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主义是二十
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一、学派代表人物领袖和奠基者: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生于纽约,其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193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做研究生,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并受芝加哥大学聘请教授经济学理论。
1948年升任芝加哥大学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77年。
在这30年里他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形塑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期间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曾经在1980、1988和1993年访问过中国。
他是极出色的演说家,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
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
弗里德曼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以他为核心的货币主义者在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下,主张以控制货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
核心论点: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直接来源)MV=PT。
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T为社会总交易量。
货币流通速度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长期内相当稳定;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社会的商品和老物的总产量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因素结论:在货币的流通速度和社会商品和劳务量不变的前提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同正比例变动。
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流通中的作用,即货币的支付职能3、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1)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2)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鼓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三、弗里德曼的基本理论观点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的增长率有着保持一致的关系。
内生增长模型与索罗模型的根本区分是什么
一.内生增长模型与索罗模型的根本区分是什么?首先,索罗模型描述了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引起产出的增长。
其中一个重要假设是:新古典生产函数决定在劳动供给不变时,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
同时,储蓄率不变。
然而,索罗模型的一些结论则是:第一,增长必须用人均数据来衡量。
第二,人均产出增长率最终等于技术进步率,总的产出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人口增长率,第三,决定增长的三种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
等等重要因素。
所以,索罗模型解释不了长期经济增长。
与索罗模型不同的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它不再把技术进步、强调知识积累和发明创造。
而不是把知识积累看作神秘的外部力量,而是经济增长本身的结果,同时又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然而,内生增长模型的一些结论则是: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可以相当好地解释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却解释不了落后国06家为什么就发展不起来。
从以上观点发现,二者的根本区别是:(1)由于索罗模型把技术看成是外生因素,而且技术进步又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就决定了索罗模型从根本上讲,说明不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所在。
而内生增长理论恰好对此进行了修正,力图使增长率内生化。
(2)索罗模型的一个基本结论是:资本积累不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
内生增长理论也从这一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的分析。
二.比较分析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
(1)新古典主义。
这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理性预期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引申。
它承袭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以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为基本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集中于对经济周期问题的分析。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和主张
1.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货币主义学派的显著特点是强调货币对需求的作用。
米尔顿·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主要由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构成。
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学派把货币作为影响经济的最重要因素,认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均衡的结果。
但货币供应由法律和货币当局的政策决定,是外生的。
因此,货币数量论主要研究货币需求的决定。
弗里德曼说:“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而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
”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国家干预会破坏其稳定性。
这种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被称作“自然率假说”。
它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动态平衡机制,外生力量只能产生短期影响,而不能影响其长期均衡。
其他主要论点:一是货币数量变动导致了货币收入的短期波动;二是货币数量在长期只影响价格和货币收入,不影响实际收入和就业量。
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三是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2.简略回答均衡分析方法的概念和内容经济学中均衡指经济运行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稳定的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是基于一定的假定条件,来分析经济运行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在经济学中,均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等。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单个要素的供求均衡与价格决定关系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认为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受其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又受到其他相关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仅受该商品所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还受相关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
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稳定的条件。
均衡能不能稳定,如果能稳定,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均衡一旦打破,如何才能恢复?在分析这些问题时,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形成和稳定的条件,称为静态均衡分析;如果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也就是考察从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的过程,称为动态均衡分析。
中华民国双旗币二十文
新经济 NEW ECONOMY-84-乾隆通宝为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
一枚小小的古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
如今遗传在世的乾隆通宝不多。
近年来,古钱币的收藏投资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投资爱好者。
张先生的乾隆通宝,直经2.3cm,做工精良,品相完好。
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特别是清代钱币。
加之铸造比较精美,所以一直以来是广大古钱币收藏爱好者主要的收藏和赏玩对象。
其在整个钱币市场可谓占据半壁江山,备受藏家推崇,价值不断攀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清代钱币的收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变更,古代钱币也随之悄然的流失,逐渐的减少,并且古代钱币有着不可复制的特性。
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钱币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古钱币的收藏,创造出来了神话般的奇迹,古币虽然早已不再作为钱币在市面上流通使用,但却有着非凡的收藏义意,从而给收藏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
一直以来,古钱币的种类和价值都是多样化的,因而也成为时下艺术品收藏者非常钟情的典藏珍品。
不少具有价值的清代各种货币不断现身艺术品市场上,并实现了各自走俏的价格轨迹,其存世量与经济膨胀时期民国的货币相比,显得比较稀少,因而在价值上也显得更为贵重。
从清代以及民国钱币的整体价格走势上我们不难看出,当下乾隆通宝这些钱币的价值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收藏价值逐渐升高。
(福运来)乾隆通宝中华民国双旗币二十文是民国时期流通使用的钱币,其具有重要的作用!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在颁布的“临时大总统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铸双旗币”,随后武昌和南京两处造币厂率先铸行了 “中华民国双旗币”铜元辅币,在全国大量发行以取代清代铜元。
此枚钱币为中华民国双旗二十文,直径3.2cm,上方为“湖南省造”四字,下面为记值:当制钱二十文;钱币正面珠圈内左为十八星旗、右为五色旗,两面国旗相互交叉,上系结带,飘逸洒脱;湖南省造双旗币产生于民国时期,民国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在兵荒马乱、国内战争频发的期间内,钱币在经历了无穷的岁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的世界观,他们把流通领域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源泉,奉行以邻为壑的商业政策,突出了资本增殖的目的,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对货币的起源和性质缺乏深刻认识,也片面夸大了货币的作用。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说体系的出现和数学方法的兴起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反映英国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
3、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完成于19世纪30年代初。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它对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的创立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
4、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主义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并把资本所得以生产的那些条件、当作生产的永恒自然规律来表述的体系。
5、古典经济学派:17世纪中叶产生,19世纪初完成,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6、历史学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占主流的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法和对经济的孤立研究,代表当时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
7、新历史学派: 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基本观点:继续宣扬经济发展阶段论、强调心理因素和伦理道德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有重大的制约作用,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
其主要观点和旧历史学派基本一致,不过在运用历史归纳法上更趋于极端,同时更加强调论理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更加鼓吹阶级调和与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
西方经济学流派及经济学说史笔记
经济学流派剑桥学派剑桥学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学派。
由于马歇尔和他的忠实门生庇古、罗伯逊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所以被称为剑桥学派。
又由于其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这个时期的庸俗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十九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庸俗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这个学派所传播的经济学说,主要包括在马歇尔于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该书继承十九世纪初以来的英国庸俗经济学传统,兼收并蓄,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
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该书一出版,就被吹捧为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与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相提并论。
马歇尔的学说,通过其忠实门生,特别是庇古,在教学和著作中加以阐发和传播,形成学派,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有支配地位。
剑桥学派的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特点是:用“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所谓连续原理分析经济现象,认为在经济现象之间,经济概念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没有严格的区分;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概念,来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
在分析的同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即使用所谓局部均衡法;在静态均衡分析的框框内引进时间因素,以区别在长短不同的时期内,供求状况的不同变化所达成的不同均衡状态;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这两类动机支配的,这两种动机决定着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剑桥学派的核心内容是均衡价格论。
他们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不同需求量和相应需求的价格所构成的需求曲线,与用边际生产费用递增规律决定的,不同供给量和相应的供给价格所构成的供给曲线,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奥地利学派与货币主义
奥地利学派与货币主义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经济学派是当代西⽅经济理论谱系中重要的⾃由主义经济理论,这⼀学派从其主观主义、个⼈主义⽅法论出发,强调⽣产过程的时间因素,提出了⾃⼰独特的以资本结构为特征的宏观经济理论,强调货币因素在经济周期中的作⽤,与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宏观经济理论相互对⽴,在经济危机与萧条等问题上有独到见解。
商业周期是奥地利学派经济思想的核⼼之⼀,也是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学的巨⼤贡献所在。
1912年,⽶瑟斯出版了《货币理论及货币流通理论》,⾸次完整地提出了商业周期理论。
商业周期理论说到底其实是通胀理论,研究通胀的原理和综合后果。
除了商业周期,奥地利学派还有⼀些主要理论,如主观价值论、机会成本、经济学⽅法论、企业家才能等,其中主观价值论和机会成本已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部分。
奥地利学派可以说是众多经济学流派⾥最彻底的⾃由市场主义者, 不接受任何政府⼲预。
现在奥地利学派和主流经济学分歧最⼤的地⽅主要在⽅法论。
利率:利率不是货币的价格,⽽是使⽤货币的价格,货币的价格是购买⼒。
费雪在《利率理论》中说明了:利率是不耐的价格,⼈越不耐,当下的消费就越多,储蓄就越少,利率也越⾼;反之,不耐越低,储蓄越多,利率也越低。
可见,利率是消费储蓄的结果,⽽不是原因。
奥地利商业周期的核⼼内容——通货膨胀。
⽬前,应对通货膨胀主要有两种办法,⼀种是政府加印钞票,另⼀种是降低利率。
银⾏信贷扩张主要通过压低利率实现,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这⾥。
如果⼤家的储蓄意愿真的增加了,都确实多存钱了,社会的不耐降低了,利率⾃然也就降低了,企业家就能贷到更多的钱。
但如果利率是⼈为降低的,实际的储蓄并没有增加,⼈们的储蓄和企业从银⾏得到的贷款之间出现了缺⼝,这个缺⼝要靠政府增发的货币弥补,称之为“合法伪钞”。
当企业家从银⾏借到钱后,就要投资于更迂回的⽣产⽅式。
这样做的原因有⼆:⾸先,钱多了企业家们就去扩⼤⽣产;其次,钱好借或者说利率低的时候,长线投资就变得更有吸引⼒了。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三、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和影响 (一)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1、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纯粹的财政政 策在刺激经济方面是无效的; 2、由于政府支出(或投资)往往是非生产性 的, 而私人投资一般是生产性的,因而 “挤出”发 生的结果往往会降低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
总之,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 策无助于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反而会 引起通货膨胀,降低国民经济增长。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1
第5章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 和理性预期 和理性预期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诞生的背景
20世纪 60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严重动 摇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地位: 1、难以解释滞胀现象。 2、难以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3、长期的政府干预导致严重后 果。
弗里德曼:价格指数P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Y 发生变化时,所需要的货币数量M同比例变 化,故此M应该是P和Y的一次齐次式。则:
f ( λ P , rb , re , r P , ω , λ Y , u ) = λ f ( P , rb , re , r P , ω , Y , u )
约 定:
1 λ = P
P E` P` P E
AS`S AS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D y ` y* y` y
一、货币主义(货币学派)
货币主义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 派,亦称货币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经济学家 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创始人,芝加哥学派主要 代表之一。1932年在拉特格斯大学毕业,1933年获 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35-1937年在美国自然资源 委员会工作,1941-1943年在美国财政部赋税研究署 工作。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去芝 加哥大学任教,1948年任该校教授。1977年退休后 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67年任 美国经济学协会主席。1969-1971年任尼克松总统经 济顾问委员会委员。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货币主义学派
三、思想渊源
(一)旧货币数量论
1.定义:
旧货币数量论是一种关于货币流通 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关系的理论。其主 要观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 价值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大小,假若其 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数量 成正比,货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公式:
(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Equation of exchange ;现金交易数量说)
1970年《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 一文;1971年《名义收入的货 币理论》短论,构成现代货 币数量论的主要结构。
(二)其他代表人物
1.美国:
艾伦·沃尔特斯
卡尔·布朗纳
(Karl Brunner )
艾伦·梅尔泽
2.英国:
艾伦·沃尔特斯
(AllanΒιβλιοθήκη Meltzer )戴维·莱德勒
(David Laidler )
货币需求量;P为平均物价水平;M/P为手中的 货币量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货币量;f为货 币符号;y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真实 收入、持久收入;w为来自于非人力资本的收入 或者说来自于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rm, rb,re为货币、债券和股票的收益率,即利率; dp/p·dt为价格水平预期变动率;u为其他不属于 收入方面的因素,如将来的经济稳定程度)
时去世。信奉犹太教,
狮子座。
(经济学顽皮的侏儒)
1933年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哥伦比 亚大学博士学位。1945—1946年明尼苏达大 学副教授。1948年芝加哥大学教授,1977年 退休。
芝加哥大学商院
“一个人也要学习 管理家里的经济,一 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 像一个好的政府一样 管得要少。”
第四章 货币主义学派
第一节 货币主义的产生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分歧的理论比较及其启示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派。
诚然,他们有共识,但更多地是分歧和对立,其中,尤以在货币政策上的分歧最为典型和最具代表意义。
其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货币政策作用的目标理解不同,凯恩斯主义强调利息率对货币调节的传递作用,认为利息率应成为政策的直接目标;货币主义则否认利息率在货币政策中起重要作用,认为控制货币量是“第一要务”%#&。
第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看法不同,凯恩斯主义相信通过“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大工具),可以解决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但是,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仅仅是辅助性的、第二位的;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供应量是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因此“唯有货币最重要”%!&,并反对财政政策被“反复地滥用”。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对传统货币数量说的“革命”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和代表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01),他抛弃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分法”,创立了以流动偏好为特色的货币需求理论。
传统货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货币是中性的”%-&。
就是说,货币仅仅是经济运行的一层“面纱”,它完全不影响实际领域中的就业、产出、投资等。
货币数量变动唯一影响的是物价水平。
这就是古典学派的货币流与实物流截然分开的“两分法”,其前提基础一是假设人们对未来有完全的预期,一是不考虑时间变化的静态分析方法。
与古典学派不同,凯恩斯把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作为人们行为的重要假设,再加入时间因素的动态分析,从而使货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推演出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说。
流动偏好(23453637)89+:+9+*;+),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基于货币具有百分之百的流动性(变现能力),从而喜好以货币形式保留一部分财富的愿望。
流动偏好根源于人的三种(两类)行为动机。
第一类是交易动机(便于应付日常交易支出)和预防动机(便于应付意外性支出,如医疗费用、事故赔偿等),这类货币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大小并与之同方向变动,如果用<=>表示这类需求,用?表示收入水平,就有<=>@:())。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1.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经济理论体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2.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研究论文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研究论文1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形成“货币主义”一词最先是由美国货币主义者卡尔·布朗纳提出的,其中心命题是认为货币是推动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价格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在一段时期内也的确出现了经济增长较快、失业人数较少,而又没有严重通货膨胀的所谓战后“繁荣”景象。
在美国,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在一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实行了好几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在1964年,大量削减税收,使社会经济从衰退中摆脱出来,增加了社会就业。
但是,好景不长,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起至八十年代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出现了“滞胀”的局面。
这种现象使凯恩斯主义走上了穷途末路。
于是,西方经济学界在货币理论和政府官员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观点有了显著的改变。
在理论方面,更趋向于早期的货币数量学说,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而不是强调其交换媒介的功能;在政策方面,重视利率与信用可能量的政策被放弃,而趋向于管理货币数量的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理论的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了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重新表述。
正是在这里,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主义的发展,是以早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流动偏好理论相混合为特征的,但它重新强调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同时竭力反对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实行的固定汇率制,积极主张通过市场的自由活动以实现有伸缩性的汇率。
2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理论观点货币主义的中心论题是:货币至关重要,货币供应的变动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的变动,而且是影响这些变动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
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失业、生产停滞、经济波动等简单地看作是货币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所起作用的结果,因而他的政策主张也很简单,即货币供应量按照4%-5%的固定增长率有计划地增长。
第21章 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学说
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理论的思想渊源 费雪1911年出版了《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提出 了以“交易方程式”为代表的著名的现金交易数量说。 自此,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开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 论体系。其“交易方程式”为:
MV P T
或者
MV PT
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 度,T为社会总交易量。
一、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以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学 派并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理论,它也体现着一种 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和主张 1、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 “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是:在这种经济中, 个人是作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本人而行事的。 如果有谁是作为别人的代理人而行事,那么他 是在自愿的、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这样做的。” (弗里德曼语)
二、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需求方程 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 多种多样的。因此。可以用一个多元函数来表示 货币需求函数:
M 1 dP f ( y, w, rm , rb , re , , u) P P dt
实际货币需求:M/P, 实际收入:y, 非人力财富获得的那一部分收入(或财产收入)与 恒久收入的比例:w,
1、货币理论的思想渊源 上述两个方程式所反映的基本观点——物价 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只是,“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在支 付过程中的作用(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而 “剑桥方程式”则强调人们手持现金的作用 (货币需求量的作用)。
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理论的思想渊源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对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产生了 相当的影响。凯恩斯提出了
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理论的思想渊源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思想渊源是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论点是:物价水平的高 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 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 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变化。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 “现金交易数量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 庇古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
20元人民币搞笑文案
20元人民币搞笑文案1.一张二十元钱就像我的人生一样,花得飞快,用着不久2.看到一张二十元钱,简直就是欣喜若狂,因为它是我最好的朋友3.为了二十元钱,我可以不吃一天饭,可见它对我的重要性4.有人说二十元钱就是小钱,但对我来说它就是大富翁5.二十元钱就像我的初恋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6.对于二十元钱,我就像是一只贪婪的小猫,永远不会满足7.有时候我会嘲笑一张二十元钱,因为它在我的钱包里很适合8.二十元钱就像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标配菜,丢了它我会觉得不完整9.每次看到二十元钱,我都会想起小时候的零花钱,那份纯真和快乐10.有人说二十元钱不值一提,但对我来说它就是银子满满的金袋11.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二十元钱能聊天,它会和我说什么呢?12.二十元钱对我来说就是我的小确幸,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13.如果二十元钱有一天离开了我,我会选择去追寻它,直到找到为止14.二十元钱是我生活中的主角,周围的一切都是配角15.有时候觉得二十元钱多了就像拥有了全世界,少了就像失去了一切16.二十元钱就像是我生活中的一块稳定土壤,给我提供了生长的动力17.曾经我觉得二十元钱不值一提,但现在我已经珍惜每一分每一秒18.有人说二十元钱花得不经济,但对我来说每一分都值19.曾有人嘲笑我的二十元钱,但对我来说它就像一只黄金小鸡20.有时候我会笑着对一张二十元钱说:“还有你呢,不准悄悄从我钱包溜走!”21.开心就好,不开心也就二十22.二十块钱,我只吃泡面23.二十块钱塞上红包,一秒变亲戚24.二十块钱买瓶水,顿时感觉人生暖暖的25.二十块钱,你能做的只有一个选择,买十捆大葱26.二十块钱,五斤大蒜全搞定27.二十块钱,五六个鸭蛋就买来了28.二十块钱,够买两斤卤煮29.二十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30.二十块钱,听起来就像一家饭店的名字31.二十块钱,摇身一变,成了大富翁32.二十块钱,够买一管牙膏,还差一根牙刷33.二十块钱在教室广场放着很久,还是没人捡34.二十块钱,不仅是一张纸币,更是一种旺仔小馒头的情怀35.二十块钱,小本经营请别绕不了多久36.二十块钱,想请个人吃鱼香肉丝都嫌贵37.二十块钱,钱币里的活宝38.二十块钱,我长得像?想当然反正都是二十块39.二十块钱,相见恨晚40.别以为二十块钱买了张电影票你就是爷们41.柠檬大叔:你看我像二十元吗?我可是一百元啊!42.草莓小妹:我才不要跟二十元扯关系呢,我要上百元呢!43.二十元钞票:我是金钱的精英,拥有无穷的魅力!44.二十元钞票:我是钱的代表,代表着财富和幸福!45.二十元钞票:我虽然面值不高,但我陪你玩耍所需的不就是我吗!46.二十元钞票:谁说我不值钱,你看看我有多大价值!47.二十元钞票:我是小面值人民币的代言者,代言着喜庆和欢乐!48.二十元钞票:我虽然不是百元钞票,但是我也是有魅力的哦!49.二十元钞票:我虽然不是千元钞票,但是我也有我的价值!50.二十元钞票:我或许不值钱,但我值得你拥有!51.二十元钞票:我是金钱的精华,不是要你爱我!52.二十元钞票:我虽然面值不高,但我是金钱的化身!53.二十元钞票:我是神秘的面值,代表着秘密和悬念!54.二十元钞票:我虽然不是百元大钞,但我也可以带给你快乐!55.二十元钞票:面值虽小,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56.二十元钞票:我是你神秘的小贴士,告诉你怎样花好我!57.二十元钞票:虽然我不是很值钱,但我也可以让你快乐!58.二十元钞票:我面值虽小,但是我有着无穷的魔力!59.二十元钞票:虽然我只是小面值人民币,但我也可以被你悄悄表扬!60.二十元钞票:我虽然不是什么大面值,但我也有我的价值!61.当你的钱包里只剩下一张二十元,那就是穷的时候了62.二十元人民币是不是被称为“一毛不拔”比较贴切?63.一张二十元人民币,值得好好珍惜,不能被零钱淹没。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1古典学派2新古典学派3凯恩斯主义4新古典综合学派5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影响较小)6新凯恩斯主义古典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李嘉图主要背景英国于1776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积累了许多生产技术和先进经验,海外贸易和海外市场积累了许多财富,市场需求日益扩大。
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
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最著名观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即市场自身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同时斯密的另一重要理论是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后来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
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庇古剑桥学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学派。
由于马歇尔和他的忠实门生庇古、罗伯逊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所以被称为剑桥学派。
核心理论是价格均衡理论(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支撑)和分配伦又由于其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这个时期的庸俗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十九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庸俗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这个学派所传播的经济学说,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
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剑桥学派的核心内容是均衡价格论。
他们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不同需求量和相应需求的价格所构成的需求曲线,与用边际生产费用递增规律决定的,不同供给量和相应的供给价格所构成的供给曲线,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他们用均衡价格衡量商品的价值,从而以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
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剑桥学派还建立了自己的分配论,他们认为国民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各个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各自的供求状况所决定的均衡价格。
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货币学派历史简介货币需求函数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及货币需求函数式货币需求函数的特点与意义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的决定模型货币学派历史简介货币需求函数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及货币需求函数式货币需求函数的特点与意义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的决定模型∙卡甘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货币供应量的外生性和可控性∙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弗里德曼和凯恩斯的分歧∙货币时滞效应的特点和意义∙.通货膨胀的定义货币学派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历史简介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的管理政策,虽然在刺激生产发展、延缓经济危机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同时却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
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在理论细节方面不断进行琢磨补充,并且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了论据。
自60 年代末期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剧烈,特别是1973~1974年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剧烈的物价上涨与高额的失业同时并存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无法作出解释,更难提出对付这一进退维谷处境的对策。
于是货币主义开始流行起来,并对美英等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五章 货币主义
• 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实际上就是传统经 济学所说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 现在设想货币当局为了降低失业率而扩大货币发 行量,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的过度需求会对物 价和货币工资产生向上的压力。由于经历了一段 物价稳定时期,工人的预期通胀率为零,同时他 们也不掌握有关价格变动的信息,这意味着工人 会暂时陷入货币的幻觉,他们会把货币工资的增 加误认为实际工资的增加,因此提供更多的劳动。 而厂商并不存在货币幻觉,劳动的实际成本由于 价格上涨而下降会使厂商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 弗里德曼改写了货币理论和货币史,并复兴了 这样一种古老的传统:物价水平由流通的货币 数量决定。在短期内,只有当人们存在着“货 币的幻觉”时,货币数量才能成为影响实际产 出的干扰因素;从长期讲,一个经济的产出水 平是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的,货币所能改变的 只能是名义量,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长期 来看不起任何作用。他建议政府使用的唯一经 济杠杆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在上世纪50年代 时,这一观点没有被接受,但他却坚持了下来, 直至他的观点被普遍接受。他预测到了“滞 胀”,这让他赢得了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弗里德曼把货币数量变动引起的名义收入的动态 调整过程按西方国家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表现为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英国 1861~1957年近一个世纪统计资料说明,通货 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 • 第二个阶段表现为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20世纪 60年代的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正好说明这一点。 • 第三个阶段表现为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20世 纪70年代的统计资料表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出现了通胀率和失业率同时增长的趋势。
• 货币主义者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 起重要作用,他们强调应在更广的资产范 围内从相对价格的角度去理解货币传导机 制,而不应只把资产界定为包括货币和债 券两种。弗里德曼认为,对追求效用最大 化的个人而言,全部财富在各种资产间的 分配情况,取决于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率。 • 在均衡状态下,财富将在各种资产之间这 样分配,以至它们的边际收益率相等。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派别,它的主要观点是:1. 货币是经济活动的核心。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经济活动的核心。
货币的供应量和速度对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和价值。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是由货币供应和需求不匹配所引起的。
2. 货币体系应该由国家来管理。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体系应该由国家来管理,以确保货币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政府应该通过管制货币的供应和需求,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3. 货币政策应该是主导的经济政策。
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是主导的经济政策,因为货币是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支持,特别是在繁荣时期避免通货膨胀和在衰退时期避免经济衰退。
4. 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稳定的过程。
货币主义者认为,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稳定的过程。
通过管理货币体系和实施恰当的货币政策,政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性。
5. 市场失灵是经济不稳定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货币主义者认为,市场失灵是经济不稳定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管制和监督,确保市场运作得顺畅和公正。
6. 经济政策应该优先考虑失业问题。
货币主义者认为,失业是经济不稳定的最根本原因。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
在总体上,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同时确保市场公正和失业率低。
虽然货币主义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中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相信货币是经济生活的核心,政府应该掌握货币的管制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货币主义又称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2、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4、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性失业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只要存在着有效需要不足,工人即使愿意接受降低了工资率,仍然不会有雇主雇佣他们
5、费雪方程费雪的货币量方程式MV=PT 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
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该理论揭示了对既定数量的总收入应该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并且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6、消费倾向指一定消费者群体(如儿童、妇女、青年、中年、老年人)在不同时期对商品需求的变动趋向。
它取决于购买力水平、商品供应品种和社会风尚等。
7、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一、货币数量论的发展进程
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货币数量变动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的理论。
核心思想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货币数量论的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货币数量论最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法国重商主义者J.博丹。
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南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致使欧洲市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史称“价格革命”)。
博丹认为,白银流入是货币价值低落的原因,货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决定于货币的数量。
后来休谟、李嘉图都阐述过类似见解。
2、新货币数量论近代西方货币数量论除了注重对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及货币价值关系的质的认定外,还注重对它们关系的量的分析。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休谟、马歇尔、庇古和凯恩斯。
3、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而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M.弗里德曼。
1956年,他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中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后来他又将它扩展。
二、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的心里规律
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凯恩斯试图用三大心理规律解释有效需求不足:
第一个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就是人们新增收入中用于新增消费的的比重。
此项比重递减,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增加不会比收入增加得快一些。
人们把收入中的更大比例作为财富存起来。
因此,人们越富裕,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
由于人们的消费跟不上收入的增长,就会有一部分产品卖不出去,社会生产无法保持平衡。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
第二个是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指新增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新增利润。
因此开始投资时,总是投资于资本回报比较高的项目,随后的投资,其回报率相对降低,以此往下,预期投资的汇报率就会下降。
并且,投资者的心理很容易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这也会使投资者趋于消极,使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
这样一来,投资需求不足,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平衡。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第三个是流动性偏好。
是指人们对持有现金爱好。
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是因为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
为了应付日常开支,人们需要保留部分现金在手上;2.谨慎动机。
为了应急,防止意外,人们也会留有部分现金;3.投机动机。
即人们为了寻求更大的效益,也需要留有部分现金,以备随时可以调用。
流动偏好,总要把一定量货币保持在手里。
利率不能太低,否则容易进入流动偏好陷阱。
但如果利率较高,就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
三、举例说明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的理解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
“委托代理理论”早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
例如:
四、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1、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
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
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3、产生的学术背景
五、书P103
六、“两个剑桥之争”认为凯恩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
“两个剑桥之争”开始于“资本论争”。
这个“资本”是指生产函数中所表示的存在于实际生产过程的实物资本,而不是指货币资本或人力资本。
争论内容有:
(一)理论基础
相同之处:都以凯恩斯理论为依据,认为凯恩斯理论侧重宏观的总量分析
差异: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理论核心是收入分配理论,而且缺乏为宏观价值和分配论基础新古典中
和派认为凯恩斯理论核心是AD-AS模型及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并用IS-LM模型概括凯恩斯的理论体
系。
将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加以综合。
(二)分析方法
新剑桥学派坚决反对均衡分析法,由均衡观向历史观念转变。
新古典综合继承新古典的均衡观念,用
均衡分析法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综合在一起。
(三)一些基本理论
1.分配论:新剑桥学派反对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认为资本主义收入分配不合理,新古典综合派继承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认为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合理。
2、经济增长理论:新剑桥学派主要通过收入分配的改变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结论是利润越来越大,工资越来越小。
新古典综合派强调通过市场调节资本-产量比率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结论是利润率的下降,工资率的上升。
3.对滞胀的解释:新剑桥学派认为应该从区分不同的商品市场类型或不同类别的经济部门入手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而解释滞胀。
新古典综合派①个别微观部门供给异常造成“滞胀”②财政支出结构失衡造成滞胀③微观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造成“滞胀”
(四)经济政策
1.新剑桥学派政策重点是收入分配政策。
主张实行收入均等化政策
2.新古典综合派政策重点是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同时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力图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政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