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2课《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七年级《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
七年级《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七年级《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次北固山下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次北固山下教案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1)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风正:顺风。
(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
(8)残夜:夜将尽之时。
(9)江春:江南的春天。
(10)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1)青山:指北固山。
(12)乡书:家信。
名句解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5篇七年级下册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5篇七年级下册教案锦州市实验学校中学教学设计课题诗词五首(第一课时)执笔人王磊磊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课件朗读录音练习题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二次设计导一、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 20 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从学生学过的诗句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七年级下册古诗《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次北固山下》。
1.2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介。
1.3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1.4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2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并理解《次北固山下》。
1.2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诗中的抽象意象。
2.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王湾及其代表作《次北固山下》。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王湾和《次北固山下》的资料。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次北固山下》,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诗歌鉴赏4.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次北固山下》的艺术特色。
4.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5.拓展延伸5.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
5.2教师出示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次北固山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附:《次北固山下》原文及注释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1.客路:行旅之路。
2.青山: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3.行舟:指行船。
4.绿水:指长江。
5.潮平:潮水上涨,两岸距离变窄。
6.风正:风向合适。
7.一帆悬:帆船上挂起一面帆。
8.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教学重难点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
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
(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
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学生发言。
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
(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
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音乐:陨。
旋律:悠扬古典。
)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
《次北固山下》教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次北固山下严雪枚教学目的:1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3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教学设想: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味,以朗读作为整节课教学主线,设置情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杨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次北固山下》,诗题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次,停泊,诗题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说明这首诗是旅途中所作。
明确:停泊在北固山下。
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
如果你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身在旅途,你会有什么感受?请学生谈感受。
好在现在交通发达,即便你在天涯海角,飞机也会很快将你送回家。
可古时候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那只有任由思乡之情流淌心间了,许多诗人将思乡之情倾泻笔端,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今天所学习的《次北固山下》便是唐代诗人王湾在旅途中表达故园之思的佳作。
简介五言律诗知识二、朗读1、散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三、理解诗句大意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意思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优美。
四、理解主题,品味诗歌语言,指导朗读。
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
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
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提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愉快,舒畅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扩张心胸,朗诵前四句。
2、品味颈联齐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
次北固山下公开课教案
次北固山下公开课教案2015-10-17 09:28 2663次地区:河南省 - 洛阳市 -学校:洛阳市第四十中学次北固山下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
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1、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内容?2、诗歌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图画来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归雁,这时候想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借助归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苦?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将会有哪些感受,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
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1、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内容?2、诗歌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图画来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归雁,这时候想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借助归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苦?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将会有哪些感受,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教学重难点比较突出,对于难点的突破比较有创意。
《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赏析,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2.作者简介:介绍王湾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引导学生了解其作品。
3.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诵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4.深入研读:分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同时,品味诗歌语言,感受其意境和
艺术魅力。
5.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对祖国山河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预习下一篇课文,了解相关背景和内容。
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并领悟《次北固山下》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次北固山下》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可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北固山的位置、山势等,让学生对北固山有个初步了解。
二、预习课文(5分钟)请学生阅读《次北固山下》这篇课文,了解基本情节,注意把握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理解(10分钟)1. 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课文,班级共同讨论课文中“次北固山下,客有言宿”数位客人的言论,归纳总结他们对北固山的感受以及他们的人生观。
2.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讲解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义。
四、细节理解(15分钟)请学生阅读第二遍课文,重点理解以下问题:1. 课文中描写北固山的自然景色有哪些?如何描写?2. 次北固山下的“数位客人”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观点?3. 课文中的“主人公”对于北固山有何独特的感受和思考?五、情感品味(15分钟)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 你对北固山这样的风景有何感受?2. 你更偏向哪一位“客人”的观点和情感表达?为什么?六、归纳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课文中所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思想?2.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这篇文章有什么启示和教育意义?七、拓展延伸(5分钟)请学生了解一下作者谢灵运的生平及其其他作品,了解北固山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2分钟)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北固山的感受和思考,可以参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品味之后的思考。
五、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案不要标题,且文中不能有标题相同的文字。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10篇】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10篇】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的愁绪。
次北固山下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释疑解难。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释疑解难,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诗以言志,歌从心起。
”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介绍律诗小知识)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六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每首8句,每2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通过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4.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
(三)作者简介。
王湾(约公元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
(四)品读欣赏1.听录音。
2.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朗读。
4.学生齐读。
(五)释词明义。
出示疑难词语,学生思考后投影,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
1.次:诗人途经镇江,在北固山下过夜,“次”应当理解为“停泊”。
2.客路:指驿道,是陆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公开课教案第【1】篇〗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1、了解王湾。
2、理清诗句的含义及手法,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
3、背诵并默写全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羁旅中乡愁教学手法及准备: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古时交通不兴旺,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羁旅中乡愁的。
二、预习检查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以下各词的意思。
次:停留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风正:风顺。
悬:挂。
残夜:夜将尽未尽。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风格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开展的前景。
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江北。
三、自学指导(一)诗歌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
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
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土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二)赏析诗句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首联:点题。
“青山〞指北固山。
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初中次北固山下教案
初中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次北固山下》这首诗。
2. 品味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主题。
3. 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怀。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诗歌意境的品味和主题的领悟。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次北固山下》。
2. 参考资料:关于诗人王湾的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背诵情况。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次北固山下》。
二、朗读(5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次北固山下》。
2. 教师范读《次北固山下》。
3.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齐读《次北固山下》。
三、理解诗意(15分钟)1. 学生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2. 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3. 教师根据学生的翻译,讲解诗句的意思,解释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四、品味意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景色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领悟主题(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思乡情怀。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背诵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诗歌,尝试用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家乡或旅途的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和品味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重诗歌的背诵,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次北固山下》,使学生了解作者与大自然的关系,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优美的古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和蕴含的哲理。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古文的美。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古代文化。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次北固山的美景,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好奇心,并可以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引入。
2. 理解课文通过整体阅读和分段理解,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理解作者在写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辅以问题导读,帮助学生提炼主旨和关键点。
3. 文学鉴赏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赏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古文的美和深意。
4. 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在山下而不是山上,以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义。
可以以小组或整体讨论的方式进行。
5.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个人感悟或评论,可以是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也可以是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思考。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词汇和句式,使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6. 课堂展示学生可以选择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理念的领悟。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2. 评价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陆游,了解他的其他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初中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
初中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次北固山下》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之一,作者为孟浩然。
通过学习这篇诗词,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构成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并记忆诗意,把握诗词的语感;2.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
难点:1. 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2. 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次北固山下》的课文和注释;2. 准备多媒体设备,以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次北固山的图片,或播放自然风景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同时,可以简要介绍孟浩然这位唐代文学家。
Step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次北固山下》课文,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解释和说明。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记不理解的词语,以便后续讨论。
Step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解释他们对诗词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讨论,如“诗词的意象是什么?”、“诗中的孤寂和寂静给你什么感触?”等。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份回答。
Step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以适时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Step 5 诗词赏析在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基础上,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诗词赏析。
可以通过具体诗句解析意象、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的感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Step 6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次北固山下》为题,完成一篇自己的诗歌创作。
鼓励学生借鉴孟浩然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同时注重个人情感和感悟的表达。
Step 7 作品分享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集体展示,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次北固山下》优课一等奖教案
品读赏析 和拓展阅 读,提高学 生品词品 句的能力, 加深对诗 歌的理解 和学习能
样的感情?你从哪儿看 其他 同学可以纠
出来的?
正补充
3. 你 认 为 诗 中 哪 一 句 写
得好?品一品它的精妙 学生 思考后自由
之处。〔教师给出方法指 发言
导和例如〕
力的迁移 运用
七、练一练, 王安石?泊船瓜洲?
学生思考后概括
意思?从题目中你得知 理解诗意
什么信息?
2. 哪 些 诗 句 是 写 景 的 ?
写的是怎样的景?〔用圈
点勾画法把诗中写到的
景物圈画出来〕
全班再读题目,个 别发言
再读全诗 学生独立思考,并 在书上圈画诗中 的景物,自由发言
孤舟,感受时光 流逝,油然而生 别绪乡思。
能力,发挥 以优带差 的作用。也 充分表达 了学生在 学习活动 中的主体 地位。
板书或课件 课件
感悟或反思
以读带品、以品悟情,学生在反复朗读当中渐渐走近诗歌,并且在充分的独 立思考之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是思维的碰撞。教师先出示学法指导,让 学生有法可依,能比拟顺利地给学生指明方向,学生接受起来比拟快,效果 也较好。
以课前竞 赛抢背诗 歌引入课 题,温故知 新,激发学 生学习兴 趣。
背得又多有准。
吴楚间,被江南
二、学习目 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首 脍炙人口的古诗?次北固 山下?。
1. 熟 读 并 能 背 诵 默 写 这 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 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由学生回忆学古 诗所要到达的目 标,教师小结投影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课题
?次北固山下?
设计者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学流程
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一: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串讲: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
《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案一、教案背景《次北固山下》是中国现代作家阿城的一部作品,该故事以北国的大漠草原为背景,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物在严酷环境中的坚韧和无私奉献精神。
通过教学《次北固山下》这篇小说,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伟大力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情感意识。
本次教案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小说《次北固山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了解阿城的写作风格和创作背景;-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用语和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情感的审美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感恩和奉献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北国大漠的图片和音乐,引发学生对北国大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阅读教学:- 分段阅读小说《次北固山下》,每节课阅读一段,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进行互动讨论。
-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以及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所展示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小说整体的分析和解读,每组选出代表展示给全班。
3. 课堂讨论:- 小组代表依次介绍和分享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起伏和情感推动力。
- 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思考,鼓励多种观点的碰撞和交流。
4. 文学知识学习:- 引导学生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用语和修辞手法,如比喻、隐喻、夸张等。
- 分析小说中的一些典型句子和小说结构,探究其修辞效果和表达手法。
5. 总结归纳:-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和引导。
-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在阅读和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手段1. 导入环节:展示图片、播放音乐。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案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次北固山下》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并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欣赏古文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次北固山下》的情感和主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文《次北固山下》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次北固山下》并做好相关笔记的作业。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次北固山下》相关的视频或音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课前阅读《次北固山下》时所做的笔记,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阅读理解:1. 教师将课文《次北固山下》投影到黑板上,并逐句解读诗中的意思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跟读诗文,并帮助他们理解生词和难句。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讨论这些手法对于表达情感和主题的作用。
情感与主题分析:1. 引导学生回顾诗中的情感和主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修辞手法,并展示给全班,解释它们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诗中的情感和主题,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拓展活动:1. 阅读其他与自然景观相关的古文诗,并与《次北固山下》进行比较和对比。
2. 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古文诗,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情感和思考。
评价与反馈: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小组展示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2.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思考。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次北固山下》的读后感,包括他们对诗中情感和主题的理解,以及对古文诗的欣赏和思考。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文诗歌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分析。
次北固山下优质教案
次北固山下优质教案教案标题:次北固山下优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以次北固山为背景,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次北固山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次北固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文化背景。
- 掌握描述自然景观的词汇和句型。
-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个人责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描述自然景观的词汇和句型。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次北固山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3. 学生绘画和写作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次北固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思考,提问:“你们见过类似的山脉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与讨论(15分钟)- 分组让学生观察次北固山的图片,并讨论其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文化背景。
-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次北固山的问题,如“次北固山有哪些动植物?”,“次北固山对当地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
3. 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介绍次北固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文化背景,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描述自然景观的词汇和句型,如“高耸入云的山峰”、“蓝天白云”等。
4. 创作与展示(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以次北固山为主题,创作绘画作品或写作文。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5. 环保教育(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个人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2课《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图,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2【讲授】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712年~713年(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717年(开元五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721年(开元九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约在729年(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3【活动】朗读明义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