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7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1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1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

[教你读史]
史料二分两层意思。第一句为一层,着眼于消
灭反明势力;第二、三句为一层,体现了朱元璋的“天朝上 国”观念,轻视对外交往、贸易。 [提示] 明廷的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 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 自然经济的影响; 统治者(朱元璋) 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史料三
寇与商同是人, 市通则寇转为商, 市禁则商转为寇,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1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商业 和手工业的发展。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_______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概况
商鞅变法 ,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1)__________
(2)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3)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实施 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 不 时期 整个封建社会
“海禁”政策 明清时期


目的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 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 护封建体制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
内容
活动
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重农抑商”政策
探究:(1)依据史料一观点,解释“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 因。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所谓“帝王们也是经济人”意在强调
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经济 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
[提示]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史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
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 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 国, “限 山隔水, 僻在一隅,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 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2.“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市”“草市"“夜市”“晓市”(1)“市":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政府直接监管,宋代以后有所改变.(2)“草市":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地域限制。

(3)“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4)“晓市”:也称早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3.商业城市(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①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经“雄富冠天下"。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新人教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介绍景德镇 的瓷器、佛山镇的铁锅和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广泛销售为例,说明明清时 期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选B。 答案:B
视角5 隐性热点·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 唐代,运河沿岸的汴州(开封)“舟车辐辏;人庶浩繁”,运河流经的扬、润、 苏、杭等州发展成为重要的都会,而六朝时期的大都会金陵(南京)却成为润州(镇 江)的属县。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 A.城市经济与政治功能分离 B.南北经济交流带动城市发展 C.江南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D.交通状况决定城市地位
(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 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 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3.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2)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向南方东南沿海、沿江一带发展。 (3)影响着城市布局的变化,从曹魏时期开始,在城市建设中有了明确的规划,城 市的中轴线出现,城市的主体——宫城坐北面南、左右对称,加强了中轴线的纵 深,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城市设计思想。
观点五:不赞成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自唐中期以 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自960年建立到1276年灭亡,历时300 多年;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宋代与亚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商税收 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 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 峰。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大全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大全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大全知识不是智慧,只有学习也不能达到智慧的境界。

智慧必须是知识与事实的相辅相成,智慧使你感到学无止境,虚怀若谷。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

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一、宏观上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1.(2017·郴州模拟)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

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

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

“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 A.徽商弃商从政B.徽商追求虚荣C.徽商寻求政治庇护D.政府抑商解析:根据材料“徽州朝奉”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质上反映了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商人希图通过自我加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徽商弃商从政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故A项错误;追求虚荣反映的是一种表面现象,与题干“本质”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徽州朝奉”是一种自我“加封”,不是官府封授,故C项错误。

答案:D二、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变迁1.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重心: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在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经济重心处于北方的时期:从先秦时期以来到南宋以前。

3.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②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③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

[误区警示] 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均田制是政府把掌握的无主土地或荒地分给农民, 其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统治,并不否定或 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社会现实。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①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 政权统治等问题。 ②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要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
汉兴, 海内为一, 开关梁, 弛山泽之禁……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 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 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史料二
( 宋朝 ) 商业革命 …… 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
厉行海禁, 禁止官民私 自下海;不 许片板下海
另一方 面,使中 国逐渐落 后于世界 潮流
[误区警示]
“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 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 国是指清朝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 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或市长,对 分开;按时开市、 九处; 唐长 市场交易进 闭市,闭市后不 安城设东坊的界限 打破, 市分散在城 中; 经营时间限制 被打破,早市、夜 市昼夜相接
市场交易 活动不再 受官府的 直接监管
出现数十座较 大的市镇, 其中 以汉口、佛山、 景德镇及朱仙 镇最著名
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 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史料解读 史料一中“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开”“弛”意 在放松、允许之意,这一政策对汉代商业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史料二论述了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主要因素, 归纳要点时,注意运用标点符号进行分层归纳概括。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三
③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四 《尚书· 禹贡》据称是夏朝的古文献,这一先秦文献将当时认识到 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分为九个大的区域即“九州”,该文献根据适合农业与否, ④将各地土壤分为上上至下下九个等级,称以渭河平原为中心的雍州“厥土惟 黄壤,厥田惟上上。”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 考 三 大 能 力 培 养 学 科 两 大 素 养 讲 练
高 考 主 题 知 识 串 讲
课 时 限 时 训 练
高三一轮总复习
农业经济 手工业经济 商业经济 经济政策 (1)古代中国以农 (1)古代中国商业 (1)古代中国纺织 (1)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历 立国,农耕文明 与农业、手工业的 业、陶瓷业和冶铸 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 长期居于世界先 发展紧密相连,相 业生产长期领先 的经济政策。前期促进了社 进水平,精耕细 辅相成。城市、 世界,产品享誉海 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 作是我国传统农 “市”和商人等 内外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单 主要表 业经济的一个基 商业元素不断发 (2)在自然经济时 (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 元 现 本特征 展 代,官营、家庭和 “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 概览 (2)小农经济是我 (2)古代商业长期 民营手工业三种 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国古代农业生产 受到“重农抑 经营形态并存,官 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 的基本模式,是 商”政策的压制, 营手工业占有特 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促进 中国古代文明的 始终作为农耕经 殊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 济的补充而存在 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 主旨 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方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说全章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说全章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新人教版

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 格局
功能
唐代及 市坊分离,唐代市坊布局整 主要是政治、军
其以前 齐划一
事功能
宋元 市坊混乱;出现了夜市、晓 城市的经济功
时期 市、瓦子,城郊农村草市 能大大增强
明清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
时期
批工商业市镇;乡村庙会也日益兴盛
四、注意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实力的差距,理解中国逐渐落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古代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学习 过程中可结合下图进行分析。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示意图
资本主 时间 明朝中期以后
义性质 区域 江南一些地方
关的系生出产现典型表现
机房 手工工场
资本家机户出资 雇工机工出力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首先应分阶段掌握商业发展的表现,认识各个阶段商业发展的特点。
请回答: 材料二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材料一的生产方式有何进步 之处?(4 分) 它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什么?(4 分)
【作答实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得分
6
【规范答案】 品悟借鉴,收获无限 (1)进步之处: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不足之处: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 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近代成 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首先应了解中国原始农业的产生并归纳其基本的特点。 (1)原始农业的产生
(2)中国农耕经济的特点
2.其次,封建社会的国家、地主、农民的关系错综复杂,但 其核心是对土地的争夺,可结合下图学习: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首先应理清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图片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 “审”。首先审图,要认清图片包含的要素和表 达的意思;其次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补充或解释的作 用,有助于理解图的深层寓意。
2.“联”。抓住图片中的文字、数据等关键信息, 将题目与教材相关内容相联系,以准确判断答题的重点 和方向。 3.“甄别”。一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不完全符 合历史事实,甚至与历史事实相背,因此审图和解读时 要注意甄别,以免产生错误的认识。
解析: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看出作者的目 的是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 的产出,故 A 项正确;大土地所有制的产生是封建制度 的必然结果,故 B 项错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恰好适 合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与“抑制农业的进步”不 符,故 C 项错误;
在北魏时期, 人地矛盾还没有达到尖锐的程度, 故D 项错误。 答案:A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 1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 一时期④苏州民机不少于 3_400 张。“家杼轴而户纂组, ⑤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 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依据史料二、三,概括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显著 的特点。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担负沉重的赋税 徭役,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基本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 散经营。 (2)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史料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
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 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 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 食货志》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整合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整合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对应训练 (2014 安徽黄山质检)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2.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客观环境 :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 境。 (2)政治条件 :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 连续性。 (3)科技条件 :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外国先进 技术的引进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推动因素。 (4)国内外交流条件 :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互相交流、相互学习、中 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主线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发展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解析: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民努力耕织,有利 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① 正确;军功爵制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但材料 无法体现,② 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 控制,③ 正确;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经 济发展,④ 正确,故选 D 项。 答案:D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六单元⎪⎪线索一: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从春秋战国时起封建土地私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各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相结合;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一、“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田园风情—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综合技术体系。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农业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2.表现(1)耕作方式:①刀耕火种: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

②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③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1)精耕细作为中华文明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对亚、欧农业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①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强大生命力的来源,古代农业强大的生命力正是中华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

2 关于中国人工冶铁出现时间的不同看法 (1)观点一:中国的人工冶铁始于商代中期。因为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发现过一件商 代中期的铁刃铜钺,经鉴定是经过人工锻打过的。此外,在北京平谷商代中期墓葬中也出土过一件铁刃铜 钺,在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还出土过两块赤铁矿石和十几块铁渣,都是物证。但是,许多学者认为,河北 藁城台西村遗址以及北京平谷商墓出土的铁刃铜钺是以陨铁为原料。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中出土的赤铁矿 石和铁渣,应是炼铜的矿渣而不是人工冶铁的遗物。 (2)观点二:西周初期可能出现人工冶铁。据传于 1931 年在河南浚县出土的一件西周初年铁刃铜钺和 一件铁援铜戈,就是物证。 (3)观点三:西周中晚期出现人工冶铁。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大墓中发现了属于西周末年的铜 柄铁剑和铁刃铜钺各一件、铁工具三件可为佐证。 (4)观点四:春秋始有人工冶铁。这种观点流行于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
史学前沿 百家争鸣 1 对小农经济的不同评价 (1)小农经济是否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①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建立在广 泛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小农经济,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体系,其所 处的地位视各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而定。 (2)小农经济是否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 ①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落后贫困愚昧的根源,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不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根源,相反它是推动农业 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自耕农数量的增减往往标志着社会发展的快慢和经济的兴衰,直接关系着 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寡。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根源,在于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 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及其推行的政策。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大主题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

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

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的发展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

大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思想和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土地制度: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经济思想:农本思想、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对古代中国“农本”思想的冲击。

4.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二、宏观上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一、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发展状况的原因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同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却茁壮成长,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1.中国(1)经济上: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

(2)政治上: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
一、选择题
1.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

……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

”作者主张(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兼并
D.巩固统治,关注民生
答案:C 解析:材料“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表明桑弘羊主张工商官营,国家加强控制,以防止豪民兼并,故选C。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A项错误;材料着重强调国家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以防止豪民兼并攫利,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错误;关注民生的依据不足,D项错误。

2.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由此可见,纸币
( )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易导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
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
答案:D 解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由此可知其注重“防伪”功能,故选D。

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A项错误;如果管理不当,任何时期纸币都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材料内容未涉及,B项错误;当时交子没有“取代金属货币”,C项错误。

3.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

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租佃制得到发展
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D.经济趋向近代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材料中明清时期佃农应用银或钱
交租,商贸活动大量使用白银,官员以银两发俸,以上现象反映了明清时期货币发挥的作用增大,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选A。

租佃制仅符合农业领域的现象,农耕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C两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4.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商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

这主要说明了( )
A.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C.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答案:B 解析: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但都是坊市制度,故选B。

汉朝“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并未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A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D项错误。

5.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

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B.城市建设的变迁
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等信息可知,从唐代到宋代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故选C。

“科学技术创新推广”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建设的变迁,B项错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也不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D项错误。

6.据统计,在清代1 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材料体现了( )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清政府主要的政治中心大多集中于市镇,市镇成为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故选B。

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从材料中无从体现,A项错误;清朝政府对商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错误;D项缺乏依据,错误。

7.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
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提到,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故C项正确。

宋代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加强,排除A。

宋代城市人口没有缩减,排除B。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无关,排除D。

8.有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
A.清朝经济的衰败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D.坊市制度被打破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提到“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的发展,导致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下降,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县(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

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

江才遂发奋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

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

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

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宦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

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

……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
(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

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
经历。

(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学者的观点。

答案:(1)经历:小本经营,获利微薄;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息商回乡,购置田产;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

(2)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

心理: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

(3)说明: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等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买田购地、投资教育,缺少资本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