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提纲

合集下载

教育学 知识提纲

教育学 知识提纲

第一部分教育学1孟子:《孟子·尽心上》最早出现了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了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3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此观点错误,代表人物是朱熹)(2)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是法国利托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和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也称社会起源说。

(5)生物、心理起源说的批判,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下形成的1.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 年左右的埃及。

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①夏代: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出现了“庠”“序”和“校”三种学校。

文献记载中关于商代学校的名称有“大学”“小学”“庠”“序”等。

②西周: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六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③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影响最大。

④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最高教育机构———太学。

⑤魏晋南北朝:建立郡国学校制度,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北魏献文帝时期被认为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⑦宋代: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明清: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格式,八股文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考试走向衰落。

1905 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考核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5 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 各历史阶段的典型实例、典型人物与代表7 教育学各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的起源2各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3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4教育的三种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5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年代6“六艺”7班级授课制8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9终身教育的含义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与教育的社会功能2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3 教育优先发展的涵义4 教育公平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及其相应的决定论的批判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五章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教育体制;2学校教育结构3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和类型4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5 义务教育6 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第六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涵义、类型2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3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4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5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第七章课程1课程及其类型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3我国学校的课程改革4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第八章教学工作1 教学的概念2 教学的任务3教学过程的性质与基本规律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5 教学原则6教学方法7 教学组织形式8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9 课的类型与结构第九章德育1德育的涵义2 德育过程及其基本规律3德育的原则和方法4我国德育的内容第十章教师1教师的概念2教师的劳动特点3教师的任务和基本素质4 教师的专业结构5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第十一章学生1学生的一般特征2 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3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4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建立途径与方法5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1、试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基础及基本的教育主张。

《教育学》提纲范文

《教育学》提纲范文

《教育学》提纲范文
一、引言
1.教育学概述
2.教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教育学的定义和范畴
2.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3.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历程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过程
2.教育目标
3.教育主体
四、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1.传统的教学方法
2.现代的教学方法
3.探索性的教学方法
五、教育学的教育管理
1.教育规划
2.教育评估
3.教育政策
六、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1.教师教育
2.学生发展
3.教育创新
七、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制度
3.教育学习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结语
1.对教育学的总结和展望
2.教育学的意义和使命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探究人类教育活动本质、目的和方法的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实践,其目的是使人类教育
活动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教育学
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在现代社会,教育学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育学
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
意义。

因此,对教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动教育和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教学方法、教育管理、实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敬请期待。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全套)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分类:一般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
1.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古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的渊源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和当代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1.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人本教育理论、发展教育理论、社会形成理论等
2.教育学的重要学派与代表人物:杜威、弗洛姆、斯金纳等
四、教育学的核心概念
1.教育的定义、目标和任务
2.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多元化教育
3.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
4.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
五、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1.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2.教育学的研究技巧: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六、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2.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
七、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3.教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八、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取向
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阶段和特点
2.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对策
九、国际教育发展与比较教育研究
1.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十、教育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1.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
2.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3.教育创新与教育
4.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应用
以上是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的全套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2、历史上教学观点?
3、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4、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5、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七章(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什么是教学原则?
5、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包含哪几部分?
6、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第七章教学
七章(一节) 教学概述
1、什么是教学概念?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2、教学与教育、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4、中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和良
七章(二节)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教学过程?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有哪些?
5、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是什么?
7、试分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五章(三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试分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第六章 课程
六章(一节) 课程概述
1、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
2、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情况?
5、学校文化建设: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构成?
6、学校文化有哪些特点(特性)和功能?
7、学校文化形成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二章(四节) 教育相对独立性
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二章(五节)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如何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如何切实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9、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国际交流。
10、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11、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一)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一)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方法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教育的基本原理,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现象:包括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制度、教育改革等。

(2)教育规律: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规律。

(3)教育方法:包括教育原则、教育技术、教育评价等。

3.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2)应用学科:包括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

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学:以儒家、道家、法家等为代表,关注道德教育、政治教育。

(2)近现代教育学: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为代表,强调科学化、民主化、个性化。

(3)当代教育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

二、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进行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内在价值: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素质。

(2)教育的外在价值: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

3. 教育的目的(1)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培养特色人才。

(3)终身发展:培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终身学习。

4. 教育的功能(1)个体功能:促进个体成长、全面发展。

(2)社会功能: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3)国家功能:培养国家公民、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 教育主体(1)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专业素养。

(2)学生:接受教育,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3)教育管理者:组织、协调、管理教育活动。

2. 教育内容(1)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2)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编写具有教育价值的文本。

(3)教学内容:涵盖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定义和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提供教育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2.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古代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试验:从古代文明至公元前4世纪。

-古代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苏格拉底至笛卡尔。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启蒙运动至现代教育学创始人杜威。

3.教育学的基本分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史学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培养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

二、教学法基础知识1.教学法的定义和概念-教学法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规范。

-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渐进性原则: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法的分类-根据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理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幼儿教学法、小学教学法、中学教学法、大学教学法等。

4.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课堂教学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教育学复习提纲(合)

教育学复习提纲(合)

一、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概念: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P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经验汇编。

(P3)2、教育学的发展。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P4-P5)3、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弟子编撰的著作《论语》之中(P4)。

4、教育学进入独立形态阶段的时期: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P4)5、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教育观点(P6)。

6、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

(P9-13)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

(P16)2、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P17-20)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动性。

(P34)2、人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P33-34)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P44-P51)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P52)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P52-53)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制约教育的性质、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制约教育领导权、制约受教育权、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P53-55)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不同于生产、经济与政治的特点主要在于,它是一种有意识培养人的活动,通过培养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要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在三个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时间17世纪(近代)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的形态依据实施机构划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的形态依据历史存在方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主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雅典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国“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世俗封建学校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夸美纽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验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找到了班级教学形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的思想: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主张“有教无类”,大办私学。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复习(识记、理解、应用)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教育学的概念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

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对环境因素的基本理解。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理解社会生产力、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对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讲教育目的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材P142-143)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四讲教师怎样全面认识教育的劳动特点及其价值?如何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你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的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讲课程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理解课程设置在结构上应该如何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如何理解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第六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什么是教学观?现代教学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上好一堂课所要遵循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狭义的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由专门教育机构承担,专门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教育家的思想①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得到改进,培养国家治国人才。

他主张的教育方法是:问答法(也称“产婆术”)②柏拉图认为教育目标:培养护国者和保国者,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他推崇国家本位,认为教育属于国家所有,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而不是促进个人的发展。

提出了“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目标:发展人的理性,培养合格的公民。

观点:一方面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公民;另一方面,他也主张,教育应使个人得到和谐的发展主张:自由教育理论,教育适应自然④夸美纽斯提出:教育目的、任务、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德育及管理等“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授给所有孩子;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班级授课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和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思想:普及义务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⑤卢梭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观念,主观主义思想,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

教育目的:培养天性得到发展的人。

教育观点:实用主义,反对夸氏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要求学习实用的地理、天文,物理,化学,农业等。

认为:一切有实际价值的知识,都可以送实践活动中得来,结合实际来行以求知才能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然发展。

⑥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培养五种道德观念。

教师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控制学生的外在行为,学生围绕教师进行日常学习(指出师生关系)1806年《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学科成态的教育学,这也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

⑦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主要内容、提出:以儿童在活动中形成的经验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学提纲

教育学提纲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2. 教育问题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人们议论、评说,企图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的矛盾和疑难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3. 教育规律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4. 教育实践即具体的教育行为。

第二章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社会化(3)教育促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3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第三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第四章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2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组织体系和管理规则。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的一整套规则。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逐步成熟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2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第六章课程分类1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提纲8K

教育学提纲8K

教育学考试提纲第一章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二、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三、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教育的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阶段、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阶段共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①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学记》,它出现于春秋末年,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②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班级授课制)。

③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观点系统论述教育基本原理的著作是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于1930年出版的《新教育大纲》。

④此后还有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1693年)、法国卢梭的《爱弥儿》(1762年)、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1780—1790年间)、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法》(1806年)、德国的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1826年)、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指南》(1835年)、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1861)、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1864年)、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年)等。

其中,赫尔巴特的理论主张在以后被称为“传统教育派”,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理论主张被称为“现代教育派”。

⑤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克鲁普斯卡娅,其代表作是《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同时代的还有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等。

⑥现代有前苏联赞科夫18年的《教学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结构主义”、“发现法”),德国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等。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基础条件:生产劳动的进行;社会条件:语言的形成。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活动。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独立形态的标志。

20世纪以后,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1、加强与社会物质生产的直接联系;2、要求向终身化发展;3、进一步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

4、要求学校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制度及发展趋势:非形式化----形式化----制度化: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表征。

1、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四、教育发展的历史(一)古代教育中国:夏、商、周:校、序、庠,学三代共之。

西周:官学形成:国学和乡学,以礼乐为中心,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科举。

宋代:程朱理学:《四书》《五经》。

1905年: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印度教育:四种等级: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吠陀》古代埃及教育:文士学校。

古代希腊:雅典教育:政治家、商人。

斯巴达:军人。

宗教统治,神学、七艺、骑士教育等。

(二)近代教育:1、国家干预重视,公立教育崛起。

教育学提纲

教育学提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二、教育的历史形态(一)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教育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二)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把教育划分为学校、社会和庭教育(三)依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一)原始的教育形态(二)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三)现代教育形态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普通教育学的任务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提纲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人力资本理论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一)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二)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三)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学原理最简最全提纲

教育学原理最简最全提纲

科技发展对教育提要求 影响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 科技推动教育变革
人口
定义:物质再生产,人的再生产,人口,人口质量
5
人口数量及增长率——规模、速度 人口增长——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及重点的选择 劳动年龄人口在国民经济各部分中就业比例——教育内部结构 人口地域分布——学校布局和教育经济效率 (结合讲义 P16 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社 会功能 (结合讲 义 P16 教 育的社会 功能) 政治 经济功能 定义:指教育所具有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劳动力再生产重要手段之一,提劳动者素质,促生产力发展 科学知识再生产重要手段,科学知识——劳动力 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 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 为社会政治制造舆论 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 文化 保存、传递 传播、交流 选择、提升 创造、更新 科技 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人口 决定人口精神风貌、文化水平、智力发展、健康 提高人口素质——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成败 当代社会 发展对教 育的需求 与挑战 (教育与 现代化整 节内容 ——讲义 P18) 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全球化与教育变革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现代化:过程性、实体性 教育现代化 教育观、目标、结构、内容、方法手段(结合讲义 P18)
多元文化教育主旨
促进不同文化的理解,促不同文化群体间平等与尊重 倡导教育公平,反歧视和偏见,培养解决偏见行动能力 对学习者主体性和自主性尊重,培养抉择、批判、反思能力 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促机会均等 6
四 教 育 与 人 的 发 展
特点及对 教育制约 (人的身 心发展及 其规律 ——P22 整 节内容) 人的身心 发展的影 响因素 (结合讲 义 P25)
特殊范畴说,产业说——见讲义 P9 教育本质争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见讲义 P9 教育的发 展历程 起源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 勒图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沛西·能《人民的教育》

教育学提纲

教育学提纲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其研究对象就是_教育__。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_学记》;最早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首创_班级授课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

3、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而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他的“三中心”教育模式,即:_教师、书本和课堂,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

4、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发表了《学校与社会》等著作,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论”,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模式。

5、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但当某一教育理论形成以后,就成为影响以后教育思想发展的“流”,成为现成的思想体系,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

6、教育学产生于教育经验,所以教育经验是教育学的_概括和总结。

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_学记_,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6世纪,英国哲学家_培根_在进行科学分类时,首次把教育学列为_独立学科_学科8、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_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的_《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9、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_,成为后世“传统教育”的根基。

10、20世纪,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现代教育理论与传统相对的教育理论,成为新教育理论的代表。

12、我国自清末从_日本_引进以_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基本上属于“传统教育”的范畴。

13、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14、我国第一个用马列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理论原理的人是杨贤江,著作是《新教学大纲》,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15、新中国成立后,苏联_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16、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着_源_____与__流____的关系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定义P71.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社会活动。

2.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学的定义P121.我国教育学界给教育学概念所下定义通常是: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本书对“教育学”的定义及其阐释对“教育学"下定义需包含三个要点:一是界定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二是界定教育学研究的目的,三是界定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据此,教育学定义可表述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三)教育的起源P19代表人物:生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孟禄);劳动(马克思)(四)教育学的萌芽P251.我国:(1)孔子《论语》因材施教、温故知新…(2)《学记》被认为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3)中国古代最早提出“教育”,“得天下英才教育之”的是孟子。

2.西方(1)智者学派(普洛塔哥拉,希比亚…)以传授知识为职业对古希腊教育思想的萌芽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法(也可能是简答或论述)P26(1)是谁: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和德行可教的观点。

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然后才是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和锻炼身体。

(2)这种方法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讥讽”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使其承认对这一问题的无知;二是“助产”即用谈话法帮助对方回忆知识;三是“归纳”通过回答使对方能够逐步排除对事物个别的特殊的认识,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东西;四是定义,即在归纳的基础上得出事物的定义。

(五)教育学的创立(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卢梭)P27-30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上第一步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赫尔巴特:将教育学列入大学并使其成为普通教育学(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他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教育学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本人也被着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六)西方教育的三大支柱1.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2.柏拉图的理想国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功能与教育的客观制约性(一)教育的经济功能P49-511.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1.间接性教育社会功能的间接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培养人而间接实现的。

教育尽管对社会方方面面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但严格地讲,教育并不能对社会直接发生作用。

2.隐含性教育社会功能的隐含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比较隐蔽。

3.潜在性教育社会功能的潜在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在实现之前只是一种可能性力量。

要使这种力量变为现实,必须有相应的社会条件。

如不为受过教育的人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与报酬,那么教育的社会功能就难以变为现实。

4.迟效性指教育的社会功能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显现。

追求立竿见影是不符合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的。

5.超前性教育社会功能的超前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需适度超越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需适当着眼于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

6.有限性教育功能的有限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不是万能的。

教育只能通过培养人这一途径来促进社会发展,其功能显然是有局限性的。

此外,教育所处的地位使得它不可能凌驾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之上而对社会发挥作用。

问:钱学森说:“我们的社会培养不出像民国一样的人才”这反映出人才培养忽略了教育的有限性。

(三)政治和文化制约教育领导权的主要途径?P62-661.政治制约教育领导权的主要途径:(1)通过政治体制对教育机构行使领导职能(2)通过任免教育机构领导者控制教育(3)通过颁布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教育(4)通过教育资源的配置干预教育2.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重功利轻发展的价值观(2)重共性轻个性的价值观(3)重服从轻自主的价值观(4)重认同轻创造的价值观(四)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人物:基础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主张:(1)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

智力活动本身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所以应加强对智力活动过程的动态研究,从儿童的心理能力引出关于不同年龄儿童学习和理解的一般性法则,继而依据这些法则进行教育活动,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

(2)重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学科的基本原理。

相对于知识量的增加,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意义更大,它可以使学习者对所学学科产生深刻的理解,实现学习的普遍迁移。

(3)提倡“从发现中学习”。

为激发儿童的智力活动,布鲁纳建议,在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应“尽可能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一)教育原则P91-97问:朱熹的强调学生的作用、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是什么教育原则?答:活动性原则?1.定义: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2.(1)人道性原则:基本要求A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权是贯彻教育的人道性原则的重要前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B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人不仅是有人权的动物,也是有人权尊严的动物;教师要在灵魂深处真正确立师生人格平等的观念,禁止体罚侮辱学生C营造旨在培育学生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反对“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D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教师具有人道精神,并以人道情怀善待学生是培育学生人道精神的前提。

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诸如关爱生命、追求幸福等方面的教育。

E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尊重学生不代表放任学生,放任学生恰恰是对学生的另一种不尊重,尊重与严格要求相辅相成,必要时也需要对学生实施惩罚性教育。

(2)个性原则A端正对个性的认识:在教育上,所谓尊重个性,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性和独特性,二是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强的人不仅自立自强,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教育,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变得更高尚C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一个不尊重自我的人往往也不会尊重他人和集体。

D培养学生的特长:个人特长是个性的一个重要表征。

(3)创造性原则A正确认识创新素质培养的可能性。

B呵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新的开端。

C重过程而淡化结果。

D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4)活动性原则A联系日常生活并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

B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

C多让学生自主活动。

D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碰撞。

(5)民主性原则A不断增加教育机会B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C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D提倡启发式教育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概述1.定义: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在我国,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来制定的,通常通过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重大教育政策与法律来呈现。

2.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目标在我国基本等同于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把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照统一标准分类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的一种理论,旨在使教育目标具体化,以便为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的科学设计提供技术性指导。

该理论把各类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在认知领域,又分为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方面;在情感领域,又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方面;在动作技能领域,又分为整个身体的运动、协同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的动作、言语行为四个方面这种分类可增加教师对教育目标多样性的认识,并在确定某一目标时从中了解与其他目标的关系及其在目标系列中的地位。

教育目标分类学对于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解为更为具体和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P112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P112(1)是什么:“人的全面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

P118 (2)为什么: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人的素质的客观需求,也是一种符合人之本性的自然倾向。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117A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是相一致的。

B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C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D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E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过程。

F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代表、教育与矛盾相结合2.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区分)P121(1)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发展完善来制定教学目的和活动的理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以卢梭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具有反社会倾向/热衷于颂扬儿童真善美天性和自主个性的爱伦凯/新人文主义性质的个人本位论,不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完全对立,只是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柏拉图认为教育该按照国家需要来造就个人;荀况教育应从礼这个社会需要出发;涂尔干为代表的“社会学派”未将个人与社会完全对立认为个人是手段社会是目的;凯兴斯泰纳极端的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P124(1)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人为中心和自身精神上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的教育目的理论。

流派: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存在主义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人性不变;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第六章教师与学生(一)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将中小学教师的定位为“国家工作人员”(二)教师专业发展取向P1741.理智取向(教师具有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教师本人作用有限)2.实践——反思取向(将自身体验建构成有意义的事件)3.生态取向(二)师生关系P181(你如何构建好的师生关系)1.定义:指在教育过程和学校生近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教学呋系、伦理关系以及情感关系等构成的多维的、动态的人际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