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明代后期诗文和散曲)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明代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明代部分知识梳理1.散文刘基《楚人养狙》—— 《庄子·齐物论》,启示(统治者/老百姓+老年青年对比)方孝孺《吴士》—— 株十族《逊志斋集》张士诚轻于用人,吴士浮夸之风(典型性)归有光《项脊轩志》—“唐宋派” 复古 母亲、祖母、妻子(日常生活场景)宗臣《报刘一丈书》—“后七子” 复古 方城山人(干谒者、门者、权者)上下相孚李贽《又与焦弱侯》—“童心说”“异端”批判程朱理学(圣人、山人)袁宏道《虎丘记》—宗宏中“公安派”反复古“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六次游虎丘钟惺《浣花溪记》—“竟陵派”反复古(性灵,孤深峭拔)(自己,达官显贵,赞赏 杜甫)张岱《柳敬亭说书》—行情人(柳敬亭、王月生)欲扬先抑、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夏完淳《狱中上母书》—17 岁死,绝笔信,民族气节、大无畏精神(记叙、议论、抒情、用典)2.散曲:王磐《古调蟾宫》—南曲之冠,元宵的今昔对比,社会每况愈下陈铎《水仙子·瓦匠》—小令,七一居士,《滑稽余韵》小令集(勤劳,富贵不足羡)冯惟敏《玉芙蓉·喜雨》:小令,久旱逢甘霖、关心民生疾苦王世贞《登太白楼》—“后七子”(宗臣)复古,崇敬李白,高士难求。
陈子龙《小车行》—“几社”创始人(复古)新乐府 /白描,对饥民的同情。
3.传奇(三大传奇:《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 剑杀凤(临川四梦:《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紫钗记》)—南韩母子梁辰鱼《浣纱记》—南北合套、昆腔(范蠡、西施)功成身退、忧患政治汤显祖《牡丹亭》—浪漫主义杰作,(杜丽娘、柳梦梅)杜丽娘受《诗经·关雎》启发4.杂剧徐渭《狂鼓史渔阳三弄》—《南词叙录》(南戏)青藤道人,选自《四声猿》祢衡阴间骂曹操 影射严嵩杀害沈链(狂傲的反抗精神)5.短篇小说(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改编自宋懋澄《负情侬传》杜十娘形象(美丽善良、聪明机智、反抗精神)—侧面描写,“百宝箱”线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1.白体:(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
(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
(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
(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
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明诗文与散曲
明诗文与散曲吴江派以吴江沈王景为主,包括卜世臣、顾大典等,在声律上对昆山腔作了归范化的作用。
临川派以临川人汤显祖为首,其后有阮大铖、吴炳等。
与吴江派不同,未专意成派,只是风格相近。
在思想艺术上使昆腔发展达到了高峰。
第一节汤氏生平与思想祖父懋昭,好读书作诗,晚年笃信道教。
父尚贤,为文高古,举行端方。
显祖曾回忆道:“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
幼从王艮三传弟子罗汝芳学,十五岁受业于古文词家徐良溥,徐氏也信仰道教。
中举后屡次拒绝权相的拉拢。
与东林党人交,结识名僧达观、紫柏,钦佩李贽。
家有玉茗堂,堂前植山茶花一株,遂作《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加上原作《紫钗记》,又因四剧都有梦,合称“玉茗堂四梦”。
显祖尚有诗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文集》及《玉茗堂集》。
第二节《牡丹亭》一、本事明话本有《杜丽娘慕色还魂》,明未刊本何大抡重刻《补燕居笔记》卷九收有这个话本。
《搜神后记》卷四和刘敬叔的《异苑》卷八,收考谈生事见于《搜神记》卷六。
二、思想内容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故事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突出了情与理的冲突和斗争。
《游园》、《惊梦》二出,描写美好的大自然激活了杜丽娘久已沉寂的天性,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的生命仿佛与美丽的自然融为一体了。
面对春天,她发出了深沉和伤感的叹息。
游园引起了她对青春婚姻命运的思考,但所思又不能自由表达出来,于是便形之于梦,这是事物合乎逻辑的发展。
醒来后,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因此有了寻梦。
由潜意的惊梦发展到有意识的寻梦,这是她追求爱情由被动发展到主动的质的飞跃,她内心的情爱再也抑制不住了。
但在封建社会的重压下,她的爱只能停留在梦的形式上,这就注定了她的必然毁灭。
她越沉醉在理想中,就越伤感于现实生活的暗淡和命运的坎坷;她越伤感于命运的坎坷,就越沉醉于理想之中。
在这样不断的心灵搏斗之中,她的心碎了,生命之花终于凋谢了。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2002年10月一祖三宗 (1)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是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来的。
(2)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江西诗派作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的师训,由黄庭坚上窥杜甫,有规则可循。
《录鬼簿》 (1)元代钟嗣成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立传的戏曲史著作。
(2)记录了元代戏曲作家一百五十二人,剧目名称四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元代戏曲的许多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
(3)该书将元代重要的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七类加以介绍,大致可归纳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两大类,目的是让那些已死和未死的剧作家们,均“作不死之鬼,得以远传”。
说铁骑儿 (1)宋代说话中的一家。
(2)讲说士马金鼓故事,尤其是宋代北方民族战争中的英雄传奇故事。
(3)是英雄传奇小说的来源。
神韵说(1)神韵说是清初诗人王土祯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
(2)“神韵”,是要求诗歌达到含蓄深蕴、空灵淡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2003年10月妙悟(1)这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歌理论,是严羽诗学的核心。
(1分)(2)就鉴赏言,对诗歌妙处的把握和领会需要大量的吟咏阅读经验,要“渐修”;就创作而言,强调在自然和社会的直观中“顿悟”,产生创作灵感。
(1分)(3)严羽的“妙悟”说重点在直观“顿悟”。
(1分)铁崖体(1)指元代诗人杨维桢所作的在当时极为盛行、在诗坛自称一派的诗歌。
(2 分)(2)诗歌包括杨维桢所做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
(1分)吴江派(1)明代后期出现的戏剧派。
(1分)(2)代表人物是沈璟(1分)(3)注重格律,推崇语言本色。
(1分)格调说(1)这是清中期诗歌理论家沈德潜提出是诗歌创作理论。
(1分)(2)在思想方面,它强调“诗教”,主张诗歌为政治服务。
(1分)(3)在艺术方面,它提倡宗法唐诗。
(1分)2004年10月36.后山体后山体乃是对陈师道诗的一种称谓。
陈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若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作为宋诗的典型代表。
古代文学 (2)
名词解释1.台阁体: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统治文坛的诗文流派,台阁是当时的内阁和翰林院,称为“馆阁”,以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大多内容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
题材常常是歌功颂德,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是一股形式主义的逆流。
2.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于衰退,而茶陵派崛起,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代表。
3.唐宋派:嘉靖年间,以归有光,唐顺之,茅坤,王慎中为代表,提倡唐宋文风,在创作手法上,主张以明道的方法反对形式主义。
4.公安派:万历年间,公安派崛起,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争锋相对。
各个时期的文学都各具特色,不能厚古薄今,从文学创作上,他们认为文学创作不能模拟古人,他们反对前后七子对古人刻意模仿,甚至抄袭。
提出的文学创作主张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很少反映社会现实,受李贽的影响。
5.竟陵派: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因他们为湖北竟陵,因名竟陵派,主张抒写“性灵”,但他们和公安派对性灵的追求大相径庭,他们认为公安派文风平淡,他们提倡幽深孤峭的创作风格。
6.临川四梦:又叫“玉茗堂四梦”,包括《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是汤显祖的四部传奇剧,因汤为临川人,书斋名为玉茗堂,四剧均与梦有关故名为临川四梦7.三言二拍:明代中后期短篇小说,以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为代表。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为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标志古代短篇白话小说整理与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它是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8.神韵说:是王世禛提出来的,a渊源是司空图《诗品》中三品“冲淡,自然,清奇”,推崇王维,孟浩然。
b创作风格以追求意境的冲淡闲适,石峰冲淡自然,清新蕴藉,却内容缺乏。
9.梅村体:是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长篇叙事诗,他追求华丽的辞藻,音节的和谐,用典的精当,修辞的准确,抒情议事融为一体,常常寓兴亡,哀痛于诗歌之中,凄婉感人。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一.明散曲有文人化趋向,特别明中叶后,词藻化、音律化的现象突出;从作家地域分布和风格特征看,明散曲大致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风格大多豪爽雄迈、质朴粗率,南派则清丽俊逸、细腻婉约。
二.民歌创作繁荣:冯梦龙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
第一节明代散曲一.明初散曲创作较沉寂,成就不高。
如朱有燉散曲集《诚斋乐府》:(一)多为北曲;庆贺、游乐、题情、赏咏等题材占多数,表现出雍容华贵、放逸闲适的贵族趣味,内容比较单调。
(二)艺术上追求音律美。
(三)个别作品写到精神世界的另一面,如《北中吕山坡里羊·省悟》。
二.弘治、正德间兴盛。
(一)王九思和康海为代表的北方作家。
1.分别有散曲集《碧山乐府》、《氵片东乐府》反映世俗环境尤其是仕宦生涯的艰险。
如王九思《次韵赠邵晋夫》套曲;康海《满庭芳·遣兴》。
2.不少作品写解官后放情任性的生活态度,抒胸中块垒,风格雄爽质朴,体现北方作家豪放雄迈的特征,如王九思《寨儿令·对酒》康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饮中闲咏》(二)王磐、陈铎等为代表的南方作家。
1.内容较广泛,风格多清丽俊逸。
2.王磐散曲集《王西楼乐府》取材丰富,或记事写景,或咏物述志。
如《朝天子·咏喇叭》《南吕一枝花·久雪》《南吕一枝花·村居》。
3.陈铎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滑稽馀韵》等集。
(1)《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是前期作品,题材多模仿前人风月闺情之作,新开拓不多,但文字清丽可观。
(2)《滑稽馀韵》描写对象主要是城市各种行业中人物,取材上有新突破:①表示赞美同情的,如《水仙子·瓦匠》《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铁匠》;②嘲讽痛斥的,如《天净沙·门子》《天净沙·牢子》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态度。
③有的刻画人物较成功,如《朝天子·媒人》《满庭芳·巫师》。
古代文学(明代)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明代)名词解释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
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
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
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唐宋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
自前七子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倡言复古之后,散文创作以摹拟古人为事,不但缺乏思想,而且文字佶屈聱牙,流弊甚烈。
嘉靖初年,王慎中、唐顺之等人力矫前七子之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一时影响颇大。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等再次发起复古运动,茅坤、归有光继起与之相抗。
前后七子崇拜秦汉是模拟古人,唐宋派则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明清时期)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明清时期)名词解释《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西厢记》,《琵琶记》(这几部重点掌握)名词解释就要:章回体、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临川四梦元曲四大家明代四大奇书名词解释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朝时期四大著名元杂剧作家。
他们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及郑光祖,前三人属于前期作家,后者属于后期作家。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他们的创作代表了国元曲的巨大成就,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章回体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
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则。
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
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
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章回体是为方便读者的阅读,在民间说书的基础上,借鉴史书“纲目体”的叙事体式,并吸收诗词、戏曲的艺术营养,综合创制而成的。
因为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所以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前七子/弘正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的诗文创作流派。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他们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自觉肩负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以复古求革新,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从而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
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明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创作流派。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以汉魏、盛唐的诗文创作为楷模,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后七子的创作总体上不脱对前人的模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人后来表现出某种重视独创和性灵的倾向。
第七编——第六章明代诗歌
第七编一第六章明代诗歌明代诗歌的总体成就不及唐宋,而且与唐宋诗鲜明的时代特色相比,明诗也缺乏独特的个性色彩。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说:“宋诗近腐,元诗近纤,明诗其复古也。
”其言虽不免以偏概全,但至少可以说,复古还是反复古,是明代诗人思考的主要问题。
明代诗歌有三个比较活跃、成就相对较富的时期:一是立国之初,有一批由元入明的诗人,其中高启的成就最高;二是弘治、正德间,李梦阳、唐寅等人雄峙南北,开创了明代诗歌的新气象;三是万历后期,公安派力反复古,竟陵派折中于复变之间,明末党社成员则再揭复古派大旗,为明代诗歌发展画上了一个苍凉悲壮的句号。
第一节高启与明前期诗♦高启高启的诗各体兼工,尤以笔力矫健、气势纵肆的七言歌行最胜。
最能代表他创作特点的,是表现自我个性、抒写生活志趣的诗。
如《青丘子歌》。
他不但是明初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有明一代诗人之翘楚。
高启的诗众体兼工,最长于()。
A.七言律诗B.七言绝句C.七言排律D.七言歌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高启的诗各体兼工,尤以笔力矫健、气势纵肆的七言歌行最胜。
他不但是明初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有明一代诗人之翘楚。
【考点】高启与明前期诗一一高启♦明前期的诗坛“台阁体”:畅土奇、杨荣、杨溥,追求雍容醇厚、平正典雅。
茶陵诗派」为明前期诗坛揭开新篇章,李东阳为代表。
论诗强调诗歌的审美规范,强调诗与文有别,重视诗的声调、情韵之美。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
他的声名和影响虽至弘治年间臻于鼎盛,但他以台阁重臣的身份领袖文坛,其诗风与台阁体渊源颇深,习惯上仍将他视为明前期的诗人。
他论诗强调诗歌的审美规范,强调诗与文有别,重视诗的声调、情韵之美,认为诗应“贵情思而轻事实”,具备“陶写性情,感发志意,动荡血脉,流通精神,有至于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怀麓堂诗话》)的感染力,并主张宗法唐人,推崇李、杜、王、孟。
这些观点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使他的诗歌格律谨严、声调宏畅。
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
文学常识(元明清)元明清文学常识1 元杂剧的类型:杂剧南戏2 《元曲选》的作者:臧懋循4中国古代最早白话小说:宋元话本5说话艺术包括四大家:小说说经讲史合6 文献,现存元杂剧剧本的基本资料:《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元人杂剧勾陈》7 元曲四大家以及代表作白朴《梧桐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8 《南词叙录》的作者:徐渭9 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10 元散曲的发展概况(2时期)11 马致远的雅号:曲状元12 张可久:后期散曲作家。
《苏堤唱晚》《小山乐府》等散曲集。
元人中专攻散曲并存世作品最富者。
13 乔吉:南方戏剧圈中重要的杂剧作家和散曲名家。
在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
《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14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5 《放哨高祖还乡》的作者:睢景臣16 元末最具艺术性的诗人:杨维桢17 唐宋派: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复古流派,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被称为唐宋派。
其派别强调文以明道。
18 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北公安,故世称“公安派”。
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19 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0 临川四梦:汤显祖《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21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22 “狂人”徐渭:《四声猿》23 吴江派与“至情派”:一方面是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风格的融聚,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大盛事24 《封神演义》作者:明代许钟琳、李云翔25 冯梦龙整理的两部民歌集:《山歌》《挂枝儿》26 梅村体:诗歌体裁,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他的诗歌中的悲剧内容主要表现于一方面自我关照,徘徊于灵与肉之际,铭心刻骨地忏悔自我的灵魂;另一方面规抚江山易代,绵绵不尽地吟唱着叹挽明王朝衰败的时代悲歌。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2002年10月一祖三宗(1)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是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来的。
(2)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江西诗派作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的师训,由黄庭坚上窥杜甫,有规则可循。
《录鬼簿》(1)元代钟嗣成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立传的戏曲史著作。
(2)记录了元代戏曲作家一百五十二人,剧目名称四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元代戏曲的许多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
(3)该书将元代重要的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七类加以介绍,大致可归纳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两大类,目的是让那些已死和未死的剧作家们,均“作不死之鬼,得以远传”。
说铁骑儿(1)宋代说话中的一家。
(2)讲说士马金鼓故事,尤其是宋代北方民族战争中的英雄传奇故事。
(3)是英雄传奇小说的来源。
神韵说(1)神韵说是清初诗人王土祯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
(2)“神韵”,是要求诗歌达到含蓄深蕴、空灵淡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2003年10月妙悟(1)这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歌理论,是严羽诗学的核心。
(1分)(2)就鉴赏言,对诗歌妙处的把握和领会需要大量的吟咏阅读经验,要“渐修”;就创作而言,强调在自然和社会的直观中“顿悟”,产生创作灵感。
(1分)(3)严羽的“妙悟”说重点在直观“顿悟”。
(1分)铁崖体(1)指元代诗人杨维桢所作的在当时极为盛行、在诗坛自称一派的诗歌。
(2 分)(2)诗歌包括杨维桢所做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
(1分)吴江派(1)明代后期出现的戏剧派。
(1分)(2)代表人物是沈璟(1分)(3)注重格律,推崇语言本色。
(1分)格调说(1)这是清中期诗歌理论家沈德潜提出是诗歌创作理论。
(1分)(2)在思想方面,它强调“诗教”,主张诗歌为政治服务。
(1分)(3)在艺术方面,它提倡宗法唐诗。
(1分)2004年10月36.后山体后山体乃是对陈师道诗的一种称谓。
陈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若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作为宋诗的典型代表。
中国文学史 元明清散曲
元代散曲
一、兴起
元曲:包括剧曲(北杂剧 )和散曲 剧曲:戏剧的曲辞,是戏剧这一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散曲又叫“词余” 、“北曲” ,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 的唱词;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即“散曲”。 散曲的起源:
宋金对立时期,北方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乐 曲与汉族北方地区慷慨粗犷的民间歌曲相结合,产生了散 曲这种新的诗歌形式。
元代散曲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
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 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 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 作家。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 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1250年, 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 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 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元代散曲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俗语 蛮语(少数民族语言) 谑语(戏谑调侃之语)嗑语(唠叨琐屑之语) 市语(行话、隐语、谜语)方言常用语多入于散曲中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元代散曲
四、作家流派和分期
豪放派:马致远 张养浩 贯云石 清丽派:张可久 白朴 乔吉
前期:以大都为中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汉卿、王和卿、马致远、白朴、卢挚、 张养浩 后期:以杭州为中心 张可久、乔吉、贯云石、睢景臣 徐再思
元代散曲
曾瑞, 字瑞卿,自号褐夫。大兴人(今属北京)。
钟嗣成《录鬼簿》云:“余尝接音容,获闻言论, 勉励之语,润益良多。”以〔双调·凌波仙〕曲 吊其生平:“江湖儒士慕高名,市井儿童诵瑞卿。 更心无宠辱惊,乐幽闲不解趋承。身如在,死若 生,想音容犹见丹青。” [正宫·醉太平] 相邀士夫,笑引奚奴。 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 吊古。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ling2醁lu4, 孤山山下醉林逋。洒梨花暮雨。
第三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 (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正德间因事落职。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 治九年(1496)进士,任翰林院检讨等官。
第三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明代前、中期的散曲 明后期散曲 明代民歌
第一节 明代前、中期的散曲
【前期】
洪武至成化时期。
明初散曲相对衰落。
“国朝一十六人”,如刘东生、汤舜民、贾仲明等。(朱权《太和 正音谱》)
朱有燉
他创作的散曲多涉宴游、赏花、应酬等寄情诗酒的生活情调,散发 的是一种悠闲安适的贵族气息,音律谐美,亦自有风神。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 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 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者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 丁夫,民不堪命。王西楼有《朝天子·咏喇叭》一首。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陈铎(1454?—1507)字大声,号秋碧、七一居士,下邳(今属江苏 邳州)人,世居南京。
散曲的鼎盛期。
涌现了像杨慎、金銮、李开先、冯惟敏、梁辰鱼、赵南星、薛论道、 施绍莘等一大批著名的散曲家。
明后期散曲仍有南、北之分,其趋势是南盛北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北派散曲也还 有一定势头。
【北派散曲】
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 山东临朐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 其散曲风格朴直豪迈,语言浅近晓畅, 不尚浮华,不饰雕琢,以自然本色为宗, 突出体现了北曲的审美特征。
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作为一种源自于民间的文学样式,散曲在元代十分兴盛,而在明代又有了较大的发展,从题材开掘到艺术风格,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比起曲调清新自然、语言浅俗活泼的元代散曲,明代散曲有脱离民间本色而文人化的趋向,特别是明中叶以后,词藻化、音律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从作家的地域分布和风格特征来看,明代散曲大致上可以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风格大多豪爽雄迈、质朴粗率,南派则清丽俊逸、细腻婉约。
民歌创作在明代形成繁荣的局面,尤其是自明代中叶以来,南北地区广为流行。
广大下层民众的喜爱以及一些文人士大夫的重视,推动着民歌创作的发展。
不少作品以男女情爱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晚明时期,由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辑的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和《童痴二弄·山歌》很有特色,代表着明代民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明代散曲相对沉寂的明初散曲弘治正德年间散曲的重新兴盛嘉靖后散曲创作的繁荣明代散曲创作总体上处于盛而不衰的状态,作家人数众多,创作数量可观。
而在不同阶段以及具体作家身上,发展状况与创作风格又各有特点。
相对于中后期而言,明初的散曲创作显得比较沉寂,成就不高,当时较有影响的数皇室贵族朱有 敦,有散曲集《诚斋乐府》。
由于长期生活在北方而对南方音调不太熟悉的缘故,朱有 敦所作多为北曲,但他对南曲也比较欣赏,曾用心研习。
大致来说,朱有 敦的作品在艺术上追求音律之美,明人沈德符称其“调入弦索,稳叶流丽,犹有金元风范”(《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填词名手》)。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朱氏散曲中庆贺、游乐、题情、赏咏等题材占多数,表现出雍容华贵、放逸闲适的贵族趣味,内容比较单调。
但也有个别作品写到他精神世界的另一面,如《北中吕山坡里羊·省悟》第一首便有“膏粱供奉,寰区知重,浮生自觉皆无用。
德尊崇,禄盈丰,浑如一枕黄粱梦”的感慨,虽处于优裕的生活环境,却难以消除精神生活贫乏所带来的空虚颓唐之感,不失为作者内心世界某种真实的写照。
明代散曲——精选推荐
明代散曲明代散曲的总体成就,与元散曲相比,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评价,一说远逊于元人,一说超过元人,是”第二个黄金时代”,一说如唐诗与宋诗之加别,各有千秋。
具体说,明代散曲有三种类型,一是文人散曲,实不逮元人。
二是小曲,为“我明一绝”,极有特色,超越元人。
三是文人拟小曲,很有成就,与元人持平。
研究参考书目:1,教材《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袁行霈主编。
2,《全明散曲》五册,齐鲁书社,谢伯阳主编,1992年。
3,《元明散曲小史》,梁乙真,商务印书馆,1934年。
4,《明清散曲史》,赵义山,人民出版社,2007年。
分期,多以昆曲(嘉靖年间)发生为界,分前后期,赵义山分五期。
粗的太粗,细的太细。
我们分为三期,最能反映其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期,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明英宗天顺末(1368-1464)明前期96年,八朝七帝,是明散曲创作的低谷。
只有两个作家,二朱(朱权与朱有燉),权有几首作品,但有曲论名著《太和正音谱》,燉有散曲专集《诚斋乐府》。
“国初十六人”汤舜民、杨景贤等算不明曲家,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当时人就有分歧,朱权说是,贾仲明《录鬼续编》载入,说不是。
今人也是两说,《全元散曲》与《全明散曲》都收。
赵说是,我说不是,已作元人第四期介绍。
事实,这些人由元入明,时间各半。
作品风格是元曲,不是明曲,历史惯性。
此时只有二朱作,都是王爷。
为何散曲潮流突然中断?这是个问题。
此与朱明王朝的新政策有直接关系,一是推行八股取士,二是来禁词曲。
那可以二朱作曲?双重标准。
统治阶级不但不禁,反而鼓励。
一是朝廷宴乐使用,二是“亲王之国,以词曲千七百本与之。
”(李开先语)第二期:从明宪宗成化(1465)初,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末(1572),计107年,文人大家辈出,南派陈铎、王西楼、唐寅、祝允明,北派康海、王九思、李开先、常伦、冯惟敏等都集中在此期。
市井小曲蔚为大潮。
真正的明曲成熟,以鲜明风格区别于元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3.明初文名最著的作家是,最擅长创作散文。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后推、胡友信。
三、简答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鉴赏。
2、概述《卖柑者言》的讽喻特色。
3、分析八股文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社: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
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同。 陈子龙:文学上以诗著名,七律最富特色。 《秋日杂感》十首表现怀念故国、哀悼烈士 的沉痛心情,长歌当哭,苍劲悲凉。 夏完淳:杰出的少年民族英雄和早熟作家。 14岁参加抗清,牺牲时年仅17岁。其诗歌高 亢雄壮。
几社: 明末以陈子龙、夏完淳为首的文社
【胡十八】《刈麦有感》: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 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 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二、公安派和竟陵派
1、公安派
盈科 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 之风, 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艺术上多能流露 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 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江
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 的一个文学流派。 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 “幽深孤峭”的风格:奇字险韵,语序倒 置,语言佶屈聱牙
张岱
张岱(1597-1676),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终身不仕。 今存《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 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 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 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 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 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 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 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 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 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 作意看月者,看之。
4、复社和几社
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 其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文学上反 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 向,重新标举“复古” ,为现实斗争服务。 作品多表现时事,富于激情 张溥《五人墓碑记》:记叙苏州市民同阉 党的斗争,颂扬为正义而献身的“五义士”。 文字简洁,感染力强。
明代后期诗文和散曲
王学及王学左派
王守仁,自号阳明子
王学(心学) “良知即是天理” 提倡“致良知”,反对偶 像崇拜。 王学左派:强调自我,公开承认人类的情欲 和功利思想是人的本性和社会活动的契机。
异端之尤——李贽
李贽,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回族,泉州
晋江人,思想家,文学家。 “异端”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童心说》“绝假纯真” 赞扬院本传奇,赞扬《西厢记》《水浒传》
小车行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吾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墙宇, 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 踯躅空巷泪如雨。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虎丘记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 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 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 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 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 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 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 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 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 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 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灵旗”:古代出兵征战时所用的一种 旗帜。
明代散曲著名作家
王磐
【朝天子】《咏喇叭》 陈铎《滑稽余韵》136首,写了各个行业,城 市生活的风俗全景图 冯惟敏 《海浮山堂词稿》题材拓展 农事、官 场 薛论道 军事题材
指鹿道马,随心判断,辟脸称夸,十人讲论
荣枯话,九个全差。胡厮赖流星斗打,胡厮 缠冷帐刮刷。闻着他名儿怕,生成的骨法, 贫与富且由他。 (《满庭芳· 相面》)Fra bibliotek竟陵派
晚明小品
小品:出现于晋代,指佛经译本的简本。
晚明的小品:随意书写的杂文等短小文字。
包括杂记、游记、随笔、书信、日记、序跋 以及记事抒情短文。 特征:1篇幅短小2所记之事小3因小见大,察 微知著。 代表人物:袁宏道、张岱
袁宏道诗文创作 诗歌成就不高。游记、随 笔等小品,以抒情叙事为主,笔调轻快洒脱,清 新自然,给人以活泼爽朗之感。如《满井游记》、 《虎丘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