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合集下载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以免发生意外。 5.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5
稽留热
间歇热
弛张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6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呼
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9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2.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 体温,遵医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 物降温,热退时避免当风受凉。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 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 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 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
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3.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 进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 固食物,少量多餐。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4.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 予保护性措施。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0
住院治疗简要过程
予以抗炎退热及对症处理,患者 症状好转,于2016年9月9日10:15 出院。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5
稽留热
间歇热
弛张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6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呼
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9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2.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 体温,遵医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 物降温,热退时避免当风受凉。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 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 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 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
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3.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 进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 固食物,少量多餐。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4.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 予保护性措施。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0
住院治疗简要过程
予以抗炎退热及对症处理,患者 症状好转,于2016年9月9日10:15 出院。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2)立克次氏体感染猫急性血巴尔通氏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等。
(3)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病、犬巴贝斯焦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等。
(4)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等。
(5)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6)混合感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 13 细菌等。
4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入院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
呼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5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护理措施
10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11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 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 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体温≥37.5℃(以口温为准)
注: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 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 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9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分类——发热程度
低热:37.5℃~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 期低热。 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如中暑。
(3)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病、犬巴贝斯焦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等。
(4)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等。
(5)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6)混合感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 13 细菌等。
4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入院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
呼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5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护理措施
10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11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 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 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体温≥37.5℃(以口温为准)
注: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 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 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9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分类——发热程度
低热:37.5℃~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 期低热。 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如中暑。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精选文档

相关知识学习
发热及其护理
定义
• 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 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的症状。(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 • 体温≥37.5℃ (以口温为准)
•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 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病情介绍——入院治疗
1. I级护理,清淡饮食,陪客一人。 2. 完善检查,予入院常规检查,急查血常规、肾功能、心 肌酶系列、凝血六项、血型、输血前筛查,查生化一、 TM六项、痰培养、咽拭子等检查评估病情。 3. 予头孢西丁抗感染,多稀磷酯酰胆碱保护肝细胞膜,予 氨溴索化痰,糖盐水+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营养支持等对 症治疗。 4. 交代家属,患儿病程长,治疗时间{轻1周,重10天}。
社会情况
农合患者 ,经济条件一般 。
入院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呼 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护理措施
1. 2. 3. 4.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体温,遵医 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热退时避免当 风受凉。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如无力咳嗽及咳痰,遵医嘱予雾化吸 入、吸痰必要时。重视基——发热程度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 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 为长期低热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如中暑。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医学资料

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热退时避免当 风受凉。 5.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如无力咳嗽及咳痰,遵医嘱予雾化吸 入、吸痰必要时。重视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并发 症。 6. 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
护理措施
7.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 进食避免辛 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固食物,少量 多餐。
发热原因
一、感染性发热
(1)病毒性感染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副流感病毒感染、猫泛白 细胞减少症、猫冠状病毒感染、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等。
(2)立克次氏体感染猫急性血巴尔通氏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 (3)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病、犬巴贝斯焦虫病、急性血吸虫病等。 (4)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犬莱姆病等。 (5)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菌痢、
社会情况
农合患者 ,经济条件一般 。
入院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呼
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护理措施
1.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 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3.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4.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体温,遵医
• 肝功能:Alp碱性磷酸酶:173.0u/L,
病情介绍——入院治疗
1. I级护理,清淡饮食,陪客一人。 2. 完善检查,予入院常规检查,急查血常规、肾功能、心
肌酶系列、凝血六项、血型、输血前筛查,查生化一、 TM六项、痰培养、咽拭子等检查评估病情。 3. 予头孢西丁抗感染,多稀磷酯酰胆碱保护肝细胞膜,予 氨溴索化痰,糖盐水+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营养支持等对 症治疗。 4. 交代家属,患儿病程长,治疗时间{轻1周,重10天}。
护理措施
7.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 进食避免辛 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固食物,少量 多餐。
发热原因
一、感染性发热
(1)病毒性感染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副流感病毒感染、猫泛白 细胞减少症、猫冠状病毒感染、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等。
(2)立克次氏体感染猫急性血巴尔通氏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 (3)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病、犬巴贝斯焦虫病、急性血吸虫病等。 (4)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犬莱姆病等。 (5)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菌痢、
社会情况
农合患者 ,经济条件一般 。
入院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呼
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护理措施
1.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 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3.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4.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体温,遵医
• 肝功能:Alp碱性磷酸酶:173.0u/L,
病情介绍——入院治疗
1. I级护理,清淡饮食,陪客一人。 2. 完善检查,予入院常规检查,急查血常规、肾功能、心
肌酶系列、凝血六项、血型、输血前筛查,查生化一、 TM六项、痰培养、咽拭子等检查评估病情。 3. 予头孢西丁抗感染,多稀磷酯酰胆碱保护肝细胞膜,予 氨溴索化痰,糖盐水+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营养支持等对 症治疗。 4. 交代家属,患儿病程长,治疗时间{轻1周,重10天}。
发热病人_护理查房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急诊科
程龙美
患者朱长艳,女,44岁,以“间断性低热1月余, 高热4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1个月前出现间断性低热,自测体温在37.3℃37.5℃,自服“安乃近”后可以退热,期间饮食、 精神可;4天前出现高热,体温在39.5℃左右伴有, 伴有纳差、乏力,同时出现颜面、胸腹部和背部散部 点状红疹,无瘙痒感,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明显好 转,今热凌晨再次出现高热,今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 门诊拟于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 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 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 ,体温趋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 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擦浴水温27~37℃,冷水擦浴水温4℃ ,还可根据病人的体温配置较病人体温低2℃左右的 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防止因水温过低引起病人皮肤 毛细血管收缩,又发病人发冷甚至寒战,同时可在较 短的时间内对体表散热起到促成作用。
温水擦浴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与酒精擦浴相同。
患者朱长艳,在我院急诊科经过5天治疗: 1、神清、精神食欲可。 2、体温正常。 3、皮疹已愈。 出院健康指导: 1、出院后多休息,注意保暖。 2、均衡营养。 3、监测体温,保持空气流通。 4、保持良好心态。 5、不适随时就医。 出院情况:体温36.5℃,皮疹已愈,空腹血糖 10.5mmol/L
T: 36.5℃,P;98次/分, R:22次/分,BP:130/80mmHg。神情, 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和黄染,咽充血 ,双侧扁导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心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颜面、 胸腹部和背部散部点状红疹,胸片未见异常。
急诊科
程龙美
患者朱长艳,女,44岁,以“间断性低热1月余, 高热4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1个月前出现间断性低热,自测体温在37.3℃37.5℃,自服“安乃近”后可以退热,期间饮食、 精神可;4天前出现高热,体温在39.5℃左右伴有, 伴有纳差、乏力,同时出现颜面、胸腹部和背部散部 点状红疹,无瘙痒感,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明显好 转,今热凌晨再次出现高热,今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 门诊拟于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 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 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 ,体温趋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 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擦浴水温27~37℃,冷水擦浴水温4℃ ,还可根据病人的体温配置较病人体温低2℃左右的 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防止因水温过低引起病人皮肤 毛细血管收缩,又发病人发冷甚至寒战,同时可在较 短的时间内对体表散热起到促成作用。
温水擦浴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与酒精擦浴相同。
患者朱长艳,在我院急诊科经过5天治疗: 1、神清、精神食欲可。 2、体温正常。 3、皮疹已愈。 出院健康指导: 1、出院后多休息,注意保暖。 2、均衡营养。 3、监测体温,保持空气流通。 4、保持良好心态。 5、不适随时就医。 出院情况:体温36.5℃,皮疹已愈,空腹血糖 10.5mmol/L
T: 36.5℃,P;98次/分, R:22次/分,BP:130/80mmHg。神情, 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和黄染,咽充血 ,双侧扁导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心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颜面、 胸腹部和背部散部点状红疹,胸片未见异常。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整理ppt
住院治疗简要过程
予以抗炎退热及对症处理,患者 症状好转,于2016年9月9日10:15 出院。
整理ppt
相关知识学习
➢发热及其护理
整理ppt
定义
• 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 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 范围的症状。(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
• 体温≥37.5℃ (以口温为准)
发热待查病人的护理查房
内二科 于学丽 2016年9月
整理ppt
病情介绍
1、一般资料:25床,肖远东,男,64 岁,退休。
2、主诉:因发热畏寒2小时于2016-09-06-11: 30由 “发热待查”入病区。
整理ppt
病情介绍
3、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 发热,自测体温 38℃,有畏寒、寒战,无 咳嗽、咳痰,无咽痛、流涕,无腹痛、腹 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现为求进一步 诊治而来我院,门诊拟“发热待查、冠心 病、PCI术后”收住我科,患者本次发病以 来,精神尚可,睡眠尚可,食欲正常,大 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 9月6日临检检验报告: WBC:10.12×10^9/L{4-10}, 中性粒细胞计数9.55×10^9/L, 淋巴细胞计数0.24×10^9/L
9月7日生化检验报告: 直接胆红素11.30umol/l,球蛋白测定32.0g/l,血糖 测定6.17mmol/l.
整理ppt
病情介绍——入院治疗
1. I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陪护一人。 2. 完善检查,予入院常规检查,胸部未见明显异常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整理ppt
分类——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 于伤寒、肺炎。
住院治疗简要过程
予以抗炎退热及对症处理,患者 症状好转,于2016年9月9日10:15 出院。
整理ppt
相关知识学习
➢发热及其护理
整理ppt
定义
• 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 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 范围的症状。(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
• 体温≥37.5℃ (以口温为准)
发热待查病人的护理查房
内二科 于学丽 2016年9月
整理ppt
病情介绍
1、一般资料:25床,肖远东,男,64 岁,退休。
2、主诉:因发热畏寒2小时于2016-09-06-11: 30由 “发热待查”入病区。
整理ppt
病情介绍
3、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 发热,自测体温 38℃,有畏寒、寒战,无 咳嗽、咳痰,无咽痛、流涕,无腹痛、腹 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现为求进一步 诊治而来我院,门诊拟“发热待查、冠心 病、PCI术后”收住我科,患者本次发病以 来,精神尚可,睡眠尚可,食欲正常,大 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 9月6日临检检验报告: WBC:10.12×10^9/L{4-10}, 中性粒细胞计数9.55×10^9/L, 淋巴细胞计数0.24×10^9/L
9月7日生化检验报告: 直接胆红素11.30umol/l,球蛋白测定32.0g/l,血糖 测定6.17mmol/l.
整理ppt
病情介绍——入院治疗
1. I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陪护一人。 2. 完善检查,予入院常规检查,胸部未见明显异常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整理ppt
分类——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 于伤寒、肺炎。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 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 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 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稽留热
间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10.观察利尿剂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遵医嘱记录24小时尿量,并 做好记录。
11.加强情志护理,做好临终关怀。
入院后病情
患者自10月28日晨7时起,体温升高,峰值为40.3℃,并伴有抽搐、 呼吸急促、神志不清,褥疮分泌物培养示:革兰氏阴性球菌感染。自 10月30日呼吸急促加重,气喘明显,血氧饱和度下降,仍持续高热、 伴有抽搐,血钾偏高,尿量少,诊断明确,为败血症、呼吸衰竭、考 虑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的存在。于10月31日下午血氧饱和度进一 步下降至69%,于晚间19时40分呕吐棕红色粘液约50ml,之后血氧饱和 度下降迅速,至测不出,经尼可刹米及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使用后, 患者生命体征未见恢复迹象,于19时45分床边心电图呈直线。
病情介绍
3、现病史: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 热,热时无明显寒战,无汗出,体温最高 40.5℃,予“头孢吡肟、热毒宁、喜炎平” 的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时患者神 志不清,烦躁,发热不显,咳嗽、痰难咳 出,喉中时有痰鸣,进食量少,大便未 解,小便失禁。
病情介绍
4、既往史:2003年发现“丙型肝炎”,未予 定 期复查及正规治疗。
病情介绍——辅助检查
• 血常规:WBC:11.47×10^9/L,HB:108g/L, PLT:75×10^9/L,N%:91.2%, L%:4.7%;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 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稽留热
间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10.观察利尿剂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遵医嘱记录24小时尿量,并 做好记录。
11.加强情志护理,做好临终关怀。
入院后病情
患者自10月28日晨7时起,体温升高,峰值为40.3℃,并伴有抽搐、 呼吸急促、神志不清,褥疮分泌物培养示:革兰氏阴性球菌感染。自 10月30日呼吸急促加重,气喘明显,血氧饱和度下降,仍持续高热、 伴有抽搐,血钾偏高,尿量少,诊断明确,为败血症、呼吸衰竭、考 虑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的存在。于10月31日下午血氧饱和度进一 步下降至69%,于晚间19时40分呕吐棕红色粘液约50ml,之后血氧饱和 度下降迅速,至测不出,经尼可刹米及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使用后, 患者生命体征未见恢复迹象,于19时45分床边心电图呈直线。
病情介绍
3、现病史: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 热,热时无明显寒战,无汗出,体温最高 40.5℃,予“头孢吡肟、热毒宁、喜炎平” 的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时患者神 志不清,烦躁,发热不显,咳嗽、痰难咳 出,喉中时有痰鸣,进食量少,大便未 解,小便失禁。
病情介绍
4、既往史:2003年发现“丙型肝炎”,未予 定 期复查及正规治疗。
病情介绍——辅助检查
• 血常规:WBC:11.47×10^9/L,HB:108g/L, PLT:75×10^9/L,N%:91.2%, L%:4.7%;
感染性发热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有效沟通技巧示范
倾听与理解
与患者保持眼神交流,耐心倾听其诉求,理解其感受和需求。
鼓励与安慰
用积极的语言鼓励患者,表达关心和支持,减轻其心理负担。
解释与引导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家属参与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家属参与程度
家属积极参与患者护理 ,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 方案,提供情感支持。
数量及烹饪方式。
调整饮食结构
03
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及饮食习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
质蛋白、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摄入。
肠内外营养支持策略选择
肠内营养支持
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如口服或管 饲喂养。
肠外营养支持
对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考虑肠外营养支持, 如静脉输注营养液。
感染性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汇报人:xxx 2023-1-08
目录
• 病人基本信息与病情回顾 • 感染性发热病症特点分析 • 护理评估与问题识别 • 感染性发热病人护理措施实施 •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普及
01 病人基本信息与病情回顾
病人基本信息核对
01
02
03
姓名、年龄、性别
情绪。
04 感染性发热病人护理措施 实施
隔离与防护措施执行情况检查
隔离措施
查看病房是否具备单人间隔离条件,如无条件则应安排同种病原 体感染患者同居一室,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防护措施
检查医护人员是否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如佩戴口罩、手套,接触患 者前后进行手卫生等。
探视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探视者需佩戴口罩、手 套并遵守手卫生规定。
发热患者的护理查房

体格检查
• T38.1℃ P:110次/分 R:18次/ 分 BP98/58mmHg • WBC • 肝功能(+)
定义
• 发热: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调 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的症状(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 • 体温≥37.5℃(以口温为准)
分类——发热程度
分类 发热程度 常见病
发热原因
• 感染性发血液系统疾病等
护理诊断
• 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障碍有关. • 2.体液不足: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或液体量 摄入不足有关 •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发热代谢率 增高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 • 4.潜在并发症:惊厥 • 5.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周
群
本次查房的目的
发热的护理
病
例
• 一般资料:35床,冯健,男, 43 岁,自由职业 • 主诉:因“反复发热4天”于 2016年6月29日23:00由急诊 以“发热待查:上呼吸道感 染?”收住入院,平车推入
病情介绍
• 现病史:患者4天前因洗冷水澡后出现 发热热,打喷嚏,流清鼻涕,发热时 无明显寒战,无出汗,体温最高40.5℃, 予以“头孢唑林、喜炎平”等对症治 疗,效果欠佳,入院时患者神志清, 烦躁,发热,咳嗽、痰难咳出、喉中 时有痰鸣,进食量少,大便未解,小 便量少色深
如何更好的将发热的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工 作中?
常见热型
• ④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是指体温急剧上升至 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的体温曲线类型,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 (Hodgkin)病等。 • ⑤波状热(undulant fever)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 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 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 病。 • ⑥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 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等。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1. I级护理,清淡饮食,陪客一人。 2. 完善检查,予入院常规检查,急查血常规、肾功能、心
肌酶系列、凝血六项、血型、输血前筛查,查生化一、 TM六项、痰培养、咽拭子等检查评估病情。 3. 予头孢西丁抗感染,多稀磷酯酰胆碱保护肝细胞膜,予 氨溴索化痰,糖盐水+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营养支持等对 症治疗。 4. 交代家属,患儿病程长,治疗时间{轻1周,重10天}。
可编辑课件PPT
19
稽留热
间歇热
弛张热
可编辑课件PPT
20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 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 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以免发生意外。
6.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可碰及他物,以防碰碎。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
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7.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8.肛门、腋表、口表分别清洁消毒。
可编辑课件PPT
26
常规护理
(一)酌情减少活动。高热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过多,进食 少,体弱,要保证休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2.在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地方,要使湿毛巾停留的时间长 一些,促使热蒸发。擦浴时,不用按摩方式,因按摩方式易生热。
3.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擦拭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等部位用 力可略大,时间可稍长,有利降温。
肌酶系列、凝血六项、血型、输血前筛查,查生化一、 TM六项、痰培养、咽拭子等检查评估病情。 3. 予头孢西丁抗感染,多稀磷酯酰胆碱保护肝细胞膜,予 氨溴索化痰,糖盐水+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营养支持等对 症治疗。 4. 交代家属,患儿病程长,治疗时间{轻1周,重10天}。
可编辑课件PPT
19
稽留热
间歇热
弛张热
可编辑课件PPT
20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 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 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以免发生意外。
6.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可碰及他物,以防碰碎。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
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7.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8.肛门、腋表、口表分别清洁消毒。
可编辑课件PPT
26
常规护理
(一)酌情减少活动。高热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过多,进食 少,体弱,要保证休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2.在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地方,要使湿毛巾停留的时间长 一些,促使热蒸发。擦浴时,不用按摩方式,因按摩方式易生热。
3.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擦拭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等部位用 力可略大,时间可稍长,有利降温。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7.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8.肛门、腋表、口表分别清洁消毒。
常规护理
(一)酌情减少活动。高热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过多,进食
少,体弱,要保证休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6.
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
护理措施
7.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进食避免辛 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固食物,少量多餐。
8.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予保护性措 施。
9.加强情志护理。
入院后病情
患者自10月28日晨7时起,体温升高,峰值为40.3℃,并伴有抽搐、呼吸急促、神志不清,褥疮分泌物培养示:革兰氏阴性球菌 感染。自10月30日呼吸急促加重,气喘明显,血氧饱和度下降,仍持续高热、伴有抽搐,血钾偏高,尿量少,诊断明确,为败 血症、呼吸衰竭、考虑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的存在。于10月31日下午血氧饱和度进一步下降至69%,于晚间19时40分呕吐棕红色粘液 约50ml,之后血氧饱和度下降迅速,至测不出,经尼可刹米及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使用后,患者生命体征未见恢复迹 象,于19时45分床边心电图呈直线。
分类——发热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分类——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8.肛门、腋表、口表分别清洁消毒。
常规护理
(一)酌情减少活动。高热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过多,进食
少,体弱,要保证休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6.
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
护理措施
7.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进食避免辛 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固食物,少量多餐。
8.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予保护性措 施。
9.加强情志护理。
入院后病情
患者自10月28日晨7时起,体温升高,峰值为40.3℃,并伴有抽搐、呼吸急促、神志不清,褥疮分泌物培养示:革兰氏阴性球菌 感染。自10月30日呼吸急促加重,气喘明显,血氧饱和度下降,仍持续高热、伴有抽搐,血钾偏高,尿量少,诊断明确,为败 血症、呼吸衰竭、考虑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的存在。于10月31日下午血氧饱和度进一步下降至69%,于晚间19时40分呕吐棕红色粘液 约50ml,之后血氧饱和度下降迅速,至测不出,经尼可刹米及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使用后,患者生命体征未见恢复迹 象,于19时45分床边心电图呈直线。
分类——发热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分类——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 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 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 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 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要点护理
➢ 冰袋使用:装冰块于冰袋内约2 / 3,可放在病人前额、头顶部及
侧面、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 注意:
1.局部勿冻伤。 2.及时补充袋内冰块。注意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 3.保持冰袋放置部位正确。 4.冰袋压力不宜太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5.如为降温,冰袋使用后30分钟需测体温,作好记录。当体温降至38℃
以下时,可取下冰袋。 6.聚乙烯醇冰袋的使用存放于冰箱中,需要时可取用,降温效果达到2
小时左右,用后进行消毒,再置于冰箱中4小时,可重复使用。
要点护理
➢ 酒精擦浴:治疗碗或面盆内盛25%~30%酒精300~500ml,温度约30℃ 。 • 注意:
1.擦浴过程中,观察病人情况,发现病人有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及呼吸异常 时,应停止进行并通知医师。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呼
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2.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 体温,遵医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 物降温,热退时避免当风受凉。
分类——发热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 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 为长期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分类——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 于伤寒、肺炎。
发热治疗
•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 、酒精擦浴、
温水擦浴、冰冷敷 、灌肠 、降 温毯
• 退热药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贴、
肛塞退热药
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1.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可自口腔测温。进食、 吸烟、面颊部做热冷敷者,应推迟30分钟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2.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及某些心脏病病人(刺激肛门后,迷走神经 兴奋,会引起心律不齐﹚不可由直肠测温。坐浴或灌肠后需待30分钟后,方可 测直肠温度。
病情介绍
4、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 疾病史:有,冠心病、高血压 传染病史:无
5、个人史:经常居留地本地。否认疫水接触 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 毒品接触史:无
病情介绍
6、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7、婚育史:已婚 8、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病情介绍——体格检查
T:39℃ P:100次/分 R:19次/分 BP:160/90mmHg
3.对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用腋下测温。沐浴后需待20分钟后再测腋下温度。 4.为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病人测温时,护士须守候在旁或用于托扶体温计
以免发生意外。 5.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分期护理
➢体温上升:此期应注意给病人保暖,加盖被子,同时
➢发热及其护理
定义
• 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 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 范围的症状。(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
• 体温≥37.5℃ (以口温为准)
•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 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发热待查病人的护理查房
内二科 于学丽 2016年9月
病情介绍
1、一般资料:25床,肖远东,男,64 岁,退休。
2、主诉:因发热畏寒2小时于2016-09-06-11: 30由 “发热待查”入病区。
病情介绍
3、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 发热,自测体温 38℃,有畏寒、寒战,无 咳嗽、咳痰,无咽痛、流涕,无腹痛、腹 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现为求进一步 诊治而来我院,门诊拟“发热待查、冠心 病、PCI术后”收住我科,患者本次发病以 来,精神尚可,睡眠尚可,食欲正常,大 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3.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 进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 硬固食物,少量多餐。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 新。
4.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 予保护性措施。
住院治疗简要过程
予以抗炎退热及对症处理,患者 症状好转,于2016年9月9日10:15 出院。
相关知识学习
9月7日生化检验报告: 直接胆红素11.30umol/l,球蛋白测定32.0g/l,血糖 测定6.17mmol/l.
病情介绍——入院治疗
1. I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陪护一人。 2. 完善检查,予入院常规检查,胸部未见明显异常
x线征象。 3. 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针生脉注射液等药物治
疗。
入院护理诊断
温,配制较病人体温低2 ℃左右的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 防止因水温过低引起病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诱发病人发冷 甚至寒战。同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体表散热起到促成作用。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与酒精擦浴相同。
神清,正常面容,步入病房,自主体位,对答切题, 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无贫血貌, 全身浅表无淋巴结肿大,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双肺 呼吸音清,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 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病情介绍——辅助检查
• 9月6日临检检验报告: WBC:10.12×10^9/L{4-10}, 中性粒细胞计数9.55×10^9/L, 淋巴细胞计数0.24×10^9/L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 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 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 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稽留热
间歇热
弛张热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在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地方,要使湿毛巾停留的时间长 一些,促使热蒸发。擦浴时,不用按摩方式,因按摩方式易生热。
3.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擦拭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等部位用 力可略大,时间可稍长,有利降温。
4.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
➢ 温水擦浴 :擦浴水温为27 ~37℃,冷水擦浴水温4℃。还可根据病人体
给服热饮料,而使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 量减少,使体温升高幅度减少,从而缩短 畏寒、颤抖的时间。
➢高热持续期:此时应给病人退热,补充水分,并密切观
察体温变化。
➢退热期:应更换汗湿的衣服、被单、适当减少病人的
盖被。以防止病人出汗较多引起虚脱。
要点护理
➢降温灌肠:可用28~32°C温水或4°C等渗盐 水,保留15-30分钟。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 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 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要点护理
➢ 冰袋使用:装冰块于冰袋内约2 / 3,可放在病人前额、头顶部及
侧面、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 注意:
1.局部勿冻伤。 2.及时补充袋内冰块。注意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 3.保持冰袋放置部位正确。 4.冰袋压力不宜太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5.如为降温,冰袋使用后30分钟需测体温,作好记录。当体温降至38℃
以下时,可取下冰袋。 6.聚乙烯醇冰袋的使用存放于冰箱中,需要时可取用,降温效果达到2
小时左右,用后进行消毒,再置于冰箱中4小时,可重复使用。
要点护理
➢ 酒精擦浴:治疗碗或面盆内盛25%~30%酒精300~500ml,温度约30℃ 。 • 注意:
1.擦浴过程中,观察病人情况,发现病人有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及呼吸异常 时,应停止进行并通知医师。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呼
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2.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 体温,遵医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 物降温,热退时避免当风受凉。
分类——发热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 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 为长期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
分类——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 于伤寒、肺炎。
发热治疗
•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 、酒精擦浴、
温水擦浴、冰冷敷 、灌肠 、降 温毯
• 退热药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贴、
肛塞退热药
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1.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可自口腔测温。进食、 吸烟、面颊部做热冷敷者,应推迟30分钟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2.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及某些心脏病病人(刺激肛门后,迷走神经 兴奋,会引起心律不齐﹚不可由直肠测温。坐浴或灌肠后需待30分钟后,方可 测直肠温度。
病情介绍
4、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 疾病史:有,冠心病、高血压 传染病史:无
5、个人史:经常居留地本地。否认疫水接触 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 毒品接触史:无
病情介绍
6、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7、婚育史:已婚 8、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病情介绍——体格检查
T:39℃ P:100次/分 R:19次/分 BP:160/90mmHg
3.对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用腋下测温。沐浴后需待20分钟后再测腋下温度。 4.为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病人测温时,护士须守候在旁或用于托扶体温计
以免发生意外。 5.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分期护理
➢体温上升:此期应注意给病人保暖,加盖被子,同时
➢发热及其护理
定义
• 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 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 范围的症状。(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
• 体温≥37.5℃ (以口温为准)
•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 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发热待查病人的护理查房
内二科 于学丽 2016年9月
病情介绍
1、一般资料:25床,肖远东,男,64 岁,退休。
2、主诉:因发热畏寒2小时于2016-09-06-11: 30由 “发热待查”入病区。
病情介绍
3、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 发热,自测体温 38℃,有畏寒、寒战,无 咳嗽、咳痰,无咽痛、流涕,无腹痛、腹 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现为求进一步 诊治而来我院,门诊拟“发热待查、冠心 病、PCI术后”收住我科,患者本次发病以 来,精神尚可,睡眠尚可,食欲正常,大 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3.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 进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 硬固食物,少量多餐。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 新。
4.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 予保护性措施。
住院治疗简要过程
予以抗炎退热及对症处理,患者 症状好转,于2016年9月9日10:15 出院。
相关知识学习
9月7日生化检验报告: 直接胆红素11.30umol/l,球蛋白测定32.0g/l,血糖 测定6.17mmol/l.
病情介绍——入院治疗
1. I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陪护一人。 2. 完善检查,予入院常规检查,胸部未见明显异常
x线征象。 3. 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针生脉注射液等药物治
疗。
入院护理诊断
温,配制较病人体温低2 ℃左右的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 防止因水温过低引起病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诱发病人发冷 甚至寒战。同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体表散热起到促成作用。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与酒精擦浴相同。
神清,正常面容,步入病房,自主体位,对答切题, 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无贫血貌, 全身浅表无淋巴结肿大,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双肺 呼吸音清,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 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病情介绍——辅助检查
• 9月6日临检检验报告: WBC:10.12×10^9/L{4-10}, 中性粒细胞计数9.55×10^9/L, 淋巴细胞计数0.24×10^9/L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 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 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 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稽留热
间歇热
弛张热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在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地方,要使湿毛巾停留的时间长 一些,促使热蒸发。擦浴时,不用按摩方式,因按摩方式易生热。
3.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擦拭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等部位用 力可略大,时间可稍长,有利降温。
4.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
➢ 温水擦浴 :擦浴水温为27 ~37℃,冷水擦浴水温4℃。还可根据病人体
给服热饮料,而使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 量减少,使体温升高幅度减少,从而缩短 畏寒、颤抖的时间。
➢高热持续期:此时应给病人退热,补充水分,并密切观
察体温变化。
➢退热期:应更换汗湿的衣服、被单、适当减少病人的
盖被。以防止病人出汗较多引起虚脱。
要点护理
➢降温灌肠:可用28~32°C温水或4°C等渗盐 水,保留15-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