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山市》教案9
《山市》教案设计
-文言文理解: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的理解。
-写作手法内化:学生可能难以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大量的练习。
-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山市景象的深刻感受,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外资料的辅助来加深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山市形成原因或描绘手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光线折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山市形成的部分原理。
-在环保意识培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山市等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和保护自然的必要性,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山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日出或日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然景象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山市》教案设计
《山市》教案设计《山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一)《山市》课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记。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架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二)内容分析《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二.教材简析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用已有的人生经验去与之共鸣是赏析文言文的必要手段。
对初一学生而言,要让他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体会感情,进入意境,引起共鸣实属不易。
那么,利用开展趣味的记者采访活动的方式,有助于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氛围的营造。
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辅以画面.音乐.朗读,也会有所帮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几个字,更多的,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在这堂课中从中国古典文学中体会到“美”,能够自觉地去挖掘“美”,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
三.教学对象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山市》教案15篇
《山市》教案《山市》教案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市》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山市》教案1教材分析:本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文。
山市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很难出现,更难为人们所见。
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成的。
它以时间为序,历历如画的再现了“山市”从生成到消失的过程。
这是一片自读课文,如果学生了解了山市这种现象,学习起来应该不困难。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难点。
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先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和自己手头的资料自己来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分小组讨论,互相沟通,最后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层次,把握叙事线索。
2、积累文言词语。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查阅蒲松龄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聊斋志异》。
2、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自行解决生字,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第一课时导入由“海市蜃楼”的图片导人。
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引出海市蜃楼: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自然现象,在清朝也有人在山区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山市,蒲松龄用他的笔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奇妙。
(问:蒲松龄是什么人呢?)请同学来介绍作家作品,教师作适当补充: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山市》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 了解作者对山市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2. 考察学生对作者意图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山市,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山市的美好。
课堂活动:1. 让学生阅读《山市》这首诗,鼓励他们大胆猜测诗的内容。
2. 学生交流自己对于诗中“山市”两个词的理解和联想。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的意义。
4. 让学生交流自己对于诗歌主题的感受和理解。
5.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组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解读。
6. 引导学生根据诗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再写一遍。
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素材,创作自己对山市的描写。
2. 比较《山市》这首诗与另外一首描写山市的诗,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解读。
3. 创作与表达能力。
继续写相关内容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素材,创作自己对山市的描写。
课后作业可以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中的山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能力,描述自己希望山市具备的气息、风景、人文特色等等,让他们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与表达能力,同时也能磨练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比较《山市》这首诗与另外一首描写山市的诗,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在课后的讨论环节,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去找一首与《山市》主题相关的另外一首诗歌。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找到的诗歌,并组织一个小型的比较分析活动。
他们可以比较两首诗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分析作者用于描写山市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谈论自己对于不同诗歌的喜好和理解。
《山市》教案(精选10篇)
《山市》教案(精选10篇)一、教学目标①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五、教学设计1、恰当导入教师出示下面的图片,并且给学生推荐下面的新闻稿山东蓬莱5月23日消息(记者王茂盛、通讯员张绍贤、徐爱兵)5月23日16时50分到19时,在“人间仙境”山东蓬莱海滨、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以东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
据悉,这次海市蜃楼奇观是自1988年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清晰的一次,上万名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
5月23日下午两时,山东蓬莱海滨薄雾渐退,能见度转好,海域上空零星出现几抹浅黄色带状云雾,并逐渐转白,长岛海域出现灰白色漂流物。
16时50分,在长山列岛之间海域几座错落有致的高楼平地而起,并随着时间的变化时高时低,不断变幻,宛如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群,在高楼大厦之间,一座灯塔在碧波荡漾间清晰可辨,最左面一座庙宇式建筑,逐渐转换成海边小岛,继而变成高楼,周围岛屿也不断变化,时而如被削平的山头,时而如千孔万洞的桥梁,这一高度清晰的“海市”奇观从16:40发现时开始,直到18时30分后才开始渐渐暗淡,最后到19点在海风中慢慢飘失。
这次“海市蜃楼”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山市教案15篇
山市教案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市教案15篇《山市》教案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10篇)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10篇)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山市》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学生初学文言文,教师从指导学习方法这一角度来设计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学习本文,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由“海市蜃楼”的图片或有关录像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二、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培养文言文语感,在朗读中理解文意,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教给学生文言文“五读法”: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情,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
三、学生自由朗读四、疏通文意学生看注释讲解大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质疑,全班交流。
五、探究想象1.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明确:三阶段。
初生阶段: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2.想象描述:山市是怎样一幅画面。
3.用科学知识解释山市的形成。
六、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的四字短语,并弄通其义。
2.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述美丽神奇的山市。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通过“读讲画说”全面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一、读老师出示读书方法,学生根据方法自由读。
在读中识记生字词,读出正确节奏,读出语感,读中通晓大意。
二、讲学生根据注释自己讲解文意,并小组交流讨论,相互质疑。
在讲中弄懂全文,弄清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三、画画出山市形成的几个过程,在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并感受山市的奇特美。
四、说说山市的成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其中道理。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教学设计C创意说明:从蒲松龄的创作风格角度来指导教学,从而加深对蒲松龄的理解。
(山市)教案9 山市
《山市》教案9一、教学内容(一)《山市》课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记。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架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二)内容分析《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二、教材简析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用已有的人生经验去与之共鸣是赏析文言文的必要手段。
对初一学生而言,要让他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体会感情,进入意境,引起共鸣实属不易。
那么,利用开展趣味的记者采访活动的方式,有助于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氛围的营造。
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辅以画面、音乐、朗读,也会有所帮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几十个字,更多的,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在这堂课中从中国古典文学中体会到“美”,能够自觉地去挖掘“美”,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
三、教学对象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山市》教案(优秀10篇)
《山市》教案(优秀10篇)《山市》教学反思:篇一《山市》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章,到今天为止,文言文教学一直没有什么重大的改变,这一次我设想还是要把文章的内容弄懂,我常用的整体阅读方法有学生自己看课文下的注解,朗读,老师的讲解,这么多种方法里,最常用的还是老师的讲解,我设想是先通过朗读,再通过学生自己看注解来解决一部分,然后老师再讲解一下,这样大部分的内容学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老师再询问是否还有存在的问题来扫清一些学生个别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虽然正音没问题,但朗读的节奏存在问题比较多,所以,我范读了一遍,然后学生读,读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对于课文下的注解,昨天已经让学生回家把课文下的注解和文言文的原句对号入座——之所以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平常有些学生经常直接抄录整句的翻译,学生反而没有很好地了解注解。
对于课文的翻译,虽然学生已经预习,上课时翻译时遇到的困难似乎也不多,但是很让人恼火的是时间依然是不够的,还是用了一节多。
也不知道别人通过大量的朗读之后,学生到底对翻译懂还是不懂?懂多还是懂少,因为我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提出翻译中还存在的问题的——应该说这样做,对词语积累更为全面,但总的说,用的时间超出了课时规定,也不知道别人到底是怎么教的?他们到底在时间和对课文理解方面怎么做出平衡?教学要求不要逐句翻译,面面俱到,但哪些内容可以省略呢?有些词语翻译存在问题,比如不理解和过于模糊的理解,会影响整篇文章的理解,就算稍微讲解一下,也要用去这么多的时间,不要说什么具体的语法。
今天本来想通过《山市》一文中的'七个时间词,把昨天教学目标巩固一下,但由于时间不足,我只让学生点出时间词,没时间和昨天学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这失去了一个比较好巩固的机会。
现在很棘手,文言文教学一直教似乎一直一个样,可能不知道具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改变就没有目标,最好是去看看别的学校的老师怎么教,可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教法上可能差距比较大,也不知道能得到是什么样的效用,何况我现在很少去听课,要去听听看。
《山市》的教学设计6篇
《山市》的教学设计《山市》的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市》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市》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山市》处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继《〈论语〉十则》后第二篇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初步。
本文所涉及的是科学现象,蒲松龄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次“山市”的形成、发展和消失的经过,极富想象力。
本课学习主要以诵读为主,并能根据描述想象山市美景,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
文言字词不需要重点掌握,但也得作些了解,以帮助理解文意。
基本教学思路:对诵读目标的处理,我设计了七读(时间是30分钟左右,其中理解读8分钟,背读5分钟,其它各遍读都在3分钟左右):先听师范读,掌握生字新词,再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大声读,把课文读通畅,接着进行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想象读,根据所读到的文字来想象山市美景,坐在此基础上,学生美读全文,深化领悟,最后大声背读。
这些步骤使学生渐渐地熟悉理解了课文,反反复复的诵读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
对第二个目标的处理(用时10分钟左右),我打算是课上稍提激趣,课下自主解疑。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亮点:一是导入阶段,用优美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学生以熏陶;二是讨论反馈阶段,通过做游戏来掌握字词,使困难的文言字词学习变得活泼有趣,符合六年级学生特点;三是深化领悟阶段,在同学和老师的渲染下,学生脑海里有了山市美好景观的画面,此时学生美读,可能掀起一个高潮。
四是激趣探究阶段,学生七嘴八舌献计献策,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科学知识。
五是作业布置阶段,给蒲松龄先生写信说明山市的科学成因,既是对课文的巩固和延伸,又是对探究习惯的督促检查。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山市的有关科学知识。
《山市》教案范文
《山市》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三、课前准备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四、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导入新课简介有关海市蜃楼的概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义(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恰当导入①可以由“海市蜃楼”的画面或图片导人也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②也可以讲传说、讲故事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山市)学习目标:a、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b、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三)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四)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1、自学课下注释2、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①通览全文了解全貌②逐词逐句通懂其义a、识记生字词b、分析理解词语c、断清句层次d、省略补出翻译e、朗读按标点f、精读分析理解g、难句村出来h、画批圈点小结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小结本课并布置作业:初步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分析课文结构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二)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自主学习①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②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③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二)探究想像1、学生讨论后可自讲:①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②结尾的作用③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2、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三)拓展练习①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②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③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山市》的教学教案
《山市》的教学教案1、知识能力目标:⑴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课文内容。
⑵ 正确认识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2、情感目标: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导入新课──课文诵读──重点字词教学──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研读探究──检测反响⑴ 掌握蒲松龄极《聊斋志异》有关文学常识。
⑵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重点词句。
⑶ 诵读课文。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海市蜃楼这个词语吗?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1、蒲松龄,字留仙,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生活,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用几十年时间写成,他自称本书为孤愤之书。
3、关于海市蜃楼及其成因,请学生介绍。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高垣睥睨海市蜃楼连亘窗扉淄博青冥居然城郭倏忽遂酒肆逾时⑴ 一切乌有⑵ 裁如星点⑴ 然数年恒不一见。
然:但是恒:经常⑵ 高插青冥青天,天空⑶ 碧瓦飞甍飞檐。
甍,屋檐⑷ 高垣睥睨垣,墙。
睥睨,指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⑸ 堂假设者假设,像。
⑹ 惟危楼一座惟,只有。
危,高。
⑺ 可见其顶其,它的,指危楼。
⑻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⑼ 或凭或立或,有的。
⑽ 倏忽突然4、勾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解释: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⑴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⑵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⑶ 中有楼假设者,堂假设者,坊假设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⑷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⑸ 见山上人烟市肆,与市无别。
6、齐读课文、读出节奏:⑴ 念\近中\无此禅院。
⑵ 然\数年恒不一见。
《山市》教学设计_9
《山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2、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二、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三、出示学习目标介绍作者、作品: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四、诵读课文1、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学生自渎;第三遍,学生齐读。
2、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奂huàn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睨pìnì亘gèn扉fēi逾yù倏shū3、根据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4、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划出来。
山市教案9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蠡蛮勞聲数见不鮮rshti 査点、计算 第课《山市》式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汪启洲 课时总第课时课型自读课教学目的:①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 业:见自测板书设计:见幻灯片时间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听课文录音,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飞養6奂d 山青冥i 高垣d 睥[睨]连亘0窗扉$ 倏Q 忽禹ii 年禅5院缥a 缈d 逾il 时 邑i 、积累下列多音多义词语:fang①街巷名②牌坊fang小手工业的工作场所作坊shS舍弃、施舍she房屋、宿舍suf半身不遂Sill于是、就、如意、成功一、导向:、导语:同学们,年,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
在一天,法军在行进途中,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景。
景物倒悬在空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他们又看到草叶变成了棕稠树丛。
这种变幻莫测的影像使法军十分惊慌、不知所措。
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祷告,企求上帝保佑。
在《一千零一夜》中也描绘过许多奇幻的神话,沙漠中一夜之间建筑起宏伟的宫殿,美丽的城池,这些神话是人类想象力的伟大产物,但我想也是古时候的人们对未知的海市蜃楼的描绘与神化。
现实世界中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这个词语,但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
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 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
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揭示目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山市》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山市》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品读课文,赏“山市”之奇;3.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品读课文,赏“山市”之奇;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情感线品味写景之妙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苏州向来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我们山东也有一处人间仙境——蓬莱,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欣赏美丽风光。
(视频:海市蜃楼美景)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什么景象?(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又称“海市”,因其出现的地点不同,又有“山市”之称。
早在三百多年前,还没有影音资料记录的年代,清代文学蒲松龄用文字记录了这奇异的景观。
(板书课题、作者。
)作品介绍:“聊斋志异”四字的含义。
活动主题及任务展示:主题:诵读欣赏《山市》美文活动活动任务: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品读课文,赏“山市”之奇;3.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科学精神。
二、活动一:读《山市》美文1.读通听准字音把握停顿(师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生自由朗读)2.读懂自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指名2生合作朗读)合作同桌交流质疑释难互相检查积累词语我来试一试:学生出题考查全班;老师也补充1-2个(结合讲解文中涉及的知识,屏幕超链接相关图片)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像和联想能力,描述山市景象。
(板书山市变化中出现四种主要景物:孤塔-宫殿-城郭-危楼)三、活动二:赏山市奇景1.景奇:(蒲松龄把山市写进《聊斋志异》,足以可见山市的奇异。
)(屏显)读过文章,你认为山市奇在哪里?自主学习,用“山市奇在______,你看文中这样写道_____”这样的句式表达。
学生回答。
预设:出现突然,变化迅速;数年恒不一见;与事无别;影像清晰……2.文奇:(屏显)作者把变化中的山市写得层次清晰,历历如画,让人如临其境,你认为他是怎么做到的?小组合作研讨,可从语言和写景方法角度结合文章来说说。
(语言和写景方法用超链接链接相关内容。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一、教案主题本教案的主题为《山市》,旨在通过对《山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市经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山市的起源、历史与发展;2.掌握山市的定义与特点;3.了解山市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Markdown格式撰写文档;2.能够使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总结;3.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成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山市的定义与特点;2.山市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市的概念;2.如何解释山市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山市的定义与特点;2.山市的起源、历史与发展;3.山市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山市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山市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引发学生对山市的兴趣。
Step 2 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互联网搜索,找到关于山市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学生可以利用Markdown格式撰写自己的学习笔记。
Step 3 分享:学生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总结的关于山市的知识。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者补充。
Step 4 总结:教师对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山市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Step 5 拓展:教师邀请一位城市规划师或者历史学家来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山市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笔头作业:要求学生用Markdown格式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总结自己对山市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展示:学生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通过提问或补充来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互联网搜索工具;2.Markdown文本编辑器。
七、教学延伸该教案可以与其他相关教材、文化活动或者实地考察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山市的学习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市》教案 9
一、教学内容 (一)《山市》课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 元 第 20 课)
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 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 在目,以亿万记。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架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 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 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二)内容分析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 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 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 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二、教材简析
1) B2Ak+22+12=+12+21+++2=12=2+1+2+1+2+2+22+32k+1+2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920.30392.2c=1÷203m=2÷1202.52=3535=42314)c*5232m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50202.2.0285.4850.13*50+5c8*125*12m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5M÷5)0*3*0(31÷3110**5*+*÷414.m2371e=%7)8n08%.=s8.5=77.93cc60.mc*m4*m13,101w9.9o.k24mc-.cem5nm2csp2665m*9..03-4.50c60*5.pc3m85,9cm0.5g.i50mr0l-.p.s85p/6c50bc.0om7m.yp.cs6pc5m+;c0m..m7.ckm; 1+1k+12+1+k2234=1c+m1++4+4+2
1) B2Ak+22+12=+15+c51mc+=5m=2c111++m+12+21+++2=12=2+1+2+1+2+2+22+32k+1+2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920.30392.2c=1÷203m=2÷1202.52=3535=42314)c*5232m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50202.2.0285.4850.13*50+5c8*125*12m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5M÷5)0*3*0(31÷3110**5*+*÷414.m2371e=%7)8n08%.=s8.5=77.93cc60.mc*m4*m13,101w9.9o.k24mc-.cem5nm2csp2665m*9..03-4.50c60*5.pc3m85,9cm0.5g.i50mr0l-.p.s85p/6c50bc.0om7m.yp.cs6pc5m+;c0m..m7.ckm; 1+1k+12+1+k2234=1c+m1++4+4+2
讨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新鲜感的驱使下不断诵读、 体会、表达,从而进入角色。训练其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 四、教学设想及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 儿童心理学家卡哈娜指出:如果儿童在学习前情感已做好准备,能控制自己的冲动 ,则他的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是有效发挥学生为 主体的重要途径,故选择以小记者采访的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在采访与被采访的 氛围中,情感被同化,加以诱导。采用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者 作为一个“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帮助者、搭档”,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气氛。 采用多媒体手段,运用情境教学、愉快教学等方式方法创设情境,增强形象性,从 视听角度刺激学生感官,引发其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实施巴甫洛夫经典性学习条件作用学习说 刺激——反应——假设——突破的理论,即让学生触及现象,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评议,不标准的答案让学生采用归谬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发现错误 ,以便强化能力。 (三)寓教于乐,知识迁移。 以“以人为本”为教学指导思想,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创设自由探究、平等讨 论的氛围。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培养他们的能力最好的途径是:加强迁移 能力的训练。 (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表现空间。 在领悟美的本质这一过程中,请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交流,并逐一展示 、共同品味;教师要注重学生表述中思维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新的方向、新的角 度、新的途径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特的思考能力和严谨的语言 组织能力。 五、教学媒体设计 课件特别注意了整体界面的风格,因为课文是文言文,背景就选用的是与其意境相 似的中国古典山水画,背景音乐采用的是中国古典民乐,字体采用的是楷书、隶书 、行楷等书法字体,整体界面古色古香,充满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这样 的气氛可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而整体上把握课文的 思想感情,进入课文的意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品味 课文。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用已有 的人生经验去与之共鸣是赏析文言文的必要手段。对初一学生而言,要让他在短短 的几十分钟内体会感情,进入意境,引起共鸣实属不易。那么,利用开展趣味的记 者采访活动的方式,有助于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氛围的营造。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中辅以画面、音乐、朗读,也会有所帮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教 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几十个字,更多的,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在这堂课中从中国古典文 学中体会到“美”,能够自觉地去挖掘“美”,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 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 的直观性、吸引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以“小记者”采访及“目击者”被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