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政治: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建构论析
四川音乐学院刘立云教授、赵崇华教授主编《世纪回声——王光祈研究新论》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竟然将其与“律制”相提并论,甚至说,“五声调式和西洋大小调用的'音律'不同,五声调式音阶严格来说用的是'三分损益法'(也称'五度相生律'),西洋大小调用的是'十二平均律'”。
而且,很多人还因此“恍然大悟”。
由此可见,即使是音乐形态学范畴内的一般性知识,对于很大一部分音乐专业学生来说,也往往缺乏应有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同时说明,加强基本乐科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对“音乐本体”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有利于髙校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确保民族音乐形态学研究及学科建设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
另外,笔者强调,剖析问题并不意味着对以往高校音乐专业基本乐科课程教学的全面否定,而是为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及学术研究提出依据和思路。
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才能确保教学目标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本篇责任编辑钱芳收稿日期:2020-05-01作者简介:刘永福(I960-),男,扬卅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江苏扬州225009)0四川音乐学院刘立云教授、赵崇华教授主编《世纪回声——王光祈研究新论》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由四川音乐学院刘立云教授、赵崇华教授主编的《世纪回声一王光祈研究新论》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王光祈社会改造思想、音乐思想、教育思想、外交思想,以及王光祈与五四时期名刊名人关系为中心,全面总结、回顾了自1924年至2017年间中外王光祈学术研究历程,并对当下研究热点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梳理论证。
本书是学术界第一次对王光祈思想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
其中,对王光祈音乐思想的研究为全书核心章节,分别从王光祈音乐思想的形成及内涵,王光祈音乐思想的实践与评价,王光祈对中国音乐文献学、歌剧、戏曲的观念,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等方面入手对王光祈音乐思想进行系统性考察。
王光祈先生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将比较音乐学引入东方的第一人,为后世留下丰硕的学术成果。
最新-小议王光祈对民族音乐的影响 精品
小议王光祈对民族音乐的影响一、五四新知浸润而振翅高飞在北京求学期间,王光祈的生活是艰苦的。
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成长。
在京求学期间,他就供职于清史馆,担任多家报纸的记者、编辑,与同时代的人一样,试图以自己之志开民智,为中华之崛起燃烧自己。
在他从中国大学法律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之时,也就是1918年,五四运动尚未爆发,但新文化风潮已经在神州大地涌起。
在东西文化的激烈交锋中,他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时代风云人物,步入了与求学生活完全两样的社会活动之中,而他的眼界也为之大开,目光更为深邃。
当五四运动爆发,经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思想洗礼的王光祈参加到了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的群众游行示威队伍之中,并以记者身份向报社提供五四运动的游行情况,使五四的火焰流布川蜀大地。
在1919年7月,王光祈与李大钊等人在京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并出任学会执行部主任,先后推荐毛泽东、赵世炎、张闻天、恽代英等有志青年加入学会。
后来,他又与李大钊、陈独秀和蔡元培等人在京沪两地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组织热血青年一起探索改造中国,振兴民族国家之路。
在中西文化论战的硝烟中,在中国急需学习国外思想、文化、制度的时代氛围中,王光祈远渡重洋,留学于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试图通过观察一战后德国社会经济的复兴而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找寻新的发展道路。
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初刚从川蜀大地来到北京古都的模样与神采,他虽然在德期间还兼任《申报》、《时事新报》和北京《晨报》的驻德特约记者,但他已经把目光放在了政治经济学,并试图从中找到振兴中华之路。
在德期间,他撰写、翻译了政论著作《辛亥革命与列强态度》、《三国干涉还辽秘闻》等著作。
但这似乎都与他日后的音乐家身份毫不相干。
但源于他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爱好,对中国社会的眷恋,对中国社会的特长的体认,对修养的钟情,以及内心深处的对人类的全体改造的宏愿,使得他最终放弃曾经的法律、新闻、政治经济学和社会活动,而进入音乐这一能提升人的修养,能最温和而有效地实现对人类的全体改造的天地。
中外音乐交流史中的“王光祈”学术研究及文献综述
中外音乐交流史中的“王光祈”学术研究及文献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在当代学术界,王光祈的研究已成为经典,而围绕王光祈及其学术成果这一现象也成为一种研究方向,作为民族音乐学家研究这样一种前沿话题。
他不仅是中外音乐交流的参与者,也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缔造者。
当下的“王光祈”这一名词于音乐史学或者民族音乐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王光祈;学术研究;文献综述王光祈本人在历史上不仅作为中外音乐交流的参与者,他还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缔造者。
他本人留德回国后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音乐理论,除了乐理等基础知识外,他还是中国比较音乐学的奠基学者之一,他除了译介西方比较音乐学的观念,还以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可以说王光祈一个人承担并完成了中外音乐的一次跨国界思想交流。
在当代学术界,王光祈的研究己成为经典,而围绕王光祈及其学术成果这一现象也成为一种研究方向,作为民族音乐学家研究这样一种前沿话题。
论及王光祈,就离不开中外音乐交流史上的王光祈,包括他的生平活动、个人经历和研究成果都包含在中外音乐交流的范畴中。
当下的“王光祈”这一名词于音乐史学或者民族音乐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文献相关文献见表1。
二、文献综述以上20篇文献都是以王光祈为对象,探究音乐交流史视野下的王光祈为侧重点,而其中的每一篇都能找到各自的亮点。
结合每一篇的内容,笔者将其分为4类有着相同研究取向的文献。
第一类是研究王光祈的比较音乐学学术观点,共有6篇。
在这6篇当中,作者大部分也都是民族音乐学家,如管建华、高厚永、俞人豪、王耀华、杜亚雄等。
其中,《试评王光祈的比较音乐学观点》一文中认为比较音乐学是王光祈音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支持了王光祈在音乐各领域中的研究,而且对当时欧洲兴起的比较音乐学本身也有所推动。
王光祈创造国乐思想与传统礼乐的现代音乐转进
王光祈创造国乐思想与传统礼乐的现代音乐转进席格(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之一,王光祈在救亡图存和“西乐东渐”对中国音乐构成严峻挑战 的背景下,提出了“复兴礼乐”和创造国乐的思想。
他实则建构了一条传统礼乐向现代国乐演进的路径。
该路径是他在现实探索救亡道路失败后受德国音乐普及的影响,继承儒家礼乐思想,运用进化史观念和汲 取西方现代音乐理论所形成的现代礼乐观的必然选择。
王光祈认为,礼乐之间是“乐主礼附”的关系;礼乐 虽注重伦理价值,但音乐资源整理应美善兼重;礼乐在与胡乐碰撞交融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礼乐培养了中 华民族的“谐和”特性。
因此,他主张创造国乐须发掘礼乐资源、运用西方音乐理论与方法,以传承“谐和”之“礼乐本意”、激发民族精神。
关键词:王光祈;礼乐;国乐中图分类号:J 6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 -0012(2021)01 -0070 -09自1844年$0月《黄埔条约》允许建立教会学校,现代“西乐东渐”对传统乐教的冲击便正 式开启。
到20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的勃兴,则 促使西乐在新式学堂和军队中更快更广地传播。
这直接加剧了传统音乐的发展困境,进而导致中 国音乐何去何从成为救亡图存背景下中国社会 必须直面的时代性课题。
事实上,面对“三千年 未有之大变局",清末民国的知识分子也对传统 乐教或者说音乐的转化发展,提出了多元化的应 对措施。
主张音乐全盘西化者,如匪石提出,“故 吾对于音乐改良问题,而不得不出一改弦更张之 辞,则曰,西乐哉,西乐哉。
” [1]主张吸收西乐、改 良传统音乐者,如梁启超曾言,“改造音乐必须输 进欧乐以为师资,吾侪固绝对承认。
……音乐为 国民性之表现,而国民性各各不同,非可强此就 彼。
”[2]主张以传统音乐为“国粹”者,如孙鼎强 调,“故以欧美曲调,谱吾国歌词,其不将吾国歌 词之神理,尽丧于音中也几希。
王光祈音乐思想初探
---------------------------------------------------------------范文最新推荐------------------------------------------------------王光祈音乐思想初探摘要:王光祈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提出了建立民族性“国乐”的思想,发出中国音乐应在世界音乐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呼声,并希望通过音乐来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
本文对近五十年学界对王光祈音乐思想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王光祈先生的民族性“国乐”和“音乐救国”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证,进一步思考其音乐思想在当代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借鉴西方音乐文化成果推动中国传统“乐文化”的复兴。
4299关键词:王光祈;音乐思想;礼乐复兴;音乐救国Wang Guangqi Music Thought1 / 15Abstract: Wang Guangqi is a well-known musicologist and social activist of our modern times. In the early of 1920s, he proposed a viewpoint that a national music should be constructed, which made a call for Chinese music should occupy one position in world music, and he hoped to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music.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studies on Wang Guangqi’s music thoughts by academic faculties in nearly fifty years. Based on such studies, the national music and the thought that music saves the nation advocated by Wang Guangqi are both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pth. Meanwhile, in order to prompt the revival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culture, the paper further considers Wang Guangqi’s musical thoughts i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national music, and makes a deliberation on how to take the achievements of western music culture for reference.Key Words: Wang Guangqi; musical thoughts; revival of rites and music; music saves the nation---------------------------------------------------------------范文最新推荐------------------------------------------------------ 目录摘要1Abstract.1一、研究综述2(二)改革开放之后到八十年代末到了八十年代,对王光祈的看法有所改善,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性。
音乐与政治: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建构论析
音乐与政治: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建构论析音乐和政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在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中,关系复杂,多姿多彩。
从某种意义上说,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具有特别的意义。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的内在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些部分反映了他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与理想。
”①二者的关系,从大的方面说,或许民族主义与音乐、流行音乐与现代政治是最突出的两大问题,拙文的题域显然聚焦在前一个问题上。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音乐学家的王光祈,可谓音乐与政治关系的一个典型个案,集中展现这种关系的就是王光祈的民族主义音乐观及其指导下的音乐学研究。
鉴此,拙文拟从音乐与政治关系的视角,梳理和分析王光祈的民族主义思想与其音乐研究及思想之间的互动,以阐释其音乐民族主义建构及价值。
一、民族主义与音乐:政治与艺术的现代性互动政治和艺术尤其是音乐有着复杂的关系,我国上古时代的典籍《乐记》即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说法;②一些当代西方作曲家也认为,“音乐中有种非常清醒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够把哲学、行为艺术等其他文化领域的元素吸收进来并把音乐和政治理解为同源的。
”③自近代以来,尤其是18世纪以来,这种关系的一个突出体现,就是民族主义与音乐抑或政治与艺术的一种现代性互动。
(一)民族主义:政治现代性的原动力和最初指标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是现代的思潮和事物,大体出现于18世纪中叶以后,④18世纪美、法革命及其民族国家的诞生是其显著的标志。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伴随德、意等民族国家的建立而达到了高潮。
20世纪伴随“一战”和“二战”而进一步向全世界蔓延,尤其是欧洲以外的亚、非、拉等地区。
民族主义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语言等各个方面的意涵,但首先是政治的。
英国著名学者盖尔纳在其《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开篇即谓:“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
王光祈的“谐和主义”与“音乐救国”思想探讨
王光祈的“谐和主义”与“音乐救国”思想探讨摘要:王光祈的一生是一个从政治救国到音乐救国不断求索、不断奋斗的过程。
他从早期“少年中国”、“工读互助团”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到后来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研究、力图以音乐的“和谐”精神去教化“人民”,其目的均为推动社会变革、实现“救族”、“救国”的宏伟理想。
他不仅是20 世纪中国音乐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五四时期新思想探索的先行者之一。
关键词: 王光祈音乐学音乐救国(一) 留学德国攻读音乐学王光祈他曾先后在法兰克福、柏林、波恩等地, 一面考察社会撰写文稿,一面学习音乐,最终把旅德学业目标确立在攻读音乐学理论方面。
从1922年开始, 他便在陆续柏林的一些音乐专科学校就读。
1927年4月, 他正式考入柏林大学音乐学系攻读音乐学专业, 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 完成了柏林大学音乐学专业规定课程。
1932 年10月, 他申请到波恩大学的一份讲师工作,随即进入波恩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工作。
在1932-34年间,他一边工作,一边在波恩大学哲学系学习, 并按校方规定完成了他的博士学历, 并于1934年12月22日在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王光祈的留学目的是为了寻求西洋文化的根本思想之所在,是为了向西方寻求真理以改造中国社会。
他对中国礼乐的意义十分重视, 认为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是礼乐以养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
便是中国古代的礼乐。
当然,他所说的礼乐并非古代礼乐制度的那种受制于周代等级制度之礼约束之下的乐,而是指人的外在举止与内在涵养, 即所谓“礼”便是外面行动的一种节制, “乐”便是内心生活的一种谐和。
王光祈的观点, 简而言之即: 以乐来培养谐和,以谐和来改造中国社会。
根据上述不难看出, 王光祈之所以最终选择攻读音乐学, 是试图在西方文明中寻找出根本思想的源头。
在他看来, 既然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源自中国音乐传统, 那么, 欧洲民族的根本思想亦理应源自西方音乐传统。
因而, 了解西方文明首先要了解西方音乐, 要深入透彻地研究西方音乐, 攻读音乐学学科无疑是最便捷的途径。
试析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试析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民族音乐学在一百多年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比较音乐学到民族音乐学、再到音乐人类学的三大历史阶段。
作为音乐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民族音乐学在研究范围与方法上也经历了不断的变迁,从音乐本体研究向音乐的文化研究过渡。
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立足自己的研究对象,确立自己的研究目的,在借鉴和吸收西方经典研究模式基础上,思考并建立适合自己的研究模式。
一、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发展概述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源自欧洲的舶来品。
作为一门学科,民族音乐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德国学者弗里得里希克里桑德尔1863年在《音乐学年鉴》中正式提出音乐学这一概念,到音乐学的创立者之一的阿德勒在1885年发表的《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标》中最早定义比较音乐学,把非西方音乐比较研究归为体系音乐学之下属,并认为:比较音乐学由自己的任务:处于民族志的目的比较各民族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民歌,并根据它们自身的各种形式进行分类。
[1]英国著名学者埃利斯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论著《论世界各民族的音阶》,民族音乐学实现了比较音乐学的草创,该学科也因此完成了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埃利斯也因此被誉为民族音乐学之父。
埃利斯物理学家利用自己创立的音程音分测音法对世界各国音乐的音阶进行了比较研究,其音分体系影响深远。
此后,德国学者施通普夫为首的柏林學派积极推动了比较音乐学的发展,这是比较音乐学发展的繁荣时期。
霍恩博斯特尔、萨克斯等其后继者共同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直至二战爆发[2]。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重新恢复了秩序,音乐学者对音乐的研究也因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而进行了新的思考。
1950年,荷兰学者孔斯特就提出了民族音乐学来替代比较音乐学,他认为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该名称把比开始时计划的更为广阔的范畴包括在这个领域之内[3]。
花开两朵,民族音乐学的另一枝盛开在美国,而美国民族音乐学的思想源头和中坚力量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德国有关,譬如博厄斯、赫佐格等一批优秀的学者。
《音乐探索》第二十九卷总目录(2013年1-4期)
融合性特征
[1—135]孙 竞 李 翔 /艺术 院校 国际交流活
[2-39]车新春 /论 19世纪上 半叶德 意志民族意 识推动下 的巴赫复兴运动
[2-45]程 远 / 中国古 诗词 歌 曲演 唱 中的文 化 特 质 探 究
[3-03]居其宏 /论 中国歌 剧一度 创作 的基 本 经 验
[3—10]钱庆 利 /论戏 曲板腔 体种子 在歌剧《白毛 女》中的萌芽
ExPLQ 卫Q S 丛 r I 201 3.4音乐探索
《音乐探索》第二十九卷总 目录
(2013年 1-4期 )
王光祈研 究 [1-03]修 海林 /中 国古 代音 乐史学 科 完成 现代 学术转 型 的第 一 本 著 作— —从 音乐 学 术 史角度看 王光祈 的《中国音 乐史》 [1-08]管建 华 /王光祈 的 中华 民族 根本 思想 与 卫礼 贤的“礼乐 ”思想 [卜 l3]满新颖 /王光祈歌剧观 的来龙去脉 [1-20]王 川 刘 波 /王光祈戏 曲思想试 探
音乐与政治: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建构论析
Q Q !
0 S I c
演进 都不能逾越民族 主义 以及民族 国家这一漫 长的历
史阶段 。
民族主义 和战争也改变 了音乐家们世界主义 的音 乐观 , 催生并强化了他们 的民族主义音乐观 , 音乐 民族 主义成为一种特殊 的思潮 。“ 一战” 爆发后 , 法 国印象
【 二) 民族 主义推动音 乐现代转型 : 从“ 普遍艺 术”
x P L Q ! Q 噬 S 丛 S i 2 0 1 3 . 2 酱乐探索
音 乐 与政 治 : 王 光 祈音 乐 民族主 义 建 构论 析
王 续 添
( 中国人 民大 学国 际关 系学院
摘
北京
1 0 0 8 7 2 )
要: 近代 以来 , 音 乐与政治关 系的一个集中体现 , 就是音 乐与民族 主义的互动 。作为 中国现代 著名音 乐学家的
泉——我们必须通过它 的文学 、 哲学 和艺 术而深 入它
现于 1 8 世 纪中叶以后 , ④1 8世纪美 、 法 革命 及其 民族 国家 的诞生是 其显著 的标 志 。1 9世纪 欧洲 的 民族 主 义伴 随德 、 意 等民族 国家 的建立而达 到了高潮 。2 O世 纪伴随“ 一战” 和“ 二 战” 而进 一步 向全 世界蔓延 , 尤 其
的。 ” ④ 自近代 以来 , 尤其 是 1 8世 纪以来 , 这种 关 系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2 5
作者简介 : 王续"  ̄( 1 9 6 3 -
) , 男, 法学( 政 治学) 博 士, 中国人 民大学国际关 系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3 ・
音乐探累 2 01 3. 2j
态, 对于任何一个现代 国家和民族而言 , 都是最具感 召 力、 最具持久力 的武器 。正 如英 国当代 社会学 家吉登
王光祈的音乐美学思想
王光祈的音乐美学思想
53
一
王光祈(1892—1936)是中国现代音乐学奠基人之一,是
位多产的百科全书式的传奇人物,集社会活动家、记者、汉学家、作家、诗人、学者、教师、旅行家、史学家、音乐学家等于一身。
由于目前学界对他在德国的生活和学术活动了解不够全面和充分,所以对他的学术成就及其在中国音乐学史上的地位做出评价并非易事[1]。
王氏生活在现代中国文化领域的中心,他对中国音乐学的意义类似傅雷在翻译界、冼星海在作曲界、鲁迅在文学界和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界的意义。
王氏的《中国音乐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价值是相同的,这两部著作产生的背景相似。
冯友兰到美国学哲学,然后写出了《中国哲学史》,王氏在德国学音乐,写出了《中国音乐史》。
二人的写作目的亦相似——为建立中国自身的哲学和音乐史体系。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生产了较大的影响,比较之下王氏的《中国音乐史》及他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的价值尚未被国人充分认识。
王氏或许是被研究的最多的一位中国音乐学家,王光祈热一直在涌动,廖辅叔把他形容为当代屈原[2],赵。
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最新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王光祈是我国“五四”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杰出的音乐理论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音乐理论遗产,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王光祈,字润?_,笔名若愚,1892年10月5日出生于四川温江县,1936年1月12日病故于德国波恩,终年44岁。
一、投身革命事业谋求救国之道王光祈的祖父王再咸是清代举人,善文能诗,曾任四川总督赵尔巽的老师。
父亲是秀才出身,曾经营铸锅业,但在王光祈出生前已去世。
王光祈出生后,由于家道衰落,只能靠母亲帮人洗浆缝补所得和叔伯们的接济为生。
王光祈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王光祈自幼就在母亲的教导下背诵诗词,年龄稍长又被送到私塾就读。
他的塾师是―位维新人士。
常向学生讲述“戊戌变法”和“六君子”的事迹,特别是关于四川人刘光第、杨锐为“维新变法”而慷慨就义的故事,给童年的王光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7年,赵尔巽接任清廷四川总督,为报王光祈祖父教诲之恩,不仅负担了王光祈母子的生活费用,还将王光祈接到成都,让他就读于成都第一小学堂高年级。
1908年,王光祈小学毕业后,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的中学丙班,与郭沫若、李?氯恕⒅芴?玄等人是同学。
当时,该校教师中不少人是有维新革命思想的名流,王光祈在良师的教诲和益友的帮助下,学习努力,思想进步,成绩名列前茅。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一书中,称王光祈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1911年,四川兴起“保路运动”,王光祈积极投入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
获知武昌起义的消息后,王光祈兴奋不已,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然而,不久发生了成都兵变,他储存银两的商号在兵变中遭劫,使他赖以生活的经济来源遭受重大损失。
1913年,王光祈中学毕业后,找到一份报刊编稿工作,勉强维持生计。
这段时间,他感到十分苦闷和无聊。
1914年春,王光祈抱着“要彻底打破现状,创造新路子”的志向,在亲友的资助下,出川北上,到北京谋求深造。
经当时任清史馆总裁的赵尔巽举荐,王光祈先到清史馆任书记员,同年秋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攻读法律,课余兼任成都《群报》和《川报》的驻京记者,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
浅谈王光祈在中西方音乐之间的比较性研究
浅谈王光祈在中西方音乐之间的比较性研究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王光祈无疑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他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之一,是近现代中国音乐理论建设的杰出贡献者。
他的音乐学术研究对近代的音乐研究有着指导性作用。
本文拟通过对王光祈在旅德的16年期间对中、西音乐理论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进行一番阐述,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一阐述来体现王光祈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理论所做出的贡献。
标签:王光祈;音乐美学家;比较音乐学王光祈(1892--1936)中国音乐理论家,音乐社会活动家,字润,四川温江人。
1920年,王光祈赴德国留学,初学习经济。
1923年后学习音乐。
1927年入柏林大学音乐系,师从比较音乐学柏林学派代表人物C.萨克斯等。
1932年,受聘于波恩大学东方学院,介绍中国文化。
1934年,以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得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王光祈旅居德国的16年中,写下了音乐专著和音乐论文共30余种,此外他的学术研究还涉及了有关政治、经济、以及国防等方面的著书和译文。
在王光祈的学术研究和所取得的成就中主要以在音乐学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
其中,王光祈在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比较性研究以及在中西音乐美学和中国音乐文化方面的研究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23年到1936年的13年中,王光祈曾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外音乐的介绍性及研究性的论著,其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两个较大的方面:一、从1923年学习音乐开始,比较全面系统地向国内介绍西方音乐科学、各国的音乐发展情况以及与作曲有关的理论。
如《德国人之音乐生活》、《欧洲音乐进化论》、《中国音乐之异同》、《西洋乐器提要》、《对谱音乐》、《西洋音乐史纲要》、《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西洋名曲解说》等著作。
这些著作对国内音乐知识十分贫乏和眼界相当闭塞的二、三十年代的国内青年来说,具有启蒙的意义。
二、从1926年起,开始注重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介绍西方。
浅析王光祈先生的音乐思想
浅析王光祈先生的音乐思想作者:赵凤鸣来源:《神州》2012年第1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王光祈学者音乐思想的思考、剖析与评述,目的在于使现在的音乐学习者和教育者加强对王光祈先生音乐思想和音乐教育理念的了解,为现实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多有益的佐证,从而,更精确地促进音乐审美心理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王光祈音乐音乐思想引言:王光祈先生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我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同时还是中国比较音乐学、中国音乐史学的开创者。
他的一生中或是社会实践或是著述都是以推动社会的根本进步为己任,致力于改良中国社会。
他之所以从事音乐理论研究,也是从改良国民的精神世界的主旨出发,试图以学习、研究音乐思想,以音乐教化影响国民,从而来达到他的“救中国”的目的。
王光祈先生是一个全球性音乐教育时代的先行者,他是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他到德国改习音乐之后,对西方音乐和我们的民族音乐都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提倡多元化,提倡中西音乐思想的结合,用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并倡导大力发展民族音乐,以达到礼乐救国的最终目的。
一、深入研究西方音乐思想光大民族音乐首先,他的观点认为西方音乐发展到今天的水准,是“数千年来进化之结果”,“超过吾国旧有音乐百倍以上”,他主张吸取西方音乐教育的科学方法,以研究音乐,并改造中国音乐师资,促进音乐文化教育,从而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
王光祈提出的必须借鉴西方音乐的先进教育模式,其立足点仍然是为了促进本国音乐的发展。
因此,他曾经反复强调,“中国人不懂西洋音乐,可也,不懂西洋音乐进化,则不可也。
”进而,“不懂西洋音乐进化,可也;不懂本国固有音乐,则不可也。
”再进一步说,“懂本国固有音乐,而不能使其发扬光大则更不可也”。
这里反映了王光祈学者对音乐教育问题的不同层次及其重要性的提示。
它说明了王光祈讲音乐进化,并没有忽视我们研究音乐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没有忽视他心目中最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国民族性国乐的发扬光大。
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学实证研究--以“近现代音乐家王光祈”一课教学设计为例
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学实证研究———以“近现代音乐家王光祈”一课教学设计为例*吴远华(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贵州贵阳550025)一、教学说明(一)课程定位本课“近现代音乐家”是高师音乐专业本科生《中国音乐史》近现代部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拟在2学时(90分钟)完成。
作为高师音乐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中国音乐史》在“课程思政”引领下,明确“通识+思政”教学定位,以专题研究为导向,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好各历史时段音乐事件、音乐家、音乐作品和音乐思想等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凝练出中国音乐史中富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达到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的目的。
(二)教学理念高师音乐专业本科生《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各历史时段音乐事件、音乐家、音乐作品和音乐思想等知识点的讲授,而且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知识点放在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深入探讨,强化中国音乐史对音乐专业学生知识层面、方法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导向和引领,运用历史中的“思政元素”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牢爱国之心,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之志。
因此,《中国音乐史》教学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也就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四个层面着力。
(三)教材分析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夏野编著的《中国音乐简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该教材原为作者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的讲稿,于198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版。
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比较好地吸收了一些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概括精炼,比较适合音乐专业教学使用。
但由于其“词条式”的高度概括,致使许多中国音乐史上的知识点的由来、内涵、产生的影响,以及许多为中国音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音乐家及其成就没有得到充分反映,本课要说的王光祈就是被简略论述的中国第一位音乐学家。
剖析王光祈《东西乐制之研究》中比较音乐学的观念
当代音乐2021年第6期MODERN MUSIC剖析王光祈《东西乐制之研究》中比较音乐学的观念李琪[摘要]以《东西乐制之研究》一书为切入点,以比较音乐学为立足点,对王光祈先生的比较音乐学理论体系和具体运用进行细致地分析梳理,意图剖析王光祈先生运用比较音乐学进行中国音乐史理论研究的先进方法与手段,及其对我国比较音乐学的贡献。
以此总结前人对比较音乐学的运用经验,使我国比较音乐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王光祈;比较音乐学;《东西乐制之研究》[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6-0168-04我国音乐理论家王光祈的比较音乐学在中国音乐史的浩瀚星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令笔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以其比较音乐学代表作《东西乐制之研究》为主要研究素材,旨在对王光祈先生为我国比较音乐学所做的贡献进行分析研究。
比较音乐学,是音乐学中一个重要、有影响的门类,是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进行调查研究,并从中找出与音乐有关的诸种规律的科学。
比较音乐学在18世纪时,受到了欧洲殖民主义的强烈影响。
这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入驻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随之而来的西方学者接触到不同于欧洲的传统文化,他们对这种新颖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研究这种新奇的文化,他们创造了涉及多个方面的民族学、人类学。
本文所说的比较音乐学就是民族音乐学发展早期进入新阶段的产物,王光祈先生是运用这种演变来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音乐史的第一人。
为此,本文笔者选择以王光祈先生的著作《东西乐制之研究》为切入点,对王光祈先生的比较音乐学理论体系和具体运用进行分析梳理,意图揭示王光祈先生运用比较音乐学进行中国音乐史理论研究的先进的方法手段,及其对我国比较音乐学的贡献,笔者认为只有总结前人对比较音乐学的运用经验,我国的比较音乐学才能获得更好[收稿日期]2020-12-20[作者简介]李琪(1992—),女,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也谈王光祈的音乐观
The Perception of Music by Wang Guangqi
作者: 甘绍成[1]
作者机构: [1]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四川成都610021
出版物刊名: 音乐探索
页码: 19-2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王光祈;音乐认识观;音乐实践观;音乐治学观;音乐民族观
摘要:王光祈(1892—1936)不仅是一位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位音乐思想家,他在音乐方面提出的不少见解和主张,至今对我国的音乐学研究仍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通过对王光祈音乐著述的研读,试从王光祈的音乐认识观、音乐实践观、音乐治学观、音乐民族观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对他的音乐观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2000~2014年王光祈音乐研究述评
2000~2014年王光祈音乐研究述评
宋显彪
【期刊名称】《音乐探索》
【年(卷),期】2015(0)3
【摘要】从研究之研究、综合研究、思想研究、成就与作用研究、研究方法研究、作品研究及生平研究七个方面对2000年至2014年间的王光祈音乐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这一期间王光祈音乐研究人员众多、思想活跃、成果丰富.王光祈音乐研究状况的阶段述评,能够总结研究成果、理清研究脉络,进而为未来的王光祈音乐研究提供充分的选题指引和全面的文献参考.
【总页数】9页(P72-80)
【作者】宋显彪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3
【相关文献】
1.2000-2014年我国小提琴音乐研究 [J], 周甜甜
2.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研究述评--基于2000-2014年的文献 [J], 王玲;李胜利
3.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研究述评(2000-2016年) [J], 田莉莉
4.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研究述评(2000-2016年) [J], 田莉莉;
5.2000年-2014年宋徽宗音乐理论研究综述 [J], 孙亚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为新音乐批评家的王光祈--纪念王光祈先生诞辰110周年
作为新音乐批评家的王光祈--纪念王光祈先生诞辰110周年明言
【期刊名称】《音乐探索》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在音乐理论界,人们一般都是把王光祈先生视为中国现代音乐研究的奠基人、比较音乐学的开拓者等,而从没有人把他作为一位新音乐批评家来审视,本评论试图以此为切入点,以历史史料为基本依据,对王光祈在新音乐批评方面的建树作出初步的梳理与归纳,有利于音乐学界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也利于史学界对中国现代新音乐批评历史的书写,更利于批评界对现代批评理论的梳理.
【总页数】8页(P9-16)
【作者】明言
【作者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王光祈的“工读互助运动”与“音乐学研究”反思王光祈的救国理想——纪念王光祈诞辰120周年 [J], 程兴旺
2.礼乐兴邦复兴中华--纪念王光祈先生诞辰110周年 [J], 冯光钰
3.纪念真诚爱国、刻苦治学的王光祈先生——在王光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 [J], 李忠勇
4.王光祈与少年中国学会——纪念王光祈诞辰一百周年 [J], 周淑真
5.礼乐兴邦复兴中华——纪念王光祈先生诞辰110周年 [J], 冯光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与政治: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建构论析音乐和政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在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中,关系复杂,多姿多彩。
从某种意义上说,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具有特别的意义。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的内在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些部分反映了他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与理想。
”①二者的关系,从大的方面说,或许民族主义与音乐、流行音乐与现代政治是最突出的两大问题,拙文的题域显然聚焦在前一个问题上。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音乐学家的王光祈,可谓音乐与政治关系的一个典型个案,集中展现这种关系的就是王光祈的民族主义音乐观及其指导下的音乐学研究。
鉴此,拙文拟从音乐与政治关系的视角,梳理和分析王光祈的民族主义思想与其音乐研究及思想之间的互动,以阐释其音乐民族主义建构及价值。
一、民族主义与音乐:政治与艺术的现代性互动政治和艺术尤其是音乐有着复杂的关系,我国上古时代的典籍《乐记》即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说法;②一些当代西方作曲家也认为,“音乐中有种非常清醒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够把哲学、行为艺术等其他文化领域的元素吸收进来并把音乐和政治理解为同源的。
”③自近代以来,尤其是18世纪以来,这种关系的一个突出体现,就是民族主义与音乐抑或政治与艺术的一种现代性互动。
(一)民族主义:政治现代性的原动力和最初指标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是现代的思潮和事物,大体出现于18世纪中叶以后,④18世纪美、法革命及其民族国家的诞生是其显著的标志。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伴随德、意等民族国家的建立而达到了高潮。
20世纪伴随“一战”和“二战”而进一步向全世界蔓延,尤其是欧洲以外的亚、非、拉等地区。
民族主义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语言等各个方面的意涵,但首先是政治的。
英国著名学者盖尔纳在其《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开篇即谓:“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
⑤从政治意义上说,民族主义是现代政治的原动力。
自近代以来的人类政治思想和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民族和民族主义为中心、为目标、为主体而展开的。
它是最具统合性的现代意识形态,对于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而言,都是最具感召力、最具持久力的武器。
正如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民族和民族主义就是现代国家的特有属性。
”⑥民族主义同时也是现代政治最基本的指标,即人类政治现代性的起点和原初要素。
人类政治传统与现代最基本的区别是民族国家及其整个的制度体系和思想观念。
政治现代性首先是民族化和大众化。
现代政治发展出来的其他一些指标和要素,诸如民主化等,都是以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前提的,都是建筑在民族国家之上的。
任何一个国家和政治共同体,从传统向现代演进都不能逾越民族主义以及民族国家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
(二)民族主义推动音乐现代转型:从“普遍艺术”到“民族化身”民族主义在欧洲兴起伊始,就与音乐发生了紧密的关系,借助音乐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推动着音乐的现代转型。
我国现代音乐家李绿永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曾谈到这一点,他说:“十八世纪时,许多西方弱小民族,每逢遭到异族欺凌时,他们就利用了发展了自己民族的民间音乐作为号召同族去抗拒敌人的手段。
”⑦而且,伴随着民族主义的蔓延和民族国家的增加,欧洲的文学艺术领域,如果说18世纪还可以看作是“世界的世纪”的话,那么,19世纪,则就演变成民族的世纪。
因为“就在这个世纪里出现了文学艺术中的民族主义的问题,这个世纪的整个的艺术产品都带有民族主义问题的色彩。
所谓民族乐派的大量作品仅由于他们和过去诸世纪中‘国际’的诸流派相对立而被认为具有其存在的价值。
”⑧也就是说,“音乐不再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它与某片土地,与某种民间传统联系到一起,找到了与世界的另一种正式的关系;它在化身民族的同时就赢得更具体的形式。
”⑨一句话,民族主义推动了音乐的现代转型,即民族化和大众化,这种民族化和大众化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如此。
王光祈在谈及近代中国政治对音乐形式的影响时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开始了一个黑暗时期。
此时的昆曲日趋衰落。
不久从1849年至1866年,又兴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由于连年战乱,中国人对昆曲婉转华丽的风格和深奥典雅的唱词已完全失去兴趣,他们所喜欢的戏曲,其音乐要高亢激越,唱词则要简明易懂。
因而又出现了新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二黄和梆子,这两种戏曲形式至今仍统治着各地舞台。
”⑩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进一步高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和国家也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新的民族主义浪潮,民族主义与音乐在这些民族和国家中形成新的紧密互动,也同样推动着这些民族和国家音乐的现代转型。
“1914年,音乐民族主义的支持者决定以其他的形式继续战斗。
……从这场‘可怕的战争中’体会到令人难以忍受地重建‘种族领地’的必不可少的边界。
音乐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这一痛苦的使命,‘为创立种族找回艺术特有的价值’重新建立边界。
为使音乐扎根民族文化而进行的斗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没有取得胜利,而这次大战则标志着音乐向‘民族化’迈出新的决定性的一步。
”(11)民族主义和战争也改变了音乐家们世界主义的音乐观,催生并强化了他们的民族主义音乐观,音乐民族主义成为一种特殊的思潮。
“一战”爆发后,法国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就指出:“相信一种民族精神所具有的特性可以完完整整地传递给另一个民族是错误的。
这种错误常常使我们的音乐发生扭曲,因为我们以盲目的热情采纳人家的程式,没有一点法国的东西可以掺和进去。
如果把人家的程式跟我们的程式进行对比,而丝毫不改变我们的思想节奏,那就比较好了。
”(12)1915年3月,德彪西在《不妥协报》上发表《终于,只靠我们了……》一文,凸显了民族主义对音乐民族化的强大推动力。
他奋笔写道:“伟大的慰藉人心的音乐界不久将要恢复其中断的光荣任务了。
我们甚至认为,经过战火的考验,音乐界将会变得更纯洁,更出色,更坚强。
我们音乐武器的成就应当在我国艺术史的下一章立即有所反应。
我们终于会明白,胜利将给法兰西的音乐意识带来必要的解放。
”(13)因为在德彪西看来,法国音乐长期处于照搬和“拿来”外国音乐尤其是德国音乐的窘况,他以民族主义的眼光审视和批判了这种现象,指出:“一个半世纪以来,我们对我们民族的音乐传统是不忠实的。
……我们过去经常欺骗群众,把某种时尚流派当作纯粹的法国传统介绍给公众,而这种时尚流派是没有任何资格配得上这美丽称号的。
多少寄生之物掩盖和扼杀我国音乐谱系上的细枝嫩叶,蒙骗过粗心的观察家啊!因为我们对舶来品入籍的宽容是无边无际的。
”(14)但是,战争的炮火无情地打碎了法国音乐界对德国音乐的“痴迷”,他告诫和提醒说:“我们应当懂得大炮所具有的野蛮的说服力。
今天发扬光大我们民族的一切美德,胜利将会使艺术家们重新具有法兰西血统的纯洁感和高贵感。
”(15)德彪西平生最遗憾的莫过于人们对法国音乐“纯洁性”的怀疑。
他曾谈道:“人们一般认为法国音乐的东西,也同样是德国的,对他来说,这是感到遗憾的根源”。
(16)王光祈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欧洲音乐自古代希腊而后,初盛于意大利,继起于荷兰,后昌于德奥。
最近更因民族主义思潮之发达,欧洲大小各国又有各创‘国乐’,以代表其‘民族之声’的趋势。
”(17)他还对欧洲音乐的民族化情形作了这样的描述:“德国音乐自十八世纪以来,尝为欧洲音乐界之盟主,已如前函所述,惟音乐为人类生活之表现,各民族之思想行为感情习惯,既各有不同,则其所表现于音乐也,亦当然互异。
日耳曼民族之乐,拉丁民族不必尽懂,拉丁民族之乐,斯拉夫民族不必尽懂,推而至于各小民族,亦无不如此。
因之遂有所谓‘国乐’者,应时而生。
”(18)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结合上看,民族主义与音乐的结合或者说推动音乐的现代转型,如果说19世纪作为音乐民族化和大众化的世纪还仅仅是、抑或主要是欧洲的现象,那么,20世纪音乐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可谓遍及整个世界。
(三)民族音乐对民族主义的彰显和强化民族主义推动了音乐的现代转型,促成了音乐的民族化和大众化,产生了所谓的民族音乐。
它不仅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学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及民族主义的一种象征,反过来极大地彰显和强化了民族主义。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几乎成为“阐述和传播民族观的首选方式。
”(19)“在创建民族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的位置问题首次对音乐提出来了。
音乐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即使不是更能说明问题,也明显地重于民族主义与绘画的关系。
音乐召集公众集会并为其伴奏,传播归属感。
”(20)在维系和重振民族精神方面更是如此。
美国音乐心理学家霍德杰斯指出:“如果一个群体在面临危难时立刻四散逃亡,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生存处境就会处于更大的危机。
于是,有助于群体同一性的行动便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价值,而音乐的最为强大的属性,恰恰在于它在群体中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显示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只要一个群体具有团结和统一的感情,群体的成员就会共享其中的某种理想、目标、见识、梦想和信念。
这里的共享方式,除了音乐和舞蹈之外,还有更好的途径吗?”(21)从19世纪到20世纪,在民族主义的大潮下,民族音乐对民族主义的彰显和强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愈加强劲有力。
音乐通过“民族之声”、大众之声,塑造和强化了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共同理想,以特殊的方式彰显和强化了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
二、王光祈音乐研究的力量源泉和动力机制:民族主义政治理想——“少年中国”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王光祈的独特地位主要在于他超乎常人之音乐研究及其拓荒性的丰硕成果。
王光祈缘何有此毅力和孜孜以求的音乐研究历程,除了偶然和特殊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支持其坚持下去的是其信念和理想。
这种信念和理想就是他鲜明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及其符号——“少年中国”。
(一)民族主义的政治理想——“少年中国”王光祈在政治上并没有固定的党派观念和主张,但他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可以说,民族主义是他基本的政治信仰和诉求,这一点,他自己有过清楚的表白。
1920年12月,他在致恽代英的信中说:“我是一个反对国家主义的人,我以为国家只是一种政治组织,可以随时取消的,不过国家主义虽不必主张,而民族主义却不可不提倡。
我所说的民族主义,当然不是拿我们民族去侵略他人的民族,只是主张我们这种又勤又俭的民族、素有文化的民族,要在世界上谋一个安全的地位。
我们若对于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类,都不设法拯救,那便是我们对不住世界,对不住人类。
我决定要标出‘民族主义’四字来运动,因为我在外国受刺激太多了,外国人无论新旧,早把‘劣等民族’四字头衔送我们了,但是我又相信我们勤俭智慧的民族,狠有改造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