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合集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感悟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感悟论文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几点感悟本人任教中学历史课已有11年,11年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学习历史主动性很差,历史课往往与“死记硬背课”划上了等号,历史课让学生感到无味可索,这不得不引起反思。

那么如何增强初中历史课的吸引力呢?历史教学如何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

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走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契机。

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本人从事历史课堂教学已有11年,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以下几点初浅的想法:一、质疑设问,引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中法战争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在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我用沉重地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

”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通用3篇)

摘要:“史论结合”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选择多彩的史实,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避免史论的唯一性,加强对学生史料解析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策略近年来,各地历史中考对“史论结合”的考查比重不断加大。

“史”指“史实”或“史料”,“论”指“结论”或“理论”。

史实是史论产生的基础,史论则是后人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发表的看法。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将史实和史论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还历史教学以本色。

一、选择多彩的史实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是建立在对基本史实理解的基础上的。

因此,教师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的史实越丰富、越全面,学生掌握起来就越容易。

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图画和图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等方式,为学生展现多彩的史实。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也能对此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三、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四、避免史论的唯一性有时,即使是面对相同的史料或史实,不同素养、不同立场、不同史观、不同时代的人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尖锐对立的。

历史评论既是历史学习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历史教学的关键处和着眼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论,而不是随意加以限制、强制,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当鼓励,尽量避免答案唯一、例如,关于“辛亥革命”,既有人说它胜利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其实,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4张图片,《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袁世凯率领百官祭孔大典》《签订“二十一条”》,学生就会形成较为辩证的认识。

辛亥革命之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浅谈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已不再是简单地、被动地知识接受者,历史教学新课程的目标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观察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做法,供同仁们参考。

1.创设情境,把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恰当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课前的生活情景进入课堂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经验与教学内容对接起来,这样才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使课堂在“润物无声”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在执教《科教制的创立》一课时,我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上课的铃声响起,我表情严肃的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他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本来有些喧哗的教室很快安静下来。

宣布上课之后,我郑重地告诉大家:“新学期,我要重新选举我的历史课代表,选举办法为五道题的小测验,内容主要是前三课的重点知识,题型有填空题和简答题,考试形式为闭卷单桌考试,成绩最高者为我新学期的课代表。

”听说只考前三课的重点内容,成绩最好的将成为新任课代表,所以学生都跃跃欲试。

接着,我将事先准备的小卷分发给学生,学生开始认真答起来。

试卷的最后一道题我设置为“请你写出参加此次考试的感受”,我看到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时的表情,似乎在问:“怎么还有这样的问题?”试卷收上来之后,我开始露出亲切的微笑,前后两种反差极大的表情使很多学生更是摸不着头脑。

我告诉他们:“在过去的几分钟里,我们模拟进行了一次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古代科举制度。

请大家回顾一下刚刚经历的整个过程和切身感受,与我一同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科举制的创立》。

”这种设计完全超出了学生事先的任何想象,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了起来。

浅谈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浅谈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人近代 》 时, 我把新航路 开辟 的消极影响和第五单元殖民扩张 与殖民地人 民的斗争联系到了一块儿 ,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
的 影 响有 了更 全 面 和 深 刻地 把 握 。
3 、 展示教师魅力。 教师必须知识渊博 , 在讲解过程 中引经 据典 、 左右逢 源, 教师必 须感情充沛 , 以饱满 的热情和激情 渲 染气氛 , 感染学生。 在课堂上 , 教师要全身心 的投入 , 既要作学 者, 又要作演员 , 用诙谐生动的语言 , 丰富多样 的表情 , 使课堂 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 , 在讲 巴黎和会 时 , 我把三 巨头分别 比 喻为贪得无厌 的狮子 ( 法) 、 狡猾奸诈的狐狸( 英) 、 能言善辩 的
大笑 , 时而义愤填膺 , 时而迷惑不已 , 时而豁然开朗 , 从而 真正
融人历史的汪洋大海 中, 欲罢不能 1 4 、 要熟 练运 用各 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和教具 , 展示各种 图 片、 影像资料 , 将 历史 知识 由死变活 , 由静态变为动态 , 给学生 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 。例如 , 《 新航路的开辟 》 一课 , 新航 路开 辟 路线和过程在常规指 图( 静态 ) 讲授 中常常难 以尽 表其 意 , 我用 P o w e r P o i n t 制作 的课件清楚地显示各个航海家所经过的 路线 , 从而极大地激发 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

争》 时, 我用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 的诗歌 《 船长》 导入 , 同样取 得 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 , 上课伊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心 , 使其感 到新奇 , 有悬念 , 进而愿意听 , 喜欢学。 2 、 优化教学内容 。 在遵循大纲要求的情况下 , 重新组织教 材 内容 , 并努力挖掘各个 部分之间 的逻辑关系 , 从而做到条理 化, 这样能让学生对要求掌握 的内容一 目了然 , 无形 中减轻 了 学 生负担 。特别是在复习课 中, 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增 强历史 知识 的整体性 。例如, 在复习九年级上 册第 四单元《 步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范本6篇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范本6篇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范本6篇【篇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校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重视,缺少兴趣,甚至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

每一届都有为数不少的历史学困生,转化历史学困生成为历史教研组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历史学困生的成绩是暂时落后,但并不能代表这群学生没有学好历史的希望。

那么,如何引起本校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学习历史的动机,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是历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

现拟从影响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动机的因素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动机的因素(一)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动机在做本小课题之前,我们抽样对某些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出现较强的历史学习动机首先是因为学业水平考或是高考要考历史。

学业水平考试所有学科全部及格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这就要求历史必有考试及格。

高考中,文科生必须考历史,要想上理想的大学,历史他必须考出好的成绩,尤其是农村的学生。

由于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一部分学生才产生了较强的历史学习成绩动机。

在之前调查中发现,有85%的同学表示“如果不考历史,将不会花时间学习”,而“我努力学习历史,是为了学业水平考试或高考有好成绩,将来有好前途”,得分高居各个理由之首。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考试制度这一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学校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也强。

而一所农村薄弱高中学校,不论是文化底蕴还是学校各类硬件建设都远远落后于示范类学校。

再加上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都较差,这些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历史学科更低。

进入到我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低,甚至于不想读高中,或是家长逼迫过来读的,或是不读书不知道能干点什么。

这样的学生在初中已经被科任老师视之后进生,而他们在初中时也是破罐子破摔。

到高中后,学业任务更重了,困难使得这些学生更不想读了。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五法”[论文]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五法”[论文]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五法”一、选好新授课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吸引住学生,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学习过程。

历史知识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所以讲课首先要注意把过去和现实结合起来。

在学生的心理活动中,他们总是对那些他们熟悉问题的不熟悉方面感兴趣。

在讲述《红军的长征》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讨论了一下电影《闪闪的红星》,并说里面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你们怎么吃进去的都怎么给我吐出来”,接着提出问题:“胡汉三为什么回来了”、“农民吃了他的什么?”于是引入正文。

二、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历史课堂教学的面貌,就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复现历史情境。

教师适量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所讲的历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学习,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的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最后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历史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想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活泼的课堂氛围,采用典型历史故事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而且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运用相关理论,得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

如,讲述《三国鼎立》时,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后问学生: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渴望什么,你会帮助谁,为什么?如此巧妙设计与构想,既有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创新的一种体现。

创设历史情境,感悟历史。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如果让学生身临其境,那受到的教育将是书本上所做不到的。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浅议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学生如果对于历史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努力学习、积极探究,提高历史素养,反之,如果学生对于历史教学缺乏足够的兴趣,其学习积极性也难以提高,不利于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

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孔子的这句话里面可以看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成效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立足教学实际,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激发内心的学习欲望。

一、运用现代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还要让学生感悟历史。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应试效果,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点的强化记忆,对于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没有予以充分重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浓厚历史情感,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配合,营造出与教学情节相适应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例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情感,一位教师选取了《甲午风云》影片中精彩的片段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将原本较为枯燥的口头说教变为了声形并茂的教学活动,尤其是通过甲午海战中我北洋舰队将士的英勇无畏表现,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撼,无不为之感动。

在为北洋舰队将士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情怀敬佩之余,也对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具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进一步领悟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

二、运用对比手法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中,过于平铺直叙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以此作为启迪学生思维的切入点。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尽管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一些地方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初中生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中考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

在许多地区中考不考历史或所占分值有限,这就使得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学习。

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幽默激情教师幽默风趣的课堂往往充满了欢乐,课堂氛围活跃,也最能吸引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但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幽默风趣是由个人的性格决定的或是一种语言艺术,与知识丰富无太大关系,是因人而异的。

幽默风趣固然与个人有关,但我认为渊博的知识是幽默风趣的基础,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相关趣闻,然后以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意外的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充满激情,那么肯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是怎样做到有激情呢?首先要具备历史正义感,即对于历史的是非曲直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历史上的丑恶现象应给予无情的抨击,对正义的行为则大加赞扬,这对于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非常重要。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在讲台上老师就是一个演员,把自己置身于历史中,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原因时,老师尽可能把慈禧对大臣的说话时的丑恶神态充分表现出来。

教师应注意语言上的抑扬顿挫。

语言上抑扬顿挫直接将老师的情感表现出来,如讲到近代历史上清政府签订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时候,表现出对清政府的愤怒,对国家不幸的惋惜;讲到五四运动时用激昂的语言表达对青年爱国行为的崇敬。

最后,举止得体是激情在肢体语言上的表现,课堂上除了慷慨激昂的语言外,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讲述历史人物模仿他们动作,当讲到精彩处可以挥动双手或者紧攥拳头等。

实践表明,充满激情的老师最能感染学生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问题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入门,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追求、探索。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初中历史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起来就会轻松且趣味盎然,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任何一门学科都会变成让学生头痛的课。

因此,老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是“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

作为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此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

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人。

这样,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

古人云:学始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笔者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段,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

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发言,效果显著。

二、创设“主体”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作用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我将所要教的知识,分为几个要点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的热烈讨论分析,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所要传授的知识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融会贯通。

历史教学小论文

历史教学小论文

历史教学小论文引言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教学既是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的过程。

然而,在当前教学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的繁杂和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偏差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教学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问题分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当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知识重复性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难以持久。

2. 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学生难以找到学习历史的意义。

3.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繁杂历史教学的内容庞杂,涉及到多个时期、多个国家和多个事件,这导致教师无法深入讲解每一个内容点。

而对于学生来说,大量内容的堆积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偏差在现实中,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普遍存在偏差。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一些片面或错误的历史观念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历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改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采取以下方法: 1. 创设情境,使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

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或将历史问题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创造互动环境,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

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

精简教学内容,注重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教学内容繁杂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在每一课时中,教师将重点内容突出,并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重点是什么,从而集中精力学习。

2. 适当剔除冗余的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剔除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教学更加有效。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参主动性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参主动性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参与主动性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注重方法的培养、思维的训练,通过历史知识的分析、相关材料的补充、图片的感染,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过程。

而其中关键之所在,就是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是多少。

通常人们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强调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愉快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

所以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改变——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进而感悟历史、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发展意识。

而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只停留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情节上,到了接触那些枯燥的历史知识时,就会出现厌倦情绪,这么多的历史年代、这么多的历史人物、这么多的历史措施……太难记了、太乏味了。

而历史课不可能每节课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有些内容本身就限制了课堂气氛的激发。

事实虽是如此,但历史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层次地去发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

所以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当着领路人的重要角色,而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更重要。

如何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修行好”?在近年的历史教学中深深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传统的“师讲生听”教学模式扼杀了历史的鲜活生命,教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地听、写,机械地背,所以历史课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现行高中历史课教学,还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轨道上。

上课教师讲授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

学生们只为分数而学,为高考而学。

老师常常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厌学,上课没有积极性,老师的情绪也因此受到影响,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非常不利。

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务之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的意思。

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并且,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

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力,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

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运用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它道出的是“凡欲成一事,必须有良好的开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课堂活跃的导火线。

在历史课教学中,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

因此,选择导语十分重要,好的导语内容必须得切近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而形式可多种多样,例:神话传说﹑成语典故﹑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等。

只要生动有趣,和课堂内容关系密切,就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满怀着期待的心理,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讲到“传说中的黄帝”,对于“传说”这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

在备课时就必须思考把“传说”变活,使学生易于理解并感兴趣。

我们在这里就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就是传话游戏。

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就掌握了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在讲到龙的传人和图腾时,首先就可以组织学生唱《龙的传人》在歌曲中感受,然后问:这首歌的作者是谁?学生一定知道是王力宏,在此用“王力宏”来引导学生学习偶像与图腾,那么“图腾”这个抽象概念也就迎刃而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摘要:前苏联教育家卡特金曾说过:“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渴求知识、探究事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浓厚、强烈的兴趣。

同样,学生的求知欲也往往来自于浓厚的兴趣,兴趣可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从实践上看也是如此,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也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一名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到对事物本身的直接兴趣上来。

关键词: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句名言。

是的,教师就是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疑惑的人,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那么简单了。

21世纪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

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角色转换。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所以,以往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

这种要求“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教学方式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觉得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如下三种:一、利用心理暗示培养兴趣任何学科的兴趣都是培养的,对那些不喜欢历史的同学,可以采用兴趣暗示法。

比如在上课之前,你可以摩拳擦掌,面带笑容,看着历史,大声说:“我喜欢的历史课终于到来了,从今天开始,我最喜欢你啦!”“历史,是对历史观教育的课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每次学习历史之前都大声暗示自己,坚持一个月,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这些语言就会深入潜意识,久而久之,你对历史的兴趣就真正建立起来了。

如何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入门。

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会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

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如何来准备每节课的前缀。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

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

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

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

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这时,我又提出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为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

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本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汲取知识。

关键词:学习兴趣;历史教学;现代媒体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育的一项主要工作。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力量逐渐培养起来的。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汲取知识。

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做好课前十分钟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校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学习,有的学生想学但又不知怎么学,他们有训练任务,业余时间无暇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对他们的课前十分钟预习提出要求并加以指导,使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

实践表明,课前预习是学生兴趣产生的关键因素。

课前预习的效果如何,与教师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标来指导学生,并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查找本课的重点、难点,这样学习目标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

如在讲授”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列出以下问题: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提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碰撞出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导语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

教师应注重课堂导语的艺术性,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渲染、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想听下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课时,笔者首先带领大家唱《国歌》,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是什么?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件?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团体派别又有何表现呢?通过这样的巧设新课导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学生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主要问题1.学习历史兴趣不浓、注意力差。

历史学科和其他科不同的是有很强的过去性,客观的历史事实不能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

学生通过对文字资料感知到的历史事实是空洞的抽象的,时间地点是枯燥的,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实用性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许多学生不愿学习历史,他们往往只对故事感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则缺乏兴趣。

他们记忆知识速度慢,持久性不长。

有的学生表现出“记得快、忘得也快。

”常感到开卷则了然,闭卷则茫然,出现学前忘后的现象,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差,准确性低。

他们的注意力差,无论是上课或做作业都难以聚精会神,带有明显情绪,抗干扰的能力差,有时教室内一点细微的声音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学习态度不端正、随便应付。

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共同特征。

大部分初中生常认为“我是为家长学”,混一天算一天,混毕业为止。

正因为如此这些学生不明确学习的意义,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努力、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等特征。

特别是对待初中历史,觉得学习历史没有什么意思,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上课睡觉、讲话,严重影响课堂秩序。

3.历史知识一片空白,他们对教材中要求的历史基础知识不感兴趣,史实常常混淆,答题时颠三倒四。

另外对历史知识中的理论不能理解,形不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不能举—反三,触类旁通,造成学习困难。

4.思维能力差。

在初中历史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死记硬背,缺乏积极思维的习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复杂的历史概括分析、对新旧知识的,就成为他们不可逾越的学习障碍。

二、初中学生不愿学习历史的原因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不学历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教育工作的不足,甚至没有专业的历史教师,有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又不是中考科目,有些学生的家庭本来就穷,再加上父母又不管,这也是造成初中学生不学的一个原因,其中由于失败的挫折体验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情感是造成农村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实用3篇)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实用3篇)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第1篇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

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

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

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搜集史料,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历史教学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引擎和成果体现。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的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

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

因此,通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求知欲。

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

若能丰富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声情并茂地再现,就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如讽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时,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这样说:慈禧太后多年来都是跟着帝国主义的笛子跳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有了兴趣必将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根粉笔一张嘴45分钟的灌输式已经不再适用学生的需要,反而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我从事一线教学10多年总结出几点经验:
一、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兴趣
要想激起学生对死记硬背的历史课产生兴趣首先得让学生对老师有好感,只有先喜欢你这个人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也就要求老师自己专业知道过硬,知识丰富,课堂轻松的氛围,富有感染力的微笑,都会吸引学生的目光。

待到学生接受并喜欢这个老师,对他的言行就会产生认同感进而接纳执行。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

老师,不光只是在课堂上。

对于学生,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好奇,并且会对其产生影响。

所以,老师应在生活中注意细节,时时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敬佩的对象。

身教胜于言传。

只有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认同感,才会对其所教授的科目产生兴趣。

二、用爱激趣,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情绪渲染是讲授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必须倾注自己的爱,“以爱动其心”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形成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为此,历史教学中,在态度上,我尽量让自己做到和蔼可亲,在评
价学生时,尽量做到公正、客观,不让学生觉得偏心而产生厌烦情绪,在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时,尽量以鼓励诱导为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均等的学习机会、表现机会,当他们拥有这样的表现机会,就能增强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

三、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小故事是古人留给我们最生动、最丰富、最典型的教育素材,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利用这些故事,让历史课魅力无限。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

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利用巧妙的提问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
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的中心,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启发式授课;或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讲韩非时,提问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五、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册、教材插图、彩图、历史挂图等多种直观形象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习更易理解和记忆,引起学生兴趣。

如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我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插图《时局图》,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后,向学生指出图上鹰、蛇、熊、狐狸等动物所指代的殖民侵略者,以及它们肆虐横行的地域范围,从而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占据中国大半河山、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

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激发学习兴趣。

六、比较分析法激发学生兴趣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机械,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

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对于商鞅和王安石变法,我们往往只比较其措施,而缺乏对二者成败得失的深层原因的分析。

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能对学生有所启发。

如康熙一生,文治武功十分显赫,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在许多方面近乎完美,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

所以讲这部分内容时,应将其作为重点讲述,也可进行比较分析。

一般情况下,多是把他和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帝王进行比较,当然这样比较也是很有意义的。

但我们如果把他放在世界历史这个背景下比较分析,就会从比较中发现更多的东西。

如果插上了兴趣的翅膀,那么,学生就乐于在历史的天空中邀游,当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发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

这样学生的理解深刻,才能记得更牢。

学习就会更灵活,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