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教案 冀教版
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
五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四段式” 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 习、小组合作探究为主, 利用小组汇报、学生评价、 教师点拨、强化训练等手 段完成课堂教学。
(一)复习检测: 1、出示小黑板:直线AB、CD被EF所截,∠1=75°, ∠2=75°,说明AB∥CD 此环节我让学生主动到黑板板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尤其是说理过程的书写,让学生之间互相查找,以便 加深印象,同时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 学习兴趣。 2、指名找出上图中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指名回答) 3、引入本课 我们知道,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此我们想到, 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能否用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之 间的关系作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 来探究。 引入.mp4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认识 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并在平行线 的基础上会运用同位角来判断两线是否平 行,但不能说明道理。为此,我在教学中, 把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做为重点,让他们体 会推理的意义和作用,把学习过程设计为 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以人 为本的原则。
(四)当堂检测
出示小黑板,做一做 1、如图,∠1=80°,∠2=100°,可以判定AB∥CD, 它的根据是( )。
A C B
1
2
D
2、如图,∠1= ∠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AB∥CD B 、AD∥BC C、∠B=∠D D、∠3=∠4
A
3
1 2
B
4
C
D
3、如图,CD平分∠ACB,∠ACE=80°,∠CAE=50°,AE A 与DC平行吗?为什么? 检测.mp4
设计意图
学生在自学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 基础上,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 为了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我采用了分 组汇报的形式,并指明板演,目的是为 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推 理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 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修改)-教学设计说明(冀教)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第一课时)
河北省故城县聚龙中学
秦玉晨
2010年10月
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第一课时)
河北省故城县聚龙中学秦玉晨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的内容,分两课时.此为第一课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依据课标要求,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学法:
一、“做中学”,即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他们提供探索空间和时间,给他们创造“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充分享受自己“做”出来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
二、“我要学”,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尽量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如:图片欣赏、动画演示、智力擂台、开阔视野等,使学生好学、乐学.同时,鼓励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共设计了九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总之,我的整体设计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构建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2019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教案 冀教版
所以,∠1=∠2,
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师边讲边板书,告诉学生解题的要求.
运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
请同学们做课后习题(P45)第4题.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可找学生板演)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活动4完成“做一做”
请同学们做课本(P44)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看书想一想:怎样表示两条直线平行?怎样读?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点活中见过平行线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联系实际情景.
活动2平行线的画法
请同学们按课本43页的方法,画平行线.
学生画平行线,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平行线的画法.
请同学们做“一起探究1”.
学生探究,教师指导.
探究: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结论: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请同学们完成“一起探究2”.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探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1如图,∠1=55°,∠2=55°,直线a与b平行吗?为什么?
2.初步学会简单的理由说明.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利用正方体模型观察“不相交的直线是否平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1.平行线的概念及画法;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及其应用.
活动说明
活动目的
活动1认识平行线.
学习平行线的定义、表示方法.
活动2画平行线.
画平行线,探究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第一课时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相交线,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平行。首先呢我 们来看在生活实例当中所出现的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说明: 平行的概念包括三个缺一不可的 条件。 1.它们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2.它们必须不相交。 两条线段或射线平行,是指 两条线段或射线所在的直线
A
B
a
C
事实上,若直线a//b,则直线a上任意 一点到直线b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 离就叫做a与b之间的距离。
M
N
Q
b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 离处处相等。
三、平行线的画法:
平移法 已知直线a,怎样画另一条直线b,使它和直 线a平行。
b
1.靠线:让三角板的一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尺靠:用另一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 3.移尺:将三角板沿着直尺的边移动 4.画线:沿三角板的一边画线
平行。
3.它们必须都是直线。
平行线的表示:
图形 符号 读法
A
C
B
AB//CD
D
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 或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
a
b
a//b
直线a平行于直线b,或直 线a与直线b平行。
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如图,直线a//b,A,B为直线a上的任意两点。 请用三角尺分别画出点A和点B到直线b的垂线段AM,BN, 并观察度量AM,BN,看看他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a
观察与思考:
1.如果在直线a外任意取一点C,你能过C点画出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吗? 这样的直,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和已知直线平行。
2.从以上画平行线的过程可知,只要哪对角相等,就可使a//b?指出 这样的角。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教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时教案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课时安排说明:平行线与相交线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
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事实。
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按照“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再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有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理,以加深对平行的理解,并学会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所以,本章及本节内容无论是在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索得出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一,并初步认识“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第二课时在进一步认识“三线八角”中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同时,探索得出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二、三。
本单元教学设计时将遵循教科书编写思路,在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三线八角”,使该知识的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不是孤立地处理这些内容。
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一章中,已经结合丰富的现实情景,直观认识了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了解了平行线的定义,会借助方格纸、利用直尺、三角板用多种方法画平行线,经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了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为本章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七年级上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一章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模型操作、拼摆、图案设计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会平面图形的性质及位置关系,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两直线平行的性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是基础的平面几何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两直线平行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图形的认识和观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探究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直线平行的性质,能够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互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直线平行的性质。
2.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互补的定义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两直线平行的性质。
3.实践教学法:通过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例、PPT等。
2.学具:直尺、三角板、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两直线平行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习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的结论。
初中两直线平行教案
初中两直线平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图形直观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1. 两直线平行的概念及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三角板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日常生活实例,如双轨铁路、尺子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行线?2. 学生分享对平行线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平行线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展示直线和平行线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平行线有哪些性质?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践并理解判定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如道路设计、建筑设计等,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应用拓展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两直线平行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图形直观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修改)-说课设计(冀教)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河北省故城县聚龙中学秦玉晨2013年5月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河北省故城县聚龙中学秦玉晨2013.5 尊敬的评委,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法、过程、评价共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内容:相交线与平行线,是几何学习的基础;而本节内容: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则是本章的重点,为后继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还将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逻辑思维,提高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平行线,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对图形只是初步认识,分析概括能力较差,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画图来探寻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推理.教学难点:正确分析图形,找准两条直线平行所需的同位角.二、目标分析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的画图过程,亲身体会这一事实的正确性;(2)反思画图过程, 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认识事物、总结规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感受获得成功的乐趣.三、教法、学法分析《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学法:(一)、“做中学”,即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他们提供探索空间和时间,给他们创造“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充分享受自己“做”出来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二)、“我要学”,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尽量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如:图片欣赏、动画演示、智力擂台、开阔视野等,使学生好学、乐学.同时,鼓励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因此,我选择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四、过程分析:当∠1>∠2或∠1<∠2时木条a和b不平行当∠1=∠2五、评价分析本节课,将始终关注学生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按所给的条件进行思考、探究,能否在活动中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既关注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判断,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如:及时激励启迪、明辨是非;及时调节节奏、难度等,这样通过变换教法、学法,使教与学更加和谐地发展.本节课,除课堂观察外,我还采取课后访谈、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评价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发挥评价的功能,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时,也有助于老师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找到努力的方向.各位评委,老师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妥之处,恳请不吝赐教,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七年级数学学教案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目标:1.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2.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归纳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2.发现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教具。
2.学生将准备好的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 (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两条平行线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平行线的应用情况,引起学生对平行线的兴趣。
Step 2: 提出问题 (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1.你认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样的图形中直线是平行的?3.两条直线平行的时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Step 3: 教学讲解 (15分钟)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讲解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让学生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1.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①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②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相等。
2.两条直线平行的表示方法:两条直线平行可以表示为"∥"。
Step 4: 实例分析 (1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例和问题的分析来引导学生运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3和直线y=2x+5是否平行?例2:已知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为10厘米,求两条平行线上的两点,使得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厘米。
例3:如果一个梯形的两个非平行边中点连线与梯形的平行边平行,那么这个梯形是什么梯形呢?Step 5: 练习与巩固 (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1.判断下列直线是否平行:a)y=3x+2,y=2x-1b)y=-2x+4,y=-3x+6c)2x-3y=5,4x-6y=102. 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 AD∥BC,AD = 2cm,BC = 3cm,CD = 4cm,求AB的长度。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这一性质是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一性质对于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并且已经学习了如何用符号表示两条平行线。
但是,对于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并证明这一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难点:如何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并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画图工具,包括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如操场上的跑道、教室里的书桌等,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用画图工具进行验证。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画图操作,尝试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说课稿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线段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对于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平行线的性质这一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通过实例和几何画板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性质探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和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平行公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平行线的传递性。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传递性,即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并证明这一性质,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平行公理后,已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仍较模糊,对平行公理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传递性。
2.学会运用平行公理和传递性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传递性。
2.难点:如何运用平行公理和传递性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感知平行线的传递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平行线知识,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传递性。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情境图、实例、证明过程等。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巩固练习。
3.教学用具: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河北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精品
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也逐步完成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渡,能够进行较为简单而相对完整的说理过程。
教学
目标
1.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添加辅助线,构造截线、被截线等来解决角度相关问题,并能够过简单说理将猜想结果加以验证,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以及推理能力.
2.通过一起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展示,质疑补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点
重点
通过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来解决题目中探求角度及角度之间关系的问题。
教学
环节
环节一:导入
回顾1: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能形成哪些角
回顾2:如果直线AB∥CD,这些角之间有什么特殊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
3.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在过程中体会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展示,质疑补充,丰富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环节三:【我爱发现】
问题5:请你说明你添加的辅助线的目的和作用。你是如何想到要这样添
环节四:【我爱思考】
思考1:请你改变点E与直线AB、直线CD的位置关系,连接AE、CE且∠E、∠A、∠C仍然存在,有哪几种情况请小组讨论,并画出图来.
由于此环节难度较大,教师先给出其中一种情况:
思考2:在新画的图形中,原来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不成立,又有什么新的关系也请你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活动4完成“做一做”
请同学们做课本(P44)的“做一做”.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拓宽对平行的认识——平移.
活动5回顾与反思
请同学们谈一谈,今天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请同学们做课后练习(P45).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巩固练习.
做完练习后,你认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在同一平面”可以去掉吗?
活动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探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应用.
活动4完成“做一做”.
渗透平移.
活动5回顾与反思.
整理本节知识.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电脑、投影仪
课件资源、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平行线
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复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P43)第1⑵、2、3题做在书上,第1⑴、4做在作业本上.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请同学们看书想一想:怎样表示两条直线平行?怎样读?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点评.
认识平行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平行线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联系实际情景.
活动2平行线的画法
请同学们按课本43页的方法,画平行线.
学生画平行线,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平行线的画法.
例1 如图,∠1=55°,∠2=55°,直线a与b平行吗?为什么?
解:因为∠1=55°,∠2=55°,
所以,∠1=∠2,
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师边讲边板书,告诉学生解题的要求.
运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
请同学们做课后习题(P45)第4题.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2.初步学会简单的理由说明.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利用正方体模型观察“不相交的直线是否平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1.平行线的概念及画法;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及其应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说明
活动目的
活动1认识平行线.
学习平行线的定义、表示方法.
活动2画平行线.
画平行线,探究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请同学们做“一起探究1”.
学生探究,教师指导.
探究: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结论: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请同学们完成“一起探究2”.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探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行线,会表示两条直线平行;
2.会画平行线,知道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3.知道“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能用来说明两条直线平行.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