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探析

合集下载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思考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思考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全面推进全人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作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简称思政课)在全人教育理念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思政课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指的是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同时也包括学生对思政教育效果的感知和评价。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不仅仅是对思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更是对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计和评估机制的全面考量。

仅有优质的思政课程才能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社会、人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对当前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讨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引言结束】1.2 研究目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地位和作用备受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获得感并不高,存在着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路径,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分析全人教育理念对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性;探讨当前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探讨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思考,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优化思政课内容设计等措施;总结全面推进全人教育理念的意义,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评估机制的建议;展望未来全人教育和大学生思政课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研究目的内容到此结束】。

2. 正文2.1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性全人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而大学生思政课正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思想流派和价值观念,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思想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思想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思想[提要]:本文以教育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为指导思想,针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某些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就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如何渗透以人为本思想,分别从渗透以人为本,要以德为首;渗透以人为本,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渗透以人为本,要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渗透以人为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强调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要激发学生智慧的生成,促进人的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

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教师必须以“情感交流”为纽带,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智慧生成,促进人发展。

这与当前党和国家,“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是统一的。

从这一精神出发,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思想成为当前广大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存在哪些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如何克服这些现象呢?本文就以上问题,谈谈着自己看法。

一、以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违背以人为本的主要表现在传统教育的体制下,我们注重知识的传承,把精力和注意力几乎都投向了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上去。

考试分数成了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于是教者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

教师与学生成了知识的传播机器与产品,成了知识的奴隶,知识成了主宰。

课堂教学似乎忘却了人学习知识的意义与目的,忘却学习知识对人生的作用与价值,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对人性的建构对人格的重塑。

新世纪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需要的是“十”字形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在某一点上又有较深入的研究,敢于冒尖,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良好思想的形成,是从新世纪科学的人才观出发的一种新理念。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析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析

第30卷第4期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12月JOURNAL OF WUHAN METALLURGICAL MANAGER?INSTITUTE Vol.30No.4D ec.2020%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析赵美凤(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0)摘要: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其目的在于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协同育人。

如何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现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焦1。

本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重1探讨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困境及出路,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890(2020)04-0072-03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涵概述“思政课程”由来已久,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内容的特色化和专业化&不同课程将思政内容融入,体现自身的专业特色,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效应,并创新发展了思政课程&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背景概述协同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起,在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上,推进以“学科德育”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内容,融入各学段和各学科之中,提升德育实效。

第二阶段是2010年起,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衔接,提升德育实施的有机整体性。

第三个阶段是2014年起,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顶层设计,全面渗透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见,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的逐步发挥,课程思政将思政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在各个学科课程之中,思政“课程化”特点凸显,创新发展了思政课程,形成了更为强大的“大思政”育人合力&2.“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思政课程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引领其他课程协同发展,有利于提升课程质量,在课程建设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协同育人。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以青海省高校为例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以青海省高校为例

27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以青海省高校为例文/徐国光(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16)摘要: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青海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青海省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 问题研究一、调研说明1.调研背景如何进一步加强青海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宁市城市学院、青海省警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五所高校在籍注册的全日制大学生进行了专门调查,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2.调研目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如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是我省各高校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的管理方法,我们特此展开 调研。

3.调研方法此次调研我们采用的是现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我们的问卷共设置了60道题,其中包括59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一式350份,将所有参与学生分成7个组,一组50份,利用调研时间带着问卷对5所高校在籍注册的全日制大学生进行了专门调查,回收整理后将所有问题进行了分析、统计,得出结论和对策。

二、青海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的调查分析调查表明,目前青海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

探析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析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吉林教育·教研23/2016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而现阶段很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思考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新课改没有有效落实。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贯彻“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

2.有些学校课时分配不合理,思想政治课时经常被其他文化课占用,而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大。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认为只需要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理念来应付考试,而没有深入了解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内涵。

同时,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考核还停留在试卷形式,难以有效评价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方法落后。

一方面,教师传授知识理念的方式还依旧是口头表达,或在黑板上写出来,达不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目的。

另一方面,未能有效结合社会生活,理论知识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虽然明白了某一道理,或建立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但无法把这些理念融入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很多教师都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相关专业的教学知识。

有些学校还把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任务分配给班主任或语文老师,严重降低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有些教师的传统观念还难以转变,未能有效地把新课改提出的理念结合到实际教学中。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一)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摒弃过去应试教育下的落后思想。

应试教育下,教师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

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而并非要求学生“考高分”。

教师应该明确这一教学目标,不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成果。

其次,建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教育学视域下“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及现实价值探析

教育学视域下“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及现实价值探析

德育与管理DEYU YU GUANLI 教师•TEACHER2021年4月Apr.2021教育学视域下“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及现实价值探析李忠友(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要:文章作者围绕主体性教育思想,运用教育学理论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及其现实价值进行分析发现, 从“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目标、育人模式等维度来理解其丰富内涵,领会其积极影响,可以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及树立新型教育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内涵;价值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1-03-09文章编号:1674-120X (2021 ) 11-0009-02"课程思政"教育思想伴随着国家部分高校全课程育人 机制的出现而产生,其宗旨是把所有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发 挥出来,构建多角度育人模式,并产生以"点”带“面”的成效。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现在仍处在发展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的认识及理论的归纳还不完善,还需要教育者 作进一步的研究。

因此,本文在教育学视域下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及现实价值作进一步探究,力争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一、“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本性完 整、自由和协调发展,其主旨是价值引领、德性培养、知识 传授及文化延承。

"课程思政”教育,即高等教育遵从教育 本质,注重主体性教学。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 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也要注重教育 者对其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从"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目标及模式等方面来认知和领悟其丰富的内涵。

(一>“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思政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

‘‘课程思政”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及尊严的尊重,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与法治课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路径探析

高中政治与法治课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路径探析

124美眉 2023.07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高中政治与法治课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路径探析周佩(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本质属性。

在高中政治与法治课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对于丰富高中思政课教学资源、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办好基础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本课课程设计,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等原则。

开展本课教学,可以多管齐下,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系统进政治与法治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政治与法治课;原则;路径2020年5月,教育部新修订的高中课标中指出:在对“政治与法治”一模块的学习中,学生要达到“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鲜明特点和主要优势”等目标。

2021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强调思政课程教材要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理论与实践贡献、方法论、历史地位等。

按照上述要求,各高中加大了对其的教学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但是,由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的新成就,各高中对该理念的重视与学习程度还不够。

更深层次来说,目前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关的大多研究都是围绕理念自身的发展历程与践行路径展开,基于高中政治课教学讲授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相关研究欠缺,公开发表、出版的专题论著很少。

因此,本文拟对高中政治与法治课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作初步探析。

一、高中政治与法治课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大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在高中政治与法治课讲好该理念,是丰富高中思政课教学资源、稳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积极开展新时代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举措。

(一)是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本质要求高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栋梁的重要渠道,高中思政课教师则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引路人。

“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研究作者:邓庆杰邹志友王雅宁李华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2期[摘要] 普通地质学是地学各专业学生的地学殿堂启蒙课,也是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该课程虽然涉及较全面的地学领域专业知识,但针对普通地质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当前仍处在摸索阶段,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普通地质学专业课程亟须融入思政元素,构建课程体系,要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素养,增强学生在地学领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还有助于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普通地质学;思政建设;课程体系;课程评价[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028-03将课程专业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理念,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深挖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1]。

普通地质学是地学各专业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专业综合基础课,是一门培养大家科学兴趣、了解地球、引导进入地学殿堂的启蒙课,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和普适性的特点。

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技能,还能培养大学生对祖国河山和大自然的热爱。

因此,将普通地质学引入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尤为重要。

普通地质学思政课程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意义(一)加强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是指在普通地质学教学中体现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将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与思想政治理论有效结合,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对地质学的学习热情,增强地质专业知识的认同感。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以及地物类专业的地质基础课,也是核心课程。

反思与重构: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

反思与重构: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

2022年第9期总第561期No.9,2022SumNo.561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1]。

2018年,我国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掀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重构的热潮,为全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改革提供了工作遵循与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对现行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进行反思,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以“三全育人”作为开展思想政治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1“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1.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1.1.1时代背景的指导性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主体,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2]。

建设过程要遵循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基本路线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意见,推进高校思政工作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致力于协力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1.1.2主体高校的包容性在信息时代,作为肩负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重要使命的关键存在,高校早已不是一座偏远孤岛[3]。

在国内外思想文化与社会思潮交锋与交融的过程中,高校以开放式理念融入时代发展浪潮,理性包容不同时空差异下产生的信息、观念等,并主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对师生进行正确方向、立场和价值观的指导。

1.1.3客体对象的时代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主要为学生,“围绕反思与重构: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唐艺军1苏旭2(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辽宁·葫芦岛125105;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5)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核心理念遵循。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张蕾(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实施“三教”改革能够有效提升人才的基本素养。

在“三教”改革过程中,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它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决定课改的深度。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需要一批基础过硬、专业扎实并且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但是高职院校不能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授,还要注重思政教育,尤其在“三教”改革的情形下,探索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联合教学的新思路,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指引方向。

一、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路径探索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快产教结合,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学习,而不是照搬课本中枯燥的知识。

在项目的推动下,对教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变革,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

具体的改革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程改革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时,要从学生的角色出发,对授课流程、课程结构进行重新梳理,运用情景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风格的特色化。

从始至终以学生的接受及掌握程度为导向,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学生的情况进行检测,以便设计出更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课程,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国家职业及教学标准为准则,推进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相关大纲要求,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清晰实际应用的情形,为今后学生具体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刻把握企业与岗位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及思路,编写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材,同时列举最新的行业案例,丰富学生对行业的认知水平,以达到教学方法及教材改革的目的。

(三)以大力发展“双师”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在“三教”改革的推动下,积极践行“双师型”教师团队,与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与深度合作,让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了解行业的一手动态,对企业的文化及发展进行全方位把控,并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接触新设备,在自我完善的同时为学生身先士卒。

探析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社会治理I»探析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宋頓(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级教育部门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着重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教育素质水平能力的同时,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紧跟新形势发展落实到位。

本文将重点围绕我国乃至全球发展形势不断变化背景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D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近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的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是教育薄弱环节。

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发展方向。

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析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存在的具体问题(一)高等院校对大学生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不够充实我国一直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主要是侧重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党的路线与基本方针1001-0475(2020)011-89-03政策,但在教授这些思想理论的同时,却忽略了将思想理论付诸实践行动的工作,丧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实用性,从而导致高等院校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逐渐与如今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呈现脱节的不良现象,并且根据对高等院校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际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思想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向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该方面的教学工作时,未能将如今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很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课程中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的不够充实⑷。

素质教育背景下“全人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素质教育背景下“全人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素质教育背景下“全人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金延清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年第02期全人教育的智慧来自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们的思想是全人教育的智慧之源,全人教育是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

2008年,在总结我校历史经验、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引领和统筹学校发展,并使之成为学校成员共同奋斗的愿景目标,目前学校实现了均衡和谐发展,成为省规范化学校。

一、以“全人教育”理念为引领,兼容并蓄科学发展我校“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激发人的潜能。

因学区内商贩及低收入家庭子女较多,新生生源素质良莠不齐、总体水平不高,家长科学教育水平有待加强。

因而提出了学校“全人教育”理念及代表学校发展方向的“一训三风”。

“全人教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的教育方向。

我校“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二、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文化立校特色强校在践行“全人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我校通过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途径,致力于师生心智与体魄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一)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我校以“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格调高雅、寓意深远”为主旨,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为目标,重视校园物态文化建设,打造精品文化校园。

建立了“凸显特色弘扬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注重“内蕴型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各楼层设立风格迥异、主题鲜明的文化长廊,使校园成为立体“教科书”。

翰墨润灵、书香氤氲、个性飞扬的校园文化,在无声无息中浸润着师生的心田,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师生素养。

(二)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激能”评价科学管理1 推行“能本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效益。

学校找准目标,人本为基,推行“能本管理”:一是建立能力型、学习型组织;二是岗尽其能,形成良好的岗位竞争和激励机制。

思想政治课新理念评价标准探析

思想政治课新理念评价标准探析

思想政治课新理念评价标准探析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氛围、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科学且贴近本班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核心,任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必然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评价,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 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新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在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要注重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

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感受,把它作为和认知同样重要的要素在教学目标中加以确立。

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尽可能地挖掘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育人价值。

2. 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有切近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发展的差异,认知的差异和知识技能的差异。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在于使所有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提高。

因此,在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应该而且必须适应本且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体现切近性和层次性。

3. 课堂的组织的灵活性。

在组织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灵活性地发展。

这样才能体现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生活化、问题化、结构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

1.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教学内容要避免陈旧,突出基础性;还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注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教学内容只有尽量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才有可能保持和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载体的主导功能;只有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才能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要作以适度的区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与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与提升路径探析

3、创新教学方法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无法满足课程思 政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思政中。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创新教学方法
探讨财务舞弊的危害及防范措施;可以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诚信、 公正等价值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 政”素养培育与提升路径探

01 一、背景与意义
目录
02 二、内涵与特点
03 三、现状与问题
04 四、培育与提升路径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素养培育与提升成为了 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课程思政”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更是重中之重。本 次演示将从“课程思政”的背景与意义、内涵与特点、现状与问题、培育与提升 路径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三、结论
三、结论
总之,实施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优化课程设 置、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将思想政 治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 培养学生的综合
三、结论
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课程思政的实施 将更加完善和深入。
一、引言
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优化课程设置
1、优化课程设置
实施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是优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一方面,可以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如 《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等,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另一方面,

浅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浅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浅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摘要:高校思政的工作关系着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为根本问题。

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让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实现全方位育人,努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思政的精神,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要学习渠道,每一科专业课程都要与思想理论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各科课程都充实的利用好思政教育资源,我们的专业课程在思政教学改革中是占据非常大的比例的,它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探讨思政在高校的教学改革路径。

基于此,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校;思政元素引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课程育人成效的重大举措。

当前,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结合校情和大学生思想特点,在各高校如火如荼进行着。

实施这一举措需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时代价值、改革推进的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时代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中每个学生必学的公共课程,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主要课程,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当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二者有效融合,让“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以此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其次,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要充分把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应用到教学环节当中,并积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创新和完善,让立德树人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全过程,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一)从各类课程中挖掘思政资源,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思政育人能力提出了挑战课程思政涉及课程多、内容广,不同的课程或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是否包含思政元素,包含哪些思政元素,没有现成的答案,多数专业课教师感觉很迷茫,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何充分挖掘感到棘手。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学原理教学分析与思考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学原理教学分析与思考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学原理教学分析与思考作者:史可可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17期[摘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教学实践及其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结合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实际,阐述了教育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了教育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不足,并从“定基调、显内容、讲方法”方面对教育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具体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基金项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学生发展视域下教育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讨”(编号:2020053);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儒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编号:2020YB17);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建项目“正念干预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症状缓解效果探究”(编号:2020GZG32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7-0045-02“课程思政”作为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新型教学理念,引发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主旨在于强调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纳入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理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运用该教育方法与教学理念提升自身教学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教育学学科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单学科教学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型、系统性的教育学科+思政融合模式。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让思政教育渗透到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一、教育学原理课程定位及其厘定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处于一级学科地位。

教育学原理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侧重探讨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关于教育的一般原理的课程,致力于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活动本质及其内在运行规律。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探析与实践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探析与实践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根本使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行“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阵地的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学科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

高校在践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筑牢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各类课程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践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1-0010-02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探析与实践①詹凤,奚萍子(马鞍山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0)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应同向同行。

[1]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在实践过程中为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已颇见成效,但同时存在管理体系缺乏、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性差等问题,如何有效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发挥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作用值得关注。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各高校围绕“三全育人”教育格局,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管理规章制度、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高质量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等方面关注推行课程思政建设。

然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关注度较高,而对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习、实践类课程关注度相对较低。

专业课作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对学生影响颇深,但目前高校专业课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探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探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探析发布时间:2023-02-17T06:50:14.7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9期9月作者:刘晓烨[导读] 协同育人理念要求发挥多元教育主体作用,协同思政课程与各学科课程及学刘晓烨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四小学山东淄博 255086摘要:协同育人理念要求发挥多元教育主体作用,协同思政课程与各学科课程及学校日常工作,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品质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启发小学生道德理念、法治意识,促进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育人使命,是小学阶段协同育人的关键阵地。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课程思政;育人功能1导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如社会公德、法律常识、爱国主义、公序良俗等,能够引导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及法治意识的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小学阶段的教育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知识的讲授上,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过程僵化,教学成效不足。

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及时变革,坚持以人为中心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与个体差异。

全方位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2.1引领价值观的形成道德与法治课程可谓对之前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延续及发展,将德育法治有效结合在一起,有效引领学生养成了尊老爱幼、爱国诚信、文明知礼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遵纪守法、勤俭自强、诚实守信等高尚品格,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从小接受知识,还能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规范,促进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非常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 a . 2 r lNo 2 9
全 人 教育理 念 下的 思想政 治课 教学 探析
修 彦, 杜桂 娥
( 宁师 范大学 政 治与行政 学院 , 宁 大连 162 ) 辽 辽 109
摘要 : 全人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把人的全 面而和谐 的发展 作为教 育的追求 目标。随着时代 的发展 , q A.l r 对教 育的要求越 来越 高, 全人教育理念也被越来越 多的人关注。本文概述了全人教 育理论 的产 生和发展 , 分析 了中学思想政
化积淀与文化教养的人 , 一个与所在大学、 系科相应
的知识 与视野并 获 得必 要技 能 和 能力训 练 的人 , 一
个在生理与心理、 智力与非智力、 情感与意向诸方面 协调发 展 、 具有 较高素质 的人 。 【 ”2 总之, 全人教育是一种理想 的教育 , 是一种“ 内
化式 ” 的教育 , 是一 种教 育 的高层 次理 念 ; 它体 现着
收 稿 日期 :o9 o —2 2o — 9 8
(- -)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是思想政治课顺 利进行新 课程改 革 的需要 课 改新理念 的核心是 “ 人 成才 观 ” 就 是要 面 人 ,
向全体 , 因材施教 , 每 个学 生 都得 到 发 展 , 使 成为 社
作者简介: 彦(9 2 )女 , 修 18一 。 辽宁普兰店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 杜桂娥(9 9 )女 , 1 一 , 山东威海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5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社会学和哲学方向的教学 与研 究 工作。
治课 教 学 以全 人教 育理 念 为 指 导 的 必要 性 以及 策 略 。
关键词 : 全人教育 ; 思想政 治课 ; 学 教 中图分类号 :6 1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18 ( 00 0 —o 5—0 1 1 50 21)1 o2 2 6


全人教 育概述
德的、 情感 的、 理智 的和谐发展 ; 它应是德、 、 智 体、 群、 “ 育” 美 五 均衡发 展 的教育 。文辅 相认 为 :全 人 “
教育是指 教育者 首先 要把 学 生作 为一 个 人 , 个 主 一 体性 的人 , 一个有 感情有 智慧 的人 。同时 , 力求把 他 们培养成 一个具 有与他们 所受 的教 育层次相称 的文
全人 教育理念 为指 导 的思 想政 治 教育 , 特 别强 调 会 关 注人 的发展 、 注人 的需 要 、 注人 的成 长 、 注 关 关 关
人的个性 , 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使思想政治 理论内化到每个人 的心里 , 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 社会生活 的能力 , 形成 正 确 的世 界观 、 生 观 、 人 价值 观, 为其终生全面发展奠定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 础 。这也 为提高 全 民素质 提供必要 保 障。

( )以全人 教育 理 念 为指 导是 思 想政 治 课 实 一 施素质 教育 的需要
素 质教育着 眼于受教育 者及社 会长远 发展 的要
教育家 小原 国芳认 为 : 教 育 的 内 容必 须包 含 人 类 “ 的全 部 文 化 , 此 , 育 必 须 是 绝 对 的 ‘ 人 教 因 教 全 育 ’”1 。 [ 简单地说 , 他所指 的全人教 育就 是要 “ 培养 智 、 、 、 、 、 全 面 发展 的人 ” 德 美 圣 体 劳 。台 湾 与香 港 对全 人教育 理念 的研究 起 步较 早 , 相关 的研 究 成果 较 为丰富 。概括来 看 , 台湾 与香 港 学者 认 为全 人 教 育 首先是关 注人 之为人 的教 育 , 关注人 的生活 的、 道
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宗 旨。加 强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是 素 质 教 育 的 灵 魂, 思想政治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是 德”
全人教 育 的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外 , 另 它还 强 调 “ ” 美 、
“ ” 强调情感 的发展 。 情 , 全人教育 理念要求 以人 为本 , 关注人 。因此 , 以
21 0 0年第 O 期 1 第2 6卷 ( 29期 ) 总 2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R L F E U AT O AL I S r fl OF J OU NA O D C I N N r r  ̄ Ⅱ皿 P 0V C R 矾 E
No O 2 0 . 1, 01 V0 6 L2
5 2
会 的有用之才 。 以往 的思想 政 治教育 课 教学 中 , 片 面强 调知识 的传授 , 学生 的学习偏重 于机 械记忆 、 浅
层 理解和理论 化 的应 用 , 这种 教学 方式 不 利于 学生
( )改变教学方式 与方法 - 首先 , 教师要 充分挖掘教材 。不仅要 用好教材 , 还要用活教材 , 就是说 要创 造 性地 使 用它 。创 造 也 性使 用教材并不 是任 意改 动 , 而是 在使 用 时注 意 和 身 边 的事 物 相联 系 , 掘 教学 资源 , 我 所 用 。其 挖 为 次, 教师在教学 中要努力改 变课 堂教学环 境 , 创建 和 谐 教学氛 围。这 就要求 教师 努力创 造 一种 “ 拘无 无 束 的气氛 ”让学 生 “自由地 呼吸 ” , 。这 是 改 变 目前 思 想政 治课沉 闷的重要 方 式 , 在课 堂 上让 学 生 畅 如
教育 的贯通 性 、 整合性 和多元 多样性 , 针对所 有人 是
的教育 。 二、 思想 政治 课教 学 以全 人教 育 理念 为指 导 的
必要性
全人 教育是 2 纪 六七 十年 代 在西 方兴 起 色彩 的教育思潮 。从
某种程度上说 , 它的出现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的 种复 兴 。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人们有不同的理解 。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