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论模式 变态心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2 ppt课件
妄想、 强迫观念、超价观念——思维内容障碍
• 妄想
– 被害、关系、夸大、罪恶、被控制、钟情、疑 病、思维被洞悉感
• 强迫观念 • 超价观念
– 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在意识中占主导地 位的个人信念。一般以事实为基础,对某些事 实做出超乎异常的评价,并予以坚持而影响行 为,多与自身利益有关。
– 逻辑上不荒谬,具有社会可接受性
• 变态症状的意义
• 认知过程障碍 • 情感过程障碍 • 意志过程障碍 • 意识障碍 • 综合征
认知过程障碍
• 感觉障碍
–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错、感觉脱失、 内感性不适
• 知觉障碍
– 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 思维障碍
–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 注意障碍
• 记忆障碍
– 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心因性遗忘
•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9 .001
140.00 135.00 168.00 180.00 122.00 137.00 162.00 144.00 102.00 194.00
135.00 129.00 160.00 175.00 120.00 131.00 158.00 140.00 100.00 180.00
前实验设计
Paired Samples Test
Paired Difference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Std. ErDrioffrerence M Se tda.nDevia Mte ioan Lnowe Urpper t Sd igf. (2-tailed
PaiV r A1R050.0 60 02 3 0.04 - 7V1 0A.50 R190703 40.70 13 18 7.30825 7.103
变态心理学理论讲义ppt课件
• 注入Ach,引起紧张综合征,如果同时注入
胆碱酯酶,紧张症状可以消除。
17
2、儿茶酚胺(CA)
• 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与情绪活动关系密切的重要生化物质。
• 如果脑内CA机能增强,就会出现躁狂症状,
反之,就会出现抑郁症状。
• CA的代谢障碍与精神异常也有密切的关系。
老年性痴呆和先天愚型患者的肾上腺素排除
• 克雷斯特(1934):皮层机能全面定位
• 斯培利(1970):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定侧
化
12
13
14
(二)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 学的研究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大脑脑
脊脊髓 髓
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能引起行为、人格的巨大的改变。
8
分3子、生当物学今、的分子研遗传究学进、细展胞遗传学
研究的重大进展,揭示了遗传影响的物质基 础,并已有可能去阐明遗传的具体机制,遗
传的作用已是有充分科学根据的事实。
9
• 致病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为
显性则在相继的一代即可出现症状,
如为隐性即可能在隔代才会产生症状。
• 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可归纳为三大类,
• 遗传不仅影响人的生理特征,而且影响人的心理与
行为。人的某些体征是由单一基因所控制,如头发 或眼睛颜色。但是大多数遗传特征是多基因性的, 如性格、智力等。按目前的研究估计,大约30-50% 的性格特征和认知能力能找到基因基础。IQ表现相 关性最高,其遗传系数约0.70。其他精神特征,如 人格变量、社会态度、以及兴趣爱好,也都表现为 高相关。
胆碱酯酶,紧张症状可以消除。
17
2、儿茶酚胺(CA)
• 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与情绪活动关系密切的重要生化物质。
• 如果脑内CA机能增强,就会出现躁狂症状,
反之,就会出现抑郁症状。
• CA的代谢障碍与精神异常也有密切的关系。
老年性痴呆和先天愚型患者的肾上腺素排除
• 克雷斯特(1934):皮层机能全面定位
• 斯培利(1970):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定侧
化
12
13
14
(二)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 学的研究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大脑脑
脊脊髓 髓
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能引起行为、人格的巨大的改变。
8
分3子、生当物学今、的分子研遗传究学进、细展胞遗传学
研究的重大进展,揭示了遗传影响的物质基 础,并已有可能去阐明遗传的具体机制,遗
传的作用已是有充分科学根据的事实。
9
• 致病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为
显性则在相继的一代即可出现症状,
如为隐性即可能在隔代才会产生症状。
• 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可归纳为三大类,
• 遗传不仅影响人的生理特征,而且影响人的心理与
行为。人的某些体征是由单一基因所控制,如头发 或眼睛颜色。但是大多数遗传特征是多基因性的, 如性格、智力等。按目前的研究估计,大约30-50% 的性格特征和认知能力能找到基因基础。IQ表现相 关性最高,其遗传系数约0.70。其他精神特征,如 人格变量、社会态度、以及兴趣爱好,也都表现为 高相关。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
西游记的故事
中国人的成长
2021/7/23
16
(3)克服冲动的心理过程
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
异常心理与 行为
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压抑力量不足
冲突、矛盾、非理性冲 破防线
冲突、矛盾、非理性冲 不破防线
潜意识
2021/7/23
意识不到的痛苦隐藏到 潜意识
扭曲的形式变相表 达自己
显形梦、隐性梦、口误、 失误、遗忘、神经症症状 (焦虑、紧张、强迫、转 换和分离性癔症、疑病、
14
•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
• (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条 件;
心理刺激太多 心理刺激太少
性心理“退化”
性心理发展受 到挫折
性心理“固着”
未来人格的变 态异常
2021/7/23
15
• (2)“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 与“超我”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时常体验焦虑与紧张。
2021/7/23
20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狗 B.F. Skinner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小白鼠 A. 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人
2021/7/23
21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狗
• 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心理现 象,并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解释 “心理冲突”的机制。
•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个人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2021/7/23
41
Thank your very much!
2021/7/23
42
步骤
1、通过动物实验,由此判断高 级神经系统(大脑皮质)功能的 病理生理机制,比如兴奋、抑制、 兴奋与抑制的集中与扩散过程、 互相正负诱导过程等;
变态心理学(李秀泉)PPT课件
心 理 非标准化区分 与 异 常 标准化的区分
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李心天
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对待 统计学标准:偏离平均值的程度 内省经验标准:病人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心
社会适应标准:按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理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历史: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拉底)“体
液学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 行为主义的理论解释 • 人本主义的理论解释
.
6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 -----两个基本命题:
.
10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 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 • 正常心理活动三大功能:保障适应环境、人际交往正常运
行、反映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了解什么是正常的)
• 异常心理活动:丧失上述功能,无法保证正常生活,破坏 心身健康
三大功能只要丧失一个,就有问题
.
11
–潜意识(无意识) –性的冲动 (生本能)
2------几个重要概念:
• 力比多 • 性心理发展阶段:口欲期(0-18个月)、肛欲期(18月-
3岁)、性蕾期(3-6岁)、生殖期 • 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 防御机制:压抑、升华、反向形成、幽默、投射、否认
.
•
人的一切必须集中到人本身的存在上来;
•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变态心理学(全套课件265P)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主讲教师:罗兴文
变态心理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周数
第2周
教学内容
变态心理学概论(一)
学时
2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变态心理学概论(二)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2
2 2
第6周
第7周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精神分裂症
2
2
第8周 心境障碍与自杀(I) 第9周 心境障碍与自杀II 第10周 焦虑障碍I:恐怖症
四、个体不适感
涉及问题的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不良和研究者对 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评价
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 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1、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
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工作重点 一)概念
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 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 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变态心理学的工作重点 ①描述现象
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
② 发现原因
③治疗干预
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ICD-10的分类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 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型障碍 4、心境障碍 5、神经症性、应激性躯体形式障碍 6、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症 7、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 9、心理发育障碍 10、通常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11、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Abnormal Psychology)
主讲教师:罗兴文
变态心理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周数
第2周
教学内容
变态心理学概论(一)
学时
2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变态心理学概论(二)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2
2 2
第6周
第7周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精神分裂症
2
2
第8周 心境障碍与自杀(I) 第9周 心境障碍与自杀II 第10周 焦虑障碍I:恐怖症
四、个体不适感
涉及问题的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不良和研究者对 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评价
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 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1、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
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工作重点 一)概念
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 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 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变态心理学的工作重点 ①描述现象
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
② 发现原因
③治疗干预
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ICD-10的分类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 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型障碍 4、心境障碍 5、神经症性、应激性躯体形式障碍 6、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症 7、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 9、心理发育障碍 10、通常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11、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变态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
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清、部位不具体 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
如: 牵拉、挤压、撕扯
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
27
(二)知觉障碍:
❖ 错觉:歪曲的知觉。 精神疾病的错觉以错视和错听多见 病理性错觉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较常见
变态心理学
.
1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 科。
❖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 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
2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 是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 ❖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
的对象。
.
3
❖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 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 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
16
(三)存在—人本主义:
“潜能”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
17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
18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 心理的正面——正常心理活动 功能:
1、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正常地肩负
责任,使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的、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
.
14
(二)行为主义理论
❖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 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试验神 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 机制。
❖ 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 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
15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
住医院、服药或 其他医疗
行为治疗
个人或小组的动力学 心理治疗
目的 贡献
治疗精神疾病象 治疗躯体疾病一 样
造成一个健康公 正的社会
消除无用或变态的 解除患者的压抑,使 行为 其潜在能力获得发展
诊断术语、药物 治疗
了解社会应激、 住院和社会价值 的作用
了解行为如何学习 认识动机和潜意识; 获得,行为治疗 动力学心理治疗
56
57
分裂型(schizoid-)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的奇特、情感淡 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表现退缩、孤独、沉默、不喜交往、对人 冷漠、缺少知心人、爱好不多、过分敏感、 胆怯、怪癖、缺乏进取心、言语结构松散、 好幻想。易发生精神分裂症。 男性多于女性。
58
59
强迫型(obsessivecompulsive-)
13
ICD-10 (1/2)
F00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 为障碍 F20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 障碍 F30 心境(情感障碍) F40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 障碍
14
ICD-10 (2/2)
F50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 征 F60 成人人格及行为障碍 F70 精神发育迟滞 F80 心理发育障碍 F90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 绪障碍 F99 精神障碍,未在他处标明
2
与精神病学(Psychiatry)的关系
研究范围不同 从属于不同的学科 任务不同 基础与临床的关系
3
一、异常行为的判断与类别
4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环境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
问题。均有四条标准:刺激因素/症状、时间、严重、有无 泛化。 4、心理不正常——判断属于哪种疾病,包括神经症、精神病 性精神障碍等。
整理ppt
17
(二)下诊断: ★从大往小写。如:
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不正常、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神经 症、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神经症——就高不就低。
心理不正常(心理异常) 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含变态人格、确诊神经症、其他各
类精神障碍
整理ppt
5
心理咨询的诊断思路
正常
定性分 析依据
异常
一
题严 问神
般
重 题经
精神障碍
心
心
症
理
理
性
问
问
心
题
理
健康
不健康
神 经
精 心应 生癔 神 境激 理症
人 格
症
分 障相 心 裂 碍关 理
障 碍
症 障障
定量分
整理ppt
14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统一(同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 统一性(幻觉、妄想、自知力)。有无“自知 力”是精神科在临床上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 标。
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知情意 的统一)
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整理ppt
15
病与非病三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整理ppt
16
下诊断 专业技能之——
【目的:确定是否属咨询范围;对症进行咨询和治疗】
(一)诊断流程: 1、心理正常还是心理不正常(依据三原则、典型特异的症状
行为、求医行为、自知力等——三级技能P26~28)。
整理ppt
17
(二)下诊断: ★从大往小写。如:
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不正常、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神经 症、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神经症——就高不就低。
心理不正常(心理异常) 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含变态人格、确诊神经症、其他各
类精神障碍
整理ppt
5
心理咨询的诊断思路
正常
定性分 析依据
异常
一
题严 问神
般
重 题经
精神障碍
心
心
症
理
理
性
问
问
心
题
理
健康
不健康
神 经
精 心应 生癔 神 境激 理症
人 格
症
分 障相 心 裂 碍关 理
障 碍
症 障障
定量分
整理ppt
14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统一(同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 统一性(幻觉、妄想、自知力)。有无“自知 力”是精神科在临床上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 标。
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知情意 的统一)
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整理ppt
15
病与非病三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整理ppt
16
下诊断 专业技能之——
【目的:确定是否属咨询范围;对症进行咨询和治疗】
(一)诊断流程: 1、心理正常还是心理不正常(依据三原则、典型特异的症状
行为、求医行为、自知力等——三级技能P26~28)。
变态心理学 [可修改版ppt]
第二节 正常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异常心理及 其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的概念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 能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 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 人际交往,正常地肩负责任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 识和改造世界
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
【答案】ABCD
真题训练
3.行为主义理论包括( )。 多选 A.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B.桑代克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C.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D.体液条件反射学说
【答案】ABC
真题训练
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 )。 单选
A、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 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 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
【答案】D
真题训练
7.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 )。单选 A.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B.变态心理学比精神病学更为活跃 C.变态心理学更为独立了 D.更倾向于用唯心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答案】A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 其区分
思考: 1、什么是正常心理? 2、什么是异常心理? 3、它们怎么区分?
肯定之处 o 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理的动力之一
行为主义的解释
传统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 刺激——行为
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研究可观察的 行为
新的新行为主义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强调学习的作用,重视社 会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异常解释: 兴奋和抑制的冲突造成的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PPT课件
5-羟色胺
γ氨基丁酸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研究已在中枢神经系统找到多个去甲肾上腺素
(NE)环路。这一系统从总体上调节特定的行 为倾向,而非直接涉及某种行为方式和心理障 碍。
有些环路负责控制基本的身体功能,如呼吸;
有些环路影响应激反应,即突然身处极度危险情境时 的反应。
有研究者猜测,NE可能与恐惧状态有关。
心理动力理论假定:情绪是一种能量,如果在一个领域受到压抑,就会在其他一 些不受欢迎的领域表现出来。
这个理论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有时候人们看起来精力充沛,有时又情绪低落? 为什么有些人把精力花在爱情和工作上,而有些人主要关心他们的病痛?
11
第十一页,共57页。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三)性心理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假定个体一出生就有性欲,并会在一生中经历不同的性心理发展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表现为满足我们不同的基本需要并让生理愉悦的驱力得到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很少有人能够非常顺利地从第一个阶段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固着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力比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 发展阶段上。 倒退是个体在过程发展过程中由于力比多受挫而退至先前的发展阶段。
安娜·弗洛伊德 、卡尔·荣格 、阿德勒 、埃里克森 一个相关领域: 客体关系
23
第二十三页,共57页。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其他心理动力学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安娜·弗洛伊德
研究方向:研究自我防御反应以何种方式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并成为现代自我心理学领 域的第一位倡导者。
代表著作:《自我与防御机制》,至今仍然很有影响。
理论模式变态心理学(课件)
评估工具
使用标准化评估量表和工具,确保评估的客 观性和准确性。
评估方法
通过心理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全面评 估患者的症状、功能和预后。
诊断流程
遵循规范的诊断流程,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预防与干预策略
预防措施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和提供心 理支持等方式,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治疗计划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模式强调环境对个体 行为的影响,认为变态行为是通过观察和 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的。这种模式主张 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和行为训练来纠正心理 障碍。
03
变态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 ,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健康的思
维和行为模式。
人本主义疗法
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通 过倾听、理解和支持来促进患 者的心理健康。
精神分析疗法
探究患者的潜意识冲突和心理 创伤,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 方式来缓解症状。
家庭治疗
关注家庭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 的影响,通过改善家庭互动模
式来促进个体康复。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如DSM-5或 ICD-10,对心理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
变态心理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目的
理解异常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原因,为 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 研究和个案研究等,以多维度、多层 面地探究异常心理现象。
变态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关系
变态心理学是临床心理学的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心理学更侧重于应用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团体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使用标准化评估量表和工具,确保评估的客 观性和准确性。
评估方法
通过心理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全面评 估患者的症状、功能和预后。
诊断流程
遵循规范的诊断流程,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预防与干预策略
预防措施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和提供心 理支持等方式,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治疗计划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模式强调环境对个体 行为的影响,认为变态行为是通过观察和 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的。这种模式主张 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和行为训练来纠正心理 障碍。
03
变态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 ,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健康的思
维和行为模式。
人本主义疗法
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通 过倾听、理解和支持来促进患 者的心理健康。
精神分析疗法
探究患者的潜意识冲突和心理 创伤,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 方式来缓解症状。
家庭治疗
关注家庭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 的影响,通过改善家庭互动模
式来促进个体康复。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如DSM-5或 ICD-10,对心理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
变态心理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目的
理解异常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原因,为 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 研究和个案研究等,以多维度、多层 面地探究异常心理现象。
变态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关系
变态心理学是临床心理学的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心理学更侧重于应用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团体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变态心理学ppt演示课件
引导患者顺应自然、接受现实, 减轻症状带来的困扰。
其他疗法
根据患者需求和治疗师建议,选 择其他适合的心理治疗方法。
06
预防措施和康复支持体系 构建
预防措施制定思路
基于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个体和群体的变 态心理风险,制定针对性 的预防措施。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公众对变态心理的认 识和理解,增强自我防范 意识。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避免主观臆断
重视患者主诉
谨慎使用标签
评估过程中要保持客观、 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
臆断和偏见。
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关注其内心体验和需求。
避免随意给患者贴上 “精神病”等标签,以 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遵循伦理原则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 私权,保护其合法权益
不受侵犯。
05
变态心理治疗原则和方法
焦虑障碍类型、特点及临床表现
广泛性焦虑障碍
持续感到紧张和不安,无法控制担忧, 常伴随躯体症状如头痛、心悸等。
惊恐障碍
突然发作的强烈恐惧感,伴随濒死感或 失控感,常出现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 症状。
社交焦虑障碍
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强烈不安和害怕被负 面评价,常导致回避社交场合。
特定恐惧障碍
对特定物体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惧,如恐 高、恐蛇等,常导致回避行为。
的风险。
认知偏差
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如过度概括、选择性注意等,可 能导致其对自身和他人产生不准 确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引发变态
心理。
社会支持不足
缺乏社会支持、孤独感强烈等社 会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个体出现 变态心理。同时,社会支持不足 还可能影响个体的应对能力和心
理健康水平。
03
常见类型变态心理及其表 现
其他疗法
根据患者需求和治疗师建议,选 择其他适合的心理治疗方法。
06
预防措施和康复支持体系 构建
预防措施制定思路
基于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个体和群体的变 态心理风险,制定针对性 的预防措施。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公众对变态心理的认 识和理解,增强自我防范 意识。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避免主观臆断
重视患者主诉
谨慎使用标签
评估过程中要保持客观、 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
臆断和偏见。
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关注其内心体验和需求。
避免随意给患者贴上 “精神病”等标签,以 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遵循伦理原则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 私权,保护其合法权益
不受侵犯。
05
变态心理治疗原则和方法
焦虑障碍类型、特点及临床表现
广泛性焦虑障碍
持续感到紧张和不安,无法控制担忧, 常伴随躯体症状如头痛、心悸等。
惊恐障碍
突然发作的强烈恐惧感,伴随濒死感或 失控感,常出现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 症状。
社交焦虑障碍
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强烈不安和害怕被负 面评价,常导致回避社交场合。
特定恐惧障碍
对特定物体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惧,如恐 高、恐蛇等,常导致回避行为。
的风险。
认知偏差
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如过度概括、选择性注意等,可 能导致其对自身和他人产生不准 确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引发变态
心理。
社会支持不足
缺乏社会支持、孤独感强烈等社 会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个体出现 变态心理。同时,社会支持不足 还可能影响个体的应对能力和心
理健康水平。
03
常见类型变态心理及其表 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情志相胜法:利用不同的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进行心理治疗。 “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
忧;恐伤肾,思胜恐 ” 体现了生理和心理之间交互作用,说明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Page 5
三、现代医学对心理异常原因的揭示
1. 遗传因素
2. 大脑机能状况与脑损伤 3. 神经生化因素 4. 素质因素
3. 荣格:分析心理学
4. 艾利克森:自我心理学 5. 霍尼: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6. 帕森斯:格式塔理论
Page 13
精神分析理论
1. 意识的三个层次 2. 人格结构学说 3. 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4. 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5. 治疗技术
Page
14
1. 意识的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分 项 类 目 个人未觉知到的决定其思 想和行为的心理,包括原 始本能冲动和被压抑的欲 望(性欲) 快乐原则 无意识 (或称潜意识) 前 意 识 意 识
现代医学对心理异常原因的揭示
Page
3
一、西方医学模式的发展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
把心理异常归结为体内四种体液(血液、粘液、 黄胆汁、黑胆汁)的失衡所致。
盖伦:
认为原因是大脑发育不完善。
19世纪,德国医生克雷佩林(Kraepelin)
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式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 强调神经系统的失调是心理异常的关键性问题。
Page
11
第二节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模式
心理动力学模式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
行为主义模式
认知行为模式
Page
12
一、心理动力学模式
心理动力学模式:强调动力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行为的正 常与异常,是由于各种动机是否满足这一对矛盾的结果。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2.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在脑内有广泛分布。DA能系统广泛参与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 精神分裂症的DA学说是精神分裂症主要发病学说。
3、5-羟色胺(5-HT):中枢与外周的5-HT系统相互独立。5-HT
参与个体本能行为、睡眠调节,与情绪活动关系尤为密切,抑郁 时脑内5-HT含量降低。
Page
9
4、去甲肾上腺素(NA):NA参与个体睡眠与觉醒、学
理想的我
道德原则 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Page
16
3. 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阶段 口唇期 肛门期 年龄) 0 -1 2 -3 人格特点
依赖,退缩,被动,苛求、 易怒、易悲观、仇视人
便秘型:讲究秩序、整洁、吝啬、固执、强迫 排出型:肮脏、放肆、浪费
行为轻率、果断、自信攻击性、支配、易怒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理论上,异常的心理活动应该具有相应的脑的生化物质改 变的基础,近年来研究已取得许多证据。
1、乙酰胆碱(Ach):脑内Ach浓度异常可引起运动、本能行
为、情绪、学习与记忆及睡眠障碍,也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 及攻击行为等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关。
2、多巴胺(DA):是生物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DA和DA受体
现代精神医学的奠基人
实验变态心理学的先驱
Page 4
二、中国医学模式 中医对精神疾病的理论观点:
致病因素分析:
中医非常重视心理的生物学基础,认为人的情感体验是以五脏为
物质基础的。如:“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诊断:
通过观察皮肤和眼神,言行举止,家庭、文化环境,症状表现,
对病人做出全面综合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升华作用 合理化作用 投射作用 压抑作用 否认作用 倒退作用 补偿作用 反向作用 抵消作用
Page
6
1. 遗传因素
高尔顿:同卵
双生子和异卵双 生子的研究范式 在许多重度精神 疾病的民病原因 上,遗传因素确 实起着明显作用。
Page
7
2. 大脑机能状况与脑损伤
巴甫洛夫:大脑机能与心理异常的关系
条件反射学说
催眠时相理论
孤立病灶 实验神经症
Page
8
3. 神经生化因素
3-6
6-12 12-
理想人格
Page
17
4. 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人的焦虑有三种:现实焦虑、神经质 焦虑、道德焦虑,三种焦虑的根源分别 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
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 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发展了许多保 护性的机制称为自我防御机制。
Page
18
常用的心理防御有以下几种:
习记忆、情绪等心理活动,NA系统活动增强时可出现躁 狂症状,减弱时可导致抑郁。
5、-氨基丁酸(GABA):系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在心理功能方面主要具有抗焦虑作用。
6、脑啡呔:具有神经活性的多肽类神经递质。与情绪
活动、学习记忆过程有密切关系。
Page
10
4. 素质因素
某些基因或基因的组合可以造成一种素质(diathesis), 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容易罹患某种或某些障碍或疾病;因此, 这种素质代表个体对某种或某些障碍的一种体质上的易罹 患性(constitutional predisposition)。 但在多数情况下,仅拥有疾病素质这一因素尚不足以造成 疾病。如果具有某种疾病素质的人遭遇难以应对的应激事 件,其遗传素质使他倾向于作出剧烈的和持久的应激反应, 那么他便很可能患病,包括罹患心理障碍。
--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主
讲: 天津中医药大学心理系 王雪艳
授课对象: 2009级应用心理班
主要内容
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模式
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Page
2
第一节 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
西方医学模式的发展 中国医学模式
具有“稽查者”的作 用
2. 人格结构学说:本我\ 自我\超我
本我(id) 内 容
原始冲动和欲望 (性欲)
自我(ego) 超我(super ego)
认知过程(理性 与判断) 良心、自我理想
性 原
作
质 则
用
本能的我
快乐原则 寻找出路,追求满 足(内驱力)
现实的我
现实原则 监督本我,适当 满足(仲裁者)
内
容
当前未注意到但一经 提及便可觉知的心理 内容,系意识与潜意 识间的中间环节,包 括可复现的记忆
当前觉知到的心理 内容,系心理同外 界接触的表面现象 现实原则 执行着认识心理品 质感官的任务,调 节着进入意识的各 种印象,排除心理 中原始本能的欲望。
Page 15
原
则
作
用
心理深层的基础,人类活 动的内驱力,精神分析的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