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 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历史在中国现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后,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期间,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也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本课由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两个子目组成。
第一个子目内容包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主要建设成就与意义;第二个子目内容包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两个子目与课标一一对应。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特别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展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特别是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就。
两个子目的内容分别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建设过程,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2.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教会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史实,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4课 新中国工 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学习借助历史地图学习历史,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运用材料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初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培养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感。
5.知道党、国家、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作的不懈努力,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
在1957年之前,假如你要从北京到广州,首先要从北京乘火车到武汉,通过轮船摆渡到长江对岸,然后再次乘坐火车才能前往广州。
你知道哪座大桥的建成改变了这一现状吗?它的建成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
2.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3.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1)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2019年2月12日星期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知识的回顾作为导入方法,让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对比,激发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编演的反映当时历史史实的短剧,让学生得出“落后挨打”,明白论从史出的道理;最后让学生通过填写选项,自己小结,达到理清线索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的情感;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命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前预习】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2、试述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签定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4、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有什么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地动仪、秦始皇陵兵马俑、祖冲之圆周率、长城等),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含反思)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教师提问:材料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
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洋务运动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只了解到洋务运动的一些表面现象,而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
提问:“你们对洋务运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时间、地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目标和举措。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人才等,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客观评价。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赛课获奖教案_1
人教2011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学情分析】本课作为近代化的开端,什么是近代化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了解。
对于本课的内容,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也是个难点。
但是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课采取探究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能力。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
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本课分为三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代表人物、主张、时间、口号、概况。
2.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洋务运动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读课前阅读教材,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活动一,初步感知洋务运动;2.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整理洋务企业的相关资料,完成导学活动二,了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初步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活动三,学会客观评价洋务运动,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意识。
4.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洋务运动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认识到:同其他国家交流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交流,坚持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列表归纳法学法指导:列表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和英军交战的视频,留意交战双方的武器。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认识其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探讨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4年秋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2.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
时间
教学
教师:“一五”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发展重工业?
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后回答。
学生1: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2: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
教师: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教师:为什么在制定“一五”计划的时候,重点发展重工业,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因为建国初期,一贫如洗,物质极大的匮乏,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的发展其他部门,以解决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史料1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八上历史第四课教案
八上历史第四课教案
以下是一份八年级历史上第四课的教案,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兴起和强盛,探究唐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情况。
2. 让学生掌握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内容:
1. 唐朝的兴起和强盛
2. 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
3.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土地制度
4. 唐朝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5. 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土地制度,唐朝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重点:唐朝的兴起和强盛,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唐朝历史地图、图片及视频资料
3. 教学软件(如中国历史在线)
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唐朝的历史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朝的历史。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一些文物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唐朝历史的探究。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逐一讲解各个知识点,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3. 巩固练习: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课题第4课洋务运动课型新授课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3、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讲授法、列表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
复习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
二、示标导入
图片:鸦片战争时期清军装备和鸦片战争后清军装备对比?学生讨论
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原因:
(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
(2)外患:列强侵华,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止。
3、目的: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4、、什么是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一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
“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
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改良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5、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䜣
1 / 4。
历史第4课教案人教版初中
历史第4课教案人教版初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掌握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理解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2.多媒体设备;
3.课件和教学素材;
4.教学实物:封建社会的文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对“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Step 2:讲解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点,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Step 3:探讨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15分钟)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让学生分析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对封建社会的认识。
Step 4:回顾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10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回顾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演变和衰落。
Step 5: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优秀教案模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优秀教案模板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优秀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镇南关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是收回利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是武昌起义的前奏。
使学生认识到清朝政府的灭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一次次革命党人的起义冲击就是在敲响清朝政府的丧钟,从而使学生认识清朝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对清政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实施背景和具体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的分析,证明其是为了挽救清朝覆灭的一场骗局。
通过对革命党人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党人“为天下人谋永福”,甘愿牺牲的献身精神,和在法庭上、刑场上表现的崇高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为-封建专制统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品质。
以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本节课上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下接武昌起义的发生,是承前启后的一节。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并制定了政治纲领决定以暴力革命-清朝统治,革命党人举行了一系列的反清起义。
1911年的收回利权和四川的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重点分析:黄花岗起义和保路运动是本节课的重点。
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成立以后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四川保路运动的高涨和武昌起义的发动,都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继续和发展。
由于清政府于1911年宣布的“铁路国有”政策不仅侵夺了绅商的利益,也直接危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四川人民掀起了群众性的保路运动。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济宁·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2019·北京市·1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历史解释依托于对课本的掌握,一定要关注课本的知识。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与嘉庆其记忆力。
四、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案
课堂活动四: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小组互动,讨论完成
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离不开重工业的支持。发展农业的技术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等也要靠重工业;要变革千百年来的手工农具,也离不开重工业。 工业化建设的机器设备主要靠重工业提供,而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六、课后训练
教师布置训练题,基础一般做选择题,基础较好做材料题
学生做课后训练题
教师点评答案,发现巡视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
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学会从史料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意识,如此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历史解释
课堂活动三:
1.学生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出“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2.观看多媒体图片,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五四宪法的地位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起止时间、代表人物、主张目的和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学会科学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讨论分析史料,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归纳综合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科学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改革自救运动(落后性和局限性),又能理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历史地位(进步性);感受洋务派为推进中国近代化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联系当前的改革开放,总结洋务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以古鉴今、关注国家发展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评价洋务运动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马拉火车的故事吗?马拉火车在今天看来,让人匪夷所思。
然而,这个故事却曾发生在100多年前的唐胥铁路上。
唐胥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它的修建和哪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中还出现了哪些新事物?马拉火车的奇闻背后又反映了什么?要解答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到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一起来学习和探讨第二单元第四课《洋务运动》。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教师:(释疑)近代化,主要指的是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实现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先进的工业文明转变的历程。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教师:(展示图文材料,提问)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学生:(思考,发言)内忧外患、内外交困教师:为了解决这种困局,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开明官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治国方案。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具:多媒体(历史挂图、小黑板等)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的程度。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句哪一字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一、黄海大战1、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接着,又发动。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2、经过:1894年9月,中国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致远舰管带,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
双方激战达五小时之多。
3、结果:四艘日舰包围,邓世昌沉着应战,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但要也将用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讲述了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的改革运动。
本课内容涉及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认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不少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同时,对于洋务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事件等具体内容,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PPT、案例等教学资源。
2.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19世纪中期中国的困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
2.呈现(15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通过PPT展示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场景。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 教案(1)
合作学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史料展示: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954年《宪法》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读课本,结合材料,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提示1: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提示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年代尺、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它的建立有什么意义?(公元前____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夏朝的兴衰
★请同学看地图册上P7《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阅读教材和课后自由阅读卡,
1、指出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和都城的地理位置。
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建都阳城。
2、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有哪些?
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
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同时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中国朝代歌: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汉新汉,三国西东晋,对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辽宋与夏金,元明清三朝,统一疆域定。
)我国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春秋,从战国开始进入漫长的封建社会。
夏朝建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4、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