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日 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了解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日月》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生字词、修辞手法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日月》。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描绘自然景物的句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
当巴金写日和月时,两篇 文章有共同点,有什么共 同点?
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 为什么作者笔锋一转,说起 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 愿舍弃自己的命”?
铺垫,重点:为着追求光和 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1941年, 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 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 光明被黑暗取代,和 平被屠杀侵淫。为了 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 存,千千万万不甘做 亡国奴的人们,拿起 武器,走上战场,不 惜牺牲。作者写此文, 就是由此而发。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冷”和“死”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 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月的光是死的光”,既然如此,作者在末 尾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齐读第 六段)
“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 “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凉的生不 如轰轰烈烈的死, 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已死的星球再生。结 尾处的疑问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皓月hào 姮娥héng 瞬间shùn 撮合 一撮灰 一撮头发 一撮胡子 露马脚 露怯 露台 宁愿 暴露 宁可
宁静
安宁
听课文录音,把握感情基调,完 成下列连线题。 细腻幽静 日 冰冷、死光
激情洋溢 月 发光、发热
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 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 什么?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 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 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 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 “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 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
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 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 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 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那些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短文两篇(日月)》。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态度。
(3)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巴金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短文两篇(日月)》的兴趣,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5分钟)(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深入理解主题。
(2)解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巴金的其他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短文两篇(日月)》。
2. 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巴金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人,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并结合自身感受,写一篇感悟生活的短文。
短文两篇日月读后感
短文两篇日月读后感《短文一:日月》读后感《短文一:日月》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日月的描写和比喻,作者把宇宙间最伟大的两个天体与人类的生命进行了对比,使我对生命的宝贵和短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以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日月的美丽与伟大。
日月是宇宙的瑰宝,它们以自己的力量照亮了整个世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始终不辍地四季轮回。
月亮则在夜晚默默升起,给人们带来一丝安宁与希望。
日月的存在,让我感叹生命的奇妙与无常。
在对日月的描写中,作者不仅仅是赞美它们的美丽,更将之与人类的生命进行了巧妙的类比。
人类如日月般短暂而光辉,尽管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微不足道,但却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奉献而变得有价值。
就像日出而作,落入忘却,人类也是一样,生命无常,转瞬即逝。
我们应当珍惜每一个时刻,用我们的力量去点亮他人,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光明。
通过阅读《短文一:日月》,我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间的日月,时光匆匆而过。
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每一刻,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美好,去改变世界。
这篇文章使我意识到,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而是要积极面对,用我们的热情和激情为世界带来一丝光明。
《短文二:日月》读后感《短文二:日月》给了我许多思考的空间。
这篇文章描绘了日月的美丽和无尽的力量,以及人类对日月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日月的描述,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这篇文章中,日月被赋予了无比的力量和神秘感。
日月的光芒无处不在,它们为大地带来温暖和光明,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同时,日月也是人类对未知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
人类不断努力去探索日月的奥秘,希望能够揭示宇宙的真理。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和日月一样都是宇宙的存在。
我们的生命与日月的运行一样短暂而珍贵,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时刻,用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带来一点光明。
另外,这篇文章还让我意识到了探索未知事物的重要性。
《短文两篇日月》课件
作者成就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 现实问题,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作者评价
巴金被誉为“人民作家”,他的作 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 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短文两篇日月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短文两篇日月创作于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 动荡和变革时期,人民生活困苦 ,国家前途未卜。
日月的意境分析
总结词
短文通过日 考。
详细描述
日月作为核心元素,构建了一个既宏 大又细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 、宇宙和人生的感悟。这种意境深远 而富有哲理,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和 存在的思考。
日月的修辞手法分析
总结词
短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日月,增强了表达效果。
性的弱点。
日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 ,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日月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日月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 想内涵,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和作 品。
日月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范本 ,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 启示。
后世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语言和表达 方式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日月的影子 。
逻辑严密
日月各段之间衔接紧密,层层递进,使得文章整体连贯,逻辑严密。
日月的语言特色分析
语言优美
日月一文语言简练、优美,运用了大 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使 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表达方式多样
日月一文不仅有叙述,还有描写、议 论等表达方式,使得文章内容丰富多 样。
日月的写作手法分析
对比手法
日月一文通过对比日月的象征意义、历史传说和现实意义,突出了日月的文化内 涵和重要性。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第一篇: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8、短文两篇北仑区紫石中学胡俊杰一、教学目标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到日本。
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
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下《短文两篇日月》教案教材分析《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两篇充满意趣的散文诗。
寻常的事物却因多情的作家激起心灵之声。
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反弹琵琶,借“飞蛾”“夸父”“嫦娥”这些意象寓示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
是作者生活的一种希望,信念,也是他理想的化身。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
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
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的迁移,培养想象创新的能力。
3、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走近作品;通过品析语言,走进作品;通过音影等辅助手段,加强直观性;通过对比品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背景资料,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叶圣陶老先生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质疑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对于字词句的难点,我采用了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利用注解,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
比较法:比较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中也培养了写作能力。
《短文两篇·日·月》学习要点
《短文两篇·日·月》学习要点《短文两篇》这是文坛泰斗巴金的两篇短文。
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1904~)现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仔细朗读课文,深刻体会作者在这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深邃思想。
对课文中的生疏词语、字逐一查,进行解释注音。
一、掌握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瞬间()旸谷()倘使()一撮()皓月()姮娥()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瞬间:一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倘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倘若"、"假使"。
3、词语积累。
轰轰烈烈浸淫4、知识积累。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淮南子》所载"嫦娥与后羿"的故事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能够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多,需加强巩固。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加强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总结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1)分析第一篇短文《日月》,理解其中描绘的日月变化现象及其成因。
(2)分析第二篇短文《水》,探讨水在不同形态下的特点及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日月》
品美文: 品味文中的语句
巴金是一个热血青年,是一个把个人命运 融入民族解放斗争的革命作家。抗日战争激 发了巴金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义无反顾地投 身于抗日运动之中。
这篇文章里有些句子蕴涵着作者深刻的热血 情感。
品美文
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 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量,才会 有夸父、飞蛾的牺牲行为,他们的牺牲 行为一方面是作者的向往,一方面是为 了使世界不被黑暗笼罩
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日”,举了哪两个例子?却用主要 篇幅来赞美他们,这是为什么? 【明确】 (1)飞蛾扑火、夸父逐日;(2)太阳 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 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 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 己的生命”做铺垫. 2、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 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明确】(1)冰冷;(2)a寒夜对镜,只觉冷光 扑面 b面对凉月 c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 侵入我的身子 d月光冷得很 f月的光是死的光
猜一猜
一个蓝蓝盘,两个圆圆饼, 一个火火热,一个冰冰冷。 (打两种天体) 日、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 语句。 2、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短文两篇
巴金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
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 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 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 )
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 的诗篇, 请背诵出含有“日”或“月”的诗 句。
《日月》译文及赏析
《日月》译文及赏析导读:《日月》先秦:佚名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
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日月》译文太阳啊月亮,你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
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待我了。
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一点也不顾念我呀。
太阳啊月亮,大地披上了你们的光芒。
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恩爱我了。
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一点也不念夫妻之情呀。
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
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以好言好语安慰我了。
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把那些无良之行都忘了吧。
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
我尊君如父,亲君如母,君却不以善终报我。
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你自己也没有得到善终啊!《日月》注释居、诸:语尾助词。
乃:可是。
之人:这个人,指她的丈夫。
逝:助词。
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古处:一说旧处,和原来一样相处;一说姑处。
胡:何,怎么。
定:止。
指心定、心安。
宁:一说乃,曾;一说岂,竟然,难道。
我顾:顾我。
顾,念。
.冒:覆盖,照临。
相好:相爱。
德音:好名誉。
畜我不卒:即好我不终。
畜,同“慉”,喜爱。
不卒,不到最后。
不述:不循义理。
《日月》鉴赏这是一首弃妇申诉怨愤的诗。
《毛诗序》说:“《日月》,卫庄姜伤己也。
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困穷之诗也。
”朱熹《诗集传》说:“庄姜不见答于庄公,故呼日月而诉之。
言日月之照临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处,是其心志回惑,亦何能有定哉?”都说此诗作于卫庄姜被庄公遗弃后,以此诗作者为卫庄姜,所指责的男子为卫庄公。
而鲁诗则认为是卫宣公夫人宣姜为让自己的儿子寿继位而欲杀太子伋,寿为救伋,亦死,后人伤之,为作此诗。
今人一般认为这是弃妇怨丈夫变心的诗。
诗的第一章把读者带入这样的境界:在太阳或月亮的光辉照耀下,一位妇人在她的屋旁呼日月而申诉:日月能如常地照耀大地,为何我的丈夫不能如以往一样顾念我!以后各章的第一句“日居月诸”作为起兴,还有一种陪衬的作用。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短文《日月》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学会如何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短文《日月》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短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短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拓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日月星辰的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短文《日月》,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短文中的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知识拓展(1)教师补充讲解短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2)学生举例说明短文中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他们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和欣赏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作业布置1. 熟读短文《日月》,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反馈等方面,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教学内容2. 引入新的短文,进行阅读指导。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短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章节一: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巴金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掌握作者的主要作品和文学风格。
3.激发学生对巴金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巴金先生的生平事迹。
2.巴金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巴金先生的文学价值。
2.如何激发学生对巴金先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
2.新课内容:教师详细讲解巴金先生的文学成就,包括其主要作品和文学风格。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巴金先生的作品和文学风格,分享自己的观点。
4.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巴金先生的文学价值。
章节二:课文朗读与解析【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文的正确朗读。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如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短文两篇(日月)》的大意。
2.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4.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自己的观点。
5.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课文的思想内涵。
章节三:文学鉴赏与分析【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巴金的文学风格。
2.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课文的文学鉴赏。
2.课文的文学评价。
3.课文的表达技巧。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巴金的文学风格。
2.如何分析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3.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巴金的文学风格。
2.课文鉴赏:学生分组鉴赏课文,分析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8.《短文两篇之日月》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
拓展延伸
•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 冷的、寂寞的生,却不 如轰轰烈烈的死。”
太阳 蜡烛 火山
普照大地的爱
默默奉献的精神 无穷的爆发力
思考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
荷花 红旗 落叶
梅花
青松
3、自主赏读
品读探究
• 本文题目是《日》,作者花费大量 笔墨写日了吗? •而是写了那几个形象? 扑火的飞蛾 为什么? 逐日的夸父
《日》主题
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 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 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表达了作者 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 命的人生追求;赞美那些为了追求 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kuā
hào
héng
yáng shù n
夸父 皓月
姮娥
旸谷
瞬间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 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 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为了中 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 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 场,不惜牺牲。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品味感情基调。
激情洋溢 积极向上 斗志昂扬 2、用什么语调、语速来表现这样的 感情? 语调高亢 语速偏快 坚定有力 抑扬顿挫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品味感情基调。
细腻清幽 2、用什么语调、语速来表现这样的 感情? 语调凄柔 语速偏慢
品读探究
月亮在文中带给的突出感觉是 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 来的?
秋语文八上第9课《短文两篇 日 月》教学课件
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 ,象征
抗日将士为国捐躯
。而姮嫦娥,为
着自己的某种理想—— 改变月的冰冷 而奔月。
课堂达标二
三、我理解了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 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穿起来, 对作品的主题有怎样深一层的理解?
光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就会更 加突出。《日》正面写对光和热的追求和向往,而《月》则是 通过写月的冰冷来表达作者要远离这种感受,追求光和热的心 情。正因为是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和渴 望,要远离寒冷和黑暗。所以,作者别有深意地这样写,更体 现出期待光明的心情。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 之于旸谷,渴死。”
--《山海经》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短文两篇
一、情境导入
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
二、走进巴金,介绍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课下搜集到的有关巴金和写作背景的有关资料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在两篇短文中,日和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日:光和热月:冰冷
(2)两篇文章引用了哪些故事?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四、文本探究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飞蛾长得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把握: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
(3)、“月的光是死的光”,既然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把握:“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映射,结尾处作者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
“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4)、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意义。
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
蜡烛------
白色------
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