科学课件-消渴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8来自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的治疗
1.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 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 益精补血,方用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加 减; 2.疮毒痈疽:治以清热解毒、消散痈肿,方 用五味消毒饮; 3.肺痨、水肿、中风、胸痹心痛:见有关章 节论治。
并发症的治疗
4. 脱疽(糖尿病足):阴伤气耗、阴寒下注, 经脉阻滞所致。 • 治疗宜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散 寒、破血通络之品。如阳和汤,麻黄、附 子、细辛、路路通、地龙、穿山甲等。 • 急性期也可见热毒壅盛,可用仙方活命饮, 四秒勇安汤。 • 还可配合外用药,如三黄汤,生肌玉红膏。
阴阳两虚
3.治法: 滋阴温阳益肾 4.方药: 金匮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
5.临床应用 (1)兼五更泄泻者,合四神丸 (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肉豆蔻) (2)早泄着,酌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 (3)阴阳气血俱虚者,选用鹿茸丸加减。
阴阳两虚
临床辨识: 该型多见于糖尿病后期,病程最长,合并症 最多,血清胰岛素严重不足,分泌功能受 损。
1.辨证依据 (1)主症: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消谷善饥,身体渐瘦 (2)兼症: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 (3)舌象:舌质红而干,苔薄黄或苔少 (4)脉象:脉滑数或弦细或细数
津伤躁热
2. 辩证分析: 燥热内生,肺胃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消谷 善饥 肺失治节,肾关不固——尿频量多 水谷精微,输布失常,直趋下行,机体失养——身体 渐瘦,尿甜 津伤肠躁——大便秘结 躁热偏盛——舌红、苔黄、脉滑数 津伤为主——舌质红而干、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病机转化(消渴变证或称并发证):
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 心痛、中风、四肢麻木
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 水肿 瘀阻络脉,热毒内生或疮毒外袭 — 疮疡、痈疽 正气亏虚,感染痨虫 — 肺痨 肝肾阴亏,耳目失养— 视朦、耳聋
虚风内动—眩晕
阴液极亏,
虚阳上浮或阴竭阳亡 — 神昏或昏 迷、死亡。
• 禀赋不足 • • 饮食不节 • • 情志失调 • • 劳倦过度
糖尿病肾病 — 水肿 糖尿病眼病 — 视朦雀目 微血管 糖尿病皮肤病变 — 溃疡 糖尿病神经病变 — 四肢麻木

二、治疗原则
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本病治疗大 法。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阴温阳, 健脾益气等治法。 体育疗法
饮食疗法
三、分证论治 •上消 •中消 •下消 •消渴变证
分证论治
一、津伤躁热
瘀血阻滞
研究进展: 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伴血瘀证与无血 瘀证的比例为1.93:1,血液粘度升高比率达 90%,广泛存在微循环障碍。血瘀证明显加 重胰岛素抵抗。 可以说,血脉瘀滞也是消渴的一个基本病理, 故常需要加用一些活血化瘀药: 丹参、蒲黄、三七、郁金、桃仁、红花等。
瘀血阻滞
• 临床报道:
二、病证鉴别
1.口渴症 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表现。可 见多种疾病过程中,各有相应病证的临床表现。 不伴见多食、多尿、尿甜、消瘦等消渴的特点。 2.瘿病 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 病的中消。但瘿病以颈部生长肿物、眼突、心 慌为特点,无尿甜等可资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 1、辨部位:上、中、下三消。肺、胃、
气阴两虚
临床辨识: 气阴两虚型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血胰 岛素分泌延缓,储备不足,合并症相对较 多。统计表明,阴虚燥热与气阴两虚可占 糖尿病的80%,且阴虚燥热型的血糖得到 控制后,热盛征候很快改善,转为气阴两 虚。因此,该型几乎贯穿糖尿病的全过程。
气阴两虚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益气养阴法能改 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抑制胰高 血糖素的分泌,降低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 应。 (中国医药学报,04.8)


一、定义
• 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导致的
以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 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二、源流
1、消渴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此 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2、《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创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 方剂。
瘀血阻滞
3.治法 4.方药 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熟地—— 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枳壳、柴胡、桔梗、甘草——疏肝行气宽胸 牛膝——入血分,引血下行
瘀血阻滞
临床辨识: 淤血阻滞之证在消渴中很少单独出现,常 并见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证 型之中,需结合前述各方,视证型轻重而 化裁合用。
气阴两虚
2. 辩证分析: 阴精亏损,肺脾肾三脏元气不足——三多,神疲乏 力; 脾气虚,津不能化——口干不欲饮(以气虚为 主); 脾气虚弱,生化不足——面色不华,纳差腹胀, 大便溏薄; 气阴两虚,因为不固——自汗盗汗;
气阴两虚
3. 治法:益气养阴 4. 方药: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生津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以固消渴阴虚之本 5.临床应用: 消渴病程中,若出现气虚,只唯补阴养津,终归 津不得气化,故须补气,方能气津两生。但益气 之力毕竟不够,常需合用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 散加减。
四、阴阳两虚
1.辨证依据 (1)主症:多饮多尿,尿液混浊如膏,甚则饮一溲一;畏 寒,四肢欠温,面容黧黑,耳轮干枯; (2)兼症:乏力自汗,或五更泄泻,或水肿尿少,或阳萎 或月经不调; (3)舌象:舌淡苔白而干 (4)脉象:脉沉细无力
阴阳两虚
2.辩证分析: 命门火衰,固摄失权——多尿,混如脂膏, 甚则饮一溲一; 阳虚内寒——畏寒,四肢欠温,面容黧黑; 肾阳虚衰 卫气失固——自汗 脾失温煦——五更泄泻 水失温化——水肿尿少; 真阴衰竭,外窍失养——耳轮干枯。
3.《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说:“每发即小便至甜”, “焦枯消瘦”。首先观察到了消渴病小便甜。 4、《诸病源候论.消渴候》曰: “ 其病变多发痈疽
5《丹溪心法· 消渴》治疗以“养肺、降火、生血为主”。 形成养阴为主治疗理论。
• 6.王肯堂《证治准绳· 消瘅》在前
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 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 (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 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 肾消)。”
精亏液竭
积热内蕴
郁久化火 肾精亏损
阴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肺 亏损 胃 燥热 偏胜 肾
消渴
燥热所伤 津液直趋下行 多尿;尿甜
肺 肺不布津 脏腑失润 口渴多饮 上 消
燥热所伤 灼伤津液
口渴多饮


胃火炽盛 消腐水谷 多食善饥 消 脾不散精 水谷精微下泄 尿甜 肌肤失养 形体消瘦
肾阴亏损
肾 虚火内生
上炎心肺 烦渴多饮 中灼脾胃 多食善饥 固摄失权 多尿 精微下注 尿甜
消渴方:天花粉、黄连 、生地黄、藕汁 玉女煎:生石膏、知母、生地、麦冬、川牛膝 (2)燥热内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可加黄连、大黄 (3)津伤耗竭,烦渴不止,小便频数,可加生地黄、二冬
津伤躁热
临床辨识: 临床统计证实,该型主要见于糖尿病早 期,病程<5年,年龄常<50岁,合并症最 少,血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增高,血糖增高 显著。
津伤躁热
3.治法 清热生津 4.方药 白虎加人参汤合玉液汤 石膏——甘寒,清肺胃之烦热 知母——苦寒,泄肺胃之燥热 燥热为重 人参、甘草、梗米——益气生津护胃 黄芪、葛根——补气升津 知母、山药、花粉——养阴生津 五味子——封固肾关 鸡内金——养护胃气
津伤为甚
津伤躁热
5.临床应用 (1)可参考应用消渴方(上消),玉女煎(中消)
下 消
病机特点
气阴两虚,阴阳俱衰:
病理 阴虚为本 日
脾肾阳虚,水肿,泄泻
正气不足,瘀血内生:
演变 燥热为标 久
因虚成瘀,因瘀致虚
脏腑虚损,变证百出:
肺痨,胸痹,麻木,脱疽、雀目、
内障、疮疡、痈疽、中风、昏迷脱厥
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主症:三多一少。
2、以肺痨、水肿、眩晕、胸痹心痛、中风、眼疾、 疮疡就诊发现。 3、无症状,体检发现。 4、多有家族史。
肾。 • 2、辨标本: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 3、辨本症与并发症 。本症为主,并发 症 为次。 • 4、有少数患者相反,本症不明显,而因 眼疾、痈疮、肺痨、心脑疾病(心痛、 眩晕、中风)、水肿、肢体麻木等症为 线索,确诊为消渴。
糖尿病并发症

心血管 — 胸痹、眩晕 大血管 脑血管 — 中风 糖尿病足病 — 坏疽
阴精亏虚
3.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4. 方药:六味地黄丸 三补三泄,补而不留邪,邪而不伤正,消 渴病之阴精亏损可长期服用; 5.临床应用 阴虚火旺,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遗精失眠 盗汗者,加知母、黄柏,龟板、地骨皮; 尿多混浊,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缩 泉固肾;
三、气阴两虚
1.辩证依据 (1)主症:口干欲饮,能食易饥,尿频量多,神疲乏 力 (2)兼证:面色不华,或口干而不欲饮,或头晕多 梦,手足心热,或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腰膝 酸软,肢体麻木,或自汗盗汗 (3)舌象:舌红或淡红,苔白 (4)脉象:脉沉细无力。
三、范围
• 西医的糖尿病与本病基本一致。 • 而尿崩症因具有多尿,烦渴的
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 似之处,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禀赋不足
病因示意图
情志失调
津液亏损
消渴
劳欲过度
饮食失节
二、病机
• 总病机:阴虚燥热 • 病位:肺、胃、肾 • 演变:阴损及阳,阴阳俱虚
病久入络,血脉瘀滞 • 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消渴病多种 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瘀密切相关。
并发症的治疗
4. 肢体麻木(末梢神经炎):气阴两虚,精 血亏耗,肢体经脉失养 机理:神经细胞内高糖导致Na-K-ATP酶活性 下降,髓鞘蛋白糖基化导致神经细胞变性 等。 在基础治疗之上,要注意养血活血,疏通经 络,常用四物汤,鸡血藤、络石藤、威灵 仙、穿山甲、白芥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