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流程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教案与反思

六正比例和反比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探究时间与路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表格中的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说说是怎样的关系?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分析时间与路程这两个量的比值。

提问:表格中时间越长,路程越多;时间越短,路程越少。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时间与路程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动手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学生观察比值,发现规律,汇报小结。

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些比值都是相等的,它们表示行驶的速度。

提问: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路程

时间

=速度(一定)

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

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例1中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4.正比例意义的应用。完成第57页的“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成正比例的量》教案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正比例的概念。

2. 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难点: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

3. 采用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成正比例的实例,如身高与鞋子号码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成正比例的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两个变量成正比例的意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比例的特点,并归纳出正比例的定义。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正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购物、出行等方面。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正比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正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

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有关成正比例的练习题,判断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例》教学设计

作为⼀位不辞⾟劳的⼈民教师,就有可能⽤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正⽐例》教学设计,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正⽐例》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使学⽣理解正⽐例的意义,能根据正⽐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例。

2、培养学⽣概括能⼒和分析判断能⼒。

3、培养学⽣⽤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正⽐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法。

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商店⾥有两种包装的袜⼦,⼀种是5双⼀包的,售价为25元,⼀种是8双⼀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袜⼦更便宜?

学⽣独⽴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较的?

⽣:我先求出每种袜⼦的单价,再进⾏⽐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计算的?

⽣: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例。(板书:正⽐例)

⼆、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学习正⽐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出⽰⾃学提⽰: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变化的?学⽣⾃学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明确:像这样,⼀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例的意义。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

2.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学习重点:

理解实际情境中正比例关系。

学习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总价÷数量=单价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数量关系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探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下面是一辆汽车8:00出发时和行驶1小时后里程表上显示的千米数。

(1)汽车1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生1:8:00出发时,汽车的里程表显示的读数是8724千米,1小时候汽车的里程表显示的读数是8814千米。

生2:8814-8724=90(千米)

(2)如果汽车的速度不变,请完成下表。

(3)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比值。

你发现了什么?

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在上面的问题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速度一定)我们说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两种量的变化相同。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探究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自动笔的单价为1.6元,请完成下表。

从上表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花的钱数和买自动笔的数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PPT教学课件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PPT教学课件

课后习题
2.填空。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当两种量相对应的比的(比值)一定时,这两种量成正
比例关系。
(2)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

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k(一定)
)。

课后习题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成正比例的在括号
6.三角形的底一定,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和高的比值是三角形底的2
倍,而三角形的底是一定的。
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
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
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因为路
程和时间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80。
80
教学新知
结论: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路程
=速度(一定)
时间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
着变化。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
0.4 0.8 1.2
= = =0.4
1
1
1
(3)这个比值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总价、
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总价÷数量=单价
(4)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知识要点
根据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有以下的共同点: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二)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正比例》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正比例这个资料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好处、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教材带给了三个情境,其中一个是图像,两个是表格,让学生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透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好处,会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

【优秀课例】《认识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优秀课例】《认识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让智慧发散,让教育共享,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课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教材】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41页.

【教学对象】六年级(下)学生

【授课老师】曾斌锋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了比,两个相关联的变化的量,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总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认识正比例的量(教案)

认识正比例的量(教案)

课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等)

引入:我们共同研究这些数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新知识交流探究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小组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苏教版数学六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六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

本知识、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能够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成正比例的量的关系。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的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成正比例的量的辨识和描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实例和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能够辨识成正比例的量。

2.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成正比例的量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成正比例的量的辨识。

2.成正比例的量的关系描述。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究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通过具体实例和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例和练习题。

3.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两个量的比值保持不变?从而引出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

通过PPT展示多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同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成正比例的量的关系。

苏教版数学六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六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

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以及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成正比例的量。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正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有了初步

的认识,能够理解比例的表示方法。但学生对于正比例的判断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

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成正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正比例问题。

五. 教学方法

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正比例的意

义,理解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学思

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PPT:制作包含丰富实例的教学PPT,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比

例的概念。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

操作和练习。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实物等,用于辅助教学。

《正比例》说课稿

《正比例》说课稿

《正比例》说课稿

《正比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成正比例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能力特点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工巧匠有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具体问题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的三维目标呢?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产要方式来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采取以上步骤的根据是学习比例的知识不能靠直观演示、操作,来获取知识,主要靠实际例子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这样克服了比例意义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详细教案

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详细教案

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详细教案

教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本篇文章就将提供一份关于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详细教案,帮助各位学员更好地掌握这一教学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的定义。

2.掌握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的计算方法。

3.了解如何通过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1.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的定义

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教师越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

2.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的计算方法

(1) 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 = 教师的教学能力 / 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计算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 = 教师的教育背景 + 教学经验 + 教学技巧 + 个人素质等因素。

(3) 计算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 = 学生的知识水平 + 学生的学习能力 + 学生的兴趣 + 学生的心理素质等因素。

3.如何通过教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1) 教育背景: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会给教师带来不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

(2) 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都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 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适当的引导和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_ 【课堂实录】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 【课堂实录】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五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学生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学生能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进一步体味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预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看(出示照片),这张照片上有谁?(姚明)对,这是召开政协会议时拍的照片。这暗地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我们都知道姚明长得高,开会第一天,主持人说:“请大家注意会场秩序,后排那位委员请坐下。”姚明不好意思道:“我已经坐下了,要不我躺下?”其实,姚明的身高一出生时与普通孩子并无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显现出当一位篮球运动员的潜质。这是姚明从1岁到10岁时身高与年龄的数据表

从这个表格中,你能看出年龄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姚明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在不断地增加)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入手,通过分析姚明的身高与年龄数据表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关系)

二、合作探索:

1、两种相关联的量

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关系还有许多,(闭上眼睛想一想)比如: 例一:我们早上走在上学的路上,你所走的时间与所走的路程 时间(分)

1 2 3 4 …… 10 路程(米) 50 100 150 200 …… 500 例二:到商店买本子,所买本子的数量与总价

《正比例》教案【3篇】

《正比例》教案【3篇】

《正比例》教案【3篇】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例1,第5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

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流程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以外出旅游为话题,引出行程问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探究变化规律,在变量中理解相关联的量。

路程时间相关联(同时变化)

变大变大

变小变小

2、继续探究变化规律,从变量中寻找定量

先找出速度一定,再进行分类

60:1=60120:2=60180:3=60 240:4=60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比值一定

3、小结。通过横向观察,我们发现时间变化,路程随着变化,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通过纵向观察,我们发现在变化中蕴含着不变,也就是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一定。

三、借助素材,抽象概念。

1、加强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学习工程问题

2、进行两个表格对比,建立模型,抽象概括成正比例的量。

3、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式。

4、回顾小结。

用三种方法描述正比例的意义。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以外出旅游为话题,引出行程问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探究变化规律,在变量中理解相关联的量。

路程时间相关联(同时变化)

变大变大

变小变小

2、继续探究变化规律,从变量中寻找定量

先找出速度一定,再进行分类

60:1=60120:2=60180:3=60 240:4=60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比值一定

3、小结。通过横向观察,我们发现时间变化,路程随着变化,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通过纵向观察,我们发现在变化中蕴含着不变,也就是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一定。

三、借助素材,抽象概念。

1、加强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学习工程问题

2、进行两个表格对比,建立模型,抽象概括成正比例的量。

3、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式。

4、回顾小结。

用三种方法描述正比例的意义。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以外出旅游为话题,引出行程问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探究变化规律,在变量中理解相关联的量。

路程时间相关联(同时变化)

变大变大

变小变小

2、继续探究变化规律,从变量中寻找定量

先找出速度一定,再进行分类

60:1=60120:2=60180:3=60 240:4=60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比值一定

3、小结。通过横向观察,我们发现时间变化,路程随着变化,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通

过纵向观察,我们发现在变化中蕴含着不变,也就是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一定。

三、借助素材,抽象概念。

1、加强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学习工程问题

2、进行两个表格对比,建立模型,抽象概括成正比例的量。

3、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式。

4、回顾小结。

用三种方法描述正比例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