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
1、字词:
麦垄沉甸甸如梦初醒
2、人物:古希腊苏格拉底文中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
苏格拉底的名言: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3、道理: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4、苏格拉底在本文中共有三段语言。
第一次是提要求:(1)摘一个最大的。
(2)只许进不许退。
“只许进不许退”的意思是要求弟子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的重新选择的机会。
第二次失望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
“你们已经到头了”表达了苏格拉底对弟子们失去良机,两手空空感到惋惜。
第三次讲道理:
(1)第一句话是比喻句;
(2)“麦穗”指“机遇”;
(3)“眼前的一穗”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4)“最大的追求”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5)这段话的意思: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6)苏格拉底的说这段话时,可真是“语重心长”“意味深长”啊!
5、机遇的名言:
(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九龄
(2)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施耐庵
(3)智者贵在乘时,机不可失。
——司马迁
6、文中的学生没有收获麦穗,却收获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第16课《最大的麦穗》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垄”字,联系生活实际与上下文理解“麦垄、沉甸甸、颗粒饱满”和“定夺、如梦初醒、错失良机”等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体会分号的作用。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苏格拉底的三句话,理清故事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苏格拉底独特的育人方法。
3.能联系实际,深化学生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从而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
4.积累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名事;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中错失良机,深感遗憾的往事,写一段话,重点突出心理活动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找出课文中使用的分号,同时学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1.明白“人生仿佛在麦地里行走……”等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把学习到“以小见大”的写法,运用于实践中。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阶段,通过检查学生自学书写的生字,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熟读课文,明白“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
3.以演促讲,以演促读,在情境表演中,深化学生对“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的领悟。
采用默读、标画、事例对比、链接生活、感情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4.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16《最大的麦穗》ppt课件(公开课完整版徐)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讲了苏 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株 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 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 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今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 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 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默读第 2 至4自然段,画出弟子 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
怎么想的用“ ”。思考你从中体 会出什么。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 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 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 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 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 要过早地定夺。
(含有转折的意思,用分号来隔 开。)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指的是整 个麦地里确实存在一个最大的麦穗,是绝对 的。“最大的一穗”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里 能把握住的,拿在手里的最大的麦穗,是相 对的。)
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 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 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 那一穗。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九龄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培根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 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 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 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 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 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麦穗》课文原文
《最大的麦穗》课文原文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
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
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第16课《最大的麦穗》
第16课《最大的麦穗》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垄”字,联系生活实际与上下文理解“麦垄、沉甸甸、颗粒饱满”和“定夺、如梦初醒、错失良机”等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体会分号的作用。
2.能够用普通话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利用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厘清故事脉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悟苏格拉底独有的育人方法。
3.能联系实际,深化学生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从而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
4.累积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名事;自学“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融合生活中错失良机,深表惋惜的追忆,写下一段话,重点注重心理活动描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记住课文,领悟必须擅于抓住机遇,无法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找到课文中采用的分号,同时学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1.明白“人生仿佛在麦地里行走??”等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把自学至“以小见大”的读法,运用于实践中。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阶段,通过检查学生自学书写的生字,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熟读课文,明白“崇尚必须就是最小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拎在手中,这才就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在自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刊登自己的看法,高度关注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学、合作自学,并及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3.以演促讲,以演促读,在情境表演中,深化学生对“必须善于抓住眼前1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的领悟。
采用默读、标画、事例对比、链接生活、感情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4.通过读取融合的小撰作活动,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学和运用。
16.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n tóu dìng duócāng lăo zhuīqiúrúmèng chūxǐng()()()()()mài lǒng yáo huàng cháo xiào mài suìcuòshīliáng jī()()()()()二、在正确的读音下划“”。
沉甸甸.(diān diàn)脑袋.(dai dăi)尽.头(jìn jǐn)只.许(zhǐzhī)一株.(zūzhū)麦.地(mùmài)挑.挑拣拣(tiāo tiăo)嘲.笑(cháo cáo)麦垄.(lǒng rǒng)挑挑拣拣.(jiăn jiăn)三、比一比,再组词。
麦()摇()摘()试()表()遥()滴()拭()四、近义词。
苍老()追求()定夺()挑拣()肯定()判断()摇晃()嘲笑()如同()寻找()仿佛()带领()尽头()埋头()以为()准确()五、反义词。
摇晃()苍老()错失良机()埋头()追求()嘲笑()沉甸甸()饱满()尽头()肯定()六、解释带点的字。
(填序号)1.如.梦初醒()东张.西望()错失良机.()悟.出()2.一饱.眼福()颗粒饱.满()饱.经风霜()吃饱.()(A.满足了食量 B.饱满 C.足足地,充分 D.满足)七、照样子,补充词语。
例1:沉甸甸胖,湿,黑例2:如.梦初醒如添翼如贯耳如随形如得水八、选择关联词填空。
即使……也……虽然……但……一边……一边…………因此……1.(),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2.“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碰见了,()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6最大的麦穗ppt讲解
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更 需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 好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错失良机。
课堂小结:
“眼前的一穗”: 眼前的机遇
“最大的追求”: 远大的理想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
质疑问难:
1、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2、苏格拉底说的“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 摘下的”是什么意思?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 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 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些动作说明什么? 1.“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他 们在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2.“埋头”、“低着头”:
2、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
钟一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 惋惜
3、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 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 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 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 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 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整个 麦地里存在着最大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 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 “最大的一穗”是指弟子们在麦地里所能 见到的、所能摘到的最大的麦穗。
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 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 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 住眼前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课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课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一篇解释说理的课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
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课文,供大家参阅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课文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
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课文简析是小学语文第12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反思):16.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会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3.能联系实际, 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 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 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 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5.补充关于苏格拉底的小故事, 让学生对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 并激发学生对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文章围绕“拣麦穗”所讲的故事,了解弟子们如何拣麦穗及弟子们明白的道理.并感受苏格拉底的智慧.教学难点:明白“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等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教学准备]配套教材、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 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时候, 也就是离现在约2400多年的时候, 在古希腊, 则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他被誉为是“人类的导师”.多媒体出示:苏格拉底图片师:同学们, 请仔细观察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 说说他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题目叫--(板书) 最大的麦穗, 就是讲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走近苏格拉底.二、初读课文, 浅谈体会, 引导质疑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正确, 把句子读通顺, 在这个基础上, 还可以提高一些朗读的速度.2.把自己最喜欢的或感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其他同学仔细听, 然后发表评价.3.引导学生谈谈初读后的想法:同学们, 这是一个发生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古老的故事, 值得庆幸的是, 两千多年以后, 老师和大家又读到了这个故事.老师很想先听听你读了这个古老的故事以后有什么想法.(畅所欲言, 师生对话, 了解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 要想谈出自己深刻的感受, 必须要能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问题可以将我们的思维引向深入.下面再仔细读读课文, 看谁能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要提假问题, 也不要提过于简单的问题)5.引导学生提问, 因时间关系, 限提4个问题, 并将问题归类提要式地写在黑板上.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1)弟子们寻找最大麦穗时的所作所为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2)周围到处都是大麦穗, 弟子们为什么到头来两手空空?(3)为什么说最大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4)这个故事, 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师:同学们, 这些问题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读书、思考、讨论, 教师的指导等.) 其实, 真正把课文读懂, 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三、教师引导, 体验感悟1.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请读一读.其中的要点是什么?(师:我们读书听话都要抓住要点) 板书:一个、最大、只许……不许……指导朗读苏格拉底说的话(多媒体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要清楚地表达出其中的要点来. 2.同学们, 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 请你仔细读读第一段, 然后体会一下, 当时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弟子会有什么难处?)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的? 从第一段中找出理由来.(多媒体出示:“那正式大熟的季节, 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指名朗读, 评价哪里读得好, 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指着板书问:同学们, 假如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 你觉得怎样才能圆满完成苏格拉底交给你的任务.(让学生畅所欲言)3.仔细读读课文的有关内容, 看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是怎样去寻找那个最大的麦穗的.(1)自读, 并划出描写弟子们动作的句子.(2)指名读一读, 教师多媒体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 摇了摇头; 看看那一株, 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 但并不满意, 便随手扔掉了.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 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3)请你边读边想象, 要学会抓住重点的词语圈圈划划, 并从这些圈划的词语中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板书:挑挑拣拣)(4)指导朗读, 要读出这些感受来.(指名读--评价--自由练读--在指名读)(5)比较一下多媒体出示的这段话和原文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表达好, 好在哪里?(书本上的表达不仅写出了弟子们是怎么做到, 而且还写出了弟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即弟子们的心理活动.这样写更加真实具体.)(6)完整朗读4、5自然段, 仔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师:同学们, 到最后, 弟子们有没有完成苏格拉底提出的要求.请你读读第5自然段, 再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摘麦穗的结果.(板书:两手空空)师: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 但却真的发生了.这段话该怎样读, 才能把苏格拉底和弟子们的感情读书来. 自读--指名读--相互评价(在评价中体会感情)--再指名读师:此时, 弟子们好像感到小麦在嘲笑他们些什么?四、小节1.同学们, 能够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来说一说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自己练说--指名说2.同学们, 上课时大家提出的问题那几个可以解决了? 请刚才提问的同学来回答一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研究.五、作业1. 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结满沉甸甸麦穗的麦地,继续做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学生,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2.明确目标: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句话?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入手,去解读这位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3.预期效果:大家有信心顺利完成目标吗?是的,相信自己,就一定行!跟老师一起喊出我们的口号:我自信,我成功!二、民主导学1.任务呈现:读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写下你的读书体会.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标记3.展示交流(一)交流第一句话“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1.指名读2.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们听懂他的话了吗?“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命令)4.那么该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要求呢?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二)交流第二句“你们已经到头了.”1. 谁来读一下?2.几个字?(七个字)苏格拉底说这话的时候,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惋惜、气愤、微笑……)出示:苏格拉底地说:“你们已经到头了.”3.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时间到头了, 生命到头了, 机遇没有了……)4.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没有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从哪些地方看出弟子们是很认真地对待的?出示:弟子们埋头(努力认真,但目光短浅,视野不开阔)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犹豫不决,挑挑拣拣,不当机立断,继而失去了机会)(【】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没有把握现在,从而错失良机)过度: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头来手中空空如也.这时的苏格拉底又说出了怎样的话呢?(三)交流第三句“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整个麦地里存在的那株最大的麦穗,这是客观存在的,是绝对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弟子们在麦地里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一粒最大的麦穗,这是主观的,是相对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1.文中有两个:“最大的”你明白指什么吗?2.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苏格拉底地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格拉底之意仅仅在于“麦穗”吗?更在于什么?(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他的话还可以这样说: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看来苏格拉底的每句话里都蕴含着更深的意思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四)交流最后一自然段“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1.齐读2.“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出现在眼前的机会,麦地就是人生)3.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4.重点理解:“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把眼前的一穗(眼前的机会)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1)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例如课堂上发言的机会,班队委的竞选,爸爸妈妈的就业,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等.)指名说.(2)小结:是呀,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3)同学们,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理默默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三、检测导结1.目标检测: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2.结果反馈:集体交流名言3.反思总结:名言: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板书设计:最大的麦穗最大的麦穗眼前的一穗(追求)(实在)抓住机遇把握当前【教学反思】《最大的麦穗》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中引导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初读课文时,我不禁被苏格拉底气定神闲的哲人风范,以及他用麦地模拟人生的道路,用麦穗模拟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机遇来深入浅出教导弟子的教育艺术所折服,同时又被苏格拉底带给我们的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所打动.再读课文,深入地探讨本文的哲理.发现个人理解的角度、深度、广度又各不相同.反之,想想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读懂文中蕴涵的哲理,确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讨论,看似轻松愉快,但恐怕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浮于表面,恐怕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反复琢磨,决定采用导读法.给自己的本课教学定了两个原则:一是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既要读懂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哲理,又要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水到渠成.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刨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弟子感悟的道理才会水到渠成.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的驾驭了课堂.在对学生放手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孩子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告诉自己要留心多聆听学生思想,允许磋商的地方.但同时,我还注意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时,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稍加引导,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熏陶.例如;我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就试图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本文哲理.。
五单元16《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
成家川联校六年级语文学案时间:主备:申王芳参备:赵丽丽史玉琴史旭艳郝雅静栗慧丽序号:5-2-2学习内容16最大的麦穗课时 2 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学习流程:一、自学预习: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二、反馈展示:1、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
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
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重点句子交流: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2、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最大的麦穗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 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 人见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 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 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 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 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
课文最后一自然分析:“最大的一穗”
指远大的理想,“颗粒饱满”的“麦穗”
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眼前的一穗”指
眼前的机会。
•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一个人需要树立 远大的理想,但更需要抓住眼前出现的机 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目前的任务,这样 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 从中我们感 悟到人的一生应该追求远大的理想,但要 立足眼前,把握机遇,不能东张西望,犹 豫不决,错失良机,那样将一事无成。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 前一个“最大的”是客观存在 的,是绝对而言的;后一个“最大 的”指的是弟子们在麦田里所能见 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 穗,它是主观感觉到的,是相对而 言的。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 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 人见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 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 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 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 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 古希腊著名的的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他 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 哲学的奠基者。
16、 最 大 的 麦 穗
苏格拉底语重心长地对弟子们说: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 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 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16、《最大的麦穗》(1)
单元五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课时课题16、《最大的麦穗》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教学要点重点:读通课文,初知课文大意,了解结构。
难点:读通课文,初知课文大意,了解结构。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最大的麦穗》(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苏格拉底的资料,请同学们简介苏格拉底。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含形近字。
3、汇报读文情况:读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2、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成哪几部分?3、全班交流。
四、课堂目标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dìnɡ duó cānɡ lǎo yáo huànɡ zhuī qiú mài lǒnɡ cháo xiào( )( )( )( )( )( )2、在括号里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麦子(mài mâi) 嘲笑(cáo cháo) 垄断(lǒng lóng) 似乎(sì shì)侍奉(sì shì) 即使(jí jì) 判断(pàn pàng) 沉甸甸(diān diàn)3、比一比,组词。
垄()潮()颗()穗()摘()笼()嘲()棵()惠()商()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麦穗()的判断()的理想()的机会()的脑袋()的收获5、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挑挑拣拣:、、6、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最大的麦穗》课文原文
《最大的麦穗》课文原文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
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
1/ 1。
16.最大的麦穗
关于“苏格拉底拣麦穗的要求”的回环设计,也让学生把阅读的视角从“找最大的麦穗”自觉地转向了“只许进不许退”——这是领悟文章主旨的关键,这更是体会苏格拉底智慧之处的关键。
师出示麦田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感受麦田的大与多。
师指导朗读,学生进一步感受麦穗的大与多
学生看图,想象说话
自由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弟子们是如何寻找最大的麦穗的?
交流体会
师引导学生体会弟子们拣麦穗时的认真与心理的矛盾
师指导朗读,学生体会句子
引导想象说话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
此时,你认为苏格拉底的智慧体现在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初步认识苏格拉底。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章,一起走近苏格拉底。
3.今天我们将要到一座精神的殿堂,与25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触摸他的智慧、去感受他的哲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
2.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3.“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人生和麦地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4.读了几遍书后,你们基本上明白了文章所讲的道理。有时,读文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最大的麦穗》一文,譬如“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与课文对话,你们肯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6 最大的麦穗∣苏教版 (共22张)
如梦初醒:形容刚从糊涂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拟人手法,生动描写了小麦的表现,体现了弟子们一无所获时的尴尬、 沮丧、失落)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默读第 2 -4自然段,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 活动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 ”。思考你 从中体会出什么。
(两个独立的句子,意思上紧密相连,用分号来隔开。)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心理描写,看出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把握住现在,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错失良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 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含有转折的意思,用分号来隔开。)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指的是整个麦地里确实存在一个最大的麦穗, 是绝对的。“最大的一穗”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里能把握住的,拿在手里的最 大的麦穗,是相对的。)
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 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麦穗”双引号表示具有特殊含义,这里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最大的一穗”: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眼前的一穗”:指已经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就是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
(内容上有对比的两个句子,用分号来隔开。)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讲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 麦地里摘一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 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16.最大的麦穗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 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 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 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 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 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 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 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 摘了几穗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 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 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 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 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 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 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 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 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 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 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 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 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 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 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 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苏格拉底是一位古希腊 的大学者。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 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 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 不加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 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 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斯•莫尔
16 最大的麦穗
16 最大的麦穗课程标准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反复诵读第2、3、4、5段,感悟弟子们寻找麦穗的态度、行为、方式等从而理解他们一次次错失良机,进一步加深理解最后一段。
课时任务评价:1.通过环节一、二来检测目标12.通过环节二、三来检测目标23.通过环节三、四来检测目标3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讲了苏格拉 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株最大的麦 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 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 机的道理。
• 批注读文
• 回答:1.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方法你们 欣赏吗?请发表你的独到见解。 2.从他的话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3.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 启发? 4.你最欣赏哪句话,能结合实例 谈谈吗?
借事说理的散文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 ), 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 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 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 母亲是接生婆。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 希腊哲学家,他和他 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 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被并称为“希腊三 贤”。他被后人广泛 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 基者。他长期靠教育 为业,苏格拉底的教 学方式独特,常常用 启发、辩论的方式来 进行教育。
2、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 人。 ——查理•艮科尔 3、良机只有一次,一旦坐失,就再也 得不到了。 ——勃朗宁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节选)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三。 (2)课后收集有关“机会”的名言警句。
(1)自由读,读出句子的重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一个人要树立远大的 理想和抱负,但更需要抓住 自己眼前的机遇,实实在在 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 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 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 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 那一穗。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 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 了做人的道理。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 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 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 你们。”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画出苏格拉 底所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苏格 拉底”与“弟子们”说话时用了什么 语气?
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事 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 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听懂了 吗?让我们继续读课文。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 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 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 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 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 你们的体会。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 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 笑他们。 (1)自由朗读这句话。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 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 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 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 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 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麦地里真正存在的最 大的麦穗。“最大的一穗”是指弟子们在麦地里所能见 到的,所能把握的那粒最大的麦穗。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 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 的尽头等你们。”
严肃、不容置疑
默读第2至4自然段,画出弟子 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 的用“﹏﹏”,怎么想的用“ ”。 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 ﹏﹏﹏﹏﹏﹏ ﹏﹏ ﹏﹏﹏﹏﹏﹏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 ﹏﹏﹏﹏﹏﹏﹏﹏ ﹏﹏﹏﹏﹏﹏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 ﹏﹏ ﹏﹏﹏﹏﹏﹏ ﹏﹏ ﹏﹏﹏﹏﹏﹏ 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 ﹏﹏﹏﹏﹏﹏﹏﹏ ﹏﹏﹏﹏﹏﹏
每日积累◆
• 表示勤奋踏实的成语: • 脚踏实地 勤勤恳恳 不失时机 一丝不苟 • 关于珍惜机会的名言: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 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 来。 ——托-富勒 •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 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 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我能行
lǒnɡ
垄
垄断
• 垄: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线,宽30公 麦垄 分左右。
• 但麦子不是种在垄上的, • 麦垄只是形容一行行的麦子罢了。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 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 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
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