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 隋朝经济的繁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 隋朝经济的繁荣

(1)原因:隋文帝采取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2)结果:国家出现安定统一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表现:①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②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供应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

2.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从605年开始。

(3)运河的组成: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四段,从北至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思考:隋文帝时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原因是: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为开通大运河奠定了经济基础。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秦朝和隋朝的比较

(1)相同点:①都是经过长期分裂后实现统一的王朝。②都实行了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如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都有举世瞩目的巨大工程。秦朝有万里长城,隋朝有大运河。④都因施行暴政而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⑤都是二世而亡。

(2)不同点:①夺取政权的方式不同。秦嬴政通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隋是外戚夺权后统一南北。②时代作用不同。秦的统一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隋的统一为封建社会的全盛打下了基础。③开国皇帝的治国重点不同。秦始皇注重政治,巩固政权,隋文帝注重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④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同。秦朝“焚书坑儒”,隋实行科举制,笼络人才。

第2课“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①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的意见。④大臣要廉洁奉公。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③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④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①表现: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②形成: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4)对唐太宗的评价: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2.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治国措施: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②选拔贤才。

(3)结果: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强盛。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1.“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①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相,“励精为治”。

②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开元初年,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的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2)改革成效: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2.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①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南方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⑤制成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⑥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②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3)商业方面:

①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

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注意:“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区别

“开元之治”侧重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政治统治;“开元盛世”侧重的是这一时期的盛世局面。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诞生:隋朝时期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创立:①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3)意义:①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②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期

(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2)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首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他在位时,曾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拓展思考:对科举制的认识

①积极意义:科举制创立初期,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朝廷,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了社会局势。科举制是我国古代较完善的选官制度,并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科举制内容狭隘、死板,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压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对科举制的认识要一分为二,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科举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唐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概况:①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②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