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介绍
20.创造宣言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议论文的自我介绍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议论类型:立论 驳论 驳论方法: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研读1—3段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驳论文,那么作者是如何 引出议论话题的?
总结: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 住的行宫,就能开出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总结:强调了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品味语言——比喻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 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品味语言
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中的修辞及其作用。
品味语言——排比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排比句。 总结: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 《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总结: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 之作。 (3)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 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 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创造宣言》 陶行知
作者介绍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 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shè)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 民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 大众教育问题》等。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赤子之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 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 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
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人物简介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本名文濬,安徽省歙县人。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人民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生平1891年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6岁蒙馆,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
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
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
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
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陶行知先生简介
陶行知先生简介家境清寒。
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但因生活贫困无力入私塾读书,6岁时蒙馆塾师方庶咸秀才视其资质聪颖,为其免费开蒙。
8岁到万安镇经馆伴读,11岁又回到黄潭源自学,有时也帮父母参加田间劳动。
15岁进入歙县教会学校——崇一堂学校读书。
因陶母在本校帮佣,英人校长唐进贤喜欢勤劳聪明的陶行知,准其免费读书。
17岁崇一堂毕业后独自远离家乡,考取了杭州广济医学堂,因不满该校歧视非教徒学生,入学三天后便愤而退学。
18岁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后直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就读,是该校的首届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担任金大学报《金陵光》中文版主编。
四年后,陶行知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
毕业典礼上,他以优异毕业生的资格,宣读了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论文表露出了他最初的教育救国的思想。
1914年(23岁)陶行知在大学校长包文先生的鼓励和亲友的赞助下赴美留学,考入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攻读市政。
第二年便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但他没有在伊利诺斯大学读完,便于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
原因是,他深信没有真正的公众教育,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且他认为第一流的哥伦比亚大学是他攻读教育的最好的学校。
他决心将来为祖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奉献终身。
他理解到“教育苟良,则人民生计必能渐臻满意。
可见教育实建设共和最重要之手续。
”1917年在哥大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毕业回国,他说“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
毕业回国后即1917年9月应聘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0年的教育生涯。
为方便起见,我们分几个阶段向大家介绍一下陶行知的从教经历。
(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1918年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1921年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同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他任主任干事。
其间他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第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高中常识陶行知简介及代表作品
高中常识陶行知简介及代表作品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这也是高中语文的常识之一,我们必须用心去掌握。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陶行知简介及代表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陶行知个人简介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籍贯安徽歙县,祖籍浙江绍兴。
新安陶氏族谱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族谱的封面上明确记载了新安陶氏祖先于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由绍兴府会稽县来徽州,举家定居歙县城西古溪村。
《新安陶氏族谱》封面的原文如下:大明正德五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分支迁居江南徽歙之西,曰古溪,后移下黄潭源。
故确定陶氏先祖为500多年前由浙江绍兴迁居徽州。
1897年,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免费为其开蒙。
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
1905年,进入歙县__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
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1909年,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读大学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
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
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他赴美留学。
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便毅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陶行知生平简介
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
那是陶行知1938年在武汉大学做的一次演讲。那 一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的,不仅全校师生都来听, 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他们都知 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来一睹他的风 采,并听他说些什么。 会议开始后,有几位先生先后上台作了演讲。轮 到陶行知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他 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他戴着眼镜, 穿着西服,未曾开口,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大家屏 息凝神,都望着他,等他开口说话。有的人还打开速 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主要生平
陶行知,1891年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 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陶行知手迹(1930年夏)
[2]
祖籍浙江绍兴,6岁蒙馆,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 所办的崇一学堂。 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受辛 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 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 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与胡适同 乡又同学。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 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 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 动地自己去吃米” 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 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 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 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 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 躬,说:“我的话讲完了。”便退下场去了。
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周恩来 万世师表。——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 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 尔(印度诗人、哲学执委和常委。 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 的宣 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 示支持。 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 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 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 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 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 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陶行知生平简介
汕职院自然科学系陶研会第七届理事会成员会长:郭素绿副会长:郑灿彬谢锦旋张跃跃秘书长:黄丽晓副秘书长:姚欣琼贝琼华学术部部长:陈日兵何庆霖文娱部部长:陈俞敏苏婉仪宣传部部长:陈晓锋李佳骏组织部部长:吴燕红张木标自然科学系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自然科学系第七届陶研会理事会2011年9月21日陶行知先生生平简介一、陶行知资料陶行知,原名文浚,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人,生于1891年10月18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大众诗人、革命战士。
1914年,陶行知在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典礼上,宣读了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同年8月,赴美留学于加州伊利偌大学攻读市政学,期间曾任学生会干事。
次年获政治硕士学位,并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教育科学,师事杜威、孟禄等名家。
1918年在南京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1919年2月发表《试验主义与新教育》一文中,他提出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林伯渠曾赞他是“反洋化教育”、“反传统教育”的旗手。
1920年12月他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促进会。
由于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故用名“行知”。
1921年10月29日,陶行知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务长、教授孟禄博士(他美国时的老师)到广州进行科学教育性实际调查情况,他当翻译。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来祖国南大门广州市;同年12月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他任主任干事。
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
早在20年代,陶行知就认识到普及教育的重点应当在农村。
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庆师范。
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在上海大夏大学发表了《创造的教育》演说, 1932年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走进陶行知
有一种爱叫前世有缘
如果说汪纯宜是陶行知尊之重之敬之的发妻,那么吴树琴则是让他疯之 癫之狂之的前世命定的爱人。
吴树琴遇到陶行知的时候,他正因得罪了蒋介石而被通缉,整天东躲西 藏不得安生。那年吴树琴18岁,而大她25岁的陶行知已过不惑之年,纵然 如此,早已有仰慕之情的吴树琴还是会经常和同学一起前往陶行知的避难住 所讨教。 仿佛命中注定般,知道妻子逝世后悲痛的陶行知在吴树琴的陪伴下得到 安慰,而他也渐渐萌生爱意,1939年,陶行知和吴树琴举行了简单却又非 同一般的婚礼。 婚后,两人生活在重庆北碚檀香山桥附近一个二层旧碉堡中,生活清贫, 连日常的蔬菜都需要自己去耕种,但生活却过得极其甜蜜,只是这样的生活 没有维持太久,1946年,陶行知突发脑溢血过世,而他们的婚姻才不过八 年。
第二任夫人:
吴树琴(1912- )安徽休宁人,中共党员,是陶行 知的续弦夫人.她崇敬陶行知的人格与创业精神而 相爱结婚.陶行知曾为自己创作一首结婚歌词:
“男先生,女先生,结了婚,打日本,怎样打日本?团结
去斗争,结婚革了命,不再为自身,为民族,求生存,联 合起来誓不分”. 1946年7月25日凌晨,陶行知因操劳过度,不 幸与世长辞。2003年12月,吴树琴在南京病逝, 享年88岁。
自立立人歌 一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 上, 不算是好汉。 二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别人的事我帮忙干, 不救苦来不救难, 可算是好汉?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是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人格精神、教育思想、令人敬仰。
十几年前,我曾在朋友处看到《陶行知文选》、《学陶师陶一百题》,就如获至宝,借来阅读,受益匪浅。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人民教育家,感受他的伟大与崇高。
他坚强有毅力。
幼年时的陶行知就是个坚强有毅力的人。
1902年,陶行知家境十分贫寒,11岁的陶行知失学了,在家中帮助干活。
父母不忍耽误孩子一辈子,请人介绍陶行知到歙城上路街程郎斋门下求学,半工半读继续学业。
陶行知每天挑柴至城里卖掉再上学,下午被特许提前回去,赶到南山砍一担柴回家,每天来回路程20里。
这艰辛的半工半读也随着家贫日剧而中断了,陶行知只有一边劳作一边自学。
当时歙县有位学问极好的贡生王藻老先生,受聘在歙县航埠头曹家任教。
曹府是宰相门第,父子两代大学士,候门似海,陶行知鼓起勇气,带着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登门求教,其好学聪颖,使王藻老先生破裂收其为门生。
两村相距15华里,平常陶行知五六天去一次,不能劳作的雨雪天就天天去旁听。
一个风雪天,陶行知前往航埠头,途中路难行,到时王先生正在授课,陶行知不敢惊动,恭敬静立门外。
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王先生无意一瞥,才发现门外满身批雪的陶行知,大为感动。
艰苦环境对他的磨炼使他比别人懂事更早。
坚强的意志、毅力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他重视平民教育。
1917年,26岁的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介绍一名教育家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位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教育理念及其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陶行知先生的生平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浚,字知行,湖南长沙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曾在多所学校担任校长、教授等职。
他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1.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身体、劳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社会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主张教育应该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限,将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他认为,社会是教育的广阔天地,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创造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德育为先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德育为先”的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石。
三、陶行知先生的影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陶行知介绍300字
陶行知介绍300字
陶行知(1891年12月26日-1946年7月5日),字云间,号青云子,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军事家。
陶行知早年求学于日本,后留学美国。
他深受西方文明的熏陶,特别是受到美国教育理念的影响。
回国后,他投身中国教育事业,提倡新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创办了多所学校,提倡实用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实践中,还表现在他的著作中。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实验学校之我见》,该书系统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反对机械教育,强调个性发展,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相长”等理念。
除了教育事业,陶行知还涉足军事领域。
他参与过北伐战争,担任过军政要职。
在战乱中,他依然秉持着人道主义的信仰,关心士兵的生活和教育。
他的军事生涯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陶行知因其杰出的教育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人物。
介绍陶行知
介绍陶行知陶行知,字行知,号桃李洞主,清末民初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革命家,与张伯苓合称“陶张派”,其中陶行知更是中国一届又一届政治家及思想家所认可及尊敬的杰出人物,时也是早已消失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军人物。
陶行知于1861年出生于山东淄博。
其祖宗是山东淄博财富的地主,自他的父亲仕宦出身的家庭,给他提供了完善的教育环境。
他就读于济南应用学校,曾就读北大、清华大学,并后继而去日本留学,在京都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陶行知出身于家庭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和日本的思想,利用丰富的经验,把三者融合在一起,让自己成为了研究中国文化和实践中国教育的中心人物。
他一直集中力量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坚持“立人之本,育贤之道”的教育观,强调以培养学生的人格来改善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发起“健康中国派”,向传统文化反抗。
他推行“全民教育”理念,力图改善当时的封建教育体系,在教育课程上言出必行,更以其著名的《尽可能选择》,深受中国学生的仰望。
陶行知在政治上的理念也是他的倡导多样化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主张和平改革,反对暴力革命,以求政治的和谐;反对奴隶制,希望阶级的和谐与革新;倡导宽容,反对种族主义、宗教偏见和政治歧视,倡言追求建立自由、民主、公平的新社会。
1899年,陶行知去世,终年38岁,至今他在教育、文学和政治上的思想仍是一代代中国人所崇敬的,他的思想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他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象征人物”,也是中国走过“传统”到“近代”的改革过渡的重要缔造者。
时至今日,陶行知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他的作品和思想仍然被研究、被传颂,他的名字也被用在政治宣言、教育促进中。
陶行知的思想对于当今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将继续将他的思想传播出去,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先声。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介绍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介绍中括号主题: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介绍【引言】红星照耀中国,是对那些对中国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称赞。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的人物,他们俨然如同明亮的红星一样,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力量。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问题,介绍几位红星照耀中国的人物,并让我们一同了解他们的卓越事迹和影响。
【正文】一、陶行知陶行知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民主斗士,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农村教育的理念,并通过实践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他主张"为人要有自己的尊严,不能低头做牛做马",一直致力于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陶行知在他有生之年,致力于推行农村教育,使许多农村孩子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包括今天的教育家。
二、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推动者,他也是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
邓小平深知中国长期以来的内外困境,于是提出"稳定是硬道理"的思想,通过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个巨大的国家庞然大物,需要顺势而动,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三、马云马云是中国现当代商界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是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将中国互联网行业推向了世界舞台。
马云在中国商业界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他的成功也为更多的创业者树立了榜样。
他引领了中国电商的潮流,改变了人们购物的方式。
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四、李娜李娜是中国网球运动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也是中国红星照耀中国的代表之一。
她是中国首位在大满贯赛事中取得单打冠军的选手,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网球争得了无数荣誉。
李娜追求自由、坚持自我,她的坚韧毅力和在场上的卓越表现,使她成为了众多年轻人的偶像。
她的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网球的实力,同时也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陶行知人物介绍
陶行知人物介绍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
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
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
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师从杜威。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他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晓庄师范。
1930年4月,-反动0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师范学校。
陶行知受到通缉,-临时避难日本。
1931年春,陶行知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
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
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
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
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后改为知行、行知,安徽歙县人,家境贫寒,在当地一位私塾先生和他外祖父的帮助下,读了几年《四书五经》。
1906年入教会学校崇一学堂读书,开始接受西方教育。
1910年考入南京汇文书院预科。
1911年,汇文书院与其他教会学校合并为金陵大学,陶行知进入金陵大学文科学习。
1914年以优秀成绩毕业,留学美国。
1915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受近代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孟禄等。
1917年回国后,先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的教授和教育科主任,主编《新教育》杂志。
后来到北京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总干事。
从1923年起,陶行知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和晏阳初等人倡议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先后赴河南、浙江推行平民教育运动。
认为平民教育是改造环境、把握国家命运的重要方法,幻想利用平民教育打破贫富贵贱,“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1927年,为了大范围地推广乡村平民教育,他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了晓庄师范,计划培养一批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康健的体魄和艺术的兴趣的乡村教师,然后由他们去办乡村学校,以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同时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1930年,晓庄学校被国民政府下令查封,陶行知遭到通辑,逃到日本。
1931年回到上海,从事科学普及教育,他首先发起了"科学下嫁"运动,创办"自然科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编辑《儿童科学丛书》和《大众科学丛书》,向儿童和普通老百姓介绍通俗科学知识。
1932年他开始从事工学团的试验。
工学团实际上是一种以贫苦工农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
《陶校长的演讲》作者简介
《陶校长的演讲》作者简介陶行知简介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
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
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
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
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
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
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
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但是,开展乡村教育决非易事,它需要有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地为之奋斗。
因此,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
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解放儿童的眼睛
4、解放儿童的嘴
5、解放儿童的空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所创立的
“生活教育”理论。为改变当前教育脱 离生活实际、学校脱离社会实践的现状 指明了方向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Fra bibliotek一、使幼儿教育内容更为生活化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1、幼儿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教
人要从小教起 2、幼儿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大计 3、幼儿教育有利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
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
“儿童健康比什么都要紧” 2、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他们从小热爱
科学 1932年,陶行知特意指出,幼儿园要重视科 学训练,要求幼儿园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材 料,重新改造现有的故事、游戏、歌曲,公 主、王子的童话时代已经过去了。他提倡小 孩子“玩科学把戏”
三、运用“做中学”的教育方法
谢谢观赏!
介绍
姓名:陶行知
原名:陶文睿 乳名:和尚
出生日期: 1891年10月18日 病逝日期:1946 年7月25日 籍贯地:安徽省 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陶行知关于教育的书有《陶行知文集》、
《创设乡村幼稚园的宣言》、《幼稚园 的新大陆》、《如何普及幼稚园的教 育》。 他曾师从于著名教育家杜威、孟禄等人。 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
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陶行知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适合中国 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
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不仅有丰富深刻的幼儿
教育思想,而且亲自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 幼儿园,是中国乡村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开 拓者。
生活即教育给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教
育应该以幼儿生活为中心,要从幼儿生 活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在健康的、科 学的、有趣的生活中使幼儿受到生动活 泼的教育,得到和谐愉快的发展。
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
幼稚园 1926年10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1891-1946年)针对当时幼稚园存在 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三种弊端,在 南京燕子矶创办了第一个中国的、省钱 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其办园方针是 “适合国情、节省费用、裨益平民”。
在他留存下来的教育遗产中,幼儿教育思
护幼儿,懂得幼儿心理特征,能根据幼儿的 年龄特征施教,决不可漠视小孩子的需要、 兴趣、能力、性格和情感。 重视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母亲在幼儿教育中的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2)父母对于子女教育应该有一致的态度 (3)反对溺爱。
六大解放——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1、解放儿童的头脑
陶行知不仅重视儿童早期的科学教育,而且
身体力行,亲自教儿童“玩科学把戏”,积 极创办自然学园,提倡把科学下嫁给儿童。 3、重视幼儿的劳动教育,培养幼儿从小热 爱劳动 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 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 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幼教工作,要关心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