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社会福利体系结构性变迁规律与制度框架特征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十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
9
三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立法的发 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生了以下主要的变化: 第一,民政福利的社会化。无论是社会福利院和社 会福利企业的发展、福利资金的筹集,还是残疾人就业、 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等,我国社会福利事业逐步从官方 举办引向社会举办,并按福利需求设立福利项目。 第二,企业职工福利改革。 第三,住房福利改革。198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在 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改革的实施方案》后,城镇 居民福利分房开始向住房商品化、私有化方向改革。 第四,教育福利改革。
7
(一)有关特殊对象的福利立法 1992年 4月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这是我国在总结以往立法实践 基础上,制定的第一部综合性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律。 1994年 10月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这是我国在保障妇女儿童特 殊权益方面的又一部综合性基本法,标志着这方面立法 的成熟和完善。 (二)社会福利事业的立法 在有关社会福利机构的立法方面,1982年 4月民政 部颁发了《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试行办法》, 对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了规范。
10
第三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
一 公共福利 国家和社会为了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 精神生活而提供的单向性利益被称为公共福利。 (一)国民保健 1.国民保健制度含义 国民保健制度是为了提高公民的健康和身体素质、 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而由国家提供资金的福利制度。 2.国民保健基本职责 国民保健制度的目标是人人健康。
12
1.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 题的政策性融资渠道。住房公积金由国家机关、事业单 位、各种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在 职职工各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逐月缴存,归职工个人 所有。 2.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1998年中国确定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 是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 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3.廉租住房制度 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廉租住房保障政策。
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从毛泽东时期的“养老有改革,医疗有保险,工资有保障”的初步建立,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社会福利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在毛泽东时期,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主要以国家为主导,政府承担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责任。
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为公民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同时通过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福利的投入。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开始逐渐向市场化经济过渡。
社会福利体系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一方面,国家对社会福利的投入逐渐减少,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得到了加强。
另一方面,私营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福利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用工关系的不稳定性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等方面。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覆盖了广大的劳动者群体。
社会救助主要针对的是困难群体,包括贫困人口、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在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为其提供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持。
社会福利部门负责管理社会福利资源和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儿童福利、青少年福利、妇女和老年人福利等。
医疗保障则通过建立医保制度,为广大民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
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特点之一是多层次保障。
社会福利体系不仅涵盖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需求,还建立了不同层次的社会救助制度,如低保、特困救助等。
其次,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多元化表现在服务类型的丰富和提供形式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服务形式,如社区养老、家庭照护等。
此外,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特点还包括强调公平和可持续性。
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资源的配置,努力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
社会福利理论_福利制度_福利体制及福利体系辨析_周沛
社会福利理论:福利制度、福利体制及福利体系辨析周沛(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23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摘要]社会福利是人们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永恒追求。
福利具有客观供给与主观评价两重属性,只有供给水平高、主观评价好的福利才是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与理想的社会福利状态。
社会福利有福利制度、福利体制及福利体系之形式不一、内容不同的表述方式。
福利制度主要以政府的介入程度与福利的刚性政策为特征;福利体制主要以福利的具体推进与运作方式为特征;福利体系主要以福利实施中多元化主体、多维度项目、多样化手法的“福利整体”为特征。
三者间既有联系,更有区别。
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理论意义,对于推进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会福利;福利制度;福利体制;福利体系[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14(2014)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04-0080-06[收稿日期]2014-06-0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积极福利视角下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14BSH104)[作者简介]周沛,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基地、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福利是关乎民生,关于社会公平公正,关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政策与项目措施,是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目前,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实际推行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是,对于社会福利尚存在着不同理解。
在概念界定与应用上,就有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体制及社会福利体系、社会福利政策等多种表述。
这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不仅不利于人们把握社会福利的本质内涵,也不利于社会福利实际工作的推进。
本文试图就社会福利概念及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体制、社会福利体系之异同做一展开性探讨。
国家与社会社会福利体系结构性变迁规律与制度框架特征.
国家与社会:社会福利体系结构性变迁规律与制度框架特征刘继同刘继同,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博士,北京10008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040)本文摘自《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3期[摘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实质是国家在社会与福利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社会福利体系结构与政策框架主要由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组成,中国社会福利体系与制度安排在历史发展阶段、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体系结构建设方面均与欧美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与政策模式的独特性,又说明福利制度建设与政策框架设计任重道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现代化尚有不小差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现代化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关键词]福利状态;福利体系框架;福利结构变迁规律;福利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913.7 1文献标识码2 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6)03-0115-06一、四分五裂的福利状态与核心理论争议中国社会福利现实状况四分五裂,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体系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社会福利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社会发展实践迫切需要基础性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研究。
1949年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发展走过曲折道路,取得辉煌成就。
但是,当代中国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状况不容乐观,社会福利安排处于典型的四分五裂状态“四分”是指社会福利体系基本按照城乡、行业系统、工作单位和身份地位四大标准区分。
换言之,城乡户籍制度、行业系统、工作单位和身份地位成为划分不同福利类型的四大标准。
“五裂”是指整个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体系主要由相互分隔和松散、破碎的五大部分组成。
1949年以来,独特的历史环境与社会状况导致政府在1958年建立城乡分隔的二元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应运而生。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实质是城乡二元社会福利制度。
[1]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组织体系和权力结构特征是条条块块相互交织。
条条的福利待遇十分优厚,令人羡慕,块块的福利待遇明显落后。
第14次第十讲 中国社会福利轨制变迁
类 类别
型
社 会 社 会 福 利 孤寡老人、孤儿、 财政拨款
福利 院
弃婴
事业 民 政 福 利
儿童福利 院
精神病人 福利院
孤儿、弃婴、残疾 儿童
精神病人
社 会 残疾人福 有一定工作能力但 企业生产收益
福 利 利工厂
又不能应付正常工 或减免税收
企业
作的残疾人就业
社 区 综 合 性 , 社区居民
财政补助
服务 如 老 年 人
贫困和弱势性,也包括当时非贫困人口在面对 意外打击或其他生命周期事件时而产生的需求 保障问题。如金融危机中脆弱群体的社会保护。
(二)社会福利的价值理念:
1、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 (1)Need 福利意义上的需求\want心理学的欲望
\demand经济学的需求 客观法:规范性需求normative need,专家测定 主观法:感觉性需求felt need (2)社会问题:社会剥夺social deprivation 物质资源、心理和生理发展、人际交流技能、经济机
1、术语:
福利三角(welfare triangle)与福利组合(welfare mix):
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社会融合(Social
integration):是否享受平等的公民权利、不被边缘化
2、问题: 市场:就业(蒋锡培、动漫公司)、婚姻排斥 家庭:社会关系排斥 国家:教育(农村)、政治参与 3、对策:社会融合
为了避免令人心痛的悲剧,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深 圳公交车拒载超员乘客的做法您同意吗?
试运用福利和自由的关系作分析。
短期自由 个体福利
长期自由
集体福利
国家与社会:社会福利体系结构性变迁规律与制度框架特征
利 制 度 。 与 此 同 时 , 中 国社 会 组 织 体 系 和 权 力 结 …
构 特 征 是 条 条 块 块 相 互 交 织 。 条 条 的 福 利 待 遇 十
切 需 要 基 础 性 社 会 福 利 理 论 与 政 策 研 究 。 14 9 9年 至 今 ,特 别 是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中 国 社 会 政 策 与 社
作 单 位 和 身 份 地 位 四 大 标 准 区 分 。 换 言 之 ,城 乡
户籍制 度 、行 业 系 统 、工作 单 位 和 身 份地 位 成 为
划 分 不 同 福 利 类 型 的 四 大 标 准 。 “ 裂 ” 是 指 整 五
个 社 会 福 利 与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主要 由 相 互 分 隔 和 松 散 、 破 碎 的 五 大 部 分 组 成 。 14 9 9年 以 来 ,独 特 的 历 史环 境 与 社 会 状 况 导 致 政 府 在 1 5 9 8年 建 立 城 乡 [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5 S-4 ) 0 B I 0 1 0
[ 作者简介]刘继同,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 ,博士,北京 10 8 。 00 3
・
l 5・ l
维普资讯
国社会 发展 迫切需 要 基 础 性 社 会 福利 理 论 与政 策
研究。 四分五 裂社 会福 利状态 的 负面社 会影 响 巨大 ,
欧美社 会 福利 历史 悠久 ,历 史变迁 顺 序清楚 , 发展 阶段 明 确 ,形 成 完善 的社 会福 利 体 系 。福利 泛指 人 类 富 裕 保 障 、快 乐 安 康 与 幸 福 美 好 的状 态 。 按 照历 史发 展顺 序 ,社 会 互助 既是 人类 社会 ’
最初 的福 利 体 系 ,又 是 满 足 需 要 的基 本 途 径 。 随 后 而 来 的 是 各 种 慈 善 服 务 ,慈 善 服 务 泛 指 个 人 、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架构
作選擇的重要價值理據:
分配正義
社會福利政策會關注給付配置的結果是否促進資源分配在人際間的相等。重分配:透過社會福利政策的給付配置,不同階級、種族、或社會類別的人所擁有的資源與機會間的差異是否因此而減少?不只是機會平等(公平),也強調結果平等(平等)。
作選擇的重要價值理據:
分配正義
公平(equity)公平的分配方式並非人人均等。而是每個人得其所應得的(desert)。應得?如果作完全部的工作,可以拿到全部的酬勞,那麼當他只作了一半的工作,他就只能拿一半的酬勞。付出。貢獻。功績。換句話說,在公平的考量下,人們是容許不平等的。只要這個不平等可以被公平所證立。年金體系中的附加年金給付。大致來說,一個完整的年金體系至少要涵蓋三柱。附加年金是第二柱。從AFDC到TANF貧窮單親媽媽所領到的給付是她們應得的嗎?照顧小孩是不是一種貢獻?
與福利混和經濟
福利私有化的好處?節省人事成本。當政府開放或擴張某項社會服務時,透過福利私有化,它不必須再另外召募公務人員來提供這項社會服務。人事成本是最昂貴的。多樣化的選擇。當一項社會服務不是由政府作為唯一的提供者,服務的類型自然會變得多樣。此外,不同營利機構為了競爭與市場區隔也會發展多樣的服務類型。
作選擇的重要價值理據:
分配正義
平等 (equality) vs. 公平(equity)?該怎麼分蛋糕?每個人均分到一塊大小完全相同的蛋糕切片。這裡講求的是數量上的均等。因為每個人不盡相同,因此對不同人應給予不同大小的蛋糕切片。這裡講求的是比例上的均等。視需要而決定比例。有人食量大,就分多一些。或者視貢獻而決定比例。因為是慶功宴,所以出力多的,就分多一些。平等所訴求的即是數量上的均等。而公平所訴求的是比例上的均等。
社會市場中的給付配置
我国全新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
我国全新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社会福利制度框架结构性变迁与社会工作专业战略性地位.
社会福利制度框架结构性变迁与社会工作专业战略性地位2006-05-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继同①【摘要】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催生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深刻改变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与政策模式,推动社会福利制度创新与福利理论创新。
在经济市场化、福利社会化和社会现代化背景下,社会政策概念框架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已初露端倪,服务政府与服务社会,福利社会与追求生活质量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创造难得历史机遇,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教育者扮演基础性角色,发挥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社会转型福利社会化政策福利制度创新社会政策框架社会工作角色一、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实践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催生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并成为推动福利制度创新和福利社会化政策出现主要动力源泉,反映社会结构分化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处于史无前例的快速结构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经济结构、劳动关系、收入水平、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等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社会结构转型既是结构化社会关系分化变迁,又是各类社会组织结构功能角色地位变化,既是阶级结构与社会利益调整,又是重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过程,核心与实质是重构“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是有计划变迁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社会过程。
不言而喻,在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是核心部分。
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标是培育发展劳动市场,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改变企业办社会状况,将企业社会职能剥离出来,形成优胜劣汰和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此优化组合、择优上岗,特别是劳动、工资、社会保险三项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彻底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见端倪,就业者面临的社会风险急剧增大。
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法制70年历史轨迹、制度特征和基本经验
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法制70年历史轨迹、制度特征和基
本经验
刘继同;周京
【期刊名称】《社会政策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1949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国家职能的历史性转变,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亦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标志着我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本文以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为切入点,选择现代、广义社会福利理论视角,将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法制建设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概括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福利法制九大结构性特征,总结六大基本历史经验。
总体来看,70余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走过曲折坎坷、波澜壮阔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蕴含现代法治的普遍性规律。
主要启示包括:家庭化保护应升级为国家层面的福利制度;现代社会发展应避免社会政策被经济政策化;最佳的社会政策也是最佳的经济政策;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关键在于推动现代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建设。
【总页数】15页(P25-37)
【作者】刘继同;周京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新时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特征
2.从“碎片化”到“制度整合”的路径探求--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第三届社会福利论坛综述
3.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特色
4.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反贫困的绩效分析——基于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视角
5.政策与制度:从五天工作制看中国社会福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发展阶段与制度体系研究
作者: 刘继同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北京100191
出版物刊名: 社会工作
页码: 35-59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5期
主题词: 中国模式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政策 国家角色 福利国家 组合型福利制度
摘要:本文从政治哲学、现代化、国家责任、公民权利、社会需要和福利等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回顾、社会一历史比较、社会政策和综合研究等方法,从国家与福利社会史等角度,首次简要描述1911~1949年中华民国,1949~1978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1978-2015年改革开放中国3个发展阶段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历史发展轨迹,概要梳理3个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基本涵义、价值目标、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服务对象、范围内容、优先领域、服务方法、管理体制和基本特征。
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社会政策发展现状,尤其是面临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全面概括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框架历史发展的体系特点,系统总结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百年变迁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客观规律。
最后试图从理论建构角度将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模式与社会政策框架概括为“社会一市场一国家组合型社会福利制度范式”,为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提供科学理论解释,指明中国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发展的总体方向,勾勒“路线图与时间表”,规划专业行动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现代福利制度基础。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讲社会福利
第四讲社会福利第一节社会福利概述一、社会福利的含义与特点(一)含义广义: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依法向国民提供的各种津贴补助、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
狭义:是针对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而设立的福利性收入与提供的专门服务。
广义与社保同义;狭义是社保的一部分作为学术概念的社会福利,可以基于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和专业背景进行不同界定欧洲学者将社会福利视为较社会保障更为宏大的理论范畴(二) 中国的社会福利:介于广、狭义之间既包括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如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事业;也包括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以某一特定群体为对象的专门性福利事业,如为残疾人开办的各种福利企业,为“三无”老人开办的老年福利院,为孤儿开办的孤儿院等;还包括国家发放的各种福利性补贴。
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在逻辑上并列。
中国的社会福利概念: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和特定群体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制度与事业的总称。
(三)特点区别于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通过提供服务、设施和社会津贴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社会福利是基本生活保障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保障,如果说社会救助是“雪中送炭”,社会福利就是“锦上添花”,更有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幸福感。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目标的发展性保障方式的多重性二、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改革若将官方或民间举办的福利设施视为一种社会福利,中国在历史上即有类似措施。
但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其历史异常短暂,现行社会福利政策框架与制度安排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一)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福利民政部门负责的各种福利事务(简称民政福利):与传统劳动保险、社会救济同步产生。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基本内容
第三章社会福利制度第一节社会福利制度概述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基本内容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第三章社会福利制度的学习,在这一章里面,我们主要跟大家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概述,这个中间会涉及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等这样一些方面的内容。
第二是跟大家介绍一下社会福利的产生与发展,第三就是关于社会福利的类型以及分析框架,最后跟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
下面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第一节的内容,社会福利制度概述,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根据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各个国家的实践,我们所说的这个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实施社会福利所做的有关的制度安排,是实施社会福利所需的体制和政策的总和,通常它包括一定的法律和社会政策。
社会福利制度它与社会福利概念一样,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也有广义与狭义的这样一个区分,我们在前面的第一章里面讲社会福利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那么这个福利制度也有这样的一个区分,那么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它指的是国家与社会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权利,通过法律和政策法规,为社会福利的实施所做的制度安排,包括了以下这样一些方面的内容,比方说旨在促进公民安全的社会保险,特定人群的社会救助,比方说像老年人、残疾人,失去家庭的这种儿童等等。
另外还包括了公民的住房、教育、医疗服务的保障,以及一些特定的社会服务等等,这是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
狭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它指的是特定范围和领域的社会保障制度,通常是指的由国家通过立法来确立地专门为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性保障制度和专门的社会服务,比方说像儿童福利制度,老人福利制度、残疾人福利制度等等,这是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
1下面我们跟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福利制度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面上,它要涉及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等,在微观的层面上,它涉及诸如一般公民还是弱势人群的对象问题?也就是说你这个福利制度,针对的是一个特定的弱势群体还是针对的所有的公民。
中国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
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特困人员供养
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 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 基本生活保障。
受灾人员救助
为因自然灾害导致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人员提供紧急救助。
存在问题及挑战
制度碎片化
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碎片化问题,不同制度之间缺乏有效衔 接,导致部分人群难以获得全面保障。
待遇差距大
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社会 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资金压力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压力不 断增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管理服务不足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包括信息化程度不高、 服务流程繁琐等问题,影响了制度的运行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05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成功案例分享
1 2 3
医疗保险制度
通过全民医保、大病保险等制度,实现了广覆盖 、保基本、可持续的医疗保障,有效减轻了居民 医疗负担。
养老保险制度
04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与监管
政府部门职责及作用
制定政策
政府负责制定社会保障政策,包 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 利等方面的政策,确保社会保障 制度的公平、合理和可持续性。
财政支持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为社会 保障制度提供资金支持,确保各项 社会保障待遇的及时足额发放。
组织实施
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社会保险登记、费用征收、待 遇支付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与社会:社会福利体系结构性变迁规律与制度框架特征刘继同2012-10-22 15:55:24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成都)2006年03期第115~120页【作者简介】刘继同,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博士。
(北京100083)【内容提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实质是国家在社会与福利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社会福利体系结构与政策框架主要由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组成,中国社会福利体系与制度安排在历史发展阶段、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体系结构建设方面均与欧美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与政策模式的独特性,又说明福利制度建设与政策框架设计任重道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现代化尚有不小差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现代化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关键词】福利状态/福利体系框架/福利结构变迁规律/福利制度创新一、四分五裂的福利状态与核心理论争议中国社会福利现实状况四分五裂,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体系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社会福利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社会发展实践迫切需要基础性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研究。
1949年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发展走过曲折道路,取得辉煌成就。
但是,当代中国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状况不容乐观,社会福利安排处于典型的四分五裂状态。
“四分”是指社会福利体系基本按照城乡、行业系统、工作单位和身份地位四大标准区分。
换言之,城乡户籍制度、行业系统、工作单位和身份地位成为划分不同福利类型的四大标准。
“五裂”是指整个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体系主要由相互分隔和松散、破碎的五大部分组成。
1949年以来,独特的历史环境与社会状况导致政府在1958年建立城乡分隔的二元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应运而生。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实质是城乡二元社会福利制度。
[1]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组织体系和权力结构特征是条条块块相互交织。
条条的福利待遇十分优厚,令人羡慕,块块的福利待遇明显落后。
条条与块块、行业与系统福利待遇差别巨大。
条块差别又集中反映为工作单位间的差别,不同性质、规模、行政级别、权力大小、资源多寡状况决定不同工作单位职工福利待遇的好坏[2]。
在微观层面上,个人特质和身份地位直接决定个人福利状况与生活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社会福利体系实际由民政福利、劳动与社会保障福利(含工青妇)、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和住房服务五部分组成[3]。
这些福利分别归属不同的职能部门,互不统属,相互分隔,难以形成合力。
这种状况的基本成因之一是福利研究严重滞后,中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基础性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研究。
四分五裂社会福利状态的负面社会影响巨大,牵涉一系列基础性福利理论与政策议题。
四分五裂的福利状态典型地反映社会价值取向、社会结构特征、政策模式与制度性安排框架,说明中国社会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生活现实状况和福利制度安排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不言而喻,四分五裂的社会福利状态不仅难以发挥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机制的积极性作用,而且成为制度性不平等和政策性社会不公的基本原因,消极、负面性的社会影响广泛、深远。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社会福利制度难以发挥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并且引发一系列相关基础性福利理论与政策议题。
例如什么是福利?社会福利体系的历史变迁规律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社会福利体系与制度安排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关系如何?社会福利体系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系统结构如何?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创新与结构变迁的基本方向是什么?这些既是核心性福利理论争议议题,又是基础福利政策议题,这些核心议题既是观察理解和描述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特征、制度安排框架与政策模式的最佳理论视角,又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福利理论体系,选择中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的基础,还是提供高质量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的思想理论前提。
二、欧美社会福利体系结构与制度框架特征欧美社会福利历史悠久,历史变迁顺序清楚,发展阶段明确,形成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
福利泛指人类富裕保障、快乐安康与幸福美好的状态。
[4]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社会互助既是人类社会最初的福利体系,又是满足需要的基本途径[5]。
随后而来的是各种慈善服务,慈善服务泛指个人、组织对需要之人提供的各类帮助[6]。
工业化革命以来,社会救济与贫困救助日趋重要,政府开始介入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7]19世纪末期,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互助互济成为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理念。
[8]20世纪以来,转移支付和遗属、儿童、家庭津贴制度日趋完善,现金津贴是福利基础。
[9]同时,以儿童福利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服务日趋普及,成为现代社会服务的基础部分。
[10]伴随工人阶级住房问题日益突出,公共房屋、廉租房和房屋津贴成为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建立全民医疗健康保险制度,公共卫生需要满足成为社会福利的重要政策目标。
[12]1970年代福利国家改革以来,劣势群体就业服务兴旺发达,市场福利与就业支援服务也被纳入社会福利体系,福利的范围空前扩大。
[13](如图1)附图图1社会福利服务形态与需要满足方式的历史发展顺序社会福利内容由少到多,范围由小到大,服务对象由弱势群体扩大到所有公民,基本覆盖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由单纯物质福利扩大到社会关系,由社会消费与再分配延伸到经济生产与市场初次分配领域,由剩余模式转为制度性再分配,社会福利水平结构日趋宽广。
福利服务内容最初始于社区互助互济。
古希腊罗马福利体系主要是慈善救济和人身依附型保护关系,福利范围显著扩大。
[14]中世纪福利主要是封建庄园保护关系、基督教会慈善救济和行会内部互助互济。
[15]工业化革命以来,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显著扩大,贫困救济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社会问题。
1601年颁布济贫法到19世纪末期,贫困救济对象主要是流浪乞讨和老弱病残人员。
[16]19世纪中期后,以慈善组织会社为主和地域社区、功能社区(工厂)为基础的福利服务日趋多样化,社区服务、环境建设、教育、卫生健康、住房、儿童保护和工伤保险应运而生。
[17]20世纪初期以来,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福利津贴三部分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确立。
两次世界大战、19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极大地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与社会政策的发展,1942年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详细描绘了战后英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制度框架。
[18]福利国家体制、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服务与社会政策体系应运而生,社会福利水平结构形成。
(如图2)附图图2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与社会服务体系范围水平变迁结构示意图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机制的角色,发挥社会整合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和变化的社会需要,有助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福利最大化。
从垂直结构角度看,社会福利服务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多种角色,最初扮演社会稳定与社会控制角色,贫困救济的目的主要是规管穷人、强化工作伦理和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19]。
19世纪末期以来,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已成为社会生活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解决工业化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发挥维持社会运转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福利国家形成后,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层次显著提高,摆脱了低层次济贫。
普及性社会福利逐渐以扮演社会预防、社会投资和社会发展角色为主,发挥社会整合作用。
具体来说,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垂直结构主要反映在需要满足层次和服务领域。
如果说福利制度是座大厦的话,以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福利津贴为主的社会保障是基础,位于大厦底层,主要满足贫困救济、基本收入保障、工伤、疾病、失业、养老等需要[20],其上依次是福利服务、教育服务、住房服务、健康服务和就业服务。
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的层次越高,扮演社会预防、社会投资和社会发展角色的可能性就越大。
社会福利层次越高,说明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人们生活质量越高,社会发展色彩就浓厚。
(如图3)附图图3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服务体系垂直结构变迁趋势示意图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服务体系既是工业化革命的产物,是现代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生活与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社会消费、社会政策与经济生产、经济政策平分秋色,共同组成社会生活全貌与社会体系,形成独特的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系统结构和制度框架。
严格说来,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是工业化革命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与文明生活方式的产物。
综观欧美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由临时性、局部性政策措施变为制度化、全国性政策模式;由分隔零碎、不系统的状况转变为系统、结构性安排;福利政策价值基础由个人责任、谴责牺牲者转为社会国家的福利责任,救助帮助需要之人;福利政策目标由社会控制、惩罚穷人、强化工作伦理转为社会管理,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福利服务由在社会生活中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变为举足轻重、必不可少,范围逐渐地扩大,覆盖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和人生各个阶段;政府社会福利开支数量与比例由微不足道变为普遍超过政府开支50%以上,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是现代国家体系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领域;福利服务对象由丧失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转为全体公民,由剩余模式转为普及性服务模式;福利服务提供者由基督教会、民间组织、公民个人扩大到国家、公私企业和各类社区组织;福利资源由少到多,需要满足途径由市场就业为主转变为国家再分配与市场就业并存共生;社会性质由单纯资本主义社会转为民主—福利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21]。
更为重要的是,福利国家与后工业社会的发展结果是,以社会福利为主的社会消费、社会政策和以企业投资为主的经济生产、经济政策形成两大相互依赖的社会体系。
(如图4)附图图4社会福利、社会政策与经济生产、经济政策两大系统结构与相互关系示意图三、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结构变迁与制度创新中国社会福利历史短暂,社会福利政策框架与制度安排正处于急遽变迁过程中。
1949年以来,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线,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分为两大阶段,社会福利制度同样如此。
新中国成立伊始,根据当时国内外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在实施自然灾害救济、社会救济和临时救济的同时,1951年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及《实施细则》,建立生育、老年、疾病、死亡、伤残、医疗和集体保险政策框架,保险范围局限于国营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标准不高[22]。
与此同时,国家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和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孤寡提供国家福利服务,主要服务机构是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企业等福利性的事业单位[23];革命烈士家属和军人家属中生活困难者也受到国家与社会优待。
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后,安置复员退伍军人和保障优待烈军属等人基本生活是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