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合集下载

中班数学教案:上下空间的辨识

中班数学教案:上下空间的辨识

中班数学教案:上下空间的辨识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针对中班幼儿进行数学教学,着重帮助幼儿认识和辨识上下空间的概念,培养幼儿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区分上空间和下空间。

•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上下空间的辨识能力。

二、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图片卡片:上方有飞鸟,下方有花朵等具有明显上下空间特征的图案。

2.2 教学环境布置•班级需要整洁清爽,所有幼儿能够清晰看到黑板或展示区。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在教室中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周围的物品,询问他们哪些物体在上方,哪些在下方,激发幼儿对上下空间的观察和思考。

3.2 学习活动1.展示图片卡片,分别指向卡片上的飞鸟和花朵,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位置。

2.让幼儿通过手势或口头指引,指导他们做出上下分离的动作来加深概念理解。

3.给出几个真实物品或图片让幼儿分类,只要有上下空间之分的都可以。

4.组织一些游戏或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加深对上下空间的理解,比如一起玩“打飞机”的游戏。

3.3 巩固与拓展以围绕上下空间的其他常见概念进行扩展,如高低、远近等,让幼儿更加全面地认识空间概念。

四、教学评估4.1 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互动来评估他们对上下空间的辨识能力和理解程度。

4.2 评估标准•能够正确区分上下空间,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上下空间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准确运用上下空间的概念进行观察和分类。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上下空间的辨识还不够准确,可能是因为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5.2 教学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幼儿在生活中更加自然地认识和使用上下空间的概念,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能够更好地辨识和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为以后更复杂空间概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数学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课程,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和解题技巧。

在中班阶段,幼儿开始接触基本的数学概念,如上下的认识。

本文将围绕中班幼儿对上下的认知进行探讨,介绍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认识上下的重要性】上下是一个基本的空间方向,幼儿学习和掌握上下的概念对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活动都至关重要。

在学校里,幼儿需要理解和运用上下的概念,如上楼梯、放书包在桌子上、盖被子等。

此外,对于理解形状、大小和位置等概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认识上下的活动】为了帮助中班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下的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如下所示:1. 上下游戏:教师将一些物品摆放在操场上,让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站在物品的上方或下方。

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上下的概念。

2. 排队上下:幼儿站成一列,并按照教师的指令,依次向前或向后移动,让幼儿体验到上和下的感觉。

3. 组装积木:幼儿可以尝试将积木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堆叠起来,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理解大小和高度的概念。

4. 书本翻阅:教师可以给幼儿一本具有多层次图片的书籍,引导幼儿通过翻阅书页的方式,理解上下之间的关系。

【认识上下的教学方法】除了通过活动来帮助幼儿认识上下的概念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来深化幼儿的理解,如下所示:1. 视觉辅助教具: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视觉辅助教具,如图片、卡片等,通过观察和比较,帮助幼儿理解上下的概念。

2. 讲故事:教师可以编写一些有关上下关系的故事,通过具体的情节和角色塑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加深对上下的认识。

3. 组织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如将一些物体按照大小或高低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巩固和运用上下的概念。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中班幼儿对于上下的认识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下的概念。

《认识上中下》PPT课件中班数学

《认识上中下》PPT课件中班数学

生活中上中下空间方位应用实例
家居布置
交通出行
在家居布置中,合理安排家具和物品的上 中下空间方位,可以使空间更加整洁、美 观和实用。
在交通出行中,了解上中下空间方位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路线和避免交通拥堵 。
运动健身
学习教育
在运动健身中,正确的上中下空间方位认 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各种运动动作 ,提高运动效果。
点。
正方形
四边等长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 形,具有稳定性和对称性。
三角形
由三条直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具有稳定性和多样性。
形状与空间关系建立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 感知不同形状的特征。
操作法
提供多种形状的材料,让幼儿在 操作中体验形状与空间关系。
游戏法
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 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形状与空
05
排序与比较能力培养
排序基本概念及方法
排序定义
将一组物体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或标准进行排列 的过程。
排序方法
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将它 们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
排序意义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为日后的数学 学习打下基础。
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能力培养
比较大小
通过直观比较或借助测量工具,判断物体的大小关系。
图片对应法
使用图片展示不同数量的 事物,让幼儿将数字与图 片中的数量对应起来。
手指计数法
利用手指进行计数,帮助 幼儿建立数字与数量的直 观联系。
通过游戏巩固数字与数量对应关系
抢椅子游戏
幼儿围绕椅子转圈,当听到某个数字 时,迅速找到对应数量的椅子坐下, 锻炼反应能力和数字与数量的对应能 力。

认识上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1. 让学生了解上、下、幼儿园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上、下、幼儿园的定义及用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上、下、幼儿园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幼儿园的概念及用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上、下、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上下幼儿园的图片、实物等。

2. 教学场地: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发现上、下、幼儿园的存在。

2. 新课导入:讲解上、下、幼儿园的定义及用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上、下、幼儿园之间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上、下、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上、下、幼儿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上、下、幼儿园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 评价学生对上、下、幼儿园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上、下、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上、下、幼儿园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尝试用上、下、幼儿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九、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上、下、幼儿园。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上、下、幼儿园的应用。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十、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习效果。

2. 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3.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中班数学活动上下空间的辨识教案与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上下空间的辨识教案与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上下空间的辨识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2.识别和比较不同的上下空间,包括高低、前后、左右和正反等方位。

2.技能目标1.运用上下空间的概念辨识和比较不同的位置和方向;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2.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的上下空间。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上下空间的概念辨识和比较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三、教学准备1.教具:画板、粘贴纸、色彩磁铁、小球、房子模型、建筑模型等;2.素材准备:粘贴纸上打印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案。

四、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引领学生观察教室的上下空间,比如黑板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桌椅在教室的什么位置等等。

2.理论学习(1)上下空间的概念老师通过图片、画板等教具,让学生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

(2)上下空间的比较1.让学生比较两个物体的高低关系,并通过画板上的图形进行描述;2.让学生比较两个物体的前后关系,并通过画板上的图形进行描述;3.让学生比较两个物体的左右关系,并通过画板上的图形进行描述;4.让学生比较两个物体的正反关系,并通过画板上的图形进行描述。

3.实践活动(1)游戏1.活动准备:将大家坐圆圈,老师使用各种物品(比如小球,房子模型等)。

此时,老师会给出一个指令,掷一次球给孩子们,孩子们得抛掉球,抛给老师,老师在反弹击中球时,会说出一个指令并将球扔给特定学生,内外侧带不同的指示单词(例如:把球扔到房子上方!)。

然后学生按照指令将球扔到老师指定的物品上方。

如果做对了,即可得到一个小奖励。

(2)手工制作1.活动准备:老师现在通知孩子们做手工制品,孩子们可以自由绘画,纸上打印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案,然后剪下来。

2.制作过程:此次活动中的素材准备了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案,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它们。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上下位置的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培养学生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基本概念上下:在二维平面内,物体与水平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上:物体在水平线之上。

下:物体在水平线之下。

2.2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上下关系。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物体的上下位置。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平面内的上下关系。

3.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上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的概念。

3.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物体的上下位置。

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问答法: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上下概念的理解程度。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上下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否用语言和动作正确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教学活动举行“上下位置大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上下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上下位置”主题的绘画活动。

5.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尝试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第六章:教学材料6.1 教具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球、书本、玩具等。

提供一些平面图,如桌子、地面等,用来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6.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和绘图。

第七章:教学设计7.1 课堂活动安排导入:5分钟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实践操作:15分钟教学评价:5分钟教学延伸:5分钟7.2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上下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关系。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低上下位置。

3. 培养学生上下排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高低上下词语,能正确辨别物体的相对位置。

2.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上下的事物。

3. 培养学生用上下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文具、书籍等)、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上下场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上下现象。

2. 基本概念:介绍高低上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贴纸标记物体的高低上下位置。

4.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低上下位置。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上下现象,如楼层、座位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辨别物体的高低上下位置。

2. 学生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低上下位置。

3. 学生能将物体按照高低上下进行排序。

六、教学活动1. 游戏:高低上下接力赛玩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排成一列,每组的第一名学生手持一个道具(如书本),听到老师的指令后,学生需要将道具传递给一名学生,过程中要求道具始终保持在学生的上方,传递完成后,下一组开始。

2. 小组讨论:生活中的上下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常见的上下应用场景,如楼梯、电梯、座位等,并尝试用高低上下词语进行描述。

七、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高低上下的概念。

2.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高低上下的概念及应用。

3.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辨别和描述高低上下。

4. 游戏教学: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八、教学难点1. 学生难以理解高低上下的相对性。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

前后的相对性
方向性
前后是相对的,它们的方向性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或参考点。例如,一个物体 对于观察者来说在前面,但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可能在后面。
时间性
前后也可以指时间上的顺序。例如,一件事情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可 以说前者在后者之前。
前后的应用举例
空间位置描述
在描述物体或人的空间位置时,可以使用前后来描述它们 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小明坐在我的前面”,“ 那栋建筑在我们的后面”。
上下与前后的比较
80%
方向性
上下和前后都是具有方向性的概 念,但方向不同。上下是垂直方 向,而前后是水平方向。
100%
参照物
在判断上下时,通常以地面或某 一物体为参照物;而在判断前后 时,通常以观察者或某一物体为 参照物。
80%
相对性
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会随着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同一物体在桌子上面,但 在房子下面。
上下的相对性
上下位置关系具有相对性,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关系。例如:桌子上的书本相对于桌子是“上”,而相对于天花 板则是“下”。
上下位置关系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视角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人 站立时,头部相对于身体是“上”,而当他倒立时,头部则变成 了“下”。
上下的应用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 置关系,如“把书本放在桌子上”、“把鞋子放在 床下”等。
例如,“寻宝游戏”,在游戏中要求幼儿根据指令找到藏在特定位置的
“宝藏”。
05
游戏与活动设计
游戏一:找上下
游戏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幼儿 能够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游戏准备:一些日常用品或玩具,如 娃娃、杯子、球等。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上下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提高空间观念。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概念,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上下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上下的概念。

3.2 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上下概念。

3.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上下概念。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小动物、建筑物等,用于直观演示。

4.2 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物体,让学生进行操作。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上下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讲解新课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了解上下的概念,并用语言描述。

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卡片进行上下排列,巩固新知识。

5.4 课堂小结5.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上下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上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6.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上下概念的掌握程度。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课后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上下概念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7.2 课程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上下概念的应用,如楼层、座位等。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8.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9.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左右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左右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左右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上下左右的概念进行描述和指示。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上下左右的方向。

2. 学生个人小镜子。

3. 小游戏及道具。

三、教学过程:1. 游戏:用身体模拟上下左右运动。

教师向学生解释上下左右的概念,并提醒学生注意课堂内规则,不要乱跑。

然后,教师抛出一个小球,让学生用手阻止小球滚动出课堂范围,并指导学生使用上下左右的概念来描述自己的动作,例如:“我把小球推到了右边”、“我把小球拉到了上面”。

2. 图片展示:认识上下左右的方向。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房间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关于图片中物品位置的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并指出物品的位置,例如:“桌子在右边,椅子在左边”、“窗户在上面,地板在下面”。

教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上下左右位置关系的理解。

3. 镜子游戏:观察自己的左右。

教师让学生取出小镜子,然后向学生示范如何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左右。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拿起镜子观察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并说出观察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提问,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4. 小游戏:找出物品的方向。

教师将一些物品放在教室不同的位置,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找到指定物品。

例如:“请找到一个位于你的右边的物品”,“请找到一个位于你的上面的物品”。

学生根据指令找到物品后,用手指指向物品的方向进行回答。

5. 实地应用:操场中的方向感。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并指出操场的上下左右方向。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确定操场中的方向,并使用上下左右的概念进行描述,例如:“操场的右边是篮球场,左边是花坛”,“看,大门在操场的上面,距离我们很远”。

6. 操作练习:根据指令进行运动。

教师发出一系列运动指令,学生根据指令进行动作。

例如:“向下走三步”,“向右跳两下”。

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学生能够巩固和运用上下左右的概念。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课件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课件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课件一、教学内容《认识上下、前后》是中班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

本节课将使用《数学启蒙》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概念。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上下、前后的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每人一份空间方位卡片、小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呈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卡片和小玩具,向幼儿讲解上下、前后的概念,并示范如何正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的场景,让幼儿运用上下、前后的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如:“小猴在椅子的上面,椅子在桌子的下面。

”4. 小组合作游戏(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游戏,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上下、前后的理解。

如:将小玩具摆放在桌子上,小组成员互相描述玩具的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上下:桌子在上,椅子在下。

前后:书本在前面,笔在后面。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描述家庭中的物品位置关系。

答案:如:电视机在电视柜上面,沙发在客厅的前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讲解示范、随堂练习、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但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时,部分幼儿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些场景,让幼儿尝试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 前后》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 前后》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在中班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认识上下和前后的概念。

这些概念对孩子们的空间感知和方向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1. 手指探索让孩子们伸出手指,用手指指向天空,感受上方,然后用手指指向地面,感受下方。

引导他们触摸头顶,感受上方,随后触摸脚底,感受下方。

让他们用手指触摸物体,感受前方,再用手指触摸自己背后,感受后方。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上下和前后的概念。

2. 投掷球游戏准备几个柔软的球,让孩子们站成一个圆圈。

先向一个孩子抛出球,然后引导他说出抛出球的方向,比如“我抛向了你的前方”。

接着,让这个孩子把球传给下一个孩子,并描述传球的方向,如“我向你的后方传球”。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前后和方向的概念。

3. 排队游戏组织孩子们排队,根据您的指示移动。

比如,您可以说:“向前走两步”、“向后退一步”、“大家一起向上跳”,等等。

通过不断的指令,让孩子们根据指示前后左右地移动,同时加深他们对上下和前后的理解。

4. 方位识别游戏准备一些图片或物品,例如树、房子、桌子等。

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然后您将其中一个物品放在某个方位,比如“在你面前”、“在你后方”等等。

然后请孩子们打开眼睛,找到物品并描述其位置。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运用前后和方向的概念来定位事物。

5. 故事时间讲述一些与前后和上下相关的故事,比如“小鸟飞过天空”、“小狗从前门跑出去”等等。

在讲述的过程中,强调故事中的方向和位置关系,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概念。

通过以上活动和教育游戏,中班的孩子们可以充分认识到上下和前后的含义,并能够应用这些概念于日常生活中。

这不仅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有帮助,也对他们的整体认知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希望这些活动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兴趣,同时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蒙氏认识上下的教案8篇

蒙氏认识上下的教案8篇

蒙氏认识上下的教案8篇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教学时间,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蒙氏认识上下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蒙氏认识上下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数学活动感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2、学会区分上下。

3、能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水杯、球、玩具架一个、玩具娃娃2个、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1、导入:游戏“藏猫猫”,引出主题。

(1)教师事先布置场景:一张桌子,桌上放一个玩具娃娃,桌下一个玩具娃娃,并用布盖住。

(2)请幼儿猜猜玩具娃娃藏在哪里?(幼儿猜测。

)(3)教师小结:一个娃娃藏在桌上,一个娃娃藏在桌下。

2、通过游戏“找找看”,感知上和下。

(1)教师出示桌子,桌子上面是水杯,下面是球。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什么在桌子的上面,什么在桌子的下面。

(3)请个别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师幼共同检验结果。

3、通过游戏“我会放玩具”,进一步感知上和下。

(1)教师展示玩具架,和幼儿一同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

(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牛放在下面)(3)教师对幼儿的玩具摆放结果,进行检验。

4、自由取玩具,学会区分上下。

请幼儿从玩具架上取玩具,放在另一教师处,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5、感知活动室内物品的上下位置。

鼓励幼儿发现活动室里,什么物品在桌子的上面,什么物品在桌子的下面。

活动延伸: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排队玩滑梯,引导幼儿说出谁在滑梯上面?谁在滑梯下面?蒙氏认识上下的教案篇2活动目标:1、教会幼儿区别上、下的位置。

2、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能够以一物体作为参照物,区分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挂图《小猫在哪里》玩具小狗,小兔、大娃娃、小娃娃、积木、皮球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猫妈妈有六个孩子,今天猫妈妈出去给孩子们钓鱼,等妈妈回来打开房门,发现小猫宝宝都不见了,猫妈妈非常着急,我们一起来帮猫妈妈找找小猫。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数学游戏认识“上下”概念。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3.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前置知识1.认识物体的位置,如前后、左右等。

2.知道数字和量词,如一、二、三、大、小等。

三、教学准备1.10个球2.1个篮子3.1张白板和白色粉笔4.4张卡片5.数学游戏道具四、教学过程1. 热身游戏老师示范:“上啊下啊,上上下下。

上啊下啊,左左右右。

左啊右啊,左左右右。

左啊右啊,前前后后。

”幼儿跟着老师模仿,热身身体并集中注意力。

2. 导入新知老师向学生出示一个篮子和10个球,问学生:“这些球和篮子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学生可以根据前置知识回答问题,但是还不能明确认识到“上下”概念。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将两个球放入篮子,然后提起篮子,问学生这时候球落在篮子上面还是下面。

然后再放下篮子,球落在篮子的下面,这时候学生就能够初步认识到“上下”概念。

3. 认识上下幼儿围绕着篮子坐成一圈,开始认识“上下”概念。

老师示范,将篮子放在自己的头上,问孩子篮子在哪里,孩子可以回答“在老师头上”。

然后,老师将篮子放在地上,再问孩子,篮子在哪里,孩子可以回答“在地上”。

之后老师将篮子放在桌子上,问孩子,篮子在哪里,孩子可以回答“在桌子上”。

逐渐让幼儿理解,“上下”是相对位置,应该以地面或其他物体作为参照物,不能把篮子放在空中。

4. 数学游戏老师将4张卡片上的图片配成相同颜色的一组,将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然后将图片转到另一面,提示孩子从中一个个找出来,并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组大小不同的屋子,然后把卡牌上的家具放到对应大小的屋子里,让孩子一起完成。

5. 反思1.学生对“上下”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2.数据游戏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掌握数学知识?3.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任何不足之处?五、教学总结本次课程主要帮助学生认识“上下”概念,并通过数学游戏深入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认识上下》是学前班中班数学课本的一个内容,只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对上下的空间方位有个初步的感知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游戏,感受上下这一空间方位;2、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三、活动准备ppt课件、歌曲《生日快乐歌》、玩具“生日蛋糕”、玩具、花、自制教具小熊柜子、水果贴图、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画有柜子的A4纸、水果贴纸)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的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这一特点,在组织本次活动时,我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游戏、操作等方法,来帮助幼儿理解上、下方位。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感受上下空间方位;难点:能清楚的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给大树爷爷过生日;教师课件出示大树图片,相继出示老鹰、小兔、小松鼠、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位置;1、老鹰在小松鼠的什么位置?2、老鹰在小白兔的什么位置?(一)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观察课件,比较小动物的位置,用语言准确描述小动物的位置;1、老鹰在小松鼠的下面;2、老鹰在小松鼠的上面;吸引幼儿注意,引出活动主题;(二)引导幼儿认识上、下方位;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鸡蛋、苹果、面包、牛奶、青菜的位置。

2、教师出示“生日蛋糕”引导幼儿说出蛋糕的位置;3、教师播放歌曲、与幼儿一起唱生日歌,为大树爷爷庆祝生日;(二)认识上、下1、观察课件,准确说出鸡蛋、苹果、面包、牛奶、青菜的方位;2、幼儿观察,说出生日蛋糕的方位;3、唱生日歌;运用实物,以具体的形象向幼儿展示上、下方位,易于幼儿理解。

(三)游戏:鼻子、眼睛、嘴巴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幼儿对上下方位的认识(四)动手操作,《帮大树爷爷整理礼物》,巩固幼儿对上下方位的认识。

1、给幼儿发放操作材料,巡回指导幼儿动手操作;2、指名让幼儿上台汇报,检查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四)动手操作,《帮大树爷爷整理礼物》,巩固1、幼儿摆放实物,把大树爷爷的生日礼物放到柜子里;2、个别幼儿到讲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把这些礼物分别放在什么地方。

认识上下中班教案

认识上下中班教案

认识上下中班教案【篇一:认识上下前后】中班科学活动计划一、活动名称及内容:数学——认识上下、前后二、活动目标:1、学会以自身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

2、能分清上面、下面、前面、后面。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能分清上面、下面、前面、后面。

难点:以自身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

三、活动准备:ppt、幼儿用书四、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导入今天我们班上来了许多小动物,请小朋友瞪大眼睛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二)基本部分:1、游戏:找一找。

(出示ppt)为幼儿提供娃娃几个,分别藏在桌子下面,上面,椅子前面,后面等位置。

(引导幼儿说出“我在某某地方找到的某革玩具”)教师随机进行讲评,巩固幼儿对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的认识,并引导幼儿正确学说以上方位词。

2、看图说一说。

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天上(上面)有什么?地上(下面)有什么?房子的前面有什么?房子的后面有什么?3、师总结讲评,并请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或某某小朋友前面是谁?后面呢?(三)结束部分:户外观察。

教师:来,让我们到户外观察一下:地上有什么?天上有什么?滑梯的前面是什么??五、活动延伸:完成幼儿用书【篇二:幼儿园中班识字教案】中班识字活动---执教:李露平一、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识字活动,激发幼儿对识字的兴趣。

2、认识汉字:红、黄、蓝、绿。

二、活动准备1、红、黄、蓝、绿的字卡。

2、红、黄、蓝、绿的颜色纸。

3、不透明的袋子一个。

三、活动过程1)、活动引导(5-8分钟)1、小朋友们上午好,今天李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魔术,想和李老师一起玩的小朋友就请安静的坐好,先坐好的小朋友李老师就先请他来参与我的魔术。

2、老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法袋子。

在这个魔法袋里面有很神奇的东西,现在李老师请坐好的小朋友到我的魔法袋里面来摸一摸,我先看看哪个崽崽是坐得很棒的。

请你。

,请摸完的小朋友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没有坐好的小朋友待会李老师不会再请他了”3、请问小朋友没们,你们刚才在我的魔法袋里面摸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完之后教师总结:刚才孩子们都表达了自己所摸到的东西,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现在还想请做好的小朋友来看一看。

中班科学认识上中下教案

中班科学认识上中下教案

中班科学认识上中下教案中班科学认识上中下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列,感知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种子发芽、早晚的变化、洗手、脱衣服睡觉等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导入课题,讲一讲生活中的先后事件,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早上起床了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呢?幼:先要洗脸、刷牙,后吃早餐。

2、师:去上幼儿园,来到幼儿园里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幼:先向老师问好,去区角玩游戏、收玩具、最后跟老师去做早操。

3、师:吃点心了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幼:先洗手、后吃点心。

小结:小朋友刚刚我们说了很多平时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知道我们做事都有先后顺序。

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先后。

二、幼儿分组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时间与事件先后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师: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有先后顺序。

种子发芽长出两片叶子长出许多叶子。

2、幼儿分组操作,根据图片内容的先后排序。

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一些生活及自然变化的图片,请小朋友给图片排序。

3、分享交流,教师评价。

师:小朋友为故事图片排好了序列,来看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给洗手的顺序排序的?幼:我们是根据老师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来排序的。

师:这组的是从早到晚的变化排序,你们是怎样排序的?幼:我们是看从太阳到月亮来排序。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先起床再穿衣服排序。

4、教师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都学会了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会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见的先后顺序,请你说说还有那些?妈妈炒菜的时候是先洗菜、切菜最后拿去炒好的。

中班科学认识上中下教案2活动目标:1、青蛙的外形特征和成长过程。

2、了解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培养幼儿对动物生长的探究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上下这一空间方位。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会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一个,一座大山,一棵大树,桃子若干。

2、各种小动物若干。

(如:小鹿、小熊、小猫等。


3、准备游戏时用的伞、床、桌子、椅子、蘑菇桌等物品。

活动过程:
1、以小猴找食物,导入活动。

瞧!是谁呀?(小猴子)小猴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多想找些吃的来掂掂肚子呀!他走呀走,找呀找,看!他走到了什么地方?(小猴走到了山下面,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让我爬上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

小猴现在又在什么地方了呀?(小猴到了山的上面。

)让我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有棵树,树上有桃子。

)小猴要去摘桃子,先要干什么?(小猴先要走到山的下面。

)(小猴再走到大树的下面。

)桃子在哪儿呀?小猴能摘到桃子了吗?(不能)怎么办呢?(小猴子爬呀爬,爬到树上)摘个桃子吃饱了,咕噜咕噜滑下树。

2、引导幼儿找出各种小动物所处的位置。

(1)小猴子吃饱了,找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他们要和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小朋友让我们赶快闭上眼,让小动物藏起来吧!
(2)小朋友,小动物都藏好了,我们快来找找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呀?(请每一位幼儿说一说,能说出谁藏在什么的上面,谁藏在什么的下面。

并请他把小动物找出来。


3、幼儿参与活动,一同进行捉迷藏的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小动物藏的这么好也都被你们找到了,你们的本领真大,这回我们也来藏起来,让小猴子来找找我们,好吗?小朋友在藏的时候要记住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那让我们赶快找个地方藏好,一声不响,一动不动,让小猴子找不到。

(教师扮做小猴子,“小朋友,你们都藏好了吗?我要来找了?”)(2)小猴子找小朋友,“咦,怎么一个小朋友都找不到了,他们都藏到哪去了呢?我实在找不到你们,你们还是出来吧!”
你们刚才藏的这么好,谁来告诉我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引导幼儿说出上下方位。


4、结束活动:
哦!原来小朋友藏的这么好呢,所以小猴子都找不到你们了。

你们瞧,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好多小动物也想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小朋友平时可以去找一找,看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