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在引导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上做好文章;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因为数学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会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所以,我认为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呢?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那么,他的潜力是惊人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增加新的知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新课的导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导入新课的形式很多,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激趣方法,让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数学世界。在整节课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主要方法。恰当的、有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处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从生活实际出发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和另一个同学坐在圆桌前,轮流往上放一元硬币,一直到一方不能放为止,怎样做可以获胜?这个问题一提出,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得出了先放一方肯定获胜的结论。因为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只要放在圆心就可以了,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圆心没有对称点,其它任何一点都有对称点。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容易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和“期望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热情地参与到数学中来。数学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如:“在进行特殊的四边形---矩形”教学时,可这样创设情境: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说它的特征,然后把平行四边形逐渐变形成矩形,再问学生“现在得到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帮助学生用“运动”的观点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主动参与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手笔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凡是学生能直接“摘”到或“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教师决不“摘”给学生“吃”,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便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数学教材具有通用性,共同性的特点,教材中蕴藏着大

量创新教育的好题材,例如:通过例题教学,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方法吗”?“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等,诸如此问题,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去重新构造新的问题,提出新设想,新教法,精心地设计出创造能力训练的条条巧计,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这样,使学生会更富有创造力,会更善于创新,能够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美国小学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为此,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通过自己亲历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同时经过猜想、类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把朦胧模糊的各种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而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如在向学生出示探究性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就让学生动手探索。结果有的学生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是180度;有的用长方形来验证,因为它的内角和是360度,然后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还有的用撕角、折角的方法拼成一个平角的方法来证明。这样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过程,同时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了参与机会。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用动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图象变换的全过程(如各种函数图象的画法等),甚至可以用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我们先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四边形,然后找出每条边的中点,再把中点连接起来

后互相比较一下,学生们经过比较后,发现了一个不变的结果:平行四边形,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还有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百鸡问题”、“鸡兔同笼”等问题使学生从一道道数学趣题中感受到数学还是有血有肉、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肌体,而不是一具干枯僵硬的躯壳。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还要注意指导学会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方法,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做到:所教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独立完成;在教师的点拔下,能独立的完成一部分,哪怕是一小部分的,也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来完成一部分;那些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可以给学生以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探索,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好形式好方法。研究表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探索,最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最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学生的思维应该在自己头脑里产生,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事物的规律,在情境中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例如:在教学化简比时,一个学生在质疑问难时,提出在足球比赛中4:2,是不是也可以化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争论十分激烈,思维的火花激烈地在碰撞着,我引导学生再把比的的定义想一想,学生通过再次认识比的意义,达成在体育比赛中的比是不可以化简的,因为它们不是表示的两个数的相除关系。这是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了这个问题。

数学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是传授真理,而是激发思维,使之主动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