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锐兰)
组织行为学__第三章_群体心理与行为
6)按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划分:
(1)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特 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
(2)实际群体。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
7)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1)参照群体。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对 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现实 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2)一般群体。
步骤: 1)成员集合成一个群体,但在进行任何讨论之前,每个成员独立
地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 2)经过一段沉默后,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群体。然后一
个接一个地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想法,直到每个人的想法都表达完 并记录下来为止(通常记在一张活动挂图或黑板上)。所有的想 法都记录下来之前不进行讨论; 3)群体现在开始讨论,以便把每个想法搞清楚,并做出评价; 4)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把各种想法排出次序,最后的决策是综 合排序最高的想法。 优点在于,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但 是又不像互动群体那样限制个体的思维,而传统的会议方式往往 做不到这一点。
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群 体效率可能最高。
2)按发展水平分:
(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 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
(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 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
(3)集体群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表现出 很强的凝聚力,起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任何一个簇的人。 9)桥梁(bridges) 是指属于两个或者更多个簇,从而起到联结点作用的个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PPT课件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社会 惰化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时
努力。 例如:搭便车
原因: 缺乏群体责任心;分配上平均主义; 职责不清、公平思想。
意义: 必须提出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手段。
群体规范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学校餐厅里,自觉地排队
在寝室打红五时,不得和对家交流手中的 “牌情”
在下面情况,同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较高工作效率: 第一, 工作比较单纯; 第二,当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 第三,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在下面情况,异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较高工作效率: 第一,完成复杂的工作; 第二,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 第三,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
一般,基层多为同质结构,领导层多为异质结构。
缺点: 传递的信息往往被严重扭曲,破坏正式沟通的
效力。 为提高组织沟通系统的效率,管理者必须尽
量消除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不利影响,还应学会利 用和引导,使之成为正式渠道的补充。
关系的敏感性、对他人的依赖性…… (2)群体的性质
紧密型、专制型群体从众行为尤为普遍
(3)环境和传统的影响
群体对个体行为影响:社会助长
现实中,我们往往发现有这样一些现象: 运动员在参赛时会比训练时成绩要好;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社会助长: 个人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
的影响而出现提高。
群体对个体行为影响:社会抑制
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群体的 领导方
式
目标的 达成
成员的 共性
群体凝聚力
群体的 目标
群体与 外部关系
沟通程 度
群体的 规模
成员对 群体的依赖
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与行为
03
CATALOGUE
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领导者与追随者
领导者特征
领导者的个性、价值观、经验等 都会影响其领导风格和行为,进 而影响群体成员的心理和行为。
追随者特征
追随者的需求、动机、价值观等 也会影响他们对领导者的反应和 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群体的心理 和行为。
群体结构与群体互动
群体结构
群体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沟通渠 道等都会影响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和 行为。
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 场趋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理解群体心理与行为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社会公共政策和公共 服务项目。
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可以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 育环境中的群体行为。
未来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 相互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 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
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合作,促 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流,培养相
互信任和支持的团队文化。
06
CATALOGUE
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现实意 义与实践应用
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现实意义
促进团队合作
了解群体心理与行为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 能力和工作效率。
提高组织绩效
通过对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可以更有效 地管理团队,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群体互动
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沟通、决 策等也会相互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群 体的心理和行为。
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组织文化
组织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等都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绩效和氛围 。
组织环境
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政策法规、市场竞争等也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 适应和发展。
《组织行为学》教学资源 3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本章要点
•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群体的形成过程 • 群体结构 • 群体行为的特征 • 群体冲突与管理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群体心理与行为?
• 群体只是个体的简单叠加,那么没有必要专门学习如何 理解群体。但是,研究和实践发现,群体心理和行为有 不同于个体的特点。
• 你能想出个体在群体中,行为变得和独处时有很大差异 的例子吗?试着解释为什么。
• 群体可以按照成员所具有的技术、知识、人口背景的特点 分成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异质性群体是指群体成员 的技术、知识、人口背景不同,而同质性群体那么相反。
• 你参加过异质性强的群体吗?有什么值得一说的体会?
第四节 群体行为特征
一、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发生自 我调节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从而表现出一些个人单 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去个性化?首先,个体感到“溶化〞于群体中 ,导致了约束力的降低,认为即使做了不好的事情,别人也 不知道是谁做的。另外,责任的模糊性和分散性。即使出了 问题,个体也不必为群体承担受谴责的压力。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修身、慎独,重视道德内化的自我调 节功能。
二、刻板印象
• 刻板印象是伴随社会范畴化的过程而必然出现的 一种现象。当我们需要去理解某一情境或事件时 ,我们会在头脑中调动相关的范畴化规那么和经 验,并根据它们去获得理解。
• 刻板印象会造成群体间的偏见。刻板印象往往是 作为一种试探性的假设先行存在的,但是有趣的 是,人们偏爱证实自己的假设,而不是推翻它。
• 请试着举出一个由群体变成正式组织的例子。什 么样的特征出现后,让你认为群体变成了正式组 织?
二、群体的类型
〔一〕正式和非正式群体。 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有意识的协调活动或力量 的一个体系,以及这个体系的清晰程度。 在正式群体中,组织的协作体系通常是通过权责体 系和命令链条、规那么等非人格化的因素来表达的 。 非正式群体有可能对正式组织的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管理者应该意识到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采取积极 疏导的策略,让非正式群体的“反组织〞作用减少 ,更多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contents
目录
• 群体心理概述 • 群体行为基础 • 群体互动与沟通 • 群体决策与问题解决 • 群体冲突与解决 • 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应用
01
群体心理概述
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 成的集合体,成员之间存在共同 目标,并通过一定的互动和相互 影响产生群体心理和行为。
群体行为的规律与模式
群体行为的规律是指群体行为发 生和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
原则。
群体行为的模式是指不同类型群 体行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
了解和掌握群体行为的规律与模 式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群体 行为,提高组织管理的效果和效
率。
03
群体互动与沟通
群体互动的类型与方式
类型
合作、竞争、冲突、联盟
组织文化建设需要从员工入职培训、工作氛围营造、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培养员 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组织凝聚力和竞争力。
组织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创新和适应性,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 组织发展的需要。
团队建设与管理
团队是组织中基本的协作单位,团队 建设与管理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内 容。
群体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策略
群体问题解决策略包括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逆向思考法等。
方法
常用的群体问题解决方法包括SWOT分析、PEST分析、5W1H分析等。
05
群体冲突与解决
群体冲突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了解群体冲突的定义与类型是解决冲突的基础。
详细描述
群体冲突是指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目标、认识、情感等方面的对立和分歧,导致行为上的 不协调。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群体冲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目标性冲突、认识性冲突、感情性冲 突等。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第3-5章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二、有效沟通
(一)含义:沟通的准确性、实时性和效率。 (二)有效沟通的特征 • 1.信息的准确性 • 2.信息的完整性 • 3.信息沟通的及时性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二、有效沟通
(三)有效沟通的技能 • 1.改善沟通环境:包括组织整体状况、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组织文化氛围和民主氛围、领导者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四、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方法
• 1.头脑风暴法;2.名义小组法;3.德尔菲法;4.电子会议法
(二)群体决策的优点
• 1.可以集思广益,信息和知识更全面; • 2.决策更加民主化,容易被组织接受。
(三)群体决策的弊端及防止措施 • 1.弊端:成员受到群体压力,不敢提出不同意见;领导有可能压制讨论;消耗时间太多;掩
第一节 群体概述
四、群体发展阶段
(一)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 1.形成阶段 • 2.震荡阶段 • 3.规范化阶段 • 4.执行阶段 • 5.中止阶段
(二)间断——平衡模型(鲍姆加特纳、琼斯提出) • 群体发展中第一次聚会很重要,能营造出群体氛围,也能确定群体的领导; • 随后进入均衡期,群体投入正常运作; • 然后变化突然发生,称之为群体发展阶段的中点; • 之后意识任务必须尽快完成,平衡状态打破,群体各项安排上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 适用于描述临时性工作任务群体的发展变化情况,不适用于长期的工作群体和非任务性的群体。
范俯首帖耳,这时群体规范压力起到来阻碍作用。 5.群体规范的作用 • (1)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 (2)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 (3)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 (4)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二、群体结构
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课件
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
14
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异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 较高工作效率。 第一,完成复杂的工作; 第二,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 第三,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
起码3分钟。
讨论: 1、试验前你认为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做完之后呢? 2、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
12
• 总结: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想不到,没 有做不到的事情。
• 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很重要。
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
13
群体结构
•年龄、知识、能力、个性、性别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2)一般群体。
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
7
• 群体形成----五阶段模型
新的群体形成
相互接纳
新成员加入群体
相互认识、交流信息, 讨论工作之外的事情、 相互猜测对方, 有防卫心理
控制和组织
沟通和决策
相互依赖地工作、 根据能力分派工作、 自发性、灵活性、 自组织、自我校正
激励和生产率
表达态度、 建立规范、目标, 公开讨论工作任务
17
• 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 25名 • 第一任麦克斯韦尔 • 第二任瑞利 自己是诺奖获得者 • 第三任汤普森 7 • 第四任卢瑟福 12 • 第五任布莱克
(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 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
(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 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大纲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大纲第二篇群体行为及其管理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概述一、群体的含义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是指两个以上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别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即由若干个体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其成员的人群结合体。
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更全面把握群体的含义:(1)群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群体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
(2)群体具有稳定的结构。
群体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群体成员要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他们在行为上相互制约。
(3)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
这个目标为全体成员所接受,只有靠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个体利益存在于群体之中,没有群体利益,个体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群体成员间有共同的利益,或是为了共同的爱好,或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或是为了共同的情感等而聚集在一起,互相分享信息、建立友谊、取长补短。
群体的这一特性,是群体建立和维系的基本条件。
二、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出不同的分类。
1.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是指有明文规定的、由一定社会组织认可、有明确的组织结构、职务分配清晰的群体。
正式群体还可以细分为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①命令型群体是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
②任务型群体是指为完成某项指定任务或项目而在一起工作的群体。
(2)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而是在成员某种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从个性需求方面来看,非正式群体有如下特征:有达到—致认同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满足,而且在群体行为关系中相对较少的约束和指令使得成员更能按个体的个性特征自由发挥;成员间多以自愿交往而非强制性交往的方式,形成较小心理压力的沟通关系;群体中因淡化等级差别及制度化的行为模式而形成更多默认的、相对于正式群体更灵活的关系结构和群体规范。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 你参加过异质性强的群体吗?有什么值得一说的体会?
第四节 群体行为特征
一、去个性化 • 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发生
自我调节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从而表现出一些个 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 为什么会出现去个性化?首先,个体感到“溶化”于群体 中,导致了约束力的降低,认为即使做了不好的事情,别 人也不知道是谁做的。另外,责任的模糊性和分散性。即 使出了问题,个体也不必为群体承担受谴责的压力。 •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修身、慎独,重视道德内化的自我 调节功能。
四、群体冲突解决与管理
• 首先,需要判断群体间矛盾是否属于制度性的矛盾,如果 是,那么需要建立和完善群体间的谈判和协商机制。
• 对于其他的群体间矛盾,有四种常见的策略: (1)引入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指两个群体都追求,但 是仅凭一个群体的努力却不能实现的目标。 (2)鼓励群体间的相互接触。 (3)交叉群体资格。让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而这些群 体类别之间存在交叉也是一种减少群体间偏见的途径。 (4)改变群体认同的显著性。这种策略认为群体之间的 不一致和冲突是始终存在的,因此管理的焦点应该是根 据需要突出不同群体认同的显著性,而不是试图消除这 种不一致。
四、群体规范
• 群体规范是群体对其中的成员应该(或不应该) 表现出的行为的界定。规范约束其中成员的行为 准则,也是群体成员相互期待的基础。
• 群体规范对不同成员的影响程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高地位的成员可能比低地位的成员更大程度地 偏离规范,表现出和约束相对抗的一种独特性。
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与行为
03
群体间心理与行为
群体间的冲突与协调
冲突来源
探讨群体间冲突的来源,包括 资源有限、目标不一致、相互
依赖等。
冲突管理
研究如何通过良好的冲突管理来 改善群体间的关系,包括及时沟 通、尊重对方、寻找共同点等。
协调方式
介绍协调群体间关系的策略和方法 ,如妥协、合作、折衷等。
群体间的合作与竞争
合作价值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 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提高 工作效率和效果。
06
组织文化与心理行为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功能
概念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被广泛接受和 遵循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
功能
组织文化具有引导、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可以影响组 织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影响整个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塑造
组织文化的塑造需要从员工需求出发,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范,不断调 整和优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使其更加符合组织发展的需要。
传播
组织文化的传播需要依靠各种渠道和手段,如领导示范、培训教育、员工活动等 ,将组织文化贯穿到日常工作中,使其在员工中得到广泛的认知、认同和实践。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心理契约的特点
心理契约具有主观性、动态性、隐藏性和非正式性等特点。
心理契约的建立与维护
建立心理契约
组织在招聘、培训和日常管理中,应该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明确彼此 的期望和义务,以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
维护心理契约
组织应关注员工的成长和需求,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营造良好的工作环 境和氛围,以维护员工的心理契约。
分析群体间合作的价值和意义 ,包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群体行为概述1.1 群体与群体行为定义群体群体行为的特点群体行为的重要性1.2 群体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1.3 群体行为的类型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功能性群体与过程性群体垂直群体与水平群体第二章:群体结构与过程2.1 群体结构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群体规范与价值观群体内部的关系网络2.2 群体过程沟通与信息传递决策与冲突处理群体动力与群体气氛第三章:群体动力与群体心理3.1 群体动力群体内部的力量与影响群体成员的互动与相互影响领导与群体动力3.2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的特点与影响群体心理的形成与变化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第四章:群体行为与管理4.1 群体行为与管理原理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原则群体行为与管理的方法4.2 群体行为与组织效能群体行为对组织效能的影响提高群体行为效能的策略应对群体行为问题的方法第五章: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5.1 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组织文化的定义与特点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的关系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5.2 组织文化的作用与意义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的作用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的关系第六章:群体决策与创造力6.1 群体决策过程群体决策的阶段与步骤信息搜集与分析决策制定与执行6.2 群体创造力与创新群体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群体创新的过程与方法促进群体创造力的策略第七章:团队建设与团队效能7.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与团队的定义团队建设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团队建设的方法与技巧7.2 提高团队效能的策略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与协作明确的团队目标与角色分工有效的团队沟通与领导第八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8.1 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组织结构优化的策略8.2 组织变革与管理组织变革的原因与过程组织变革的管理与实施应对组织变革的挑战与策略第九章:组织冲突与管理9.1 组织冲突的原因与类型组织冲突的来源与影响组织冲突的类型与特点组织冲突的管理与解决9.2 组织冲突的处理策略冲突识别与评估冲突调解与协调建立冲突管理机制第十章:组织效能与绩效评估10.1 组织效能的评估指标组织效能的定义与衡量组织效能评估的关键指标组织效能评估的方法与工具10.2 组织绩效改进策略组织绩效评估与改进的重要性组织绩效改进的方法与步骤组织绩效评估与改进的实践案例第十一章:组织沟通与信息传递11.1 组织沟通的概念与过程组织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组织沟通的过程与要素组织沟通的类型与方式11.2 有效组织沟通的策略沟通技巧与沟通障碍提高组织沟通效果的方法电子沟通与社交媒体在组织沟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组织领导与领导力12.1 组织领导的原理与理论组织领导的定义与重要性领导理论的发展与主要观点领导风格与领导行为12.2 领导力的发展与提升领导力的核心素质与能力领导力发展的途径与方法领导力培养与培训实践案例第十三章:组织人力资源管理13.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策略13.2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环节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与人际关系第十四章: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14.1 组织伦理的基本理论组织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组织伦理的理论基础与原则组织伦理的挑战与决策14.2 组织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容组织社会责任的实践与挑战组织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第十五章:组织行为学的应用与实践15.1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组织变革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应用15.2 组织行为学的实践与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组织行为学实践案例解析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类型。
群体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领导力理论与实践
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影响和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领导力理论包括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情境理论等,这些理论为领 导实践提供了指导。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准则。
全球化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
全球化将促使组织行为学领域更加关注国际市场和全球战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在全球 范围内的竞争力。
技术发展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
01
人工智能与组织行为 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组织 行为学将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高 组织效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以及 应对由此带来的伦理和法行为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人的行为 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它探讨如何有效 地激励和管理员工,以达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 管理者理解员工的行为和心理,从而 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员工,提高组织的 绩效和效率。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的层次、部门和 职位的安排方式,它决定了组织的决 策过程和信息流动。
02
在线学习与培训
技术发展将推动在线学习与培训的普 及,组织行为学将研究如何通过在线 学习有效提升员工技能和绩效。
03
技术对组织文化的影 响
技术发展将改变组织的沟通、协作和 决策方式,组织行为学将关注这些变 化对组织文化的影响。
多元化与包容性在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性
多元化管理策略
组织行为学将更加注重研究和实 施多元化管理策略,以促进员工 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提高组织 的包容性。
优点与挑战
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但也存在决策效率低下、 少数人控制决策等挑战。
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与行为
02
群体行为基础
群体沟通与互动
沟通方式
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 ,每种沟通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信息传递
在群体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信息的内容、传递者信誉 、接受者理解能力等。
互动关系
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群体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积极的互动可以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工 作效率,而消极的互动则可能导致群体分裂和效率低下。
组织变革中的群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变革对群体心理的影响
研究组织变革过程中,群体成员的心理反应、情感体验与态度变化。
组织变革中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引导与干预
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和干预组织变革中的群体心理与行为,促进组织的平稳变革和 员工的适应性发展。
THANK YOU.
03
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在可控条件下研究 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方法,通过操 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实验法可以控制其他变量的干扰 ,从而准确地测量自变量对因变 量的影响。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法的关键环节, 需要考虑实验目的、自变量、因 变量、实验操作流程等因素。实 验设计需要遵循随机化、重复性 、控制等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点二
领导力对群体反应的 影响
领导力会对群体反应产生影响。例如 ,一个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领导者可 能会激发群体的热情和动力,提高群 体的绩效。相反,一个不称职的领导 者可能会导致群体成员的消极态度和 低绩效。
要点三
群体反应在领导力中 的作用
群体反应在领导力的形成和变革中起 着重要作用。例如,群体的反馈和建 议可能会促使领导者调整其风格或改 进其决策。此外,群体成员之间的冲 突和问题也可能会促使领导者采取措 施解决这些问题。
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与行为
群体认知理论
群体认知理论的研究 对象
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 创造过程
群体认知理论的主要 观点
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 创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群 体规范、群体互动、个体认知等 ,而这些因素对群体的绩效和创 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注重纵向研究
未来研究应更注重对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动态变化和长期效应的考察,采用纵 向研究设计,深入探讨个体和群体在特定情境下的演变过程和规律。
研究内容的深化
群体内部心理过程
进一步探讨群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如情感、认知和决策等,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 响群体决策、领导效能和团队绩效等。
社会影响力与说服
研究社会影响力、说服力对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包括如何改变人们的态度、 信仰和行为等,以及如何提高群体接受度和依从性。
提高社会效率
通过对群体心理和行为的深入研究,社会组织可以更有效地调 配和管理资源,从而提高社会效率。
推动社会发展
通过对群体心理和行为的深入研究,社会组织可以更有效地引 导和激励社会成员,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05
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未来研究 方向
研究方法的创新
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整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以丰富和拓展群 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
组织管理
为组织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 握员工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如何制定有效的管理和激励策 略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创造力。
社会政策
研究结果对制定社会政策和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公 共危机应对、社会舆论引导和社会组织管理等。同时,可以 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 繁荣。
群体心理及行为
按照非正式组织作用和性质划分,分为四类: 1.积极型 2.消极型 3.中立型
4.破坏型 三、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非正式组织能够减轻管理工作的负担。 2.非正式组织能够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稳定运 行的工作团体。
5.资源相依性。 6.权利的分配。 (三)个人行为因素 1.个性心理特征的因素。 2.个性倾向性的因素。 三、 减少冲突的策略
(一)设置超级目标 (二)采取行政手段
(三)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179页]
第五节 非正式群体
一、定义 非正式群体也称非正式组织,它不是有官方 规定,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 式的联合体。
思考题:
1.群体心理表现在哪些方面?影响群体行 为的因素有哪些?
2.引起群体冲突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有哪些? 3.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意和类型有哪些?
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4.你认为怎样培养团队精神?
(四)重培育合作的非正式组织,但不 应当使其居支配地位。
(五)正确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组织规范
(六)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作 用。
第六节 团队管理
【自学181页】
一、团队的含义与类型 (一)含义 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是由具有相互补充的
技能点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 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二)团队的类型 1.按照团队存在的的目的和形态分类分为: 问题解决型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 跨职能团队
(二)模仿的类型
1.自发模仿 是无意识地模仿他人。 2.自觉模仿 是有意识地模仿他人。 (三)模仿的意义
人是通过模仿来掌握各种行为的,也是人适应环境、 与环境协调一致起来的重要机制。模仿对象具有榜样 的作用,管理者可充分利用榜样,对职工们进行教育 。
组织行为学习题与案例集
第一章导论习题:1.说明组织行为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何关系?3.说明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必然性。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习题:1.分析各种人性假设理论的思想渊源、时代背景以及对管理的启示。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意义和不足是什么?3.解释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
4.什么叫个性?它有哪些特点?5.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能力差异对管理有什么启示?7.如何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8.举例说明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习题:1.群体规范有哪些功能?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凝聚力的作用是什么?3.什么是冒险转移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4.什么是“小集团思想”?它具有哪些特点?5.应该如何解决冲突?6.委员会有哪些优缺点?第四章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习题:1.什么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正式职权?什么是非正式权力?非正式权力有什么特点?3.非正式沟通有什么特点?有何利弊?4.非正式组织作用的二重性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它?第五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习题:1.简述群体动力论的主要内容。
2.双因素理论与需要层次论有什么异同?3.什么是ERG理论?它对我们有何启发。
4.实施激励时如何应用佛隆的期望理论?5.公平理论有哪些实际意义?6.简要解释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
第六章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习题:1.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包括哪些内容,结构如何?2.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3.什么情况下应进行组织文化的更新?4.组织形象与组织文化有什么样的关系?5.简述组织文化更新的步骤。
6.针对我国的企业,谈谈应如何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
第七章领导者与组织行为习题:1.领导方格理论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借鉴它?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领导应怎样树立正确的权威观?4.为什么领导者是组织文化的缔造者?领导者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第八章行为的有效性习题:1.什么叫沟通?沟通包括哪些活动?2.什么是沟通网络?分析常见的沟通网络及其优劣势?3.什么叫组织变革?什么叫组织发展?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4.组织变革成功要有哪些条件?5.如何创建创新型组织和学习型组织?6.组织发展有哪些常用技术?7.什么是组织气氛?如何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预习案例:坎宁安通讯有限公司安德烈亚•坎宁安自3年前创办公共关系代理处以来头一次度假归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赞成、表示消极 拒绝 表示紧张、要求帮 助 表示对抗、维护自 己
举胖子 规则 1、挑选个头最大、体重最重的坐在椅子上。 2、挑选最瘦小的4人,上台。 3、每人只能动用1-2个手指,合力将椅子抬起来, 起码3分钟。
讨论: 1、试验前你认为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做完之后呢? 2、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3)集体群体──群体法哈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表现出 很强的凝聚力,起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3.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
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
A
展促 进 社 会 发 ③ 展阻 碍 社 会 发
(1)先进集体型
② ①
发 展 趋 向
(2)一般集体型
群体与个人联系程度
(3)中间型 (4)一般反社会团伙型 (5)黑社会团伙型
(1)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 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 (2)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 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前者适合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 的群体; 后者适合简单性、相似性、临时性 的群体。
6.按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划分:
(1)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特 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 (2)实际群体。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
群体相互作用分析表
1、人 群 关 系 ( 正 ) 团结、帮助、鼓励 消除紧张 3、工 作任务 (正) 提供建议、指示
讲笑话、发笑 谅解、赞成、照办
提供意见、发表 感受 只是方向、重复 说明、澄清意见
4、工 作任务 (负) 要求明确方向、 核对方向 征求意见和估价 征求建议和指示
2、人 群 关 系 ( 负 )
冷漠行为 冷漠行为是在非正常情况下,周围环境中突 然有危险性的事情发生,而自己却抱着事不关 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竞赛 竞赛是个人或群体在成就方面力求超过对方 的一种行为。 竞赛的作用和心理分析 社会助长和社会抑制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活动效 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 社会抑制作用则与此相反。
众
从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斯科维西的实验 众从行为产生的条件 少数派成员内部的特征一致性;独立性;权威 性; 多数派成员内部的关系 阻碍众从产生的因素 少数派内部意见的非一致性 多数派内部的齐心协力 研究众从行为的意义
服 从 服从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团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 而作出的行为。 对权威的服从 服从的对立面是不服从 抗拒 消极抵制 自由主义的态度 服从与从众的区别 服从的意义 文革: 英雄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 关于服从的试验
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异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 较高工作效率。
第一,完成复杂的工作;
第二,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 第三,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
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 的影响
一、群体规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官小; 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楼小; 到了深圳才知道自己錢少; 到了成都才知道自己结婚太早; 到了东北才知道自己胆小; 到了海南才知道自己身体不好; 到了天津才知道自来水的味道不太好; 到了厦门才 ...
2004年4月关于中国50省的流言
比较:谣言是恶意的攻击, 故意捏造、蛊惑人心的假消 息;动机不同。都缺乏明确 可靠的事实根据,但却都能 广为传播,到处流行。
戴均良认为,省的规模过大,既不利于管理,对国家长治久安也没有好处。 从中国国土面积和人口考虑,中国设50个左右省级政区比较合理。 “戴均良 同时强调,缩省虽然有必要,但一定要等到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基础 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可以进行。从中国目前国情出发,重新进行 大规模分省不现实,既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行政 管理成本。他估计,近几年这方面没有大动作。”
目标冲突 免费乘客(free rider)对群体的影响
群体的分类
1.按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
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群 体效率可能最高。
2.按发展水平分:
(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 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
(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 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
四、群体行为理论
1、群体动力学理论 在早期群体理论的研究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是 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1890-1947)所提出的 “群体动力学”的研究。 2.群体成员关系分析法 群体成员关系分析法又名为社会关系测量法。 它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J.L.Moreno)创造 的。 3.相互作用过程分析法 这是贝尔斯(R.F.Bales)于1950年创造的一种 分析群体成员关系的方法。
从众行为
关于从众的研究 阿希的实验研究----“三垂线”实验。
X
A
B
C
阿希三垂线试验材料示意图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Asch,1951)的实验: 用18套卡片做实验材料,每套卡片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 一张画比较线段。实验要求被试比较判断三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段与 标准线段等长,并要求被试大声说出所选择答案。 被试共7名(均为大学生),但其中6名是假被试,即阿希的助手, 只有一人是真正被试,而且总是安排在倒数第二个回答。18套卡片共 呈现18次,前6次大家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故意 都做出错误选择,实验者则观察真被试是做出独立反应,还是从众。
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 25名 第一任麦克斯韦尔 第二任瑞利 自己是诺奖获得者 第三任汤普森 7 第四任卢瑟福 12 第五任布莱克
思考题: 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的群体规范? 当代中国强势群体的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类型
A.绩效方面的规范
群体规范的类型
B.形象方面的规范
C.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 D.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
规范差距
规范差距
二.群体压力 (group pressure)
群体压力是指一个人在偏离群体规范时所感受到的 心理上的压力。 压力来自于:理智的压力;舆论的压力;情感的压 力;暴力的压力。 群体压力的产生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H.J.Leavitt): 发表意见的阶段;劝诱阶段; 攻击阶段; 心理上的隔离阶段。 群体压力的施压: 理智讨论;怀柔政策;舆论压力;心理隔离 个体的不从众行为:反从众行为;独立性行为 。
结果:
(1)大约1/4到1/3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 为; (2)大约有15%的被试,在回答次数中平均有75%的从众行 为,即每12次回答中就有9次表现出从众; (3)所有被试平均从众行为是34%。
重复阿希的研究 华东师大心理学系重复阿希的实验。 个体顺从群体的研究---张昌荣等研究 影响从众行为的主客观因素 团体的条件与特点 团体中个别人的反从众行为 个人的心理特点 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高低 性别差异 从众行为的进一步分析 表面从众,内心也从众 表面从众,内心不从众 表面不从众,内心却从众 表面不从众,内心也不从众
总结: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很重要。
群体结构
•年龄、知识、能力、个性、性别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同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较 高工作效率。
第一, 工作比较单纯;
第二,当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
第三,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绩效方面
形象方面 社会交往方面 资源分配方面
群体规范分析法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组织心理学家皮尔尼克 (S . Pilnick) “ 规 范 分 析 法 ” (Normative Analysis), 明确规范内容 制订规范剖面图 进行改革
某群体规范剖面图
8 10 12 14 16 18 20 22 组织信誉 业务成绩 利润 合作 计划性 工作督导 训练 创造发明 用户关系 诚实与安全
④
⑤
B
4.按群体的构成原则分:
⑴正式群体。为完成组织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正规社会群体 (命令型、任务型),这类群体分工明确,并受到法律保 护。
⑵非正式群体。人们之间以利益和 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利益 型、友谊型),这类群体属于自然 形成,一般不受法律与行政的保护 与干预
5.按群体人员的构成分:
7.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1)参照群体。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对 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现实 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2)一般群体。
群体形成----五阶段模型
新的群体形成
相互接纳
新成员加入群体
相互认识、交流信息, 讨论工作之外的事情、 相互猜测对方, 有防卫心理
低
一人单干
小群体
大群体 活动方式
社会懒惰现象
社会懒惰行为 Ringelmann的研究 社会懒惰行为的发生原因 减少社会懒惰行为的措施: 按岗设人,减员增效,并结合奖惩机制; 鲶鱼效应,引入能者; 北海道鳗鱼;秘鲁动物园 引入外部市场竞争的信息,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建立连锁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社会助长的实验研究
勤奋的蚂蚁 卡车游戏中的争强
社会助长的两种行为结果 社会助长的机理——自我觉知和他人评价与 竞争 社会助长的时狂现象时尚又称时髦
十六世纪古荷兰出现的“郁金香热”
产生社会助长的原因 产生社会抑制的原因 决定社会助长和社会抑制的因素
社会懒惰行为
每 高 人 努 力 程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