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分析
课文解读岳阳楼记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课文解读岳阳楼记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它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对楼的形貌、历史背景以及人物情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岳阳楼记进行解读。
首先,岳阳楼记中运用了比喻手法。
比如文章开头的“黄州孟夏,其景亦乐”,将夏日景色与“旷远绵长,辽洋无际”的托福考场相类比,形象地描绘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而后,“登临闻道,非假也”暗示着岳阳楼作为一座名楼在传世之际的非凡场面。
其次,岳阳楼记也运用了夸张手法。
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夸张了岳阳楼所在的山水之美及庙宇之众多。
此外,文章中还有“黄州…蛟螭之会”,夸张描绘了黄州地区的水质生态,使得读者对岳阳楼的环境有更加生动的印象。
此外,岳阳楼记还采用了描写手法。
通过对岳阳楼的详细描绘,如“四面洪流,四八境内皆洪洞也”,使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楼周围的河流水势和景色。
而在描写上层楼时,作者用“才半舍人,何足道哉”的句子,生动地表达出楼的高耸。
另外,岳阳楼记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文章中将岳阳楼与建康城进行对比,再现了岳阳楼作为一座山川胜景与建康城作为一座城市胜景的对比。
同时,通过对南朝孤楼的反思,与黄州的景色并立,从而达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省思。
此外,岳阳楼记还使用了排比手法。
比如“视之不见其首而见其脚”,将人们对岳阳楼的景色的观感一一列举出来,使描写更加细腻。
再如“建筑者所以在风涛激荡心胆摇撼间,虽欲稍备琼象之妆束,必不能得也”,通过排比句,强调了楼的伟大与壮丽。
总之,岳阳楼记以其卓越的修辞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
通过比喻、夸张、描写、对比和排比等手法,范仲淹将岳阳楼的美景、历史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
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景色、历史沧桑与人生意义的独特咀嚼与感悟。
岳阳楼记原文及赏析
岳阳楼记原文及赏析岳阳楼记原文及赏析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同“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chán)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é)夫(fū)!予(yǔ)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词歌赋刻在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部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包含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早晚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部编语文九上课文《岳阳楼记》详解+练习全
部编语文九上课文《岳阳楼记》详解+练习全《岳阳楼记》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二、相关资料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
滕子京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
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
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借题发挥,写出自己所推崇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翻译课文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注释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做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通,顺利。
和,和乐。
具:同“俱”,全、皆。
旧制:旧时的规模。
属:同“嘱”,嘱托。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时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注释胜状:胜景、好景色。
汤汤:水流大而急。
涯:边。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晚阴晴变化,景象变化多端。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岳阳楼记教案分析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岳阳楼记教案分析。
一、岳阳楼记的文化内涵岳阳楼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名篇之一,其所蕴含的内涵极为深刻。
岳阳楼整体描写了岳阳楼的历史沿革和景物,通过艺术手法将天地之大、社会之广、民生之回响、历史之悠久融汇贯通。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描写骈文,更是通过文化的表现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岳阳楼记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辞藻的运用《岳阳楼记》以文学雕琢的艺术手法,全文典雅,气势恢宏,辞藻华丽,过目不忘,蕴含了深深的国学内涵。
文章的语言始于形,形于境,情形交织,情景交融,以史为载,以境为景,给人以极高的审美感受,并在辞藻中寄托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2、文化的遗存《岳阳楼记》的第二个特点是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存。
作家有意舍弃了表面肤浅形式的重点,恰恰强调的是寻找传统的文化精髓,表达对古人的思考和关注,使我们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带给我们感受力顺畅且文化内涵极深,甚至可以让你感觉到那些思想诉求在深沉里反应,时至今日依然不过时。
3、历史的传承《岳阳楼记》在艺术上极具传承性,它以精湛的文学艺术表现了历史的传承和对先前文化遗存的重视。
在描述岳阳楼的历史和结局时,作者通过嵌入上古、三代和两汉的故事,借古喻今,凸显历史才是历史最大的宝库。
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丰富,其释放的文化信息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扩展人们的思考广度。
二、岳阳楼记教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了维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岳阳楼记的教育应用已经被广泛地探讨和应用,这种传统文化的挖掘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
下面,我将通过一篇岳阳楼记的教案,来说明教育应用的实践。
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和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认同。
2)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中的议论手法
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中的议论手法岳阳楼记是文言文中的一篇著名文章,作者范仲淹以其独特的议论手法给读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阅读《岳阳楼记》中的议论手法。
一、自我考察的议论手法通过自我考察的手法,范仲淹将自己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文章开篇即引用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抉择。
二、“事实论证”手法范仲淹通过具体的事实论证手法,使他的观点更加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例如通过列举岳阳楼的高度、建造年代等事实,令读者对岳阳楼的巍峨和历史的底蕴产生敬佩之情。
三、“比照论证”手法比照论证手法是范仲淹论证手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与其他事物进行对照来凸显主题。
文章中范仲淹通过引用孟子的话“物各有主,君亦一焉”,将岳阳楼与地势、历史等进行比照,强调了岳阳楼作为一个重要的地标建筑的独特意义。
四、“感叹论证”手法通过感叹的手法,范仲淹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索。
他在文中多次使用感叹之词,如“豪杰云集,青云之志”的豪情感叹,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深切感慨。
五、“夸张论证”手法范仲淹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例如文章中他形容岳阳楼应该“擎天飞阁”,展示了岳阳楼的宏伟壮丽之处,令读者对岳阳楼的形象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六、“对策论证”手法范仲淹通过论述对策的手法,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认为要使岳阳楼成为百世真楼,需要加强维护,使之与时俱进。
通过明确提出问题后的对策,范仲淹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以上便是《岳阳楼记》中的一些议论手法,通过这些手法范仲淹成功地将一座建筑与自身经历、历史事件、人生哲理等多个层面相结合,形成了一篇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通过阅读《岳阳楼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范仲淹的思想境界,还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岳阳楼记》全解全析
《岳阳楼记》全解全析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词义】[守] 做郡的长官。
“守巴陵郡”就是“知岳州”。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
越,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具]同“俱”,全,皆。
【分析】开头两句,点明了重修岳阳楼的时间和主持其事的人。
“谪”,写好友政治上的失意,而“通”和“兴”又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
这表明作者对好友在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是十分赞赏的。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译文】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词义】乃:于是。
增:扩大。
其:指岳阳楼。
[旧制]旧时的规模。
【分析】概述重修时的盛况。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写出岳阳楼重修后的文化氛围,诗情雅趣,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伏笔。
[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文】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词义】[属]同“嘱”,嘱托。
予:我。
作文:写(一篇)文章。
之: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分析】说明写作缘由。
以上第一部分,一方面对好友的政绩十分赞赏,一方面对“重修岳阳楼”的盛举表示支持。
这反映了作者的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第二部分(第2—4段):写登楼所见景物以及不同景物所引起的不同感受。
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概括描绘洞庭湖的美景。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词义】夫(fú):指示代词,那。
胜状:胜景,美景,好景色。
胜,形容事物优美、美好,这里意为优美。
《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翻译、解析
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中的历史状况与文化价值分析
岳阳楼记中的历史状况与文化价值分析引言《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散文,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蓝本,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及其所承载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岳阳楼记》中的历史状况与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座名胜古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 历史状况的描述1.1 建造背景岳阳楼建于公元三国时期,初名“吴楼”,后改为“岳阳楼”。
当时先后经过多次修缮和重建。
最著名的一次重建是在宋代,在苏东坡担任湖南宰相时完成。
1.2 楼体结构岳阳楼是典型的垂直式木质建筑,共九层。
它采用了传统工艺和建筑技术,在形式上展现出中国传统园林和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
1.3 内容主题《岳阳楼记》中通过描述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所承载的历史典故,讴歌了楼前汨罗江的美景以及岳阳楼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中融入了作者范仲淹思考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2. 文化价值分析2.1 历史文化遗产岳阳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巧妙地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历史遗迹。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风水学以及园林美学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2.2 文学创作背景《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主题,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而经典的作品。
它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形势,呈现出作者对时局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3 旅游资源开发岳阳楼作为湖南省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游玩。
同时,岳阳楼也成为湖南和整个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结论《岳阳楼记》中描述的岳阳楼以其独特的历史状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
作为历史遗迹和旅游资源,岳阳楼在保护、研究和推广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对《岳阳楼记》中历史状况与文化价值孜孜不倦的探索,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教学案例分析岳阳楼记优秀4篇
教学案例分析岳阳楼记优秀4篇岳阳楼记讲解分析篇一《岳阳楼记》教材分析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
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
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
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
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
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
“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
霪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
《岳阳楼记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分析》
岳阳楼记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分析1. 岳阳楼的历史背景介绍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著名的建筑物和旅游景点。
在分析《岳阳楼记》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1.1 建造背景岳阳楼最初建于唐代,后经过多次修复和重建。
它曾经是一座军事防御性质的楼台,用来监视洞庭湖周边地区的动态。
随着时间推移,岳阳楼渐渐成为一个文化名胜,在中国文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1.2 文化地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岳阳楼承载了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许多诗人、文人雅士都曾在此留下了千古佳作。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散文鼻祖,不仅描绘了岳阳楼壮丽的风景,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思考。
2.《岳阳楼记》的文本分析《岳阳楼记》是一篇以景写人、以人显景的散文作品。
通过对《岳阳楼记》进行文本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1 描述壮丽景色《岳阳楼记》首先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如“两阁余云烟”,“波澜万顷”,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这些描写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自然美之间的完美结合。
2.2 反思社会风貌在文章中,范仲淹通过对湖南地区社会风貌的描绘,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平现象。
他以比喻手法写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意味着宛如大山能够享受到美好自然环境而鸟却难以得到同等待遇,就像湖水清澈无人物质愿意放下欺压别人之心。
2.3 哲理与典故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融入了许多哲理和典故,如“登高而招,安世以搏”,引用了历史事件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他还以“天下至治”、“登山望远”的观念,反映了他对社会秩序和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注。
3. 岳阳楼的文化内涵分析《岳阳楼记》不仅在历史背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文化内涵方面也具有深远意义。
3.1 文学艺术价值《岳阳楼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散文作品。
范仲淹巧妙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岳阳楼记的意象与象征性分析
岳阳楼记的意象与象征性分析岳阳楼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著之一,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通过描绘岳阳楼的风景来展示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并通过这一意象与象征性的表达,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关注与忧虑。
本文将对岳阳楼记中的意象与象征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究其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
岳阳楼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独特性。
在岳阳楼记中,作者以楼为主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岳阳楼的象征意义逐渐展现。
首先,岳阳楼被描绘为屹立于湖畔的高楼,象征着国家的强大和稳定。
其次,在描写楼上远眺时,作者提到了岳阳楼的高度,以及“七十二层秋风生”之句,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待。
这一象征意象在文中多次体现,使得读者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岳阳楼记中的意象与象征性不仅体现在对岳阳楼的描写上,还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
作者以楼为视点,通过对湖水、山峦和云雾等元素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同时,这些自然元素也具有象征性意义。
例如,在描绘湖水时,作者以“浩浩”、“茫茫”等词语来形容,暗合了作者对国家疆域辽阔的期望。
而山峦和云雾的描绘则暗示了国家的平稳与繁荣。
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增强了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度。
此外,岳阳楼记中还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性。
例如,在文章开头,范仲淹引用了楚怀王的故事,将怀王与楚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既突出了楚国的伟大历史,也暗合了作者对当今国家政局的忧虑,显示了作者对国运的关切。
诸如此类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性的引用贯穿全文,彰显了文章的深意和内涵。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岳阳楼记中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性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岳阳楼、自然景观以及历史典故的描写和引用,作者成功地传递了对国家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关切。
这些意象与象征性的运用使得岳阳楼记成为一篇充满感情与思考的作品,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
岳阳楼记的文学风格分析
岳阳楼记的文学风格分析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它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散文,以其精美的描写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名。
本文将对《岳阳楼记》的文学风格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古代文学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一、艺术感受与意境《岳阳楼记》的文学风格突出了艺术感受和意境的表达。
文章以岳阳楼为中心,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楼的情感和景色的感受。
例如,篇章中描绘楼台的状况,娓娓道来,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楼的壮丽和庄严。
二、描写手法与文采斐然《岳阳楼记》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使文章笔力雄浑,文采斐然。
范仲淹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又能够生动地描绘出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例如,“壮则有豪杰之气,美则有文人之雅”的描写,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岳阳楼的魅力。
三、叙事结构与文笔流畅《岳阳楼记》采用了叙事的结构,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情节,引导读者了解岳阳楼的背景和历史。
叙事结构的运用使得文章整体流畅,情节递进自然,读起来更加有趣。
范仲淹的文笔优美流畅,字字珠玑,句句削肉。
他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表达力。
四、语言之美与修辞手法《岳阳楼记》中的语言之美可谓品味独特。
范仲淹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微之,千里洪炉”中的比喻,使得文章更具有形象感和艺术性。
五、思想深度与感悟《岳阳楼记》除了文学性外,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感悟。
在对岳阳楼的描写中,范仲淹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和人生哲理,通过对楼的描绘,深化了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句子,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综上所述,《岳阳楼记》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艺术感受与意境的表达、描写手法与文采斐然、叙事结构与流畅的文笔、语言之美与修辞手法以及思想深度与感悟,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岳阳楼记》的文学魅力。
《岳阳楼记》原文译文知识点解析及语文学习方法
《岳阳楼记》原文译文知识点解析及语文学习方法《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绩之大】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天气早晚变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风大浪急】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光泽】一碧万顷;【色彩】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动态】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静态】【前六句:明媚、恬静、愉悦】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之美,借喻】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忧国忧民】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内容梳理: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一、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翻译及分析
《岳阳楼记》翻译及分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岳阳楼记》翻译及分析《岳阳楼记》翻译及分析《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篇文章。
岳阳楼记点评与欣赏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品通过描绘岳阳楼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家国情怀。
下面从点评和欣赏两个方面对《岳阳楼记》进行分析。
点评:1. 结构严谨: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以下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2. 描绘生动:文章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
作者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无边无际。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写出了洞庭湖阴晴天气的万千变化。
3. 寓意深刻:文章最后,作者借题发挥,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家国情怀。
通过对岳阳楼景色和个人心志的描绘,范仲淹传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
这种情怀不仅体现了作者的高尚品质,也传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与期许。
欣赏:1. 自然景观之美: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岳阳楼的自然美景,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等。
这些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洞庭湖边,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
2. 情感表达之真:文章中,作者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在对岳阳楼美景的欣赏中,范仲淹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家国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成为千古传世的警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3. 文字功底之高:范仲淹的文字功底深厚,行文优美流畅。
文章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细腻入微,对情感表达则激昂澎湃。
整篇文章疏密有致,寓意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综上,《岳阳楼记》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既有精美的结构,生动的描绘,又有深刻的寓意和优美的文字。
作者范仲淹的高尚品质和家国情怀,使这篇文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岳阳楼记原文
岳阳楼记原文范文一:岳阳楼记原文浅析岳阳楼记是唐代名将孟浩然所著,是一篇蕴含着深刻思想的文章,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全文共分七节,从山水、历史、哲学等多角度对岳阳楼进行了描写和思考。
第一节以“滕王阁序”为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抒发出唐朝风华正茂,表达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
而在第二、三、四节,孟浩然则通过对历史的考证和对岳阳楼的描述,表达出对历史的爱戴与对古迹的敬重。
而在第五、六节,孟浩然把视野聚焦到人类思维的层面上,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欲望和理性的矛盾、真理和方向这三个方面,阐述出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思考与探讨。
最后一节以“望洞庭山”的诗句为引,表达出平淡又平凡的人生中,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和对理性探索的厚爱。
岳阳楼记不但展现了一位名将的涵养风骨,还蕴涵着深深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理性。
文中运用丰富的古文时光和俗语,贴近生活,唤醒读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与思考。
用字平淡而有力,感人肺腑的语言让人无法忘怀。
重点分析:岳阳楼记全文书写方式独特,从山水、历史、哲学等多角度进行描写和思考,艺术感极强。
用字平淡而有力,感人肺腑的语言让人无法忘怀。
而且运用丰富的古文时光和俗语,贴近生活,唤醒读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与思考。
用词分析:岳阳楼记用字平淡而有力,词句内涵丰富,表现出古代散文结构的优点,生动地展示了古代山水文化和政治文化结合成的艺术之美。
惟妙惟肖的描写让人们仿佛亲临岳阳楼,领会山水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词生动,使得历史与文化变得更加接近我们,从而自由地展现出文化的魅力。
范文二:岳阳楼记原文解析《岳阳楼记》是唐代孟浩然所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共七节。
文章以岳阳楼为中心,以历史、风光和哲学为分析角度,并对建筑、文化及自然关系等问题和探讨展开论述。
第一节以“滕王阁序”为引言,引申到岳阳楼。
滕王阁、岳阳楼均为文化名胜,唐朝、宋朝历史厚重。
滕王阁的序中引用李阳冰之诗"This lofty tower is High Prince's Hall"告诉读者国运昌盛,文化康乐。
《岳阳楼记》的艺术分析
l|
誊鬣 鼍 蘩 誊
i 警 誊 j 警 j i≯i| _ |
_
柳 妈和 祥林 嫂 的故 事提 醒人 们 :民族 的精神 解
放 任 重道远 。鲁迅 追 求 的 目标 是 “ 除去 世 上害 己害 人 的昏迷 和强 暴 ” “ 去 于人 生毫 无意 义 除
感 受 也 会 有 所 不 同 ,即 “ 物 喜 , 以 己 悲 ” 是 寻 以
《 岳阳楼记 》的语言细致 传神 ,作者通 过大
量 的景物描 写营造或悲或 喜的气氛 ,使 自己的喜 怒哀乐变得可触 可摸 可感 ,真 正做到了 “ 乐方 涉 笑 ,言哀 已叹 ” ,能在 读者与 文本之间产生 巨大
。 .
2
j 0≥ l _
蚤
I |
0
}
s 4
_
。 | ÷ 蠹 。
一
段 的重点 也在这一句话 上 :被 降职外调 的官员
三、 语言传神 , 情景交融
和不得志 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观赏 自然景物
所产生 的感情能 没有不同吗 ?这 句话 的实际意思 就是 ,游人在观 赏景物时 因为 自己的心境不 同,
有获得 精神 的解救 ,中 国妇女 的命 运 才能 有新 的气象 。圈
《 阳楼 记 》是 我 国 古 文 中 的 岳 优秀 作 品 ,历 经 千 年 ,脍 炙 人 口 , 家喻 户晓 ,散发 出迷人 的艺术魅 力 。 那 么 ,对于这 么一篇艺 术境界极 高的
…
… …
一 _
的为人准 则 ,流 露出一种忧 国忧民 的 高 尚情 感 ,也显 示了他要 以天下 为己
手 :主题 、构 思和 语 言 。
唐代长诗《岳阳楼记》的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唐代长诗《岳阳楼记》的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1. 引言•介绍《岳阳楼记》: 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描写了范仲淹游览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散文和旅游文学的杰作之一。
•提出研究主题: 本文将探讨《岳阳楼记》的艺术价值以及对唐代社会与文学发展的时代意义。
2. 艺术价值2.1 文学风格与表现手法•描写技巧: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岳阳楼及其周边景色和历史传说。
•抒情表达: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描写,凸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和人间百态深深的感悟和情感表达。
•音乐性与节奏感:文章使用韵律优美而富有节奏感的句子结构和语言,给读者带来声音上的享受。
2.2 意境构建与审美体验•意境构建:通过运用具象、抒情、寓意等手法,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意境,引发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审美体验:读者通过阅读《岳阳楼记》,能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愉悦体验。
2.3 文化底蕴传承与艺术成就•文化底蕴传承:范仲淹借助《岳阳楼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尊崇和人间矛盾思考的精华表达出来,为后世作家提供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艺术成就:《岳阳楼记》在唐代散文中独树一帜,追求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并被誉为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 时代意义3.1 社会背景与哲学思考•社会背景:写作于唐代初期,此时政治相对稳定,政治家开始更多关注社会民生和文化教育方面。
•哲学思考:《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认识和探索。
3.2 文学创作与影响力•文学创作:《岳阳楼记》开辟了旅游文学的先河,以真实细腻的描写方式带领读者走进秀丽景色,并记录下自己对景物及生活中琐事的动情和感悟。
•影响力:《岳阳楼记》影响了后世文人士子,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生成广泛影响,还启示了后来者对自然、社会与个体存在之间关系的思考。
4. 结论通过分析,《岳阳楼记》展现出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它不仅是一部闪烁着历史光芒的杰作,也是唐代社会及中国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岳阳楼记手法
岳阳楼记手法概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记录了他在岳阳楼游览的经历和感受。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岳阳楼的描写,更是展现了范仲淹深沉的文学才华和卓越的描写能力。
岳阳楼记手法则是指范仲淹在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技巧和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叙述手法生动描写范仲淹采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文字再现出岳阳楼的美景。
他运用形容词、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岳阳楼之中,亲身感受到楼台之美、江水之宽、云雾之细等景象。
例如文章开头,范仲淹用“登攀”、“寥廓”、“云雾浮动”等词语将岳阳楼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叙事技巧范仲淹将自己登楼的经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他采用回溯的叙事技巧,先描述自己登楼时的情景,然后回忆起过去在岳阳楼的经历,最后再回到现实,展现对岳阳楼的感慨。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范仲淹将自己与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对比手法范仲淹在文章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将岳阳楼与其他名胜古迹进行对比。
他将游览岳阳楼比作游览其他名胜,不同于其他名胜的是,岳阳楼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这种对比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岳阳楼的独特之处,感受到岳阳楼所代表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情感表达怀古抒怀范仲淹在文章中频繁运用怀古的手法,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景仰之情。
他用“当年”、“故事”等词语回忆起过去的辉煌和悲壮,通过对曾经的兴盛和沧桑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历史的深情厚意。
抒发感慨范仲淹在文章中抒发了自己对江山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
他直言不讳地表达出对时光的无奈和对江山的深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命运的思考。
这种感慨既来自于他对岳阳楼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的热爱,也是对自己身处历史中的无奈的反思。
总结通过对岳阳楼记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技巧和手法,使得文章内容生动形象,情感丰富,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继喟叹之后,进入对作者奉为楷模的“古仁人之心”的解说。
“何哉”的设问,引起下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示了与上两类人不同的处世方略,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更易心志,不以个人的得失而喜怒哀乐。
入朝做官,则关心黎民百姓,一朝下野,就关心至尊君王,“身处江湖,心存魏阙”。
得志与否,都更变不了素志。
一席话中连续四处出现“忧”,可见他的忧患之深。
“然则何时而乐耶?”再用“然则”转折,提出自己的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
末尾,用排斥性的条件复句,表示一定引此类人为同道,在诘问中表达其志向的坚定不移,语意丰富,语气恳切。
这段文字多次出现语气词“嗟夫”“耶”“噫”等,于一唱三叹之中,显示出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和对信念的执著追求。
2、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如何看待《范仲淹》在文章中体现出的思想进步性和局限性?
第一段写道:“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就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地治理政事。
“重修岳阳楼”,进一步肯定了他的成绩。
作者对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加以肯定和赞扬,表明了作者思想的进步性。
最能突出表现这种进步性的是文章的最后一段。
此段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只是赞扬古人,也表明了作者的豁达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充分表达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是本文进步性的集中体现。
但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局限性,本文也反映出了作者的忠君思想。
如“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就反映了这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