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心理学1、2章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大众传播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第一章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思考题:1、你认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是什么?2、怎样理解“内向传播”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3、什么叫内向传播?试举例说明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功能?4、你认为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有哪些途径?5、现代心理学理论有哪些?你认为借鉴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于大众传播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传受者心理的实质思考题:1、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是什么?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违背心理实质原则的表现有哪些?2、试析人脑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产生社会效果的中介作用。

3、为什么说客观现实是传受者心理的最终源泉?4、简析造成传受者产生主观反映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5、传受者的能动反映对象对传播业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第三章行为主义和大众传播思考题:1、运用社会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媒介环境与受者的交互影响。

2、试析“强化的替代性”和“学习的延迟性”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

3、媒介对榜样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4、试析正、负强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5、举例分析媒体宣传应把握好负强化度的意义。

第四章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思考题:1、分析“潜意识”的内涵。

2、试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者的关系。

3、简述潜意识与传者创造灵感的关系。

4、简述潜意识与传者文风的关系。

5、传者应怎样通过自己的作品引发受者的前意识经验?6、分析“集体无意识”的内涵。

7、媒体信息应当怎样表现集体无意识的三个层次?8、简介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具体内容。

9、谈谈你对广播影视节目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为依据进行年龄和内容定位的认识。

第五章人本主义与大众传播思考题:1、在大众传播互动中强调以人为本有什么意义?2、联系实际分析记者与采访对象在相互尊重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媒体应当怎样观照、关怀、弘扬普通百姓?4、经济报道怎样才能以人为本?5、人物报道怎样才能以人为本?6、灾难性报道怎样才能以人为本?7、广告报道怎样才能以人为本?8、在新闻报道中应怎样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的误区?第六章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思考题:1、根据“受众认知过程模式”讲述受众的认知过程。

大众传播心理学(课件整理)

大众传播心理学(课件整理)

第一章社会中的自我社会思维:自我的信念、思维、态度……社会影响:基因、从众、说服、群体影响……社会关系:偏见、攻击、吸引、亲密、利他……一、自我概念:我是谁1.我们:世界的中心人类是一种自我的动物,我们常常将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常常过于关注自我,并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2、决定自我的社会因素A.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当我们扮演某一个角色时,这个角色会逐渐被我们的自我感觉所接受。

B社会同一性自我概念不仅包括个人身份,也包括社会身份。

对于你是谁的社会定义,暗含你不是谁的定义。

C.社会比较社会比较影响我们对自我的判断。

生活中的大部分围绕比较来进行D.成功或失败自我概念也取决于我们日常生活成败的经验E.其他人的评价公认的成就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

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F.周围的文化个人主义文化——爱自己集体主义文化——相互依赖型自我二、自我服务偏见1.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不同解释人们倾向于一边轻易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

2.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可能吗当人们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时候,也会出现自我服务的偏见。

在多数主观和社会赞许性方面,大部分人都觉的自己比平均水平更高。

伦理道德、工作能力、优点、驾驶技术、聪明才智、赡养父母、健康、洞察力、摆脱偏见……3.盲目乐观过度的乐观会会增强我们的脆弱性。

由于相信自己总会幸免于难,我们往往不去采取明智的预防措施。

4.虚假普遍性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低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三、自我展示1.虚伪的谦虚人们之所以表现谦虚,是为了安抚内心、战术需要及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的看法。

2.自我妨碍由于害怕失败,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第二章社会信念与判断1.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人们通常试图将个体的行为或者归结为内部原因(个人性格等),或者归结为外部原因(社会情境等)。

传播心理学1

传播心理学1

传播心理学1第一章:名词解释:内向传播:又叫自我传播,是指传媒信息借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输入、加工、编解码、贮存、输出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传受者: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的传者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简答: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

1、重要研究领域:内向传播2、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

3、主要研究对象:新闻心理4、传受者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

大众传播心理学把研究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联系是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内在原因。

这两门学科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有相交之处传播主体和接受对象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因素,2、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者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觉学科的学缘源远流长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中有两位是心理学家: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Lewin)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C.L.Hovland),尤其是霍夫兰的态度研究被称为传播学中的经典研究。

3、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明证德国学者马莱茨克在其《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场论思想提出了一个大众传播场模式,在此模式中他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诸因素,他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

认为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一系统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

马莱茨克模式说明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行为都是许多因素的函数,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社会大众传播 第二章 传播的材料.

社会大众传播 第二章 传播的材料.

二、信息的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表达性、载体性、流动性、共享性 三、与信息相关的重要概念 噪音、冗余信息(巩固人际关系、克服噪音干扰、理解信息) 反馈与前馈 四、信息理论 (一)信息论 (二)控制论 反馈的概念 (三)系统论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 成一种直线的单向过程, 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 个不速之客——噪音构成。 作为传播过程的第一 环节,信源负责发出将要 传播的讯息。此后讯息会 经发射器编码而采用与所 经渠道相适应的信号形式 到达接收器。接收器的功 能与发射器相反,它将接 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并 发送到传播的目的地即信 宿。
体态语言符号
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身体器 官的运动变化表达信息的符号。也叫体态语言。 体态动作可分为象征性,说服性,调节性, 表现性,适应性和表情性动作。 信息整体冲击力=0.07*言辞+ 0.38*声音+0.55*面部表情 (梅拉宾的公式)
14
2019/4/10
动作一样,意义不一样
动作态势语 汉语意义 英语意义 -------------------------------------------------1跺脚 气愤,悔恨 不耐烦 2表演者或讲话人 回应观众的掌声 感谢,表友好 为自己鼓掌不 谦虚 3目不转睛的看 好奇,惊讶 不礼貌 4嘘声 反对,责骂 要求安静 5拍别人脑袋 疼爱,侮辱人 安慰,鼓励
的传人”、出、重、牛、魚,符号与指代意义的关系。
社会共有性:符号的词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义,囧 发展性:赋予旧符号以新的意义,创造出新的符号。 火星语言
10
2019/4/10
3、符号分类: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1、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符号两大部分。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信息污染,论传播者的社会责任信息污染是指媒介信息中混入了有害性、欺骗性、误导性信息元素,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损害或其他不良影响。

而网络信息污染问题伴随着网络的诞生便与之俱来,且日趋严峻。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超越了传统的媒介地理,也超越了人类的心理鸿沟。

所谓“信息污染”,通俗的说就是你不感兴趣或说与你当前智力任务毫无关系的信息强制的进入你的大脑。

它除了短信息污染外,还可包括广告污染、色情暴力信息污染、失实信息污染、另外我认为还可包括推销员的语言污染等。

信息污染,我们美国人每天都深受其害。

以前问题并不严重,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李宁,一切皆有可能”“洁玲内裤,要舒服不要束缚”“洁尔阴洗液,洗洗更健康”“汇仁牌肾宝,他好我也好”.....我没试过,但估计这样的广告词我一口气说二十个应该不成问题。

就连我那伊呀学语的外甥,你只要说一句“今年过节不收礼”他马上可以给你对上下一句“收礼还说脑白金”。

另外的信息污染还包括:当你看球赛看得正起劲时突然跳出个女性化妆品广告;你打开邮箱时发现突然多出了许多毫无用处的邮件;当你浏览网页时“某明星地下情被曝光”“男列车员艳照曝光”“武林奇人电钻钻头”等等诸如次类令人反感,对你毫无用处的信息会第一个入你的眼帘,因为越是这样的垃圾信息越是被管理者放在页面最显眼的位置。

这样的污染无处不在,你躲都躲不了。

网络给人类的交流与通讯所带来的便捷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但也带来了十分严峻的信息污染难题。

那网络传播者的社会责任缺失有何在?国际传播界对媒体的社会责任有基本共识:真实而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尊重公民人格尊严;发挥媒介社会监督作用;履行社会公共文化的使命,不传播低俗不雅的信息。

然而,目前个体网络传播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在网络这个“自由的王国”中,为所欲为地发表言论,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大众传播学——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大众传播学——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02-1978)
拉斯韦尔是著名的政治学家,他的政治学说对当代政治学理论影响很大。 (1)生平和学术背景 风流儒雅的家庭,父亲是牧师,藏书很多,常与知名学者交往,如杜威就是他家的常客,可 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拉斯韦尔从小就思路敏捷,聪慧过人,早慧,十三岁时,他父亲就送了他一套哲学百科全书。 十六岁时就进入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又分别在伦敦大学、日内瓦大 学、巴黎大学、柏林大学攻读研究生,二十四岁就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集中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活动, 是传播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拉斯韦尔也因此一举成名。拿到博士学位后,拉斯韦尔受母校芝 加哥大学聘请,到政治学系任教。他教书并不受学生欢迎,不过他学生说,回想起来拉斯韦 尔给他们的启发和教益最大。(因此,我们千万不要简单地评价一位教师,当然也不要简单 地评价一个人。) (2)对传播学的贡献 拉斯韦尔一生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总计达六百万言之多。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除了前面提 到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文外,还有一篇《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这是一部传 播学纲领性力作,是一张构筑传播学大厦的蓝图。 哲学家怀特海说过,所有的哲学都无非是对柏拉图哲学的注释,因为柏拉图提出了哲学中的 大部分根本问题。同样,我们说所有传播学也仿佛是对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一文的注释,因为它提出了传播研究的基本内容。 《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 传播过程的要素。拉斯韦尔在文中提出,一个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who(谁)、say what (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产 生什么效果)。这就是著名的五W模式。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W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发表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 1948 )
媒介传播的关系图谱
从“传授者”到“传播主体”与“接收主体”
从“我与它” 走向“我和你” 从“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际关系”
从“控制、影响” 走向“交往”
三、课程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①掌握神经生物论、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
(四)传播心理学与媒介心理学
媒介心理学的主要实践和研究活动包括:
①心理学者作为广播和电视节目的来宾或主持人,向大家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成 果,主要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解答心理问题;
②为印刷媒介和电视节目制作提供咨询; ③为报纸、杂志撰写专栏文章; ④对大众进行媒介教育; ⑤帮助没有媒介经验的心理学者有效地从事媒介活动,使心理学知识为一般受 众所理解; ⑥研究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媒介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⑦研究媒介新技术环境下人机相互作用,特别是受众对新刺激的认知和情感反 应; ⑧帮助开发新的媒介技术产品,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和心理研究领域 的应用等。
义、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②能够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分析媒介内容或现象; ③了解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④能够洞悉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学策略。
*课后拓展阅读书目*
《大众传播心理通论》
作者:李永健
第一章 传播与心理 第二章 心理学与大众传播效果 第三章 认知与信息传播
第四章 公共情绪与大众传播
《传媒心理学》
作者:方建移 张 芹
第一章 传媒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与传媒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传媒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 影响传媒致效的因素 第五章 传媒表征与刻板印象 第六章 受众心理 第七章 传媒暴力的效果研究 第八章 色情传媒心理影响研究 第九章 传媒影响与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第十章 儿童与电视 第十一章 新闻心理 第十二章 广告心理 第十二章 互联网心理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

二、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两个重点:“内向传播”、“传受者”概念。

第二章一、传受者的心理:传受者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其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传者的心理的源泉主要来自物质世界,受者的心理源泉主要来源于媒介世界。

传受者心理的源泉是客观感性世界,因为媒介世界仅仅是它的的模写和拷贝。

三、媒介世界或媒介客体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媒介实体、媒介符号、媒介信息。

四、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观念性、主观性和能动性。

(一)观念性:主体的心理表象与客体之间有不对称性,主体对客体只是近似性的反映。

(二)主观性反映:指人们(包括个体和群体)对于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反映。

造成传受者心理主观反映的原因:1、生理原因:主要体现在个体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及其年龄、性别等方面。

2、心理原因(1)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其脑中的反映。

(2)动机。

传受者的动机是推动其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收的内部原因,是传受者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

(3)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方式与生活目标价值的看法。

(4)信念。

信念指主体对于对象的确信不疑的认识体系。

(5)情绪状态。

传受者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对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映。

3、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原因(1)文化水平(2)社会地位(3)文化背景:指传授者的民族特点,包括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理及各种人文环境。

(三)传受者心理的能动性反映人的心理反映是积极能动的,这种能动性反映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人们总是主动地把外界事物变成观念的东西,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实践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受者通过使用媒介、参与媒介、反馈于媒介等能动性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科理论,对人类传播现象进行更细致的探究,也是为了净化媒体,监督媒体,使其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培养人们辨识能力的要求。

传播心理学课件

传播心理学课件

传播心理学课件大众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大众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 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一)内向传播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其他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1、大众传播心理学把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反映它们是否把内向传播归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研究的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更注重宏观角度研究人类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递的是信息流,属于社会层面的活动;而后者从微观视角研究传播活动中人么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传递的是心里流,术语心理层面活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具体讲就是研究因大众传播诸因素引起的传受者显在或者潜在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发展、互动等特点和规律及传受者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A引入传受者概念的理由: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理解;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B这个新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传者和受者作二合为一的理解。

三、传播心理学现状(一)学科构建的可能性:A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有交叉之处;B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C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传播心理学-第一讲PPT课件

传播心理学-第一讲PPT课件
(5)撰写研究报告
.
23
(三)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法被称为对传播内容的"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
的描述"(Bernard Berelson)。它是一种分析讯息内容的系 统方法,有助于我们分析特定传播者的讯息,使研究者可 以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对传播过程进行考察。内容分析法 通过对具体传播内容的系统分析,揭示传播者"说了什么" 和 "如何说"(传播技巧)来反应传播者的立场,推断传播 内容对受传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及整个传播过程所产生的影 响。
内容分析通常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课题; (2)选样:即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材料; (3)分类及评分:根据一定的客观的分类标准将要分析的
对象归类,再将经过分类的内容以某种方式测量或区分, 最终被赋予一定的分数;
(4)统计及解释。
.
24
(四)控制实验
控制实验涉及到实验者对变量的控制或操纵,以及以客观 而系统的方式观察和测量结果。经典的实验将回答一个变 量(自变量)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其他变量(因变 量)。
如果把传播定义为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换,则特有现象 或特殊表现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大众媒介这个自变 量,包括它的特定的形式和特定的内容对信息交换的 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例如:从认知心理学来看,人们研究电视画面以不同 方式呈现时所引起的注意的改变,图像和声音的不同 组合对记忆、理解的影响等。
.
6
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中,只要涉及到媒体从业人员的 活动和受众的活动,都必然涉及心理问题。这些问题 可以分为五大类:
传播心理学
.
1
第一章 绪 论
.
2
第一节 传播学与心理学的缘分
一 传播学开阔的研究视野

传播心理学

传播心理学

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

●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众传播过程中传者的心理活动、行为(采访心理学、创作心理学);受众的心理活动、行为(受众心理学);传者与受众的心理互动。

●借鉴: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派的理论成果。

第一章行为主义与传播心理第一节关于行为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一、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条件反射理论(一)经典条件反射:俄国巴甫洛夫狗流唾液的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肉末)(流唾液)条件刺激条件反射(铃声)(流唾液)结论:“动物能够把环境中的刺激与引起反应的其它事件相连结,从而对它们所处环境中的刺激产生反应。

”如果把绿灯再和铃声联系起来,过一段时间,狗一见绿灯就会流口水。

(次级条件反射)有的同学走进教室就紧张学习压力紧张教室紧张我们为什么喜欢“报喜不报忧”?接到坏消息心情低劣传递坏消息的人心情低劣经典条件反射的应用:对吸烟的厌恶疗法:把烟的形象与感到恶心、呕吐联系起来(二)操作条件反射美国桑代克的实验走出“迷宫盒子”的猫美国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中的小白鼠总结:与经典条件反射相反,操作条件反射是个体从反映到刺激的过程。

个体可以主动适应环境,获取正面刺激。

操作条件反射的应用:可以通过强化(奖励)“塑造”一个人的行为1.努力学习获得奖励(奖学金、同学的尊重等、师长的称赞等)2.儿童有礼貌获得奖励(大人的夸奖、喜爱)(三)条件反射与强化如果不进行经常性强化,行为会逐渐消退。

例:长时期只有铃声没有肉末,狗就不再听到铃声流唾液了。

“读书无用论”——读书再多,到社会上仍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二、行为主义的诞生1913年华生《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思潮在心理学界的兴起“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让我在自己建构的特殊世界里把他们养大,我保证能够随机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甚至乞丐和盗贼”三、新行为主义的发展:班杜拉创建社会学习理论(20世纪六十年代)质疑:人类的所有学习行为都是直接经验(经典或操作反射)的结果吗?“如果人只能从尝试的后果中进行学习……那么人类生存的希望就很小”1.班杜拉提出了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的概念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即观察他人行为和模仿榜样形成的。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资料大众传播心理学新10.1 邹宇1、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一)“内向传播”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2、什么是内向传播?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就是指传媒信息借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传入、加工、编解码、贮存、输出的全过程。

也可以理解理解为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内向传播是三种传播形式的基础(其他传播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心理学把研究传授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3、你怎样理解“传受者”这个概念?第一,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看:传者是传播信息的人,而受者是指接受信息的人。

第二,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

传者和受者既是传者,同是也是受者。

传受者是:传者与传者、传者与采访对象、受者与受者等之间的心理互动。

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的传者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4、西方心理学有哪几种理论(流派)呢?神经生物学论、行为主义论、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论、认知心理学5、西方心理学的五种流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理论是什么?①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②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美)刺激—反应心理学”,即S—R心理学;代表人物: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斯金纳强化理论;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③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荣格。

潜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两大支柱:心理结构的无意识论心理动力的本能论,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6、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定义:大众传播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者的心理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大众传媒心理学第

大众传媒心理学第
社会对大众传媒的制约
虽然大众传媒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它也受到社会的 制约。例如,政府可以对媒体进行管理和监管,媒体也 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03
大众传媒的心理过程与效 应
大众传媒的认知过程
01
02
03
感觉与知觉
大众传媒通过图像、声音 、文字等手段传递信息, 影响受众的感觉和知觉。
学习和记忆
在面临信息过载问题时,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对策来缓解问题。例如,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培 养自己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RSS订阅、信息聚合工具等,帮助自己更 好地管理信息。
大众传媒的认知偏差问题
总结词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大众传媒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认知和判断。
详细描述
05
大众传媒的心理问题与对 策
大众传媒的信息过载问题
总结词
信息过载是指人们在大众传媒中面临的信息量过大、难以消 化吸收的问题。
详细描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量越来越庞大 ,人们很容易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这种问题可能导致人们 的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处理重要信息;同时,也会增 加人们的认知负荷,导致信息消化不良。
社会问题研究
促进社会公正
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大众传媒心理学可以提供深入 的社会问题研究,如探究媒体 报道对公众舆论的影响、社会 议题的设置和传播规律等,为 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媒体信息的选择、加 工和呈现方式,大众传媒心理 学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媒 体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
大众传媒心理学
2023-11-06
目 录
• 引言 • 大众传媒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大众传媒的心理过程与效应 • 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与评估 • 大众传媒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 大众传媒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大众传媒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章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一)概念:是由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可以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它是一门对人类传播现象及其他规律进行综合型与深层化研究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二)学科定位:一个应用心理学,一个大众传播理论的次级学科,(三)研究对象: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

(1)“内向传播”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①内容传播是“主我(I)”同“宾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自我传播的实质是个人的意识活动与思维活动。

完成内在传播的两条途径:不断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自我认知。

②特点: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2)研究传授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3)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

(4)“传授者”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

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

对于“传受者”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从传者与受者是“人”的角度出发:二者作为“人”,在心理和行为活动上有着许多共同点。

第二。

从传者和受者的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传者与受者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角色经常是发生变化的。

第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以接受主体和传播主体取代受众和传者,把传播活动视为这两种主体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现状(1)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首先,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有相交之处其次,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者中的构成比例来看,这两门学科的学缘源远流长再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明证(2)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实性①学科未独立的原因:大众传播心理学的母体学科——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均数不成熟的学科;研究大众传播心理学的队伍还很弱小。

传播心理学课件

传播心理学课件

传播心理学课件大众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大众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 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一)内向传播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其他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1、大众传播心理学把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反映它们是否把内向传播归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研究的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更注重宏观角度研究人类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递的是信息流,属于社会层面的活动;而后者从微观视角研究传播活动中人么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传递的是心里流,术语心理层面活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具体讲就是研究因大众传播诸因素引起的传受者显在或者潜在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发展、互动等特点和规律及传受者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A引入传受者概念的理由: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理解;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B这个新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传者和受者作二合为一的理解。

三、传播心理学现状(一)学科构建的可能性:A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有交叉之处;B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C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大众传播模式论

大众传播模式论

• 一个传播者的参照系已为另一个所吸收或接过来,在角色 的行动和价值上无任何区别。 • 这个模式可以容纳任一方向的同化过程。实际上,由于信 息提供者在这种关系中通常处于较强的地位,因而对同化 的压力几乎总是在另一方向。
• 怀特的守门人模式 • 缺点:①未考虑抑制和引导这一过程的组织因素,而它却有 助于对正在研究的行为作相当个人化的解释。②认为只有一 个主要的“门区”。③就新闻的流动而言,这一模式意味着 一种颇为被动的活动。
• 一个相当弱的商业部分,几乎是只有来自直接销售的收入。 在自由主义模式中直做多少被商业同化,而在苏维埃模式 中公共部分往往同化制作。这个模式的总体性质十分异常, 但在内容的分发方面还是可能看到一个显著的现象,它在 内容的供给上,甚至可能很少考虑受众的直接消费要求, 而是比社会责任模式更多地受选择标准的支配。(基于这 样一种假设:应用该模式将使内容的制作甚至更多地偏重 于文化的、教育的和信息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被归入 “高级趣味”这一类) • 评价: 优点:对比较分析或批评分析是一个有用的起点 缺点:①高中低级趣味之间的差别是按惯例主观划分的, 不明确,如果将它们用于说明实际的媒介产品的多样性, 便毫无意义。 ②要了解或说出受众真正需要什么并非易
《大众传播模式论》 —— 丹尼斯· 麦奎尔 斯文·温德尔
硕655 褚惠娟 3106078006
第二章基本模式
2.1拉斯韦尔公式
• 2.2香农—韦佛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丹斯模式
第三章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 对个体的影响
• 3.1刺激—反应模式及其修正
康 斯 托 克 的 电 理视 学对 模个 式体 行 为 之 影 响 的 心
3.2
• 3.3卡茨—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和个人影响两极传播 模式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一、论述(35)举例说明在新闻报道中如何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

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的人本主义是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e third force),是一种心理学新思潮,它以“以人为本”为宗旨,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经验以及价值,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看到了人的心理和人的本质具有的一致性。

我们的社会没有止步于生产时代,而是向大消费时代逐渐发展进步,在大消费时代背景下,个体的需求不断扩大并且得到以往所没有的巨大关注度,媒体作为媒介信息的传播者不仅对这种变化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强化、放大作用。

在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里,人作为被传播的对象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这种以人为本渐渐成为媒体的一种社会责任。

但是,由于传媒业的剧烈竞争,一些媒体难逃欲望陷阱,在报道中貌似“人本主义”,实则挂羊头卖狗肉,过度强调被报道人物的某一方面,忽略了人的基本需要。

违背了“人本主义”的“以人为本”的宗旨,背离了新闻传播的本意和精神。

“伪人本主义”不仅欺骗和伤害受众,还会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更有甚者,威胁社会安稳及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建议如下:1、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媒体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没有真实性,新闻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新闻就没有存在性可言。

以煽动受众情绪,盲目追求轰动效应,夸大、歪曲、捏造新闻事实的报道不但会误导受众,还使媒体自己失去公信力,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例如,2012年11月17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今日早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女兵学习十八大的照片,后经查实改版整版的是苹果手机广告,是摆拍的虚拟新闻。

“如此摆拍”会登在头版头条由此可见媒体对新闻图片真实性要求懵然无知,误导和伤害受众的同时也伤害了媒体的形象。

由此可见,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性,坚持新闻真实性是防止“伪人本主义”的基础。

2、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柏拉图《理想国 》
洞穴理论
第二章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柏拉图
《理想国》
洞穴理论
思考:太阳、洞 穴、囚徒、傀儡 分别隐喻什么?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报刊文字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麦克卢汉: 报纸——靠透露消息的政治
意 义

假新闻
受者:媒体世界→意识→物质世界
2012
“深圳90后女孩跪地 为残疾乞丐老人喂饭”
物质世界与媒体世界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1.2 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科理 论,对人类传播现象进行更细致的探究,也是为 了净化媒体,监督媒体,使其能真实地反映客观 实际,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是提高人 们的媒介素养,培养人们辨识能力的要求。
传播心理学
主讲人:董 牮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1 1.2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状
1.3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1.1 大众传播学的学科定位
传播学是一门既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
△香农 - 韦弗 数学模式
☆对传播过程的研究
☆ 对传播研究方法的研究 ☆对受众的研究 ☆ 对传播后果的研究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2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状
一、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 首先,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有相交之处。 其次,从心理学家传播学先驱者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的学缘 源远流长。 再次,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二、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实性 三、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途径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
2.4 传受者心理反应的特点
心理原因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应
需要、动机、价值观、信念、情绪状态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内 贾 德 与 伊 朗 第 一 夫 人
法拉希
( Azamal-SadatFarahi )
第二章
2.4 传受者心理反应的特点
一、观念性
二、主观性 ☆生理原因 ☆心理原因 ☆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文化水平、社会地位、文化背景
三、能动性
第二章
2.4 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传受者对来自客观事物世界和媒 体世界的刺激在头脑中的反应属于一 种观念性的东西,即是说主体的心理 表象与客体之间有不对称性,主体对 客体只是近似性的反应。
2.4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
重点难点: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1.1 传受者的心理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传受者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其头脑中的主观、 能动的反映。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1.2 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传者:物质世界→媒体世界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3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心理学的理论
——既可以成为 ——也可以成为一种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思路;
神经 生物论
认知论
大众传播心理学
行为 主义论
人本 主义论
精神 分析论
传播学 四大先驱
哈罗德〃拉斯韦尔 Harold Lasswell 1902-1978 政治学家 社会学家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 Paul F.Lazarsfeld 1901-1976 实证社会学家 母亲:心理学家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2 脑是传受者心理的器官 2.2.2 脑是传受者主体与客体相联系的中介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媒介世界是人们直接接触的世界:传受者 心理的源泉是客观感性世界,媒介世界仅仅是它是 模写和拷贝。
☆拟态环境——李普曼 Lippmann
☆洞穴理论——柏拉图 Plato

次级学科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1.2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 ☆“内向传播”
☆ 传者、受者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
☆ 新闻心理 ☆“传受者”概念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1.2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两个重点
☆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就是指传媒信息借 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传入、加工、编解码、 贮存、输出的全过程。 内向传播是其他三种传播形式的基础(大 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心理学把研究传受者在内向传播 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 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不同媒体符号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报刊文字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报刊文字具有滞留性,白纸黑字,历历在目,可反复阅读,具有 表达上的准确性和较严密的逻辑性,报刊常为文化水平较高的读者所偏 爱。 广播声音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广播声音稍纵即逝、不能重复。广播新闻属于广播文化。这种文 化凭借声音的魅力趋向于激起听众的情绪情感的效果。 电视图像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电视新闻属于电视文化。这种文化以图像的生动具体、现场感强 取胜。 多媒体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多媒体传播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电视、电话、文传、收音机、计 算机等提取信息。信息可以文字、图像、音响的单一或综合方式显示。
☆传受者:
传者和受者都是“人”; 传者和受者角色可以互换; 从发展的角度,传者和受者的界限 越发模糊
eg:刻板印象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1.2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另一种思路:5W模式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谁(Who) ☆ 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研究
说了什么(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的(To Whom) 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2 脑是传受者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一个神奇的组织。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2 脑是传受者心理的器官
2.2.1脑是人的体内传播的中枢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2 脑是传受者心理的器官 2.2.1脑是人的体内传播的中枢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脑和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最基本的反射结构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广播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麦克卢汉:
广播电台——部落鼓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电视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麦克卢汉: 电视——羞怯的巨人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多媒体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WHO 谁 SAYS WHAT 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 说了什么 TO WHOM 对谁说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拉斯韦尔5W模式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2 脑是传受者心理的器官 2.2.1脑是人的体内传播的中枢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2 脑是传受者心理的器官 2.2.1脑是人的体内传播的中枢
对传播活动人脑的生理机制研究:
☆看电视是主动认知还是被动认知?
☆一段广告中,何时受者的反应达到最大值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2 脑是传受者心理的器官 2.2.2 脑是传受者主体与客体相联系的中介
不被注意
物质世界
传者(脑)
制作节目

媒介世界
讯息 信号 接收到 讯息
信源
发射器
的信号 噪音来源
接收器
信宿
《传播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霍夫兰 态度改变
第一章
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1.1 大众传播学的学科定位 新闻传播学
传播学
传播理论
应用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分支”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4 传受者心理反应的特点
所谓主观反应是指人们对于同一刺激 物产生的反应各不相同。
第二章
2.4 传受者心理反应的特点
生理原因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应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
2.4 传受者心理反应的特点
心理原因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应
需要、动机、价值观、信念、情绪状态
卡尔〃霍夫兰 Carl Hovland
库尔特〃卢因 Kurt Lewin 1890-1947 社会心理学家
1912-1961
心理学家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
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典范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1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2.2 脑是传受者心理的器官
2.3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手机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对时间的感觉
☆对距离的感觉 ☆对交际的压力 ☆对手机的依赖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