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感染性疾病临床营养诊疗常规
《传染病诊疗规范》
诊等。
精选ppt
第三章、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
精选ppt
诊断要点
•
流行病学资料:国内以蒙古、西北、东北多见,以羊型
为主。大城市散见牛型。发病以春末夏初多见,与羊羔生产
季节有关。是否有与牛、羊接触史对诊断有较大意义。
•
临床表现
•
潜伏期:2~3周,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在10~50天。
•
临床类型
•
1)急性和亚急性型:病程在三个月内为急性,3~6月
第二章、霍乱
霍 • 乱
精选ppt
诊断要点
•
流行病学:对可疑病人,应详细询问发病前一周内的活动情况,是否来
自疫区,有无与本病病人及其污染物接触史;是否接受过预防接种等。
•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3日,短者3~6小时,长者可达7日。
•
(1)泻吐期:起病突然,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多无腹痛
和里急后重。
拉明、多巴胺等。心功能不全可用强心剂;肌肉痉挛给予补充钠盐及钙,
预防
•
控制传染源:实施国境、海港、交通检疫,及时发现来
自疫区的传染源。病人及疑似病人应立即隔离。对密切接触
者应严格检疫5天,也可给予预防性服药,如多西环素或诺 氟沙星连服2天。
•
切断传播途径:开展“三管一灭”的卫生运动;做好饮
食、饮水、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强调饭前便后洗手,不吃
质为宜。保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病原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
星(norfloxacin),成人0.2~0.4g,每日4次口服,
小儿20~40mg/kg/d,分3~4次,疗程5~7日。环
丙沙星、氧氟沙星也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
文档:临床营养诊疗规范4
临床营养诊疗规范(第四课)3、临床检查:临床检查是通过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来发现营养素缺乏的体征。
病史采集的重点:1)膳食史:包括有无厌食、食物禁忌、吸收不良、消化障碍及热量与营养素摄入量等。
2)已存在的病理与营养素影响因子:包括传染病、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肝硬化、肺病及肾衰竭等)。
3)用药史及治疗手段:包括新陈代谢、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放疗与化疗、利尿剂、泻药等。
4)对食物过敏及不耐受性等。
体格检查的重点:在于发现下述情况,判定其程度并与其他疾病鉴别:1)恶病质;2)肌肉萎缩;3)毛发脱落;4)肝肿大;5)水肿或腹水;6)皮肤改变;7)维生素缺乏体征;8)必需脂肪酸缺乏体征;9)常量和微量元素缺乏体征等。
4、综合营养评定:1)PNI(预后营养指数):PNI(%)= 158-16.6(ALB)- 0.78(TSF)- 0.20(TFN)- 5.80(DSHT)上述公式中的各英文缩写分别表示为:ALB表示血清白蛋白(单位:g/100ml);TSF表示三头肌皮摺厚度(单位:mm);TFN表示血清转铁蛋白(单位:mg/100ml);DHST表示迟发性超敏皮肤反应实验(硬结直径>5mm者,DHST=2;硬结直径<5mm 者,DHST=1,无反应者,DHST=0)。
【评价标准】A、发生术后合并症及危险性小:PNI<30%。
B、存在轻度手术危险性:30%≤PNI<40%。
C、存在中度手术危险性:40%≤PNI<50%。
D、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PNII≥50%。
2)NRI(营养危险指数):NRI=10.7(ALB)+0.0039(TLC)+0.11(Zn)-0.044(Age)上述各英文缩写分别表示为:ALB表示血清白蛋白;TLC表示淋巴细胞计数;Zn表示血清锌水平;Age表示年龄。
【评定标准】A、发生危险性低:NRI>60;B、存在高危险性:NRI≤55.3)NAI(营养评定指数):NAI=2.64(AMC)+ 0.60(PA)+3.76(RBP)+0.017(PPD)-53.80上述公式中的各英文缩写分别表示为:AMC表示上臂肌围(单位:cm);PA表示血清前蛋白(单位:mg/100ml);PPD表示用纯化蛋白质衍生物延迟超敏皮肤实验(硬结直径>5mm者,PPD=2;硬结直径<5mm者,PPD=1,无反应者,PPD=0)。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感染性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如基因编 辑、疫苗研发等,提高防控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加强感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和能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群的免 疫水平。
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 触患者等,减少感染风险。
传染病测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报告和 控制疫情。
环境卫生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传播 。
感染性疾病与公共卫生
传播方式
介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包 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 播等,以及不同传播方式的防控
分类
感染性疾病可根据病原体种类、传播方式、发病部位等多种方式 进行分类,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源可以是患者、带菌者、动物等 ,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接 触传播等。
易感人群
不同年龄段、职业、地域的人群对不同的感染性疾 病有不同的易感性。
对症治疗
疼痛管理
对于感染引起的疼痛,采 用合适的镇痛药物进行疼 痛缓解,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
退热处理
对于发热症状,采用解热 药物或物理降温方法,帮 助患者降低体温,缓解热 感不适。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于感染引起的代谢紊乱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紊乱,保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治疗
免疫增强剂
使用免疫增强剂,增强患者的免 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
实验室诊断方法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管便函[2009]270号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正文:----------------------------------------------------------------------------------------------------------------------------------------------------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生部二○○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印发卫医政管便函[2009]27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临床营养学的发展,提高营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三级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临床营养科,其他医院可设立营养诊室。
第三条临床营养科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代谢病(包括营养失调)的患者通过营养检测和评价进行营养诊断,并使用药品或非药品类营养治疗产品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业务科室。
第四条临床营养科应在医院医疗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证临床营养科按照安全、准确、及时、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营养诊疗工作。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临床营养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和人员等条件。
第七条临床营养科应当设置医疗区和营养治疗制备区。
医疗区应包括营养门诊、营养代谢实验室(可设在检验科);营养治疗制备区应包括治疗膳食配制室、肠内营养配制室和肠外营养配制室。
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营养病房。
第八条临床营养科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应满足完整临床营养诊治流程及支持保障的需要。
其中营养医师人数与医院床位数之比应至少为1:150,营养技师应按照与营养医师1:1的比例配备,营养护士应不少于3人。
认识感染性疾病培训课件
3
感染性疾病的分类
Understand 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性疾病: 医学上将所有由病原
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 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 体有: 细菌、真菌、病 毒、寄生虫等。
认识感染性疾病
4
感染性疾病的分类
Understand infectious diseases
一、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认识感染性疾病
25
4.术前准备用药 术前患者往往有焦虑情绪, 产生较强烈的 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引起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氧气及能 量消耗增加, 心肺负荷加重。苯巴比妥为镇静催眠抗惊厥的药 物, 临床上麻醉前用药, 以产生镇静, 增强麻醉作用。阿托品是 M胆碱受体阻断药, 能降低患者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腺体 的分泌, 能够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动较大的双(单) 侧下胸痛, 与咳嗽、 深吸气有关
带状疱疹呈刀割 样或灼热样剧痛
认识感染性疾病
食管炎多呈 烧灼痛
18
04
不同感染部位的治疗
认识感染性疾病
19
急性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窦、咽、喉。上呼吸道感染是人 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在病程上有急、慢之分。
感染 用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有病毒引起(如: 鼻病毒、流感病 毒、腺病毒等),近些年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或细菌单 独引起感染有增多的趋势。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 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01
粘液性痰:
痰由白色泡沫转为脓性多为细 菌性感染;
02 浆液性痰: 见于肺水肿
03 脓性痰: 见于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04
血性痰:
是由于呼吸道粘膜受侵害、损害 毛细血管或血液渗入肺泡所致
临床营养学(重点)
临床营养学第一章医院膳食一、医院膳食包括:基本膳食、治疗膳食、辅助膳食。
其中,基本膳食包括:普通膳食、软饭、半流质、流质。
治疗膳食包括:高蛋白膳食、低蛋白膳食、少渣膳食、糖尿病膳食等。
二、普通膳食的特点:1、基本同健康人膳食。
2、一日三餐,每餐间隔4个小时。
3、膳食结构和烹饪基本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原则。
适用对象:1、体温正常,咀嚼和吞咽功能正常,消化机能基本正常的病人。
2、所患疾病及治疗对膳食无特殊要求的病人。
3、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老年科等病人部分可使用。
膳食原则和要求:1、膳食配制按照平衡膳食原则,做到食物选择多样化。
2、每日提供的总能量、蛋白质和其他主要营养素按照成年人轻体力劳动的参考摄入量制订。
总能量9210~10880kJ(2200~2600kcal),蛋白质66~78g (占总能量12%),脂肪60~72g(占总能量25%),碳水化合物300~350g(占总能量55%)。
3、三餐:早餐25%~30%,午餐40%,晚餐30%~35%。
4、折合成食物:全天然谷薯类400g,蔬菜500g,肉蛋类150g,牛奶250ml(或豆浆400ml),烹调油2汤匙(20g)。
(均以生食重量计)5、将食物分为谷薯类、肉蛋禽类、鱼虾贝类、绿叶蔬菜类、根茎类、奶类、豆类及制品类,油类等,在同类食物中有多种选择,其中每日蔬菜不应少于300g。
黄绿色蔬菜应>50%。
制订周食谱可以做到食物多样化,基本可满足各种营养素的供给。
6、食物烹调应按照清淡少盐,少用油煎炸、熏烤等方法,做到色、香、味、形俱全,以利保护或刺激食欲。
7、食物加工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住院病人不宜选择和不宜经常选择的食物:油条、油饼、糯米、辣椒、肥肉、内脏类、奶油、黄油、刺激性调味品等。
应注意的问题:1、食谱制订和制作要照顾民族风俗、地域习惯的特殊性。
2、了解患者的食物过敏史(如海产品中的鱼、虾、螃蟹,干菜中的黄花菜等)。
营养科常规
营养科常规临床营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临床营养工作是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营养科(室)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按医技科室进行管理。
(一)目的应用营养治疗的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加速疾病的康复。
(二)任务1、负责全院患者的基本膳食、治疗膳食、诊断膳食、代谢膳食、配方膳食及胃肠外营养的配制与供应,出院患者的膳食指导。
2、承担营养查房、营养评价,疑难、重危及大手术患者营养会诊,各类营养不良患者的处理。
3、制订患者营养治疗方案及进行膳食指导。
4、检查、分析和总结临床营养治疗的效果和营养管理的实施。
5、开设营养门诊,进行营养咨询、营养治疗、膳食指导及营养宣教等工作。
6、负责本科室临床营养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医学营养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
7、有条件的营养科(室)可进行临床营养的科学研究工作。
第一章膳食常规膳食是患者摄取营养的主要途径。
根据人体的基本营养需要和各种疾病的治疗需要而制订的医院常规膳食,可分为基本膳食、治疗膳食、特殊治疗膳食、儿科膳食、诊断膳食和配方膳食等。
各种膳食的菜单应按膳食常规要求进行设计和配制。
第一节基本膳食基本膳食是医院膳食的基础,约有50%以上的住院患者采用此类膳食,大多数治疗膳食都是在基本膳食基础上衍化出来的。
普通膳食【特点】接近正常人饮食,每日供应早、午、晚三餐,每餐之间间隔4~6h。
【适应症】消化功能正常的内、外、妇产、五官等科患者,恢复期患者,体格检查者。
【膳食原则】1、膳食配制应以均衡营养为原则。
2、每日供给的营养素应达到我国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要求,如成年人蛋白质65~90g,总热量9204~11715kJ (2200~2800kcal)。
3、每日供给的食物品种应多样。
【忌用食物】除了免用不适宜医院患者食用的食物(如极易发生变态反应的食物)和不恰当的烹调方法(如烟熏)外,无特殊禁忌。
软食【特点】为半流质至普通饮食的过渡膳食,每日供应三餐或五餐(主餐外加两餐点心)。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病毒性肝炎[诊断](一)基本要点:1.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或伴有茶色尿等,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2.肝肿大,肝区叩痛,可伴有巩膜、皮肤黄染。
3.肝功能异常,血清ALT升高,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1,甲型肝炎:(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HAVlgM阳性,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
2,乙型肝炎:(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
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
(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IgM。
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3.丙型肝炎:(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HCV或HCV RNA阳性。
‘4.丁型肝炎:(1)必须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HDVAg、抗—HDVlgM或HDV RNA阳性。
5.戊型肝炎:(1)2个月前曾接触戊肝病人或到过戊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EV或HEV RNA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34 nm颗粒。
注:①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HI3sAg携带史本次出现肝炎症状,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症状、体征(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的慢性肝病改变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②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持续3周以上的梗阻性黄疸,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感染疾病科诊疗常规目录
感染疾病科诊疗常规目录
感染疾病科诊疗常规目录
一、病毒性传染病
1、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戊肝、重型肝炎(肝衰竭)、肝性脑病、乙肝相关肾炎
2、流行性感冒
2、甲型H1N1流感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4、麻疹
5、水痘
6、流行性腮腺炎
7、肾综合征出血热
8、流行性乙型脑炎
9、狂犬病
10、艾滋病
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2、手足口病
1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4、埃博拉出血热
三、细菌性传染病
15、伤寒与副伤寒
16、霍乱
17、细菌性痢疾
18、布鲁氏菌病
19、流行性脑脊髓炎
20、结核病
21、败血症
22、破伤风
四、深部真菌病
23、新型隐球菌病
五、螺旋体病
24、钩端螺旋体病六原虫感染
25、痢疾。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
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第一节轮状病毒感染【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北方以寒冷季节1~3月份为主,南方以春夏季为主,可以通过水污染暴发流行,亦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
(1)起病急,腹泻为主,黄色水样便,无粘液及脓血便,腹泻每天5~10次不等,伴恶心,呕吐,腹痛及乏力。
(2)腹部压痛,肠鸣音增强,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3)体温正常或低热,病程数日或稍长,预后良好。
3.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大致正常或稍偏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大便外观稀水样便,镜检多无异常,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
(2)粪便中病毒抗原检测。
1)电镜检查:粪便作免疫电镜检查可检出轮状病毒颗粒。
2)单克隆ELISA法或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后者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强。
3)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恢复期有4倍以上的增高则有诊断价值。
4)病毒核酸电泳图分析:提取病人粪便中的病毒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其他腹泻性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隔离病人,防止食物和水的污染,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第二节手足口病【诊断要点】1. 流行病学:多发于4—9 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可有密切接触史。
2.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手足口臀部红色斑丘疹,疱疹,部分重症患儿可有易惊,肢体抖动,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大多数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
部分患儿可有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
AST,ALT,CK,CK—MB升高等【治疗原则】1. 行消化道,呼吸道隔离1—2 周,卧床休息。
流质,半流质饮食。
皮肤粘膜皮疹护理。
2. 可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5—7 天,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痰热清,喜炎平,甘利欣等。
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加强龙,丙种球蛋白等。
临床营养诊疗规范1
临床营养诊疗规范(第一课)第一章: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定一、营养不良、营养不足、超重、营养风险的定义:1、营养不良: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导致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超重)。
2、营养不足:通常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体重指数(BMI)小于18.5,伴有一般状况较差者。
3、超重:超重(肥胖)指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
BMI是体重/身高的简便指数,通常用于对成年进行超重和肥胖分类。
其定义为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kg/m2)。
世卫组织的定义为: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25时为超重,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30时为肥胖。
(另注:特殊职业者不计入在内,如举重运动员)。
通常,身体质量指数因为对男女和各年龄的成人都一样,因而是最有用的人口水平超重和肥胖衡量标准。
但是,由于它未必意味着不同个体的肥胖程度相同,因而应将其视为粗略的指导。
4、营养风险:因营养因素,对患者结局(感染有关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风险,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应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二、营养风险筛查欧洲肠外肠内学会工作小组,根据近20年来发表的128个随机对照研究来分析和评价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制定出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的规范方法,这是国际上第一个采用循证医学资料开发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NRS2002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注:《NRS2002实际操作版》,另见本文后附件1)1、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2、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0-3分);3、年龄评分(≥70岁者,加一分)。
上述总分为0-7分,根据对128个关于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的随机对照实验的分析发现,在NRS评分≥3分的情况下,大部分研究显示营养支持有效(能够改善临床格局),而在NRS评分<3分的情况下,大部分研究显示营养支持无效。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全面体格检查
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 、皮肤黏膜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检查
了解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情况,判 断感染类型。
生化检查
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微生物学检查
采集血液、尿液、痰液等标本进 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明确
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
影像学检查技术
X线检查
适用于肺部、骨骼等部位的感染诊断。
CT检查
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颅内、脊柱等部位的 感染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 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病原体核酸,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 。
基因测序技术
对病原体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有助于鉴定病原体 种类及了解耐药情况。
3
生物芯片技术
者的病情和药物代谢特点进行合理调整。
禁忌证分析
03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前,需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和禁忌证
等信息,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免疫调节剂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探讨
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免疫调节剂的选择原则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30
目录
• 感染性疾病概述 • 常见感染性疾病介绍 • 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管理与康复指导
01
感染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什么是感染性疾病?
什么是感染性疾病?只要人类早已存在,疾病便一路蚕食在他们的生活中。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又名传染性疾病,是那些可以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或动物的疾病。
如今,有许多正在围绕着感染性疾病研究和了解,因此,让我们更加了解它们:感染性疾病是一种能够被传播和扩散给其他人或生物的疾病。
事实上,所有已知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被传播,但有些疾病(如癌症)极难经由传播方式蔓延,而这些疾病就称为感染性疾病。
1. 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由于受到有害生物特别是病媒生物例如蚊虫,跳蚤,螨虫,蝇类等传播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疟疾,致病螨病,黄热病,旋毒病,吸血虫病等。
2. 肠道传播疾病:常见的有痢疾,伤寒,腹痛,旅行者腹泻,肠道出血热,艾滋病病毒(HIV),沙眼毒素等。
3. 空气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麻疹,流感,支气管炎,肺结核,腺病毒感染,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等。
4. 生物因子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血病,肝炎,克隆病,乙肝病毒等。
感染性疾病一般分为几种传播方式:一种是昆虫传染,即害虫蚊虫,跳蚤等将病毒带到某一地;另一种是食物传播,这个传播方式比较复杂,涉及到食物卫生,衛生条件和熟练度等多种情况;再一种是液体传播,即因液体类身体接触(特别是眼睛、鼻孔和口中)而传播的;最后一种是飞沫传播,这个传播方式比较特殊,一般通过病毒随着体液和呼吸飞沫飞行而传播。
1. 加强个人行为的安全防范: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健康饮食,血液检测等,控制手接触和气溶胶传播途径,合理远离传染患者,减轻自我承受风险。
2. 加强社会组织的预防工作:加强对感染源的检测、定位和控制,对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和医学观察;加强传染源的防治控制,形成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网;推广感染性病害防治知识,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体系。
3. 加强药品及医疗器材的安全防护:健全各种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评价体系,开展药品和医疗器械对药敏变抗性或毒性变异的定期研究,强化公共危机防控能力,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
2022年临床营养科诊疗与建设指南
2022年临床营养科诊疗与建设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营养科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临床营养科诊疗科目
临床营养科诊疗科目
临床营养科诊疗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营养评估:通过采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识别存在的营养问题。
2.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3. 营养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
4. 肠内营养:通过口服或管饲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营养。
5. 肠外营养: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6. 营养监测: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7. 营养咨询:为患者提供营养方面的咨询和建议,包括日常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
8. 营养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和保健能力。
总的来说,临床营养科诊疗科目涵盖了从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指导、治疗到监测、咨询和教育的全过程,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营养支持和诊疗服务。
临床营养诊疗规范2
临床营养诊疗规范(第二课)三、营养状况评定营养评定是指临床营养专业人员通过膳食、人体组成测定、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及综合营养评定等,对患者营养代谢和机体功能等进行检查和评估,用于对特殊患者制定营养支持计划,考虑适应症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既有明显区别又有联系,营养风险筛查可以判定是否应该给予患者临床营养支持,在计划临床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如有困难和疑问,应加做“评定”。
依据ESPEN教育委员会主编教材(第3版),营养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6个方面,即:1)病史和检查:考虑所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足的因素及患者自身情况;2)疾病状况:临床检查等;3)功能评价:因营养不足引起的精神和身体功能异常;4)实验室检查:炎症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具有重要意义;5)液体平衡:检查机体有无脱水或水肿情况;6)人体组成:总体脂肪、总体水和瘦体组织测定等。
1、人体测量:1)体重:体重是脂肪组织、瘦组织和矿物质之和,体重的改变是与机体能量与蛋白质平衡改变相平行的,故体重可从总体上反应人体的营养状况。
体重测定须保持时间、衣着、姿势等方面的一致,对住院患者应选择晨起空腹、排空大小便后,着内衣裤测定,体重计的感量不得大于0.5kg。
体重指数(BMI):被认为是反映营养不良及肥胖症的可行指标,用公式表示为:BMI=kg/m2(身高2)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自1990年以来,在中国进行了13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总计纳入24万成人的数据,汇总分析得出适于中国成人的BMI评价标准,见下表:BMI中国评定标准2)皮褶厚度:通过皮下脂肪含量的测定可推算体脂总量。
三头肌皮褶厚度测定方法:被测者上臂自然下垂,取左(或右)上臂背侧肩胛骨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于该点上方2cm处,测定者以左手拇指与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脂肪捏起呈皱褶,捏起处两边的皮肤须对称。
然后,用压力为10g/mm2的皮褶厚度计测定,应在夹住后3秒钟读数,测定时间延长可使被测点皮下脂肪被压缩,引起人为误差,连续测定3次后去其平均值,为减少误差,应固定测定者和皮褶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节感染性疾病临床营养诊疗常规(一)结核病1. 营养因素(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原菌不断排出毒素物质,使机体的营养状态受到损害,导致中毒和全身性反应,机体长期不规则低热,消耗增多,蛋白质分解显著增强,蛋白质丢失过多,出现负氮平衡,可累及全身组织。
同时,结核病活动期,全身毒血症使患者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这些因素将影响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使患者易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结萎缩,机体易受感染,同时因缺乏病灶修复所需纤维蛋白、多糖和弹性纤维等基质,对病原菌的包围和病灶修复延缓,在肠结核病这种表现更为明显。
结核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腹膜炎时,胸水及腹水中大量蛋白质丢失,而结核病病灶修复也需要蛋白质,加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如不及时补充,可影响机体康复,最终可导致恶液质。
(2)钙结核病灶修复时有“钙化”过程,钙是促进病灶钙化原料。
但疾病时,大多数细胞的矿物质与氮成比例丢失,出现血清铁降低、低钾等;同样钙也随之丢失而不足,钙不足对结核病灶钙化不利,影响疾病恢复。
(3)维生素结核病时因分解代谢加强、能量消耗增高,各种维生素需要量和丢失量也均有增加,尤其在长期低热时,如果维生素补充不足,容易发生各种缺乏症,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缺乏。
(4)脂肪结核病患者脂肪和类脂质代谢也发生障碍,如果膳食脂肪摄入过多,容易致肝脂肪浸润,并抑制胃液分泌,出现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
(5)糖类肺结核患者可出现各种形式低氧血症和缺氧,致糖代谢障碍,患者血糖曲线可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曲线相似。
2. 营养治疗原则合理营养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痊愈。
结核病治疗时,休息、营养和药物治疗是结核病治疗不可缺少的3个重要环节,其中营养治疗不可忽视。
营养治疗和药物治疗相互配合,给予高能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平衡膳食;可减少药物副作用,加速结核病灶钙化,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营养治疗应从整体出发,要长期坚持,配制膳食时,在遵守营养原则的前提下,可适当结合患者消化、吸收能力,目的是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补偿因疾病致的消耗。
结核病患者应供给高能量、高蛋白和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膳食。
(1)充足能量发热、咳嗽、腹泻等任何症状都要消耗能量,要求总能量供应高于正常人。
应以能维持正常体重为原则。
毒血症不明显、消化功能良好时,全天总能量以10.46~12.55MJ(2500~3000kcal)为宜。
若急性期严重毒血症影响消化功能和食欲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增加能量。
结核病肥胖者和老年伴心血管疾病者,总能量不宜过多,每天8.37MJ(2000kcal)左右即可。
(2)足量优质蛋白质结核患者多消瘦、抵抗力差,病灶修复需要大量蛋白质,提供足量优质蛋白有助于免疫球蛋白生成和纠正贫血。
每天蛋白质供给量为 1.5~2.0g/kg,优质蛋白应占总量50%以上,如肉类、乳类、蛋类、禽类和豆制品等,尽量用含酪蛋白高食品,因酪蛋白有促进结核病灶钙化作用,牛奶及乳制品含丰富酪蛋白及钙,都有利于结核灶钙化。
某些有滋阴和补益作用食品,如鳗鱼、黑鱼、甲鱼、猪肝、猪肺、猪瘦肉、鸡蛋、鸭蛋、牛肉、羊肉等,也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
(3)矿物质结核病灶修复需要大量钙质。
牛乳中钙含量高,吸收好,每天可饮牛乳250~300ml,以增加膳食中钙供给量。
除牛乳外,豆制品、绿叶蔬菜、骨头汤、海带、贝类、紫菜、虾皮、牡蛎等也是供钙的良好来源。
少量反复出血的肺结核、肠结核、肾结核患者,常伴有缺铁性贫血,应注意膳食中铁的补充,如动物肝、动物血液、瘦肉类、绿叶蔬菜和水果等。
用牡蛎、韭菜制成的菜肴对预防咯血有疗效。
除膳食外,必要时需补充钙片或铁剂。
进行性肺结核患者多极度衰弱,并伴有慢性肠炎和多汗等症状,应注意补充钾、钠等元素。
(4)适量糖类和脂肪糖类应是能量主要来源,可按患者平时食量而定,鼓励多进食,可以适当加餐,增加进食量。
伴有糖尿病时,每天糖类供给量为250~300g,脂肪以80g左右为宜。
但肠结核患者摄入脂肪过多会加重腹泻,应给予低脂肪膳食,每天脂肪总量应少于60g;避免过于甘肥油腻食品,以免妨碍食品消化吸收。
(5)供给丰富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B6可对抗因异烟肼而致的副作用,应供给充足。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青菜、胡萝卜、土豆等;豆类,特别是黄豆及其制品;果品类,如柿、梨、橘子、苹果、番茄、百合、莲子、藕、菱、荸荠等,芡实、白木耳等及鱼、虾、动物内脏和蛋类等食品。
鼓励患者户外日光浴,是增加维生素D的好办法。
(6)食物纤维和水足够的食物纤维和水是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防止消化不良和避免体内废物积聚的必要措施。
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粮含食物纤维丰富,每天应供给一定数量。
(7)膳食调配除结核病伴严重毒血症时有食欲减退外,患者食量与消化、吸收能力常不受影响,所以在烹调和配餐时无需特殊限制,只要定量、定时和健胃即可。
患者无需忌口,任何营养丰富食品都食用。
提倡食品多样,荤素搭配,不偏食。
在调配膳食时要避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配比例不均衡,任何营养素过量都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进而会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故要定时定量进餐,注意膳食规律性。
食品制备要注意多样化和色、香、味,以增进食欲。
食谱内容根据病情按普食、软食,或半流质膳食供给。
(8)食品选择1)宜用食品:多选用肉、禽、水产、乳、蛋及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特别是深绿叶菜、黄红蔬菜和水果。
2)忌食食品:不用油煎炸和不易消化食品。
膳食应少刺激性,少用或不用辛辣食品和调味品。
禁烟和烈性酒。
酒精能使血管扩张,加重肺结核患者的气管刺激症状,加重咳嗽和咯血。
(二)艾滋病1.营养治疗原则(1)在疾病早期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稳定期感染者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2 g/kg/d,而在疾病急性期应1.5g/kg/d。
(2)推荐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风险筛查,当患者出现显著体重下降(3个月内体重下降,5%)或BMI<18.5时,即应考虑给以营养治疗。
(2)营养治疗的方式,只要患者可经口进食,应首先考虑经口摄入食物,口服补充能有效促进HIV感染者的营养状况,并在短期内增加体重。
若无法达到摄入目标,可用考虑管饲和肠外营养。
营养治疗的顺序为:营养咨询、营养风险筛查、口服补充、肠内营养管饲、肠外营养。
(3)当患者合并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口腔溃疡、食道炎、食道溃疡时,经口进食受到严重影响时,可考虑管饲肠内营养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管饲营养能促进经口营养失败患者的体重增加。
(4)HIV感染合并腹泻并非EN的禁忌症。
对于有腹泻/吸收不良的HIV感染者,整蛋白型EN改善营养状况的疗效相同,EN也有助于改善大便的性状和减少腹泻次数,接受EN 患者的生存质量较高。
PN的治疗费用较高,虽然PN可能达到更高的能量摄入,然而患者额外增加的体重基本都是脂肪。
(5)大量(超过推荐需要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改善HIV感染者的临床结局无益。
(6)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适合于大多数无症状感染者。
有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合并消耗综合征或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含中链脂肪酸(MCT)的剂型较之脂肪构成全为长链者有益于临床结局的改善。
(7)促蛋白合成药物的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是另一类在临床较广泛使用的促蛋白合成激素,可明显促进消耗患者肌肉组织和无脂体质的增加。
rhGH治疗能显著改善消耗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rh6H价格昂贵。
因此,不应将其作为首选治疗,而应作为其他治疗效果不佳时的选择。
(三)急性肠道传染病急性肠道传染病中较为常见的是痢疾,而较为严重的是伤寒。
1. 痢疾(1)营养治疗原则供给充足的营养素,促进机体康复。
减少肠内刺激,缓解患者腹泻症状。
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1)急性发作期腹痛、发热症状明显,腹泻频繁时应该禁食。
继之,应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脂肪少的流质膳食或半流质膳食。
如浓米汤、藕粉、果汁、豆腐脑,并适当加用咸汤,以补充水分和矿物质。
每天6餐,每餐250ml。
忌食多渣、油腻及辛辣有刺激性食品,忌酒类、咖啡、辣椒等,豆类、薯类等易产气的食品,蔬菜、瓜果、冷饮及生冷食品,牛奶、豆浆及过甜流质膳食也应限制使用,以免致腹胀。
流质膳食营养价值虽不高,但能清理肠内容物,使肠得到休息。
2)恢复期病情稳定,腹泻次数减少后,供给少渣无刺激性膳食,可由少渣、低脂半流质膳食逐步过渡到软食。
菌痢的肠损害通常比较表浅,患者食欲良好,一旦症状消失可尽快恢复正常固体食品,如米粥、面条、面片、豆腐、蒸蛋、软烧鱼、馄饨、小肉丸、鱼丸、菜泥等。
每天3~5餐,每餐主食量不宜超过100g;注意适量增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摄入。
因痢疾有不同程度脱水和毒血症,应多喝饮料,以利毒素排出。
禁食油腻坚硬的、含纤维素多的食品,如油煎或油炸食品、芹菜、韭菜、酒类、咖啡、浓茶、刺激性调味品、生冷食品等,避免刺激肠道,加重肠内负担。
2.伤寒与副伤寒(1)营养治疗原则供给营养丰富的膳食,既要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又要减少肠内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机体康复。
1)供给高蛋白质膳食疾病时蛋白分解加强,机体消瘦,足量蛋白供给极为重要;按每天1.5~2.0g/kg,或100g/d左右。
宜选用奶类、蛋类、豆腐、去骨鱼、肉类等易于消化、吸收的含优质蛋白质食品。
此外,可选用鱼类、虾仁、嫩牛肉及豆制品等食品。
2)供给高能量因患者长期高温,体力消耗很大,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增高13%。
每天应按每千克体重供给167.2~209.9kJ(40~50kcal),成人每天能量应在12.54MJ(3000 kcal)左右,以高糖类为主;充足的糖类可减少体内脂肪和蛋白质氧化,避免代谢性酸中毒。
3)足够糖类和适量脂肪每天供给糖类350~500g,能量不足还可以静脉滴注葡萄糖来补充。
脂肪供给量应根据患者消化能力而定,无腹泻者每天可供给脂肪60~70g,可选用易消化的脂肪,以提高能量供给及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供给足够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伤寒患者消耗大大增加,为保证患者正常代谢,促进细菌毒素排泄和恢复健康,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也应增加。
每天给水量3000ml 左右,以促进细菌毒素排出体外,并补充因高热而消耗水分。
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应供给充分,并注意钾钠等矿物质的补充。
多用橘子水、番茄汁和菜汤等流质膳食,蔬菜应选用少渣和不胀气的种类,做成菜泥后食用。
提供膳食要避免对肠有刺激性。
限制粗粮、全豆类、干果等粗糙食品。
5)注意事项膳食应细软、少渣、易消化、清淡,多用蒸、煮、汆、烧、烩等方法。
禁用酒类、咖啡、汽水及辛辣食品和调味品。
避免对肠的刺激,如胀气或腹泻时,应减少牛奶、蔗糖等容易胀气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