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课标明确告诉我们当前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而富有创新的教学改革,它正把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
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起点。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诱因,是促使其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一篇课文,学生无心看,不感兴趣,哪能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呢?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运用多种教学,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给学生以可感的艺术实体,强化感染力,提高兴趣。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上所展示的西沙群岛海底景观: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龙虾、鱼成群结队,千奇百怪的贝壳。
再放本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美景中畅游。
学生听着声情并茂的录音,整体感知了课文,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深探西沙群岛奥秘的兴趣顿增,然后我又播放《西沙群岛》的录像,让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在学生脑海中具体形象化,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时学生目不转眼地盯着屏幕,不时发出惊叹声,已心弛神往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只有对教学产生兴趣时,学生才能带着积极情绪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成为有意义教学。
总之,兴趣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特殊的意义。
二、重视预习环节,强化自主学习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
”一语道破了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预习环节,落实教材的预习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布置预习时拟定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
部编人教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做学习的主人》教案教学设计_百
部编人教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做学习的主人》教案教学设计_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明白掌握学习方法对学习带来的益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如预习、复习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学习挑战,享受学习的乐趣,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1. 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动力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忙碌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学习。
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
我们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想象一下当你掌握了新的知识或技能时,是不是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学习的价值所在,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习也是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石。
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和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所以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习是成长的阶梯,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世界,每一堂课都是我们探索未知的旅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
当我们掌握了新的知识或技能时,我们会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同时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当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会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和满足。
所以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用心去感受学习的美好。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后,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动力。
这种动力就像是一股强大的能量,推动我们不断前进。
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国家的进步、为了社会的服务,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结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学习的美好和价值吧!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一定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2.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部编人教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做学习的主人》教案教学设计》之“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段落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参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参考)学生观1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由试点实验阶段走向全面推广阶段。
新课程,向我们学生、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学生?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老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的师生观,而建立一种积极地、有效地新型师生关系,具体说来,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把学生当做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机器,对于学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从来不考虑学生的要求,是将学生看作机器,而不是看作为一个人。
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首先要将学生看作学生,看作为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
二、把学生当作朋友。
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不再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而要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把学生当作朋友,意味着要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观、世界观,要对学生平等和信任。
三、把学生当做老师。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新已经是日新月异。
现在的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现在的学生,也不再是“期望的知识接受器”,其中有些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包括计算机、现代科技等方面)已超过了部分教师,由于目前获取知识的渠道之多,即使在教师所执教的本学科上,也有不少信息——学生已经掌握了,而教师却还毫不知晓。
四、把学生当做同学。
新课程、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学生固然需要教师的教学与引导,但教师也同样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训与指导。
第五,把学生当作儿童。
作为儿童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童心,有作为儿童的特有的性格和爱好。
作为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看作儿童,对于儿童的要求应该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和学生在新课程下一起成长和进步。
精选如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三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搜集、加工、整理材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地位最集中的体现。
这一过程虽然是在课下进行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
正如有的老师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在课外。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800字(7篇)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800字(7篇)关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范文):1我们在新课程中倡导学生主体交流、师生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效果。
为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在新课程整改的背景下,教师应确定位置,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宽松的自由发展空间。
为此,教师要把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采用启发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简单的问几个为什么,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学生积极讨论交流。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逐步体验成功,形成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转化成自觉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内化。
新课程整改要求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发展的结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
努力实现教学由“教”转化为“导”,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能力转化。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实践高效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新天地,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理念、新方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角色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新课程教学理念出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求改变外,也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转换角色,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一、教师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做民主教学的参与者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处在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下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成长的烦恼”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学生中无人交谈,更没人提问。
当我提问的时候,也没有人主动回答,好不容易点了几个学生的名站起来回答,结果他们回答时要么结结巴巴,要么答非所问。
事后我了解到,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不喜欢围绕教师的教学思路转,更不喜欢在师生面前谈及自己的青春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放下架子,与学生们套近乎、拉家常、交朋友,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他们的距离。
谈话中,我用温和的语调和鼓励的眼神对待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平等,在精神上受到鼓舞。
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了,随后敞开心扉,把自己的青春困惑毫不保留地和教师、同学交流。
学生表达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免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创建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把课堂当做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才能使学生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使学生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做问题教学的探究者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知识。
学习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
学习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化学是一门实用的中心学科,是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而化学科学的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发展。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学习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学习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
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探索篇•课改论坛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对传统的老师角色的最好概括。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是教学环节的控制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一言堂,高高在上权威者。
随着课程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不再只是围绕教材进行,而是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追求创新,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和研究者。
下面就本人从教多年的经验对“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谈一己之见。
一、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新教学理念打破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已不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升,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与至少一项技能。
而教师要想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传统传授者的地位被动摇了,学生不只是在课堂获得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与引导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新课程改革则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不能再坚持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而是要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什么都敢问”“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嘴、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像做游戏一样轻松愉快地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有些老教师会认为无拘无束的课堂,好像是在“放羊”,我认为即使是“放羊”,但牧羊人也要把羊群引至辽阔的草地上,让羊群自由奔放,独立寻求自己喜爱的草,学会生存。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日常教学,谈谈如何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要老觉得学生需要控制,需要包办,需要约束,需要限制,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更新教育理念,舍弃一些老旧的教育思想,学习和吸收一些最新的教育思想。
二、激发兴趣,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
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
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放手参与、自主探究
参与式的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的老师灌输。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循循善诱,鼓励支持
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支持,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深入探究,取得小突破时,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学生继续前行的动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作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寻求一条适切的教育之路。
2022年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7篇)
2022年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7篇)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在体会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思路的同时,也时时处处感受着困难和压力。
在通读了新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后,结合自己近年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学习新课标过程中的体会。
1、教育理念的转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学校逐步开展起来。
新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
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转变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
转变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内驱力”是学生情感态度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若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驱力,则有利于激发起其学习的热情和动机。
尤其是线上学习期间,我们所期望学生能够自主而非被动,自觉而非盲目,自立而非依靠,自律而非强迫地学习,更是指向了学习内驱力的培养。
如何帮助孩子在居家学习期间动起来,不断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主动经营自己的学业,走向自我教育呢?笔者通过转变角色,以参谋者、激励者、鼓掌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变身高明的参谋者,点燃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线上学习期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鞭长莫及。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低,所以合作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做到一对一的交流或者多对一的帮助,有助于学生相互监督。
为了保障学习质量,落实教学效果,笔者积极探索线上学习小组的有效实施,力求将学习管理过程从教师和家长的监督,转变为生生互促,继而实现学生内驱力的提升。
第一节线上课,我便组建了“云端小组学习”战队。
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我决定化身为他们的参谋和助手,辅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凸显其在学习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第一天线上课结束后,我组织召开了组长会议,会上明确了“组间异质”的原则、组长的职责、管理范畴以及评价机制,并就如何在小组群里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对组长进行了细致指导:比如如何建立小组公约,如何有效与组员及家长沟通,如何科学公正评价等。
事实证明,这样的培训指导为线上学习期间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小组管理工作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倦怠期、瓶颈期,为了给学生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每周都会召开视频会议,倾听组长们的苦水和困惑,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参考性的意见或建议,为他们指导、点拨、打气。
与此同时,密切关注每一个小组群的日常,经常在群里点赞组长的管理,肯定他们的努力,给予绝对的信任和支持,发现组内的亮点做法决不吝啬表扬,还会分享到班级群中;发现组内出现了被高频@的“潜力股”,我会悄悄与之联系,从老师的角度给予鼓励和帮助,督促使其尽快跟上团队的节奏,一有进步马上表扬,不仅表扬进步同学,更表扬全组对他的帮助。
转变教师角色 发挥学生主体性
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学生主体性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强烈的变革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特点。
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改变教师角色教师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而且在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
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
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参与。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只是引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那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另外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课堂上,我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讲坛,和学生一道学习,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
我们不应把课堂当成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需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并让学生动手做、动口说。
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学的重要性兔峨中心校果力完小蔡菲教师是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教学专业化活动的角色,新课程和新教材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共同交流、对话,共同认知、分析,要求教师把唱“独角戏”的舞台让出来,由师生共同合唱。
教师在这台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此,教师就像一位船长引领着自己的“员工”在正确无误法操纵着船的航向,是这群“员工”身边最得力的引导者。
“员工”只有得到船长富有启发性的引导,他们在操纵中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航行。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独立自主地、主动地发展。
大部分教师还处于以往的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整堂课就只有教师一人在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如同看了一场无聊的“话剧”,根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
试问这样的教学能取得怎样好的效果呢?二、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亲密合作伙伴。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技能个性。
在实践中引导他们调查、探究,积极倡导以“自主、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指引他们用创造新理论探究科学方法,发展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随时与学生亲密合作,共同探究,及时点拨,和谐共处,让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成为学生学习中最亲密的合作伙伴,真正的良师益友。
一位在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不是只有渊博知识和深厚的学问,而是在课外能够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在课内能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喜欢你,他们才会喜欢你的课,这样不需要更多的督促,就能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三、教师是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而民族的进步在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
创新成为了教师肩上最为艰巨的重任。
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考点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
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宋佳颖
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宋佳颖发布时间:2021-05-25T15:01:55.05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下作者:宋佳颖[导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也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规律。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柳河沟学校宋佳颖 110300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也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规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充分的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就针对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展开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效率一、翻转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课堂环境和氛围的影响,通过翻转课堂的运用教师就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和操作当中。
同时,在翻转课堂的过程当中,多媒体教学方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独立的去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把一些抽象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通过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入,在观看学习视频或者是相关图片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带着问题主动的去进行思考。
2022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2022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通过参加资兴市教师进修学校与资兴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化学新课标与有效课堂培训,让我对课标、教材和课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新课标》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
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一、更新观念新时代呼唤新的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贮存知识的“容器”,而应视为等待被点燃的“火把”;学习不应该是“学答”,而应是“学问”,要让学生不只是学会,而且要会学;要彻底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育的根本理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性人格,而不是依附性人格,要以创造为本位。
创造力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环境的熏陶,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
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教会学生创造的思想,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营造宽松的、交流、讨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
二、因“才”施教古人说:“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我们所说的“才”还包括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因“才”施教是指:“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教材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
比如:上应用题和上计算题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内容,上应用题通常采取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尝试教学法等,而上计算题通常采取自学法、练习法、发现规律法、尝试教学法等。
因而,因“才”施教是每个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因“材”选学方法,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需的“武器”。
方法是活的,知识是死的,只有用活的方法处理知识,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比如:对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里利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起来,就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里再利用极限的思想(不用向学生说明什么是极限),平均分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如此分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了(这是隐性知识,学生用实际操作不能完成的),在这里教师讲是讲不透的,要学生慢慢“悟”才可以理解。
因此,学生要学会“悟”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
所以因材施教、因材选学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思想。
四、主动探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自己发现的知识,我们就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
五、发展个性在“教”与“学”中,我们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学生能学会知识,并且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创造的能力。
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和学,使学生要学习那些既是未来所要求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需的,对学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智力训练价值的数学,以满足社会对未来公民的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换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仅仅九个字,简单而明了的诠释了教师存在的作用和社会意义:“传道”就是讲授为人处事的道理;“授业”就是传授学业知识;“解惑”就是解析为人的困惑、学习知识中的疑惑。
“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在为师的身上,往往由于体现的侧重点的不同,而导致的课堂形式不一样,教师也就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是把落脚点放在了“授业”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因此课堂也就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教师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大讲特讲,操纵了整个的课堂空间,全然不顾学生的存在、学生的身心感受。
然而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上,只能充当接受知识的机器,不能参与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充当了课堂的主角,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生机,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最终的结局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走向辍学。
这种在中国口耳相传了几千年的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中国的文化传播、人才培养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随着历史发展的今天,这种以教师为主宰、主角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走向开放、合作的课堂教学。
教师始终是教育的第一要素,即使在知识经济时代,先进的电教化教育手段也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
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时,都要经历一次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育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到底发生了哪些转换呢?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的课堂教学角色,树立新的学生、学习、教学观念。
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建立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往、合作学习,师生、生生关系融洽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原先高高在上的、课堂的主宰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
上课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要仔细研究了解教材,把自己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体会用教案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讲授这节或这堂课内容的依据。
上课时,根据教案中设计好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组织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个时间段教师的角色就是组织协调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把握课堂进度,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助于探索交流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师生、生生关系良好、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快乐学习。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尽可能的少讲直至不讲。
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失去了,学生的学习用不着教师了,只不过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求知、探究、合作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学习中去,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究、发现新知。
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避免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
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的目的。
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课堂上,教师随着教学的进行,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各个学习环节的合作者。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普通的一员,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了解他们探究的情况、欣赏他们独到的见解、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的创新。
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研究问题,共同分享学生求知的快乐,成为深刻理解学生的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参与者,以建立一种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伙伴型关系。
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又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解疑的过程,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漫长而烦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形成全方位的服务:首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多元的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其次,创设一个宽容的课堂氛围、丰富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帮助学生确定一个适合于学生本身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的关键在于如何采用发现式来进行教学,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不拘泥于课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问题、新方法等等。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走进新角色,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从容,为学生的明天铺路架桥;使学生在平等、宽容、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愉悦学习、求知、快乐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浅谈多媒体技术使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张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但也有不少多媒体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与多媒体手段在整合中的一些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观念,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却出现了许多值得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1、拘泥课件,遏制教师的创新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备课就下载课件,不管现成的课件是否适合教学需要,下载后就用;有的教师因地制宜选择课件,并在现有的课件上做修改。
但无论哪种情况,教师对本节课教材的处理都只能局限于课件的思路,没有独到的见解,缺乏创新。
2、课件流程过于僵硬,不利于课堂的多变性上课前,教师已经设计好一套完美的课件程序,课上教师只需按部就班地按键,课件便顺序播放下去。
这样,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思维引到课件的既定程序上来,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特别是当课堂教学中发生了教师上课前没有预设到的问题时,教师便无所适从。
当多媒体出现的问题的答案与学生的不一致时,或例题、习题的解法与学生的解法有出入时,多媒体就成了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鸿沟。
3、喧宾夺主,取代了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题目的书写、几何图形的画法以及工具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的示范。
但在教学实践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省时、省事,这一切都让多媒体课件代替完成。
虽然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但我们应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价值,有的还需要教师的亲自示范,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示范要比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更有实用价值。
4、夸大实效,冲淡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师生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任何工具和辅助手段都不能取代的。
有些教师过分依赖与夸大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认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比教师的作用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