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题方法大全
文言文阅读满分解题攻略
文言文阅读满分解题攻略一、"猜读八法"攻克文言虚词"堡垒"文言文的猜读,不仅实词管用,虚词也相当给力。
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灵活多变,因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加强朗读、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的同时,探寻规律,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推断技巧。
以下八法,谨供参考。
一、代入筛选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
二、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
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三、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如“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
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是我们语文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很多人说不知道该怎么答题,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1、“词性(词类)”总共十二种,实词、虚词分两边:名动形、数量代;助叹拟、副介连。
文言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摘要:一、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1.词语理解2.句子翻译3.内容理解三、文言文阅读的技巧1.篇章结构分析2.关注题干信息3.前后联系推断四、实战演练及策略五、总结与建议正文:一、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到我们的学业成绩,也关系到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因此,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1.词语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生僻词汇,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结合语境、成语推断等方法来理解其意义。
2.句子翻译: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思,同时注意语法和句式的转换。
3.内容理解: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判断文章的体裁。
三、文言文阅读的技巧1.篇章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判断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的。
2.关注题干信息:仔细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指导答题方向。
3.前后联系推断:通过前后文的关联,推断出句子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实战演练及策略在实际做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答题方法和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快速浏览、精读、圈画关键词等方式,迅速找到答案。
五、总结与建议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
我们要多做文言文阅读练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文化背景知识,拓宽视野,增加对文言文的兴趣。
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一)断句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通文意(四步骤)①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②断出几个大的层次。
(句首、句末虚词)③按前后顺序,边琢磨边断句④检查已断句部分,疑难处根据上下文推断2、标志①句首语气词:夫、其、斯、惟、盖、盍、且夫、若夫、乃夫、凡【谨、敢、窃、请等表敬副词】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前面可断开。
②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以、然则、纵使等词前面可断开。
③句首叹词: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④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继而、斯须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⑥句末语气词:也、哉、矣、乎、焉、兮、耳、耶(邪)、与(欤)、而已、也与、也邪、矣哉、也哉、也已、也已矣、焉耳矣3、语法①名词: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做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办法,结果如何②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关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③代词: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读懂选文的技巧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答题技巧】(1)文言文断句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a.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b.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c.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d.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e.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内容概括和分析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⑹强加因果关系。
(3)文言文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归纳一览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归纳一览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好语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努力和积累。
特别是在学习文言文方面,更需要学生去理解和消化。
本文就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单词的理解和记忆文言文中有很多不常用的词汇,学生必须掌握这些单词的意思和用法,才能够理解文言文。
除了常见词汇外,还需要重点掌握文言文中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
如果遇到生疏的单词没有看懂,可以先看上下文,根据句意大致推断出单词的意思,然后再查阅相关的词典。
在复习时,可以将这些生疏的词汇整理出来,多背多练,以便能够熟练掌握。
二、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句式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多次阅读才能理解。
在翻译时,可以先将句子的主干和谓语找出来,并注意语序的变化。
同时要注意翻译时不能太过字面,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合理的翻译。
例如,“昔者秦穆公之时,楚、齐皆三分其地”这句话的翻译应该是“秦穆公时期,楚国和齐国都将其领土分为三份”,而不是“昔者秦穆公的时候,楚国、齐国三分其地”,后者虽然翻译出了字面意思,但是不能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三、背记重点句子和篇章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比较重要,需要反复研读,进行深入的理解。
例如,“勤奋者胜天,懒惰者败地”这句话就是一个经典的名言,对于学生来说必须要掌握。
此外,对于一些重要的篇章,也需要进行背诵和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例如《论语》、《孟子》、《庄子》等经典篇章都需要学生仔细琢磨,加深理解。
四、扩大阅读量和背景知识除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还需要扩大阅读量和提高背景知识。
可以阅读一些名家文章,如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轼等,这些文章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学习文言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五、多做练习和模拟最后,多做练习和模拟考试也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古文答题的方法
(一)节奏划分此类题首先应明白句意,根据现代汉语的语句读法予以明确。
其次可根据句子的句子成分,利用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最后,可凭借平时阅读的语感加以判定,进行印证。
方法要点如下:1.按词语划。
如有些句子开头有发语词“盖、夫、若夫、至若、惟其”等;有些是时间副词,如“未几、俄而、少顷、顷刻、刹时”等。
这些词语后面要作停顿,有缓解朗读语气的作用。
有些词语具有表转折、递进、顺承关系的虚词,如“而、以、然、则”等,需要在其前划断,如“濯清涟/而不妖”。
2.按成分划。
一般而言,文言文朗读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
依据主谓宾成分,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予以划断,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非/士之怒也”。
3.按结构划。
文言语句句式结构错综复杂,所以有时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形成的关系加以判断。
如:并列关系“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承接关系“辍耕/之垄上”其中的“辍”和“之”是两个表承接的动词;假设关系“战/必胜矣”等。
4.按句序划。
这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文言倒装句式,如“咨臣/以当世之事”、“何陋/之有?”等。
总之,对于划分停顿,需要平时多加朗读训练,培养其文言阅读的语感,以达到熟能生巧之功效。
(二)字词理解文言字词分实词和虚词,而中考考查的大多是来自课内的文言实词,所以立足于课本,平时加强对课文里的重点实词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课内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都要熟记,因为很多实词的意思都是约定俗成的。
方法要点如下:1.望文造词。
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不妨根据其在句中的意思运用合理的“造词法”进行组词,使之解释通顺、合理。
如:“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中的“广”,引申为“扩大”。
2.联想拟词。
运用“联想法”,将词与词进行一定合理的联想,符合句意即可。
如:“期是陋室,惟吾德馨”中的“馨”,现代汉语是“温馨”,显然在这不合适。
可以与前文中的“名、灵”相联系,再者品德只有高下之分,因而可以推测这“馨”字是“高尚”之义。
(完整版)最全文言文答题技巧
最全文言文答题技巧,帮你整理好了一、预备知识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预备知识三:其他高频词汇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二、如何答好每一道题1.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
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1. 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1) 注重字词的理解:文言文的字词使用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解,尤其是一些古词古句的含义。
(2)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经常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意思,掌握这些手法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意图。
(3) 理解句子的结构:文言文常常使用长句和复杂的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结构有助于把握句子的意义。
(4) 注意上下文的关联: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典型案例等补充说明,需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理解全文的内涵。
2. 文言文阅读答题常见技巧(1) 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定答题的重点和角度,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2) 先通读全文:在回答问题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意图。
(3) 突出关键词语: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将关键词语标注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准确回答。
(4) 结合上下文寻找线索: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寻找线索,理解句子的含义,以确保回答的准确性。
(5) 注意排除干扰选项:在选择答案时,要注意排除干扰选项,根据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判断,避免被干扰选项误导。
3.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点(1) 对比四书五经:文言文中常常引用四书五经的内容,对于熟悉四书五经的学生来说,理解文意会更加容易。
(2) 理解成语典故:文言文中经常使用成语典故来表达意思,了解常见的成语典故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3) 分析人物性格:文言文中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人物性格是常见的手法,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意。
(4) 把握作者立场: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常常通过语言和修辞手法表达出来,理解作者的立场有助于把握文意。
(5) 善于推理:在回答问题时,应善于运用推理能力,通过分析上下文、对比四书五经等方式进行推理,得出准确的答案。
4.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小结(1) 必须加强对文言文基本词汇和句法的学习和理解。
语文文言文6个万能答题公式
语文文言文6个万能答题公式
1.阅读理解:先把文段读几遍,找出关键词,弄清楚文章主旨和作者
意图。
然后从字面意思出发推理,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理解,最后得出答案。
2.对句子进行解析:先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要素,再看词语的用
法和句子的结构,搞清楚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思想。
3.总结概括:先分析文字的结构和要素,整理出主要内容和观点,再
根据这些内容和观点进行概括总结。
4.对比分析: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异同点,先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
不同点,再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最后得出结论。
5.推理判断: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推理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中需要
注意逻辑关系、转折、修辞等语言的因素。
6.作文写作:写文章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要点得当,层次
分明,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流畅。
可以采用因果分析、举例说明等方法来
支持自己的观点。
高考复习文言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文言断句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二)虚词断句法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及万能解题模板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及万能解题模板文言文对于很多高考考生来说都是一个特别头疼的问题,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答题技巧和模板,供考生参考学习。
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阅读技巧高中文言文怎幺学文言文翻译方法一、文言文的答题技巧之四个方法1.文言文实词题——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2.文言文虚词题——代入法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 个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文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文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技巧是,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幺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3.信息筛选题——排除法: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小编推荐: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4.。
分析概括题——对照法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二、文言文的万能解题模板帮助考生作答做好“换、留、删、补、调“。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掌握这些技巧之后,对于文言文如何答题的问题是不是更加了解了呢?。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引言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许多学生对于文言文答题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题目。
技巧一:优先理解句子结构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对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进行理解。
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包含许多修饰语和状语,而这些修饰语和状语往往直接影响句子的意思。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理清各个修饰语和状语的关系,以确保对句子的整体意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技巧二:抓住关键词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所以在理解句子的意思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不太常见的词语。
在解答题目时,若出现了重要的关键词,要对其进行标注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整段文言文的含义。
技巧三:细致分析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这些修辞手法是作者用来表达观点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答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文言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从中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细致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内涵和表达意图。
技巧四:运用背景知识辅助理解文言文往往涉及到一些历史文化背景和典故故事。
在解答文言文题目时,若遇到涉及到历史典故的部分,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来辅助理解。
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脉络和思想,更好地解答题目。
技巧五:通过阅读文言文提高语感文言文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阅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古代文化的认识,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多读一些文言文的经典篇章,来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感觉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解答文言文题目。
结论文言文的答题技巧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积累来提高。
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希望以上提到的答题技巧对于学生们应对文言文题目有所帮助,让他们在考试中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文言文题目。
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答题技巧一、翻译方法留: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二、归纳要点概括中心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为了帮忙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我整理的文言文的答题技巧,欢迎阅读与保藏。
一、文言字词的复习。
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
所以我们首先要留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把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
很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我们必需把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绽开的引申义要结合详细的语境把握。
如: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加。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别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古今词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状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2)词义缩小。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3)词义转移。
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日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才能精确辨别。
3、通假字。
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
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常的积累。
4、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根据肯定的语言习惯敏捷运用,在词句中临时转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壮语;(3)动词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6)形容词作名词;(7)形容词作动词。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精选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精选(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精选在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最全文言文答题技巧
最全文言文答题技巧,帮你整理好了一、预备知识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预备知识三:其他高频词汇1。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
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
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
兼词:诸焉盍旃叵二、如何答好每一道题1.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
7个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7个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分攻略1命题思路1、贴近教材。
文言实虚词的考题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篇目还是有用的。
2、注重细节。
考查对事情来龙去脉的理解与把握,考查观点认识的提炼等。
2阅读步骤一是浏览全文找主要内容,对于人物传记阅读可围绕人物展开情节,以选记叙性的文字为主;二是浏览一下最后概括全文的判断题,一般此题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且都是细小的问题。
这样读了以后,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数了。
三是再读原文,逐个做题。
因为对全文理解得越透彻,做题的准确率就越高,做题的速度也越快。
3实词虚词1、文言实词一 + 文言实词二(点蓝字可见120实词)(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词性与意思是否解释得通,如果还不能排除,再把它还原到原文,看具体语境。
(2)实词释义方法:①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相近或相反)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所以它可以解释成“被任用”“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劳苦”同义,得失”是反义词,所以“治乱”也应该是反义词,所以“倦极”也同义,“极”就是“疲惫”的意思“每读书至治乱得失”““治”就只能解释成“治理得好,太平”②联想该字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语中的用法如:贷责无旁贷(推卸) 严惩不贷(宽恕,饶恕)把这两个意思代入“虽亲属不贷”,可知“宽恕”更合适③或者把该字在现代汉语中可组的词代入解释如:“无所阿避” 现代汉语中有“避免、回避、躲避”等词,代入句中比较可知“回避”更合适2、文言虚词常考文言虚词共18个(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文言虚词解析),要尽可能熟悉这些词的用法。
4材料+错项1、筛选材料(1)先看材料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2)再看材料的内容是否能证明观点2、找错误项(1)先把选择肢还原到文中相关部分(2)注意时间、事件、人物的对应关系,注意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注意个别词语的对应解释。
5固定短语:1.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莫非,莫不是。
2.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
3.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4.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6.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
曷:何不。
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10.“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
11.孰若,孰与:用做比较或选择,可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12.所以:表原因,译做“……的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原因”。
表凭借或方法,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13.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14.它实际上”“它的实利”16.不过:不超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15.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过。
17.地方:土地方圆18.山东:淆山以东。
19.可怜:可爱,或者“值得同情”20.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21.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22.指示:指给……人看。
23.可以:可以凭借……24.至于: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25.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26.因而:趁着某个机会而……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28.即使:就让(使)29.智力:智谋和力量30.前进:走上前献上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6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例: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例: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例: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例: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例: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只不过……罢了例: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 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24.……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②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四、表示揣度25.无乃……乎?:恐怕……吧、只怕……吧例: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26.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该不是……吧?例: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27.其……欤?(兼表反问)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28.……庶几……欤:……或许……吧例: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五、表示选择29.与其……孰若……:与其……不如……例: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送李愿归盘谷序》30.……欤(耶),……欤(耶):是……还是……呢例: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31.其……其……也?:是……还是……呢例: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六、表设问:32.何者、何则:为什么呢例: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何则?陵迟故也。
七、表陈述语气33、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例: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愚溪诗序》34、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例: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书博鸡者事》35、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例: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36、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例:①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愚溪诗序》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37.比及:等到……的时候例: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八、被动句38、见……于……:被例: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39、为……所……:被例: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②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九、宾语前置40“唯……是……例:唯命是从。
41……何……之有例:夫晋何厌之有?《左传》十、连词4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43、否则: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例: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例: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愚溪诗序》45.向使:假如,如果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4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47.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例: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② 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
《过秦论》48.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例: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祭十二郎文》十一、复音虚词49、得以:能够例: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50、俄而:不久,一会儿例: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口技》51、而况:何况,况且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52、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例: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53、既而:随后,不久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54、既……且……:又……又……例: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离骚》55.可得:可以,可能例: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