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FA教学模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FA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概要:
一·何谓ESFA模式
二·对ESFA模式的特点的理解
三·ESFA的优点
四·ESFA模式的理论支持
1何谓ESFA模式
ESFA即“EFFECTIVE SCHOOL FOR ALL”,可译成“面向全体的有效学校(教育)”。“ESFA”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梅尔·艾恩斯科主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的改革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课堂中的特殊儿童》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目的“要求普通学校的教师应寻求有效的方式照顾到学生个人之间的差异,而不是对特殊儿童另行分班。”它的核心是“个人的反思(所谓“反思”是指“从个人经验中学习的办法”)和集体的合作”这两个观点。ESFA的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如下:(1) 定向: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将本节课目的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和自己的任务;(2) 自学、协作、交流:分组交流,并不断重新分组交流;(3) 评价:得出总体结论;(4) 自省:反思个人学习。其中,“定向”是中心,其它教学环节都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环环相扣,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基础,下一环节又是上一环节的深化,从而构成了有机联系的教学系统。
2 对ESFA模式的特点的理解
(1)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任务不是教师硬性指派的,而是师生协商产生的,目的是达成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与学生自己的目标一致。以往,在确立学习目标上,教师说了算,而且教师在确立目标时,往往考虑最多的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教材对学习内容的限制,而忽略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学习需要,即使是对于同一本教材,同一篇文章,每个人的取舍都可以不相同。而现在,大概也到了在确立学习目标这个问题上,由教师来主导,学生回归为选择确立学习目标的主体的时候了。不能够使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到“我必须积极完成它,因为它对我的将来有好处,因为我喜欢它”的任务指派,无论它与教材切合得多完美,无论它从客观上从长远看来多么切合学生的需要,它仍然只是“水中的月亮”,在老师的眼中美丽得很,似乎很切近,实际上离学生能够积极接受的目标很远,但终不如一盏朴实的“灯笼”——一个看起来并不很远大但切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更能够照亮学生的前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经验、和关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定出自己的目标和重点,从而自自然然地产生对对自己的学习的责任感。
(2) 为了达到合作学习、共同参与的目的,分组交流并解决问题,并不断重新分组交流(一系列分组模式)。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不断地记笔记、写感想、总结、建议、记录讨论的结果。最后一次分组时选出一位组长,向全体同学报告本组讨论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每组可以派出“信使”到其它组,去带回他人的讨论成果和送去自己的成果。使人人都能分享、人人都能加入到学习中。
(3)支持。为了切实做到“FOR ALL”,尤其是学生需要帮助时立即就可以获得帮助,要求由2名~3名教师共同负责上一节课。(目前,这一点在很多学校无法做到,所以要采取变
通的办法,可以一次重点辅导一部分同学。另外,现在,知识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品,某些时候,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在某些问题上水平较高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来做“小老师”:在网络建设比较好的地方,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网址,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获取知识经验,让网络部分代替教师的职能。)ESFA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去做更多的事、给学生更多压力的同时,通过随时给予支持来平衡这种压力,通过相互帮助来化解这种压力。
3 ESFA的优点
(1)ESFA的最大优点就是,遵循社会公平的原则,确保学校教育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效。
(2)其次是强调合作学习和个人反思。学校过度强调竞争必然导致造就少数成功者和大量失败者,失败的积累导致丧失信心,而由此不采用竞争机制转而给学生单独的任务,除了必然导致学生与社会隔绝,还会因为缺乏交流合作而效率低下,某些教育教学目标,可以说根本无法达成,集体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上述2种方法的不足;此时反思是一种社会化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对自身经验提出质疑,吸收他人经验,从而促进自身。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分组。以往的“小组自学型”模式如国内的“辅导自学法”、“提纲导学法”、“小组互助教学法”等等,都是采用一次分组。而ESFA则多次分组,仔细分析其目的,发现多次分组确实比一次分组更符合当今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更能促进学生学会交流。但是,在我们国家,大班制和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存在,确实不利于频繁分组。ESFA的分组规模一般是2人~3人1组,也是我们很难办到的。因此笔者采用折衷的方法:4人~6人1组、2次分组。
4 ESFA模式的理论支持
(1)学生主体的深刻性全面性。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不仅在教师指导思想上要有学生主体意识,更要在课堂教学上强调学生行为(包括思维运转,情感体验等)的主体地位。前提是“每一个”学生而非“部分”学生的主体,即面向全体的主体。当教师没有深入考虑并研究怎样可以更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各自不同的对学习指导的需要,并及时给予响应,没有在操作模式上解决这些问题,因而在时间,学习指导方面没有顾及到给“每一个”学生以符合其个性特质的及时的切实的帮助时,可以说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虚假的,或者,至少是肤浅的。
(2)教师主导的全面性、交互性和独立性。教师的主导也必须是一个面向全体的主导;基于学生对刺激的不断需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可以不断重复和随机调用;由于学生的主体行为需要教师随时给予支持帮助并阻止负面行为,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表达的过程必须与教师个体脱离,具有独立性。
(3)协同性。教学系统与学生心理系统应当协同,师生应当协同,掌握知识学习与发现学习应当协同,过程与结果应当协同。
(4)目标分解和隐含。分解即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和部分能力目标)根据学生情况分解。隐含即把情感目标和大部分能力目标隐含在思考练习中,通过解决问题的行为、过程来达成。
(5)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教师不去评判学生的行为与结论,而是“傻乎乎”的不断问“傻乎乎”的问题,可以减少自学形式给学生的压力,同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