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中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中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物的科学,它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展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为一门涉及广泛且内容较多的学科,中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可能会感到困惑。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就能够更好地学习生物,提高成绩。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学生可以采用的有效学习生物的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步。对于生物学这门学科来说,我们要尝试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如花开花谢、动物的繁殖等,从中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参观科学博物馆、生物实验等活动,增加对生物学知识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打好基础知识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丰富的基础知识。在学习生物之前,要先打好基础知识。可以通过阅读课本、参考书和相关资料等,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等知识。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生物学习小组或报班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多做实验与观察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知识。中学生可以利用实验课程、实验室或者自身的条件,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种植植物、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
程等。同时,也可以进行野外考察,观察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活状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知识,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
四、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生物不仅需要记忆和理解,还需要培养思维能力。生物学涉及
到丰富的概念和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方式来提高自
己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思考生物现象背后的原因,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高中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
高中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
生物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培养学生
的生物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本文将探讨
如何在高中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是培养生物思维能力的基础。在高中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激发学
生的兴趣。此外,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展示
生物科学的应用价值,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生物
思维能力。例如,采用项目驱动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生物科学
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引导学生进行探
究性学习,通过实践和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
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对于提高他们的生物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实
验和验证。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培养他们
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注重跨学科整合
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注重跨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
生的生物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生物知识与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
进行整合,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跨
学科整合,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生物现象,并进行跨学科思考和创新。
五、实践与实验的重要性
实践与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不可或缺。教师应该给予
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验环境,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和
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建议(经典)
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建议(经典)
初中生物研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初中生提高他们的生物研究能力。
1. 建立良好的研究惯
- 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惯,避免拖延。
- 定期复已学知识,巩固记忆。
-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研究时间,避免研究焦虑。
2. 理解基础概念
- 重点掌握生物学的基础概念,并深入了解其含义和作用。
- 建立科学的研究框架,将研究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记忆效果。
3.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籍,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 参加学校举办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加强对实际操作和观察的
理解。
- 制作思维导图和总结笔记,帮助整理知识点和记忆。
4. 积极参与课堂
- 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加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 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加深对复杂概念的理解。
- 能够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5. 关注实际应用
- 了解生物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提高研究动力。
- 关注最新的生物科技和研究成果,拓宽对生物学的认识。
初中生物研究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合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惯的培养,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为将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打
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提出的建议希望对初中生的生物学习有所帮助。祝愿初中生们在生物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学感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图示、图例、图表、实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2)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3)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在新课标必修各个模块中都有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分子与细胞模块涉及到的有“必需氨基酸”“囊性纤维病”“细胞的癌变”;遗传与进化模块涉及到的有“人类的遗传病”;稳态与环境模块涉及到的有“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一定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如对于“必需氨基酸”的学习,就要联系到人体的营养,联系到日常的膳食种类,联系到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细胞的癌变”“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知识的学习,要结合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有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患病概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重要性。对于“人类的遗传病”有关知识的学习,要结合优生优育这些与人们关系紧密的话题,培养学生的优生观念。
让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对生命现象本
质的探究历程,比如对生物体组成元素的探索、细胞学说的建立历程、生物膜成分与结构的认识历程、酶本质的认识历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通过让学生重温生命现象的探究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是需要能量驱动的,是运动的,是联系的,是不断向前进化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构成高中生所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课堂教学可培养学生健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和技能,可促进学生的综合生物素养得到提升。
1.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
首要的条件是生物老师是否具有过硬的生物素养和业务素质。生物老师是学生获得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顺利有效完成生物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者。生物老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一心扑在教学上,才能以教学为己任,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和高效开展。
2.关注生命起源,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理念
人是有生命的,要借助生物学科中的生命的起源及发展的知识和理论,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珍爱生命,根据科学经历和科学家传记,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健康的生命观念,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材中记述了不少科学发现的经过及科学家传记。给了学生生动的启示平时细心观察、思索、勇于实验,就可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
3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多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实践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学习,提升探究精神与探究思维。
如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观察、分析、探索和实验等角度,介绍如何培养学生
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实践是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
实践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通过实践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野外考察、植物培育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
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观察和分析是生物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准确记
录和深入分析,才能获取真正的生物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
物实验、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生物的现象、
结构、功能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探索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探索是生物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探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
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任务,引导
学生积极思考、钻研相关文献、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实验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
手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掌握
科学研究方法。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是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
师可以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讲解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引
如何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在学校开设的众多学科之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许多经典的生物学知识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学生通过书本学习和实验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理论和操作技巧,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全面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科学素养自主学习能力
又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一改以往以分数论成败的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而是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将学生放在教学的突出位置。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在理论中学习、实验中观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一名从事生物教学二十余年的生物教师,我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出看法与建议。
一、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生物课堂,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将本节内容及时地教授给学生,教学侧重点在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种纯理论的信息接收模式阻碍了学生
的天性,从而将学生的好奇心直接扼杀在摇篮里。学生的好奇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联系,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呈正相关。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直接关联的自然学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学生好奇的角度出发,通过生活的实际情境有效插入知识点。例如可以选择向日葵为什么永远向着太阳、加酶洗衣粉为什么能有效去污、苹果和生的香蕉放在一起之后香蕉会变黄、酒是如何酿造的等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引言:
研究生物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在研究生物的过程中感到乏味和困惑。为了提高学生研究生物的兴趣,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方法一:实践与互动结合
- 提供实践机会:组织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和植物/动物标本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并实践生物知识。
- 互动研究:采用小组合作研究、角色扮演、游戏和演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方法二: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生物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物种保护和生态平衡等话题,让他们认识到生物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方法三:创造性研究活动
-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生物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
实验操作能力。
- 制作模型: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
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生物知识。
方法四:鼓励个人探索
- 个性化研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层次的研究
资源和挑战,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深入研究生物知识。
-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参与科学竞赛或科学展览等。
结论:
通过采用实践与互动结合、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学
习活动和鼓励个人探索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应积极尝试这些策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情,促进他们全
面发展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作者:何彬
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08期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个人认为生物科学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健康知识与意识。(2)对生命现象本质的理解。(3)环保知识与意识。(4)对生物前沿科学及生物技术的了解。(5)科学探究能力。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图示、图例、图表、实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2)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3)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在新课标必修各个模块中都有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分子与细胞模块涉及到的有“必需氨基酸”“囊性纤维病”“细胞的癌变”;遗传与进化模块涉及到的有“人类的遗传病”;稳态与环境模块涉及到的有“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一定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如对于“必需氨基酸”的学习,就要联系到人体的营养,联系到日常的膳食种类,联系到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细胞的癌变”“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知识的学习,要结合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有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患病概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重要性。对于“人类的遗传病”有关知识的学习,要结合优生优育这些与人们关系紧密的话题,培养学生的优生观念。
小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小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它研究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育、演化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生物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身边的生态环境,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那么,小学生如何能够学好生物呢?
1. 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孩子对生物学产生兴趣,才能愿意主动学习。家长可以通过观察生物现象、带孩子去自然公园等方式,激发孩子对生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
2. 走进大自然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孩子们应该亲自去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生物。可以组织户外实地考察活动,去公园、山林中观察植物、动物,孩子们通过亲自触摸、感知、观察,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点。
3. 多媒体辅助学习
现在有许多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工具,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孩子可以通过看图书、观看生物纪录片、播放生物教学动画等多种方式,直观地了解生物的信息。例如,通过观看动画片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规律。
4. 创设实验环境
小学生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加深对生物
知识的理解。家长或老师可以在课堂或家庭环境中,设置一些简单的
实验,如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培养动手能力
生物学的学习也需要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组织一些手工制
作活动,如制作植物模型、动物标本等,让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更
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结构和特点。
6. 运用科技手段
现代科技手段给生物学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孩子们可以使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生物素养是指个体在生物领域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它不
仅涵盖了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还包括对生物科学方法的运用和
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环境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
生的生物素养。
一、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基础。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
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和资源。同时,提供舒适的课堂环境和合理的教学设施,为学生学习生物学创造良好
条件。此外,引入生态教育理念,组织学生参与生态保护活动,增强
他们的环境意识。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密切相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
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
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进行生物实验和科学探究。采用多媒
体教学手段,使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此外,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通过讨论、讲解
和演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实践和应用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和应用是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重
要手段。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调研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开展科普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和应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
四、加强自主学习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几个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
1.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推理,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和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提供实验和观察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可以通过实验课、实验室作业或者课外科学活动来实现。
3. 培养科学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好奇心。可以通过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提供问题解决案例和启发性问题来帮助学生培养探究意识。
4. 强化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可以通过实例分析、案例探究和科普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实际应用的教学。
5. 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包括质疑精神、实事求是、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等。可以通过分析科学伦理问题、开展科学论证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以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41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文/翟改战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作为生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求知的欲望。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主动、愉快的追求、尝试和体验。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呢?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如我在上七年级生物第一堂导言课时,将学生带入多媒体教室,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一幕幕奇妙的生活画卷:既有学生熟悉的花鸟虫鱼,一望无际的麦海稻浪,碧波万顷的蓝色海洋,也有从未领略过的神奇微观世界。这些熟悉和陌生的画卷,怎样不勾起学生的无限遐想,渴望探究生物奥妙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就为学习新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巧妙地引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可通过将故事、演示实验以及对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关注,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病毒》一节时,让学生先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病毒的情况,并且说出他们是从那儿得到这些知识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新课。又比如,教学《开花和结果》一节,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出示各种花的图片,让学生依次说出各种花的名称。之后我借机提问:形态各异,姹紫嫣红的花的确很美,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花朵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在欣赏之余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探讨新知。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自然科学以及相应的科学方法、思维方式上
的了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培养
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将从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
一、教师的作用
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
该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准确传授科学概念和原理。其次,教师要具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讨论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
观和伦理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应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生活中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知识进
行教学。例如,可以讲解身边的物理现象、化学反应和生物生长等,
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此外,教学内容还应该
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
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
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
以运用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在讨论课中,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探讨来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
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在日常生物教学活动中应该
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
一、通过介绍现代生物科技成果,培养生命科学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不仅介绍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还突出生
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在生物教学中,通过了解这些生物学
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意识。如,在“生物与生物学”的开篇之际,了解转基因遗传工程、试管婴儿、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前沿
知识。我国科学家通过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植株,培
育成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全部基因及其在染
色体上的位置测定,破解了人类遗传和生老病死之谜。在教学中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
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热爱生命的科学意识。
二、实施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王国奥秘的重要途径。在生物教学中,通过主动
参与、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变被动学习为自
主探究。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提高学习
效率。比如,在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尝试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学生通过配置不同浓度的“酸雨”,
跟踪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得出不同浓度的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结论。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生物课程的根本目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进行个人决策所必须掌握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领悟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忽视了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负担很重。这样既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要认真研究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期待、好奇、激动的求知意境,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在生物教学中从现象人手,提出问题,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思索问题,直至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问题可以由教师根据现象引导学生提出,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自己提出。现象可以通过实物或实验,也可以通过播放课前摄制好的录象片来展示,有条件的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这样要比用文字去描述现象更具体、直观,更容易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的重点内容是叙述生物生命现象的七个基本特征,上课时教师先提问题:“大家见过许多生物,请问你们能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吗?”学生的回答都集中在“它们有生命”。进一步问:“如何知道它们有生命?”马上就有学生说:“将鸡蛋浸入水中,它表面有气泡冒出,这就说明鸡蛋有生命。”又问:“为什么?”学生的思维会随着由现象引出的问题而活跃起来。气泡冒出说明鸡蛋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凡生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体内有物质和能量转变,即为新陈代谢。此外,由学生回答“鸡蛋能孵出小鸡,小鸡能由小长大”,引出生物能生殖和发育,生物有生长现象;由“小鸡与母鸡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引出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由“鸡蛋由细胞构成”,引出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等等。这样以“蛋”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议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注重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引典激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变革评价方式。
【关键词】培养加强注重引典变革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四大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素养教育的第一特点在于其基础性,即使所有受教育者都具备一种最基本的学识、能力、思想和品质,发展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在于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依照课标的要求,力求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还应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解决教学中难点,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细胞减数分裂”这一节课时,可以通过设计三维动画来显示染色体有规律变化,并通过音频、
色彩的辅助,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人机互动的手段获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的积极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倾注极大热情,形成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意志品质。还要充分挖掘生物科学的成就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从而实现基础知识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科学品质(对科学的兴趣、情感、意志和作风)相统一。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
1、通过验证实验培养操作技能
科学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基础要素。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要求,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中,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是构成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创造“科学研究”的气氛,激励学生大胆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程序开展探究学习。也可以通过使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设计、动手操作、尝试分析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滋味,新课程中,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的内容很多,比如,“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等,类似这些内容的实验教学,我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已设计实验,在设计时,特别强调方案的独特和新颖地方。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生物学实验方法,能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现象,还能在探索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科学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教学中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指出,要重视科学本质,重视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在生物科学史中,不仅记载着生物科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而且蕴涵着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体现着科学家尊重事实,服从真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注重科学史学习,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因素,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适当选取或处理相关史料,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单元课题的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的,使学生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乃至创造性思维方面多些感悟。
比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史”等内容,都蕴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素材。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推想,再将推想与格林菲斯的推想相比较。这样的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四、引典激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培养科学精神,能为学生一生中技能、能力的发展和运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长久动力。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善于合作,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学中我通过课本中的经典实验,并引用一些课外的“科学家与他的经典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例如,在学习“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内容时,要通过介绍或播放袁隆平为了探索杂交水稻的奥秘而每天与合作者蹲在稻田里反复实践、观察研究,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后,永不气馁,不断总结,执着追求,最后获得成功,创造出自然界从来没有的动植物新品种的艰辛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进步与成功,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他们的每一步成功都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研究需要顽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以及不断地探索通力协作,才能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教材中,“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孟德尔和他的遗传规律”等内容,都是培养
学生科学精神的素材。教学中,尽可能地挖掘科学知识背后的这种隐性课程资源,再现知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人们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积累过程,从中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和理解生物学概念,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培养科学素养,要变革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具有教学的功能,适时高效的评价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能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方向及效果。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要在评价方式上下功夫,改变原有的单一纸笔的评价方式,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从整体出发,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要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分析、评估信息的能力,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观察、实验等获得经验性材料的方法及技能的准确性、灵活性等各方面给予恰当的评价,另外还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好奇心等。
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上五点,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那么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有极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