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肠杆菌科

合集下载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Ab s t r a c t :OB J ECT I V E To e x p l o r e t h e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me c h a n i s ms o f c a r b a p e n e m- r e s i s t a n t En t e r o b a c t e r i a c e a e
( CRE)s t r a i n s s o a s t o p r o v i d e g u i d a n c e f o r r e a s o n a b l e c l i n i c a l u s e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 ME T HODS A t o t a l o f 2 2 0 3 c l i n i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 2 0 1 6年 第 2 6 卷第 2 1 期 C h i n J N o s o c o mi o l V o 1 . 2 6 No . 2 1 2 0 1 6
d o i : 1 0 . 1 1 8 1 6 / c n . n i . 2 0 1 6 — 1 5 3 7 3 3
统对 其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 改 良 Ho d g e 试验初筛碳青霉烯 酶 ; E D T A一 亚胺培南( I P M) 协 同 法 和 亚 胺 培南 双 纸 片
增效法确认金属酶表型 ; P C R法 检 测 内 酰胺 酶 基 因及 整 合 子 基 因 , 产 物测 序 , B L A S T软 件 比对 分 析 。 结 果 2 2 0 3 株 肠 杆 菌 科 细 菌 中共 检 出 1 7株 C RE, 检 出率 为 0 . 7 ; 药敏结果显示 , 1 7株 C RE菌 株 对 常 用 抗 菌 药 物 高 度 耐 药 , 除对 阿米 卡 星 和 头 孢 哌 酮 / 舒 巴坦 的耐 药 率 低 , 分 别为 3 5 . 3 和4 7 . 1 %, 对 其 他 抗 菌 药 物 的耐 药 率 在 7 6 . 4 ~ 1 0 0 . 0 ; 1 7 株 菌均检出 b l a T E u 基因, 6株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同 时 检 出 b l a s H v 基 因, 并 且 其 中 1株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同时 携 带b l a K p 。 基因 , 其余 基 因均 阴 性 ; 3种 整 合 子 中 i n t I基 因 为 阳 性 , 检 出率 高 达 7 0 . 6 。 结论 携 带 b l a T E M、 b l a s n v 和b l a K P e 基 因 是 导 致 该 院 肠 杆 菌 科 细 菌 对 碳 青 霉 烯 类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的重 要 原 因 , I类 整 合 子 在 其 耐 药 基 因的 转 移 方 面起 了 十 分 重 要 的作 用 。 关 键 词 :碳 青 霉 烯 类 抗 菌 药 物 ; 肠杆菌科 细菌 ; 耐药性 ; 耐 药 机 制 ;整 合 子

肠杆菌科(一)第4版

肠杆菌科(一)第4版

引起腹泻的菌:埃希菌属(致病性埃希菌)、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耶尔森菌。
条件致病菌: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肠杆菌属、
泛菌属、枸橼酸菌属、变形杆菌 属、普罗威登菌属和摩根菌属。
一、分类与命名
肠杆菌科种类繁多,历史上分类和命 名较为混乱。近来采用生化反应、抗原分 析、核酸杂交、测序分析进行分类。
肠杆菌科有31个菌属、120多个菌种。
9
形态染色
10
肠杆菌科细菌的抗原
11
1、O抗原:细胞壁成分,为脂多糖,脂类A为内毒
素成分,特异多糖决定O抗原的特异性,O抗原耐 热,100℃不被破坏.
2、H抗原:为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
构型决定H抗原的特异性, H抗原不耐热,60℃, 30min即可被破坏。 3、表面抗原:多糖抗原,粘膜或荚膜多糖的结构决 定表面抗原的特异性,大肠埃希菌称K抗原、伤寒 沙门菌称Vi抗原、志贺菌称B抗原等。
47
第三节 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有许多血清型,其致病性 有种系特异性,人是伤寒、副伤寒A、B、 C沙门菌的天然宿主,有些专对动物致病, 也有些对人和动物都能致病,伤寒和副 伤寒A、B沙门菌引起胃肠炎、菌血症和 肠热症;猪霍乱沙门菌引起胃肠炎和败 血症,儿童多见。
48
一、分类
沙门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复杂的菌属。 根据O抗原分群,再根据H抗原分血清型, 将沙门菌属分为6个亚属(亚属 1-6,其中 亚属3再分为3a和3b),绝大多数(99%)沙 门菌的临床分离株是亚属1中的菌种。
17
18
19
20
肠杆菌科的分群
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和VP试验阴性:
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及普罗威登斯菌属。
苯丙氨酸脱氨酶阴性和VP试验阳性:

CDC与HICPAC发布关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CDC与HICPAC发布关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CDC与HICPAC发布关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
菌科细菌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黄勋
【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年(卷),期】2009(8)3
【摘要】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和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在2006年针对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株的管理指南基础上,于2009
年3月20日公布了《医疗机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该指南提出:1.应回顾过去6~12个月该医疗机构中CRE 的微生物学资料;2.如果发现有未确定的CRE感染,
【总页数】1页(P149-149)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管理指南;细菌感染;预防控
制;CDC;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作者】黄勋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R378.2
【相关文献】
1.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防控指南简介 [J], 胡付品; 朱德妹
2.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J], 骆曦
3.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J], 骆曦
4.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J], 黄茹润;宋沧桑;赖泳;张阳;张函舒
5.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定植病人环境物体表面细菌培养情况分析 [J], 刘丽平;邬巧玲;李秀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杆菌科细菌介绍

肠杆菌科细菌介绍
.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E.coli)是埃希菌属典型代表。 ➢ 分布: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即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是人体
肠道正常菌群的重要构成菌。 ➢ A:分解代谢产物,抑制痢疾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
B:合成 ViB、ViK等,供人体吸收利用。 C:天然抗原, ➢ 致病:正常菌群------------肠道外感染
小肠粘膜——以免被肠蠕动、肠分泌液所清除 释放 肠毒素 由细菌的质粒DNA编码
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65℃30分钟失去活性
耐热肠毒素(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
100℃加热20分钟仍不被破坏
不耐热肠毒素(LT) B亚单位—— 受体:肠粘膜上皮细胞膜 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 A亚单位(毒性活性部分)
附于粘膜表面,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如:大肠杆菌的Ki抗 原和伤寒杆菌的Vi抗原。
.
易变异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自发突变
引起
耐药性变异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
.
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
.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
致病物质
菌毛或菌毛样结构 荚膜或微荚膜 外膜蛋白 内毒素 外毒素
肠杆菌科细菌
主讲:戈红雨 2013-1-28
LOGO
.
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
革兰氏阴性菌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 。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结晶紫( crystal violet),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 通常使用番红(safranin)),从而将所有的 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或粉色。
1. 形态染色相似 革兰阴性杆菌 (两端钝圆,无芽胞。多数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耐药机制多种多样。

以下是其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1. 靶标修饰: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改变靶标的结构或功能来降低抗生素的结合亲和力。

例如,有些菌株通过对靶标的酶类化学修饰来降低抗生素的效果。

2. 抗生素降解: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一些产生抗生素降解酶的基因,这些酶可以分解抗生素分子,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有效浓度。

3. 药物外排泵:肠杆菌科细菌可以产生药物外排泵,这些泵可以将抗生素从细胞内排出,降低抗生素浓度,从而减少其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4. 免疫逃避: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结构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减轻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肠杆菌科细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同时一些菌株可能同时具备多种耐药机制。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时,应选择对特定菌株有效的药物,并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等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2017年我院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7年我院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results were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judgment standard established by CLSI.Results 1054 strains of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d from 2017,
mainly from sputum specimens and mid -stage urine specimens, accounting for 39.85% and 31.03% ,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isolation rates were
Shanghai 20199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d from Baoshan District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来源于痰液标本和中段尿标本袁 分别占 39.85%和 31.03%曰 分离率最高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袁 分别占 39.94%和
35.67%曰其次是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袁分别占 6.83%和 5.79%曰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袁分别为
38.24%和 39.43%袁敏感率均为 59.86%曰奇异变形杆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美罗培南遥 肺炎克雷伯菌 ESBLs 检出率为 45.84%袁 大肠埃希菌 45.74%袁奇异变形杆菌为 45.83%遥 结论 我院 2017 年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袁细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Escherichia coli, accounting for 39.94 % and 35.67%; followed by Proteus mirabilis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accounting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

第九章肠杆菌科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其中大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移位至肠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少数为病原菌,例如伤寒杆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肠杆菌科细菌种类繁多。

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核酸杂交和序列分析,目前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与医学有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枸橼酸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耶尔森菌属10个菌属,包括25个菌种。

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下列共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0.3-1.0×1-6um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

无芽孢。

多数为周毛菌。

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大多有菌毛。

2.培养兼性厌氧或需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繁殖后形成湿润、光滑、灰白色的直径2-3mm中等大小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有些菌可产生溶血圈。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

3.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形成不同代谢产物,常用以区别不同菌属和菌种。

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杆菌科中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有重要价值,一般非致病菌能分解乳糖,而致病菌多数不能。

4.抗原构造复杂,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或包膜抗原。

其他尚有菌毛抗原。

(1). 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层,具有属、种特异性。

其特异性取决于LPS分子末端重复结构多糖链的糖残基种类的排列。

O抗原耐热,100℃不被破坏。

从病人新分离菌株的菌落大多呈光滑(S)型,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移种保存日久后,LPS失去外层O特异性侧链,此时菌落变成粗糙(R)型,是为S-R型变异。

R型菌株的毒力显著低于S型株。

(2).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

不耐热,60℃30分钟即被破坏。

H 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最重要机制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β-内酰胺酶产生:肠杆菌科细菌可以产生一种称为β-内酰胺酶的酶,它能够降解碳青霉烯类药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这些酶的产生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水平传递或垂直传递等方式获得。

2.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靶点变异: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突变其外膜的脂多糖结构,从而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通过外膜进入细胞的能力。

同时,它们还可以改变药物的结合位点,降低药物与靶点之间的亲和力。

3. 外膜通道变化:肠杆菌科细菌可以调节其外膜通道的表达和功能,从而限制碳青霉烯类药物通过外膜通道进入细胞的能力。

4. 外胞蛋白泵的表达:肠杆菌科细菌通过上调外胞蛋白泵(也称为泌尿系统)的表达来增加碳青霉烯类药物从细胞内的排出,从而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和抗菌活性。

5. 外源酶的产生:肠杆菌科细菌可以产生其他酶,如磷酸二酯酶和碳酸酯酶等,这些酶可以降解碳青霉烯类药物,减少其在细胞内的浓度。

肠杆菌科-微生物学-复旦精品

肠杆菌科-微生物学-复旦精品
传染源:动物、带菌者、内源性感染、 食品、水源、环境等
传播途径:消化道、创伤、呼吸道等
共同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结构
G-,多有菌毛,多有周鞭毛(志贺菌属例外),少数有荚膜
2. 培养 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3. 生化反应(鉴定依据):
-活泼
-乳糖发酵试验有重要鉴别意义
4. 抗原结构
菌体O抗原----Ig M 抗体 鞭毛H抗原----Ig G 抗体 荚膜抗原(K或Vi)
易感人群:较大儿童和成人 致病物质:侵袭性的外膜蛋白
质粒携带侵袭性基因编码 不产肠毒素 临床表现 – 类似菌痢,发热、腹痛、腹泻、脓
血便及里急后重等。
肠道感染 3.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
• 易感人群:婴儿 • 致病物质:不产肠毒素及其他外毒素
粘附素:束形成菌毛(bundle forming pili, Bfp) III型分泌系统
• 慢性细菌性痢疾:症状不典型, 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
10%~20%的急性病人可转为慢性
• 带菌者
致病特点: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免疫特点:消化道粘膜表面sIgA;
病后免疫期短,不巩固
新鲜脓血便/肛拭
微生物学检查
及时送检/暂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
抵抗力弱 需保菌液
快速诊断
荧光菌球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分子生物学试验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5个大肠菌群/100毫升瓶装汽水、果汁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防治原则
• 人类ETEC、O157感染的疫苗正在研究中 • 抗生素治疗-药物敏感试验 • 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严格无菌操作 • 腹泻病人-隔离治疗 • 充分的烹饪可减少ETEC、EHEC感染的危险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摘要:1.肠杆菌科细菌概述2.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分析4.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特点5.探讨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正文:1.肠杆菌科细菌概述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主要生活在水和土壤中。

其中,大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对人体无害,但部分细菌可引起人类疾病,如腹泻、败血症等。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2.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是一类可以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肠杆菌科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降低抗生素的活性,从而产生耐药性。

(2)药物外排泵:药物外排泵是一种可以将抗生素从细胞内泵到细胞外的膜转运蛋白,通过增强抗生素的排出,降低细胞内抗生素浓度,从而产生耐药性。

(3)靶位改变:抗生素通常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特定靶位,干扰细菌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菌或杀菌作用。

部分肠杆菌科细菌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降低抗生素的抑菌效果,产生耐药性。

(4)增强药物代谢:肠杆菌科细菌通过增强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加速抗生素在体内的代谢,降低抗生素浓度,从而产生耐药性。

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和广谱抗菌活性,但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较高。

近年来,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渐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挑战。

4.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特点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不同: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另一些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

(2)耐药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逐渐上升,部分细菌甚至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多重耐药性。

应用多重PCR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

应用多重PCR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 0 0 8年 1 1月第 7卷第 6期
C i net o to Vo 7No6No 0 8 hnJIfc nrl l v2 0 C
・ 37 ・ 7

论 著 .
应 用多重 P R在 肠杆 菌科细 菌 中检测 b T M 、lS C l E ba HV b O A 1 因 a 、l X - 基 a
收集 2 0 04年 1 0月一 2) (】 7月湖南地区中南大学 3所附属 医院临床标本 分离 的多 重耐药肠 杆菌科 细菌 ( 5年 1 1株多重 耐药 的肠 杆菌科 细菌 中 , 7
11 , 7 株 以美 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 所 ( L I规定 的方法 进行超 广谱 内酰胺 酶( S L ) 型确 证试验 , C S) E B s表 多重 P R进一 步进行 ba E 、lS .lO - C lT M ba HV ba XA 1三种耐药基因的检测 。结果
LIH o g ln L儿 W 2 n n —i g , 7 e , ZH ANG n l , CH E? L口 m e ,LJ 一 Yu — i \ 『 一 i ANG i n — u ,’, X a gh i l U
Qi g y n ( Xin y Ho pi l C n r l S u h n —a g 1 aga s t , e ta o t Un v r i a i e st y, Ch n s a 1 0 8 Ch n a g h 4 0 0 , i a; 2
结论 多重 P R可以快 速 、 C 准确地 检测 出 E B s 型 阳性 肠杆 菌科细 菌是 否携 带 ba E ba HV.loX _ SL 表 lT M、lS ba A 1
基因 。
[ 关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现状分析和药学干预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现状分析和药学干预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年9月第21卷第9期 MMJC,Sep 2019,Vol 21,No.9 98DOI:10.3969/j.issn.1672-9463.2019.09.029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现状分析和药学干预龙靓 刘湘 郭小兰 李伟 雷海波 贺湘萍 李荣辉 肖灿 曹文静 刘畅 陈广辉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毒力非常强大的病原菌,也是引起医院内各种器官和组织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自上市以来,由于它具有广谱、强效、快速、稳定的特点,是治疗包括肠杆菌科细菌在内的G-杆菌的特效药物。

然而,随着这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或过度滥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也随之出现,研究显示[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病死率远远高于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染病死率,故早在2014年美国CDC就已将CRE列入“紧急”级别威胁等级中,并称之为“噩梦细菌”或“超级细菌”[2]。

我国CRE检出率也逐年上升,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统计,截至2017年,CRKP感染率高达20%以上[3];我院CRE检出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仅2019年5个月时间就已检测出CRE菌株数103株,涉及患者89例。

CRE的广泛传播,无论是给患者还是医院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防控困扰。

为此,我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小组针对医院CRE流行趋势,启动了紧急预案,由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感控、微生物、药学、信息、临床科室等各部门从各自角度综合分析CRE感染危险因素,提供应对措施以期有效防治CRE在院内的蔓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所有数据来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我院2019年1~5月所有检测出的CRE菌株数103株(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相同细菌),涉及患者共89例(剔除年龄小于18岁者)。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革兰阴性杆菌...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革兰阴性杆菌...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内科学指导教师:***20060501硕士学位论文结果3.3.3金属B一内酰胺酶检测结果70株非发酵菌初筛实验中耐CAZ或/和IPM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52株,经EDTA双纸片扩大和协同试验检测出7株MBL阳性株(都为临床病人分离菌株),其中双纸片扩大试验检出7株(如图3~3),双纸片扩大试验和协同试验均阳性检出3株。

如图3—1、2、4所示,为纸片协同试验,含EDTA—Na。

抗生素纸片间出现明显的抑菌环扩大现象,提示MBL阳性。

用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做协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图3—3图3—4图3—1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协同试验阳性:0为EDTA滤纸,A为cAz,B为CTX,C为IMP,D为IMp/EDTA;图3-2鲍曼不动杆菌的协同试验冈=I性;图3-3铜绿假单胞菌的双纸片扩大试验阳性;图3—4铜绿假单胞菌的协同试验阳性3.3.4金属酶阴性与金属酶阳性菌株耐药率比较7株MBI,阳性菌中.对距胺培南、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明显升高,与63株不产MBL菌有明显区别;产MBL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的耐药情况与图3.5产ESBLs菌的耐药基因型分布qUi30繁20霪㈡霪蛋l囊f_lO雾隧图圈网|{网剪鋈0S誊≈TEMSHVCTX—MTEM+SHV’跚蔷7。

一13“”誓71一I’E。

M,+。

S—H。

V+不明亚型l口系列301820874l412图3-6TEM型引物PCR检测的结果图3—7SHV型引物PCR检测的结果7图3—8CTX型引物PCR检测的结果图3—6、7、8分别为TEM、SHV、CTX—M的PCR特异性试验M:Marker2000(从上至下依次为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lOObp)P:阿1性对照:N:阴性对照;l~5:临床标本3.3.6MBL基因检测结果:对7株MBL表型阳性的菌株分别用bla,。

老年尿路感染患者中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流行研究

老年尿路感染患者中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流行研究
哥 伦 比 亚 血 琼 脂 与 M-H 琼 脂 培 养 基 购 自 广 州 迪 景 微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药 敏 纸 片 购 自 英 国 OXO ID公 司 。VITEK M S 全 自 动 快 速 微 生 物 质 谱 检 测 系 统 及 VITEK 2 Compact全自动 微 生 物 鉴 定 仪 及 相 关 试 剂 购 自 法 国 梅 里 埃 公 司 。PCR引物由 TaKaRa生 物 技 术 公 司 合 成 ;DN A Marker ( DL2000)及 Premix T a q 购 自 TaK aRa生 物 技 术 公 司 ; PC R扩 增 仪 购 自 美 国 A B I公 司 ;电泳仪购自北京六 一 仪 器 厂 ;凝 胶 成 像 系 统 购 自 美 国 Bio-Rad公 司 。 1 . 3 质控菌株
中 图 分 类 号 :R378
文献标识码:A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Z H A O Yue ,Y E Long ^ Y U A N K ai-xuan ^et a l. {D epartm ent o f Clinical Laboratory ^Guangdong P ro­
vincial P eo p led Hospital / Guangdong Academy o f Medical Sciences ^Guangzhou b\0080 y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 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arbapenem -resistant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的细菌,在近年来快速增加并引发公共卫生关注。

由于CARB菌株对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选择受限,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开展CARB菌株的检测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CARB菌株的检测主要基于实验室技术,包括菌落计数法、基因测序法、PCR检测法等。

基因测序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准确识别CARB菌株,并分析其耐药机制。

基因测序法通过提取CARB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并分析其编码的耐药基因。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比较,可以筛选出具有耐药性的CARB菌株。

实验室检测CARB菌株的第一步是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常见样品包括粪便、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采集样品后,需要进行处理,去除携带的其他细菌和阻碍CARB菌的生长的物质。

处理后的样品需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以确定菌群的密度和种类。

还可以进行菌株的纯化,以获得单一的CARB菌株。

还可以进行CARB菌株的药敏试验,评估不同抗生素对CARB菌株的敏感性。

通过确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药敏试验结果还可以为监测和预测耐药菌株的流行趋势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室检测CARB菌株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

它可以帮助开展CARB菌株的监测和预防,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ARB菌株的检测方法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希望通过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控制和预防CARB菌株的传播和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王志军;倪语星【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00(015)002【摘要】为了解临床分离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产生情况及不同方法、不同指示剂的敏感性,我们对收集的肠杆菌科细菌195株进行研究.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耐氨苄西林的肠杆菌科细菌195株,产ESBL 55株,阳性率为28.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细菌是主要的产酶菌.选其中40株用三相试验检测,仅检出33株,三相试验对ESBL的检出率低于双纸片协同试验.在头孢曲松、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四种抗生素中,头孢曲松筛选ESBL的检出率最高,头孢他啶的检出率最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的耐药标准和NCCLS关于ESBL的筛选标准(1999)在判断ESBL上存在很大差别,提示临床微生物工作者,为避免可疑ESBL的漏检,应使用NCCLS的新标准对ESBL进行初筛.在常用抗生素20种中,亚胺培南对产ESBL细菌的抗菌效果最好(敏感率为100%),其次为头孢西丁.β-内酰胺抗生素+酶抑制剂(复方氨苄西林、复方阿莫西林和复方替卡西林)的作用效果不好.【总页数】3页(P101-103)【作者】王志军;倪语星【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检验科,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检验科,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J], 翟丽慧;朱静;王海滨2.165株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J], 沙德高3.肠杆菌科细菌中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检测及遗传特征分析 [J], 谢潋滟;王晓丽;张芳芳;陈越;孙景勇4.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 [J], 王艾琳;李坚;张维瑜;宿立娟5.鸡肠杆菌科细菌-内酰胺酶和超广谱-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J], 匡秀华;杨玉荣;胡功政;苑丽;司红彬;程小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鉴定常见分枝杆菌分离株的简单快速分子生物学方法

一种鉴定常见分枝杆菌分离株的简单快速分子生物学方法

一种鉴定常见分枝杆菌分离株的简单快速分子生物学方法姚孟晖;舒明星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2(027)004
【摘要】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常见的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以适应临床分枝杆菌标本鉴定的需要.方法:对11株分枝杆菌参考株及150株临床分离株用PCR-RFLP的方法分析其hsp65基因. 结果: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鸟分枝杆菌复合物鉴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100%. 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特别适用于标本量较大的临床实验室对分枝杆菌的鉴定.
【总页数】3页(P373-375)
【作者】姚孟晖;舒明星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长沙,4100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91
【相关文献】
1.1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鉴定 [J], 郭素芳;王俊瑞;范文兵;王艳艳;刘超梅
2.多位点PCR用于安徽39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快速鉴定 [J], 包训迪;连璐璐;徐东芳;赵秀芹;董海燕;王庆;万康林
3.Isothermal MTB Test对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快速鉴定 [J], 刘旻雁;陈晋;白冰;苏敏;李山
4.33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J], 秦中华;景晔;杜岩青;宋晓梅;张丽霞
5.山东地区43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及耐药情况 [J], 封彬彬;金锋;景辉;王俊玲;林美英;乔秀丽;李铭;邱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assification
分为4群39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菌种 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宋氏志贺菌 群 A B C D 型 1~10
1~6,X,Y变种
亚型 8a,8b,8c
1a,1b,2a,2b,3a,3b,3c,4a,4b
1~18 1
特点:
人类是唯一的宿主 粪—口传播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毒素可入血 病后免疫期短,也不巩固
乳糖发酵试验 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条件致病菌
肠道致病菌 肠道条件致病菌
多数不发酵乳糖 多数发酵乳糖
※ Positive in Nitrate Reduction Test

IMViC reaction :
Distinguish!
4、复杂的抗原构造
鞭毛抗原(H)
K或Vi抗原
菌体抗原(O)
Antigenic structure
§3 Shigella (志贺菌属 )
Agents of bacillary dysentery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通称痢疾杆菌(dyseatery bacteria)。
形态: 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 生化反应:多数不分解乳糖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低于其他肠道杆菌, 对酸敏感
抗原与分类 根据O抗原分类
志贺毒素Ⅰ、Ⅱ
②、外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Ⅰ、Ⅱ 耐热肠毒素a、b 溶血素
LT(heat labile enterotoxin)化学结构与致病机理 大肠杆菌LT与霍乱 弧菌肠毒素有80%同源性
A亚单位
B亚单位
细胞膜 受体GM1
腺苷环化酶 H2O CI- Na+大量 分泌
ATP
cAMP
腹泻 腹泻 腹泻
志贺毒素Ⅰ、Ⅱ
致病性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主要致病物质为菌毛侵袭力、内毒素,少数菌株产生外毒素。
菌毛

粘附并穿入回肠未端、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菌毛粘附及穿入 菌毛粘附及穿入 是致病的首要 是致病的首要 因素! 因素!

粘膜固有层上皮细胞增殖、炎症
2、内毒素
志贺菌仅在肠道内增殖,一般不侵入血流 各菌株均可产生强烈内毒素,引起典型痢疾症状
内毒素
破坏局部粘膜,加重坏死及溃疡形 成刺激肠壁植物神经-肠功能紊乱 肠粘膜通透性↑大量内毒素吸收

典型痢疾症状 脓血粘液便、 腹痛、里急后重等

全身表现:内毒素血症、 发烧、神志障碍、 严重者中毒性休克
内毒素是志贺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3、外毒素
A群志贺菌I型和II型产生,称志贺毒素 致病机制:
志贺毒素的致病机制
②、外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Ⅰ、Ⅱ 耐热肠毒素a、b 溶血素
ST (Heat stable enterotoxin)组成及作用机理
ST
ST与 霍乱 弧菌 肠毒 素间 无同 源性 cGMP↑
STa
STb
与人类疾病无关

鸟苷酸环化酶
腹泻 腹泻
水电解质平衡率乱
志贺毒素Ⅰ、Ⅱ
②、外毒素
耐热肠毒素a、b 不耐热肠毒素Ⅰ、Ⅱ 溶血素
染色体基因stxA及stxB
Stx 肠绒毛及肾上皮细胞 Gb3(糖脂受体)
裂解核糖体60S亚单位的28S rRNA 炎症细胞 因子表达↑ 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终止
少数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 流行三环节 △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尤为重要!) △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 易感者——人类普遍易感,且敏感性较高,少量 菌体即可致病 潜伏期:1~3天
2、肠道感染(intestinal diseases)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Pathogenic E. coli
Five classes (virotypes) of E. coli that cause diarrheal diseases are now recognized: ※ 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 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 enterohemorrhagic E. coli (EHEC) ※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 enteroaggregative E. coli (EA(gg)EC)
§1 §2 §3 §4
共同生物学特性 条件致病性肠道杆菌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1 共同生物学特性
1、相似的形态染色
大肠埃希菌 痢疾志贺菌 伤寒沙门菌
§1 共同生物学特性
1、相似的形态染色 2、简单的培养条件
※ Aerobic or facultative anaerobic —— can grow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O2.
2.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条件致病
①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最常 见,大多由UPEC (uropathogenic E.coli)感染 引起。 ② 败血症(septicaemia)、菌血症(bacteremia) ③ 新生儿脑膜炎(neonatal meningitis)
§1 共同生物学特性
1、相似的形态染色 2、简单的培养条件 3、活泼的生化反应
※ ※ Typically oxidase-negative Most strains ferment lactose & glucose with the production of acid and/or gas
Reactions on TSI agar slantsi
肠杆菌科中与医学有关的常见菌属
菌族 埃希菌族 爱德华菌族 沙门菌族 克雷伯菌族 菌属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爱德华菌属 沙门菌属 枸橼酸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 沙雷菌属 变形杆菌族 变形杆菌属 摩根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 耶尔森菌族 欧文菌族 耶尔森菌属 欧文菌属 代表种 大肠杆菌 痢疾志贺菌 迟钝爱德华菌 伤寒沙门菌 佛劳第枸橼酸菌 肺炎克氏菌 产气肠杆菌 粘质沙雷菌 普通变形杆菌 摩氏摩根菌属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鼠疫耶尔菌 草原居民欧文菌
⑶Vi抗原
本 质
伤寒杆菌的表面抗原为酸性多糖聚合 体(聚-N-乙酸-D-半乳糖氨糖醛酸)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 低效价抗体,伴随活菌一起存在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为重要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伴随终生 某些血清型能引起肠道外及肠道内感染
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
Coliform - enterobacteria which ferment lactose
第8章 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 一群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还原 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 产气,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的需氧或兼性 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 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 的G-杆菌, 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物中。 ※ 分类学上的地位:《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 (第9版)的第Ⅰ大类的兼性厌氧G-杆菌。 ※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 ※ 目前有44个菌属,170多个菌种
EIEC
质粒介导侵袭 和破坏结肠粘 膜上皮细胞.
28ac,29,112ac 124,136,143,14 4,152,164,167
菌株
作用 部位
主要症状
致病机制
常见O血清型
2,55,86,111 114,119,125 126,127,128 142,158 157,26,111
EPEC
小肠
婴儿腹泻,恶 心,呕吐,发 热,水样便。 剧烈腹痛,水 样便,继以大 量出血,无或 低热,可并发 HUS,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婴儿腹泻,水 样便,呕吐, 脱水,低热。
引起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
7.很多肠杆菌科细菌能产生细菌素 8.肠杆菌科的细菌除具有内毒素外,有 些菌种尚可产生外毒素。
§2
条件致病性肠道杆菌
△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 摩根菌属(Morganella) △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 普罗威登菌属(Providencia) △ 变形杆菌属(Proteus) △ 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
② 肠道感染
致病菌分离培养: 大便 ↓ 选择鉴别培养基 ↓ 鉴定
↓ 生化反应、血清学、毒力因子 (免疫学;核酸杂交;PCR等)
2.水、饮料、食物卫生细菌学检查 检查指标 ⑴ ⑵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37℃24小时内 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杆菌,主要包括 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 肠杆菌属等) 我国卫生标准:大肠菌群 水:<3个/L;饮料:<5个/100ml
Over 700 antigenic types (serotypes) are recognized based on O, H, and K antigens.
5、抵抗力 无芽胞,故不强。致病菌对 胆盐与煌绿有较强的抵抗力,该 物质为选择培养基中抑制物。
6、易变异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耐药性变异
⑴ O-Ag 化学本质:LPS的O特异多糖 组分表示:1~67(除去9种),共58种,每型含 1种或多种。 沙门菌属→相同O-Ag一组,42组(A、B、C等) 致病的主要在前五组。 ⑵ H-Ag 化学本质:鞭毛蛋白 种类: 第一相:a、b、c表示,特异,组内分型依据 第二相:1、2、3等表示,非特异,多型共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