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 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
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
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
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
断是这畜生弄喧!”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答案】【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解析】【分析】节选部分内容主要写悟空的尾巴不知道该放哪儿合适。
真君因不曾见过庙宇后竖着旗杆这一细节识破了悟空变成的土地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情节反映出的生活哲理即可。
如: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故答案为:【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积累与理解。
学生要注意积累,注意对作者、背景、写作特色、人物及故事情节理解;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
要结合选段进行分析理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
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1)选文选自于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的《________》(作品),文中的“他”是________(人名)
(2)文中的“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同时分析一下“他”的人物形象。
(3)联系原著,简要分析“他”悲惨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
【答案】(1)范爱农;范爱农
(2)①曾是鲁迅的对头,后来又成为鲁迅的挚友。
②外冷内热;耿直、率真;对改造社会,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有极大的热情;有理想、有抱负、思想进步的觉醒的知识分子。
(3)范爱农的悲剧是当时的黑暗社会所造成的。
范爱农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封建势力复辟的必然结果。
【解析】【分析】(1)此文段出自鲁迅作品《朝花夕拾》中《范爱农》一文。
(2)《范爱农》一文中回忆了范爱农以下几件事:恩师被杀,他却违逆众人,反对发电报;他与作者在回国后结成好朋友,共同办学;由于苦闷困顿,最终悲惨地死去。
范爱农外冷:外表极冷,以白眼看人,面对无聊的争执,把不满藏之于心;内热:对师友知己有极深的感情,保持操守、不妥协、不屈服。
(3)《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这个悲剧既是个人理想在黑暗社会面前的幻灭,更是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的悲剧。
故答案为:⑴范爱农;范爱农;
⑵①曾是鲁迅的对头,后来又成为鲁迅的挚友。
②外冷内热;耿直、率真;对改造社会,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有极大的热情;有理想、有抱负、思想进步的觉醒的知识分子;
⑶范爱农的悲剧是当时的黑暗社会所造成的。
范爱农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封建势力复辟的必然结果。
【点评】⑴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⑵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⑶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3.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为救师傅,请求南海观音用天罡刀阵和“金箍儿”降服了他和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了陈莲河等庸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特别提到他们所开的古怪药引:经霜三年的甘蔗、完好的鼓皮、原配蟋蟀一对,揭露了这些人故弄玄虚、骗取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他见水响中,见一条条蛇蹿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小西天的黄
眉怪,“大圣”指孙悟空。
D.《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纯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
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
怎的好!怎的好!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①选文中说他“犯天条”具体指的是什么事?
②“大师兄去得久了”是指孙悟空回花果山了,他为什么要回花果山呢?
【答案】(1)C
(2)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
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认为他滥杀无辜,要跟他断绝师徒关系,把他赶走,所以他回了花果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情节的识记。
文段选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他”指小圣是二郎真君,二郎神,大圣是孙悟空。
句子表现了二郎神机智、善于动脑的性格特点。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①西游记中的小白龙本来是人间的一个凡龙,他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生性顽劣,非常反叛。
有一次竟然在大殿上当众顶撞敖闰,并且纵火烧掉了玉帝赏赐给西海龙王的一颗明珠。
敖闰含泪以忤逆天主、不尊天庭的罪名把他告上了凌霄宝殿,结果玉帝十分恼怒,当场判了小白龙一个死罪。
这时候多亏了观音菩萨出面求情,从玉帝那里把他要了过来,为将来的取经事业做打算。
②这是孙悟空第一次回花果山,因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悟空害的是好人,将悟空逐走。
故答案为:(1)C
(2)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
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认为他滥杀无辜,要跟他断绝师徒关系,把他赶走,所以他回了花果山。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仔细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C项小圣是二郎真君,大圣是孙悟空。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1问,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
2问,三打白骨精,唐僧责怪悟空连杀三人,悟空再三解释,唐僧只是不信,最后赶走了孙悟空。
4.名著阅读。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她”是________(人物称呼),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我”讲过关于“________”的故事,而在《________》里踏死了“我”心爱的隐鼠。
(2)《白洋淀纪事》中有着独特的人物体系,尤其是作者着意刻画和赞美的妇女形象,如《嘱咐》中毅然承受全部家庭重担,让丈夫安心去打仗的________。
(3)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字。
①宽脸,鼻子短,宽阔肩膊下挂着两只大手(手上还提了一个棕衣口袋,里面填得满满的),走路时肩背微微向前弯曲。
________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________
【答案】(1)朝花夕拾;长妈妈或阿长;美女蛇;狗·猫·鼠
(2)水生嫂
(3)牛保;范爱农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长妈妈”这个人物在《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病后杂谈之余》、《论照相之类》、《阿长与〈山海经〉》均出现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曾提到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的故事;《病后杂谈之余》里又说,“长毛”故事要算长妈妈讲得最多;《论照相之类》中还讲过长妈妈传说中的笑话;《阿长与〈山海经〉》写到他幼时由于长妈妈帮助,得到了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的《山海经》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水生嫂是《白洋淀纪事》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
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3)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人物的识记。
①“大眼,宽脸,鼻子短,宽阔肩膊下挂着两只大手(手上还提了一个棕衣口袋,里面填得满满的),走路时肩背微微向前弯曲,看来处处皆证明这个人是一个能干得力的水手!”是沈从文散文《湘行散记》中的人物水手牛保。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 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范爱农》中的人物范爱农。
故答案为:(1)①朝花夕拾;②长妈妈或阿长;③美女蛇;④狗·猫·鼠;
(2)水生嫂
(3)①牛保;②范爱农;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
意不能张冠李戴。
《狗·猫·鼠》中长妈妈“谋害”了我的隐鼠,《阿长与山海经》里长妈妈教我一些古怪的“礼节”和避讳,长妈妈睡相不好,占了我的位置,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长妈妈不认得字,连书名都记不对,却帮我买回了我梦寐以求的《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长妈妈还给我讲过百草园里美女蛇的故事。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答题时应注意,要熟练掌握小说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分条作答。
水生嫂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丈夫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
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
(3)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人物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紧扣表现人物身份、语言、性格等词语,联系原著相关内容,辨析判断写出人物名字。
①是沈从文散文《湘行散记》中的人物水手牛保。
②《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5.名著阅读。
(1)……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她”是________。
(2)因为阻止我们吃冰导致我们大半天玩不成,________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
A.沈四太太
B.衍太太
C.我母亲
(3)《藤野先生》中作者放弃学医改学文学的原因是()
A.受到日本同学的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想拯救国民的精神
D.生活条件太差
【答案】(1)阿长或长妈妈
(2)A
(3)C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
选自《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买来《山海经》时的场面,表现长妈妈对“哥儿”的真情关爱,在购买《山海经》这一情节中猛然表露了出来,使作者大受感动,“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以至于对过往所有的抱怨,“从此完全消灭了”,并且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了”,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解答此题关键是仔细阅读名著,掌握名著的情节人物形象等知识点,结合知识储备作答。
文句选自《琐记》,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
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
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
号,叫作“肚子疼”。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思想转变的掌握。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开始学医,因为他认为能减轻别人的痛苦,是一种快乐,所以他开始学医;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人们处于一种水深火热之中,受到外国人的欺负,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让他看到中国人的病因不在于医人,而在于医心,所以他决定弃医学文,用他那无形的笔去唤醒中国大众民族的心,来共同抵抗外来侵越者,让中国蒙受雪耻的不平等条约。
故答案为:(1)阿长或长妈妈
(2)A
(3)C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文句表示长妈妈急于将书交给鲁迅的心情,她自己也想分享一下鲁迅得书的快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或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沈四太太:周家的房客。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思想转变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鲁迅在《藤野先生》写到,在看电影事件之后, 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他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他们的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向提倡文艺运动了。
”看电影事件便是导致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6.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
请结合情节和作品的具体内容,写出一处能够表现“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案】《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
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较多,温馨的场景是一些体现童真的地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理性批判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故答案为:《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
情。
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读名著要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任选其一谈感受,观点要鲜明,表达要清晰,并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谈,切忌泛泛而论,感受要写得真切。
《朝花夕拾》篇目中理性批判色彩较浓的有:《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
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7.鲁迅在《朝花夕拾》序文中这样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
鲁迅在“时时反顾”什么?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写出两点并分析。
【答案】长妈妈的关爱。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是一个粗俗、好事而又迷信的农村妇女。
但是,她又是一个热心、善良的,有伟大神力的人。
她可以为鲁迅买到渴求已久的《山海经》,这使鲁迅对阿长充满了尊敬与感激。
每每回想起来,长妈妈的关爱都是童年中最深的温暖。
所以,他用深情的语言,来表达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藤野先生的鼓励。
青年鲁迅怀抱着救国梦想,来到异国求学却屡屡受挫。
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在仙台受到“优待”,和“匿名信”事件等经历使得鲁迅深受打击。
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是一个毫无名族偏见的人,他耐心地帮助鲁迅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并关心鲁迅的实习生活。
这些关爱,让在异国他乡倍受冷落的鲁迅,感觉到一份切实的温暖,重新燃起斗志。
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迎神赛会等家乡有趣的习俗等等。
(答到两点,并结合内容分析即得满分)
【解析】【分析】《朝花夕拾》充满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鲁迅时时反顾的就是温馨的记忆,答题时要结合《朝花夕拾》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如“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这里有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神秘的传说故事等。
答题时要结合这部名著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长妈妈的关爱。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是一个粗俗、好事而又迷信的农村妇女。
但是,她又是一个热心、善良的,有伟大神力的人。
她可以为鲁迅买到渴求已久的《山海经》,这使鲁迅对阿长充满了尊敬与感激。
每每回想起来,长妈妈的关爱都是童年中最深的温暖。
所以,他用深情的语言,来表达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藤野先生的鼓励。
青年鲁迅怀抱着救国梦想,来到异国求学却屡屡受挫。
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在仙台受到“优待”,和“匿名信”事件等经历使得鲁迅深受打击。
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是一个毫无名族偏见的人,他耐心地帮助鲁迅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并关心鲁迅的实习生活。
这些关爱,让在异国他乡倍受冷落的鲁迅,感觉到一份切实的温暖,重新燃起斗志。
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迎神赛会等家乡有趣的习俗等等。
(答到两点,并结合内容
分析即得满分)
【点评】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8.名著阅读。
(1)《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鲁迅先生称之为“________”。
小说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________,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尤为精彩。
(2)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他有________、________等超凡能力,他生性________,________,敢于挑战天宫权威,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
【答案】(1)神魔小说;唐憎,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
(2)七十二变;火眼金睛;桀骜不驯;爱憎分明
【解析】【分析】(1)①《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②第八回到第十二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
③明确思路:《西游记》里尤其突出的情节。
示范:取经女儿国;真假孙行者。
(2)①身外身:人得仙体,出神变化,无方不知。
孙悟空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百千万亿之变化,皆身外身之法也。
另外,不使用毫毛也能分身。
元神出窍:元神离开身体去其他地方。
②明确思路:结合后面信息“敢于挑战天宫权威,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可知展现的是孙悟空性格中比较尖锐的一面。
示范:嫉恶如仇,不畏强权。
(在看到百姓受灾受难的时候,孙悟空会设身处地的解救人们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
甚至不惜得罪玉帝,甚至如来佛祖。
)
故答案为:⑴神魔小说;唐憎,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
⑵七十二变;火眼金睛;桀骜不驯;桀骜不驯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通读《西游记》,明确作品影响及作品回目及章节内容。
⑵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通读《西游记》,明确孙悟空的本领及个性。
9.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做人。
阅读南朝宋刘庆义编写的小说《________》,懂得少年元方的方正;阅读美国女作家________的《再塑生命的人》,懂得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
阅读________的《金色花》,通过儿童的视角感受对母亲的依恋。
【答案】世说新语;海伦·凯勒;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