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论和疾病病因 [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率加快 心输出量↑
RAAS 激活
3. 细胞机制
直接破坏 细胞膜功能障碍(离子泵) 细胞器功能障碍 (线粒体)
4.分子机制
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
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 的 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系血红蛋白珠蛋白分子β-肽链氨 基端第6位谷氨酸为缬氨酸异常取代,使血红蛋白亲水性降 低,血红蛋白稳定性破坏。在血氧分压降低的情况下,异常 血红蛋白连接成棒状晶体,使红细胞扭曲呈镰刀状,导致溶 血性贫血。
2,细胞机制: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导致组织细胞代 谢、功能和结构障碍,从而引起疾病。
3,分子机制:现在已经知道,大部分疾病都是由基因突变、 缺失、或表达障碍所引起,这些基因被成为疾病相关基因或 易感基因,这些疾病可称为基因病。单基因病(镰状细胞贫 血)和多基因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1.神经机制
6,本质与表象对立统一:疾病时机体必有代谢、功能 或结构上的异常,并表现为症状、体征或其他化学物理检 查所能观察到的变化。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
局部和整体
•颅内感染 •败血症
内眦静脉 上唇静脉 下唇静脉 面前静脉
危险三角区疖
糖尿病 疖 痈
尿毒症
肾性骨病
(四)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
1,神经体液机制: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的自稳定是通过 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有的病因直接损害神经系统,如流 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另一些致病因子则是通过神经反射来抑 制或促进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疾病概论和疾病 病因
一、生命与健康
(一) 健康 ( health ) WHO的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 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完好,还包括精神(心理、道 德)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后两者对于人类尤为重要。 2,健康与疾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但没有疾病并不等 于健康。如亚健康。 3,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
(三)、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 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是从生物学、医学和哲学角度
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1,自稳与紊乱动态平衡: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作
用,机体各系统之间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适应关 系,这种状态称为自稳调节下的自稳态。疾病时,自稳 调节的某一方面先发生紊乱,进而通过连锁反应使自稳 调节的其他方面也相继发生紊乱。
2,损伤与抗损伤贯穿始终:致病因素可引起机体的损 伤,同时机体也可以动员各种防卫功能对抗所受到的损伤。 当损伤占据优势时,疾病趋于恶化;反之,当抗损伤占据 优势时,疾病就缓解。
3,因果关系交替转化:因果关系中的每一个环节既可 是前一种变化的结果,也可是后一变化的原因。例如:外 伤性大出血。
外伤大出血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如疼痛、乏力、 精力不集中、周身不适、恶心、畏寒等。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如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神经反射等。腹 泻和周围白细胞增高不是体征。
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如社会
活动能力下降、孤独、烦躁、行为异常等。
(二)、疾病的自然进程 1、易感期:是指尚未发病、但是已具备发病基础和条件的时期。 2、发病前期:从病因开始产生作用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体征前
2,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3,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孤独感
二、疾病
(一)、疾病定义: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 因自稳态调节紊乱 而发生的生命活动异常,使机体组织、细胞产生 病理变化,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病理变化:是指疾病时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 改变,如炎症、损伤、休克、心力衰竭等。
心排出量↓ 回心血量↓
血压↓↓
微循环淤血
交感神经兴奋↓
毛细血管开放
微血管收缩
组织缺血缺氧
4,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疾病的局部病变可以通过神 经和体液的途径影响整体功能;机体全身状态也可以通过 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病变。例如:引起疖肿的细菌侵入血 液,则引起败血症。
5,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 素和内部因素共同决定疾病的产生、发展和结局。
(二)、健康的标准 1,躯体健康标准:共8条,见书本第159页。 2,社会心理健康标准:共8条,同上。
(三)、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 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均属于亚健康状态。 人体亚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和两重性,或回归健康或转向
疾病。 亚健康的表现形式: 1,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五)疾病谱变化:
疾病谱是指某一地区危害人群健康的诸多疾病中,按其 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顺序排列而成的疾病谱带。疾病谱在不同 时期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死亡率,有时会发生较大变化,称 为疾病谱变化。
人类疾病谱由传染病逐渐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 代疾病谱死亡原因变化的总趋势。
三、衰老与死亡
(一),衰老的定义:是生物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 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的退行性变化,在细胞 水平和个体水平,分别表现为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导致器 官重量减轻,细胞萎缩丢失,胞质色素沉着,间质增生硬 化,功能代谢降低,适应能力减弱。
这段时期称为发病前期。在传染病则称为潜伏期。 3、发病期:机体在形态、功能、代谢等方面,已经出现明显的
病理改变和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故又称临床期。 4、发病后期:又称转轨期,可有以下几种走向:
(1),完全恢复健康又称为痊愈。(2),不完全恢复健康。 (3),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4),蔓延扩散(结核或肿瘤)。 (5),并发症、继发症和后遗症。(6),死亡。
乙型脑炎病毒 破坏CNS 乙型脑炎
狂犬病病毒
疫苗
狂犬病
2. 体液机制
内分泌 旁分泌 自分泌
疾病发生发展中,体液机制与神经机制常 同时发生、共同参与,故常称其为神经体液 机制。
内分泌
旁分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分泌
高血压发病的神经体液机制
精神 心理刺激
大脑皮质 下丘脑
小动脉紧张性收缩
血压升高
血管运动中枢 交感神经兴奋
(二),死亡的定义:生命的本质是机体同化、异化 运动演变的过程,死亡则是这一运动的终止。人类个体的 死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死亡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