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2016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英语试题2015.11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10页.第II卷为第11页至第12页.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和0 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10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该部分分为第一、第二两节。
注意: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而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部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At an airport B. In a shop C.In a bank 2.What does the man buy in the end?A.A round tube B A square box. C.A large envelope.3.What do the man and Sarah have in common?A.They are both chemistsB.Thy work in the same hospitalC.They are in the same department.4.Where does the woman probably work?A.In a restaurant B In a hospital C In a school 5.What does the man mean?A.He advises the woman to travel by trainB.He's interested in high-speed travel.C.He doesn’t like high-peed travel.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4.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典中经常出现“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的语句。
在地方官看来“无讼”是其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外儒内法的结果B.儒学执政理念的追求C.封建法制的完备D.追求执政境界的结果25.按照《唐六典》和《册府元龟》记载唐朝对内迁胡人按内附时间长短分为“熟户”和“新降”。
“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为蕃户也”“熟户既是王人,章程须依国法”。
材料意在强调A.唐朝政府中央集权的要求B.唐朝已有了成熟的民族政策C.唐朝胡族人须依法生活D.唐朝对胡族人采用分化政策26.北宋官员任用制度上有官、职、差遣的区别。
“官”是一种虚衔,用于表示官位俸禄的高低;“职”是文官荣誉头衔。
“差遣”是官员实际拥有的权力。
北宋实行官与职分、名与实异制度的出发点是A.明确官职高低B.扩大统治基础C.防止官员擅权D.提高行政效率27.北宋初,太祖曾诏“所在不得鸢留行旅”,“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这客观上A.鼓励了商贸繁荣B.强化了税收监管C.提高了商人地位D.促进了商业流通28.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
……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爵位制度的革新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D.洋务派地位下降29.在谈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时,晚清政治家郭嵩涛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李鸿章也认为:“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这表明A.中国无力抵抗西方列强侵略B.缺乏团结统一的力量导致战争失利C.民众的抗清斗争导致中国战争失败D.北洋军事力量弱小导致中国战败30.下图是1935年5月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B.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伟大任务C.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土地革命D.红军在长征的途中重视民族团结31.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用于封面。
山东省师大附中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理科)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地位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标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标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地位;如需改动,先划掉本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运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需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
“九州”的出现A.加速了分歧局面的到来 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C.顺应了尊王攘夷的需求 D.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2.在对待天人关系成绩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
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构成 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人的主体认识加强 D.思想合流趋势越发明显3.下图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竹简《论语》,考古工作者1973年在河北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发掘而出。
中山怀王刘修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
这批《论语》残简行文中,只避讳“邦”字,汉惠帝以下诸帝皆不讳。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A.残简避讳“邦”字阐明《论语》成书于刘邦时期B.残简中的文字字体表明《论语》编篡于西汉时期C.中山怀王刘修墓藏《论语》与当时主流思潮不符D.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期曾经遭到统治者的极大注重4.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独裁。
2016届高三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政治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政治试题2015.11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个杯子到底能卖多少钱”?第1种:卖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只能卖3元/个。
第2种:卖产品的组合价值,卖15元/个没问题。
第3种:卖产品的包装价值,卖288元/个卖得可能更火。
第4种:卖产品的纪念价值,不卖2000元/个除非脑子进水。
这充分证明了①价值并非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②策划对产品价值创新意义重大③企业研究消费者心理十分必要④价格变动对供需均会产生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2014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24元和240万元。
假设2015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5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货币表示分别是A.25元325万元B.30元360万元C.20元300万元D.37.5元324万元3.2015年6月17日,中国与澳大利亚正式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的高品质的农产品、食品,尤其是需求量巨大的奶粉等产品关税大幅下降甚至是零关税。
关于进入我国市场内的澳大利亚商品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下列图示最符合其变化的是(P为价格,Q为数量,D1为签订前,D2为签订后)4.2015年入秋以来,中国北方雾霾频现,多个城市开启“雾霾”模式,人们在室内健身运动、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等消费量大增。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满足消费需求—生产防霾产品—促进经济发展B.市场消费低迷—生产防霾产品—扩大国内需求C.空气污染严重—购买防霾产品—浪费社会资源D.追求绿色消费—购买防霾产品—提高生活质量5.我国拟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本试卷共8页,28题。
全卷总分值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前须知: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根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2.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先秦有?周官?、?世本?流传;秦汉后,相继出现?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魏晋南北朝时,家谱成为世族间婚姻和仕宦主要依据,开展迅速。
这种变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小农经济的不断开展D.宗法理念效劳于政治统治3.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宣扬“重义轻利、舍生为义〞,苟子强调“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这说明先秦儒学旨在A.主张强化仁义道德B.要求标准社会秩序C.呼吁缓和诸侯纷争D.意图强化中央集权4.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包含“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等思想,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A.强调“天人感应〞B.背离了先秦儒学伦理C.融合了多家学派思想D.提倡“三教合为一〞5.桑弘羊主张“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北宋庆历新政的主政者范仲淹将山海之货看做富国的两大源泉之一,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原则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首先,要把握住宗法制的定义。
即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其次,要把握住宗法制的特点。
最大特点,即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
同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
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皇帝制度及其特征。
据题干材料所述,秦始皇赢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实质上即反映出皇权至上的特点,D项正确。
A项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C两项材料主旨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及其特征【名师点睛】要注意深刻把握皇帝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皇权独尊,成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B.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C.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种体现。
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相辅相成的。
山东省日照市2016届高三校际联合检测(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校际联合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6.05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A.反对君主专制B.提倡君臣平等C.主张克己复礼D.批判无道君主25.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
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
其主要目的在于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26.郑和下西洋,中国以金银钱财、陶瓷、绸缎等换得了西洋各国的珍珠、宝石、珊瑚、玛瑙,长颈鹿、狮子等各种珍禽异兽,槟榔、椰子等热带植物。
这说明郑和下西洋A.无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B.对外交往不计经济利益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互补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27.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
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
”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8.以下为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表(根据王玉茹等《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绘制)。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15.1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C2.D3.D4.B5.D6.C.7.B8.B9.C 10.D 11.B 12.D13.D 14.C 15.C 16.D 17.D 18.C 19.C 20.C 21.D 22.D 23.D 24.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三道大题,共52分)25.(22分)(1)现象:唐朝任用外国人为官。
(1分)原因:外国人有一技之长;唐科举制提供途径;对外开放的态度;统治者的人才观等;唐朝国力强胜.(以上四点答出其中两点即给4分。
)(2)不同之处:①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表述不同:2003年版本表述失败原因为:片面抗战路线和国民政府的腐败。
2012年版本表述为敌强我弱。
(2分)②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表述不同:2003年版本表述不明确。
2012年版本表述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3分)③两个战场的各自地位与关系表述不同:2003年版本没表述。
2012年版本表述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各自发挥主导作用。
(2分)(任意两个方面就可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看待:前者比较片面,还带有革命史观的烙印,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分析问题。
后者比较客观公正。
能够客观公正的记录、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的作用。
(4分)(3)(9分)示例一主题: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2分)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1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共6分,每场战争签订的条约和影响各1分)示例二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2013.11 第I卷(选择题5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中国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2.“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B.该制度防止各级政府决策失误C.该制度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D.目的是实现对天子和王侯的谏议3.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该制度是A.郡县制B.分封制C。
行省制D.科举制4.《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削弱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5.《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B.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6.《十二铜表法》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该规定的实质是A.维护私有财产B.公平公正原则C.维护平民利益D.法律至上7.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他批评的是A.人民主权的虚假B.直接民主的泛滥C.轮番而治的弊端D.行政官员的腐败8.在古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期中)试题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2小题,每小题1分,共42分)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3.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5.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
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6.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7.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
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时间都有错误8.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9.“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
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 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人人有拒绝参政的自由10.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含解析)说明: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8页,第II卷为第9页至第10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
这说明A. 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 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 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D.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根据题干之意,血缘关系不仅国家产生的根源,还是等级分化的依据,故C项错误;题干述及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到‘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宗法制为基础,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对周王缴纳贡赋、定期述职、听候周王的调遣,而在封地内则享有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秦朝地方长官不是世袭的,是皇帝直接任命的,是一种官僚体制,因此本题应选C选项。
【实验】山东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压题卷二模文综历史Word版含答案
【关键字】实验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016.6说明: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为第9页至第16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40分)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由于这种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A.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统一B.结束了大分裂实现了民族大融合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D.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25.有学者指出,宋代政治上出现了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原则,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定国是”;皇帝拥有最终决策权力,但是,原则上皇帝的指令须经二府,以“敕牒”的方式颁布施行;从宫内直接发出的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
这主要说明A.中央政府机构权力不断加强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C.理学的纲常思想限制了君权D.决策程序的制度化26.清朝有人记载在陕鄂川三省交界地区,“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收益十分可观”。
这表明当时A.作物引进推动农副业商品化B.三省交界处工商业市镇出现C.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D.区域差异造成市集贸易兴盛27.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称“余窃谓欲论见之长短者当如此,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这反映了他A.提倡个性解放B.反对封建礼教C.主张男女有别D.宣传自由博爱28.第一次确定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周礼·秋官司寇之职》提出“‘三赦’制度,即“一赦曰幼弱,二赦曰老旄(同“耄”),三赦曰蠢愚。
”公元34 年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法典》确立了“儿童不可能预谋犯罪的规定,未满七岁儿童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
山东省实验中学 2016年高三校一诊考试历史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年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2015.9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7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1.《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2.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写的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3.据《唐律疏议》记载“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
”这反映了A.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B.唐朝政府实行严厉的商业限制政策C.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多是楼阁建筑D.唐长安城出现了坊市混杂现象4.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5.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辞—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7.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路德A.否定教皇的权威B.思想出现了倒退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8.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4、依据下列史料反映的信息,按时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25、文献记载:“(明朝)洪武改元,严申巾帽之禁。
乡村农民许戴斗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业农者不许。
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
这表明A.商人在法律上仍然遭受歧视B.明代纺织品使用有严格规定C.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相对富足D.明朝采取政策鼓励农民消费26、李贽在《题孔子像》中说:“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而听之。
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
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圣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
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这反映出李贽对待儒学的态度是A.否定孔子思想的权威性B.肯定儒家学说的教育性C.辩证看待儒学的阶段性D.理性思考儒学的功利性27、吕思勉指出,当是时,外有五口通商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内则有太平天国和捻、回的反抗,几于不可收拾了。
其所以能奠定海宇,号称中兴,全是一班汉人,即所谓中兴诸将。
中兴诸将创办的企业有A.广东继昌隆缥丝厂B.上海轮船招商局C.南洋兄弟烟草公司D.江苏大生纱厂28、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
这反映了A.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B.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带潮流C.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D.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29、《时代》周刊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类杂志之一,蒋介石于1931—1945年曾7次登上该杂志封面,其主题依次为:来自黄埔(广东)和日本的威胁;这一年的蒋介石,可谓戎马倥偬;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主义、道德和炸弹,是赖以对抗日军侵略的最重要武器;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八年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2015.11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原则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3.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D.中央集权得以加强4.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出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讼。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不得为了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亲族继承”5.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
其影响是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6.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殊途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7.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8.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9.“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
”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A.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10.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
此种观点的本质是A.战争是有助于中国开化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C.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11.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
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1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13.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粱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目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在此,粱漱溟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14.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
这种“批判”的“主义”是A.浪漫主义 B.自由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6.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17.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当时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8.毛泽东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文中的“从头越”指的是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B.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遵义会议,中共不断走向成熟D.长征胜利,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一届人大全面拨乱反正,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20.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A.实施群体不同B.享受权利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21.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消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
中国这一举措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22.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23.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D.单极加多极化的世界格局24.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交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三道大题,共52分)25.(22分)概括、比较、阐释是历史学科的三项重要能力。
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
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
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
——《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政治现象,(1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材料二(2)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
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表述?(8分)材料三(3)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台。
)(9分)26.(16分)“历史比较法”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
它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
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陶片放逐法和中国西汉的刺史制度都是对政府权力运作的监督和规范机制。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
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