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首先展示一些图片和一些资料,二氧化硫给人类生活和大自然带来的一些危害,因此告诉学生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它的性质。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应该能够与水、氢氧化钠、氧化钙反应;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硫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以与一些氧化剂还原剂反应。

通过阅读资料并通过探究试验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3、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并书写方程式。

4、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并向人们喧传尽量减少污染气体向空气中的排放。

二、教学策略:1、对二氧化硫的认识从物质的通性、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物质特性这三个角度去认识、理解。

2、采用实验探究法。

本课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修改。

3、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将STS的思想引入课堂,通过对酸雨等环境污染产生原因的探究和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科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4、根据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对教材中的各栏目进行详略不同的处理,并合理利用这些栏目来设计教学思路。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

2.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2.学会运用实验、资料、化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对食品图片以及商品标签的解读,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4.通过对二氧化硫功与过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的哲学观。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化学物质。

其中,硫和二氧化硫是两种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一、硫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S,原子序数为16。

硫是地壳中存在量第十位的元素,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中,硫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物和石油中,也存在于生物体内。

硫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蛋白质、胆固醇等化合物的构成元素。

硫具有特殊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其与氧的化合物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和农业等领域。

此外,硫还可以用于制造化肥、草药和皮革等产品。

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硫与氧的化合物,化学式为SO2。

它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二氧化硫广泛存在于大气中,尤其是在工业区域和火山活动地区。

它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

二氧化硫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制造硫酸和其他硫化物化合物。

其次,二氧化硫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可用于食品保鲜和饮用水处理。

此外,二氧化硫还用于制造颜料、纸张漂白剂和杀虫剂等。

然而,二氧化硫也对环境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当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时,它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形成硫酸雨,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硫酸雨的形成不仅危害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还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造成腐蚀。

此外,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硫环境中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措施。

例如,工业企业使用先进的净化设备来捕捉和处理二氧化硫。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也得到了加强,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也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途径。

总结起来,硫和二氧化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

硫是一种重要的元素,具有多种应用。

二氧化硫是硫与氧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环境和农业等领域。

高中化学_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化学_⼆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结合⼈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进⼀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形成化学学科的核⼼观念;结合学⽣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活实际,帮助学⽣认识化学与⼈类⽣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关注⼈类⾯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逐步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学习⽅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以此思想为指导,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利⽤学⽣⽇常⽣活中经常使⽤的筷⼦作为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关注⼆氧化硫在筷⼦制作过程中的⽤途,预测并设计实验探究⼆氧化硫的性质,利⽤⼆氧化硫的性质理解酸⾬的形成及防治,体会所学知识的应⽤价值,关注⽣活中⼆氧化硫合理使⽤和减少⼀次性筷⼦消耗等问题,从⽽进⼀步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标1.类⽐CO2、Cl2的性质,预测⼆氧化硫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学习SO2的性质。

2.通过对SO2性质的学习,形成物质性质的研究⽅法。

3.能应⽤SO2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全⾯的观点看待问题。

四、教学重点⼆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的形成及防治六、实验准备:酸性KMnO4溶液、紫⾊⽯蕊试液、酚酞溶液、NaOH溶液、品红溶液、充满SO2的塑料瓶、装有适量SO2⽔溶液的注射瓶、注射器、酒精灯、试管铗、⽓球等七、教学⽅式:结合电脑多媒体进⾏教学在⼆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可以从类别的⾓度利⽤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氧化碳的性质来类⽐学习⼆氧化硫,同时可以类⽐Cl2从化合价⾓度分析并预测⼆氧化硫的氧还性。

针对学⽣“可逆反应”的学习难点,可引导学⽣从字⾯⾓度加以分析,从⽽加深概念的理解。

高中化学_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探究一、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1.氧化还原反应原理2.氯、碳、氮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分析方法3.对比、分析、实验探究能力二、学生能力薄弱点1.内化、整合、迁移应用的能力2.深入思考问题3.自主设计实验4.思维逻辑性三、思维特点对定性认识较深,但定量认识不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稍弱。

四、心理状态本节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且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时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热情效果分析——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探究本节课引导学生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提升学生的科研探究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利用化学思维设计方案。

通过实验现象来验证之前的推测,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和漂白性。

化学和生活紧密相连。

本节课引导学生能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如酸雨的防治。

将知识回归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二氧化硫危害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建立辩证地科学认识观。

课程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效果问卷调查。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不仅建立了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而且对于实验探究中出现的试剂用量、数据记录、数据计算、操作规范等问题都进行了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提升了学生多方面的化学素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探究本节内容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材意图在研究了氯、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化合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

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导语:硫和二氧化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

硫具有独特的性质,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而二氧化硫则是一种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应用以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一、硫的性质和应用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S,原子序数为16。

它在常温下呈黄色固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硫是一种化学活性较高的元素,能与许多元素形成化合物。

硫化物是硫最常见的化合物之一,如硫化铁(FeS2)和硫化氢(H2S)。

硫还能与氧、氮、碳等元素形成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等化合物。

硫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制取硫酸,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塑料、洗涤剂和药品等。

此外,硫还用于生产橡胶、纸浆和染料等。

硫化物也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和电池制造等领域。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和来源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化学式为SO2。

它具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

二氧化硫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之一,也是一些化工过程的副产物。

主要的二氧化硫来源包括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

三、二氧化硫的环境影响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酸雨和大气污染。

1. 酸雨: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反应形成硫酸,这种硫酸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酸雨对土壤、水域和植物造成严重的腐蚀和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会与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细颗粒物和光化学烟雾。

这些细颗粒物和烟雾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四、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为了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排放控制:工业企业和发电厂采取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技术措施,如燃烧技术改进和烟气脱硫设备的安装。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人教版高一 第四单元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 第四单元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教学设计永州市第二中学孟永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形成交流、反思的学习习惯。

2、以二氧化硫的知识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设置适宜难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教学方法:问题讨论、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液呈酸性;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2、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亚硫酸是二元中强酸,不稳定(酸性大于醋酸、碳酸)SO2是亚硫酸对应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学生讨论回答2、那么可逆反应与普通的化学反应有何联系和区别?的代表什么含义?题SO 2溶于水和H 2O 反应生成H 2SO 3,H 2SO 3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 2和H 2O 。

这两个反应是同时同条件下进行的,SO 2和H 2O 是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产物,H 2SO 3是第一个反应的产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

如果我们把SO 2溶于水和H 2O 反应生成H 2SO 3反应叫正反应,H 2SO 3分解成SO 2和H 2O 的反应就叫逆反应。

这样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表示用可逆号。

注意可逆反应强调在同时、同条件下不同的方向进行,这同时说明可逆反应不能向一方进行到底,即产物和反应物同时并存。

纳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表示用可逆号。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一、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通过简单介绍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掌握好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硫,用于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归纳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比较、思考提高归纳、总结、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探索的思维方法,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三)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四)通过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试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特殊性、漂白性和还原性。

(六)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二、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探究1:用干燥的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硫,然后向矿泉水瓶中注入蒸馏水,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为什么注射蒸馏水而不是自来水?实验探究2:向变瘪的矿泉水瓶中注入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这说明什么?实验探究3:用干燥的试管收集二氧化硫,用橡胶塞塞住,然后用注射器吸10mL的品红溶液向试管注入品红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这说明什么?实验探究4:用干燥的试管收集二氧化硫,用橡胶塞塞住,然后用注射器吸10m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向试管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这说明什么?实验探究5:给实验探究3和实验探究4的试管加热,对比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向其滴加酸性氯化钡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这又说明什么?三、实验方法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适当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实验教学课,所以以实验为主,通过分组实验、活动探究、演示实验、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最后由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

高二化学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

高二化学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硫的产生及转化途径,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特殊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3.能列举出二氧化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化学特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控制与科学处理,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

2.通过实验设计的微型化和环保化操作,培养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与漂白性 难点:探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与思路】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总体教学思路:质疑激趣→实验引探→媒体释疑→启思诱导→合作研讨→反馈小结 课堂结构模型:【教学基本流程】指导学法 引导探究预测性质 自主探究 激起兴趣思考目标分析点拨 媒体释疑反馈精练 拓展深化创设情境 因势利导 交流研讨 固化新知 构建网络 创新应用质疑阶段探究阶段 研讨阶段升华阶段导 疑导 思 教师活动 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探究教学模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屏幕显示被酸雨腐蚀的雕像图片,观看录像及相关资料:播放关于酸雨的形成、危害及二氧化硫来源的录影;展示酸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的资料图片。

〖讲述〗同学们应该立志作为控制酸雨的好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课题: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屏幕显示)※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特性观察思考:通过观看录像,产生一种想治理酸雨的情感体验;知道导致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通过导入生活情景,从众所周知的身边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是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将此部分内容划分为两个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这是因为学生对硫及硫的氧化物初次进行系统学习,且二氧化硫的性质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故本课时的教学课题为《二氧化硫的性质》,主要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再上升到性质对生产的作用及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本节内容是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及氯、硅及其化合物后,进一步学习另一种重要非金属元素--硫及硫的氧化物。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了解的酸雨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硫的其它重要性质、酸雨成因及防治措施。

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

此课时的学习为氮的化合物学习提供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能力分析高中生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方面意识有所提高,能够借助报纸、电视、网络了解到当今的环境问题,所以有关空气质量的信息应该不陌生,在初三接触了酸雨的概念。

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SO2对环境影响的学习,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2.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和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在此之前,学生已了解金属元素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非金属元素氯、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且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方法基础。

另外,他们根据已有的认知策略和信息加工能力,应用类比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高效率地进入SO2的性质学习。

(三)设计基本思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授,还应当引导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

”本课正是努力践行这样的追求。

我按照“3S”化学教学模式(即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生活、生产和实验来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框架和程序)来设计的。

SO2的性质为实践“3S”化学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1 .本节在教材屮的地位和作用木节课学习内容是苏教版高屮化学必修1屮《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通过木节课的学习,可以了解硫酸型酸南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让学生认识S0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木节在教材屮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习了氯、澳、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是对高屮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后续章节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血性,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不可多得的一节课。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0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2)了解S0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片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02的化学性质。

【教学思路】木节课是在教师质疑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从而得出结论,练习提高。

在探究活动屮,学生Z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现彖分析得出化学木质,再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生活屮的一些白然现象,即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近年来,环境污染和大气问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其中,硫和二氧化硫作为主要污染物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来源、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增加对硫和二氧化硫的认识。

一、硫的性质和来源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S,原子序数为16。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以硫矿石的形式存在,如黄铁矿、方铅矿等。

此外,硫还存在于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中。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和来源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化学式为SO2。

它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溶于水。

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

三、硫和二氧化硫的影响1. 硫的影响:硫在大气中氧化成二氧化硫后,会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雾和硫酸,导致酸雨的形成。

酸雨会对土壤、植物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2. 二氧化硫的影响: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危害。

它会刺激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引起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二氧化硫还与氮氧化物反应生成细颗粒物,对大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四、硫和二氧化硫的应对措施1. 工业减排: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的处理和净化,采取先进的减排技术,减少硫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2. 清洁能源利用: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硫和二氧化硫的产生。

3. 酸雨防治:加强酸雨监测和预警,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采取合理的土壤和水体修复措施,减轻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4.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监管和治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总结:硫和二氧化硫作为重要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硫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我们需要加强工业减排、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加强酸雨防治和加强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保障人类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课题: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探究
芜湖一中王长琴
2016-3-10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SO2的漂白原理及应用
2.从S元素化合价分析和理解SO2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3.了解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方案探究SO2的还原性,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分工完成探究,促进严谨学习
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

2.分组参与雨水的收集和pH的测定,体会科学探究的不易,进一步强化对环境问题的
关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由SO2气体对社会影响的认识上的转变,收获学习的成果,体会成长的乐趣。

2.通过对SO2的性质和应用的深入了解,提升对化学学习的认识,帮助树立努力学习科
学知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2.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3.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分析法、合作学习、对比法等。

【教学仪器和试剂】
实验用品: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pH试纸,标准比色卡,玻璃棒,火柴,试管夹,烧杯、玻璃棒。

实验试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碘水,淀粉溶液,品红,硫化氢水溶液,二氧化硫水溶液,雨水样品,石蕊试液。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C格式,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一种主要物质,二氧化硫的性质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了解掌握,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及辨证认识化学物质。尤其是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学习了硅、氯及其化合物,对非金属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教法分析: 二氧化硫是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在教学设计中对每个问题的提出、思考、探究既要切合实际。因此,设计了“以性质预测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并与多媒体小组讨论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四、三维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化学特性等;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2.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与漂白性 难点:探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设计 六、教学方法与思路——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总体教学思路:质疑激趣→实验引探→媒体释疑→启思诱导→合作研讨→反馈小结

七、教学过程 DOC格式,

课题 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展示]开心果、酸雨、葡萄酒中二氧化硫,提出疑问。 [讲述] 酸雨危害,食品安全,同时二氧化硫也是葡萄酒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 [板书] 二氧化硫的性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启思诱导 [展示]结合生活中燃放鞭炮气味同时观看视频, [提问]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讨论]小组讨论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对二氧化硫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急需掌握物质的性质 从众所周知的身边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流总结 [提问]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比空气重、易溶于水 学生活动,观察视频并利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得出SO2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二氧化硫有初步认识

对比分析,预测性质 [教师引导]1、二氧化碳和S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是否有相似性? 设计实验证明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我们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已经推测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为了证实你的推测,请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你的推测[小结]学生推测SO2溶于水,有部分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亚硫酸,同时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板书] 二、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探究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反应:SO2+H2OH2SO3 (2)与碱反应:SO2与Ca(OH)2反应:SO2+Ca(OH)2==CaSO3+H2O

预测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预测: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它又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化学物质,还具有它自己的一些“个性”。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DOC格式,

合作探究 资料引入小组讨论,

[设问]二氧化硫还有哪些自己的“个性”呢?展示对比“黄”“白”两种开心果的图片,你购买时如何选择? [展示]观看视频,理解漂白性的特点 [小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其原因是二氧化硫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板书:4.SO2的特性——漂白性 学生充满兴趣,动手实验,加热试管,惊奇的发现溶液的红色又重新恢复成紫色。产生了疑问,互相探讨。

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类别、物质主要元素的化合价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用语准备表述实验现象的能通过实验中有趣的颜色变化,激发学生探知的需,从而更有效的掌握知识点。

资料引合作探究入小组讨论, 探究 [教师引导]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推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同样为了证实你的推测,请提出假设 [讲解总结]S元素化合价可由+4降至0,也可由+4升至+6。SO2能将Na2S中-2价的硫元素氧化成零价,说明SO2具有氧化性。SO2能将Br2和KMnO4还原而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板书] 2. 氧化性 3.还原性 SO2 +Br2 +2H2O=H2SO4 +2HBr SO2能使氯水、溴水、KMnO4溶液褪色。 学生探究:小组讨论,提出设想 强化化学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回顾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培养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框架 DOC格式,

拓展深化 [知识升华]研究物质化学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 [讲解总结]1.物质所属类别,往往就具备此类物质的通性。 2.物质中主要元素的化合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进行分析。 3.物质所具备的一些特殊性质。 通过探究二氧化硫的特性,让学生明确物质具有唯一性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讲解总结 [提问]二氧化硫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很多,但它的危害性也非同小可,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厂商非法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食用这类食品,对人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二氧化硫的用途 1.制造硫酸。 2.漂白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 3.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积极思考,归纳总结,分组讨论,通过刚结束的探究实验,学生很容易总结出通过哪些角度来研究物质化学性质 从特殊到一般,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自我推测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

反思交流 你学习本课后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学生阅读,积极回答: SO2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用处,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此外,二氧化硫还用于杀菌消毒。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白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益处,也可能带来危害。

练习巩固 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 通过习题加深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掌握

布置作业 如何证明CO2中混有SO2? 如何证明SO2中混有CO2? 学生思考 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二氧化硫性质性质的探究 一、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比空气重、 DOC格式,

易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 SO2的特性——漂白性

3.弱氧化性 4.较强的还原性 SO2能使氯水、溴水、KMnO4溶液褪色

八、课后作业 1、下列变化不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A.2SO2 + O2 2SO3 B.SO2 + H2O H2SO3

C.SO2 + CaO == CaSO3 D.SO2 + 2NaOH == Na2SO3 + H2O

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3、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S2— → HS— B.Na2SO3 →SO2 C.H2S →S D.SO2→S 4、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①过氧化钠 ②次氯酸 ③二氧化硫 ④活性炭 ⑤臭氧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5、 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存在CO2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A. 通过澄清石灰水 B. 先通过小打(NaHCO3)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C. 先通过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D. 通过品红溶液 6、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 A.BaSO3和BaSO4 B.BaS C.BaSO3 D.BaSO4 7、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洁白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银耳利用的是 A.S的漂白性 B.S的还原性 C.SO2的漂白性 D.SO2的还原性 8、(1)把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 ,加热溶液煮沸后,现象为 (2)将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 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 (3)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是否是SO2的漂白性? (填“是”或“否”)

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