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导学案

合集下载

2.1 认识自己(导学案)-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2.1 认识自己(导学案)-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1 认识自己课题2.1认识自己课型 新授课 课时:1学习目标1.政治认同:懂得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知道认识自己是不断深化的过程;2.道德修养: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3.健全人格: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知道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4.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

重点 人贵自知,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 人贵自知课前案自主预习参照《知识清单》,(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一)基础知识点背诵过关填空(10分钟)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人贵自知。

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1)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

我们可以从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从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从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社会关系中来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3)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

学习、劳动、人际交往等生活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证明自己、检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准确,自我形象也更加清晰。

班级: 姓名: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逐步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交流合作→共享共长)20分钟组内交流,达到共识;【学习任务一】每个人拿一张白纸,用文字获图画等形式描绘自己,然后折起来,收集在一起每个人从中抽出一张折叠的自画像,猜一猜这是谁的自画像并说明理由。

谈谈你对这位同学的印象和看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为什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任务二】我身材、身高、长相()我的性格()我在班级是个()我在家里表现得()我…思考一:完成句子,越多越好哦!思考二:同学们都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的?【学习任务三】如何认识“我”要求:1.参照示例:名字一:王辉①身高中等、②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善于辩论、③班里同学非常喜欢跟我玩2.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3.注意保密,先不要给别人发现对他的评价要求:4.把你完成的内容撕成三份,“名字一”的那份留给自己。

网络改变世界+导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网络改变世界+导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八上2.1 网络改变世界导学案一、【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知道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践行明礼遵规,明大德、守公德、眼私德,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2.法制观念:了解网络的积极影响,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合理使用网络。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能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责任意识:能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培养开放与包容的胸怀。

有序参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尤其是绿色上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二、知识梳理1.网络的积极影响。

(八上P10~13)⑴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⑵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网络的消极影响。

(P15~16)⑴网络上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会误导大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⑵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⑶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常见的网络骗术①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②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③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④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⑤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⑥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⑦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应对方法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③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④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⑤发现网络诈骗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三、合作探究活动一:“云端"诊疗跨越山水(多媒体展示材料)“多亏有了远程会诊,老人在家门口就把骨折治好了。

“家住贵州武陵山区腹地的石阡县村民蔡林讲起前段时间父亲的治病经历时说。

当地医院将病历、影像资料等上传到远程医疗系统,与来自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骨科专家视频会诊,成功进行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1 二次函数 导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1 二次函数 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章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重点)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概念解决问题;(重点)3.列二次函数表达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复习回顾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为什么?(x 是自变量)(4) y = kx + 1;(5) y2 = x;(6) y = 2x + 1.一、要点探究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问题1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平均每棵树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树,以提高产量.但是树种多了,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棵树接收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1) 问题中有那些变量?其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2) 假设果园增种x 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多少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多少个橙子?(3) 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 个,那么请你写出y 与x之间的关系式.做一做银行的储蓄利率是随时间变化的,也就是说,利率是一个变量.在我国,利率的调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决定的.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 元,那么请你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 (元)的表达式.想一想(1) 两数的和是20,设其中一个数是x,你能写出这两数之积y 的表达式吗?(2) 已知矩形的周长为40 cm,它的面积可能是100 cm2吗? 可能是75 cm2吗? 还可能是多少? 你能表示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其一边长的关系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问题1~3 中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由每组代表总结.知识要点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若两个自变量x,y 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y = ax²+ bx + c( a,b,c 是常数,a≠0)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二次函数.a为二次项系数,ax2叫做二次项;b为一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c为常数项.同学们,可以自己举出具体的二次函数吗?典例精析例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为什么? (x 是自变量)① y = (x + 3)² − x²;① y = 3 − 2x²;① y = x2;① y = 1x2;① y = x² + x³ + 25;① y = ax2 + bx + 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步骤:合作探究链接中考1.(西湖区月考) 已知( m 为常数),根据下列条件求m 的值:(1) y 是x 的一次函数;(2) y 是x 的二次函数;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上述问题中的三个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① y = -5x² + 100x + 60000 ② y = 100x2 + 200x + 100③y = -x2 + 20x总结: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它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有一些限制.知识点三:列二次函数关系式例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 cm,若从中挖去一个长为2x cm,宽为(x + 1) cm的小长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cm2. 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y 是x 的什么函数?二、课堂小结1. (武汉)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2. 已知函数y = 3x2m-1-5① 当m =__时,y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① 当m =__时,y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3. 矩形的周长为16 cm,它的一边长为x cm,面积为y cm2.求(1) 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 当x = 3 时矩形的面积.参考答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答案:(1) 是;(2)不是,是反比例函数;(3)不是,x 最高次数是二次;(4)不一定是,缺少k ≠0 的条件;(5) 不是,函数是每个唯一的x 都有唯一对应的y 值;(6)是.二、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问题1:答案:(2) 果园共有(100 + x)棵树,平均每棵树结(600 - 5x)个橙子.y = (100 + x)(600 - 5x)= -5x² + 100x + 60000.当堂检测做一做答:y = 100x2 + 200x + 100.想一想(1) y = x(20 - x) = -x2 + 20x(2) 设矩形的其中一边长为x,面积为S.S = x(20 - x) = -x2 + 20x当S = 100 时,-x2 + 20x = 100. 解得x = 10.当S = 75 时,-x2 + 20x = 75. 解得x1 = 5,x2 = 15.典例精析答案:①不是,y = 6x + 9 ;②是;③是;④不是,等式右边是分式;⑤不是,x 的最高次数是 3 ;⑥不一定是,缺少a ≠0 的条件.链接中考1.解:(1) 由题意得∴m = 1.(2)y 是x 的二次函数,只须m2- m≠0.① m≠1 且m≠0.例3解:由题意得y=122-2x(x+1),又①x+1<2x≤12,①1<x≤6,即y=-2x2-2x+144(1<x≤6),① y 是x 的二次函数.当堂检测1.A2.① 1 ②3 23.解:(1) y=(8-x)x=-x2+8x (0<x<8);(2) 当x=3 时,y=-32+8×3=15 (cm2 ).。

2.1上、下、前、后(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2.1上、下、前、后(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2.1 上、下、前、后(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同步备课,主要内容是2.1节:上、下、前、后。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2章第1节,即上、下、前、后的概念及其应用。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并能够运用这些方位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词汇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区分上、下、前、后的不同,并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卡片、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尝试用上、下、前、后来说明它们的位置。

2.讲解:接着,我会用卡片和小玩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

3.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运用上、下、前、后的词汇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4.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说明如何运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上、下、前、后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上、下、前、后来说明下面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我还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用上、下、前、后来玩捉迷藏游戏,以增强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教室作为学生们熟悉的场景,让他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尝试用上、下、前、后来说明它们的位置。

§2.1光的直线传播 导学案

§2.1光的直线传播 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光现象§2.1光的直线传播 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知道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中,产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的欲望与兴趣,并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

[学习重、难点] 1、研究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2、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新课导航] 一.光源.阅读课本32页后回答: 1. 什么是光源?答:2. 光源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为两种,请举例说明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二.光的传播 阅读课本33页(尽可能自己在家先做一做下面的实验)演示1:用小型激光器沿白纸板照射演示2:用小型激光器照射到水槽中的水中演示3:用小型激光器照射到玻璃砖中实验结论:光在这三种介质中 特别指出: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 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光是会弯曲的.例如:大气层不均匀,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到地面时发生了弯折;海市蜃楼也是光线通过大海上空是发生弯折的结果。

结论: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

讨论回答:开凿隧道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答: 三.光线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就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本来看不见的光线及光的传播路径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种图叫光路图。

练习:1.(1)画点光源S 的光路 (2)光线AB 是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S .请画出点光源的位置. 2. 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光直线传播例证)影子:光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暗区就是影子。

(1)在灯光下、阳光、月光、下为什么会出现影子?答: (2)如果光能拐弯,它就能绕过物体跑到物体的背后去,还会有影子吗?答: (3)影子为什么会随着人与光源位置的改变?试画图说明:(4)日、月食是怎么形成的,你能画出日食和月食的图吗?试试看:(5)小孔可以成像,请你用纸杯和薄透明纸做一个纸杯筒,在杯底扎一个针尖大的小孔,让小孔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眼睛在透明纸一端,观察透明纸上的像(课堂上要观察小孔成像的动画和做实验),请回答像有什么特点: 。

2.1导学案

2.1导学案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撰写人:陈晓东审定人:卢华香编号 03 2009-09-1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能识别细胞中的原子构成分子时的化学键;举例说出细胞中水分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说出不同存在形式的水在细胞中的作用;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2.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认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观点,确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对立统一的观点;形成化合物的。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原子构成分子时的化学键;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生理作用。

学习难点:识别细胞中的原子构成分子时的化学键三、学习过程课件展示地壳和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成分比例提出问题:1.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哪些元素的质量总量占全部元素的98%?其中基本元素有哪些?.最基本元素又有哪些?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有什么异同?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的质量占全部元素的98%。

其中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含量低于万分之一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最基本元素是_____。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__。

但同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含量又有所不同,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___。

学生观察P12图2-1,P13知识海洋及图2-2总结:2.原子的结构组成是怎样的?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布的?哪一部分称为价电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原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荷)3.分子的组成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2.1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1和2

2.1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1和2

张家口市第六中学高一地理导学案2013年3月班级姓名2.1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一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及城市区位的概念。

2、掌握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3、学会城市区位选择的方法。

[重点、难点]1学会城市区位选择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

[自主学习]1.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区位是指。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3.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是。

4.从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地形方面考虑: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大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如:。

山区的城市一般沿着分布,如:。

5.从自然地理因素的气候方面考虑:世界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降水适中,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地区和沿海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

而荒漠干旱地区,由于过分;高纬度寒冷地区,由于过分;热带雨林地区,由于过分;这些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

6.河流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防卫功能的区位选择;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如等;河流的入海口处,如;,如英国的伦敦;,如江西省赣州市。

7.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的空间关系。

这些经济事物有、、、、、等。

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的改善和的变化而变化。

8.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

如煤炭工业城市有:;钢铁工业城市有:;石油工业城市有:。

交通也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分布:邻近或者,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

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于形成。

如株洲、石家庄的形成与运输有关;扬州、济宁的是古运河的开辟而形成的。

另外,还有港口城市、边境城市。

9.政治文化地理因素也会影响城市的区位。

地位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如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伊斯兰堡等。

宗教圣地:如。

10.城市空间布局特点:(1)。

(2)。

(3)。

(4)等。

11:城市区位的选择简单来说:(1)避开;(2)码头应建在河流岸处;(3)地基要优于土质地基,天然土要优于人工土。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学前感知1、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2、重点难点: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3、课前准备: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4、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

二、课堂互动知识点(一)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P27想想做做两幅图。

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究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和交流中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程的思路是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引导他们发现声音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声音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叉、气球、玻璃杯、水、乐谱架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气球和一杯水。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然后分享他们听到的声音。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孩子们用手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声音的传播:将气球放在孩子们的耳边,让他们用手指轻轻地戳气球,感受声音的传播。

4. 声音的强弱:让孩子们用乐谱架上的乐谱,用自己的声音唱出不同的音高和音量,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5. 声音的音调:用玻璃杯装上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玻璃杯,让孩子们听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影响因素。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影响因素。

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后,可以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因素,例如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声音是否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的声音,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1 位置(一)-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1 位置(一)-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1 位置(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数对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坐标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重难点:如何根据数对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实际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2. 探究新知(1)介绍数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

(2)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学会根据数对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数对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坐标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能根据数对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 学生能运用坐标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意识强。

4. 学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数对概念的引入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1 圆的对称性》导学案-九年级下册数学湘教版

《2.1 圆的对称性》导学案-九年级下册数学湘教版

圆的对称性(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有关概念及圆的对称性;(重点)2.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重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圆的定义:1.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其中,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radius)。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圆也可以看成平面内一动点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

注:确定一个圆需要两个要素,一是位置,二是大小.圆心确定其位置,半径确定其大小。

只有圆心没有半径,虽圆的位置固定,但大小不定,因而圆不确定;只有半径而没有圆心,虽圆的大小固定,但圆心的位置不定,因而圆也不确定。

只有圆心和半径都固定,圆才被唯一确定。

探究点二:弦与弧的定义:1.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3.等圆,等弧。

注: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直径是弦,是圆内最长的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

弧包括优弧和劣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

优弧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劣弧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半圆弧,简称半圆也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

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半圆既不是劣弧,也不是优弧。

探究点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点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怎么确定点与圆的关系?在圆上d=r在圆内d<r在圆外d>r探究点四:圆的对称性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中心对称?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即圆绕圆心旋转180度,能与自身重合。

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过直径的直线,•我能找到无数多条直径,所以有无数条对称轴。

注: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即直径所在的直线而不是圆的直径.三,巩固提高四,作业布置。

2.1导学案

2.1导学案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案重点难点:不同的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课前自主预习】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的优点及局限性(1)从选民角度看: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

(选民→被选举人)间接选举。

(选民→代表→被选举人)(2)从被选举者角度看: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制约选举方式的选择的因素3、我国当前采用的选举方式(1)是什么?(2)为什么?【课堂合作探究】农民工张本山的烦心事农民工张本山家住牡丹区吕陵镇,为了贴补家用常年在外打工,有急事回家处理,正赶上村委班子换届选举。

张本山前脚刚到家,村办人员就把选票送到了家,让张本山第二天去参加三位候选人的演讲答辩。

张本山心想:我一定要选一个能带领大家致富的人当村委主任,这样我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晚上本家张二贵掂着两瓶酒来了,进门就说:“本山,咱是一家人,你可要投俺一票。

”这下,张本山犯难了,这个张二贵要说办实事可不如另外两个人。

张本山刚上初中的儿子说:“爸,爷爷说他年轻时当村主任的时候就他一个候选人,大家要投都投他一个人的票,计票也好计,您能给我介绍一下这两种选举方式吗?”张本山一下傻眼了,自己初中都没毕业,这哪知道哇!同学们,你们能帮张本山的忙吗?给他的儿子解释一下故事中涉及到哪两种选举方集买礼物。

远远地就看见镇政府门口聚集了好多人,张本山一打听才知道,大家都在那看公示的新当选的镇长名单呢。

儿子在旁不解地问:“爸爸,我们村都让你直接投票,为什么选镇长没让你投票呢?”张本山略一思索:“可能我们镇管的村太多,人也太多了吧。

”办来人通知说张二贵在当选为村主任的过程中存在贿选行为被人举报,上级责令重新选举。

张本山说:“我急着出去挣钱,我就不选了,多我一票少我一票无所谓。

”儿子也在旁说:“就是就是,让我爸赶紧出去给我挣钱要紧。

我爸的选票我随便填一个就行了。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和传播介质。

学习难点:理解声波的传播形式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5-38回答下列问题)(一)声音的产生1、用两根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2、拨动伸出桌面少许的直尺让其发声。

观察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发声物体叫什么?(二)声音的传播4、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刮擦桌面,看能否听到声音,说明什么可以传声?5、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什么可以传声?6、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什么可以传声?7、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8、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为什么?(三)声速9、声音传播的快慢用什么来描述?10、声速与什么因素有关?11、15℃时,空气中的声速约是。

12、为什么会产生回声?(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3、人们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分别是什么?预习检测1.在听歌唱家韦唯和谭晶演唱时,人们听到的歌声是由于他们声带而产生的。

2.小明在家吹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产生的。

3.15℃时,声速约为。

4.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B.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5.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D.以上说法都正确二、小组合作1、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裁判员要看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计时,不能听到枪声计时,为什么?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一位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下敲击声,为什么?如果水管里还有水又能听到几下敲击声?3、小明在大山前呼喊,经过两秒听到回声,求小明与大山之间的距离?三、点拨提升1、研究问题的方法:①转换法:用水花四溅和乒乓球的弹跳来反映音叉的振动②理想实验法(科学推理法):真空铃实验反映真空不能传声③类比法:用水波类比声波2、回声测距要注意×1/2四、当堂检测1.小宇在观看龙舟赛时,他听到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而产生的,并经过_____传入他的耳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2.1整式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2.1整式导学案(无答案)

1、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下面的内容用字母如何来表示呢?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体积为 .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时,它在t小时行驶的路程 . (4)数n的相反数是 .
2、完成下列各题。

(1)一个数比x的2倍小3,则这个数是 .
(2)三角尺的面积为。

(3)根据住宅的平面图求此图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求助交流】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补助练兵】。

2.1楞次定律 导学案-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1楞次定律 导学案-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1楞次定律—学案一、回顾感应电流1、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注意:磁通量 =BS。

磁通量变化的四种情况:(1)磁场改变,闭合回路的面积不变;(2)磁场不变,闭合回路的面积变化;(3)B、S都变化;(4)线框旋转。

二、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1、实验如图,当磁铁靠近或原理螺线管时观察电流表的偏转。

2、实验结论分析:甲、乙两种情况下,磁通量都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的增加;丙、丁两种情况下,磁通量都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阻碍磁通量的减少.3、实验结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三、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作用: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3、理解:“增反减同”“来拒去留”“增缩减扩”4、判断步骤:(1)明确所研究原磁场的方向.(2)判断磁通量变化.(3)依据“增反减同”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四、右手定则1、内容: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这时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2、作用: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条形磁体的N极附近,一个闭合线圈竖直向下运动并始终保持水平,在位置B,N极附近的磁感线正好与线圈平面平行,A、B之间和B、C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小,则线圈A、B、C三个位置的感应电流方向(从上往下看)是()A.顺时针、顺时针、顺时针B.顺时针、无电流、顺时针C.逆时针、无电流、逆时针D.逆时针、逆时针、逆时针解:从A到B过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磁场方向斜向上,据楞次定律判断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沿逆时针(俯视);到达B处时磁通量为零,因为还在向下运动,所以磁通量有反向增大的趋势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沿逆时针(俯视);从B到C过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磁场方向斜向下,据楞次定律判断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沿逆时针(俯视);所以线圈A、B、C三个位置的感应电流方向都是逆时针方向,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人教版必修一2.1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2.1导学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用准确科学的学科语言独立、认真完成问题导学和合作探究部分。

3.独立完成【自主检测】题目。

【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能正确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用图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和大气运动过程的受力分析;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培养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难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2. 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原因3. 大气运动过程的受力分析预习案【导学提纲】【教材助读】(自主预习课本P28-32的相关内容。

要求:①规范标注出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②写出思考题的要点;③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太阳怎样暖大地?3.大地怎样暖大气?4.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5.大气怎样对大地保温的?二 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什么?及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 的形式?3.画图并简要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画出等压面的凹凸)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叙述风是怎么形成的?2.大气水平运动受到的作用力(画图表示)3. 不同状态下风的受力和风向【重难点突破】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意义(结合课本p30图 2.1 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三种现象)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强弱取决于云层厚薄,尘埃多少、大气稀薄程度,夜晚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含量多少。

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因气体受热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地面低压;气体冷却下沉,地面高压,高空低压。

高低压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注意:①理清温度高低与空气运动、气压高低的关系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高低状况 ③同一地点,垂直方向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④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 的面,凸起的地方为高气压,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⑤同一水平面,空气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2.1认识位置(1)(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2.1认识位置(1)(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2.1 认识位置(1)(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认识坐标系中的位置。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2.1节“认识位置(1)”。

我们将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如何根据数对找到对应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2. 能够用数对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3. 能够根据数对找到对应的点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难点是如何理解数对与点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平面直角坐标系图;2. 点与数对的对应关系表格;3. 坐标纸;4. 笔和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张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然后让学生找到一些特定的点,并记录下它们的位置。

2. 讲解与演示:我会用PPT或者黑板,展示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用实际的点进行演示。

3.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于数对与点的位置之间关系的理解。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给定的点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数对: (a, b)解释: a 表示点的横坐标,b 表示点的纵坐标。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数对表示下面各点的位置:(1) 点A的坐标是 (2, 3);(2) 点B在横轴上,其坐标是 (0, b);(3) 点C在纵轴上,其坐标是 (a, 0)。

答案:(1) (2, 3)(2) (0, b)(3) (a, 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我会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的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如果学生掌握得不好,我会在课后找一些辅导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2024秋版道德与法治七上课件教案-2.1认识自己(导学案)13

2024秋版道德与法治七上课件教案-2.1认识自己(导学案)13

2.1认识自己(导学案)姓名: 班级: 课前案自主预习:参照《知识清单》,(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一)基础知识点(10分钟)★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①有助于____________,促进自我发展;②有助于促进_______________,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认识自己的途径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自己。

②通过____________认识自己。

③在____________中认识自己 组内交流,达到共识;【学习任务一】认识自己:开启个人成长大门课题 2.1认识自己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学习目标 1. 政治认同∶通过自画像游戏,认识自己,促进自我发展,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道德修养∶通过大风吹活动,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强自律。

3. 健全人格∶通过分析案例,正确认识自己,能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更好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4. 责任意识∶通过分析素材,不断认识自我,努力做到完善自我,开发自身潜能,履行社会责任。

重点 认识自己的重要性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1.活动后,你有什么感受吗?2.小刘同学正确认识自己对她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3.小明同学正确认识自己对他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4.【学习任务二】探索自我:打造个人发展蓝图1.从刚刚的比赛口令中,你有什么发现吗?2. 再次交换回来,对比你和同桌写的评价,一致吗?3.①以上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评价?②应当如何对待这些评价?为什么?4.请你为“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出谋划策!5.这位老师的分享给你什么启示?【学习任务三】超越自我:成就个人非凡人生议学延伸:正如老师所说,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逐步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数学导学纲 题目 知 识 链 接 自 学 指 导 2.1 不等关系
编者:赵欣茹 预习纲 1 课时
1、 小学你学习过“小于号”和“大于号”吗? 2、 “不大于”和“不小于”又是什么意思呢? 1、 教材 37 页图 2-1 中的三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回答。 2、教材 37 页做一做的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回答。
Hale Waihona Puke 7.下列列出的不等关系式中, 正确的是( ) A.a 是负数可表示为 a>0 B. x 不大于 3 可表示为 x<3 C. m 与 4 的差是负数,可表示为 m-4<0 D. x 与 2 的和非负数可表示为 x+2>0
8 代数式 3x+4 的值不小于 0,则可列不等式为(
1
)
A. 3x+4<0
B. 3x+4>0
1、 什么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预 习 任 务
2、 组内每人举出 5 个不等式的例子。
3、 练习本上完成教材 38 页随堂练习 1、2 题。 4、 在练习本上完成书 39 页 3 题。
2
5 在数学表达式
① -3<0; ② 4x+5>0; ③ x=3; ④ x
+x; ⑤
x -4;⑥ x+2> x+1 是不等式的有(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6. x 的 2 倍减 7 的查不大于-1,可列关系式为( A.2x-7 -1 B. 2x-7<-1 C. 2x-7=-1 D. 2x-7 -4 )
b -1
拓展延伸
0
a1
一个工程队规定要在 6 天内完成 300 土方的工程 , 第一天完成了 60 土方,现在要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两天完成任务,请列出以后几天 平均每天至少要完成的土方数 x 应满足的不等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践纲 1、若 a<b<0,则下列式子:①a +1<b+2;② ④
(5)三角形的两边 a、b 的和大于第三边 c.
4


11. a 是个非负数可表示为_______. 12.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小明的身体不比小刚轻” 为_______. 13、 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 x的

1 与 x 的 2 倍的和是非正数; 3
(2) (3) (4)
一枚炮弹的杀伤半径不小于 300 米; 三件上衣与四条长裤的总价钱不高于 268 元; 明天下雨的可能性不小于 70%.
14、 某校规定期中考试成绩的 40%和期末考试成绩的 60%的和作为 学生成绩总成绩.该校骆红同学期中数学 靠了 85 分,她希望自己 学期总成绩不低于 90 分 , 她在期末考试中数学至少应得多少 分?(只列关系式)
备注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本节课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没学会?
2
学习纲 学习 目标 1、 理解不等关系。 2、 会列简单的不等式。 课堂展示预习纲。 强化训练: 1、 某次 数学测验,共有 16 道选择题,评分方法是:答对一题得 6 分, 不大或答错一题扣 2 分,某同学要想得分为 60 分以上,他至少应 答对多少道 题 ?(只列关系式)
x y 元的价格卖 2
3、对于命题“a、b 是有理数,若 a>b,则 a2>b2”,若结论保持不变, 测 怎样改变条件,命题才是真命题,给出下列以下四种说法:①a、b 是有理数,若 a>b>0,则 a2>b2;②a、b 是有理数,若 a>b,且 a+b>0, 则 a2>b2; ③a、 b 是有理数, 若 a<b<0, 则 a2>b2; ④a、 b 是有理数,若 a<b 且 a+b<0,则 a2>b2。其中,真命题的个数 是( A、1 个 用不等式表示: (1)x 与-3 的和是负数; (2)x 与 5 的和的 28%不大于-6; 能 力 提 升 (3)m 除以 4 的商加上 3 至多为 5; (4)a 与 b 两数和的平方不小于 3; ) B、2 个 C、3 个 D、4 个
C. 3x+4 0
D. 3x+4<10

9.下列由题意列出的不等关系中, 错误的是( ) A.a 不是是负数可表示为 a>0 B. x 不大于 3 可表示为 x < 3 C. m 与 4 的差是非负数,可表示为 x-4 0 2 2 D.代数式 x +3 必大于 3x-7,可表示为 x +3>3x-7 10.用不等式表示“a 的 5 倍与 b 的和不大于 8”为 _______.

习 2、 如果 a<0,b>0, a+b<0, 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过 A、a>b>-b>-a C、b>a>-b>-a 程 3、已知实数 a、b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 是( ) A、ab>0 C、a-b>0 B、 a b D、a+b>0 B、a>-a>b>-b D、-a>b>-b>a )
a 1 ;③a+b<ab; b
1 1 中,正确的有( a b
B、2 个
) C、3 个 D、4 个
A、1 个 基
2、某商贩去菜摊买黄瓜,他上午买了 30 斤,价格为每斤 x 元;下午, 础 他又买了 20 斤, 价格为每斤 y 元. 后来他以每斤 完后,结果发现自己赔了钱,其原因是( 检 A、x<y B、x>y C、x≤y ) D、x≥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