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6)

合集下载

全面拓展教材知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几何小实践(千米认识)▏沪教版(1

全面拓展教材知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几何小实践(千米认识)▏沪教版(1

全面拓展教材知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几何小实践(千米认识)▏沪教版(15)

在三年级数学中,几何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几何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孩子们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和空间认知能力。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拓展教材知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几何的魅力。今天,我们将介绍一节几何小实践的教案——千米认识。

1. 教学目标

1) 学会准确地测量千米数值。

2) 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孩子们理解几何知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

1) 千米数值的准确测量。

2) 对几何知识的应用。

3. 教学难点

1) 帮助孩子们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

2) 如何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绳子、纸片、尺子、千米标志牌等。

2) 学生准备:准确测量千米数值的应用练习。

5. 教学流程

1) 导入

教师呈现一张地图,让学生们观察地图,并问:“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吗?这张地图上有哪些地方是你们所知道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出自己知道的地方,教师随机选择一个地点,如“上海”,并问:“上海到北京有多远?”让学生思考一下。

2) 提出问题

教师再问:“如果我们要从上海到北京,应该怎么走?走几个方向?中间会经过哪些城市?”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概念教学

教师拿出尺子和一段绳子,告诉学生:“我们从上海到北京需要知道距离,这里有一段绳子,长度是一米,如果我要测量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我们应该如何做?”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得出一个结论:通过将绳子沿着地图上的线条拖拉,测量出需要绕地多少圈,算出距离。再请学生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要测量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我们需要拖拉多少米才能测量出千米的值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小实践面积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小实践面积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小实践面积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小实践面积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面积的概念,知道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知道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图形的面积,认识1平方厘米,会用统一大小的方格的数量和1平方厘米表示图形的面积。

3、在对“面积”知识的学习与表达中,体会方法多样化,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建构图形面积的概念。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我们来读一读。

师: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吗?

(预设:(1)房间的大小,(2)书封面的大小)

2、师: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认识面积。

通过活动,感知面积

1、认识生活中物体的面

师:如果老师请你把课桌面和凳子面擦干净,擦哪个用的时间短一些,为什么?

生:擦凳子用的时间会少些,因为凳子的面比课桌的面小。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因为凳子面比课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时间少。(指名说)

我们来摸一摸课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的,哪个大?

师归纳:我们刚才说的课桌、凳子的面、数学书的封面,这些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物体表面有大小,那平面图形呢?

出示: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在哪里?请小朋友们选择2个图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笔来涂一涂。(板书:平面图形的面)

(2)反馈

问题1:这些图形的哪一部分是它的面?

(预设:学生用彩色笔描了图形的一周)。

师:某某同学用彩色笔表示的部分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吗?

屏幕演示:一周的线段首尾相连,成为一条直线。教师说明,这些线段表示的是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而不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师:(电脑演示)涂色部分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三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小实践(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小实践(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沪教版

计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希望老师提供哪些 信息?
12厘米
3厘米
6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3=36(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 答:这个正方形的 面积是36平方厘米。 面积是36平方厘米。
1、选择:
1)你的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大小约是( B )
长 60cm
方 形
42cm
9dm
宽 9cm 4cm
10cm
面积 540cm² 168cm² 900cm²
边长
正 方
8cm
形 5cm
面积 64cm² 25cm²
填空:
1、 1)边长为3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9cm²)。
3×3=9cm²
2)长方形的长为7厘米,宽为5厘米, 长方形面积是( 35cm² )。
< A的面积 B的面积
1cm 1cm
1cm
1cm2
1cm
1cm2
A、B两个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宽3cm
边长4cm
长 5cm
边长4cm
3×5=15个小正方形 4×4=16个小正方形
长方形A的面积=15cm2 正方形B的面积= 16cm2
长方形面积= 长×宽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2、如图,小胖用1 cm2的小正方形摆 在下面的图形中,你知道下面的图形 面积各是多少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4)

面积的认识

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蜗牛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蜗牛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面积;然后对树叶和照片的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面积,这里没有给出面积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面积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面积,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面积。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面积含义的认识。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面积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通过探索图形的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建立面积的直观表象,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

2、学会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测量面积的大

小,必须统一方格的大小。

3、在探索面积单位产生的过程中,感受到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到

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4、在学习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形成积极学习、热情讨论的良好

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趣激学,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1、涂色比赛,在不公平中引发问题。

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

故事情节的引入,让学生发现“不公平”,在比较中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板书:平面图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1 几何小实践▏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1 几何小实践▏沪教版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基
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为了向别人、向世界证明自己而努力拼搏,而一旦你真的取得了成绩,才会明白:人无须向别人证明什么,只要你能超越自己。 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议一议: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出行方式用 线连接起来。
800千米 60千米 4千米 15千米
wenku.baidu.com
填空: 8千米=( 8000 )米 6千米=( 6000 )米 4千米400米=( 4400 )米 3千米25米 =( 3025 )米 6千米7米 =( 6007 )米
1、冰箱的高度是140 ( A )。 A 厘米 B 米 C 千米
真诚是一盏夜幕下的路灯,让行人因它照亮夜色而增添一份夜行的信心。生活中每一回真诚的履践,都会令我们不由自主地萌发对自己心灵的 感动。 当我对你越来越礼貌时,我们或许就越来越陌生了。 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够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二、教材分析

2015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参考

四、单元分析和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

(第二单元用一位数乘)

是()

A.1949年

B.1990年

C.2016年

D.2042年

(2)小亚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整月,你知道是哪两个月?(提示:有不同的答案)

6、日常生活中,年、月、日经常出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三种日期简写方式,你看懂了吗?

7、用简写方式表示下列日期。(呈现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检查修正。)

2015年10月7日

2014年3月12日

2013年9月1日

总结:当月或日为一位数时,数字前面需用0来占位。学生观察日期的三

种简写形式

独立尝试用其中一

种方式进行日期的

简写。

了解年

月日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

用,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

联系。

2’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年、月、日有什么样新

的认识?

学生通过谈

自身收获,巩

固学习所得,

进一步梳理

知识脉络。

作业布置练习册P36、37、38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在这节课探究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来探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能够在小组中和谐的探究,小组长能够记录下来组员们的讨论成果。这种学习模式今后希望能够在课堂中多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的分类)▏沪教版(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的分类)▏沪教版(2)

《三角形的分类(2)》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是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一个内容。对三角形的认识,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2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中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第二阶段是在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按角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前两个阶段的延续,从边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按边的特征将三角形进行分类,初步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对三角形的学习逐步丰富,逐步深化,它也是后续三角形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抽象的几何图形是有一定困难的,把握不当,学生就成了听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有自觉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积极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首先在教学中要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体验。其次课堂应该扶放有度,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基于上述思考,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3、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在操作、探究、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分类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02
两位数被一 位数除
04
除法的应用
03
三位数被一 位数除
05 五、几何小实践
五、几何小实践
A
千米的 认识
D
轴对称 图形
B
米与 厘米
E
三角形的 分类(2)
C
分米的 认识
F
面积
五、几何小实践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米
06 六、整理与提高
六、整理与提高
A
乘乘 除除
Dຫໍສະໝຸດ Baidu
它们有 多大
B
解决 问题
E
计算小胖 家的面积
C
图形的 拼嵌
F
数学广场 ―植树问

六、整理与提高
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数学广场-流程图(2)
感谢聆听
二、用一位数乘
乘整十数、整百数 看图列式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小练习(1)
03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三)
三、时间的初步认 识(三)
年、月、日 平年与闰年 制作年历 小练习(2)
04 四、用一位数除
四、用一位 数除
06
小练习(3)
01
整十数、整 百数的除法
05
单价、数量、 总价
三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教

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基本图形;

2.掌握通过归类比对等方式,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和

异同;

3.进一步体验、感受几何图形所具有的美感,增强几

何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掌握:

1.对不同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2.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异同;

3.理解几何图形的美感。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所具有的美感;

2.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一、导入新知

1.老师出示不同图形的图片,如圆形、正方形、矩形、

三角形等,并让学生就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

2.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这些几何图形结构上的异同,

并引发学生对不同几何图形所具有的美感的思考。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用卡片剪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并使用比对等

方式,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异同。

2.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观察、比对,并

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练习巩固

1.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几何图形,并在小组中进

行交流和比对。

2.通过学生的绘图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图形美

感的认识,并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感。

四、作业布置

1.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2.提醒学生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并鼓励他们通过多

种方式感受和欣赏几何图形所带来的美感。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基本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通过交流和实践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让学生的几何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2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22)

轴对称图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折叠、画、剪),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动手折叠和观察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找出对称轴,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

3、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4、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难点:

会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

学具:图片、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

1、出示:

问:这些图左右部分都一样吗?有方法来验证吗?

生:用眼睛看,用尺量,对折等方法。发现数字“3”,树,花,雨伞,杯子左右部分都一样。

出示:数字“3”,树,花,雨伞,杯子图

问:它们的两边真的都是一样的吗?我们来动手折一折,比较它们的左边与右边。

生:它们的左边与右边都重合。

2、(1)让我们来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蝴蝶),验证其特征。

出示练习纸:帮小蝴蝶画出镜子里的另一半。

问:仔细观察原来的一半和你画的那一半,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对称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问:把这个蝴蝶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经对折后,两个翅膀可以重合在一起。

(2)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只能看到一半,你能不能把另一半也画出来。

出示:下列图案的一半,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整个图形

(3)做书画出它们的另一半,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

3、出题:

对折以后,图形左右或上下两边完全合在一起,我们把这叫作“完全重合”。像这样沿一条直线对折,

三年级升四年级数学导学案--第4讲-几何小实践(含答案)沪教版

三年级升四年级数学导学案--第4讲-几何小实践(含答案)沪教版

1.能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和一条边长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2.能通过正方形的周长来求面积;

3.能综合运用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

教法说明:案例需要同学们相互协作完成。教师在课前准备好3份长方形纸条(长和宽的比应该为16:9)案例1:用36分米长的绳子可以围出多少个长方形?它们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

长方形长宽面积

(1)

(2)

(3)

(4)

(5)

(6)

案例2:一天,朋友送给老裁缝一块长16分米,宽9分米的长方形布料,他非常喜欢!思前想后,他决定将这块布料剪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两块,然后拼成一块正方形台布,这样既实用又美观。小朋友,你知道聪明的老裁缝是如何做到的吗?拼成的正方形台布的边长又是多少呢?请你们开动脑筋、画出拼剪的方法?

分析:这块长方形台布的面积是16×9=144(平方分米)。因为剪裁前后台布的面积不变,所以拼成的正方形台布的面积也是144平方分米,则正方形的边长为12分米。考虑到拼成正方形后,原来长方形的长减少了4分米,宽增加了3分米,所以分割图形时,横的分割线按每4分米一份,竖的分割线按3分米一份。

参考答案:如图2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

例题1:如图所示,巧求周长

180×12=2160(元)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30分钟左右(20分钟练习+10分钟互动讲解)。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8倍,它的面积()

A.扩大8倍B.扩大16倍C.扩大32倍D.扩大64倍

2.下图中,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的()

A.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B.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4)

面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与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用厘米方格来表示图形的面积。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重点:

1、探索与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1、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媒体出示:小亚和小胖都用自制的方格量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小胖:小亚

小胖说:这个长方形面积是15格

小亚说:这个长方形面积是60格

为什么两个人量出的结果不同呢?

师:因此我们要统一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矛盾冲突,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1)拿出透明方格纸

量一量这些方格的边长,生度量,反馈。

师:像这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 cm2。

和自己的食指第一节比一比,看看1 cm2有多大。

(2)数一数P、62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量、比,对1平方厘米建立量感。】

二、探究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1、下面长方形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请数出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几厘米

1cm

(1)学生独立数,数完后在小组中交流并探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2)交流反馈

小结: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如果S 表示面积,a 表示长方形的长,b 表示长方形的宽,

用字母表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S=ab

(3)用P 、62的长方形验证面积公式,并板书书写格式: S=ab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1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16)

小学数学电子教案

执教:

年级 课题 日期 三年级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

2、在画、折、剪等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学习的价值。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尝试最终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轴对称图形。 相关链接

课件内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景引入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个图片剩下的补出来吗?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吗? 生回答。

新课探索 探究一

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通过画图,我们发现,镜子里的另一半和原来的一半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师:我们可以说这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小结:象这样左边与右边都对称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探究二探究二

出示图片。

师:我们学到对称这个新知识,

你能用它来给这些图片分类吗

生讨论。

生汇报。

师:3这个数字是对称图形吗?

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

师:原来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

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小结:上下对折或左右对折后会

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探究三探究三

师:观察轴对称图形特征,找出

它的折痕。

学生讨论。

学生上台指一指。

媒体演示。

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我们

就叫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探究四探究四

师: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

些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是的话

,有几条对称轴?

生讨论。

生汇报。

小结: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

称轴。

课内练习练习一课内练习

练习一

下面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吗?

…………

小结:求不规则图形可以用“割”或“补”的方法来求得。

本课小结本课小结

今天你们又学习了哪些新本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操作实践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认识对称轴。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民族文化,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设疑导入

1、猜图游戏

【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热爱数学之情。】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刚刚这幅图当我揭开到什么程度时,你就肯定它是什么了?为什么?

像这样两边完全一样叫做对称。

2、验证

用对折的方法验证蝴蝶的两边翅膀是对称的。

3、揭题: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4、判断

①动手折一折爱心和小鱼,说一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②直接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用手势表示。

【这一环节主要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师生对答,找到验证方法,通过验证发现蝴蝶的两边翅膀是对称的,以此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初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又设计了两项练习,分别从动手操作判断到直接判断,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轴

1、借助蝴蝶介绍对称轴。在黑板上画出对称轴。

2、找一找爱心和小鱼的对称轴

3、练习:画对称轴。

4、小结。

三探究对称轴的数量

1、同桌合作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就画出它的对称轴,画之前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小纸片。

3、反馈

4、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轴对称图形并非只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

---------------------------------------

一、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连乘、连除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

二、用一位数乘

乘整十数、整百数

看图列式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小练习(1)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三)

年、月、日

平年与闰年

制作年历

小练习(2)

四、用一位数除

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两位数被一位数除

三位数被一位数除

除法的应用

单价、数量、总价

小练习(3)

五、几何小实践

千米的认识

米与厘米

分米的认识

轴对称图形

三角形的分类(2)

面积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米

六、整理与提高

乘乘除除

解决问题

图形的拼嵌

它们有多大

计算小胖家的面积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数学广场-流程图(2)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章_几何小实践》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检测卷A(一)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章_几何小实践》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检测卷A(一)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章几何小实践》单元检测卷A(一)一、认真思考巧填空.

1. 由________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 只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________.

3. 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S=________.

4.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

5. 等腰三角形________条边相等,有________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________条边相等,也叫________,有________条对称轴。

二、多种答案任你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下面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 B. C.

这个图形有()个长方形。

A.4

B.10

C.8

下面哪个不是面积单位()

A.平方厘米

B.平方米

C.千米

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A.16平方厘米

B.64平方厘米

C.64厘米

长方形的宽是7米,比长短3米,它的面积是()

A.10平方米

B.28平方米

C.70平方米

三、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编号.

________是锐角三角形________是直角三角形________是钝角三角形________是等腰三角形。

四、先填一填,再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先填一填,再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先填一填,再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长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先填一填,再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先填一填,再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五、认真看图填一填.

如图是小胖家的简图,先看清图形,再填空。

小巧房间________格过道________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

教学内容:二期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数方格的操作活动,构建“面积”的概念。

4、创意想象,感知面积一定时围成图形的多样性,培养多向思维

教学重点:

1、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

1、面积概念的形成。

2、灵活准确地计数方格。

教具准备:练习纸、透明方格纸、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12根小棒、彩笔、剪刀等。

学情分析: 课前我给学生做了前测,给出有明显大小的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判断谁大?学生几乎都能回答正确,但让他们叙述你的比较方法时,更多的学生写目测,也有少数学生去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从而求出面积,并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然而测试给一个不规则图形画出面积所表示的部分时,很少学生想到图形面积表示的是涂满或铺满.为此,说明学生对面积概念往往建立在生活概念基础上的.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积

1、操作:剪一个你学过的多边形,并举出,观察下,交流有大小吗?

2、与老师交流:老师也剪了个多边形,与老师比怎样?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比的图形中的哪些部分?

请学生上来摸一摸

小结:图形的大小,就叫它们的面积。

3、揭示课题:面积

4、反馈:摸一摸所剪图形的面积;

摸一摸课桌面和文具盒面的面积比大小。

二、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好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出示:目测法)

2、争论:观察图1和图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猜测谁的面积大,谁的

面积小。

(换投影演示)

设问:可用哪种更合适的方法来比较上面两个多边形的面积大小?

3、体验借助工具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

(1)学生拿出剪好的一个多边形和长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汇报(投影显示活动结果,并配合课件演示几种比较方法)

先把长方形放在正方形上(即重叠)然后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下来,再把剪下来的部分放到正方形上面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要比长方形面积大(剪一剪) 用透明的方格纸(格子大小也要一样,注意尽量少出现不完整的格子) 在图形上画一画(画成小方格)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方便、更合理些(出示数方格的方法)

4、请你来评评理(课件)

小丁丁和小胖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2个图形,可他们却吵起来了。我们来听听。(课件)谁来给他们评评理?

小胖说得对。[并不是占方格数量多的图形,面积就一定大]

师小结归纳: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尤其是可以借助身边的工具进行比较,如果用数方格的方法,单单数格子的多少并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因为方格的大小不同就没法比较。所以要统一方格的标准,用一样的格子去量。

5、计算长方形格子数:乘法

三、通过操作活动探究数方格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尝试一下数方格的方法。

1、比较现在的这个图形和刚才的图1图3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刚才是满格的,现在有的是半格的)

师:不满一格的怎么办?(怎么数?)[不满一格的可以拼凑为整格的。] 2、媒体出示:下面的图形有多大,用方格数表示

( 24 )格

四人一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数的又快,方法又多。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小组代表上来汇报。

这个图形的大小是20格。

方法1:可以先数出下面一个长方形是20格,再加三角形4格,共24格。(先分割后数)

方法2: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先数左边的有12格然后×2)

方法3:先把它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然后再把多算的4格减掉即7×4-4

方法4:移动2半个组成一个4×6的长方形

[通过此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化,这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讨论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交流分享中获得多种思考方法,拓宽学生的视眼]。

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请你来当小设计师)

(1)创作要求:请你设计一个图形,它的面积大小正好占12个小方格,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或设计为:占16格的七巧板,让学生创意拼画。

体验:面积相等,图形各样。

五、小结。

活动思考:通过今天的活动学习,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

板书:

面积

2×12 这些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5+4 比较面积方法: 1、观察法

4 ×7-4 2、重叠法

4 ×6 3、数方格(不满一格拼凑为整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