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 隋朝经济的繁荣 ...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课件_2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课件_26

阅读材料,分组辩论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材料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请辩论: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隋朝开通大运河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怎么看?
学生练习
大运河开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洛阳
涿郡
1、隋朝
大运河开

通的时间
及在位皇

帝。
2、大运
河分为哪

四段。市为中 心,南北
邗沟
江都


余杭 河
各达哪个 城市。
4、大运 河全长多 少公里。
隋朝大运河
一 海河

永济渠
洛阳
三 黄河

淮河

长江
涿郡(今北京)
通济渠
钱塘江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学习目标
❖ 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 隋朝统一的时间。
❖ 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 隋朝大运河开通时的在位皇帝,其目的、时间、路线(分为 几段沟渠,以哪个城市为中心,南北所达地点,分别沟通了 几大水系。)
❖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东魏
北 北方: 北朝 北魏 西魏

北齐
隋 北周 581
时 期
南方: 南朝 宋
齐梁
陈 589
阅读材料,小组讨论
材料一
时间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三千多万人 一千九百多万顷 长安太仓

七下历史第一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七下历史第一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年级:七年级课题:1.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师:孙英男一、【课标与教材】1、【解读课标】课标要求: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一课,分为两个部分:南北重归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重新统一南北方的朝代,通过隋文帝和隋炀帝前期的整顿发展和统治,隋朝虽然短暂,但是为后来唐朝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也为后世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国家的统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贡献。

3、【教学重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隋朝初,经济繁荣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学生较难全面地、辩证地分析。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的思维训练,已经基本了解并掌握了我国从远古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一些历史现象、历史发展规律,通过历史思维的训练,他们已经能够通过阅读简单的文字材料和图表,解决简单的历史问题,能够初步通过所学知识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但是,对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尤其是本课中隋朝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中以及大运河的开通,他们并不能充分了解,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还要继续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经济出现繁荣局面,了解隋朝短暂而繁荣的特点。

理解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发挥的作用。

学生阅读史料,解决“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的问题,培养辩证地、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课文,阅读史料等环节,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实现全国统一的王朝,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与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之一。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阅读法、讨论法、对话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体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所学过的封建社会中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时期特点,引出隋唐时期的总体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常考大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常考大题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二、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2、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隋朝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后果:农民起义618年李渊2、隋炀帝:为政刻薄精于搜刮滥用民力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曲辕犁、筒车、茶2、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唐三彩3、商业: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907年,唐朝灭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繁盛一时的隋朝》繁荣与开放的社会PPT精选优质教学课件

《繁盛一时的隋朝》繁荣与开放的社会PPT精选优质教学课件
当心中充满绝望,一切信仰与梦想都化 灰烬。 走过去 之后才 发现, 也许那 会也只 是在发 小孩子 脾气。 因为承 受不了 工作的 压力, 因为承 受不了 看得见 的别离 ,才会 有那莫 名的伤 心。 还好还好,感恩遇见,遇见一群肝胆相 照的同 事们, 他们用 你们的 经历告 诉我要 好好学 习,选 择自己 喜欢的 路,只 有走得 更远, 走得更 高,才 能更好 的掌控 自己的 生活, 才能过 自己想 过的生 活。现 在18岁 的我还 不懂什 么才是 自己喜 欢的路 ,还不 了解什 么才是 自己想 过的生 活。可 是他们 用自己 的眼界 与学识 ,胸怀 与情商 让我懂 得了有 些路需 要去走 一走, 有些故 事需要 自己去 撰写, 有些人 需要出 发才能 遇见。
6.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
四 .暴君隋炀帝
荒淫无 度的宫 廷生活
营建洛阳 乘龙舟出游.
发动对高丽 的战争
五.隋末农民起义 611年开始
山东长白山 (首发地)
翟让、 李密 ---瓦岗军
六.隋朝覆灭
•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所杀,隋 朝覆灭.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从没想过生活是这样的,从没有想 过自己 承担生 活的光 景会是 一幅什 么模样 ,亦从 未想过 生命原 来都是 负重前 行,你 所认为 的容易 只不过 是有人 在替你 负重前 行而已 。 18岁成人礼,于我们只不过是一场盛大 的仪式 ,我们 在这一 天宣誓18岁的 我们顶 天立地 ,却不 曾体会 头顶天 脚踩地 是一种 怎么样 的沉重 感。我 们嬉嬉 闹闹的 便长到 了18岁 ,大人 们告诉 我“你18岁了 ,成人 了,现 在要对 自己的 人生负 责了。 ”可在 此之前 ,没有 人告诉 我“成 人”是 什么, “人生 ”又是 什么? 我懵懵 懂懂, 只能自 己去磕 碰出我 自己的 答案。 中专即将毕业,我迎来了三个月的毕业 实习。 当我踏 出校园 迎来我 的第一 份实习 工作时 ,这一 年,我 刚好十 八岁。 许是无 知而无 畏,因 为不懂 得而不 惧怕, 只是单 纯的满 心欢喜 ,只是 单纯的 觉得新 奇。面 对读书 以外的 生活, 紧张又 有点期 待。因 为不知 道自己 即将面 对的工 作实际 是什么 样的, 不知道 自己即 将面对 的同事 和领导 是什么 样的, 既怕被 人欺负 又怕做 不好。 当我开 始上班 的时候 ,发现 现实并 不是这 样,我 能很好 的融入 整个集 体,大 家很是 关照我 。虽然 头几天 很紧张 ,很多 事情不 会做, 有点懵 懵懂懂 的样子 。后来 我放开 了自己 ,不懂 就问, 那时候 才发现 我在工 作这条 路上已 经越来 越远了 ,越来 越有职 业者的 模样了 。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二、教学对象分析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如本课关于隋炀帝和大运河的传说,同学们可能有一些了解,但能否客观、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影响,就要依靠教师来引导学生。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学会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

3.通过对隋文帝生平的了解,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表演历史短剧,再现“隋灭陈、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过程。

2.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3.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讨论,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从而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据此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作用。

2.难点(1)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

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知识点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知识点[1]〕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课题
第一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课时
总第一课时
课型
新课
方法与手段
讲授、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过程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引导学生思考“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条件和作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价值观:通过学习,是学生了解到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难点
隋朝经济的繁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关键
收集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运河风光》学生观看图片
导入: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深藏着中国强大繁荣的信息,埋藏着中国和世界闻名沟通的奇妙代码,正是因为有运河的水,才催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系列的经济繁华,城市发展和为民辉煌,催生了人文精神的延展和升华。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隋朝的繁盛——大运河的开通
1.概况:605年,隋炀帝来自涿郡——洛阳——余杭→古代世界最长运河
2.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3.重要条件:①南北重归统一:589年,隋文帝
②隋文帝统治时,国家同一安定、经济繁荣
4.作用: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课后反思:
二.南北统一
师:隋朝是怎样统一南北的?南北重归统一有何意义?
师:隋文帝实现南北统一后,作为一国之君又是怎样做的呢?
教师总结:
589年南北重归统一、国家统一安定的局面为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和社会条件,隋文帝统治时社会经济繁荣,迅速增强的经济实力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又为大运河开通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第二册

中国历史第二册

三、开元盛世
三、大运河的开通
1、开凿目的:为加强
2、开通时间:从
3、情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以,南至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连接五大河: 。
4、地位:是古代世界最的运河。
5、作用: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
四、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暴君)在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 “贞光之治”(627-649)(唐:618-907)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
二、“贞光之治”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①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中国历史第二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581-618)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建立:581年,
2、隋朝统一:589年,隋朝灭掉统一南北。
二、隋朝的繁荣:①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②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___瓷、邢窑__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________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①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________是当时种族交往的中心,以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_____是居民住宅区,______为繁华的商业区。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勤俭节约。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__________________”。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②农耕技术:育秧移植栽培。③农作物:A蔬菜新品种。B______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___________》。④工具:__________(用来耕地的工具)、_______(新的灌溉工具)。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经济繁荣,在长安、洛阳一带建立起了许多储存粮食、布匹的大仓库。

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贞观之治1、隋朝与秦朝很像,只有两位皇帝。

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统治后期,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王朝瓦解。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退位后传为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隋的统一:统一时间:589年影响: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3、隋文帝改革措施的核心:提倡节俭4、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处死,不久隋灭亡5、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凿)开凿目的:为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控制,便于江南财物向洛阳和长安运输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影响:适应了统一后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6、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位于赵县,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列举“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1、节用戒奢,生活上提倡节俭,政治上精简机构、裁撤冗官,沿袭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把君民关系比喻成舟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招贤用能,知人善任,沿用并完善科举制。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3、虚心纳谏,择善而从。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二、三省六部制:1、内容: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职能: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科举制:1、目的:为了培养和选拔更多的贤能之才。

2、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3、内容:明经、进士(策问、经史、杂文)“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4、影响:改变了过去官员选拔主要由世家大族把持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学术风气也产生深远影响。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 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 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人教版

【复习导航】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2、原因: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凿:“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开凿()、()、()、()四段,沟通( )、( )、( )、( )、()五大水系,全长()多公里。

4、作用:第2课、贞观之治(一)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者、都城、李世民的年号。

2、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治国措施: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经济-------,国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3、“房谋杜断”:唐太宗时著名的谏臣是:--------。

4、“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是-----说的。

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比喻为: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5、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6、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二)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2、武则天当政期间的主要治国措施:作用:3. 由武则天破格提拔,后来任三朝宰相的名臣是------。

4、能力提升:评价武则天:三、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皇帝、时间、宰相、改革措施、作用。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 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隋文帝采取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2)结果:国家出现安定统一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表现:①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②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供应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

2.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从605年开始。

(3)运河的组成: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分为四段,从北至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思考:隋文帝时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原因是: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为开通大运河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秦朝和隋朝的比较(1)相同点:①都是经过长期分裂后实现统一的王朝。

②都实行了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制度。

如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都有举世瞩目的巨大工程。

秦朝有万里长城,隋朝有大运河。

④都因施行暴政而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⑤都是二世而亡。

(2)不同点:①夺取政权的方式不同。

秦嬴政通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隋是外戚夺权后统一南北。

②时代作用不同。

秦的统一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隋的统一为封建社会的全盛打下了基础。

③开国皇帝的治国重点不同。

秦始皇注重政治,巩固政权,隋文帝注重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

④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同。

秦朝“焚书坑儒”,隋实行科举制,笼络人才。

第2课“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①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②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的意见。

④大臣要廉洁奉公。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③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④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①表现: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②形成: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4)对唐太宗的评价: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2.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治国措施: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②选拔贤才。

(3)结果: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强盛。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1)改革措施:①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相,“励精为治”。

②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③开元初年,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的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2)改革成效: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南方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

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

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⑤制成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⑥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3)商业方面:①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注意:“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区别“开元之治”侧重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政治统治;“开元盛世”侧重的是这一时期的盛世局面。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诞生:隋朝时期(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创立:①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3)意义:①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②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期(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2)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首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他在位时,曾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拓展思考:对科举制的认识①积极意义:科举制创立初期,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朝廷,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了社会局势。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较完善的选官制度,并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科举制内容狭隘、死板,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压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对科举制的认识要一分为二,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科举制。

第5课“和同为一家”1.唐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概况:①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②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文成公主入吐蕃:①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②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金城公主嫁到吐蕃:① 8世纪初,唐朝又将进城公主嫁到吐蕃。

②意义: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2.唐与回纥的关系(1)回纥概况:①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逐渐向南发展。

他们崇尚勇敢,民风淳朴。

② 8世纪中期,建立汗国。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2)唐与回纥的关系:①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

②回鹘政权瓦解后,大部分西迁到今甘肃、新疆等地。

③回鹘人到唐朝经商的很多。

④长安、洛阳的汉人受回鹘风俗影响,喜欢穿回鹘服装,“回鹘衣装回鹘马”就是当时市面上常见的景象。

3. 唐与靺鞨的关系(1)靺鞨概况:①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生活着靺鞨族。

他们骁勇强悍,能歌善舞。

② 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统一各族,建立政权。

(2)唐与靺鞨的关系:①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

②渤海政权经常派贵族弟子到长安学习,唐文化在渤海得到大力传播。

③渤海都城上京模仿长安城建造。

④渤海还仿照唐朝制度,在地方设府、州、县。

④农业生产采用中原先进技术,水稻产量大增。

⑤他们仿照唐三彩制作陶器,称为“渤海三彩”。

⑥唐朝在山东半岛设渤海馆,专门接待渤海商人和使者。

4. 唐与南诏的关系(1)南诏的统一:隋唐之际,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

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边的南诏统一了六诏。

(2)唐与南诏的关系:①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②南诏不断派贵族子弟到长安、成都学习。

③汉族工匠也进入南诏,加快了南诏经济文化的发展。

千寻塔体现了南诏建筑艺术的高超。

总结:唐朝与边疆各族往来的方式主要有:①战争征服后设置政权。

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②联姻。

如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入藏。

③册封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

如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1. 唐朝时与日本的关系(1)遣唐使:①目的:吸取唐朝文化,通过互赠礼品,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②概况:唐朝从贞观年间,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③遣唐使的影响: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仿照唐朝的制度进行政治改革。

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社会生活方面,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①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②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

③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 唐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强盛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4)新罗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5)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宫廷演出,还广泛流行于民间。

3.唐与天竺的交往(1)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2)玄奘西游经历: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他在天竺遍访又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他在天竺各地讲学,收到当地人的尊敬。

(3)翻译佛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转心翻译佛经。

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拓展思考:唐朝对外友好往来频繁的原因主要是: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各国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唐朝时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1.隋唐朝时的科技成就(1)建筑:①隋朝时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特点: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②唐都长安。

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雕版印刷术:①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

②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医学成就:孙思邈是唐朝杰出的医学家。

他以毕生心血写成的《千金方》,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和五千多个药方。

后世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2. 光耀千古的唐诗(1)概况: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流传到现在的有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