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主动运输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说课稿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本节课是新课程教材第四章内容,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并不难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反馈练习、总结反思”这样六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教学难点:主动运输4. 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
生物说课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本节是继第三章介绍了细胞的结构之后,对细胞功能的阐释,主要介绍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这一功能,为下一章从能量供应利用角度分析细胞的功能做了铺垫,同时,对学生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各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特点。
图像结合理论,达到图文双吸收的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运用知识于生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和意义(2)图表数据的解读二、说教法: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情: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并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可为这节课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基础。
此外,学生尤其希望通过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但对于问题的解决往往不知从何入手,缺乏理性的解决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去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基于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旧知识回顾)复习已经学过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内容,再提出问题: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二)三种运输方式(重点)先摆出三种运输方式的名称,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学什么。
对三种运输方式的研究过程我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设计的,总体思路: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优秀教案(7页)
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技能目标:(1)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六、教学媒体:教科书、板书等七、教学过程:导言: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组成,以及细胞内含有的水,糖类等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作为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那么反应的原料如何运进细胞?代谢废物又如何运出细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今天的学习。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我们先来回忆一个初中大家做过的一个物理实验。
在一个盛有清水的通过熟知的知识转移到要学的知识上,用物理上的扩散烧杯中滴一滴红墨水后会怎么样呢?变成浅红色的了吧!它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动吧!大家一定很清楚这就是初中物理中的扩散试验,那么它具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回答我几个问题:1.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外界帮助吗?2.这个过程需要能量吗?3.这个过程能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吗?回忆初中物理知识理解自由扩散的特点回答:1.不需要2.不需要3.不能类比的方法学习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主动运输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首先我对本课题教材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前两节课已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本节课主要是对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同时本节内容又与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以及后面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有关联的地方,而且它还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计划用一个课时完成。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b.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能力目标a.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b.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情感目标a.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培养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2)图表数据的解读其次对学生进行分析:二、说学生: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已经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蛋白质多样性、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等相关的知识基础。
并且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讨论,表达交流,积极性比较高,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下: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指导读书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等。
学法:自学法、比较学习法说完了教法和学法,接下来我将具体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四部分―――教学设计,这一部分我将分为三个环节: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提问]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新旧知识链接导入新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课题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难点:主动运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导入展示细胞膜结构图及动态图提问:1.说出细胞膜的成分及图中各部分名称;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3.说出细胞膜的功能及功能特点。
思考回答1.磷脂、蛋白质、糖类。
2.一定的流动性,因为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3.边界,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选择透过性。
复习细胞膜结构,巩固旧知,便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环节二:新课讲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那么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与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引导:1.你认为磷脂分子侧向运动时分子间有没有空隙?2.这种空隙与物质进出有关吗?如果有关,那么对进出细胞的物质的体积有没有要求呢?3.蛋白质的跨膜运动又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吗?展示物质进人工脂双层的图片提问:1.人工合成的脂双层与膜结构的不同?2.什么样的分子可以通过思考各抒己见学生形成猜测:小分子物质可通过磷脂分子间隙,较大的分子可能借助蛋白质。
看图回答1.无蛋白质2.水,O2等气体,乙醇,甘油等能通通过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思考细胞膜是如何控制物质进出的。
锻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提出合理脂双层?3.通过细胞的方向是什么?展示细胞失水和吸水图片提问: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引导:以水分子的浓度来看呢?展示自由扩散的动画。
引出小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你能总结出自由扩散的特点吗?过;思考从低溶液浓度到高浓度溶液从水分子浓度高到水浓度低观察动画总结特点: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举例假设的能力。
使学生认清水作为溶剂的特殊性。
通过观察自由扩散的动画过程,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并且从动画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自由扩散的过程。
环节三:推进新课继续展示物质进人工脂双层的图片提问: 2.不能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细胞需要吗?如果需要它们怎样才能进入细胞呢?展示协助扩散动画2.协助扩散注意:载体蛋白的特异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精品说课稿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讲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本节课是新课程教材第四章内容,知识固然抽象可是其实不难掌握,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的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
关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解析、学情解析、教课方法、教课过程、反应练习、总结反省”这样六个方面进行解析。
b5E2RGbCAP一、教材解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构成和细胞膜构造以及大概的功能,本节侧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这一重要功能,包含小分子或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经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研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色,能够培育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和前方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相关系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旁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侧重要的意义。
p1EanqFDPw2.教课目的依据教课纲领的要乞降教材的详细内容,联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构造、心理特色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制定了以下几个教课目的:DXDiTa9E3d(1)知识与技术目标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种类及特色。
b.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特色不太显然,主要重申踊跃思虑,主动自觉。
3.教课要点、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立了以下的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课难点:主动运输4.课时安排: 1 课时二、学情解析本节的讲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互换有了很浅薄的认识,经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构造,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确立了认知基础。
主动运输讲课教案
主动运输讲课教案【篇一: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生物,人教版,教案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学生:整杯清水颜色变成棕色教师:这是什么现象?学生:扩散教师: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
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
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学生:可以闻气味,鉴定化学性质等。
(前面同学已经闻到气味,请一位后排同学验证)教师:我们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
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学生:物质进出细胞需要通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回顾旧知】复习: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教师: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师生互动】教师:细胞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在实际的探究中,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用模型来探究。
出示人工合成脂双层膜对不同的物质的通透性学生活动:用人工合成的磷脂双层膜模拟生物膜,观察它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分子可以通过脂双层膜,他们有什么特点?[来源:学科网]2.哪些分子不可以通过脂双层膜,他们有什么特点?3.不能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细胞需要吗?如果需要他怎样才能进入细胞呢?学生回答:1.水、o2、co2、甘油、尿素等物质可以通过脂双层膜;这是一些小分子和气体物质等。
人教版主动运输说课稿
人教版主动运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主动运输”。
本节课的内容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不仅涉及到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和排放,还与能量转换、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等关键生命活动紧密相关。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材分析“主动运输”这一概念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
在第三章学习了被动运输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原理。
本章进一步介绍了主动运输的机制和意义,为学生理解细胞如何调控内外物质平衡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材通过图表、实例和问题探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动运输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掌握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了解主动运输的类型及其能量来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主动运输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主动运输的概念、类型及其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2.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的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被动运输的相关知识,引出主动运输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主动运输的定义、特点及其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生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验证主动运输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教师巡回指导。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到各种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输和转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等。
一、主动运输1.1 利用离子泵进行跨膜运输:离子泵是一种蛋白质通道,能够将离子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这种方式需要消耗能量,通常是通过ATP酶的水解来提供能量。
1.2 利用载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载体蛋白是一种膜蛋白,能够在细胞膜上形成通道,将特定的物质从一个区域转运到另一个区域。
这种方式也需要能量的消耗。
1.3 利用囊泡运输进行跨膜运输:囊泡是一种细胞器,能够将物质包裹在内部,然后通过融合或分裂的方式将物质从一个区域转运到另一个区域。
二、被动运输2.1 扩散运输:扩散是一种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物质会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移动,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这种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的消耗。
2.2 水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水通道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膜蛋白,能够形成通道,促进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这种方式也是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
2.3 离子通道介导的运输:离子通道是一种膜蛋白,能够形成通道,促进离子的跨膜运输。
这种方式也是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
三、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调控3.1 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可以通过调控特定蛋白的表达水平来控制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3.2 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可以影响细胞膜上的蛋白通道的活性,从而调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3.3 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等也可以影响细胞膜上蛋白通道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四、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4.1 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物质跨膜运输,生物体可以吸收到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2 毒物的排出:物质跨膜运输也可以帮助生物体将代谢产物和毒物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说课比赛获奖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定稿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又引导学生从构造去分析功能,并为教 材中“问题探讨”旳教学做好铺垫)
Q9:人工合成旳脂双层 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相比构造上有何区别?
学习性问题
Q10:什么样旳分子能够经过脂双层?
什么样旳分子不能经过?—课本问题
Q2:细胞膜旳基本骨架是什么?
Q3: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是怎样分布旳?
Q4:细胞膜构造特点和功能特点分别是什么?
Q5:细胞膜为何具有流动性?
(磷脂和蛋白质都能够运动)
内容补充
Q5
内容补充
新知识导入
降低问题难 度,前置性 问题向学习 性问题旳过 渡
Q7:假如有物质能够经过磷脂分子旳间隙进入细胞,对分子 有什么要求?
经过对比图片找到答案
葡萄糖不能经过无蛋白质旳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 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怎样解释?——课本问题
Q11:CO2,H2O,N2等气体分子以及乙醇这些小分子 是怎样穿过人工合成旳脂双层膜旳?
因为前面旳讲解已经有所铺垫(磷脂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学 生很轻易得出答案,并能认同只有体积很小旳分子才干穿过磷 脂分子之间旳缝隙。
❖ Q13:葡萄糖、带电荷旳离子等物质都不能经过人 工脂双层膜,这些物质是否被细胞所需要?
❖ Q14:它们能否经过细胞膜? ❖ Q15:你以为葡萄糖、带电荷旳离子等物质进出细
胞与什么有关?
被动运送旳总结归纳
学生经过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完毕表1
类比帮助了解记忆练Fra bibliotek巩固物质出入细胞旳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 于帮助扩散旳是( )
物质跨膜运送旳方式
教材分析 • 教学要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一线教师纯手写)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教学内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属于本章的核心,在了解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基础上,更深入、本质的探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和结构相适应的的观点。
教材采取示意图与文字相结合,逐步呈现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逻辑性强。
本章节内容的理论知识较浅显,所以教材出现了较多的图表解读,多层次的理解细胞作为开放的系统,控制物质进出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理解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过程,认识和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提高解读图表、概括、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属于微观层次,相对抽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适当的引导。
鉴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材图文结合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本节内容授课之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分小组对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及表达的能力,师生互动完成简单的当堂检测,基于此学生对几种运输方式已经比较熟悉了,再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提高训练,混有各种图表分析,综合性较强,旨在培养学生识图的分析能力,生生互动解决。
因此本节课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教法和学法由于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本课又涉及到相关的化学反应,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动手书写尤为重要。
跨膜运输方式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首先是教材与学情分析先来看一下本节的内容和地位作用。
该节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二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胞吞和胞吐。
本节是对本章前两节学习的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的一个很好地例证。
同时,与前面所学“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以及后面第五章学习ATP也有关联,所以在必修一整个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来看一下学情。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新生。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的交换已有初步了解,通过高中阶段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他们的思维的逻辑性、抽象性、目的性还很不完善,而本节有关物质的运输过程是微观的生命现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是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的类型及特点,理解并能区别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使学生体会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根据对教材、学情、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节的重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以及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难点是主动运输的特点。
二、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本节课以学生讨论、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融合比较、归纳、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逐步深入教材的内容,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复习导入、讲授新课、拓展延伸。
(一)首先是复习导入。
课堂一开始我会用自制的图片向学生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并向学生提问,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课做必要的知识准备,并引出新课,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高一生物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新人教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3节的内容。
整个必修模块一主要从化学组成、基本结构、新陈代谢和生命历程等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而本节就属于细胞代谢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第4章前两节已经讲述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及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讲解做了铺垫;另一方面,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之后,使学生明白了细胞代谢的物质交换的是怎样进行的,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细胞代谢过程。
2、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我们的教学就应该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学习知识,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又能获取相应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觉得后者对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更重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并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根据这样的理念,并参照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能力目标:会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探讨每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得到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依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跟后面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内容的学习有很大的关联,有助于加深对细胞代谢的理解,所以我把它列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依据:物质进出细胞是一个微观的过程,尤其是主动运输,可以进行逆浓度梯度的运输,学生们缺乏直观的感受,不好理解细胞是怎样实现这种运输的,所以把主动运输作为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我准备先以初中已经学过的扩散现象来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对物质分子的运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由此导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讲解,进而学习主动运输。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赛课课件 (11)
【环节三】迁移显能力 图文转化,构建坐标图并分析(小组合作完成学案)。
15
——说 设 计——
课堂小练练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16
——说 设 计——
课堂小结结
善于总结、事半功倍
以知识接龙的形式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例如:我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我会穿膜运输和 非穿膜运输;
我是穿膜运输,我会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心理特点
知识基础
能力基础
好奇心强 学习兴趣浓厚
分析能力强 探究能力强
7
——说 设 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问题导学”的教学理念, 根据学生 的认知规律,借助实验演示、自制教具展示、动画分 析,将新旧知识化为多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不断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体 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材——
重要知识
在教材的地位
该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第3节的 内容,和细胞膜的功能相关,是生物膜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例证,同时又为第 5章ATP的学习做铺垫,对学生理解细胞 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承前启后
5
——说
核心素养定能力
•通过归纳记忆常见 物质运输的方式和 判断方法,建立起 生命结构与功能相 统一的观点。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
1
说目标
说
说教材
课
说学情
环
说设标内容要求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 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课标解读教材
1.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 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4.3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前面已经学习了被动运输,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及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被动运输,对于主动运输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对比学习的方法,对于本节内容学习起来相对简单,
三、教学目标
说出主动运输的特点,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并了解主动运输对现实生活的概念,对生命的概念有进一步加深。
四、重、难点
重点:主动运输的特点
难点: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五、教法、学法
演示法:通过PPT当中的演示主动运输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主动运输的特点。
小组讨论法:共同讨论的出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
4.3主动运输
一、特点:低浓度到高浓度
需要载体
需要能量
二、意义:
八、教学反思
通过对前一节课的回忆引导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总结特点,培养正确的解决问题思维,组内合作促进交流,利用对比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微课说明---主动运输
先将授课内容制成PPT的形式,再用屏幕录像软件配音,最后转换成MP4的格式成微课
讲授演示型
适用对象
高一学生
设计思路
直接引入新课内容-----资料分析丽藻细胞内与细胞外的无机盐离子比-----分析运输方向-----导出主动运输-------观看主动运输动画模拟过程------总结主动运输特征-----巩固练习并阐述主动运输的意义
微课结构
教学过程
内容
画面
一、片头
引入课题,对比被动运输引出新授内容---主动运输
主题页面
二、正文讲解
1.资料分析丽藻细胞内离子与细胞离子浓度比引出物质运输方向中。
2.观看主动运输动动画图并启发学生思考主动输过程及特点。
3.归纳主动运输的特征。
4.例题巩固练习。
主动运输动画模拟图
三、结尾
指导解题方法并阐述主动运输的意义
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
该微课内容虽少,但学生要理解主动运输过程与特点还是比较难,所以我采用了动画模拟,可以将微观的内容宏观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效果还可以,只是没有面对学生讲解,节奏有点快。
高一生物新授——主动运输
微课编号
微课名称
主动运输过程与特点
知识点描述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主动运输是学生重点把握的内容,它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选择地吸收营养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基础知识
主动运输的过程与特征,它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教学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之主动运输》。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内容,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并不难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本课时着重学习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相联系,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在于,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流畅记忆主动运输的特点,并能举出相关实例;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三种运输方式,即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者的比较。
对于重难点的解决方法,稍后会做出说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自己能理解并说出主动运输的特点及实例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主动运输的动态模型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解读图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合理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培养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认知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法: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主动运输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掌握好这点,必须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来掌握该难点。
本节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安排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新科教授、总结对比、习题巩固五个环节
(一)复习回顾
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回顾被动运输的特点及相关实例,让学生对基础内容进行复习,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问题探讨”,用多媒体展示“丽藻细胞液与池水多种离子比”的表格,
提出问题:细胞液内CL离子K离子等浓度远远高于池水内的离子浓度,那么细胞如何吸收这些离子呢?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无法以被动运输解释,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说明:通过本环节,设立问题情景,创设物质跨膜运输的思维平台,为学生的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重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三)新课教授
(1)多媒体展示主动运输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进行解释,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主动运输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主动运输的特点。
提出问题: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主动运输对于生命现象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四)、复习小结构建体系
为了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三个常见现象,通过三个动画的展示,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三种运输方式的认识更加直观化。
教学说明:该部分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通过图形展示引发思考,并层层深入,展示出物质运输的几种方式,动画展示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同时,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既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开发了学生比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进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出问题:三种运输方式有哪些异同?组织学生分析填表,反馈和纠正。
教学说明:本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是对课本知识扩展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只有理解了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才能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既突显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反馈练习加强巩固
1、随堂训练
本部分习题,针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不同而设计,让学生思考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2、组织学生小结几种运输方式,特别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这部分内容本身并不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轻松,但是如果不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在解题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困难。
在分组讨论中,虽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还是从多角度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由于学生讨论和交流比较花费时间,容易出现前紧后松或是前松后紧的情况,因此在时间上应当注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