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合集下载

第六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第六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如果h(t)不绝对可积必引起系统的不稳定,
所以,必须满足

h(t)dt

4、渐近稳定与临界稳定
h(t)绝对可积,应满足 limh(t) 0 t
h(t)可允许有孤立的冲激函数存在,除此 之外h(t)也应是有限的,即:
h(t) M t M为有限的正整数
满足上述条件的系统称渐近稳定。
Z(s)
1

1 1
sC
1 C
s2
s 1 s
1
R sL
RC LC
1
s
c (s p1)(s p2 )
1 ( 1 )2,
z1 0 ,
p1,2
RC
RC 2
LC
1 ( 1 )2 1 2RC 2RC LC
令:

1 2RC
其中 0
1 , Q 0L , 1 (0 )
LC
R
Q 0
再从系统函数的极零点分布来考察: 前面已求得:
Z(s) 1
s
c (s p1)( s p2 )
z1 0 , p1,2 j 02 2


1 2RC
,
0

1 LC

0
) e j()
Ak
k 1
m
Bi
m
n
其中 H ( j) H0
i 1 n
,()
i
k
Ak
i 1
k 1
k 1
当ω沿虚轴变化时|H(jω)|,φ(ω)也随之变
化。因此,由系统函数的矢量图可以估计 出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信号与系统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稳定性

信号与系统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是:
A(s) 的各项系数 ai 都不等于零,并且 ai 全为正实数或全为负实数。
霍尔维茨多项式:
信号与系统
【例5-7-5】已知系统函数 H (s) 如下,试判断该系统是否稳定?
(1)
H1(s)

s3
s2 2s 1 4s2 3s
2

(3)
H3
(s)

s2 3s3
对 A(s) 进行因式分解,得
A(s) 3s3 s2 2s 8 (s2 s 2)(3s 4)
(s 1 7 j)(s 1 7 j)(3s 4)
22
22
可见,A(s) 有一对正实部
信号与系统
罗斯(Routh)判断法
设 n 阶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s(s 1)(s 5)
信号与系统
二.系统稳定性的判断
C(s)
K
H (s) R(s) s3 6s2 5s K
由系统函数可知,系统属于 3 阶,所以系统稳定要满足的条件为
K 0 并且 6 5 K

0 K 30
信号与系统
二.系统稳定性的判断
例: 设运放是理想的,求电路系统的:
U1(s) U3(s) U3(s) U3(s) U2 (s)
1
1 1
1
s
s
1 1 sC s
同时有
1
U
2
(
s)

KU
4
(
s)

K
1
s
1
U
3
(
s)
s
由上述两方程容易求得

信号与系统历年考题

信号与系统历年考题

目录04-05A (1)04-05B (4)05-06A (7)05-06B (10)06-07A (14)07-08A (16)07-08B (19)08-09(A) (22)08-09(B) (25)09-10(A) (28)09-10(B) (30)04-05A一、填空(每空2 分,共20分)(1) LTI 表示 。

(2)⎰∞∞-=-dt t t t f )()(0δ 。

(3) 无失真传输的频域条件为 。

(4) )]([)(t u et u at-*= 。

(5) 设)(0t f 是周期脉冲序列)(t f (周期为T 1)中截取的主值区间,其傅里叶变换为)(0w F ,n F 是)(t f 傅里叶级数的系数。

则n F = 。

(6) 设)3)(2(6)(+++=s s s s H ,=+)0(h 。

(7) 设)(t f 是带限信号,πω2=m rad/s ,则对)12(-t f 进行均匀采样的奈奎斯特采样间隔为 。

(8) 某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jw jw H -=)(,则输入为tj et f 2)(=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t r zs 。

(9) 周期序列)873cos()(ππ-=n A n x ,其周期为 。

(10) 信号)(t f 的频谱如图如示,则其带宽为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 能正确反映)()(n u n 与δ关系的表达式是( )。

A. ∑∞=-=0)()(k k n n u δ B. ∑∞=-=1)()(k k n n u δC. ∑∞==)()(k k n u δ D. )1()()(+--=n u n u n δ(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离散信号都是数字信号B. 数字信号的幅度只能取0或1C. 将模拟信号采样直接可得数字信号D. 采样信号经滤波可得模拟信号(3) 下列系统中,属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是( )A. )1()(t e t r -=B. ∑∞-∞==m m x n y )()(C. ⎰∞-=td e t r 5)()(ττ D. )443sin()()(ππ+=n n x n y (4) 关于因果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或判定,错误的是( )A.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的特征根都必须具有负实部。

第5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5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 (1) f (t) 在一个周期内绝对可积; ❖ (2) f (t) 在一个周期内的断点数是有限的; ❖ (3) f (t) 在一个周期内的极值点数是有限的。由于一
般的周期信号都满足狄里赫利条件,所以以后不再 提及。 ❖ 由以上的讨论可知,任意一个周期信号均可以展开 成以下的傅里叶级数
信号与系统
第5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n0tdt
T0 2
t0 T0 12 dt T0 t0
信号与系统
第5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 式中,和均为正整数;0 2/T0 。上式说明三角函数 集是正交函数集。由于三角函数集中的元素有无穷 多个,所以三角函数集是完备正交集。也就是说, 任意一个周期信号 f (t) 均可展开成傅里叶级数,但 前提是必须满足以下的狄里赫利条件:

❖ 所以
第5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Cn e jn0t )*
Cn (e jn0t )*
C ejn0t n
(5-22)


f (t) C0 2 Re(Cn e jn0t )
(5-23)
n 1
❖ 2. 由指数函数集的正交性到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 指数函数集 ejn0t n 0,1,2, 的元素为无数个不同角频率的虚
f
(t)
a0 2
N n 1
(ancos n0t
bnsin n0t)
信号与系统
第5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 【例5-1】 求图5.2所示标准方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 解:由图5.2可以看出,该方波信号的周期为 T0 。在一个
周期内,f (t) 的表达式为
f
(t t T0 2

信号与系统第5章习题答案

信号与系统第5章习题答案

第5章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与量化5.1试证明时域抽样定理。

证明:设抽样脉冲序列是一个周期性冲激序列,它可以表示为T(t)(tnT)sn由频域卷积定理得到抽样信号的频谱为:1F s ()F()T 2()1 T snFns式中F()为原信号f(t)的频谱,T ()为单位冲激序列T (t)的频谱。

可知抽样后信 号的频谱()F 由F()以s 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后再与1T s 相乘而得到,这意味着如果 s s2,抽样后的信号f s (t)就包含了信号f(t)的全部信息。

如果s2m ,即抽样m 间隔 1 Tsf2m,则抽样后信号的频谱在相邻的周期内发生混叠,此时不可能无失真地重建 原信号。

因此必须要求满足1 Tsf2 m,f(t)才能由f s (t)完全恢复,这就证明了抽样定理。

5.2确定下列信号的最低抽样频率和奈奎斯特间隔:2t (1)Sa(50t)(2)Sa(100)2t (3)Sa(50t)Sa(100t)(4)(100)(60)SatSa解:抽样的最大间隔 T s 12f 称为奈奎斯特间隔,最低抽样速率f s 2f m 称为奈奎m斯特速率,最低采样频率s 2称为奈奎斯特频率。

m(1)Sa(t[u(50)u(50)],由此知m50rad/s ,则50)5025 f , m由抽样定理得:最低抽样频率50 f s 2f m ,奈奎斯特间隔1 T 。

sf50s2t(2))Sa(100)(1100200脉宽为400,由此可得radsm200/,则100f,由抽样定理得最低抽样频率m200f s2f m,奈奎斯特间隔1T。

sf200s(3)Sa[(50)(50)],该信号频谱的m50rad/s(50t)uu50Sa(100t)[u(100)u(100)],该信号频谱的m100rad/s10050Sa(50t)Sa(100t)信号频谱的m100rad/s,则f,由抽样定理得最低m抽样频率100f s2f m,奈奎斯特间隔1T。

第六章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第六章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1 y2 (t ) = L−1[Y2 ( s )] = t sin(ω0t )u (t ) 2
显然,输出不是有界信号,所以系统不稳定。
二、反馈系统 指系统的输出或部分输出反过来馈送到输入处,从而 环系统。 引起输出本身变化的闭环系统。 E (s ) R (s ) +
Y (s )

G (s )

H (s )
∏(s − z ) ∏(s − p )
j =1 j i=1 n i
m
其中: zi 称为系统函数的零点; pj 称为系统函数的极点。 零极点图 极点

零点
σ
×
0
×
×
6.3 系统函数极点和零点的分布与系统时域特性的关系
定对实轴成镜像对称。 一、H (s )的极点和零点的分布必 定对实轴成镜像对称。
由 证: H ( s ) = ais i ∑ aj s j ∑

σ
低通
0
H ( jω )
ω
z σ jω z σ
高通
0
全通
H ( jω )
ω ω
0
一个极点, 由此可见一阶网络具有 一个极点,对于无源网 络该极点 总位于负实数轴上, 网络, 总位于负实数轴上,其 零点决定了网络是低通 网络,高 通网络还是全通网络。 通网络还是全通网络。
a0 低通 p1 s 2 + b1s + b 0 p 2 σ 0 ω H ( jω ) jω 2 p1 a2s 同理可推得 高通 σ 2 s + b1s + b 0 p2 z1、z 2 0 H ( jω ) ω 二阶网络函数 jω a1 s p1 带通 2 σ a 2 s + a1 s + a 0 z = 2 H ( s) = s 2 + b1s + b 0 p2 0 ω jω s + b1s + b 0 2 H ( jω ) a2s + a0 p1 z1 带阻 σ 2 z2 s + b1s + b 0 p 2 0 w0 ω a 2 s 2 + a1 s + a 0 p 1 j ω z 1 H ( jω ) σ 全通 s 2 + b1s + b0 p 2 z2 零点与极点对于 jω轴互为镜像

[计算机资料]第6章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计算机资料]第6章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 所以,不仅系统的相频特性是各个零点或极点的相频特性的叠加,而且。

所以,。

* 其中第一项是固定的常数,可以暂时不考虑;对第二项,有:如果频率也取对数,则高频渐近线是一个斜率为20的直线,其与低频渐近线(横坐标)的交点为: * 相频特性:同样可以得到相频特性在对数坐标下也可以近似表示为两段折线; * 单个极点的波特图与单个零点的波特图相似,只不过折线方向相反。

* 思考:重根如何处理? ? ?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得到任何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和波特图,不用通过上面的方法画了。

但是,其中的一些结论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有很重要参考价值。

* 如果系统对于有限(有界)的激励(即存在常数Me,使得|e(t)| Me在任意t的条件下都成立),有有限的响应(即存在常数Mr,使|r(t)| Mr 在任意t的条件下都成立,则称该系统为稳定系统。

* 稳定系统的H(s)的极点只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即各个极点的实部应该小于零)。

对于三阶或以上系统,求根是很烦琐的。

于是就有了以下描述的代数稳定性判据。

设H(s)的分母为D(s)的有理代数方程 * 稳定系统的H(s)的极点只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即各个极点的实部应该小于零)。

对于三阶或以上系统,求根是很烦琐的。

于是就有了以下描述的代数稳定性判据。

设H(s)的分母为D(s)的有理代数方程 * 思考另外一种方法 * 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一对实根,或一对共轭虚根,或对称于虚轴的重共轭复根。

大小相等,位置径向相反的根可以通过求解辅助方程得到。

辅助方程应为偶次数的。

l????? 如果在计算中出现了一个全零行,则说明系统在虚轴上有极点,系统最多是临界稳定的。

可以直接认为系统是不稳定的(如果将临界稳定划归于不稳定之列),或者对系统是否临界稳定作出进一步判定,步骤如下: * 这说明该系统的系统函数在虚轴上有四个单极点分别为土j及土j ,系统为 * 利用罗斯―霍维茨稳定性判据还可以讨论个别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求得这些参数的取值范围。

信号与系统练习题1

信号与系统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14、已知连续时间信号,)2(100)2(50sin )(--=t t t f 则信号t t f 410cos ·)(所占有的频带宽度为() A .400rad /s B 。

200 rad /s C 。

100 rad /s D 。

50 rad /sf如下图(a)所示,其反转右移的信号f1(t) 是()15、已知信号)(tf如下图所示,其表达式是()16、已知信号)(1tA、ε(t)+2ε(t-2)-ε(t-3)B、ε(t-1)+ε(t-2)-2ε(t-3)C、ε(t)+ε(t-2)-ε(t-3)D、ε(t-1)+ε(t-2)-ε(t-3)17、如图所示:f(t)为原始信号,f1(t)为变换信号,则f1(t)的表达式是()A、f(-t+1)B、f(t+1)C、f(-2t+1)D、f(-t/2+1)18、若系统的冲激响应为h(t),输入信号为f(t),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是( )19。

信号)2(4sin 3)2(4cos 2)(++-=t t t f ππ与冲激函数)2(-t δ之积为( )A 、2B 、2)2(-t δC 、3)2(-t δD 、5)2(-t δ,则该系统是()>-系统的系统函数.已知2]Re[,651)(LTI 202s s s s s H +++= A 、因果不稳定系统 B 、非因果稳定系统C 、因果稳定系统D 、非因果不稳定系统21、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冲激响应曲线如图所示,该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是( )A 、常数B 、 实数C 、复数D 、实数+复数22、线性时不变系统零状态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则系统的输入应当是( )A 、阶跃信号B 、正弦信号C 、冲激信号D 、斜升信号23. 积分⎰∞∞-dt t t f )()(δ的结果为( )A )0(fB )(t f C.)()(t t f δ D.)()0(t f δ24. 卷积)()()(t t f t δδ**的结果为( )A.)(t δB.)2(t δC. )(t fD.)2(t f25. 零输入响应是( )A.全部自由响应B.部分自由响应C.部分零状态响应D.全响应与强迫响应之差 2A 、1-eB 、3eC 、3-e D 、1 27.信号〔ε(t)-ε(t -2)〕的拉氏变换的收敛域为 ( )A.Re[s]>0B.Re[s]>2C.全S 平面D.不存在28.已知连续系统二阶微分方程的零输入响应)(t y zi 的形式为t t Be Ae 2--+,则其2个特征根为( )A 。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课件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课件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掌握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的概念及其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
极点、零点和增益
1 2
极点和零点的定义
了解极点和零点的定义及其在系统函数中的作用 。
增益的概念
掌握增益的概念及其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3
极点、零点和增益的关系
了解极点、零点和增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系统性 能的影响。
03
系统函数的分析方法
通过系统函数,可以分析 系统的频率响应、稳定性 、阻尼特性等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的设计
系统函数是控制系统设计 的基础,通过改变系统函 数可以设计出不同性能的 控制系统。
系统辨识
通过对实际系统的输入输 出数据进行辨识,可以得 到系统的系统函数,进而 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
02
系统函数的数学表达
微分方程与系统函数的关系
频率响应分析
频率响应的定义
01
频率响应是系统对正弦波输入的稳态响应,它反映了系统在不
同频率下的输出振幅和相位变化。
频率响应的求解方法
02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将时域系统函数转化为复频域系统函数,然
后求解出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频率响应分析的意义
03
频率响应是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频率响应的
线性时不变性分析
线性时不变性的定义
如果系统对于任何输入信号的响应都是线性的,并且具有时不变 性,则称该系统是线性时不变系统。
线性时不变性的性质
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叠加性、均匀性和时不变性等性质。
线性时不变性分析的意义
线性时不变性是许多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质,通过对线性时不变性的 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特性。
描述
三阶系统函数,由电阻R、电容C 、电感L和阻尼电阻Rd组成。

第六章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第六章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i(t) L
I (s) LS Li(0)
LS
i(0)
I (s)
s
u(t) u(t) L di(t) dt
U (s)
U (s)
SL — —电感元件的复频域阻抗
U[s] LsI (s) Li(0)
例1:如图示电路已处稳态,t 0时开关k由“1”到“2”,
试求输出电压u0(t)的零输入响应u0zi(t),零状态响应u0zs(t)
yx(t)满足的微分方程为
y"x
(t
)

5
y
' x
(t
)

6
y
x
(t
)

0
yx(t)的初始条件yx(0-)=y(0-)、yx’(0-)=y′(0-)。
yf(t)满足的微分方程为
y"x (t) 5y'f (t) 6y f (t) 3 f '(t) f (t)
由于f(t)为因果信号,所以f(0-)=0,yf(0-)=y′f(0-)=0。
y a1 y a0 y b1x b0 x
引入一辅助函数q, 使q满足方程(1) q a1q a0q x (1)
则y满足(2)式 y b1q b0q
X q q

b1
q

b2
将(1)、(2)代入原 方程即可证明
y

a1
a0
以上讨论的框图是直接 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或 系统函数作出的,一般 称为直接模拟框图。
2s

6
3V

s 2
U 0(s)
1
2s
6
S 3V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工程认证全文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工程认证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代码:TELE1006英文名称:Signal and Linear System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0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分析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等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课程负责人:王家俊大纲执笔人:侯嘉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建立系统分析的总体概念,掌握信号处理、信号特征分析、线性系统分析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以及若干典型的电路系统分析应用,该课程是从电路分析的知识领域引入信号处理与传输领域的关键性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能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与特征分析能力,思维推理和分析运算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理论和知识体系所需的基本数理知识,并能用于专业知识与实际系统分析的能力学习中。

【1.1】2、具备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与理解的基础知识,能使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结构、电路、信号等相关具体问题。

【1.3】3、具备对常用信号、线性系统的特性、功能及应用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基础能力,能够理解典型线性电路系统、滤波器、调制解调系统以及信号的时频特性和基本构成原理,能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和应用对象进行方案分析。

【1.4】4、具备对线性系统与信号的基本设计与分析能力,能运用基本原理、数理工具和工程方法,完成电子通信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与系统设计中单元与环节的正确表达。

通信原理教程(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打印版】

通信原理教程(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打印版】

通信原理思考题复习1.1 消息和信息有什么区别?信息和信号有什么区别?答:消息是信息的形式,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信号是信息的载体。

1.2 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答:取值连续的信号是模拟信号,取值离散的信号是数字信号。

1.3 数字通信有何优点?答:质量好,便于差错控制和保密编码,便于存储和处理,易集成,信道利用率高信噪比高。

1.4 信息量的定义是什么?信息量的单位是什么?答:设消息x的概率为P(x),其信息量I(x)=-logap(x),.当a=2时,信息量单位为比特(bit),当a=e时。

信息量单位为奈特(nat),当a=10时,信息量单位为哈特莱。

1.5 按照占用频带区分,信号可以分为哪几种? 答:基带信号和带通信号。

1.6信源编码的目的是什么?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什么?答:信源编码的目的是提高信号表示的有效性。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1.7 何谓调制?调制的目的是什么?答:对信号进行调整就是调节。

调制的目的是使经过调制的信号适合信道的传输特性。

1.8 数字通信系统有哪些性能指标?答:主要有传输速率、错误率、频带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

1.9 信道有哪些传输特性?答:噪声特性、频率特性、线性特性和时变特性等。

1.10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的种类各有哪些?答:无线信道的种类是按电磁波的频率划分的,主要分为无线电波,微波和光波。

有线信道主要有三类,即明线,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还有传输光信号的光纤。

1.11信道模型有哪几种?答:调制信道模型和编码信道模型。

1.12什么是调制信道?什么是编码信道?答:将发送端的调制器输出至接收端调制器输入端之间的部分称之为调制信道。

而将编码器输出端至解码器输入端之间的部分称之为编码信道。

1.13 何谓多径效应?答:信号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而且每条路径的时延和衰减不尽相同,造成接收端的信号幅度和随机变化,这一现象称为多径效应。

1.14 电磁波有哪几种传播方式?答:电磁波有地波传播、天波传播和视线传播三种传播方式。

第六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文正)

第六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文正)

若有符号变化,系统不稳定。
20
例:K何值时候 系统稳定
S 3 5S 2 4S k 0
1 5 20 k 5 k
系统稳定条件为
4 k 0 0
20 k k 5 k 20 k 5
20 k 0 5 k 0
故 0 k 20
例: 已知某因果系统函数
第六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 系统函数
主要内容

系统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时域特性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频响特性
系统的稳定性及判定方法

一、系统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1、系统函数定义
E (s)
H ( s)
R( s ) H ( s) E ( s)
策动点函数:激励与响应在同一端口时
R(s) E(s) H (s)
各行按下列公式计算 Bn 1 An An-2 An 1 An 1 Bn 1 Cn 1 An Bn-2 An 1 An 1 C n 1 An-3 1 An 2 An 1 Bn 1 An 2 Bn 2 Dn 1 An Cn-2 An 1 An 1 Dn 1 Bn-3 1 An 1 C n 1 An 2 A n 2 C n 2
1
1 2

0

1 Rc

零极点图
() 1
c
( )

0
c
1 Rc

45o 90o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极点越靠近零极点图的虚轴,则其时域响应衰减越慢, 而其幅频特性的截止频率越低。由此可见:p1, c, 具有 内在联系。

拉普拉斯变换-信号与系统

拉普拉斯变换-信号与系统

F (s) e2 e2s s1
5.3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三、 时移特性(3)
[例] 求图示信号的拉氏变换。
解:
f (t) tu(t)
1 s2
f1(t) (t t0 )u(t t0 )
1 s2
e st 0
f2 (t) (t t0 )u(t)
1 s2
t0
1 s
5.3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3) t00
5.3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三、 时移特性(2)
[例] 试求如图所示信号f(t)的单边Laplace变换。
f(t) E
0
Tt
[例] 已知L[f(t)]=F(s),求L[f(at-t0)u(at-t0)],a0,t00。
[例] 若 f (t) etu(t 2), 求F(s).
解: f (t) e e u(t 2 (t2) 2)
f
(0 ) ( n1)
dt n
式中,f(0-)及f(k)(0-)分别表示在t=0-时f(t)及f(k)(t)的值。
思考:
L[ f (t)] L[ f (t)u(t)] , L[df (t)] L{d[ f (t)u(t)]}是否正确?
dt
dt
5.3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五、 时域微分特性(2)
0
eat
e
(
j)t
dt
令s j 若 a
0 e(sa)t dt 1
s a
5.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和收敛域
一、从傅里叶变换到拉普拉斯变换(3)
推广到一般情况
F[
f
(t)e t ]
f
(t)e t e jt dt
f (t)e( j)t dt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d
ln(e2 )
12
d
1
2
2
d
1
1 2
1
d
lim
B
tg 1
B B
lim 2(B tg1B) 2 lim (B )
B
B
2
发散的,物 理不可实现
5.7 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物理可实现系统的实质是具有因果性 因果系统的实部和虚部之间相互限制 因果系统的模和相角之间相互限制
e
j
2
arctg (
2
)
2 2
V2 ( j )
j
E (1 e j )
j
E (1 e j ) E (1 e j )
j
j
v2 (t) E(1 et )u(t) E(1 e(t ) )u(t )
v2 (t )
t
5.3 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系统响应*
一、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系统响应 正弦周期激励信号的傅氏变换
ln H ( j) ln H ( j) j( j)
ln H ( j ) 1 () d
( j ) 1
ln H ( j) d
因果系统的频谱模被已知的相位唯一地确 定,反过来也一样.
5.8 调制与解调
调制:
g(t) 相乘 g(t) cos0t f (t) g(t) cos0t
R( j) [ () 1 ](1 e j )e j t0 j
r(t) 1 R( j)e j t d 2
1
Si[(t
t0
)
Si[(t
t0
)]
Y=处,为Si(y)第一个峰起点, Si()=1.8514.
r(t)
|max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第六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6-1 引 言一、系统函数的定义系统函数H(s)定义为系统的零状态响应R(s)与激励E(s)之间的比值:)()()(s E s R s H =二、电网络系统的系统函数的分类三、)(s H 、)(p H 、)(ωj H 、)(t h 之间关系 1、)(p H 与)(s H 形式相同,含义不同; 2、)(s H 中当ωj s =时,就得到了系统特性在频域中的表达形式)(ωj H ;3、H(s)是)(t h 的像函数,)(t h 是H(s)的原函数。

所以,得到了H(s)以后,就可以得到)(p H 、)(ωj H 和)(t h 。

通过H(s) 可以对系统进行综合和分析。

§6-2 系统函数的表示法系统函数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达,也可以用图示的方法表达。

前者比较简单,但是无法直接看出系统的特性。

后者可以直接表示出系统的特性,便于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常用的图示法有三种:频率特性,复轨迹,极零图。

一、频率特性z 正如第四章中所见,系统特性可以用反映幅度特性随频率变化规律的幅频特性曲线和反映相位特性随频率变化规律的相频特性曲线描述。

z 频率特性主要用于研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z 对于)(s H ,没有必要研究其随任意复频率变化的规律,只需要令ωj s =,得到)(ωj H ,研究沿s 平面虚轴变化的规律。

z 对于一般的(电)系统,)(s H 为s 的有理函数,其幅频特性为ω的偶函数,相频特性为ω的奇函数。

所以,只要画出0≥ω部分即可。

z 频率特性曲线有时也在对数尺度的坐标系中作出,称为波特图。

见§6-4。

z 对于因果系统而言,)(ωj H 的实部和虚部相互联系,知道其中一个,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

证明:对于因果系统,有:)()()(t t h t h ε⋅=ωωπωωωπωπδωπωωπδωπω1*)(21)(211*)(21)(*)(211)(*)(21)(j H j j H j j H j H j j H j H +=+=⎥⎦⎤⎢⎣⎡+=∴ ωωπω1*)(21)(21j H jj H =∴[]ωωπωωπωωωπωω1*)(11*)(11*)()(1)()(j R j j X j jX j R j j jX j R −=+=+∴ ∫∫∞+∞−+∞∞−−−=−=−==∴λλωλπωωπωλλωλπωωπωd j R j R j X d j X j X j R )(11*)(1)()(11*)(1)( 根据上面两个的公式,可以从)(ωj R 计算出)(ωj X 或反之。

第14讲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第14讲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H 2 s R s
时域 : h(t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1 (t ) h2 (t ) 频域 : H ( s) H1 ( s) H 2 ( s)
5
3.LTI系统的反馈连接
E s
E 2 s
E1 s

H 1 s
R s
H 2 s
E1 ( s ) E ( s ) E 2 ( s )
n
i 1
i
v
自由响应分量 +强制响应分量
15
几点认识
•响应函数r(t)由两部分组成: 系统函数的极点自由响应分量; 激励函数的极点强迫响应分量。 •定义系统行列式(特征方程)的根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或称“自然频率”、“自由频率”)。 H(s)的极点都是系统的固有频率; H(s)零、极点相消时,某些固有频率将丢失。 •自由响应的极点只由系统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与激励 函数的形式无关,然而系数 Ai , Ak与H s , E s 都有关。
18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s

2
3s 2 Rs s 3E s sr 0 r 0 3r 0
sr 0 r 0 3r 0 Rzi s s 2 3s 2

s 3 E s Rzs s 2
其中H s s j 0 H j 0 H 0e j 0
频响特性
H s
s j
H j H j e j
H j — —幅频特性
t
频域:H(s)的全部极点落在s左半平面。
其收敛域包括虚轴: 拉氏变换………………存在 傅里叶变换……………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s E 2 s E1 s ຫໍສະໝຸດ H 1 s R s

H 2 s
E1 ( s ) E ( s ) E 2 ( s )
E 2 ( s ) R( s ) H 2 ( s )
R( s ) H 1 ( s ) E ( s ) E 2 ( s ) H 1 ( s) E( s) H 1 ( s) E 2 ( s) H 1 ( s ) E ( s ) H 1 ( s ) H 2 ( s ) R( s )
H ( s) H 1 ( s) H 2 ( s)
2.LTI系统的级联
E s H 1 s H 2 s R s
时域 : h( t ) h1 ( t ) h2 ( t ) 频域 : H ( s ) H1 ( s ) H 2 ( s )
5
3.LTI系统的反馈连接
响应的拉氏变换与激励的拉氏变换之比
其中 R( s ) L[r ( t )], E ( s ) L[e(t )] 当e(t ) (t )时, 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R( s ) H ( s )
r ( t ) h( t )
则L[h( t )] H ( s )
2
2.求H(s)的方法
H ( s) R( s ) E ( s) H 1 ( s) 1 H 1 ( s)H 2 ( s)
6
4.结论
在s域可进行代数运算:
已知子系统的 i ( t )或H i ( s ),可以求出整个系统的H s 。 h
已知总的H ( s )及部分系统的 i ( s ),也可以求出另一个 H 子系统的H j ( s )。
ht H s
微分方程两端取拉氏变换→
H s
R s E s
3.应用:求系统的响应
方法一: ( s) h(t ) r (t ) e(t ) h(t ) H
方法二: ( s) H ( s ) E ( s ) r (t ) R
3
例1
已知系统 d r (t ) dt e( t ) (1 e
t 2 2
5
d r (t ) dt
6r ( t ) 2
d e( t ) dt
2
2
6
d e( t ) dt
,激励为
)u( t ),求系统的冲激响应 ( t )和零状态响应 rzs ( t )。 h
(1)在零起始状态下,对原方程两端取拉氏变换
s R( s ) 5 sR( s ) 6 R( s ) 2 s E ( s ) 6 sE ( s )
5.7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系统函数
•LTI互联网络的系统函数
并联 级联 反馈连接
1
一.系统函数
1.定义
e t
E s h(t )
H s
r t
R s
r t et ht
H ( s)
Rs E s H s
R( s ) E ( s)
2 2
则 H ( s)
R s E s

2s s2
2
4 s2
h( t ) 2 ( t ) 4e
2 t
u( t )
(2)
rzs ( t ) h( t ) e( t ) 或 R ( s ) H ( s ) E ( s ) ZS
2s s2 s( s 1) ( s 2)( s 1) s2 s1
t
R ZS ( s )
2s 1
2( 2 s 1)
6
2
rZS ( t ) 2e
u( t ) 6e
2 t
u( t )
4
二.LTIS互联的系统函数
1.LTI系统的并联
H 1 s
E s H 2 s R s
ht h1 t h2 t
7
end
谢谢大家!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