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剑河苗族婚俗文化

合集下载

苗族人结婚风俗

苗族人结婚风俗

苗族人结婚风俗引言:了解苗族人结婚风俗的重要性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文化遗产。

结婚是苗族人生活中的重要仪式,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通过深入了解苗族人结婚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苗族人结婚风俗,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二级标题1:婚前准备三级标题1:提亲在苗族人社会中,男方家庭通常会选择一位媒人代表他们提亲。

媒人与女方家族的长辈商讨婚事,并以一个特殊的鸡蛋仪式向女方家族表示诚意。

如果女方接受,他们会进一步商议婚礼事宜。

三级标题2:聘礼在苗族人结婚过程中,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一定的聘礼。

聘礼通常以重金属(如银饰)、布匹、猪、羊等形式存在。

同时,男方还要请婆家的亲戚朋友共同出席结婚仪式。

三级标题3:婚礼预算苗族人结婚仪式通常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

男方家庭要准备足够的财物来支付聘礼、宴席以及婚礼上的一系列开支。

这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因此婚礼预算在苗族人社会中非常重要。

二级标题2:婚礼仪式三级标题1:婚礼日期的确定苗族人相信农历的吉利与瑞气,因此选择婚期时会特别重视黄道吉日与农历节日。

他们会请专门的先祖师爷计算宜嫁的日子,以保证婚礼的顺利与吉祥。

三级标题2:拜天地苗族人婚礼仪式的第一步是拜天地。

新娘新郎会在婚礼当天一同跪拜向天地神灵祈求保佑与祝福。

这是一种传统的仪式,象征着婚姻的神圣与庄严。

三级标题3:拜祖先婚礼第二步是拜祖先。

新娘新郎会跟随长辈的引导,前往祖坟拜祭祖先。

他们会献上食物、酒水,并祈求祖先的祝福与保佑。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代表着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与继承。

三级标题4:出嫁仪式在苗族人结婚仪式中,新娘会穿着传统的苗族婚服,新郎则会穿上古老的苗族男装。

他们会载着婚礼物品,沿着特定的路径来到男方家。

这一仪式象征着新娘离开父家,成为新郎家庭的一份子。

二级标题3:婚礼庆祝活动三级标题1:欢迎宴在新娘到达男方家之后,男方家庭会举办欢迎宴会。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苗族传统婚礼中,通常在农历三月或九月进行,男女双方会举行互相“提亲”的礼仪,确定婚姻关系。

在婚礼前,女方家庭会为新娘缝制一套传统的苗族婚纱,以及一些其他必备的物品,如红木婚床、锅碗瓢盆等。

而男方家庭则会为新娘准备一些必要的“礼金”和其他礼品。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着华丽的婚纱,戴上苗族特色的饰品,如麻线、银锁、铜片等,与新郎一同拜堂、敬茶、交杯酒等传统仪式。

在婚礼期间,还会进行一些特别的活动,如唱苗歌、跳苗族舞、吃苗族传统美食等。

除了婚礼外,苗族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婚嫁风俗,如“打秧歌”、“抢亲”等。

打秧歌是苗族传统的一种婚姻仪式,男女双方会将自己的情感用歌曲表达出来;抢亲则是苗族的一种传统游戏,男女双方会通过争抢红布条来决定婚姻关系。

总的来说,苗族婚嫁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婚姻观念、礼仪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 1 -。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婚礼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苗族的结婚礼仪“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

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

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需是公开的地点。

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

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

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宠爱之情。

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风俗。

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

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唱“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

小伙则追逐姑娘,边跑边追。

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情愿让小伙抢走,说明有宠爱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

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

背带上绣着的秀丽图案,说明自己未选定对象。

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

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唱、谈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

每年初,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

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

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

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唱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唱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宠爱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看法。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对于苗族,我们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很多武侠小说里面都出现过,但是又很陌生,因为苗族大多生活在深山之中,但是武侠小说里面苗族姑娘勤劳、热情好客的特点让很多人都想娶一个苗族的姑娘为妻,当然要娶苗族姑娘肯定要先了解她们的婚礼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苗族的婚礼习俗:古代的苗族多是男女双方通过唱歌建立感情,结为良缘,不须经过父母同意。

结婚也是男女双方自主完成,双方家长只临时加赞助或事后认定,可谓自由自主。

如约定地点,于五月端午节由男女将女方接到家中成亲。

结婚生子以后,夫妻关系才算完全确立,始由丈夫陪同妻子带着礼物拜见岳父岳母。

黔东南地区以“游方”为男女交际的主要形式,许多村寨都有“游方坡”、“游方坪”作为固定的男女社交场所。

若离开这个场所去“游方”,就会被人看作是伤风败俗,而受到惩罚。

黔西北未婚男女多在白天“跳花”结识后,晚上再唱歌、密谈,所以又叫“踩月亮”,或叫“跳月”。

通过接触,若双方情投意合,即可定下终身。

随即叫男方家长请媒人到女家撮合,叫做“定亲”。

结婚一般多在十月秋收完毕后举行,也有延至第二年的正、二月间举行的。

即农闲季节,具体日期则择吉而定。

结婚时由男方到女家迎娶,女方母亲和姐妹陪同,亲人护送,新娘打伞步行。

但黔西北一带兴骑马,松桃等地新娘则坐轿。

结婚宴客期间,新娘妆著艳丽,行止端庄,不苟言笑。

而新郎的穿着却极为平常,颇不显眼。

黔东南多数地区苗族结婚时,新郎一般不在前来祝贺的亲友面前露面。

在结婚宴客期间,新娘只与其送亲的姐妹或小姑伴宿,散客时就回娘家去了。

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母权制的遗俗有关。

黄平、施秉、凯里苗族婚礼别具特色:男女双方决定结婚后,男方先找三五个要好的男友到女家去接新娘;新娘也请几位相好的姑娘陪同,一齐来到男家男家父母则杀鸡热情款待,表示欢迎。

寨上青年男女也来庆贺。

三天以后男家才请人到女家报喜。

女方父母如若同意,就以酒肉招待,共商女家宴客所需的肉、米、酒数量,并将绣花衣裙和首饰托来人带给姑娘。

苗族婚俗习惯

苗族婚俗习惯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其中婚俗习惯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苗族婚俗习惯的相关内容。

一、婚礼准备苗族人认为结婚是一件大事,需要进行精心准备。

在婚礼前,新娘家人要为新娘准备嫁妆,包括头饰、服装、首饰等。

同时,新郎家人也要准备娶妻所需的礼物。

在选定婚期后,双方家庭会派人拜访对方家庭,商定婚礼具体安排。

二、婚礼仪式1. 送妆礼:在苗族婚礼仪式中,婚礼当天的第一个环节是送妆礼。

新郎家人会将嫁妆送到新娘家,新娘会换上全新的嫁妆,然后随同新郎回到自己的家中。

2. 迎亲礼:迎亲礼是苗族婚礼的重要环节,通常在晚上进行。

新娘带着新郎回到新郎家,双方家族的长辈会主持这个仪式。

在仪式中,双方家族成员会进行正式的拜访和交流,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喜悦。

3. 敬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中,敬酒仪式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会带着祝福到新人家中,进入门后先行敬酒,以示祝福和庆贺。

新人要依次敬酒给前来祝贺的亲友。

三、婚宴酒席苗族婚宴酒席通常分为三桌,分别是男方家人、女方家人和新人的近亲好友。

婚宴上,除了各种美食之外还有丰富的文艺表演,如歌舞、击鼓等。

亲友们在宴席上畅饮畅食,共同祝福新人。

四、婚后居住苗族的婚姻是属于家庭主义的婚姻模式,一般情况下,新婚夫妻会住在男方家中。

在苗族家庭中,婆家的地位相对较高,具有更多的家庭权力。

五、婚后习俗苗族有着丰富的婚后习俗,包括“月做”、“登娘山”等传统活动。

月做是指新娘在结婚后的一个月内,要留在家中,接受家人的照顾,以示尊重。

登娘山是在结婚后的一年内,新娘要和新郎一起登山祭祖,向祖先祈求恩赐和祝福。

六、婚俗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苗族婚俗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些年轻人在婚礼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如婚纱、婚车等,使婚礼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苗族的婚俗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苗族的结婚婚俗

苗族的结婚婚俗

苗族的结婚婚俗苗族的结婚婚俗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多彩,以富反抗精神而著称于世的跨国民族。

那么,苗族的结婚婚俗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苗族的结婚婚俗,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苗族的结婚婚俗1抢婚苗族结婚形式除通常所流行的男家迎娶、女家陪送之外,在昭通的“花苗”、马关的“红苗”、麻栗坡的“白苗”、金平的“黑苗”以及楚雄部分地区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抢婚习俗。

抢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男女双方自愿基础上的抢婚;另一种是当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时,不管是否愿意,便强行抢劫。

前一种抢婚是在男女双方恋爱成熟情况下的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抢法是由男方事先选派几个青年好友到女方村寨旁等待姑娘出门,便把姑娘抢走,女方兄长一旦发觉,要作追赶,追至男家,男家便以酒饭款待追赶者,或赠与追赶者若干银钱礼物,便将之打发回家。

姑娘抢至男家后,在预先设置的姑娘住处,用一把纸伞将她象征性的罩住,然后由男子的伯母或其他女性长者用一只活公鸡在姑娘头上绕三圈,此举谓之“捉魂”,经过“捉魂”,姑娘便正式成为男家成员。

约待二三日,男家正式聘请媒人告之女家,并向女家求婚,女方父母要作些形式上的吵驾,事实上也惟有答应男方求婚。

然后议定礼金,择日正式接亲。

正式接亲之前,须将抢来的姑娘送回娘家。

后一种抢婚,通常由男方邀约几个同辈,到女方村旁等候姑娘出村,便强行抢到男家。

苗族宗教习俗认为,被抢到男家的姑娘便丧失了回娘家的权利。

日后,男方也要派媒人到女家说亲,待姑娘和父母同意后,即可举行婚礼。

在金乎"偏苗"中,保有女子婚后"住娘家"习俗,农忙时节到夫家帮忙数日,或逢年节才回夫家佐,但头日到夫家,次日黎明即返娘家。

住娘家期间,男女双方仍可参加"游方"的社交活动。

待生第一个孩子之后,即回夫家长住。

苗族结婚后离婚者不多。

偶有离婚者,手续极其简便。

离婚双方在女家村寨和男家村寨的路途之间"喝酒发誓",以示从此不相来往;或双方各请一"乡老"作证即可。

苗族的婚姻风俗

苗族的婚姻风俗

苗族的婚姻风俗苗族古代婚姻曾经历过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等形态。

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后,婚姻缔结有自主婚和包办婚两种。

结婚年龄一般在16岁至23岁左右,男性婚龄稍比女性大些。

苗族社会严格恪守着一夫一妻制和宗支之内,血族之外的婚制。

苗族青年男女多是通过游方,双方自愿就可以互为配偶,建立家庭。

其限制只要不是同宗共祖祭鼓(指有共同父系血缘关系的后代),就可以结婚。

姨婊之间的子女均视为亲近同胞,禁止通婚。

亲戚间不同辈份不能通婚。

有的在历史上因婚姻或其它纠纷涉及诉讼,经发誓过不通婚。

过去有些苗寨男女不与本民族中的不同方言的人通婚,通婚对象在本寨几个姓氏成员中选择。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都不愿与不同民族通婚。

有的苗族宗支甚至不愿与不同服饰的苗族结亲,宁愿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以外的寨子里找服饰相同的苗族通婚。

台江苗族婚姻大都是当事人自主婚姻,其缔结方式可分为自主自由式、说合自由式和说合古典式三种。

自主自由式:是青年男女在“游方”活动中,通过自由恋爱结为夫妇的婚姻形式。

从认识到结婚,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对自己的婚姻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这是当前苗族青年婚姻缔结的主要形式。

说合自由式:是经过亲友说合介绍,而双方又经过游方恋爱,自愿结合的婚姻形式。

男青年在节日集会或平时游方中同女方相互认识以后,可请亲友前去说合,征得女方家同意即可定亲。

此后,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发展感情,条件成熟,便可结婚。

说合古典式(包含有关系婚、姑舅婚两种形式):带有浓厚民族特色,至今仍流行于县境内,它均系男女双方及其父母都事先同意了的亲事。

上述婚姻缔结形式,除说合古典式外,都要经过游方、说合提亲、定亲择日、接亲等四个相同与不相同的过程。

游方: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进行择偶的主要手段,可能是源于古代的对偶婚姻演变而来,并向一夫一妻制发展阶段形成的。

“游方”虽属群婚的残留,但绝不是毫无道德的私合滥交,乃是主要传统习惯在道德规范下进行的。

因此,无论男女进入游方场后,都要讲文明礼貌,必须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章。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苗族婚礼习俗苗族(越南文:Mèo)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那么苗族的婚礼习俗都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苗族婚礼习俗正大光明去“游方”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互诉衷情。

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贵州黔东南称为"游方"。

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

游方的地点除在每个村寨所设的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

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矩,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

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赠信物或立下山盟海誓,私下订婚。

私下订婚的男女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

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

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

如女方同意,便收下礼物,宴请媒人。

随后,女方备一份与男方相等或稍多的礼物回赠男方。

男方得知女方赞成这门亲事,便设宴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

新婚后不落夫家过去,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在新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

新娘结婚不久便回娘家居住。

属于父母包办婚姻的新娘,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当天或次日,即回娘家居住。

住娘家的时间,未成年的早婚妇女一般是六七年,成年妇女一般为三四年。

在此期间,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或遇到夫家丧事时才可暂回夫家居住。

苗族介绍史料载,为蚩尤部族后,蚩尤者,炎帝属也,于炎黄一统后背而南下,入百越进入今天的湖南、广西、云南一带居住。

苗族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嫁娶文化作文

苗族嫁娶文化作文

苗族嫁娶文化作文
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独特的嫁娶文化传统。

苗族人对婚姻有着严格的禁忌,不允许近亲结婚,也不允许同姓通婚。

婚姻的媒人通常由双方的长辈或亲友担任,他们会先行斟酌双方的门第、家世、品行等因素,确认对方是否合适。

一旦确定了双方的婚配意向,就要进行"问亲"的程序。

在"问亲"时,男方会组织一支"问亲队伍",携带象征吉祥的礼物如糯米酒、鸡、猪、糖果等前往女方家中提亲。

女方家人会先设置一些有趣的关卡考验男方,如让他们猜谜、表演节目等,这种游戏性的环节旨在考验男方的机智勇气。

如果男方表现出色,女方就会欣然接受女儿的婚事。

婚礼当天,新郎会骑着马匹,带领亲朋好友组成"娶亲队伍"前往新娘家,沿途要放鞭炮作为庆祝。

新娘则要先由男方家人"挑回门"(即到女方家中迎接新娘),新娘上马车时还要哭一场以表达对父母家的不舍之情。

婚后的苗族新娘要在丈夫家住满三年才能回娘家,这期间要勤劳持家、孝顺公婆。

三年后,丈夫家人会组织"还盘礼"(即将新娘接回娘家一段时日)。

这种风俗充分体现了苗族人对婚姻的重视,以及对新娘贤惠品德的殷切期望。

苗族的嫁娶习俗博大精深,蕴含了这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珍惜。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民俗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在苗族的婚姻观念中,男女双方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

苗族婚姻多以门当户对为原则,通常选择同一姓氏或同源的人结婚。

在苗族的婚礼上,有“拜月”、“抢媳妇”等传统仪式。

拜月是新娘在婚前一个月的满月夜拜月,祈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抢媳妇则是新郎把新娘从女方家中“劫走”,在路途中进行各种游戏和挑战,以显示自己勇敢和诚实的品质。

苗族婚姻中还有“买卖妻子”和“屈尊嫁娶”的传统,但现在已经逐渐淡化。

在买卖妻子中,男方必须向女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财物,而在屈尊嫁娶中,则是女方嫁给比自己年龄小或经济情况不如自己的男方。

在苗族的婚姻生活中,女方地位较高,有诸多权利和义务。

比如,女方可以自由选择离婚,而男方则必须向女方家庭支付一定的赔偿费用。

同时,女方还要承担家庭的经济管理和照顾子女的责任。

总之,苗族婚嫁风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点,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 1 -。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结婚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结婚习俗一、关于“许婚”。

串对子:是苗族青年男女双方恋爱谈婚的一种方式,每年初一至初五,苗族要过“花山节”,苗族青年男女串花山相互对唱,跳舞,找到对象的叫做串“对子”,花山节的最终一天,串好的“对子”私自定下终身,各自回家告知自己的父母。

提亲:小伙子将自己找好的对象的事说给父母后,由男方请媒人在三日或七日后前往女方家提亲。

定婚:媒人提着相应物品做见面礼去女方家,与女方父母就双方结婚事宜达成全都后,确定结婚日子,一般不直出半年。

结婚:婚期确定后,女方自己预备嫁妆等待出嫁。

二、关于“拉婚”。

“拉婚”又叫“抢婚”,“拖姑娘”或“抢妹子”,这种强拉硬要的婚俗,与现代文明的社会不相适应,渐渐被淘汰。

苗族男青年路头路脑遇到苗族姑娘,若是姑娘被看上,无论姑娘是否情愿,小伙子可以把姑娘抢回自己的家中,请媒人在三天至七天前往姑娘家提亲,定婚期吃喜酒即成,姑娘从被抢之日就是小伙子的媳妇了。

三、关于“认婚”。

苗族山寨,哪家生孩子,全村都知道,生儿子的父亲或母亲在邻居家生孩子时跑到人家门外,若邻居家是“生姑娘”就大声说“”我家儿子认着啦!”从今这两个孩子就等于算认了婚约,小姑娘在娘家长到三岁,就被男方接到自家养起来,与男孩一起长大,直到十八岁,双方结婚,办喜酒,送“礼银”认亲。

四、关于“说婚”。

纳雍县境内的苗族婚俗,“说婚”较为普遍,“说婚”比其“拉婚”、“认婚”较为繁锁简单,包括提亲、订准、给婚、结婚四个过程。

提亲:苗族青年经“花山”、“赶街”、开会、上山、下田等社交活动相互熟悉,进而相恋,一旦恋爱成熟变禀吸父母,由男家请媒人陪小伙子的叔叔携酒往女家说亲。

如女有有意,当即饮酒表示“可”,并约来媒人共同商讨礼银、婚期、嫁妆等,礼银包括身价银、奶水钱、屎尿布、酒、肉等。

订准:假如女方家情愿与男方结亲,按说亲时商讨的日期,就会由男方家出酒送猪到女方家,由女方家请客吃饭,完成吃“订准”,也就是订婚。

贵州剑河的苗族风情如何

贵州剑河的苗族风情如何

贵州剑河的苗族风情如何贵州剑河,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方,尤其是其浓郁的苗族风情,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苗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剑河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着千年的文化与传统。

当你踏入剑河的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独具特色的建筑。

苗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这些吊脚楼大多采用木质结构,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精湛技艺。

苗族的服饰也是其风情的重要体现。

苗族的女子们身着色彩鲜艳、绣工精美的服饰,头上戴着华丽的银饰,走起路来银铃作响,宛如一首动听的乐章。

这些服饰上的图案和花纹,都有着独特的寓意,有的象征着吉祥如意,有的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苗族男子的服饰则相对简洁,但也不失其独特的风格。

苗族的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盛大的要数姊妹节。

在这一天,苗族的姑娘们会精心打扮,穿上漂亮的盛装,相聚在一起,展示自己的美丽和才艺。

青年男女们则通过对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爱意,寻找自己的心上人。

此外,还有苗年、鼓藏节等节日,每一个节日都充满了欢乐和祥和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苗族人民的热情与豪爽。

在剑河的苗族村寨里,你还能品尝到正宗的苗族美食。

酸汤鱼是苗族的一道传统名菜,以其独特的酸味和鲜美的口感而闻名。

此外,还有糯米饭、熏肉等美食,每一道都让人回味无穷。

苗族人民在饮食上注重原汁原味,他们善于利用当地的食材,烹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苗族的歌舞更是充满了魅力。

芦笙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舞者们手持芦笙,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动作优美而有力。

歌声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常常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仰。

苗族的手工艺同样令人赞叹不已。

苗族的银饰制作工艺源远流长,银匠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银料打造成各种精美的饰品,如项链、手镯、耳环等。

这些银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是苗族文化的传承和象征。

此外,苗族的刺绣、蜡染等手工艺也别具一格,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心灵手巧。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婚礼风俗。

苗族婚
礼以宗教仪式和家庭活动为主,其风俗丰富多彩,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看看苗族婚礼风俗吧。

一、宗教仪式
苗族婚礼的宗教仪式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婚礼开始前,新人会先举行宗教仪式,由新人
的父母和长辈出面祝福,并给新人准备一些礼物,这些礼物是祝福新人新婚快乐,百年好
合的象征。

二、表演节目
苗族的婚礼也会有各种表演节目,比如舞狮、鼓乐、歌舞等,这里的表演节目不仅可以让
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婚礼,更能够为新人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让他们这一天更加难忘。

三、宴席
苗族婚礼上也有丰盛的宴席,桌上安排的菜品也是由新人的家人准备的,新人也会亲自上
前布置桌位,虽然宴席的菜品不是很豪华,但是新婚夫妇会把最深沉的心意送给所有来宾,每一位就餐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新人的用心。

四、其他活动
在苗族婚礼中还会有一些其他活动,比如喜烟、赠礼、献礼物等,这些活动都是为新人祝福,也是为了让来宾有所收获。

新人也会把自己最好的衣物送给来宾,表达他们对祝福的
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苗族婚礼的风俗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它不仅能够给新人带来快乐,也能够让来
宾们有所收获,它的出现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苗族的婚礼风俗

苗族的婚礼风俗

苗族的婚礼风俗
苗族结婚仪式非常隆重,在结婚前一月,女方开始哭嫁,村中未婚姑娘,每晚聚会陪哭,嫂子们劝解亦哭,统称“哭嫁”,实际是唱出嫁歌。

婚前三日男方送肉酒聘礼到女家。

女方则宴请宾客,舅爷,姑爷及亲友礼作贺。

这时“哭嫁”也达到高潮。

结婚之前一天叫“插花日”此日女方家宾客齐集,男方必须在插花日派迎亲队伍去女方家。

迎亲队伍由年青的7----11人单数组成。

领队的男人叫“娶亲大哥”,女子叫“娶亲婆”另外还跟随一班吹鼓手[乐队]。

迎亲队到女方家寨外即鸣放鞭炮,女方紧闭大门,必待娶亲大哥送上开门礼红包,讲一番娶亲客套话,才准进门,迎亲队坐席饮酒时。

女方村中的姑娘们会向迎亲客人们劝酒,必将迎亲客人灌醉,姑娘们还借劝酒、上菜、上茶、盛饭等伺机向迎亲人脸上摸抹锅底黑,摸得娶亲人个个成为大花脸,名曰“打粑”,或用豆渣和荨麻叶对娶亲人围攻,打得娶亲人遍体都是豆渣;荨麻叶蜇得娶亲火焦辣疼,叫“打亲”“打发”,既越打越亲,越打越发。

要女方待老年人出来制止才停。

然后,晚上男女青年可以对唱山歌,通宵达。

结婚日叫做“正日”,正日黎明,开始发亲,由女方送亲大哥[兄弟]背新娘从正门出换新鞋送入户门外的花轿中,抬去男家。

若途中与别寨娶亲队伍相遇,则各抢先从高处绕过。

到了男家门外就由娶亲大哥背新娘从门前火盆上走过,然后新郎新娘行礼拜堂,男方则大摆宴席三天,答谢亲朋好友等不在话下,过完三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探亲小住几天。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据说苗族是离婚率最低的民族)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据说苗族是离婚率最低的民族)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据说苗族是离婚率最低的民族)苗族年轻男女在恋爱一系列过程是自由的,父母一般不轻易去干涉和阻挠。

但是,双方有意踏入婚姻的殿堂时,结婚就是自由恋爱的分界点了。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婚姻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苗族也不例外。

情投意合的男女都有意向结婚后,会征求长辈的意见,而父母做出决定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点,要看看对方的家中是不是有“蛊”或“鬼”。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苗族“养蛊”、“养鬼”的说法,小万偷偷告诉您,在略为原始的苗族部落中,的确是有人养蛊的哦!不过这类人算是部落中的少数,同村甚至外人都对养蛊人避之不及,会害怕自己中招,也害怕会招来厄运,更别提与这样的人家结为亲家了。

第二点,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苗族里“门当户对”虽然没有汉族那样不可撼动,只要在双方名望、地位、财富等家庭因素差距不是很大,父母不会因此而反对婚事。

苗家女不裸婚苗家的父母从自家女儿出生起,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来为女儿打造银饰。

一般家中有兄弟姐妹时,父母会把田地留给儿子,把银饰留给女儿。

在农村即便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苗家的女儿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嫁妆,一套差不多就价值10万到20万了。

在黔东南地区,女儿出嫁时,娘家还会送她一份“姑娘田”,这块田产会由她自由分配,夫家是无权过问的,这会使她在夫家保持经济上的独立。

苗族逢年过节都注重仪式感,在婚礼是非常隆重的。

婚礼的过程与汉族婚礼步骤无差,古时有三书六礼,三媒六聘。

八起迎亲,十里红妆,凤冠霞披,明媒正娶。

如今在新时代的呼吁下,这些繁文缛节也一切从简了,但结亲的过程中会保留有许多旧事婚礼的习惯,还有属于苗族独特的婚礼风格。

例如在迎亲时,娶亲者在女方村寨会被女方的接亲者用竹竿拦住去路,然后开始对歌,喝拦路酒,散礼等,新郎能不能成功见到新娘就需要伴郎们的表现了,通常接亲队要经过重重“突围”才能如愿以偿到达新娘家,而送亲队伍到新郎家时也要喝了拦门酒才能进家门。

婚后“不落夫家”苗家早些还有新娘不落夫家的习俗,即新婚后十多天后要回娘家,待到农耕时节或者民间节假日时,夫家在接新娘回去小住,直到新娘有了身孕,才真正算是夫家的人。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婚礼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婚礼习俗独特而多样,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苗族婚礼习俗。

1. 婚姻介绍在苗族社区中,婚姻是由两个家庭共同商定和安排的。

当一家孩子成年后,父母通常会找一位媒人(大多是相亲过来的人)前往对方家庭,提供相亲的建议。

如果双方家庭都同意,将组织一个相亲活动,让未来的新人相见。

2. 婚礼筹备一旦两家决定联姻,双方家庭将展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准备婚礼。

这包括购买婚嫁物品,如衣服、旗帜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婚礼的主要场地。

这个场地通常是一个宽敞的广场,装饰着鲜花、丝绸和灯笼,以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3. 婚礼仪式苗族婚礼通常会在早晨举行。

新娘会穿上一袭精美的苗族传统服装,包括彩色的上衣、长裙和头饰。

新郎也会穿着传统的服饰,通常是一件黑色的上衣和灰色长裤。

在集市上的集会点,亲朋好友们将会见证婚礼的进行。

4. 糖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上,糖酒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环节中,新婚夫妻将面对面,互相举起酒杯,以示对彼此的祝福。

他们还将交换红糖块,象征着他们新生活中的甜蜜与温馨。

5. 装门仪式苗族的装门仪式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象征着新娘与新郎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个仪式上,新娘需要穿越一连串的门,每个门都有特定的钮扣,新娘必须一一解开。

这个仪式象征着新娘对新家庭的尊重与融入。

6. 转圈舞在苗族婚礼的晚宴上,新郎和新娘会带领亲朋好友们一起跳舞。

这种舞蹈通常是转圈舞,大家手拉手围绕着新人欢快地跳着。

这个环节非常欢乐,也代表着新婚夫妻在婚姻中的团结和幸福。

7. 花山游玩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妻和亲朋好友们将一起前往当地的花山游玩。

花山是苗族特有的山地景观,以花岗岩地貌和奇特的植被而著名。

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美景,体验苗族传统文化,并享受着亲朋好友们的陪伴。

总结:苗族婚礼习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苗族的婚丧

苗族的婚丧

苗族的婚丧篇一:8.苗族婚丧习俗苗族的婚丧习俗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招郎”,以湖南省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

大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门”。

“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爹。

苗族的丧葬仪式由该民族的巫师主持。

老人寿终,苗族视其为“最大的悲恸”,全寨都来帮忙,亲戚朋友都来吊唁,坟地选择请巫师或堪舆家选择定向。

苗族送葬不用铜锣开道,而是吹芦笙开道。

丧葬习俗中以为老人“砍牛”最为隆重。

老人死后,要杀牛祭奠。

在巫师做法事后,还要指定一头“鬼牛”,于几年后再杀以祭奠。

篇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苗族禁忌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1、苗家人最忌外人以“苗子”相称,认为是对苗族人的最大侮辱,他们喜自称“蒙”。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2、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会引为知己。

若客人不胜酒力,也要象征性品咂一下。

3、苗家人杀鸡待客时,总将鸡头、鸡肝、鸡脯奉予老人或最尊贵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小孩,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

苗族的婚嫁风俗

苗族的婚嫁风俗

苗族的婚嫁风俗苗族的婚嫁风俗,那可是丰富多彩,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参与进去呢。

说起来,苗族的婚礼,那真是一场场热闹的盛宴,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喜庆的氛围。

在苗族村寨里,青年男女要是看对眼了,那可得先经过“游方”这一关。

游方啊,就是咱们说的谈恋爱,不过苗族人谈恋爱的方式可不一样。

他们会在特定的地点,比如歌场啊、茶园啊,这些地方都是他们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小伙子要是看上了哪个姑娘,就会主动唱起山歌,姑娘要是也有意,就会对唱回去。

一来一往,感情就慢慢深厚了。

等感情到位了,双方家长就开始商量婚事了。

在苗族,结婚可是一件大事,得按照传统习俗来办。

首先,得有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这可不是随便找个人去就行,得是那种能说会道、福气好的中老年妇女。

媒人到了女方家,得先唱上几首好歌,表达男方家的诚意,然后再说说男方家的条件和人品。

女方家听了,觉得满意了,才会点头答应。

接下来就是订婚认亲了。

男方家得带上好酒好肉,还有红包和礼物,去女方家正式提亲。

双方见面后,会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增进一下感情。

饭后,男女双方还会互换信物,表示两人已经定下了终身。

到了结婚那天,那场面可就热闹了。

新郎得穿上漂亮的苗族服饰,带着一群伴郎去娶亲。

到了女方家,可没那么容易就把新娘接走。

女方家的亲戚朋友们会设置一道道难关,比如拦门酒啊、对歌啊,新郎和伴郎们得一一闯过这些关卡,才能顺利接走新娘。

接新娘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那就是“抢新娘”。

这可不是真的抢,而是一种喜庆的仪式。

新郎的朋友们会假装抢走新娘,而新娘的亲戚朋友们则会全力保护她。

大家一边笑一边闹,气氛特别欢乐。

终于把新娘接回家了,那就得开始举行婚礼了。

婚礼上,新郎新娘会先给长辈们敬酒,然后接受大家的祝福。

在苗族,婚礼上还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喝合契酒。

这酒是苗族人自己酿造的糯米酒,特别香甜。

新郎新娘一起喝下这杯酒,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联姻和美满的婚姻。

婚礼结束后,新郎新娘还会一起进入洞房。

在洞房门口,会有一对石狮子,新娘会先踩一脚,表示她已经踏入了新家的门槛。

剑河苗族婚嫁文化调查研究 ——以柳川镇为例

剑河苗族婚嫁文化调查研究 ——以柳川镇为例

剑河苗族婚嫁文化调查研究——以柳川镇为例张俊秀摘要:苗族男女夫妻关系的建立,一个家庭的组成并不是以领证来承认他们的关系,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婚嫁操办的流程来得到认定。

在剑河柳川镇,苗族青年男女要组建一个家庭必须得完成婚嫁中的九个流程即:煮鸡定亲、选择佳期、迎娶新娘、娶礼钱、出闺、办成婚酒、偿礼钱、转脚、嬉闹花脸。

这一流程的结束,才是男女缔结婚姻,共同生活的开始。

操办婚嫁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细节讲究和规矩,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婚姻的不确定性,达到婚姻的幸福美满,家庭的和睦平安。

剑河苗族婚嫁文化不仅体现出了苗族人的信仰,苗族人的观念,苗族人的精神,而且也揭示了苗族婚俗在婚姻、家庭中起到的作用,也体现出了它之所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剑河;苗族;婚嫁文化;观念;作用;Investigation of Hmong culture, marriage Jianhe—— A Case Study of Liu Chuan ZhenBy Zhang-JunxiuAbstract: Hmong women and men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not the composition of a family to receive certificates to acknowledge their relationship, but make arrangements through a complete process to get the marriage recognized. Liu Chuan Zhen in the River Cam, Hmong young men and women should have to complete a family of nine in the process of marriage, namely: Zhuji engagement, select the wedding day, married the bride, marry gift money, the women's apartment, do married wine, gift money, compensation, transfer Foot, frolic painted face. The end of this process is the marriage between men and women, began living together. Make arrangements for the process of marriage has a lot of attention to details and rules, and its purpose is to eliminat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marriage, to marriage, happiness and family harmony peace. Jianhe Hmong marriage culture is not only reflected the Hmong people of faith, the concept of the Hmong people, the spirit of the Hmong people, but also reveals the Hmong marriage customs in marriage, the role of the family, but also reflects its reason for existence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Jianhe; Miao; marriage culture; concepts; role;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代码:2120501011学号:062003030113试论剑河苗族婚俗文化陈守明【摘要】大千世界,无论何种动物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一过程。

无论何物种要永久的存活于地球上,那么“种”的繁衍是必经过程。

而人类的繁衍,是以缔结婚姻形式完成的。

环境的不同,民族文化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区域,文化也存在差异,婚俗文化也不例外。

在苗族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低下,农耕经济根深蒂固,因此苗族的传统婚俗中,无形的受到巫术思想、巫术行为、道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

苗族人婚后所希望是儿孙满堂、六畜兴旺的理想社会。

本文通过调查剑河苗族婚姻缔结过程,来了解苗族传统婚姻仪式在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文化含义,以从不同方面更好的了解苗族婚俗文化,有利于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苗族、婚姻、缔结过程、文化意义。

Abs tract: human reproduction, marriage is to be completed. Different nations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customs, and the Hmong marriage ceremony took place in the society and there is a deep meaning, what is the impact of intangible factors in them? The pursuit of their marriage or the happiness that is the hope that the kind of lifestyle? What is the taboo? In this paper, Miao Jianhe survey to understand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ocess of marriage, from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Hmong culture customs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Miao; marriage;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ocess ;cultural significance.引言: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丰富多样的。

无论是汉族还是苗族,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的不同也就导致文化的不同。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在婚姻礼俗(简称婚俗)方面也不例外,婚姻是建立在“性”的基础上的,而最初的家庭成员又是由婚姻关系的缔结组成。

一、剑河苗族的婚姻缔结过程。

传说“古时大地发生大灾难,雷电交加,暴风雨是下了整整三天三夜,大地没有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蚩尤就来捏泥做人做物,做大地一切东西。

随后蚩尤为了人类繁衍,而让人与人之间结成婚姻关系,所以在苗族社会里就有了‘老人亲’。

”〔1〕1.试亲:在苗族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苗族形成了独特的婚俗文化。

古时的苗族婚姻缔结,多数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完成,这种婚俗形式在苗族社会中人们称为“老人亲”。

这种婚俗文化也与汉族婚俗文化有相似之处,即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凑和而成。

苗族社会“老人亲”不管是否是门当户对,只要不是同姓或异姓同宗就可以。

男方看中哪家姑娘,就可以请媒人(一般是两人)去牵红线。

媒人的选择有特定条件:在村中有名望、稳重厚道、儿孙多且富贵兴旺,酒量又非常好的人。

男方择吉日,吉日当天请媒人到家中,款待媒人并告知要上哪村哪家问亲事。

用餐后媒人出发,两个媒人各自带一把红油纸伞。

带红伞是喜事的象征标志,红有喜事的内涵。

媒人要带伞说明其是有备而来的,追求(即问亲)是有诚意的,也代表对女方家的尊重,不随意。

到女方家后,媒人即开口说道:“务(也即奶的意思),XX家遣我们来你家讨杯酒喝”,媒人这样问时老人们心里都明白,这人是来问亲事的。

如果女主人不同意这亲事的话(原因诸多,只要认为男方不干净,或得知这男子是一个好赌之徒等等),就答道:“你们来做什么都可以,就这个不行,来说这亲事我坐都不给你们坐,饭也更不用说是不给你们吃,他家不配和我家成亲家”,这样这门亲事就宣布失败,之后这门亲事也就不用再去问。

如果女方同意就会说道:“嗨,也非常感谢XX家看得起,来到就好,请坐,请坐”。

于是准备酒菜款待媒人,媒人酒足饭饱后就打道回府,女方还嘱咐媒人说“好了你们回去吧,一锄不成坑,下次再来”。

这样媒人也就知道女方同意了这门亲事,回到男方家传达女方的意思,男方又得款待媒人,并择出下一次去的时间。

媒人第二次去的时候,女方都会同意,此次只是口头上答应,而没有做鸡卜,媒人还同样受到很好的款待。

第三次去时,女方家便杀鸡占卜,“鸡卜”是用来探问自家祖先,询问这门亲事能否结成。

于是杀鸡,煮熟后看看两只鸡眼开闭情况如何?如果占鸡卜时,眼出现一闭一开或是两只闭的话,那么这门亲事也就到此结束。

如果两眼都是半开半闭的话,说明这门亲事是一门好亲事。

那么当时双方不管之前是如何称呼的,此时都要改称对方为亲家。

此时这门亲事已经算是成功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女方的父母也告诉自己女儿,她的这门亲事已基本敲定。

这时不管女子是否愿意,愿意最好,不愿意也罢,都是由自己的父母决定。

如果女子不愿意,有逃婚的趋势,那么女方父母会通知男方在一两个月内把女子娶走。

倘若女子同意亲事而没有逃婚迹象的话,那么一般是时隔一年后男方才把女子娶进家门。

有时也会有过两三年才把女子娶回家的情况。

2.择日与备礼在苗族的婚姻缔结过程中,提亲一般会选在每年的九、十月分,试亲也是在这个时候。

嫁娶日期一般是以辛、壬、癸、甲为主。

试亲同意后,一般次年的九,十月分男方得去催促女方,打探何时能把女子给嫁过来,通过男女双方家长的商定,并择定吉日之后,方定嫁娶日。

于是男方家请两位德高望重且又富贵的(与媒人的条件差不多)人,前去迎娶新娘。

前去娶亲的也只有两人(这个传统由来已久,具体原因现在即使是那些八九十岁也很难说得清楚,只知道与苗族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有关),前去的时间一般为中餐后。

前去迎亲的这两位,一位拿宝剑,另一位拿红油纸伞,走在第一的是拿剑之人,拿伞之人紧随其后。

剑和伞都只能用左手拿着或扛在左肩上,中途不能换手,累了也只能用左手夹在腋窝里。

当这两位娶亲人到达女方家时,女方家早已准备好拦路酒,酒有三环,一环三杯。

拿剑之人得饮九杯牛角酒,而拿伞之人饮七杯,酒饮完后方才进门。

到女方家后他们要饮酒一夜,其叔伯兄弟都来庆祝。

次日早上,新娘的哥嫂叔伯,都跟着她和两位迎亲人一起去新郎家。

迎亲队伍的人数总和必须是单数,也就是说送新娘去的人数(含新娘)一定要单数,如13、15、17不等。

迎亲队伍中有挑篮子的,有挑鸡鸭的。

挑篮子是新娘她哥,篮子里装有女子在家时所作的刺绣,和她母亲给她的盛装,还有银饰。

挑鸡鸭的是其叔伯兄弟,鸡鸭的挑法是一担两只,最好是选送鸭子,但有时鸭的数量不够也得用鸡。

即用线吊着鸭颈,在被吊之前鸭是活的,可吊几分钟之后鸭会死掉,这样从娘家送来的鸭都是死的。

这些鸭子在大喜之日用来待客。

在所挑来的鸡鸭中得与棉条(用棉花加工而成的条状物)一起栓。

娶亲中剑和伞也得有鸡或鸭栓在上面,这是给两个娶亲人特别准备的,这也算给娶亲人一点小小的报酬。

在礼物往来中,除了给娶亲人准备的这两只鸭外,其他礼都往新郎家送,按礼尚往来的规矩,这些礼物都得回敬。

所挑的鸡鸭即算是一份礼物,女方送来的鸡鸭越多礼就算越大,回敬礼时也就越大。

而所挑送来的担数也必须是单数,如7、9、11不等,这主要是看女方家家族大小来决定。

其过程所用的扁担也有特别要求,必须是指定的木棒(苗族称“都劈”在巫师作法的时候都会用其做剑,或小刀,用此木才能消灭邪恶鬼神),以图避邪。

除了这礼之外,还得准备一只篮子,篮子里有三条煮半生半熟的鲤鱼、蒸好的糯米饭,和一支名为“盖多”(苗名)的树枝条,这枝条上必须得有三片叶子,树枝条要求为雄性的,且枝条还得是稍具红色,白色枝条都不能用,这篮子饭的名也就以树枝名来命名,即称为“盖多”。

这送到新郎家时,得把这篮子饭挂在新郎家中的中柱上(在苗族的建筑中,中柱位于房子的正中央,从纵向看,一般都是五或七根柱,如五根柱中柱就是第三根,七根柱中柱就是第四根,即神龛向左,其两侧柱子对称后余的就是中柱)。

3.迎亲归来迎亲队伍的归途中,拿宝剑者居先,新娘走在两位嫂子之间(女子出嫁时必须由自家嫂子或堂嫂特地送至男方家)。

倘若归途遇溪河,新娘不可自己趟水而过,须由他人背着过河,或由拿伞者扶着通过。

遇桥也一样,如有其他的路,就得绕道通过。

当迎亲队伍回到寨门前时,大小炮齐鸣,以通告全寨:新娘以顺利迎接回来。

此时寨中人们会纷纷前来探看新娘,而早已等候在此的男方家嫂姨们手脚麻利地给新娘梳妆打扮,并给新娘披戴上最好的盛装。

盛装一般加在新娘原来着装外,所以不需回避,在寨门前的路边或是较平的地方就可以进行。

寨众评判新娘的标准一般是:首先看身材是否高大,之后才看其他的,如脸蛋,穿的盛装是否好看等。

新郎家的嫂姨在寨门等候迎亲队伍回来时,新郎家的姐妹也一起在等候,当新娘换装之后,她们就换下送新娘来的人(一般是新娘家的嫂子),以便进新郎家大门。

穿戴完毕,继续鸣炮,直至家门。

新娘走到了家门口时,新郎家已经用最好的染布,为新娘铺好从堂屋到大门的路,此时由新郎的姐妹扶着新娘进门,新娘从染布上走到大门时,一位姑子接过新娘所拿的伞,放在大门的左扇门背后。

苗族人相信左发右顺,发不仅仅是发财,还有人丁兴旺之意,因而以左为尊。

另一位姑子拿来新鞋给新娘,以换下从自家所穿来的鞋。

新娘从娘家穿来的鞋是她哥特意为她做的(古时一般穿草鞋),在编织时她哥特意反向编三针,以图在遇水和过桥时可以避灾,这鞋也得和伞放在一起。

换好鞋之后,就用帕子盖上新娘的头,这样大门外的准备也就算完成。

而屋内要准备的是:三条半生半熟的鱼,一块肉,一只鸭子,三杯酒,还有就是煮熟的糯米饭,将这些食物放在桌上,桌子摆放在神龛朝大门的正下方。

此时屋里老人叫新娘跨进,新娘跨大门的脚步须讲究先后。

左脚先跨,不能是右脚先跨进。

到堂屋之后,新娘和姑子成一字排开,面朝神龛。

这时新娘先礼性饮三杯酒,再由老人用手抓饭(传统习惯)和撕鱼肉给新娘用,新娘用后才轮到姑子用。

这鱼和肉及鸭子只能是她们三人享用,不允许其他人参与共用。

如果第一天吃不完,第二天又用,反正三天时间内吃完就可以了,一般到第二天时食物基本用完。

她们用过这些礼仪性食物后,由姑子领着嫂子到土灶(苗族每家都有一个土灶,以便冬天烧材取暖之用)旁,新娘用左脚踩三脚土灶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