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怎样让阅读、写作、说话教学具有创造性
怎样让阅读、写作、说话教学具有创造性摘要:新世纪语文教师应该研究信息社会新特点,大胆改革创新,营造新世纪语文教学的五彩桥,使阅读、写作、说话的教学都有创造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网络教育创造性一、阅读教学要有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一阅读教学的新课题。
把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反思后的明智之举。
(一)原因:阅读是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是通往心灵的小路。
伟大的作家一定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社会的良知和时代的代言人,他们所著的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人实现毕业后的“自我”教育。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全球教育的一个基本共识。
(二)方法措施1、阅读指导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让学生自己思考,相互酝酿、探究,直至有最为满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具体指导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理清引文思路,即开、合、转、承关系等。
(2)表现手法,如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
(3)抓文本关键句词分析、推敲。
所谓关键词句,是指能提示主题或暗示主题,抑或刻画人物性格的细节,人物描写方法等。
(4)通过精讲、品味、鉴赏,让学生品味句子的佳妙之处。
欣赏句子的表达技巧与效果。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画知识大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明确学语文的重要性。
在为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语文课时,教师不必急于上新课,应强语文在各门功课中的地位,学语文好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样,语文学不好的人,思想也不会很好的发展,当然其它的功课就学不好。
并借鉴魏书生的教学经验给阅读文章画“知识大树”。
3、分类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铭记这样的一句话:“授之于面包,倒不如授之于猎枪。
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
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
在实行创造性阅读教学设计时,我们能够实施哪些策略呢?创造性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际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水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能够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空白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
想象是指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象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
所以,想象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
★尝试错误,使学生创造性的思考。
尝试错误的阅读使教师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顺利的思维中“设障”,通过设置错误的思路、答案,激发学生去探索、思考、辨析、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得独特的体验。
★创设情情境,使学生创造性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语言材料特性、学生个性特征,使用再现情境、拓展情境、表演情境等相关手段巧妙的设置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创造性
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进行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所谓新即与以前的不同)。
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有独自的看法。
但这看法要求并不高,只要不重复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就有新意。
同时还应该明确,学习的创造力不是孤立的,还必须与敏感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果断的判断力紧密结合。
阅读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方面。
而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广阔性。
一创造性语言训练和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是以思维的创造性为基础的,所以创造性语言训练,也是创造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的语言思维训练不能要求过高。
以作文来讲,小学生作文不能像作家的文学创作,只要能写出自己感受,能比自己以前写的有进步,就是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表达。
如果有些佳句和新意,那就是高水平的、创造因素更强的作文。
创造性语言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过程中逐渐增加创造性成分。
要使学生的语言发展具有创造性,关键取决于教师在设计语言训练上的创造性。
(一)扩展性语言训练听课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教某一课,课文中有哪些生词或句子,就死死的教那些,多一点也不敢扩展。
这样学生语言、知识、思维就受到一定限制。
而有的教师就不这样,他们给学生的词句是那么丰富。
(1)扩展词汇,发展语言学生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词汇量的丰富。
学生词汇掌握了就会促进语言的发展。
如学习《夏夜荷花》第二段中第四句“一根根荷箭亭亭而立……散发出一阵阵清香”一句中小作者用了很多数量词。
学生准确地找到了这些数量词:一根根、一片片、一颗颗、一朵朵、一阵阵。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这些数量词。
我设计了填词训练,问学生:“这些数量词还可以形容什么?”然后出示:一根根()……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如一颗颗(钻石)、(珍珠)、(星星)、(水滴)、(泪珠)、(牙齿)、(跳动的心)……还有把词语补充完整的练习,如:()的眼睛、()河水……;()地说、()地笑……这样的词句训练生动活泼,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还发展了创造思维。
谈谈创造性阅读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创造性阅读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王洪山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年第12期所谓创造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材料并从中质疑、解疑、通过多角度思考,独特地感受语言,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运用表现在:一、挖掘教材,教师创造地运用一直以来,“教材即知识”的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教师只有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唯教材独尊。
但实际上,教材只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
”教材只是学生发展和进行师生对话的“中介和话题”。
因此,只有转变曾长期固守在教师头脑中的“绝对化”“权威化”,教材方能以新的方式发挥传递人类文化的功能,才能是教师在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的交往中有所创造,使学生获得心灵的对话和发展。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巧妙独特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别具一格的写法,无不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认真挖掘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创新思维大有好处。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可以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空白点,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挖掘教材内外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比如教学《背影》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读书会对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悟有一定的体会。
但如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自身经验深刻领悟呢?教师可以这样挖掘:“文章明明写的是父子浦口分别,为什么偏偏要以‘背影’为题呢?”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学生渐渐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写父亲的背影。
这样,语文学习生活化,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人生的美好时光。
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视野,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把更多思考、交流、展示、尝试、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
这也正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
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
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孙吴县民族中学朱翠红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一个可以撬起地球的“支点”。
”因为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曾抱怨说:“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是太差了!”的确,平日里老师们对阅读教学投入最多,但效果最差,考试中几乎总是阅读题得分率最低。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一、善于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潜能阅读教学离不开听、说。
比如课堂上的复述、问答讨论等,既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又是听、说的训练。
这样的听、说训炼,既反映了学生的理解又体现了学生对理解的表达。
读得懂有利于说得明白,听得懂,又会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比如《皇帝的新装》是一则安徒生童话。
课文写得有趣,导入课文时我作了示范性的朗读,结果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读罢课文许久,学生仍然沉静在课文内容中。
可见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范读已点燃了学生阅读的强烈欲望。
此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精彩的童话故事你们已经听完了,现在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评价,请大胆地说一说老师哪儿读好了,哪儿读得还不够,请你们如实地给予指出,让我们相互学习,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
相信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好课文,甚至比老师读得更好些”同学们非常高兴,个个跃跃欲试。
创造了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自主阅读能力。
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老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阵地。
每堂课老师首先设计一些问题,如:“划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由”,“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能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吗?”等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去选择各种信息,自主参与阅读,走近作者,走进作品。
这样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去参与课堂探究,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真正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并在阅读中掌握知识和能力。
三、用兴趣调动阅读。
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的机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创造性地阅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趣,让创造性阅读成为需要“读”是思的凭借、“悟”的前提、“说”的储备、“写”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也认为: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动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
因此,我给学生讲名人勤奋读书善于发现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最想读哪些课文,告诉他们这些文章一定会让他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请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开展名言朗诵会,品味书的无限魅力;告诉他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莱特”的道理;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学生一同阅读,畅谈读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感受……这样,揭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让创造性阅读成为他们的需要垢目的。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让他们明白阅读不可通过外在的统一训练或灌输而进行,而是一项自我积极的活动,是一项伟大的发现活动。
学生有了教师的积极期待,一定乐于阅读。
二、吟悟,为创造性阅读提供支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吟诵和感悟结合起来。
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情境中进行自主的阅读感受,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目的,有趣味。
吟诵后的感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作为学生一种情感意识共同投入的学习行为,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
如在教学柳宗元《江雪》时,老师反复让学生朗读这首诗,接着提问:“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吗?”学生纷纷发言:“景色太美了,山这么多,没有一个人,好宁静啊!”;“这么冷的天,老爷爷太浪漫了,一个人到这样的地方来钓鱼。
浅谈阅读教学的“创造性”
浅谈阅读教学的“创造性”作为培养能力之一的阅读应具有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材料。
质疑、解疑,通过多角度思考独特地感受语言,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运用表现在:一、要洞悉作品思路思路体现了作者的思维轨迹,是组织材料、安排篇章次序的依据。
阅读作品时,一定要洞悉作者的行文思路,知其所以然。
鲁迅的《故乡》一文内容的涉及面较为广泛,篇幅较长,令人乍读无所适从;但只要我们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文章的内容与结构就浅显易懂了。
“变”是《故乡》的焦点。
也是作者思路的立足点。
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中所看到的故乡则荒凉、沉重、窒息:记忆中的闰土天真活泼,是位小英雄。
现实中的闰土迟钝。
酷似木偶;记忆中的杨二嫂,安分守己。
现实中的杨二嫂形似“伶仃圆规”。
自私刻薄。
作品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把一个“变”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故乡在变,故乡的人在变。
这一切都归根于封建等级观念。
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而生发:悲叹人情的冷漠。
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希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
二、要善于设疑设疑是创造性的重要表现。
是巩固知识、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
善于设疑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秦牧《大自然警号长鸣》的最后一部分,阅读之后,我们应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一部分为什么要一句一段?一、二两句为什么不能合并?经过一番冥思苦想。
问题得到解决:第一句是作者的论断,第二句是由第一句引发的。
两句率可合为一段:但由于作者认为这个论断非常重要,希望读者在认识上都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而且这一句又是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所在。
应予强调,所以都作为独句段处理。
而最后一句的作用是总收全文。
说明写作缘起,自应另作一段。
又如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针对结尾“活该”二字,主要原因是“活该”二字语言铿锵。
斩钉截铁。
凝聚了作者极强的爱憎之情。
如此设疑分析,定能使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三、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语文课堂上。
浅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法
浅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以课文为依据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想象,提出新的见解的一种阅读方法。
创造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我在语文课堂中一般采取“篇末随想、设点阐发、启发想象”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收到很好效果。
一、篇末随想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些文章在高潮时,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极易使读者掩卷沉思,浮想联翩。
初中生最爱刨根问底,常常问:“后来怎样?”这时,教师就应抓住学生兴趣,顺势引导:“你认为后来怎么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深化主题,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后一句是:“(提辖)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性格,促使中学生思维活跃,对故事作出补充。
有的说:提辖奔出南站不远遇上心地善良的金氏父女,他们担心提辖出事,又回来了。
有的说提辖护送金氏父女回老家后,自己出家当了和尚;有的说,提辖敢作敢当,奔出南门,径往官府自首去了。
还有的学生说,提辖奔出南门后,到高山自立为王,收络英雄豪杰、杀富济贫,后来遇上农民起义领袖宋江,与之合作,提辖当了义军的将领……学生在续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思维得到了训练,而且也获得了创造的快感。
中学语文课本中类似文章的很多: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我在结尾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菲利普夫妇回来后还会读他们的“福音书”吗?《小橘灯》一课结尾处我让学生们想象“大家都好了”,好到什么程度?《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我让学生想象祥子生病的情景。
想象的过程是在大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伴随着学生情绪的参与,因而显示出多样性。
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就会思路开阔,想象丰富。
二、设点阐发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些文章在叙述时往往较简略,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间有这么一句话“我的大姐那时二十八岁,二姐二十六岁。
浅谈阅读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现代阅读教学告诉我们,阅读的过程应当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是主动地探索,而不是被动地吸收。
学生的阅读过程,同样也要不断地介入怀疑、预测和评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和价值。
说具体点,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满足于只对课文有泛泛的表面地理解,而必须敢于做探索性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敢于置疑,有所发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现从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课文品评、课文阅读诸方面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以问促读,创造性设计课堂提问。
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提问,首先强调的是提问的创造性的启发性。
正是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不但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那些一问一答的无启迪性的提问,以问促读,让“问”成为学生阅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比较法提问。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沙漠里的船》可设计提问:1、船在哪里航行?骆驼在哪里航行?2、船为什么能在水里航行?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航行?3、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里的船?递进法提问。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深入开拓,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
如《粜米》的结尾写到农民被迫低价粜米。
可设计提问:1、旧毡帽朋友是怎么往回走的?他们表情怎样?想了些什么?他们全家人现在怎样?2、他们回家后一家人又怎样?揭疑法提问。
引导学生乐于寻疑,善于解疑。
这种提问,设计在巧处,犹如平静的湖面投下块块石子,不断激起涟漪,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火烧赤壁》可设计提问:1、历史上有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80万强大的车队居然被3万军队打败,你知道是什么朝代,谁和谁吗?2、强大的军队为什么失败?3、弱小的军队靠什么打败了强大的敌人?二、文以载道,创造性地理解主题思想。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读课文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分析课文时,当完成了课文分析、理解文章主题这一环节,我便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何在语文阅读中实践创造性教学论文
如何在语文阅读中实践创造性教学论文创新是开展的灵魂,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快速开展的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有创新的教育。
语文教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是被广泛关注的,同样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语文阅读中实践创造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紧随时代的步伐,为社会的开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培养一定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所关注的重要目标。
要对语文阅读进展创造性发挥,就要对之进展艺术性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其方法主要有:变换角度思考阅读法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变换思维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文。
通过训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阅读《雷雨》(节选)一文时,有学生从周朴园的问话“你来干什么?”一句入手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征,而我们一般的思维却是从人物的言行透视人物性格特征。
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指导这位学生用这样的思维解决问题不仅可以看出周朴园的冷酷、虚伪,而且还可以从侧面感觉到侍萍镇定与平缓的心理。
“学而不思那么罔”。
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只要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才有可能进展创造性思维。
因此,通过教师设疑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展阅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设疑。
例如,在阅读《庄周买水》一文时,教师从课题入手,引发同学们思考:庄周为什么要买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问:庄周买水干什么用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课文有关词句入手设疑,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设疑等等。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教材进展再创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文、感悟、创新,使课文情境在学生头脑中创造性地呈现出来,使教学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中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到附近公园的荷花塘边旅行游玩,回来后进展文境对照去感悟、内化、认知,这样就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美丽火花迸射出来。
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教学方法引言阅读是学生研究的重要技能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方法一:设立阅读角设置一个专门的阅读角,将它装饰得温馨舒适,充满阅读的氛围。
在角落里放置各式各样的书籍、杂志、报纸等阅读材料,供学生随意选择。
同时,也可以在角落里提供一些小道具,如舒适的坐垫、书签、字典等,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方法二:组织阅读分享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会,让他们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进行分享。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小组讨论或写作等方式,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方法三:开展阅读俱乐部建立学校阅读俱乐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阅读活动。
俱乐部可以邀请作家、学者、爱好者等来校园讲述阅读故事或主题,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拓宽阅读范围,获取更多阅读资源,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方法四:引入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视频、音频、漫画等形式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获得更多信息和感受。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电子书、手机应用等数字化工具进行阅读,以满足学生对新媒体的偏好和需求。
方法五:运用项目研究引导学生通过项目研究的方式进行创造性阅读。
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具体的主题或问题,供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然后通过展示、写作、辩论等形式,将他们的成果呈现出来。
这样的项目研究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
希望本文提供的方法能够为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小学语文教师年终总结创造性的阅读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年终总结创造性的阅读指导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一些创造性的阅读指导方法,提供给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激发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第一步。
我经常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社团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此外,我还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演讲、写读后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独特魅力。
二、多元化的阅读材料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我利用多元化的阅读材料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除了教材中的课文,我还引入了名人传记、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不同风格和文化的碰撞。
三、阅读引导与启发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注重阅读引导与启发,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并培养他们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此外,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思考能力。
四、创新的阅读评价方式传统的阅读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的评价。
因此,我尝试采用一些创新的阅读评价方式,如写作比赛、阅读角色扮演等,既能检验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与家长共同参与阅读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
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在家长会上介绍阅读指导方法和家庭阅读计划,并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讨论,形成阅读共同体,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结:通过创造性的阅读指导方法,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我相信,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将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扇阅读的大门,让他们在阅读中成长、收获和快乐。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性阅读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性阅读一、挖掘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可以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空白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要创设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等,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求,也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语文学科发挥其独特魅力的优势所在。
如《赵州桥》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读的基调是自豪赞颂的,语气是骄傲、舒展、亲切的。
语调是上扬的,声音虚实结合,表情自豪,眉宇舒展,面露喜爱之色。
二、启发质疑,教师要创造性地引导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并拥有了创新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比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开始问学生:“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学生一定会就小屋的布置和环境来回答,诸如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小孩熟睡等方面。
这个问题在这里提出,学生的回答往往仅止于现象,停留在表面。
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课文即将结束时,即学生思维的高潮点进行提问,答案就会覆盖整篇课文,不仅仅停留在家居布置上,更会从人的品质和感情方面考虑,并根据全文内容做出正确、合理的思考和判断,死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三、展开想象,学生要创造性地思维小學生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保持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为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美化“语言点”。
试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
试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语文教学之中的阅读教学十分重要,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必须要重视引导创造性,使得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平台。
本文首先分析了阅读创造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引导阅读创造的相关对策。
1 阅读创造的重要作用1.1 阅读创造是个性化思想的要求创造性阅读不仅是阅读理念的更新,更是阅读方法的创新。
在阅读方法的创新引导下,学生的个性化思想会得以发展,使阅读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
而在阅读创造的思想引导下教师会先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文章的内涵,然后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把文章读透读活,在求知和练能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产生新思想。
总之,阅读创造的作用就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思想,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
1.2 阅读创造是理解文本的有效手段阅读的文本其本身就是作者的个性创造,而作者创造的文本由学生来重新理解必然会生成更多的理解内容,而这种双向的理解会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多元化。
创造性阅读行为中对文本的理解能够发现文本之中空白、隐喻的不同含义,实现语文阅读的多元化理解。
总之,阅读可以帮助初中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从中吸取对生活的认识,对情感的体验,帮助初中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2 引导阅读创造的对策2.1 倡导“多元解读”阅读创造必须要倡导多元解读,而多元解读就是要从多方面进行阅读文本的全面理解。
首先,要进行文本内容的多元解读[1]。
每一篇文章的内容虽然是固定的,但是其阅读后的理解却是各有不同,教师要认同这种理解的多元化存在。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的文本阅读时,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就要提倡多元化的解读。
从社会情况来看,文章揭示了“功名富贵”对小人物的影响。
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两三天揭不开锅,中举当天他还抱了鸡到集市叫卖好换米回家,左邻右舍没有人关心他。
再看他中举后,众邻居都来阿谀,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有背了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
浅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
浅谈提升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在今天,“创新”一词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人们日益清楚了科学进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在新课改中,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我们要把素质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
下面,就本人的点滴经验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一、优化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主动思考,自觉体现老师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用幽默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春光,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劲头,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享受课堂,与老师实行无拘无束的、平等的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超越经验事实,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让学生当“主角”《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水平。
所以,教师的教学观点要转变,原来的“你写我记,你讲我听,你出题我解答”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要改变,要大胆让学生当“主角”,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
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在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就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在学生质疑后加以鼓励,接着告诉学生“学习原本就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不能依靠老师,要靠自己反复读,仔细想,使学生一上课就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的主人,并鼓励学生“老师相信大家有水平自己解决难题”,以亲切的话语来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调动了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独立思维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问答”式的模式,这种模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当好指导者、合作者,让学生用积极的姿态去自主学习、自主探求、自主合作、自主应用、自主创新?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导疑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前,要按老师设计的自学要求或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初步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笔圈画,寻找疑点,并记下这些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以便请教老师和同学。
这些问题由于有一定的难度,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起,其程度足以引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二、引导学生提问通过对课文的充分预习,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质疑方法,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表述清楚,并帮助学生共同筛选梳理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围绕课文内容、重点难点,共同制定出学习目标。
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有了目的性。
三、指导学生学习,解疑学生解疑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提倡让学生自主解疑,或者让学生互相讨论、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对难度确实很大的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疑,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剥笋,逐步解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调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悟自得,使理解更加深入。
摒弃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
四、指导思考,积累总结质疑、析疑、解疑都不是学习的终级目标,其最终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以帮助学生提升认识,使零散的知识完整化、系统化,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浅谈如何进行创造性阅读指导
浅谈如何进行创造性阅读指导顺河中心校任营小学王维刚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精神是一种必备的时代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创意的读。
鼓励学生有个性的阅读,教学评价中也要注意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创新性、有个性化的阅读。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遇到指导,是一个新命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一)打开思维之窗,将创造性思维贯穿于阅读始终。
一篇好的课文,除了其内容前后连贯,伏笔和呼应相结合外,文章结构也有着独到之处,可以预示下文。
如果在阅读的时候,读者充分发挥思维,积极思考,借助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的某些特点,就能掌握作者行文时的种种意图,预测下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脉络,领会文章主旨,甚至能对课文进行升华思考,得到更进一步的收获。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时正确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准确找到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地方,并利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去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思考。
比如,阅读《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延伸,让学生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后,会跟围观人群说哪些话?围观人群会有哪些反应?学生一定会大感兴趣,踊跃思考并积极发言,且答案范围不外乎“不能盲目相信前人的话,即使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要敢于提出质疑并用实践去证明”,这恰恰是本文的中心思想,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中心思想,同时,又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可见,通过合理想象,能使课文的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而且在合理想象过程中,会集合每个学生的想法,达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效果。
(二)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在释疑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要始终坚持“批判性教学”,就是说课堂上要多让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质疑,不局限于课文的思路,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揣摩,从而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灵宝市实验小学刘娟娟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转变观念,加强自身建设,以创新精神和崭新姿态组织好语文教学工作。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有所创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更新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最新的经验,才能保持头脑清晰冷静,才不至于盲人模象,坐井观天,才能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成为弄潮儿,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虚心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掌握了先进的理念,课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
二、平等对话,教学相长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而没有平等对话的交往,这种关系就只能停留在观念层面上,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平等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对话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都要给予鼓励,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便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我先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音乐讲解,然后问:
“当你看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之后,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你会发出怎样的呐喊?”学生有的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有的激愤呐喊“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有的大声呼喊“起来,同胞们!”……,然后,在群情激愤中,大家共同呐喊,此时此刻,学生个个义愤填膺,在师生平等对话中,一步一步把课堂教学向前推进。
三、开启智慧,放飞心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能生发想象的地方,使学生深入阅读,用心灵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交流,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时,我抓住“跋涉”一词问:“跋涉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是“爬山淌水”,我便让学生想象:你想象一下,小女孩在上学的路上会怎样的“爬山淌水”?学生由此想象到了很多场景,对小女孩读书的条件的艰苦便有了深切体会,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四、创设情景,激活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文本,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入情,思维如汩汩清泉一泻千里。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手》这首现代诗歌时,导入时我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请伸出自己的小手,观察一下你的手像什么?学生都伸出自己的手,饶有兴致的观察起来,一会儿,教室里便小手如林,孩子们争着来说,有的说像树杈,有的说像树叶,还有的说像五根柱子……,我接着说:那我们的手有什么作用呢?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中,我们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五、自主学习,讲求实效
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标指出: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要由老师来帮助完成。
也就是
说,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帮助。
课堂上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
当前,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的形式,忽略了对学生意识、习惯的培养,而在学生自主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或者缺乏教师必要的帮助,或者出现教师包办学生思维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真正做到尊重主人,尊重其个体差异,发挥课堂平等对话首席的作用,引导鼓励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有的孩子喜欢与别人合作,有的孩子喜欢自己独立思考,有的孩子喜欢边读边作批注,有的孩子喜欢读完之后再做批注,有的孩子喜欢交流之后有重点的批注,等等,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形式,重要的是学生能有所收获,同时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教师能给予必要的指导,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六、立足课堂,展示个性
如今,在新课程大潮中,各种思潮纷涌而至,一会学张三,一会学李四,这套法子还没弄懂,另一套法子又来了,如果教师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必然在改革中迷失自己,邯郸学步的悲剧不应在现代小学校园中重演。
例如,在新课程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便有教师在课堂汇报上下足功夫,究竟课下下了多少功夫,学生深入思考了多少?不得而知,还有教师,为了标新立异,在课堂上翻新花样,如万花筒般使人眼花缭乱,但是,细细想来,所有的形式究竟对学生知识的构建起了多少作用,恐怕并不让人乐观。
因此,处于改革大潮中的教师,在潮头浪尖,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课改的航标,少走弯路,立足课堂,排除迷雾,展示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魅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七、丰富底蕴,厚积薄发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上最多的是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实际上也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文
字功底,功底从何而来?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再渊博的教师,不经常阅读也会断了源头活水,才思枯竭,因此,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应广泛阅读,博闻强记,增强积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引入源头活水,只有底蕴丰厚,才可在课堂上尽展师者魅力,在百舸争流的课改大潮中傲立潮头。
八、不断反思,发展提升
教师要善于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只要坚持,每节课都是宝贵的研究资源,课前精心设计安排,课上实施之后才见分晓,哪里成功了,哪里失败了,课下及时总结,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点滴的得失分析积累下来,就可汇成宝贵的经验。
只有深入地思考了,研究了,我们的课改才会扎实有效,教师的素质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及时的反思,在真实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可以促使我们的思想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以不断的完成质的飞跃。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勤奋学习,深入钻研,大胆实践,才能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注:参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