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世祥先进事迹
2024年感动中国先进事迹
刘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洒在望谟县的大地上,给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生机。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2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到敦煌,全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文物事业中,在大漠深处一呆就是47年,为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敦煌莫高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历经千百年来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已经十分脆弱,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樊锦诗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贯彻国家“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重视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她带领科研人员,经过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在古遗址的科学保护、科学管理上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路子,把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文物保护方面,樊锦诗同志和她领导的团队,初步形成了一些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在管理上建立一整套遗址管理制度、有效地阻止了人为因素对石窟的破坏,通过环境监测与研究,对莫高窟窟区大环境及洞窟小环境做出了科学的质量评价;以工程阻沙、治沙、固沙为主的综合治沙防护系统已成一定规模,沙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多年研究和探索,确定和形成了一套砂砾岩石窟崖体裂隙灌浆、风化崖面防风化加固的材料与工艺,有些技术从材料到施工工艺均为我院所独创。探讨了病害产生的机理,为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数据;不断改进壁画修复技术,实验筛选了几种新的修复材料,等等,使敦煌石窟的保护真正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2024年第四届全省第四届道德模范事迹
2024年,第四届全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共评选出了一批杰出的道德模范。
以下是其中几位道德模范的事迹。
杨修,一位普通的农民,却因其顽强的努力和无私奉献而成为了道德模范。
他居住在山区,靠种地为生。
由于土地贫瘠,长期以来他家的收入非常低微,生活十分艰难。
然而,杨修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积极参加农技培训,学习种植技术,并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农民。
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农民种植技术不断提高,收入逐渐增加。
杨修并不满足于此,他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帮助农村孩子们免费辅导功课。
他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图书室,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
另外一位道德模范是赵丽,她是一名护士,工作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为病人们服务。
不论是日夜,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她都毫无怨言地坚守在岗位上。
她不仅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同事。
每当有病人需要特殊照顾时,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
此外,还有一位道德模范是王刚,王刚是一名消防员。
他工作的地方是一所幼儿园,他时刻准备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
一次,幼儿园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猛,王刚不顾自身安危,冲进火场将还在自己床前睡觉的孩子们全部救出。
由于火势太大,他被火围困了,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咬紧牙关,坚持了将近半个小时,最终被其他消防员救出。
虽然自己受了伤,但他成功地将所有孩子们救出,被誉为英雄。
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无不彰显着他们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对他人的关爱。
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道德,什么是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公民。
我们应该向这些道德模范学习,将他们的精神传播出去,让道德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底色,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
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对叶嘉莹而言,更沉重的打击在52岁那年到来。
她曾对大女儿说早点生孩子,我退休了可以帮你带。
这是她对自己晚年的另一种设想。
1976年3月,52岁的叶嘉莹在美国东部参加亚洲学会。
她收到大女儿和女婿车祸去世的消息,立即飞往多伦多。
回到温哥华后,她把自己关在家里,接连数十天闭门不出。
她在《哭女诗十首》里,写“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老瘁竟何为”,“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参加完葬礼,她回来学校工作。
见到同事朋友学生,最多眼圈一红,就低头走过去了。
“她的丧女之痛,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
”叶嘉莹的朋友刘秉松回忆。
导演组问她,这种抚平,是因为叶嘉莹不敏感吗?“我觉得她不是不敏感,她对诗词中那些幽微的情感体会得那么透彻,怎么会是不敏感呢?恰恰是古诗词救了她。
古诗词给予她生命的精华,让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那么高的层次。
她的苦痛都被诗词溶解了。
”在刘秉松看来,“人生最难就是把自己退到一个位置,用相同的态度去接受一切去轻而化之。
”女儿的离世几乎彻底改变了叶嘉莹的后半生,家庭已经不再是她所谓的牵绊了。
“她觉得上帝听到了她的心愿,但是她有未完成的任务,所以带走了她的女儿。
”《掬水月在手》副导演沈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她要这样去说服自己或这样去相信自己接下来的使命,其实是以他的亲人的离去为代价的。
”诗词帮助她缓解丧失亲人的痛苦,提醒她还有诗词传承的使命。
女儿去世的第二年,她再次回国探亲。
那时_结束。
在火车上,她看到年轻人捧着《唐诗三百首》,高兴得不得了。
在长城参观时,买到《天安门诗抄》。
“我当时觉得,中国真的是一个诗歌的民族,尽管经历了那么多劫难,还是用诗歌来表达自己。
人才工作总结(通用18篇)
人才工作总结(通用18篇)人才篇1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人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人才建设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规范有序的组织领导机制和人才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
多次召开会议,对审计机关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加强工程、财会、计算机等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技能等人才培育机制,促进了人才建设工作有重点的稳步推进。
二、加强业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着力培养新型审计人才,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努力提*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反复深入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选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论述选编》、《以案为镜以案明纪—XX市“四风”方面典型安全剖析》;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央、省、XX市及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文件、会议、领导讲话;上级审计机关相关文件;焦裕禄、毕世祥,兰辉、菊美多吉先进人物事迹。
通过学习,全体审计人员的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德操修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抓好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审计业务培训,使审计队伍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目前,已有9名审计人员通过了审计系统计算机中级考试,有3名审计人员取得高级职称,有多名审计人员取得了工程师、助理会计师资格。
1.积极选派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计算机中级、统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培训教育。
选派人员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村公资金”、“存量资金”审计工作,在审计实践中学习上级审计机关先进的审计理念、审计技术手段。
2.加强内部交流。
以局机关集中学习为载体,以全员参训为形式,合年度审计项目,由审计业务骨干轮流讲课,介绍实践经验,学习审计系统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起到了加强沟通、资源共享和相互提高的良好效果。
学习毕世祥先进事迹(共4篇)
学习毕世祥先进事迹(共4篇)学习毕世祥先进事迹(共4篇)第1篇毕世祥先进事迹毕世祥先进事迹年12月19日下午3时40分,毕世祥同志的骨灰在家乡丹巴县白呷山简朴下葬。
当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前往送毕世祥同志最后一程。
好人与世长辞,英灵魂归故里。
公元年12月19日下午3时40分,毕世祥同志的骨灰在家乡丹巴县白呷山简朴下葬,当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赶到现场,默默地煨桑祈愿。
他们说,毕世祥同志是个好人,他们祈愿好人入土为安.祈愿好人的魂灵早归天堂12月16日上午9时50分,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等3人从康定前往雅江.新龙等县开展群众工作,在翻越国道318线康定县境内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因大雪道路结冰严重,山高路险,发生车祸,毕世祥同志因公殉职,终年53岁。
12月19日上午,毕世祥同志遗体在康定殡仪馆火化后,送往家乡丹巴下葬。
当日下午,丹巴当地上万名干部群众闻讯后,早早地便来到县城沙子坝,在街道两旁站立成两条蜿蜒的长龙,他们满含泪水,静静地等待亲人毕世祥魂归故里,为他送行。
人群中,来自梭坡乡的一位藏族老乡告诉记者,他并不认识毕世祥,但他听别人说过,毕世祥是一位人品很好的好领导,得知毕世祥的骨灰运回家乡下葬,便专程赶来送这位好人一程,他希望毕世祥的灵魂早登天堂。
在丹巴县某部门工作的张建明先生则对记者说,因为工作的原因,自己曾和毕世祥见过一面,毕世祥的和蔼可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那么大一个领导,对我这样的小人物却一点架子都没有。
”张建明先生对毕世祥非常敬重。
毕世祥同志因公殉职后,灵堂设在康定甘孜日报社院内,期间,各族干部群众送来的花圈多达500多个,先后有上万名干部群众自发前往吊唁。
而毕世祥同志殉职噩耗的消息及悼念文章则更是在互联网.微博.微信中被大量转发,着实无法确切统计。
那么,毕世祥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因公殉职,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普通老百姓为他流下悲伤的泪水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他是个好人.是个好领导他又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呢在丹巴,记者走访了他的亲人.他的中学同学,以及他曾经就读的中学的校长或许,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找到答案。
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启迪心得(精选16篇)
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启迪心得〔精选16篇〕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启迪心得〔精选16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启迪心得1在望谟县的这三年,刘秀祥经常去各个村里开会、家访,一遍又一遍地给家长和孩子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让孩子学习。
三年,刘秀祥跑遍了每一个村子,跑坏了几辆摩托车,在这样的努力下,当地的风气逐渐被改变,家长们非常赞成让孩子努力学习,而孩子们的成绩也一步步高升,望谟县的干部说:“刘秀祥把自己的故事传递给人们,让无数人感到励志,因为这是活生生存在的例子,不是虚假的。
”三年的时间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刘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谟县还需要他,学生们还需要他,深思之后,刘秀祥没有分开,而是留了下来。
渐渐的,刘秀祥的名声传了出来,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讲,对于这样的要求,刘秀祥从不回绝,但也不要钱,他说要自己去演讲可以,必须资助我们这边的两个孩子上学。
8年过去了,刘秀祥帮助的学生到达了1900人,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学,走出贫困山区。
2023年,刘秀祥被调任为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他开场帮助更多的学生。
刘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洒在望谟县的大地上,给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活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启迪心得2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终究那个先到来,生活总是会给人出各种各样的难题,有这样一个农村家庭,本来幸福的日子被意外所打破了,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家里变得更加困难,母亲也因此疯了,外出打工的哥哥姐姐也再也没有回来,最小的儿子一人承当起了这个家庭的责任,到哪里上学就把自己的母亲背到哪里,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位孝子最终如愿的考上了大学。
这位千里背娘去上学的孝子叫刘秀祥,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一家五口人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但是即使这样一家人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的,然而现实却无情的将这些打破了,刘秀祥的父亲突然离世了,家庭的劳动力丧失了,刘秀祥的母亲不得不外出打工,但是超负荷的工作很快就打垮了她,因为工作的压力和心情郁结,刘秀祥的母亲“疯了”,换而言之就是换了精神病。
向公司优秀党员学习_党员心得体会_
向公司优秀党员学习通过向公司里的优秀党员学习,认识到了单位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结合我部门正在进行的岗位设置工作,抓住机遇,不断加强人才建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向公司优秀党员学习,欢迎大家阅读。
向公司优秀党员学习篇1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
通过学习,我感触颇深,为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好党员感到自豪,也深深地敬佩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
他们一心为公,执政为民,让我很受鼓舞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践行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庄严承诺。
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为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尽心竭力,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他们一身正气、坚持原则,刚正不阿、敢于碰硬,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他们甘做人民的公仆,真心为民谋利,真诚服务群众,真情关怀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他们服务发展、勇于开拓,真抓实干、作风过硬,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们的精神凝聚力量、激励人心。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一心为全校师生的公仆情怀。
我们要像他们那样,把师生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师生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师生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帮师生之所需,竭尽全力为师生多办事、办实事、解难事,做师生的贴心人。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勤恳干事、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
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
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热情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党和学校的事业贡献力量。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始终不灰心、不气馁,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我们要学习他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职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毕世祥同志因工殉职的先进事迹资料讲解
毕世祥同志因工殉职的先进事迹他叫毕世祥,中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13年12月16日9时50分,毕世祥到基层开展群众工作,途径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时,因大雪导致道路结冰,车辆翻下100多米高的悬崖,不幸因公殉职,终年53岁。
在百姓眼中,他是个时常走动的亲戚;在亲人眼中,他总那么忙;在同学朋友眼中,他有些不近情面,但都知道,他是个好人。
一个关爱亲人的人毕世祥生前很爱家人和亲人,尤其是关爱他的妹妹、儿子及他的侄儿侄女,但对他们却要求非常严格,经常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教育他们要认真做事、低调做人。
家人和亲戚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他从不利用职权给予特殊“照顾”。
1984年他的妹妹毕玉初中毕业,为了让妹妹更好地接受高中教育,毕世祥硬是把妹妹从丹巴接到康定,让她在康定中学读高中。
那时,毕世祥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单位只有一间单身宿舍,为了给妹妹提供一个清静的课余学习环境,他让妹妹住他的单身宿舍,自己则到朋友那里去“打挤”,一直到3年后妹妹高中毕业考上高一级学校。
一个低调的人毕世祥生前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为人低调。
低调做人是他一生中最基本的信条。
他要求家人、亲朋低调做人,前提是自己首先低调做人。
丹巴中学是毕世祥的母校,他的初中和高中学业,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但是学校的很多老师甚至校长,都不知道毕世祥就是丹巴中学毕业的学生!校长李亚明说:“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不知道毕世祥就是丹巴中学毕业的学生,只知道他是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是丹巴县东谷乡人。
”一个有才能的人毕世祥精通藏汉英语,人们都说他是个有才、能干的人。
2004年,甘孜举办了一次康巴国际旅游研讨会,时任旅游局长的毕世祥开场用英语演讲,语惊四座。
几年后,毕世祥从旅游局调任副州长,叮嘱同事张建国把他订阅的中国日报英文版转过来。
张建国一愣,以前从未听说过有谁订过英文书报,这在州政府还是头一遭。
精通几门语言,毕世祥不觉得有什么。
他经常骑着马儿漫山遍野地跑,考察怎样开拓旅游市场,人们一度戏称他为“马背上的局长”。
CCTV1《榜样6》观后感及感想(通用5篇)
CCTV1《榜样6》观后感及感想(通用5篇)榜样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指引我们的正确方向,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好的方面,为国家做贡献,以人民为宗旨,这就是榜样的存在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CCTV1《榜样6》观后感及感想,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CCTV1《榜样6》观后感及感想12021年12月8日晚,观看了《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的事迹后,让我有了深深的感悟。
廷·巴特尔,这位来自呼和浩特的知青、牧区的普通党员,坚守改变这片草原的生态、改善牧民生活的初心45年,一心一意地钻研牧业生产,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的路子,也把自己变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牧民。
在到任初期,他拜牧民为师,学蒙语、学放牧、驯烈马、打草、接羔,很快,他就学会了牧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牧民们对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既敬佩又服气,把他推选为嘎查生产队长。
同年,表现优异的廷·巴特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他先行先试,用自己的成功经验领着牧民走上了一条既保护生态又能增收的路看到牧民在蒙古包里生火,眼睛被熏得通红,他跟镇上的铁匠学会打烟筒、笼屉后免费给牧民做;为改变嘎查封闭、落后的状况,他买回全嘎查第一台收音机、电视机……扎根草原的廷·巴特尔帮起牧民来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但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千百年来,牧民靠天养畜思想根深蒂固,缺乏保护草场、建设草场的意识。
20世纪80年代实行草畜双承包后,尤其是1996年草场分到牧户后,牧民为了快速致富,开始盲目追求养羊的数量,萨如拉图雅嘎查本就脆弱的草场,沙化、退化日益加重。
1986年,他卖掉自家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进行封育。
第二年就打下了9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
牧民们看到了划区轮牧的好处,纷纷向他学习。
1998年,廷·巴特尔把自家的200只羊全部处理掉,专心养起了牛。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完整版7篇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完整版7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完整版(篇1)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以来,空间站环境已经变得整洁舒适和秩序井然。
除了有航天员辛勤整理的功劳,也有空间站结构上的收纳便利。
原来是天和核心舱内部大有乾坤。
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期间,行李包裹是用特制的包装袋收纳起来,捆绑在核心舱内壁。
这样航天员进驻的时候,就能够更直观更方便的看到所有包裹的内容和状态。
但如果任由这些包裹留在舱内,看上去不够整洁,并且会占用航天员大量的活动空间。
那些暂时用不到的包裹,就会被收纳进空间站的夹层之中。
收纳的秘诀,就在地板上的这些储物空间。
视频中,聂海胜和汤洪波打开了摄像头最近处的储物间。
汤洪波整个人趴在地板上,将手探进去寻找包裹,聂海胜手中还拿着一支手电筒帮他照明。
在他们的身边,已经有了两个大型包裹。
像这样的储物空间,在空间站中还有不少。
可以说为了方便航天员在轨生活,空间站设计者们集智巧思,设计出了很多人性化的使用模式,并且在应用方面进行了反复验证。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完整版(篇2)和上世纪50年代许多中国军人一样,孙景坤的人生被时代洪流分成了上下半场——上半场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下半场回归家乡参加建设。
_战争结束后,南征北战的孙景坤复员返乡,回到老家辽宁省安东市蛤蟆塘镇山城村(现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成为一名复员军人。
当兵8年,孙景坤从农民到战士,又从战士回归农民。
孙景坤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从朝鲜回国后一直在养伤。
况且他文化程度不高,认不得几个字,还是回乡继续当农民,建设农村的同时也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
“我是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就在农村参加合作社了。
”当年和孙景坤一起参军的同村乡亲有12人,活着回来的只有3人,另外两人都有伤残。
安然归家,已是万幸,孙景坤把党组织关系交给了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了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
从回到山城村的那一天起,一个战斗英雄便“消失”了。
回村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
学习毕腊英事迹有感
学习毕腊英事迹有感毕腊英出生在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她的父亲毕生才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捐资助学。
1992年毕生才不幸因车祸罹难后,毕腊英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坚定地将捐资助学的道路走了下去。
毕腊英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以磨粉喂猪为生。
磨粉养猪工序繁琐、十分耗费体力。
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要从凌晨四点干到夜深人静,收入也很微薄、有限。
尽管如此,毕腊英仍然坚持捐资助学的公益事业。
从1986年至今,累计捐款40余万元,奖励优秀教师800多名,资助贫困生、奖励三好生1000多名。
毕腊英坚守初心数十年如一日。
无论是身体劳累、经济困难、他人的闲言碎语都未能阻碍她捐资助学的步伐。
如今,面对无数的荣誉,她仍淡泊名利、不骄不躁、踏踏实实。
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她的女儿也走上了捐资助学的从善之路。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高尚情操,看到了“勤”、“俭”、“善”的良好家风传承。
毕腊英同志勤劳、简朴、善良,用辛苦劳动的积蓄,几十年如一日的捐资助学,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宠辱不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品格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
从一个人的善举到一家人的善举,毕腊英同志良好的家风也为我们树立了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
我要以毕腊英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她坚守信念、甘于奉献、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英模教育与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以案说法、以案说纪、以案说理”专题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务必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心系群众办实事,真正把英模精神转化为坚定政治信仰、涵养道德品行、提升履职能力的珍贵养分,为今后工作中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简介7篇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简介7篇最新“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简介篇1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
20__年到20__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平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
26%到如今的63。
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平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
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
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
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简介篇2苏炳添一战打破了三个纪录:首先,新中国从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现在37年的历史上,首次有中国男性运动员打进到100米决赛的赛场,绝无仅有,这个意义不亚于当年刘翔闯进奥运会决赛并且夺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奥运会上,曾经有一位日本运动员打进到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决赛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个时候是用手计时的时代,跟电子技术时代差的还比较多。
第三,亚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就是第2届奥运会上,到现在121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亚洲运动员以100米半决赛第1名的身份进入到世界最顶级的.百米飞人大战的决赛。
学习毕世祥心得体会
学习毕世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牧区寄宿制示范小学康珠这些天,毕世祥的点点滴滴,却在心底久久萦回。
毕世祥同志生前是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事发当天,他到新龙县去开展群众工作。
由于天气恶劣,在高尔寺山结冰路段时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毕世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起。
毕世祥同志是群众路线实践的标杆,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勤政为民的优秀政治品质,真正把毕世祥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1、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着力完善管理机制。
明确岗位重点,了解工作实质,紧抓工作重心,做到分工明确,对学校工作负起责任,群策群力建设好校园,搞好学校工作;团结每一位成员,对教师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查并作出合理的指示与措施,把任何不利的情况杜绝在苗头发生前,防患于未然。
2、加大“师风师德”教育力度,端正教师“扎根高原,服务学生,不求回报”的职业道德信念,党员领导要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发扬党员争做先锋的风格。
3、加大监督力度,教师工作透明化,不以权谋私;结合我校实际责任落实到人,不徇私情;增强教师责任心,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搞区别对待;加大教师再教育力度,安排合理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积极接受新课改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尤其是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熟悉、使用以及将多媒体教学合理的与课堂教学结合到教学中去。
4、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出台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密切家校合作;加快推进学校各项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加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制定好各类安全预案、台账,做好每周一次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听取师生意见,下大力气维护好各类防火、防盗设备,及时更换失效的设备,着力改善学生取暖环境,后勤工作做到细致、完善。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爱教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积极做好学生体育测试工作。
学习毕世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见到他,已是一帧帧沉默的影像:温暖的笑容,笔挺的腰板,伟岸的身躯。
2022年12月16日上午(shàngwǔ),一辆白色的越野车从四川甘孜州州府康定县出发,前往新龙县。
沿途有认得这车的老乡,远远地在后面挥手。
他们知道,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部长又下乡了。
但是这一次,毕世祥没能走完这条跑过无数次的山路。
在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车辆在冰雪路上侧翻坠崖,毕世祥不幸殉职,年仅53岁。
〔4月2日新华网〕毕世祥同志是干部的先进典型,是广阔群众信任的指导干部典范。
他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
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对人民群众怀有深沉感情;始终坚守党员干部原那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毕世祥精神(jīngshén)是值得党员干部学习的地方。
学习他党性坚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指导干部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有明确的指引,坚决理想信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决不移的对党忠诚,才可以(nénggòu)全身心的投入到为民效劳中去。
要把群众的事业当作生命,毕世祥同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奔忙于冰雪路上。
学习他坚决立场、忘我精神(jīngshén)的无私情怀。
毕世祥同志在工作中从不考虑自己,扎根基层30余年,以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人生的顶峰,但他始终以人民群众的事业为重,为群众干事创业的心永远未曾改变。
忘我的精神是一名指导干部的必备功课,牢记忠诚,指导干部要时刻把奉献作为一种信仰,可以把个人理想和价值实现融入到人民群众的事业中,把坚强的党性表达在对党忠诚、为群众奉献的实际工作中,才是一名合格的指导干部。
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赤子深情。
无论岗位如何改变,他都始终做到深化基层,时刻为人民(rénmín)所想,宁愿苦了自己。
担任副州长期间,平均每年行程到达8万公里,一年200天以上时间在农牧区基层,深化全州325个乡镇实地调研。
学习毕世祥,为雪山服务带来人间四月天
学习毕世祥,为雪山服务带来人间四月天生命虽止,精神不泯。
2013年12月16日9时50分,中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世祥同志,在深入基层开展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因公殉职,终年53岁。
(新华网4月3日)
53年,弹指一挥间,对雪山的人民而言,这个只经历了53年的党员干部却带给了他们人间四月天。
他用为民的心,让雪山村庄犹如一树树花开,他用为民的情,带给雪山一片温暖。
党员干部,为官一任,就应该把群众装在心里,就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务实态度践行在行动中,党员干部学习毕世祥,就应该学习他的亲力亲为、学习他的讲奉献、学习他的殚精竭虑。
走基层并不是一句空话,在自己为官的辖区,脚印到底落在哪里,对每名党员干部而言是一份考验。
走基层更不是走马观花,形色匆匆看完作罢。
在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中,走基层应该是对村民生产生活情况的了解,对群众施予援助的情怀。
走基层讲的是奉献。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要想得到群众的口碑,就必须和他们深入交流,必须和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党员干部为民做事的正能量,化自己的辛苦指数为群众的幸福指数。
走基层有时候意味着牺牲。
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群众有空之时,就是党员干部工作之时。
用陪伴家人的时间,照顾家人的精力,来和群众打成一片。
当“虫草在课堂上”流传在草原上,一个生命的陨落带来了人间四月天。
(弦玄)。
毕占云将军的事迹材料
毕占云将军的事迹材料毕占云(1903-1977),原名毕瑞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毕占云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大事年表毕占云,1903年出生在四川广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当过学徒。
1922年至1926年在四川军阀部队当兵。
1927年出川后入湘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
1928年在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会剿”时率部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特务营营长。
同年10月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四支队支队长。
1930年任闽西五纵队司令员,后任红十二军一O二团团长。
1931年任闽西红十二军参谋长、代军长。
1932年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连长兼教员。
1933年任红七军参谋长,红二十二军六十六师师长、军参谋长,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
1934年任补充师师长。
长征初期曾任红八军团参谋长,军委二科科长。
1935年调红四方面军总部,任二科科长。
1936年随部西渡黄河,任红五军参谋长。
西路军失败后辗转到陕北。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副局长兼参谋主任。
1938年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参谋处处长,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中央军委总部二科科长。
1939年到太岳区做统战工作。
1941年任太岳军区参谋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
1948年任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
1949年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
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时,曾负责组织该区的支前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1961年至1965年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77年2月在郑州病逝。
率部起义参加红军1928年7月24日,红四军第28团,第29团攻打郴州,先胜后败撤离战斗,于8月初退至桂东沙田一带。
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率兵一部往桂东方向迎还大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世祥先进事迹2013年12月19日下午3时40分,毕世祥同志的骨灰在家乡丹巴县白呷山简朴下葬。
当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前往送毕世祥同志最后一程。
好人与世长辞,英灵魂归故里。
公元2013年12月19日下午3时40分,毕世祥同志的骨灰在家乡丹巴县白呷山简朴下葬,当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赶到现场,默默地煨桑祈愿。
他们说,毕世祥同志是个好人,他们祈愿好人入土为安、祈愿好人的魂灵早归天堂……12月16日上午9时50分,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等3人从康定前往雅江、新龙等县开展群众工作,在翻越国道318线康定县境内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因大雪道路结冰严重,山高路险,发生车祸,毕世祥同志因公殉职,终年53岁。
12月19日上午,毕世祥同志遗体在康定殡仪馆火化后,送往家乡丹巴下葬。
当日下午,丹巴当地上万名干部群众闻讯后,早早地便来到县城沙子坝,在街道两旁站立成两条蜿蜒的长龙,他们满含泪水,静静地等待亲人毕世祥魂归故里,为他送行。
人群中,来自梭坡乡的一位藏族老乡告诉记者,他并不认识毕世祥,但他听别人说过,毕世祥是一位人品很好的好领导,得知毕世祥的骨灰运回家乡下葬,便专程赶来送这位好人一程,他希望毕世祥的灵魂早登天堂。
在丹巴县某部门工作的张建明先生则对记者说,因为工作的原因,自己曾和毕世祥见过一面,毕世祥的和蔼可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那么‘大’一个领导,对我这样的小人物却一点架子都没有。
”张建明先生对毕世祥非常敬重。
毕世祥同志因公殉职后,灵堂设在康定甘孜日报社院内,期间,各族干部群众送来的花圈多达500多个,先后有上万名干部群众自发前往吊唁。
而毕世祥同志殉职噩耗的消息及悼念文章则更是在互联网、微博、微信中被大量转发,着实无法确切统计。
那么,毕世祥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因公殉职,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普通老百姓为他流下悲伤的泪水?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他是个好人、是个好领导?他又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呢?在丹巴,记者走访了他的亲人、他的中学同学,以及他曾经就读的中学的校长……或许,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找到答案。
一个勤奋的人1960年6月,毕世祥出生于丹巴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
并不显赫的家庭出身和并不富裕的家庭条件,加之父母的严格管教,从小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为人低调的人格品质。
刘承瑜:纯的山、纯的水和厚重的嘉绒文化,以及父母宽厚的爱和严格的家庭教育,孕育了毕世祥的朴实、友善、关爱、包容、不索取和勤奋好学。
今年55岁的中学退休语文教师刘承瑜,是毕世祥初中和高中的同学,是很好的朋友,和熟悉毕世祥的所有人一样,对毕世祥的不幸殉职感到非常悲痛:“世祥同学的殉职,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很好的同学、很好的朋友、很好的领导、很好的老师……”在刘承瑜的心里,毕世祥就是她敬畏的神、就是藏族人民的英雄。
谈及毕世祥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刘承瑜介绍,毕世祥的父亲毕德鑫是四川雅安市人,从部队转业后,先供职于州财政局,后调至丹巴县财政局工作直至退休,于2010年去世;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曾经的军旅生活锻造了他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浓烈的爱国、爱家和爱事业的情怀。
母亲杨马初则是土生土长的丹巴嘉绒藏族,1985年从丹巴县财政局退休,现年已79岁高龄;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身体里流淌着东女王族的血液,承袭了东女王博大的胸怀和宽厚的爱。
尽管父母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可在那个年代,家庭条件却并不宽裕。
因此,父母对年少的毕世祥要求十分严格,不仅鼓励他认真读书,而且教育他勤俭节约、诚实做人。
正是这样,培养了毕世祥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和待人宽厚的品格。
对于毕世祥学习的勤奋,他的初中同班同学蒲建林是这样向记者介绍的,“我和世祥同学是街坊,住在一个院坝内,我年龄比他大一点,虽然是同班同学,但很少在一起玩耍。
他给我的印象是,话不多,一天总在看书,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
世祥同学尤其对英语感兴趣,在那个‘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年代,世祥同学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英语的学习。
我们班共有50多个人,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上高中时,勤奋好学的毕世祥为了把英语基础铺垫得更好,他非常希望拥有一本“大”的英语字典,尽管当时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为了支持儿子学习,父母还是挤出钱来给他买了一本。
这本字典买回来后,毕世祥非常珍惜,立即用牛皮纸包了封面,一般不准别人去“摸”,包括妹妹毕玉,而他自己,每次翻阅这本字典,都必须先把手洗干净。
然而,在刘承瑜的记忆中,尽管毕世祥具有极高的语言天赋,中学时代的他却没有过多的语言,他给人的印象总是在实实在在地看书、学习,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简单、朴实、勤奋,不断提升自己。
反正,在初中和高中,世祥同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
当然,他努力学习不是功利,而是付出。
”对于学生时代的毕世祥,他的初中同级、高中同班同学夏丹勇至今记忆深刻。
夏丹勇和毕世祥不仅是中学时代的同学,而且两人还是同年同月出生的,是资资格格的“老庚”,他们的感情一直都很好。
高中毕业后,夏丹勇在县上的粮食部门工作,后来下岗,便在丹巴县城开出租车谋生。
已经担任领导职务的毕世祥,每次回丹巴见到夏丹勇,都要关切地问他母亲的身体好不好,叫他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并叮嘱他开出租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世祥同学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就是对我的老人也是那么关爱……”说到毕世祥生前对人的好,人到中年的堂堂七尺男儿夏丹勇几度流下悲伤的泪水。
毕世祥出生于母亲的老家——丹巴县东谷乡东马村五家寨。
东谷乡,距丹巴县城约50公里;东马村地处素有“天然盆景”美誉的绿色生态走廊牦牛谷的深处;五家寨,因整个寨子只有5家人而得名。
这里有纯净的山、纯净的水,五家寨就坐落在东马山的半山腰上,站在毕世祥母亲老家老房子门前,放眼望去,美丽的顶果山巍然在目,还可看见牦牛神山的雄峻雪峰。
这是一个山灵水秀,非常美丽的地方。
采访中,刘承瑜不无感慨地说:“是家乡纯的山、纯的水和厚重的嘉绒文化,以及父母宽厚的爱和严格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世祥同学朴实、友善、关爱、包容、不索取和勤奋好学的人格品质。
”一个孝顺的人在丹巴,所有接受采访的人都众口一词地说,毕世祥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参加工作以后,抑或是当了领导,对于父母来说,他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毕玉:哥哥对父母很孝顺,只要有空回到丹巴,就会牵着老人的手陪老人出去散步。
哥哥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也许,在经历了过度的悲伤之后就会更加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记者的采访,毕世祥的妹妹毕玉显得非常平静。
她说,哥哥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是她永远学习的榜样。
在毕玉的记忆中,能够挤出时间的节假日,毕世祥总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丹巴陪老人,并手牵着手陪老人出去散步。
后来毕世祥担任州领导职务了,工作也越来越忙,不仅经常开会,而且经常出差在外,即使这样,没有更多的时间回老家陪伴老人,他也会尽量抽出时间打电话给老人,向老人嘘寒问暖。
担任州领导职务后的毕世祥尽管很难挤出时间回老家看望老人,但老人却非常理解他。
毕世祥的母亲常常对毕玉说,“你哥哥工作忙,经常开会、经常出差,我们要多理解他、多支持他……”正因为这样,所以老人有个三病两痛时,从来都不准毕玉告诉毕世祥,她总是说,“不要告诉他,不要影响他的工作,不要给他添麻烦。
”得到毕世祥殉职的噩耗时,老人悲痛欲绝,她说,“世祥不应该走啊,他应该活着再多为党和人民群众做更多的事情。
我老了,没有用了,我愿意用我的生命去换回世祥的生命……”毕玉记得很清楚,2010年春节前,有一个县发生森林火灾,当时毕世祥做了胆结石手术仅仅15天。
火灾发生后,分管护林防火的毕世祥立即赶往现场指挥灭火,并亲自参加扑火,春节也未能回家。
毕玉回忆说:“开始母亲不知道具体情况,还埋怨哥哥不回家过春节。
后来知道情况了,就由埋怨变成了担心,她说,火灭了就好、人安全就好……”去年7月,毕世祥前往阿坝州考察手机报,返回时途经丹巴,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和妹妹毕玉早早就在门口翘首等待他回家。
车到家门口,毕世祥下车向母亲问寒问暖,母亲拉着他的手,慈爱地叮嘱他要注意身体。
因为工作实在太忙,这一次毕世祥和母亲、妹妹短短交流不到5分钟,便又不得不踏上赶往康定的旅程。
毕玉说:“我知道哥哥是很想多陪母亲一会儿的,但是没有办法,他实在是太忙了。
哥哥上车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花……”在毕玉的记忆中,孝顺的哥哥也曾和父母发生过一次争执,但最终还是因为哥哥的孝顺而向父母妥协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崇拜工人的时代。
初中毕业时,同班、同级的许多同学都参加工作去当了工人。
当时,毕世祥也很想放弃读高中的机会去工作。
当然,他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希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却得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无论如何父母也要求毕世祥继续读高中。
这一次毕世祥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但最终为了不让父母继续生气,孝顺的他同意继续读高中。
采访中,毕玉对记者说:“虽然我当时还小,但我记得很清楚。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哥哥53岁的生命中唯一一次与父母争吵。
我知道,当时哥哥向父母妥协,完全是因为他的孝顺。
哥哥不愿意惹父母生气。
”毕玉介绍,也就是在初中毕业的那个假期,毕世祥很想拥有一辆自行车,但当时的家庭条件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愿望的。
毕世祥便利用假期去道班上做小工,每天可以挣到1元6角3分钱,一个假期下来,还真的挣够了买一辆自行车的钱。
“但是哥哥却并没有用自己做小工挣来的钱去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而是把钱全部交给了母亲。
”毕玉说:“哥哥知道当时家庭条件的艰难,他愿意为家庭出一些力,为父母作一些分担。
”一个关爱亲人的人毕世祥生前很爱家人和亲人,尤其是关爱他的妹妹、儿子及他的侄儿侄女,但对他们却要求非常严格,经常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教育他们要认真做事、低调做人。
家人和亲戚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他从不利用职权给予特殊“照顾”。
泽里降初:舅舅非常关心我们,总是教育我们诚实做人……12月20日,记者前往毕世祥母亲的老家丹巴县东谷乡东马村五家寨子采访时,毕世祥的堂外甥泽里降初及堂侄女尹小红正在忙着处理毕世祥的骨灰安葬后的后续事宜。
尹小红今年24岁,是毕世祥堂兄的女儿。
忆及伯伯生前的点点滴滴,尹小红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她说:“伯伯很关心我们,平常总是教育我们要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尹小红在甘孜县人民医院工作,毕世祥生前出公差路过甘孜,总会抽出时间去看她,不仅鼓励她好好工作,还嘘寒问暖地关心她的生活情况,叫她多学习、多向同事和前辈学习。
采访中,毕世祥的堂外甥泽里降初告诉记者,毕世祥生前非常关爱他的侄儿侄女。
2009年,泽里降初因车祸受伤,在州人民医院治疗,毕世祥非常挂念外甥的病情,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和妻子一起到医院去看望外甥,问他的病情怎样。
“舅舅工作那么忙,还到医院来看我……”说到这里,泽里降初的眼泪一下子就滚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