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系统分析与系统建模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研究在软件工程领域,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增加,为此,需要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系统。
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通过建立模型和分析技术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提高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提升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系统建模是软件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简单的设计方法和技术难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系统建模技术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帮助软件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复杂性,指导系统开发和管理。
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UML等。
结构化方法是最早的系统建模方法之一,通过划分系统为不同的模块,描述模块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系统设计。
这种方法有助于分解系统,清晰地描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对于复杂系统的描述能力较有限。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系统建模方法,通过对象的概念来描述系统,将系统分解为对象并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满足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化。
UML是一种常用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图形符号和语法规则,帮助工程师更好地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除了系统建模技术外,系统分析技术也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系统分析技术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和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软件工程师理清系统需求和功能,指导系统设计和开发。
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需求分析、功能分析、性能分析等。
需求分析是系统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对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进行分析,确立系统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功能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系统功能和交互进行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性能分析则是分析系统的性能需求和限制,指导系统的性能优化和测试。
通过系统分析技术,软件工程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系统的需求和行为,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中,还涌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如建模语言、形式化方法、仿真技术等。
复杂系统的建模和分析
复杂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复杂系统指的是由大量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构成的系统,其中任意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并且这些作用关系是非线性的,加上系统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深入了解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行为规律,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建模和分析。
模型的建立首先要确定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关键要素,并根据其特性进行分类和分析,以确定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中存在的多重反馈和非线性作用,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
建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状态空间法、方程组法、网络模型、统计模型等。
其中,状态空间法是一种基于状态变量来描述系统行为和演化规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
方程组法则是将系统的各个变量表示为方程的形式,并进行求解,其适用于一些简单的线性系统。
网络模型是利用图论和网络分析方法,将系统的各个元素和相互关系表示为节点和边,并利用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分析系统的性质和行为规律。
统计模型则是基于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常用于对现象进行建模和预测。
除了建模方法外,还需要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以发现其内部关系、演化规律和行为特征。
其中,动力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基于系统的状态变量和参数,来推导系统状态的演化方程和稳态解。
另外,还有一些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如混沌理论、奇异系统分析等,对复杂系统的分析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总之,建模和分析是深入了解复杂系统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系统的关键要素和行为规律的认识,从而发现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并为进一步的优化和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这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应用,以提高对复杂系统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课程代码:R0902635 学时数:56 学分数:3.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适用学科专业:软件工程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执笔者:编写日期:审核人:一、课程简介《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掌握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培养软件系统建模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模块设计、软件界面设计等专业能力。
Soft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of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and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software system modeling analysis, soft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software module design,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etc.二、课程目标课程达成度评价指标点达成度评价三、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本课程共56学时,课堂讲授40学时,课内实验16学时。
教学内容由如下章节组成:第1章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CM1) 4学时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采用课堂知识点讲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概念、原理和相关技术。
uml系统分析与设计uml系统建模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docx
UML系统建模基础教程课后答案第一章面向对象设计与UML1.填空题(1)UML(2)封装继承多态(3)继承(4)瀑布模型喷泉模型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型XP开发模型2.选择题(1) C(2) A B C D(3) A B C D(4) A B C(5) A3.简答题1.试述对象和类的关系。
(1)类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操作和约束规则的对象组成的集合,而对彖是某一类的具体化实例,每一个类都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对象的抽象。
类与对象的关系就如模具和铸件的关系,类的实例化结果就是对象,而对一类対象的抽象就是类.类描述了一组有相同特性和相同行为的对象。
第二章UML通用知识点综述1.填空题(1)依赖泛化关联实现(2)视图图模型元素(3)实现视图部署视图(4)构造型标记值约束(5)规格说明修饰通用划分2.选择题(1) D(2) C(3) A(4) A B(5) D3.简答题(1)在UML中面向对象的事物有哪几种?在UML中,定义了四种基本的面向对象的事物,分别是结构事物、行为事物、分组事物和注释事物等。
(2)请说出构件的种类。
构件种类有:源代码构件、二进制构件和可执行构件。
(3)请说出试图有哪些种类。
在UML中主要包括的视图为静态视图、用例视图、交互视图、实现视图、状态机视图、活动视图、部署视图和模型管理视图。
(4)请说出视图和图的关系。
视图和图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在每一种视图中都包含一种或多种图。
(5)请简述UML的通用机制。
UML提供了一些通用的公共机制,使用这些通用的公共机制(通用机制)能够使UML在各种图中添加适当的描述信息,从而完善UML的语义表达。
逋常,使用模型元素的基本功能不能够完善的表达所要描述的实际信息,这些通用机制可以有效地帮助表达,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UML 建模。
UML提供的这些通用机制,贯穿于整个建模过程的方方面面。
前面我们提到,UML的通用机制包括规格说明、修饰和通用划分三个方面。
第三章Rational统一过程1.填空题(1)角色活动产物工作流(2)逻辑视图过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用例视图(3)设计开发验证(4)二维(5)周期迭代过程里程碑2.选择题(1) A B C D(2) A C D(3) A C D(4) A B C(5) A B C D3.简答题(1)请描述迭代过程有几个阶段。
uml课后习题答案
uml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的演变课后习题:1、A2、C3、D4、B5、软件按照其工作方式可划分为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和批处理软件。
6、软件生存周期由软件的定义、软件的开发和软件的使用维护和更新换代三部分组成。
7、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智能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等五种主要模型8、面向对象技术采用以类为中心的封装、继承、多态等不仅支持软件复用,而且使软件维护工作可靠有效,可实现软件系统的柔性制造。
9、UML的优点是:唯一性、连续性、维护性、复用性和完善性。
第二章统一建模语言UML1、A2、B3、C4、D5、B6、UML分析和设计模型由三类模型图表示,三类模型图是:用例模型图、静态模型图和动态模型图。
7、UML的软件统一开发过程,即生命周期按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开始,详细设计,系统构造和移交四个阶段及阶段中一系列的循环重复。
8、UML开发过程是一种二维结构软件开发过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流程包括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配置9、UML中的五个不同的视图可以完整地描述出所建造的系统,这五种视图是用例视图、逻辑视图、构件视图、进程视图和配置视图。
10、UML中有10中基本图可以完整地描述出所有建造的系统,这10中视图是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配置图、序列图、活动图、状态图和合作图。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习题:1、B2、A3、C4、D5、B6、A7、A8、UML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模型由三类模型图表示。
他们是:用例模型图、静态模型图和动态模型图。
9、CRC卡中的描述由类名、类特征、类类型、责任和协作者共五部分组成10、软件项目的目的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中,技术可行性研究包括风险分析、资源分析、技术分析三部分组成11、在UML软件开发过程的需求分析阶段,建立用例模型的步骤分为,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确定系统的执行者和用例,对用例进行描述,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和审核用例模型。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建模与分析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建模与分析在控制系统中,建模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系统进行精细的建模,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深刻理解,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支持和依据。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中的系统建模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控制系统。
一、控制系统简介控制系统是一个涉及工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复杂系统,它的作用是在符合一定性能指标的前提下,使系统达到一定的预定目标。
常见的控制系统包括飞行器控制系统、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等。
二、系统建模1. 建模方式在控制系统中,系统建模有两种主要方式:基于物理方程(物理建模)和基于实验数据(数据建模)。
物理建模是通过物理学、力学、电学等学科,建立控制对象的系统模型,包括状态空间模型、传递函数模型等。
物理建模效果较好,其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控制对象的物理特性。
但是物理建模需要精通相关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知识,建模难度较大。
数据建模是通过采集已知控制对象的实验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控制对象的模型。
数据建模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数据采集和处理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建立模型中可能存在误差。
2. 建模过程系统建模的目的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和分析实际系统,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建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收集系统信息:了解控制对象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相关信息。
(2)选择建模方法: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物理建模或数据建模。
(3)建立模型:针对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4)验证模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检验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优化模型: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对模型的完善和精细化。
三、系统分析1. 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是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性质之一。
稳定性分析可分为稳定性判据和稳定性分析两方面。
稳定性判据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针对控制系统建立一系列的稳定性判定定理,如Routh-Hurwitz准则、Nyquist准则等,根据这些判据来判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
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一、引言对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来说,需求分析与建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功能与特性的清晰描述。
本文将探讨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并介绍如何有效地进行需求分析与建模。
二、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旨在识别和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
以下是系统需求分析的几个主要步骤:1. 需求获取和理解需求获取是指通过与用户、业务分析师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来收集和理解系统需求。
这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会议、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进行。
重要的是要确保获取到的需求能够准确反映用户的期望和业务的要求。
2. 需求分析和整理需求分析的目标是将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和整合。
可以使用流程图、数据流图、用例图等工具来分析和描述系统的功能和流程。
同时,需求分析还包括对需求的可行性和优先级进行评估。
3. 需求验证和确认在需求分析的最后阶段,需要与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一起验证和确认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可以通过演示、原型展示或者文档审查等方式进行。
目的是确保需求可以满足用户和业务的期望,并且没有遗漏或冲突。
三、系统需求建模系统需求建模旨在将需求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描述和表达,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以下是系统需求建模的几个常用方法:1. 用例图用例图是描述系统与其用户之间交互的图形化表示。
用例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功能与角色,并识别各种场景及其对应的用例。
用例图可以用来指导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工作。
2.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描述系统内部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的图形化表示。
数据流图以数据流和处理器为中心,展示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流动的过程。
数据流图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系统的数据流向和处理逻辑。
3. 状态图状态图是描述系统各个对象的状态及其状态变化过程的图形化表示。
状态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行为和状态转换规则。
通过状态图,我们可以更好地描述系统的状态变化及其对应的操作和事件。
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法
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法复杂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元素可以是物理实体,也可以是抽象概念。
复杂系统的行为往往无法用简单的规律描述,因此需要借助数学模型来进行建模和分析。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
一、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一种将复杂系统看作图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
复杂系统中的元素可以用节点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边表示。
利用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得到节点之间的关系、节点的重要性、网络的密度等信息。
其中,常用的网络指标包括度、聚类系数、介数中心性等。
网络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网络、生物学、交通网络等领域。
二、微观模拟微观模拟是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蒙特卡罗等方法的建模与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将系统中的每个元素看作独立的个体,并针对其行为规则进行模拟。
微观模拟常用于交通流、城市规划、人群行为等方面。
它不仅能够分析系统的整体行为特征,还能够研究系统中每个元素的行为特征。
三、仿生学方法仿生学方法是一种模仿生物学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的方法。
它借鉴了生物系统中的很多优点,比如自适应、适应性、分布式控制等。
仿生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
四、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是一种建模与分析方法,用于考虑复杂系统中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对系统中各个因素的量化分析,研究整个系统的演化过程。
它可以定量分析系统变化的趋势、敏感性、稳定性等特征,并提供准确的预测值和决策支持。
系统动力学常用于环境保护、企业管理等领域。
五、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模拟的建模与分析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模拟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进而进行复杂系统建模和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故障诊断、优化设计等领域。
综上所述,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法包括了网络分析、微观模拟、仿生学方法、系统动力学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应用。
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
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是自动控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可以模拟和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以便优化系统设计和参数调整。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并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
一、控制系统建模的基本原理在控制系统中,建模是指将实际的物理系统以数学方式进行描述。
通过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性质、预测系统的行为以及设计有效的控制策略。
建模的基本原理包括:1. 系统边界的确定:确定需要建模的系统的范围和界限,明确哪些部分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
2. 变量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系统变量,可以是输入、输出或者中间变量,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和控制。
3. 建立数学方程:根据系统的物理特性、动力学行为和控制目标,建立系统的数学方程,可以是微分方程、差分方程或者状态空间方程。
4. 参数估计:通过实验或者仿真,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和调整,使模型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系统的行为。
二、常用的控制系统建模方法在控制系统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1. 传递函数法:通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直接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
2. 状态空间法:将系统表示为状态量和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系统进行状态观测、状态反馈和状态估计。
3. 神经网络法:利用神经网络的映射和学习能力,对系统进行建模和控制,适用于复杂、非线性系统。
4. 系统辨识法: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分析,识别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参数,适用于实际系统的建模。
三、控制系统分析的方法控制系统分析是指对建立的系统模型进行性能评估和分析,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控制效果。
常用的控制系统分析方法包括:1. 稳定性分析:通过判断系统的极点位置,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可以使用根轨迹法或者频域法进行分析。
2. 响应分析:分析系统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响应,包括阶跃响应、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等,以评估系统的动态性能。
3. 鲁棒性分析:分析系统对参数变化或者干扰的鲁棒性能,可以使用辨识方法或者鲁棒控制理论进行分析。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涉及到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技术和方法,确保系统的可靠性、高效性和易用性。
本文将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定义、重要性、流程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通过对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最终设计出一个满足这些需求的系统。
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时,首先要对系统的要求和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这包括对系统的目标、范围、功能模块、用户群体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确保在后续的设计阶段能够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系统分析与设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充分了解用户需求,避免在后期开发过程中出现重大变更和问题。
而系统设计则是将系统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可实现的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结构、模块划分、数据流程、界面设计等方面。
一个好的系统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减少开发成本和风险。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流程一般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等几个阶段。
首先是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和整理,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在系统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结构和模块,并确定系统的数据流程和界面设计。
实施阶段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系统,并进行相应的编码和集成。
测试阶段则是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维护阶段,对系统进行不断地更新和维护,确保系统能够持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有许多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进行工作。
比如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UML建模工具等,都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设计出更加高效和可靠的系统。
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进度表等,来帮助团队管理和跟踪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复杂系统是指由众多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组成的系统。
这些组成部分的行为可能非常复杂,因此很难简单地通过直观观察和单独分析来充分理解整个系统的行为。
复杂系统常见的例子包括生态系统、网络、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物系统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复杂系统,研究者们通常采用建模和分析的方法来描述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行为。
一、什么是复杂系统建模复杂系统建模是在理论和现实研究基础上,刻画和描述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性、不确定性、多样性和适应性等特性,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建模方法,构建不同维度、不同尺度、不同视角下的关于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
具体而言,复杂系统建模旨在通过对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反馈环节的描述,以及对系统内在动力学过程的建模和模拟,来预测系统未来的演变趋势、预测系统的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和反应,和加深对复杂系统中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二、复杂系统建模方法复杂系统的建模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模型和定性模型两大类。
其中,定量模型通常是用一些数学、计算和统计方法,对系统中重要的变量和参量进行量化、建模和模拟。
而定性模型则强调对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互动和反馈环节进行描述,从而获取系统的基本特性、行为和演变趋势等方面的信息。
常见的复杂系统建模方法包括:1. 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非线性系统行为的数学建模方法。
该方法主要考虑一个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一种宏观视角下的展现,更能够配合真实世界中物理系统的演化趋势,通过对系统中重要的变量和参量进行量化、计算和模拟,来评估演化时一个系统内部各个部分、和各个种类直接的相互作用贡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同时,该模型可以对不同的变化因素和参数进行对比,看模型反应的变化程度。
2. 计算机实验/模拟模型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模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真实世界中复杂系统进行预测评估,是最常用的复杂系统建模方法之一。
系统建模与系统分析详解课件
第三章
如今,兰德公司的研究范围已从最初的 军事、外交事务扩大到经济、交通、通 讯等公共事务的各个方面。系统分析方 法也从改善武器装备系统,走向了经济 管理、社会发展等各个域。
第三章
3.3.1 系统分析的定义
目前对于系统分析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解释是把系统分析作为系统工程的同义 语,认为系统分析就是系统工程。 狭义的解释是把系统分析作为系统工程的一个 逻辑步骤,系统工程在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 研制和运用问题时,必须经过这个逻辑步骤。
第三章
步骤
明确 问题
确定 目标
探索 建立模型 方案
优化或 仿真 分析
系统 评价
Y
决策 (分析)
N
第三章
案例: 企业与系统管理案例—— 海尔OEC管理法
O—Overall;E—Everything, Everyone ,Everyday; C—Control and clear
OEC—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一天的所做的每 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即“日事日毕,日 清日高”,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 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3.地位:模型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作用的局限性。它不 能代替以客观系统内容的研究,只有在和对客体系统相 配合时,模型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第三章
3.1.2 使用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研究方法,一 般来说主要有三种,即实验法、抽象法、模 型法。
第三章
三种系统研究方法对比
实验法 抽象法
模型法
目标
发展能源
手段 目标
发展能源生产
开发新能源 节能
手段 资源 基地 目标 勘探 建设
运输
太生 阳物 能能
系统建模与系统分析课件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案例二
气候变化问题
案例三
生态系统问题
04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
离散事件系统的基础知识
离散事件系统的定义
离散事件系统是由一系列离散事件驱 动的动态系统,这些事件在时间上相 互独立且具有确定的触发条件。
离散事件系统的特点
离散事件系统的分类
根据事件的触发条件和系统状态的变 化方式,离散事件系统可以分为同步 系统和异步系统、确定性系统和不确 定性系统等。
03
系统动力学建模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01
系统动力学是研究系统行为变化的一种方法,通过建立系统模 型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性能。
02
系统动力学模型由变量、参数和结构组成,通过模拟和仿真来
预测系统的未来行为和性能。
系统动力学适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变化,如经济、生态、
03
交通等领域的系统。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确定系统边界和变量
明确系统的范围和关键变量,确定系统的输 入和输出。
设定系统参数
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验数据,设定系统模型的 参数值。
建立系统结构模型
根据系统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结构 模型,包括因果关系图和流图。
进行系统仿真和预测
利用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和预测,分析系统的 动态行为和性能。
系统动力学建模案例分析
排队论的模型建立
建立排队论模型需要考虑顾客到达的 时间间隔和服务时间的概率分布,并 确定服务台的数量和服务规则。常见 的排队模型包括M/M/1、M/M/n、 M/D/1和D/M/n等。
03
排队论的应用
排队论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服务系统中 的资源分配、流程优化和质量控制等 领域,例如电话呼叫中心、银行取号 机、机场安检通道等场景。
《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2.系统工程: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的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3.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主要指由自然物(动物、植物、矿物、水资源等)所自然形成的系统,像海洋系统、矿藏系统等。
4.人造系统:人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
5.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6.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二、判断正误1.管理系统是一种组织化的复杂系统。
( T )2.大型工程系统和管理系统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 F )3.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按照其功能要求所确定的。
( F )4.层次结构和输入输出结构或两者的结合是描述系统结构的常用方式。
( T)三、简答1.为什么说系统工程时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填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工程,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用的定量方法、模型方法、模拟实验方法和优化方法。
系统模型与系统分析
系统模型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师:xxx教授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姓名:五里雾一、什么叫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要素有哪些?系统分析的“5W1H”要点是什么?(25分)系统分析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美国兰德公司,早期主要用于武器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60年代后,开始用于社会经济系统。
系统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步骤,帮助领导者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系统方法。
主要步骤有:研究领导者提出的整个问题,确定目标,建立方案,并且根据各个方案的可能结果,使用适当的方法比较各个方案,以便能够依靠专家的判断能力和经验处理问题。
系统分析的要素:(1)目标;(2)可行方案;(3)费用(寿命周期总费用(Life Cycle Cost));(4)模型;(5)效果(效益和有效性);(6)准则(目标的具体化);(7)结论(建议,不是决策)5W1H是指:(1)任务的对象是什么?即要干什么(What);(2)这个任务何以需要?即为什么这样干(Why);(3)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即何时干(When);(4)使用的场所在哪里?即在何处干(Where);(5)是以谁为对象的系统?即谁来干(Who);(6)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即如何干(How)。
二、对系统模型有哪些基本要求?系统建模主要有哪些方法?请分别说明这些建模方法的适用对象和建模思路。
(25分)系统模型的基本要求是:1 切题;2 模型结构清晰;3 精度要求适当;4尽量使用标准模型。
系统模型的定义:系统模型是一个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它以某种确定的形式(如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提供关于该系统的知识。
系统模型一般不是系统对象本身,而是现实系统的描述、模仿和抽象。
如:地球仪是地球原型的本质和特征的一种近似或集中反映。
系统模型是由反映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的。
系统模型集中体现了这些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模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对象和建模思路:1、推理法(“白箱”问题)(1)、对象:比较简单的白箱系统。
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指导书2012/2013年第⼆学期姓名:__ ___学号:__ ___班级:_10软件卓越__指导教师:唐学忠_软件⼯程系实验⼀⽤例图设计⼀、实验⽬的掌握在EA中⽤例图的基本⽤法和使⽤技巧。
⼆、实验环境软件平台:Microsoft Windows2000 /XP。
软件⼯具:EA。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本实验基于某学校⽹上选课系统的⽤例图的设计和实现。
(1)需求描述如下:某学校的⽹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进⼊,建⽴本学期要开设的各种课程、讲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丙可以对课程进⾏改动和删除。
学⽣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选课界⾯,在这⾥学⽣可以进⾏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
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数据库中。
(2)分析:本系统拟⽤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层。
其中,数据核⼼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户输⼊进⾏逻辑处理,再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接⼊层包括⽤户界⾯,包括系统登陆界⾯、管理界⾯、⽤户选择界⾯等。
本系统涉及的⽤户包括管理员和学⽣,他们是⽤例图中的活动者,他们的主要特征相似,都具有姓名和学号等信息,所以可以抽象出“基”活动者people,⽽管理员和学⽣从people统⼀派⽣。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另外⼀个活动者。
(3)系统主要事件:●添加课程事件:●删除课程事件●修改课程事件●选课事件:根据以上分析,绘制系统⽤例图,并对⽤例加以描述,⽤例描述⽅法见教材。
四、实验预习和准备了解⽤例图描述系统基本⽅式。
熟练掌握⽤例图绘制的基本⽅法,了解⽤例、活动者、⾓⾊等基本概念的表⽰。
五、实验过程与结果图1-⽹上选课系统⽤例图⽤例描述:1、⾝份验证⽤况名:⾝份验证。
简述:当管理员或学⽣要求进⼊系统时,需要输⼊⽤户名和密码进⾏⾝份验证,以确认是否有登录到系统的权限。
参与者:管理员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学⽣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一、引言复杂系统是指由多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所构成的系统,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系统行为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呈现出高度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很难用传统的建模方法分析研究。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系统的本质特征,需要采用专业的建模与分析方法。
二、复杂系统的建模方法1. 细粒度建模方法细粒度建模方法是通过对系统组成部分的详细描述来建立系统模型的,这种方法精度高、详尽度强,并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
常用的细粒度建模方法包括半物理仿真模型、离散事件仿真模型、多代理人仿真模型等。
2. 自组织建模方法自组织建模方法是指利用自组织现象的发生来研究复杂系统的建模方法。
自组织现象指在适当的驱动下,一些简单的元素自发地形成相互协调的大范围结构。
这种建模方法不需要事先定义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而是通过模拟单元间的联系和协作来形成系统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3. 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神经网络建模利用多个信息处理单元之间构建的相互连接的网络来模拟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调整连接的权重来模拟人脑中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互。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非线性问题、数据挖掘等领域,建模精度较高,但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支持。
4. 复杂性度量建模方法复杂性度量是基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度、关系密度、信息流动、稳定性等变量来表征系统复杂性的方法。
通过对复杂性度量的研究,从理论上认识和理解复杂系统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三、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1. 动力学分析方法动力学分析是指对系统宏观行为和微观变化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来模拟系统的行为,探究系统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
常用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状态空间法、相图法、时序图法等。
2. 网络分析方法网络分析是指利用图论原理建立复杂网络模型,从而分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复杂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可以通过分析节点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等指标来揭示系统中的关键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J法
• 把一个个信息做成卡片,将这些卡片摊 在桌子上观察其全部,把有“亲近性” 的卡片集中起来合成为子问题,依次做 下去,最后求得问题整体的构成 。
KJ基本步骤
• (1)尽量广泛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用关键的语句简 洁地表达出来。 • (2)每个信息做一张卡片,卡片上的标题记载要简明易懂. • (3)将卡片摊在桌子上通观全局,充分调动人的直觉能力, 把有“亲近性”的卡片集中在一起作为一个小组。 • (4)给小组取个新名称,其注意事项同步骤(1),把它作 为子系统登记,发现该小组的意义所在。 • (5)重复步骤(3) 、 (4),分别形成小组、中组和大组,对 难于编组的卡片不要勉强地编组,可把它们单独放在一 起。
系统模型的特征
• • • 是实际系统的合理抽象和有效的模仿; 由反映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 表明了有关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或定量关 系。
系统模型的分类
• 常用的系统模型分为物理模型、文字模型和 数学模型三大类,其中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又可分为若干种。
系统建模要求
•
• • •
对系统模型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条,即现 实性、简明性、标准化。 现实性:反映系统本质。 简明性:使系统模型简单明了。 标准化:尽量采用标准化模型 。
系统模型
• 系统模型是采用某种特定的形式(如文字、 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对一个系 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进行描述,提供有关系 统的知识。 • 系统模型一般不是系统对象本身,而是现实 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 。 • 对同一个系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建 立不同的系统模型。另一方面,同一种模型 也可以代表多个系统 。
• 对系统本质的描述,是方案的表达形式 。 • 基于模型,可以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计算 和模拟,以获得各种方案的性能、数据和其 它信息。
评价准则
• 系统价值的度量 。 • 用以评价各种可行方案的优劣 。
结论
• 系统分析得到的结果,具体形式有报告、建 议或意见等 。 • 结论的作用只是阐明问题与提出处理问题的 意见和建议,而不是提出主张与进行决策, 因此,结论只有经过决策者的决策之后,才 能付诸行动,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解
目标 发展能源
手段
目标
发展能源 生产
开发新能 源
节能
手段
目标
资 源 勘 探
基 地 建 设
运 输
太 阳 能
生 物 能
潮 汐 能
综 合 利 用
Hale Waihona Puke 节 能 设 备发展能源的目标—手段分析
因果分析法
• 因果分析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分析影响系 统的因素,并从中找出产生某种结果的主要 原因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系统建模原则
• • • • 现实性原则 简化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借鉴性原则
系统建模方法
• • • • • 推理法 实验法 统计分析法 混合法 类似法
状态空间模型
• 两类系统及其相应状态空间系统方程
人
方法
为什么由此人做?
为什么这样做?
系统分析的步骤
• • • • 系统目的分析和确定 模型化 系统最优化 系统评价
系统分析的方法
•
–
目标—手段分析法
目标—手段分析法就是将要达到的目标和所 需要的手段按照系统展开,一级手段等于二 级目标,二级手段等于三级目标,依次类推, 便产生了层次分明、相互联系又逐渐具体化 的分层目标系统。
系统分析定义
• 广义的解释是把系统分析作为系统工程的同 义语,认为系统分析就是系统工程。 • 狭义的解释是把系统分析作为系统工程的一 个逻辑步骤,系统工程在处理大型复杂系统 的规划、研制和运用问题时,必须经过这个 逻辑步骤。
系统分析定义
• 系统分析: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系统 的目的、功能、结构、环境、费用与效益等问题 进行分析和确定,它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 和分析过程,为决策提供所需的科学依据和信息。 • 系统要明确主要问题,确定系统目标,开发可行 方案,建立系统模型,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 分析,全面评价和优化可行方案,从而为领导者 选择最优方案或满意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系统分析的原则
• • • •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系统分析的要点
项目 为什么 应该如何 采取什么 对策
目的 为什么提出该问题? 应提什么? 删去不必 对象 为什么从此入手? 应找哪个? 要的部分 时间 地点 为什么在这时做? 为什么在这里做? 应何时做? 合并重复 应何处做? 的工作内 应由谁做? 容 使工作简 如何去做? 化
费用和效果
• 费用:每一方案用于实现系统目标所需消耗 的全部资源 。由于各种方案的费用构成很 不一样,所以必须用一种方法去估算它们, 以进行有实际意义的比较。 • 效果:系统达到目标所取得的成果 。衡量 效果的尺度是效益和有效性,效益可以用货 币形式表示,有效性则用货币以外的指标来 评价 。
模型
KJ基本步骤
• (6) 把小组(卡片)放在桌子上进行移动,由小组间 的类似、对应、从属和因果关系等进行排列。 • (7) 将排列结果画成图表,即把小组按大小用粗细线 框起来,把一个个有关系的框用“有向枝”(带箭头 的线段)连接起来,构成一目了然的整体结构图。 • (8)观察结构图,分析它的含义,取得对整个问题的明 确认识。
系统分析的要素
• • • • • • 目标 可行方案 费用和效果 模型 评价准则 结论
目标
• 系统的目标也就是对系统的要求,它是系统 分析的基础。系统分析人员最初的任务就是 要了解领导者的意图,明确存在的问题,确 定系统的目标。
可行方案
• 指能够实现系统目标的各种可能的途径、措 施和办法,到底其中哪一种最合适,这正是 系统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七章 系统分析与系统建模
系统建立过程
系统分析概念
• 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一词来源于美国 的兰德(RAN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公司。该公司由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于 1948年分离出来,是专门以研究和开发项目 方案以及方案评价为主的软科学咨询公司。 长期以来,兰德公司发展并总结了一套解决 复杂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他们称之为“系统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