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2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3桂花雨》2(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3 桂花雨》 2(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童年时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送桂花等系列活动中,感受桂花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达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散文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僻词语和句式,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桂花给作者带来的欢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阅读理解、讨论、写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一段关于家乡的回忆。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主题:怀念家乡、童年生活情节: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送桂花情感:欢乐、温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朗读、讨论、写作等方面进行。
朗读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能力;讨论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度、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桂花、懂得、糕饼、茶叶、成熟、完整、尤其、、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1.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2.复习字词“桂花、木兰花、懂得、糕饼、茶叶、成熟、完整、尤其、、香飘十里”。
3.个别读,男女赛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4.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写作者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3-6);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三部分(7-8):“我”怀念童年的“桂花雨”。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体会桂花的香。
(1)桂花到底有多香?请你默读课文3-6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香飘十里”的意思: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特别香。
这里是指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
一个“浸”字,将桂花的香气化无形为有形,传神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的“浸”是指桂花盛开时香气浓郁,而“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中的“浸”则是说桂花的香气留在了人们的心理。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6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朱凤霞《桂花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2课时)设计者:黄店镇中心小学/朱凤霞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快乐齐读:让我们一起用这种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呢?(让学生再次感受作者摇桂花时的快乐和对桂花的喜爱。
)分组朗读。
师: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1.那无数片桂花像雨一样簌簌落下,“我”在下面快乐的收集着。
“我”收集这么多的桂花能做什么呢?(让生感受桂花不但好看而且用处很多。
)课件出示: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2..作者觉得家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哪个更香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学生不难推断出来由于杭州的桂花树多香气更浓郁些。
3.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是为什么呢?联系课后链接,说一说。
(拓展阅读)让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故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4.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母亲的思乡情。
)5.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让生说预设: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家乡的田野,家乡的老宅;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桂花茶、桂花糕等等。
6. 如果我说,杭州这里的左邻右舍真热情时,你觉得母亲会说什么?会怎样说?出示“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生交流。
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思乡之情)四、课后小结师: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桂花雨第2课时精品教案
《桂花雨》教学方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作者琦君的眼中,故乡是充满芳香的桂花雨。
这芬芳的桂花,这纷纷扬扬的桂花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板书:桂花雨)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情景。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感受“摇花乐”1.探究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感受摇桂花的乐趣。
2.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文中第5自然段直接写了“摇桂花”。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摇花”之前和“摇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从“总是缠着”问,可以看出“摇花”之前“我”急切盼望的心情;从“使劲地摇”、“喊着”等处可以看出“摇花”时“我”快乐兴奋的心情。
教师归纳点拨:这就是“摇花乐”。
(板书:感受“摇花乐”)(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点拨: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摇花”的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体会她“摇花”之前急切盼望的心情,和“摇花”的时候快乐兴奋的心情。
读的时候语气应是轻松、愉快、充满期待的,要读出字里行间欢欣雀跃的感觉。
(4)整体感知“摇花乐”。
①提问:第5自然段所写的“摇桂花”是文章的中心部分,那么围绕摇桂花,作者还写了什么?默读第3—6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第3自然段写摇桂花前母亲的担心,可见这件事情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4自然段写为什么必须“摇”桂花。
第6自然段写桂花摇落后的享受。
②指导朗读第3—6自然段。
点拨:要提醒学生读出母亲怕因台风而影响桂花收成的担心,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以及“我”的急切与兴奋。
第3自然段要关注母亲的动作和语言,读出母亲担心的语气。
桂花雨第二课时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ppt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了 B
4、这篇课文从四个方面来写白鹅的高傲: (1) 外:左顾右盼、架子十足 ;(2)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3) 步态:大模大样、步调从容 (4) 吃相:三眼一板、丝
毫不苟、从容不迫、这架子十里足 。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作者对花的态度,突出了桂
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把纷纷飘落的桂花说成桂花雨,形象地描绘出 桂花飘落的密集与轻柔。
画线句子在表现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里在表现人物时运用“抱”“摇”“喊”等一 系列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表现了作者摇桂花时 的欢乐与兴奋。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 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 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 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体现出 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一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 花乐”和桂花雨。
什么叫“桂花雨"?作者为什么要以《桂花雨 》为文章标题?
所谓“桂花雨”,就是在桂花盛开的时节,人们抱着桂花 树使劲地摇,那桂花纷纷落下就像下雨一样。因为桂花雨 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以及童年最美好、最迷人的一 个印象,作者以《桂花雨》为文章标题,借描写桂花雨表 达了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集体备课《桂花雨》2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共同沉浸在桂花迷人的香味之中,感受到桂子花开香飘十里。难怪作者会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二、预习反馈
桂花不仅香,还给我带来了什么呢?(板书:摇花乐)
c、还有谁从这个句子中找到快乐!(“老是”“缠着”这两个词)
师:读出怎样的心情?(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师(过渡语言):终于盼到了摇桂花。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哪个词?(使劲)能读得使劲吗?
b、我摇桂花时,会想些什么?(联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桂花摇落以后就可以做糕饼了。)
(2)、能不能给“吩咐”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嘱咐)相机指导“嘱”的写法,分别齐读“吩咐”与“嘱咐”。
四、练习展评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给生字找朋友。
3.说说你要提醒生字注意些什么?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反思拓展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12.桂花雨
课型
新授
课时
3-2
授课
(1)“外地的水甜。”母亲一定会说:。
(2)“外地的人。”母亲一定会说:。
(3)“外地的。”母亲一定会说:。
师:我还会说些什么,母亲怎么说,想一想。(外地的山青,树茂密……)
6.同学们在课堂上也口占一绝,如果给这一绝加个题目,加个什么题目?
(回忆家乡、我爱我的故乡……)
7.想家的仅仅是母亲吗?(简介琦君的经历。)
3.想亲眼目睹这场桂花雨吗?(播放视频)
桂花雨第二课时说课稿定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叫,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接受各位老师的考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桂花雨》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其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方面做阐述。
一、说教材《桂花雨》是苏教版小学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表达出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二、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能力现状,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解、体会文中重点句。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1、情景教学法。
我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
3、以读代讲法: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四、说学法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因此,教学中我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
1、质疑探究法。
我以“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
2、读、思、议、想、练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桂花雨》句子解析 (2)
《桂花雨》句子解析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桂花雨》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1、简介作者:
琦君(1917~)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2、介绍桂花: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3、古诗:
王维的《杂诗三首·二》、贺之章的《回乡偶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散文:
杨朔的《荔枝蜜》、《茶花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课件 第二课时
3 桂花雨
合作探究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 下雨,好香的雨呀!”
3、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 桂花。”
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3 桂花雨
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 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3 桂花雨
作业布置
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引起了 我们童年的回忆,让我们童年趣事像作者一 样写下来吧!
3 桂花雨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桂花雨
3 桂花雨
第2课时
3 桂花雨
合作探究
问题一:
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的 童年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课文中的有 关语句,说一说此刻脑海中出现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3 桂花雨
合作探究
问题二: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 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 香里的。
2021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习题课件2新人教版
无论……都…… 只要……就……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3. __因__为____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__所__以____我总是缠 着母亲要摇桂花。
4. 我喜欢的__不__是____梅花,__而__是____桂花。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照样子,用对比的手法写句子) 示__例__:__杨__树__的__树__干__笔__直__向__上__,__不__像__柳__树__那__样__婀___娜__多__姿。
如今只能在菜市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我 总是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吃野菜的快乐。
槐花,最美的记忆 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老态龙钟 的槐树,粗裂的皮儿,满身的刺儿,却生了秀气的叶,纯 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便争相开放,清香四溢,沁人心 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 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含
(2)下列诗句中,所表达的感情与母亲对桂花的深厚
感情最相近的一项是( A )
A. 月是故乡明
B. 独在异乡为异客
C. 举头望明月
D. 烟波江上使人愁
2.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 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下列关于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这句话中的“又”字说明经过母亲的提醒,“我” 才想起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桂 花茶、桂花糕以及故乡的每一个乡亲。 B. 这句话传递出“我”对故乡及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A. 浸泡
B. 桂花香气浓郁
C. 对桂花的期待
D. 桂花的香已不受季节的限制,它的香永远留在人们
的心里。
二、摇花之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雨》语文教案2
《桂花雨》语文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该文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对课文进行朗读、理解和感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探讨桂花雨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审美情趣。
3. 学生能够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手法,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桂花雨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桂花雨的美,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生字词(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学习生字词,讲解词义,让学生正确读写。
3. 朗读课文(10分钟):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4. 分析课文(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
6.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桂花雨》2. 主要内容:生字词:桂花、飘落、思念等。
课文结构:总分总。
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桂花雨象征意义:收获、喜悦、思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桂花雨”造句。
仿写一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作文,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2. 答案:例句:桂花雨飘落下来,像一场金黄色的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朗读感悟、分析课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桂花雨的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景物,学会观察、欣赏和表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2课时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 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 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 里的桂花。”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 样吗?为什么?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 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 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 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 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 《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 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 《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 《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 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桂花长熟时,就应当“摇”。摇 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 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 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 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 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 过年时还可以做羔饼。
画出描写摇桂花 和表达心情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 的情景。边读边体会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 飘 浸 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 飘 浸 里。”
“浸”字能换成其他字吗?为什么?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桂花雨》第2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1.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
(1)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桂花和桂花雨?用“~~”画出。
(2)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在旁边做上简要的批注。
2.生交流: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8.月是故乡明,花是故土香,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
感谢琦君,用妙曼的文笔,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美妙,故乡的美丽,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再一次朗读题目,把这场缤纷愉悦、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花乐 花雨香
思乡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PPT
此情此景,真是令人——快乐,兴奋,激动,沉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那份独特的摇花乐和花雨美。(学生有感情地齐声诵读。)
⑤沐浴着这场桂花雨,呼吸着桂花醉人的香气,感受着这种快乐的还有谁?
(作者的父亲,母亲,乡亲们,还有院子里的家禽)(孩子们很善于观察)。
⑥这样开心快乐的童年,难怪作者在最后写到——“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每年中秋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桂花飘香的季节,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还有母亲的那句话(引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难道,这里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摇花的乐趣和桂花雨的美丽吧!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
精读课文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 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精读课文
请你默读课文3-6自然段,小组内交流: ( 1)为什么要摇桂花?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精读课文
( 1)为什么要摇桂花?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桂花雨》 的第二课时,课文回忆了与桂花 相关的往事,重点描写了童年时 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寄托 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限怀念之 情以及对故乡的无限热爱和思念 之情。
说一说
桂花纷纷落下来,像(
)
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精读课文 桂花摇落以后,我们是怎么做的?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 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罐子里,可 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 做糕饼。
精读课文 桂花摇落以后,我们是怎么做的?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罐子里, 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 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 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精读课文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 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总是”“缠”“怎么还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 对摇桂花的期盼。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 花乐”和桂花雨,写出了桂花已经与作者的童年快乐 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拓展延伸
与古 人 一 起 赏 桂
《桂花雨》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教材简析】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设计理念】桂花是芳香的,桂花雨是美丽迷人的,而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虽然阵阵桂花已如雨般摇落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已一去不复返,但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就让我们在作者回味摇花前的期盼,摇花时的快乐,摇花后的喜悦中,一起重温段美好的时光,体验那种美好的情感.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或者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教学过程】一、联系上文,激发情感学习了上课《梅花魂》,透过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唐诗宋词的喜爱,尤其是对一幅墨梅图的分外爱惜,以及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深深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下面,老师带来了王维的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里面也提到了梅花,它表现的又是怎样一种感情呢?(出示诗歌)学生自由吟诵诗歌,交流体会.小结:诗人漂泊他乡,通过心系家乡窗前的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在不少文章中,通过对某样事物的描写同样能传达人物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桂花雨》,聪明的同学们一定猜出了课文主要写的是──桂花,那它又表达了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结合所学课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迁移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并划出有关词句.反馈交流: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2、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3、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从这些句子,体会到课文表现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对它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学生直奔课文的思想情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旨.三、赏析课文,领悟写法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交流:理解全文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主要写了摇花乐这件事.⑴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这句话说明桂花树样子很一般.)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得仔细地从树丛里寻找那些细小的花.(这句话描写了桂花树的叶子和花朵,表明桂花并不鲜艳,也不够明显.可是,就是这种普普通通的树,不显眼的小花,它的香气却真是迷人.)⑵第二部分具体地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这一段文字写了四层内容:① 桂花开放,母亲担心台风刮来.② 桂花盛开,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爱恋.)③ 我帮母亲摇桂花的情景:A、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B、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C、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D、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④ 摇落的桂花有的可加在茶叶中泡茶,有的可用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在这一部分中,我对桂花的喜欢,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比如,选择一两处作示范朗读,或者请学生范读,再作评议.⑶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相比较,再一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①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自由发言)交流体会: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②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2、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一篇好文章,如同一幅好画、一坛好酒,需要细品,才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味,它的情,才能真正的拍手称妙.师生共同品读、赏析、比较,想象,实现美文美读、美悟、美育.四、感情读文,深化情感五、句式练习,加深体会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扩散思维,激发情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怀念童年介绍故乡的桂花回忆摇花乐的情景思念故乡再忆童年往事(《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概括本诗的主旨.乡愁自主预习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桂花雨》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1、简介作者:琦君(1917~)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在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中国文化学院、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
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2、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3、古诗:王维的《杂诗三首·二》、贺之章的《回乡偶书》、杜甫《闻官收河南河北》。
4、散文:杨朔的《荔枝蜜》、《茶花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桂花雨》一文,文体结构与语言特色独特。
以童年视角为焦点的倾诉式叙述,注重场面与细节的描绘,内容引人入胜;口语式的絮语,恰到好处的语气助词,俗语等,让文章韵味无穷。
教学设计以“深沉的眷恋,美丽的乡愁”为灵魂,以“桂花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情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3、引导学生体会“外地的桂花再香……”一句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及互动(3分钟)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难忘的时光。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淋一场“桂花雨”,一起去感受作者笔下那份童年的“花香”,童年的“花乐”。
二、品桂花之香(13分钟)
1、见过桂花树吗?找文中形容桂花树的语句读一读,再看看图片?
2、“我”最喜欢桂花,这是什么原因?
3、生答师板书(桂花香)。
4、默读课文,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5、交流反馈:“桂花不与百花争艳……”,“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全年,……”
(1)、引读这几句话,重点抓那些词?“真是迷人”,“没有不浸
在”,“沉浸”等。
(2)、那个词最具表现力,谈谈、想想、找找,“浸”。
(3)、交流:(“浸”写出了由表及里的意味,是种动态的过程,具有散发性。
穿透性,第一个“浸”字说香味散发,“穿透十几家邻居”,“香”的范围大,偏重气味的香;后一个“浸”,香味散发穿透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全年,整个村子……”,侧重写桂花作为香料的香,吃进体内,融入血液的香。
)
(4)、小结:吃进体内,融进血液。
(5)、再读这三句话。
三、寻摇花之乐(16分钟)
1、谈话:桂花香味铭刻记忆,融入血液,难忘的仅仅是桂花之香味吗?找找:“每到这时…摇花乐,桂花雨”。
(板书:摇花乐、桂花雨)
2、默读三自然段,看作者怎样写“摇花乐”,请边读边想,与文中的“我”谈谈心,写写你对“摇花乐”的想法,请将思考、感想、体会写在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
(尊重学生独到想法,引导关注“没开足”、“抱着”、“使劲”,体会急切心情,理解铺竹席的细节,注重吟诵桂花父亲的描绘以及天气谚语)。
3、批注“摇花乐”师生对话。
4、根据批注适时出示“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5、提问:桂花雨落在作者身上,作者怎么做的…
6、你会怎么做?此刻,香喷喷的桂花落在你身上你会说;落到你脸上你会说;钻进你的脖子你会喊!
7、写下来,说出来,享受摇花之乐吧!(每生一句)
四、沐深沉乡愁(6分钟)
1、摇花乐之外还有母亲的供奉乐,父亲的吟诗乐,想起家乡的桂花,全家同乐。
难怪母亲会说:“外地的桂花再香……”
2、齐读“外地的桂花再香……”
3、桂花之香本没有区别,但家乡桂花之香早已渗进人的血液中,这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呢?
4、出示句式:这里的也比不上。
(说话练习)
5、王奇君的话:“每次写到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得,谁能没有根呢?我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童年故乡,我宁愿不再写作,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6、师:这里“比不上……”比的是香味吗?
7、生:比的不是香味浓与淡而是思乡情的深与浅、思念、怀念。
(板书:思乡情)
8、多少年逝去,世事变迁,琦君早已告别母亲,远离故土,然而她依然牢记着母亲的话,让我们读出浓浓的思乡情:“外地的……”。
9、岁月流逝,难忘童年,难忘故乡。
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圆;溪水是故乡的甜;人是故乡的亲!母亲的话又在耳畔萦绕“外地的桂花……”
五、总结延伸(2分钟)
故乡给了琦君“摇花乐”,她给了故乡桂花雨,故乡给了琦君花香的童年,琦君给了人们书香的人生。
几十年来,琦君笔耕不辍,许多文章选入课本,比如《水是故乡甜》、《烟愁》,请同学们课后在老师的建议下,找琦君的文章读一读,感受文章清新质朴的写法,浓浓的情意。
【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桂花香:迷人浸沉浸
桂花雨思乡情
摇花乐:抱摇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