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
古诗文之篇章结构
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PowerPoint
凌性
风应
7、抑扬
绮轻 一菡 端萏
。,
稍根
宜本
经是
宿琅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
雨玕 ,。 偏夺
觉目
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
耐霞 春千
寒片
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PowerPoint
PowerPoint
凌性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
风应 绮轻 一菡
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
端 。 稍
萏 , 根
宜本
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
经 宿
是 琅
雨玕
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
, 偏 觉
。 夺 目
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耐霞 春千 寒片
。,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宿雨,琅玕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偏,。夺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觉耐目霞
们称道。
春千 寒片
。,
PowerPoint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凌性
风应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绮轻 一菡
端萏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稍根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宜经、本是
(2007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凌性
风应
题(8分)
绮轻 一菡
出关① 徐兰
端萏 。, 稍根
诗歌结构
写景转而抒情,抒发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合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在前句
基础上直抒胸臆,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 笔,悲情落句。
诗歌的篇章结构
一、诗歌的开头 二、诗歌承转句 三、诗歌的结尾
一、常见诗歌的开头样式:
古诗的章法结构
教学目标:
1.把握古诗的基本章法(结构)。 2.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 3.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古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起”即首句:有统帅全诗、点明题旨、奠定基调,渲染气氛、
营造意境、 托物起兴,提供背景、设置悬念、提示下文的作用。
“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在内容上紧密相关,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三、诗歌的结尾
从感情的抒发或主题的表达来讲,诗歌 的结尾常见的有两种:
1.以景结情式
如: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
作用:含蓄委婉,激发联想和想象,留不尽之意 于言外。
2.直抒胸臆式(议论抒情) 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作用:感情真挚自然,不可遏抑,深化主旨。
3、设问留疑,启人想象。 如唐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 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 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 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4湖南】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上下阕的概念
上下阕的概念上下阕是古代诗歌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用于古体诗的写作。
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阕。
上下阕在古代诗歌中非常常见,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的诗歌创作,如五言、七言等。
上下阕的概念源自《诗经》中的《小雅·车舝》:“斯言兮白云云,维風行兮天柱。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遵化被严兮愿周宣。
”在这首诗中,作者使用了上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四个句子,共八个句子,称为一阕。
在上下阕这种结构形式中,上下两个阕彼此呼应,构成完整的篇章。
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可以相似或相反,形成对照或补充。
同时,上下阕的音调和韵律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和谐,既要表达诗意,又要符合声律要求。
上下阕的结构为:1. 上阕:一般由四句组成,有时也可以是二句或六句,但数量一般不超过八句。
上阕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外部或表面现象,也可以表达诗人的情感或思想。
在上阕中,诗人通常会通过形象、比喻、对比等手法来展示诗意。
2. 下阕:和上阕相对应,一般也由四句组成,数量要与上阕相等。
下阕可以是对上阕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也可以是对上阕的反衬或补充。
下阕通常表达诗人的情感、思考或得出的结论。
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上下阕的应用非常广泛。
诗人们通过上下阕的结构形式,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有机的组织,使诗歌更加丰富、韵味深长。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中就应用了上下阕的结构,上阕以描绘景色为主,下阕通过景色的反衬,表达了杜甫对于时势的感慨和思考。
另外,上下阕的结构形式也常见于古代词曲中。
例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芙蓉楼送辛渐》:“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词也采用了上下阕的结构,上阕描绘菩萨和女子的美丽形象,下阕通过菩萨和女子的对比,表达了辛弃疾对逝去的时光的感慨。
总而言之,上下阕作为古代诗歌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古典诗词的篇章结构精编版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 情基调(术语),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 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 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 处,回首斜阳暮。
注:①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②何遽 (jù):为什么那么快。③《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 有何妙处?
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术语),营造了一 个凄苦惆怅的意境(内容),引起读者无穷无 尽的想象(作用)。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答案:上片以描述为主,主要描写了一 幅热烈、豪壮的出猎场面;下片重在抒情, 尤其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的愿望。上片的 记叙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充分地铺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 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 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承上启下。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
诗歌的篇章结构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考纲分析
一、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二、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三、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诗歌的篇章结构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
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 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a.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1分
b.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 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 去、夜寂静时。 2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 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 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 2011年高考全国卷 】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 深无雁影。
古代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诗词的结构又称章法。分 “起”“承”“转”“合”四部分。 起:即起句,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 往下说。 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引起 波澜。 合:则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的作用。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总结 一、首句的结构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 2、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 3、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诗经诗歌形式解析
诗经诗歌形式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305篇诗歌,长度从十多字到数百字不等。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被称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韵律、字数和修辞等方面对诗经的诗歌形式进行解析。
一、韵律形式诗经中的韵律形式主要表现在平声与仄声的组合上,平声与仄声轮流排列,形成特定的格律。
通常,一首诗的韵律格律是固定的,但也有例外。
在韵律方面,诗经主要有句、章、节、子、韵等形式。
1. 句:句是诗经中最小的韵律单位,由一个平声与一个仄声组成。
句的长度不固定,可以是两个字,也可以是多个字。
2. 章:章是最早的长篇诗歌形式,由多个句组成。
章的篇幅较短,通常不超过整首诗的一半。
3. 节:节是由多个章组成的更长的篇章。
节的篇幅较长,通常由几个章组成。
4. 子:子是诗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由四个句组成。
子通常由上、中、下、末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由一个或多个句构成。
子的形式在整篇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 韵:韵是一种由多个句组成的完整篇章。
韵的篇幅较长,通常比节还要长。
在韵的结构上,通常会有重复的句子或主题。
二、字数形式除了韵律形式外,诗经的诗歌形式还体现在字数上。
整体而言,诗经的字数比较短,一般在100字以下,但也有例外。
根据字数的不同,诗经中的诗歌可分为长短不一的形式。
1. 短歌:短歌是字数较少的诗歌形式,通常在50字以下。
短歌多用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考,语言简练精炼。
2. 中歌:中歌是字数适中的诗歌形式,通常在50到100字之间。
中歌的内容通常比较丰富,既有感情的表达,也有对外部世界的描绘。
3. 长歌:长歌是字数较多的诗歌形式,通常超过100字。
长歌多用来叙述一些较为复杂的故事或传说,涉及的主题较广。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经中还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和艺术性。
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仗、排比、借物等。
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表达情感或思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总结归纳
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
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四大类。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双关、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描写:可分为正侧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和工笔细描;烘托,渲染,对比,反衬,色彩变化,角度变化(远近,俯仰,视听),对面落笔等。
3、表现手法:铺陈,比兴,抑扬变化(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象征、想象、联想、虚实结合,烘托,渲染,对比、反衬、用典,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伏笔铺垫、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形式研究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形式研究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诗歌的起源"和"中华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的古代诗歌形式进行研究,探讨其结构、韵律和格律等方面的特点。
1. 古体诗与乐府风格《诗经》由古人创作于西周至战国时期,其中包含了南北朝时期以前的古体诗。
古体诗采用直接抒发感情和心灵之境的方式,常常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乐府风格强调音乐与歌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经》中一些篇章的形式。
2. 结构与韵律2.1 结构特点《诗经》中,大多数篇章都是四言或五言组成,每篇通常由若干个节构成。
每个节包含两至四行,并按照特定结构排列。
•藏头:每个节的第一行称为藏头,用于表达主题或引起读者的兴趣。
•押韵:在每个节的第二行与最后一行押韵,常使用叠韵的方式,使诗歌更加音乐化。
2.2 韵律特点《诗经》中的古代诗歌形式也有其独特的韵律特点。
•平仄平衡:汉代赋《论语续集》中说:"诏历作人,知道古文者莫不言‘索行长短’。
"可见,《诗经》亦注重平仄平衡,以保持句子的和谐美感。
•高下起伏:通过运用声调高低变化来表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有些章节通过巧妙地转换高音和低音来揭示主题或情感。
3. 格律与修辞手法《诗经》中古代诗歌形式还涉及到格律和修辞手法。
3.1 格律•对仗:《诗经》中常采用对偶、反复、交错等方式进行对仗,使句子朴素而富有韵味。
•断句:《诗经》通常采用直接断句、间接断句和逻辑断句等方式,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明确。
3.2 修辞手法•比喻与象征: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反问与排比:利用反问和排比等手法增强修辞效果,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结论《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之一,其古代诗歌形式独特精妙。
通过对其结构、韵律以及格律和修辞手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能体验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所在。
诗经诗歌形式解读
诗经诗歌形式解读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老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诗经的诗歌形式进行解读,探究其特点和魅力。
一、篇章结构诗经按内容和形式的差异,可以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其中,风为民间民歌,雅为宫廷雅乐,颂为宗庙祭文。
这三类诗歌形式各不相同,但都以章节分明的形式出现。
1. 风风是诗经中最早、最为丰富的一部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风歌一般采用四言句式,每首歌由五节组成,可分为上片和下片。
上片着重描写人情世态,下片多以感人肺腑的情感表达为主。
2. 雅雅是诗经中的宫廷雅乐诗,用于君王的祭祀仪式。
雅的形式一般为五言句式,旋律庄重严谨,意境高远悠远。
雅以文采和思想深邃而闻名,诗经中的雅句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贵典雅的审美标准。
3. 颂颂是宗庙祭文,形式庄重神圣。
其篇幅较长,由多个章节组成。
颂的韵文形式与前两种不同,多采用七言句式。
颂着重表达君王和上天之间的关系,既是对天地神明的赞美,又是对君王的歌颂。
二、韵律特点1. 句式诗经的句式以四言和五言为主,这些句式短小精悍,押韵合理。
四言句式简洁明快,五言句式则较为流畅优美。
此外,诗经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七言句式在颂部分中的应用。
2. 押韵诗经的韵脚主要有平仄和押韵两种。
平仄用来判断音节的声调,帮助押韵。
韵脚的押韵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对仗押韵、对偶押韵等。
这种押韵方式使得诗经的诗歌更加和谐、韵律感更强。
三、意象运用1. 自然景物诗经中常常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繁星、秋天的落叶等等。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经中的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情感。
2. 人物形象诗经中还描写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男性形象多是君王和士人等,女性形象多是君王的妃嫔和乐舞女子。
这些形象通过描写其品质、心境等,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真情实感诗经以真情实感著称,其诗歌表达不经修饰和掩饰,直截了当地抒发着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燕歌行的诗歌结构
燕歌行的诗歌结构
《燕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
它以燕京(今北京)为背景,描绘了北方战乱的景象和人民的苦难。
以下是《燕歌行》的诗歌结构:
《燕歌行》共分为十二首,每首七言绝句,总共四十八句。
每首诗的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整个篇章的主题和情感。
整篇诗以辛弃疾自己的身世为线索,通过描写战乱中的苦难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陷和人民疾苦的愤慨和痛心之情。
在诗歌结构上,辛弃疾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整篇诗具有生动的形象和感人的情感。
同时,他巧妙地运用了音韵和节奏,使诗句流畅优美,旋律悠扬,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总体而言,辛弃疾的《燕歌行》在诗歌结构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通过十二首独立但相互联系的诗篇,描绘了战乱中的苦难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陷和人民疾苦的愤慨和痛心之情。
这使得《燕歌行》成为一部感人肺腑、意境深远的叙事诗作。
古诗文之篇章结构
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 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 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笼罩在微雨里, 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 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 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 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1()1)诗诗的的前前两两句句,,有有版版本作本“作将“军将此去军必此 去封 欢必侯 哪, 一封士种侯卒?,何请士心简肯 要卒逗 说何留 明心” 理肯, 由与 。逗本留诗”相,比你与更本喜 诗(相2比)“你马更后喜桃欢花马哪前一雪种”?一句请在简艺要术说表明现 理上由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 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 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 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 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 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 官。②局:指棋盘。
88分..诗诗析的。的第(二第5分联二)对第联一对联的第句一意起联了什的么句作用意?起请简了要什 么9么.作样作者的用为情什怀?么?要请(写6简分琴)棋要二分物?析他。想借(琴棋5分抒发)一种什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魏晋名臣羊祜是蔡文姬的外孙,后人遂以“蔡家亲” 借指表亲。 (1)诗题首冠一个“喜”字。试分析诗中是怎样表现其喜的? (不超过40字)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 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 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 火称新火。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简析本诗的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
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 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 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 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2)谈谈“雨中黄叶树”一句的修辞效果。 (不超过40字)
参考答案:
(1)、通过凄清孤苦的处境,反衬外弟来访所带 来的极大慰藉,从而体现了一个“喜”字。 (以哀景写乐情)
(2)、“雨中黄叶树”既是比喻又是衬托,借此 表现作者年事已高,晚景凄凉的境况。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况是霍家亲。
赏析景与情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哀景哀情
(二)
乐景乐情
间接抒情
其他手法
诗经中五篇
诗经中五篇一、概述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五篇是指《国风·周南》、《国风·召南》、《国风·邶颂》、《国风·卫颂》和《国风·郑风》这五个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这五篇的内容、结构、风格等方面。
二、《国风·周南》1. 内容概述《国风·周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共收录了25首民歌。
这些歌曲多以表达爱情之苦、相思之情为主题,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描写和女性形象的塑造。
例如《关雎》、《桃夭》等,都是以女性视角表达爱慕之情。
2. 结构特点《国风·周南》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每首歌曲都以四句或六句为一个篇章,并且大多数歌曲的结构也相对固定。
另外,在歌曲的结构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些重复的词句,以强调情感。
3. 风格特点《国风·周南》的风格以简洁、抒情为主,语言直接而真挚。
它通过质朴的词语和朴素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古人深厚的情感和爱情之苦。
4. 部分歌曲欣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三、《国风·召南》1. 内容概述《国风·召南》是诗经中的第二篇,收录了十九首民歌。
这些歌曲大多以召唤各地美女前来陪伴、寻找爱情为主题。
同时,与《国风·周南》相比,这些歌曲更加苍凉,更多地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别离之情。
2. 结构特点《国风·召南》的结构与《国风·周南》相似,每首歌曲大多以四句或六句为一个篇章。
同时,这些歌曲也常常使用反复、重复的语句,以强调歌曲的主题。
3. 风格特点《国风·召南》的风格以较为凄凉、苍凉为主,通过描写男女别离的情景,表达了古人对于爱情的苦痛和追求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
谢谢!
应考策略
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类的解题方法: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 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第三步: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 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shān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 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 篇。
5、以小见大: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 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 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 大境界、大主题。 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 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 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 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 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 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 的西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 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 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 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 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 (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 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 变化也可。
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点击考纲: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考查内容: 概括内容主旨、分析思想情感、 评价观点态度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 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古代诗歌体式
古代诗歌体式
古代诗歌体式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古代诗歌体式从诗歌的字数可分为:
四言古诗。
中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
五言律诗。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七言律诗。
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近体诗范畴,讲究声律以及对偶的新体诗。
诗歌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 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 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 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抒情手法、描写手 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3.表现手法 4.结构技巧
诗歌的篇章结构
首尾照应,开篇点题、过渡、铺垫、 伏笔、承上启下、照应等
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 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过渡(承上启下)
鹧鸪天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 胡録,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都将万字平戎 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⑴襜(chān):战袍。⑵娖:音chuò,整理的意思, ⑶胡 簶:是装箭的箭筒。簶,原写作“革”旁加“录”字。 ⑷金 仆姑:箭名。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 思念之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
统领全诗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古代文学作品的结构与篇章安排
古代文学作品的结构与篇章安排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还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才情。
而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与篇章安排上的巧妙之处。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作品的结构与篇章安排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结构的设计古代文学作品的结构设计十分重要,通过不同的结构方式,作品能够更好地表达主题,并使读者产生共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构方式:1. 线性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最为简洁明了,故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结构常见于叙事诗、小说等作品中,能够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
2. 反转结构:这种结构方式以出人意料的反转或转折为特点,常见于小说、戏剧等作品中。
通过反转结构的运用,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增添悬念和紧张感。
3. 典型叙事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将故事分为结尾、开头和中间部分,分别叙述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
典型叙事结构常见于古代诗歌、说唱文学等作品中,通过对事件的有序组织,使作品更具条理性。
4. 呼应结构:呼应结构是指通过对称、对比等手法在作品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方式常见于古代诗词、歌谣等作品中,能够使作品更加优美和富有韵律感。
5. 融合结构:融合结构是将多种结构方式进行混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种结构方式常见于古代长篇小说、戏剧等作品中,通过多种结构的交替使用,使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二、篇章的安排篇章的安排是指作品中各个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过渡方式。
一个好的篇章安排可以使作品更加连贯、流畅。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篇章安排方式:1. 开头引子:作品通常以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开头引子可以是一个令人震撼的事件、一个悬念的设定或者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2. 情节推进:在作品的篇章安排中,情节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逐渐发展和深化情节,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并保持对作品的兴趣。
3. 层层折叠:为了增加故事的张力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作品中常常采用层层折叠的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 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在于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强 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 抒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 “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 “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 上形成鲜明对比。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 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 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 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 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 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 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 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 达到此效果。
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 “志” 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也叫“篇末点题”
作用: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 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 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
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 酝酿。
东边一棵柳,西边一棵柳, 南边一棵柳,北边一棵柳。
Wǎn
纵然碧丝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明朝著名才子徐文长聪慧过人。一日,他 与众文友在杭州孤山一亭内赋诗作画,徐文长 为《柳亭送别图》作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 势而出。后两句起死回生,使诗画龙点睛,意 境新奇。
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 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 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
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抑扬、 照应、对比。 4、就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有: 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等。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情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 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古代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事)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起兴、统领 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总结:
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 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应。
更喜欢本诗。 1,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 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 作了铺垫。 2,“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 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
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 ①对比。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 个场景作对比。 ②象征。“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 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蕴含了眷恋家乡的情感。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 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 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 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 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 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先扬后抑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 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 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 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 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 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07宁夏)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 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 抒情作铺垫。
(2007山东)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 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 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 理由。
【注】①刘一止:宋,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曾 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 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1,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 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 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 “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 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 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1,琴棋二物分别具有“直”“方”的特点。 2,作者托物言志,以琴棋的“直”“方”来写自 己: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 直,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 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 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 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 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 反映大境界、大主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小见大
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 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 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 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 朝代兴衰的情感媒介
杂诗 (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是不是王维只思念故乡窗前的那棵梅花 而对其他漠不关心?当然不是。诗歌讲究凝 练。思乡之情需要寄托,诗中笔墨集中于梅 花,反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思乡之情因 此表现得更加浓烈集中。“语少意足,有无 穷之味。”
10、对比 过华清宫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 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 可以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笼罩在微雨里, 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 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 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 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作 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 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 “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句如何 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1,以景结情(手法) 2,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 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壮阔而悲凉 (景+境) 3,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情)(解释手 法)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