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
一起学《论语》9.14子罕篇——子欲居九夷
一起学《论语》9.14子罕篇——子欲居九夷一起学《论语》9.14子罕篇——子欲居九夷【原文】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白话】孔子想要到九夷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很僻陋,怎么住呢?”孔子说:“君子去住在那里,还有什么僻陋呢?”【释词】欲:想要。
李炳南:“‘欲’是仅有此意而已。
”《正义》:“夫子不见用于中夏,乃欲行道于外域。
”九夷:东方之夷,有九种(马融)。
朱子:“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意。
”《说文》:“夷,从大,大人也。
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
”《注疏》:“案《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又一曰玄菟,二曰乐浪,三曰高丽,四曰满饰,五曰凫臾,六曰索家,七曰东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
”按:或谓九夷此指朝鲜,存之。
或:有的人。
陋:僻陋,指文化闭塞,缺少礼乐文明。
《注疏》:“东夷僻陋无礼。
”君子居之:君子所居则化,使有礼义。
朱子:“君子所居则化,何陋之有?”《四书解义》:“君子居之,自能信其在我,忠信笃敬,无入而不自得。
且天地间人性皆善,道德仁义之气,礼乐教化之习,安在行于中国者,不可行于外国乎?何陋之有哉?”【先贤精义】《论语稽》曰:九夷者,东方国也。
泰伯如句吴,箕子之朝鲜,皆能化民成俗。
子欲居夷,盖伤中国不行其道,而欲行之殊俗之地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孔子疾中国无明君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见圣人之化无分中外也。
当时孔子因道不行,偶发欲居九夷之叹,亦犹乘桴浮海之意云耳。
盖上下古今,东西南朔,此心此理莫不相同,圣人之化原无分于中外也。
孙绰曰:九夷所以为陋者,以无礼义也。
君子所居者化,则陋有泰也。
张栻曰:夫子之所以告之者,乃行乎夷狄之道,盖忠信笃敬无入而不自得也。
《论语正义》曰:《孟子·尽心》篇:“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故君子居之,则能变其旧俗,习以礼仪,若泰伯君吴,遂治周礼也。
李炳南曰:九夷,究竟是何处,不必详考。
一起学论语917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起学《论语》9.17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学《论语》9.17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白话】孔子站在河边上,说:〃流逝的时光就如同这水啊,它昼夜不停地向前。
〃【释词】逝者:指流逝的时光,引申也指时光中的一切人、事、物。
逝,往也。
《注疏》:〃言凡时事往者,如此川之流。
〃不舍昼夜:昼夜不停。
《集说》:〃不舍昼夜者,言与昼夜相循环而不舍也。
〃《四书解义》:〃彻昼彻夜,流而不已,未尝有一息之停止也。
〃刘宗周:〃天地之化,运而不息,则生生不穷,如人元气运则肢体血脉日日充长。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记孔子感叹时事既往,不可追复也。
伊藤仁斋曰:此言君子之德,日新而不息,犹川流之混混不已也。
《论语正义》曰:明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已,与水相似也。
赵岐《孟子章指》云:〃言有本不竭,无本则涸,虚声过实,君子耻诸。
是以仲尼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明夫子此语,既赞其不息,且知其有本也。
《论语集说》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
其易见者莫如川流,故圣人于此指以示人,欲学者知无息之体而不使功力有毫厘之间断也。
朱子曰: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
程子曰:此道体也。
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
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
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
又曰:纯亦不已,乃天德也。
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论语稽》曰:穿地而流曰〃川〃,《家语》子贡曰:〃君子见大川焉,必观,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
〃盖即〃智者乐水〃之意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就川流以指道妙也。
天地间大化流行,无时少息,随处可见。
然目前可以指示者,莫如川流,未尝有一息之停止也。
推而言之,天理流行,触处皆是,天运而不已,物生而不穷,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大而造化之开阖,小而口鼻之呼吸,无在不有,无时不然,总是一无息之体。
一起学《论语》9.12子罕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一起学《论语》9.12子罕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一起学《论语》9.12子罕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原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白话】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让门人充当夫子的家臣来预备丧事。
后来孔子的病情缓和了,说:“好长时间了,由用这种诈伪的方法啊!我没有家臣,却装作有家臣。
我这是欺骗谁呢?难道要欺骗上天吗?而且我与其死在家臣的手里,不是还不如死在你们的手里吗?况且我即便不能用大夫礼葬,难道我就死在道路上没人埋葬吗?”【释词】病:疾甚曰病。
使门人为臣:让门人为孔子做家臣负责治丧。
臣,指家臣。
门人,即孔子门人。
李炳南:“大夫有家臣,治丧时,行臣礼。
”朱子:“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
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
”郑康成:“大夫退,葬以士礼;致仕,以大夫礼葬。
”病间:病少差。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孔子病重时不知,病差了才知,于是责子路行诈。
诈,作伪以欺人。
孔安国:“少差曰间。
言子路久有是心,非今日也。
”无臣而为有臣:孔子已经不是大夫,不当有家臣。
朱子:“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
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
人而欺天,莫大之罪。
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
”无宁:宁可。
二三子:你们,指孔门弟子。
钱穆:“孔子谓我与其有家臣治丧,岂不更愿由门弟子治此丧事?”大葬:君臣礼葬,此处指大夫之礼。
《正义》:“大夫称君者,对臣言之。
”钱穆:“在大夫与庶人之间有士,礼之及于士,其事皆由孔门设教始。
今孔子若病而卒,在当时实亦无礼可循,无丧可治。
子路心尊孔子,谓不宜临丧无礼,乃欲以大夫礼治孔子之丧,而不知其不可。
”陈士元根据《周礼》认为:“盖自卿大夫以上,谓之大丧,则其葬亦谓之大葬。
”死于道路:指弃于道路而不葬。
按:孔子自信不会“死于道路”。
《论语·子罕》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子罕》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九·一]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①。
[九·二] 达巷党人②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③?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九·三] 子曰:“麻冕④,礼也;今也纯⑤,俭,吾从众。
拜下⑥,礼也;今拜乎上,泰⑦也。
虽违众,吾从下。
”[九·四] 子绝四:毋意⑧,毋必⑨,毋固⑩,毋我⑪。
[九·五] 子畏于匡⑫,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⑬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⑭;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⑮?”[九·六] 太宰问于子贡曰⑯:“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⑰,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⑱。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九·七] 牢⑲曰:“子云,吾不试⑳,故艺。
”[九·八]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㉒。
”[九·九] 子曰:“凤鸟㉓不至,河不出图㉔,吾已㉕矣夫!”[九·十] 子见齐衰㉖者、冕衣裳者㉗与瞽㉘者,见之,虽少必作㉙;过之必趋㉚。
[九·十一] 颜渊喟然㉛叹曰:“仰之弥高㉜,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㉝,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㉞。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㉟。
”[九·十二]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㊱。
病间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㊳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㊴,予死于道路乎?”[九·十三]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㊶?”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九·十四] 子欲居九夷㊷。
或曰:“陋㊸,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十五] 子曰:“吾自卫反鲁㊹,然后乐正㊺,雅颂各得其所㊻。
论语中的子罕原文与解析
论语中的子罕原文与解析在《论语》中,有一篇名为《子罕篇》,是其中的一篇经典篇章。
这篇篇章描绘了孔子与他的弟子子罕的对话,通过这段对话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教育与学习的理念与观点。
下面是《子罕篇》的原文及其解析。
子罕言利与命。
原文:子罕言利与命。
子曰:“公既为已,勿信之矣。
”解析:在这段原文中,子罕谈到了利益和命运的关系。
孔子回答道:“一旦有了官职或地位,就不要轻易相信他(利益)了。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吾言,无所不说。
”解析:孔子说:“刚开始我对待人是听其言语并相信其行为;但现在我对待人是听其言语并观察其行为。
对于我的言论,我没有保留任何事情。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解析:孔子说:“做一个忠诚有信义的主人,不要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孔子说:“一个将军可以被夺取,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是无法被夺取的。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之貌,乡人之狂也。
”解析:孔子说:“穿破旧的皮袍并不像穿貂皮看上去那样好,这只是乡下人的狂妄之举。
”子曰:“开杀戒,兼爱之。
”解析:孔子说:“在实施战争时,要以爱为主导。
”子曰:“地有三宝,柰何陷之相州?行有三难,柰何陷之东海?”解析:孔子说:“地有三宝,为何要陷入相州?行有三难,为何要陷入东海?”子曰:“仁者用其余力;知者安其勤;勇者果其志。
”解析:孔子说:“仁者用剩余的力量;有智慧者安定他们的辛勤努力;勇者实现他们的志向。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析:孔子说:“看到贤人就要想着和他们齐名,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内省自己。
”以上是《子罕篇》的原文及解析,这篇篇章中围绕着利益、命运、忠诚、友谊、志向、军事等多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通过对这些话题的探讨,我们能够窥见孔子的教育观和人生哲学。
这些观点与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起学《论语》9.25子罕篇——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一起学《论语》9.25子罕篇——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一起学《论语》9.25子罕篇——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原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白话】孔子说:“为人行事当以忠信为本,不要与志趣不像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就不要怕改正。
”【释词】主忠信:行事以忠信为主。
主,即“以……为主”。
本章已见于【1.8】。
朱子:“重出而逸其半。
”毋:无也。
不如己:不似己、不像己。
按:此句紧承上文“主忠信”,自己主忠信,心向圣贤大道,为人行事当以忠信为本,则交友亦当交忠信之人。
《注疏》:“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
”江声:“不如非谓不及也。
如以不及己而不友之,则彼胜己者将亦以我为不及而不吾友矣。
”《论语后案》: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过则勿惮改:过,过错。
勿,不。
惮,畏难。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戒人忠信改过也。
《学而篇》已有此文,记者异人,故重出之。
《论语义疏》曰:圣人应于物作教,一事时或再言。
弟子重师之训,故又书而存焉。
程树德曰:《论语》之书,非出一手,故文有重出,不止前后文体不类已也。
《论语集解》曰:慎所主友,有过务改,皆所以为益。
《周易》曰:忠信,所以进德也。
朱子曰: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
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向)者,人心也。
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张栻曰:主忠信,主字有力。
盖斯须而不忠信,则思虑言行皆无所据依,同于无物也。
主乎忠信,则立于实地,德所以进也。
郑汝谐曰:主忠信,尊德性也。
择友以辅之,改过以成之,内外交相养之道。
钱大昕曰:过者,圣贤所不能无也。
自以为无过,而过乃大矣。
自以为有过,而过自寡矣。
圣贤之学,教人改过迁善而已矣。
后之君子,高语性天,而耻言改过。
有过且不自知,与圣贤克己之功远矣。
《了凡四训》曰: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胡居仁曰:改过最难,须实做操存省察功夫,使吾身心紧密,放辟之心不生,则大本坚固,过失虽觉而不行也。
《论语·子罕篇》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注释: 注释: 三军:古代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 ⑴三军:古代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诸 侯大国有三军。 侯大国有三军。 ⑵夺:撤损 ⑶可:可以 ⑷志:志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文翻译:孔子说: 一国军队, 原文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 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 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 强迫改变的。 强迫改变的。” 赏析:本节是孔子对崇高人格的赞赏, 赏析:本节是孔子对崇高人格的赞赏,同时 也是对大家要守志不移的勉励。 也是对大家要守志不移的勉励。一个人的精 神思想对于一个人的修养与成就是至关重要 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的,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即使将来肉体已 遭摧毁,但他的气节、 遭摧毁,但他的气节、精神是无法受到摧毁 他的精神将永存人间。 的,他的精神将永存人间。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 注释: 岁寒: ⑴岁寒:寒冷的冬天 然后:今意一词, ⑵然后:今意一词,连词 ⑶ ⑷ ⑸
原文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 原文翻译:孔子说: 到了寒冷的季节, 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赏析:本节是孔子对松柏的称赞, 赏析:本节是孔子对松柏的称赞,同时也是 对那些意志坚强、品得崇高之人的称赞。 对那些意志坚强、品得崇高之人的称赞。 经过风霜,才知道松柏之顽强, 经过风霜,才知道松柏之顽强,经过忧难 祸患,才知道人品德的高尚纯洁, 祸患,才知道人品德的高尚纯洁,一切事 都在考验中得以验证。 物,都在考验中得以验证。
子罕篇》 《论语·子罕篇》 论语 子罕篇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 注释: ⑴川:河边 逝者: ⑵逝者:消失的事物 指示代词, ⑶ 斯:指示代词,这里指川水 ⑷舍:止,动词 ⑸ 夫:感叹语气词
一起学《论语》9.18子罕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一起学《论语》9.18子罕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一起学《论语》9.18子罕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原文】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白话】孔子说:“我没见过好德像好色一样的人啊。
”【释词】好德:好,喜好。
“德虽人所本有,而气禀拘之,物欲蔽之”,须修身以得之,《大学》说“明明德”。
另一解,认为此处的“好德”即“好贤”。
好色:色,美色。
好色是人之所能,自然而有。
《四书解义》:“好色之出于诚然,至真且切。
”蔡节:“以好色云者,所以明其好之之笃也。
”《正义》:“《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于是丑之,去卫过曹。
是岁鲁定公卒,则此语在定十四年。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孔子疾时人薄于德而厚于色也。
蔡节曰:好德如好色,则其心诚于好德矣,然未之见也。
谢氏曰:好好色,恶恶臭,诚也。
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然民鲜能之。
钱穆曰:好色出于诚,人之好德,每不如好色之诚。
孔子此章所叹,古固如此,今亦同然。
李充曰:使好德如好色,则弃邪而反正矣。
刘宗周曰:《大学》言诚意,曰“如好好色”,此好德之诚也。
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然往往不能如好好色者,何哉?人亦反而求之,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其有未至者,亦只为声色货利之逐耳。
圣人盖欲致醒于消长之际云。
张栻曰:君子性其性,而众人物其性。
性其性者,天则之所存也;物其性者,人欲之所乱也。
若好德如好色,则天则存而人欲遏,性情得其正矣。
蕅益大师曰:惟颜子好学,亦惟颜子好德耳。
江谦曰:德与色对,犹性与相对。
凡夫著相而不悟性,故好恋色身。
好吃美食,好著美衣,好居美室,皆是好色。
不知义理悦心,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功德庄严之可贵也。
颜子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方是好德;禹之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方是好德。
《四书解义》曰:天所赋于人之正理,而人得之于心者,德也。
子罕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 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 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 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 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 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 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 “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原文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 的。”
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 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原文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 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 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 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原文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 人吧!”
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 也。”
孔子对2 子曰:“苗而不秀(1)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 夫!”
原文
9·31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 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 远之有?”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 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 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 “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 有什么遥远呢?”
《论语》原文+注释 子罕篇
《论语》原文/注释子罕篇子罕言利[1] ,与命与仁[2] 。
[1] 罕:少。
[2] 与:赞同,肯定。
一说,“与”,是连词“和”。
则此句的意思为:孔子很少谈财利、天命和仁德。
宋儒程颐就曾说:“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但是,综观《论语》全书,共用“命”字21 次,其中含“命运”“天命”意义的,有10 次;共用“仁”字109 次,其中含“仁德”意义的达105 次。
由此看来,说孔子很少谈天命和仁德,是缺乏根据的。
达巷党人曰[3]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4] ?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3] 达巷党人:达巷那个地方的人。
“达巷”,地名。
滋阳县(今山东省兖州市)西北,相传即达巷党人所居。
“党”,古代地方组织,五百家为一党。
一说,“达巷党人”,指项槖(tuó驼)。
传说项槖七岁为孔子师。
[4] 执:专做,专门从事。
子曰:“麻冕[5] ,礼也;今也纯[6] ,俭[7] 。
吾从众。
拜下[8] ,礼也;今拜乎上,泰也[9] 。
虽违众,吾从下。
”[5] 麻冕:用麻布制成的礼帽。
按古时规定,要用两千四百根麻线,织成二尺二寸宽(约合现在一尺五寸)的布来做。
很费工,所以不如用丝绸俭省。
[6] 纯:黑色的丝绸。
[7] 俭:节俭,俭省。
[8] 拜下:按照传统古礼,臣见君王,先在堂下跪拜;君王打了招呼之后,到堂上再跪拜一次。
[9] 泰:轻慢,骄奢。
子绝四:毋意[10] ,毋必[11] ,毋固[12] ,毋我[13] 。
[10] 毋:同“勿”。
不,不要。
意:推测,猜想。
[11] 必:必定,绝对化。
[12] 固:固执,拘泥。
[13] 我:自私,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子畏于匡[14] ,曰:“文王既没[15] ,文不在兹乎[16]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17]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18] ![14] 子畏于匡:“畏”,受到威胁,被拘禁。
一起学《论语》9.23子罕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一起学《论语》9.23子罕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一起学《论语》9.23子罕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白话】孔子说:“少年人是可敬畏的啊,怎么就知道将来的他不如我呢?如果到四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好名望,这也就不值得敬畏了!”【释词】后生:年少者。
钱穆:“因其来日方长,前途无量,故可畏。
”《注疏》:“年少之人,足以积学成德,诚可畏也,安知将来者之道德不如我今日也?”畏:敬畏、敬重,不可轻视也。
《正义》:“后生可畏,谓生质独美也。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来者,将来的他。
今,今日、现在,指孔子自称现在的自己。
钱穆:“就目前言,似后生不如成人;然他年后生长成,焉知其必不如今日之成人乎?后来居上,出类拔萃者,亦可有之。
”四十、五十而无闻:闻,令闻,指美好的声誉。
无闻,有的认为是“无闻于道”,今不取。
《正义》:“无闻,谓无善闻于人也。
”钱穆:“古人四十曰强仕,五十而爵。
四十五十,乃德立名彰之时,故孔子据以为说。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劝学也。
年少时不能积学成德,至于四十、五十而令名无闻,虽欲强学,终无成德,故不足畏也。
朱子曰: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闻,则不足畏矣。
言此以警人,使及时勉学也。
曾子曰:“五十而不以善闻,则不闻矣”,盖述此意。
徐英曰:此劝人及可畏之时而努力耳。
尹氏曰:少而不勉,老而无闻,则亦已矣。
自少而进者,安知其不至于极乎?是可畏也。
张栻曰:后生可畏,以其进之不可量也。
然苟至于四十、五十犹于道无所闻,则其不能激昂自进可知。
因循至是,则亦无足畏者矣。
辞气抑扬之间,学者所宜深味也。
虽然,有至于四十、五十而知好学,如《中庸》所谓“困知勉行”者,圣人犹有望焉。
若后生虽有美质,而悠悠岁月,则夫所谓四十五十者将转盼而至,可不惧哉?《论语正义》曰:人少时有聪慧,为人所畏,至年壮老,学力复充,故人常畏服之。
子罕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
子罕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子罕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本篇共包括31章。
一起学《论语》9.3子罕篇——麻冕,礼也
一起学《论语》9.3子罕篇——麻冕,礼也一起学《论语》9.3子罕篇——麻冕,礼也【原文】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白话】孔子说:“用麻作的冕,是符合礼的;现在戴丝作的冕,节省了人力,我顺从大家。
臣拜君先在堂下而后升堂再拜,是符合礼的;现在升堂才拜,很骄慢。
虽然有违于众,我还是先在堂下拜。
”【释词】麻冕:缁布冠也。
古制绩麻为冕,其工细,制作极费工夫,不节省人力,故贵。
朱子:“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
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
”《正义》:“麻者,枲麻,织其皮以为布,而冕用之,故曰‘麻冕’。
《白虎通》:‘此三代宗庙之冠也。
冕所以用麻为之者,女工之始,视不忘本也。
’盖以木为幹,而用布衣之,上玄下朱,取天地之色。
”纯:丝也。
俭:节俭、省约。
用丝虽不合礼,以其俭易,故孔子从之也。
孔安国:“丝易成,故从俭。
”拜下:臣先在堂下稽首拜君,然后升堂再拜。
阎若璩:“古者,臣与君行礼,再拜稽首于堂下,君辞之,然后升堂,复再拜稽首,故曰‘升成拜’。
”泰:骄慢。
钱穆:“后渐骄泰,即在堂上拜,不先拜于堂下。
”李炳南:“当时为人臣者的骄泰作风,孔子决不同流。
”从下:从于堂下拜之礼。
《注疏》:“孔子以其骄泰则不孙,故违众而从下拜之礼也。
下拜,礼之恭故也。
”【先贤精义】程子曰: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作孔子从恭俭。
蔡节曰:麻冕,固礼也,今用丝则俭矣;圣人所以从众者,取其俭也。
拜下,亦礼也,今拜上则泰矣;圣人所以违众者,恶其泰也。
众人之所为,圣人或从之或违之,亦曰酌夫礼之轻重而已矣。
张栻曰:圣人于斯世岂有意于从违哉?皆道之所在焉耳。
于其俭,则不嫌于从俗;于其泰,则不避于违众。
圣人之意,盖可见矣。
钱穆曰:本章见礼俗随世而变,有可从,有不可从。
孔子好古敏求,重在求其义,非一意遵古违今。
此虽举其一端,然教俭戒骄,其意深微矣。
论语·子罕篇原文
论语·子罕篇原文展开全文论语·子罕篇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一起学《论语》9.19子罕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一起学《论语》9.19子罕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一起学《论语》9.19子罕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白话】孔子说:“比如积土堆山,差着一筐土没堆成,就停下,是我自己停止了。
又比如在平地上堆山,即使才倒了一筐土,继续向上倒,是我自己往前了。
”【释词】譬如:比如。
为山:堆山。
《正义》:“为山,谓积土为山也。
”篑:土笼也,即盛土的筐。
《后录》:“《说文解字》:‘篑,草器。
’盖草作之所以盛土者也。
”按:或竹或草编成者。
吾止:自我停止。
包咸:“为山者,其功虽已多,未成一笼而中道止。
”张栻:“进止系乎己,而由人乎哉?”覆:倒、倾倒。
进:继续向上堆土。
马融:“将进加功。
” 《注疏》:“言人进德修业,功虽未多,而强学不息。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孔子劝人进于道德也。
朱子曰:《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夫子之言,盖出于此。
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
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
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郑汝谐曰:特在吾一念尔!一念往,则九仞可成;一念废,则一篑不进。
张栻曰:虽覆一篑,然进则不可量;虽余一篑,然止则无所望。
学以成德为贵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见为学进止之机皆由于己也。
人之为学,必求有成。
倘日积月累,已实用工夫,而一旦厌怠心生,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究归无成。
谁止之乎?只一己因循怠惰而止耳。
人之为学,勿可畏难。
虽为圣为贤,未曾全用工夫,而一旦发愤精进,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不可限量。
谁进之乎?只一己奋发精勤以往耳。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可见为学在锐志,尤在有恒,诚使工夫无有间断,则盛德大业岂难致哉?钱穆曰:本章言学者当自强不息,则积久而终成。
若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周宗建曰:戒人之止心,励人之进心。
论语·默认·子罕篇
论语-默认-子罕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默认子罕篇【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原文与解析
论语子罕篇原文与解析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
其中的子罕篇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章节,本文将对子罕篇的原文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子罕篇原文如下:子罕言之:“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这句话是孔子的弟子子罕引用孔子的话所言。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析这句话的意思。
首先,“子曰”是指孔子说过的话,因为《论语》是根据孔子的言行记录而成,所以这一句是子罕引用孔子的话。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一句是孔子的教导,意思是要我们审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观察他的动机和出发点,以及察看他的心态和安定程度。
接下来是子罕的反问:“人焉叟哉?人焉叟哉?”这里的“叟”是对另一个人的称呼,多用于尊敬、称赞之词。
子罕用两次“人焉叟哉?”来强调孔子教导我们观察他人的重要性,并表达出对人类智慧和修养的称赞与敬佩。
通过对子罕篇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首先,孔子强调了思考观察他人的重要性。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言辞,深入了解他们的动机和出发点,以及察看他们的内心状态。
其次,文章中的“人焉叟哉?”可以理解为对人类智慧和修养的赞美。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面临着判断他人真实性和意图的问题。
因此,孔子强调通过思考观察来了解人性,体现出对人类智慧和人文主义的肯定。
最后,子罕篇提醒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力。
只有通过经验积累和思考训练,我们才能对他人和自己更加理解和应对。
通过对子罕篇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无论是在与人交往中还是在自我修炼中,我们都需要用心去观察、思考和判断,以达到更好的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罕篇
作者:佚名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子曰:“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室是远尔。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